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教学文稿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c216f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0.png)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们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案例分析1. 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材都涉及到一些蕴含深刻道德意义的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正确价值观念。
通过《小熊跳水》、《种豆》等寓意深刻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友善的态度。
2. 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涉及人生道理、情感沟通、情感交流的操作性题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体验,感悟其中的道德情感,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情怀。
通过一些小故事、寓言等材料,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
3. 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课文、感悟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清新、宁静的情感,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优雅情感。
4. 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的课文或文章,通过这些课文或文章向学生传递一些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
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仁爱、忠诚、诚实等正面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情操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5b3873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1.png)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前提和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
正如“道非文不著,XXX不生”所表达的,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有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其深入学生内心,引导学生行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经过严格筛选,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和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在研究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道德情操和思想行为的影响。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融合文学和道德教育。
教学案例:一、在审题和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核心,我在每节课中都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两个环节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我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研究,再播放电视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壮士们的英勇气概。
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勇敢和无畏,以及是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
这样既利用教材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传达了缅怀先烈和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和领悟图意中渗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31a74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5.png)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案例范文As a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in elementary school, integ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language learning is essential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将道德教育融入语言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incorpo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values behind the language.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将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By using classic literary works and moral stories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es, studen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learn from the moral lessons conveyed in the texts. 通过在语文课上使用经典文学作品和道德故事,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从文本传达的道德教训中学到东西。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can also cultivate noble moral qualities such as honesty, responsibility, and empathy,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their personal growth.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诚实、责任感和同情心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2d9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6.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案例(3篇)
![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5b299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一堂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同步提升。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背影》一文,作者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送别儿子时的感人场景,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父爱的伟大。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背影”、“伫立”、“颤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内涵。
(3)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
(4)写作实践教师布置一篇作文题目:“父爱如山”,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一次难忘的父爱经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三、德育教育渗透1. 情感教育通过《背影》一文,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珍视。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描述自己的父爱经历,进一步加深对父爱的理解,培养感恩意识。
2. 道德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顺、尊敬父母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关爱他人。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价值观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价值观,如亲情、家庭、孝顺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42dc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a.png)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爱国主题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爱国主题的教学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讲解《中国的邻国》这个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边境国家,并介绍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等,培养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与认同感。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重视国家安全,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学习和了解,如纪念先烈、英雄人物的事迹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诚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文本和教学活动来渗透诚信教育。
在讲解《小伙伴的信》这个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诚信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明白虚假的承诺和欺骗行为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性。
还可以通过语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要按照实际情况写作,不撒谎、不抄袭,鼓励学生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还可以通过语文阅读与解读的活动,选取一些关于友善的文章和小故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享与讨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他人的需要,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帮助,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以上案例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还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者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小学德育渗透课教育案例(3篇)
![小学德育渗透课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ed854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0.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本案例以一堂小学德育渗透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诚信吗?”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简要介绍诚信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诚信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
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诚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如何做到诚实守信;(3)诚信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5. 诚信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如:(1)诚信考试:要求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遵守纪律,不作弊;(2)诚信借还:培养学生借东西要还,借人东西要还的良好习惯;(3)诚信交往:引导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做到诚实守信。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次德育渗透课进行总结,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诚信原则,提高道德素养。
3. 学生在诚信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三、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一堂德育渗透课,将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案例的几个亮点:1.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德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
教师以诚信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a79e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50caf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7.png)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1. 引言1.1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通过引入德育元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有着积极向上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课文,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和思考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德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朗读课程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阅读课堂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是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这些案例的渗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部分。
在课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那些具有积极向上价值取向的篇章和故事来展示给学生,通过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内容,引导他们认识到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描写孝道、友爱、勤奋等正面品质的故事来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感受到这些优秀品质的力量。
通过课文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明白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准则的人是多么重要。
通过讨论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讨论、作文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道德、感悟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这样的方式,德育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之一。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8fed1f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f.png)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的教文育人功能,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
下面,我将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在教学中,我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一.从时代背景简介中渗透德育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因此,介绍时代背景是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中介绍时代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列强趁机侵略中国。
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贫穷落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国。
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割地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中却被外国人欺辱。
大家却敢怒不敢言。
从学生们的神情中,能明显的感受到他们对清政府和侵略者的憎恨,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激励。
二.从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课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把握文章内容必先从课题入手。
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解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26dd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e4b92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5.png)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永远的学校》。
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
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一天,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你上了四、五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案例思考】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挖于‚深‛处。
