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

2、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2、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写景状物中所寄托的凄苦忧伤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引出柳宗元的《江雪》,体会钓翁的孤独。

师: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的脚步去游览“小石潭”,进一步去体会他的孤独!(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

2、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预习反馈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文学家,“”之一。

由于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

本文选自《》,是“”中的第四篇。

<二>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作为)
为坻,为屿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明灭可见 (可以)
全石以为底 (把,用)
以其境