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十四篇)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十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df646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a.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篇一摘要:纵观可知,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学科,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目的在于将基本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使之语文综合素养水平获得显著提升,自身德智美体实现全面发展。
立足素质教育环境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实施美育跟德育等教育工作,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深化开展,意义深远。
在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与美育渗透教育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形势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教学工作实施应与时俱进,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德育与美育教育,不再死搬教条,应注重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及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使之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品德。
一、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策略1.基于語文课堂的良好构建全面渗透美育与德育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通过主题式教学,将支离破碎且呈现分解状态的语文知识系统化有机整合在一起,保障知识人文内涵整体性,使之形成集块化模式,而后立足“由个及类”与“由类及理”等逻辑形式的合理运用,在个性以及公性基础上实现一些主题总体的有效组成。
如此一来,当学生针对相同系列话题内容进行阅读时,能够通过多领域以及多空间、多角度就具体知识实现全面获取,若是处在相同语境中,则可以积极找到审美教育的相关引导点跟情感的实际熏陶点。
就学生语文可研学习运用领域实施优化拓展时,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并强化培养使用跨学科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基于不同层面实现知识交叉学习,并在对应交叉点上全面延伸以及渗透并融合具体的知识,最终让自身视野获得深化拓展。
此外,若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做到显著强化,在教学中还需重点培养学生的日常实践能力,使之学习效率得以充分确保,而后,有机整合语文教材详细内容,完善构建主题式课堂教学框架,确保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全面渗透美育以及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7d1f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7.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品格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美、感悟爱,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激之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小品、笑话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道德、感受人生。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创作来实现。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让学生在模仿中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和品德,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谈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来渗透德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深入探讨作品中涉及的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道德、提升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演讲来实现。
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美德、人生哲理的课文、文章让学生朗读,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感染师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崇敬,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情感教育、文学作品的模仿创作、谈论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的朗读演讲等方式。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道德、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一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一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d4c3b69b6648d7c1c746d3.png)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一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案例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
以下是WTT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一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一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案例篇1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
“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
”“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这些指示指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各科教学都应遵循,语文科当然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有明确的要求。
二.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
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德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
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
确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案优秀8篇
![一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8900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2.png)
一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案优秀8篇德育活动课教案篇一班会目标1、正确认识自己所背负的压力,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
2、树立自强进取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让学生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
班会形式故事交流、学生讨论、励志名言交流、宣誓、合唱班会准备1、要求全班学生对“如何对待压力”先做一定思考。
2、制作课件。
流程及内容第一个环节:导入通过埃及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引入。
(明确:人要生存就必然担负着许多责任和压力。
)第二个环节:看动画《蜗牛与黄鹂鸟》听歌曲。
要求同学们据动画中的一些启示去归纳出自己的答案。
第三个环节:展现三个小故事。
学生提供其他的故事,互相交流故事中得出启示。
(明确:前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有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识。
)第四个环节:念念励志名言。
(为自己提供座右铭,为自己打气。
明确:应正确对待压力。
)第五个环节: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小结。
(反思自己的做法,并改进)第六个环节:共同宣誓(班级励志,互相鼓励,化压力为动力,促进自己追求理想。
)第七个环节:播放周杰伦的《蜗牛》。
全班同学合唱。
第八个环节:班主任讲话,总结。
班主任寄语同学们,雄鹰到达金字塔顶尖,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去。
而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
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
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
我相信定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
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只要你上去了,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人生是一个背着“壳”前行的过程。
不管壳有多重,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蜗牛那样,化压力为动力,凭借自己的执著和自强,爬上自己心中的金字塔。
德育课的教案篇二课题:学会宽容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dfdf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f.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因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德育教育恰恰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呢?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有思想性、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或小说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多选取一些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善于表达。
在教学评价上,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明白,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思想道德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学生文学活动来实现。
学生文学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和创造力。
在学生文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写作文、创作小说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导,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美、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来实现。
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社会团体合作,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社区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助人为乐、乐于分享的快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体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4556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5.png)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1. 引言1.1 概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文学作品传递道德观念,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德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德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尊重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只有在注重德育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培养品德、塑造人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其中蕴含的美好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课堂上讲解富有正能量的诗歌、散文或小说,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分析、情感抒发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道德意义,从中领会到如诚信、友爱、勤劳、宽容等正面品质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深入解读和思考,学生可以在感悟美的意识到自身的成长与修养,自身的内在品质和人生追求。
语文课德育渗透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语文课德育渗透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fb7eb9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f.png)
语文课德育浸透教学案例先生本质的进步,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一致的,相反相成的。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因而,把思想品德教育浸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先生之耳,根于先生之心,导于先生之行。
”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周密挑选的。
在题材、文体、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
先生在学习言语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遭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真实是一门值得讨论的艺术。
在教学理论中,我深深地领会到,言语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学中要留意无机的结合,巧妙地浸透。
教学案例: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期背景中浸透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标题,引导审题,使先生从标题动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期背景,更有益于先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入的思想内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先生查材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先生读标题,考虑课文讲了一个甚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甚么会取得成功,红军的成功证明了甚么,读后有甚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成绩,让先生以小组为单位探求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先生感受当时战役的激烈,懦夫们的勇敢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先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先生浏览课文,考虑红军遇到困难,为甚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考虑是一种甚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成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
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
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
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
《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
如教《詹天佑》一课,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
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
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
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
学生会很自然地因此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把握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因素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
学生在今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
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一)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
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孩子们都是独身于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表面动纲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
故在班上组织学生包饺子等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还可组织学生表演热爱大自然的童话故事,如表演假如我是(小花、一小草、小树……)遇到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写出深动感人的想象作文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受锻育;以此达到育人目的。
2 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道德发展是人的精神生命整体提升的过程,对它的评价因此也应;该关注知情意行的各个方面及其和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如评价别人写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谴词用句中去评价,让大家从别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评价分析写作者的目的,如文章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等,使学生从评价别人的好文章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并利用别人文章中的情志来影响自己,陶冶自己。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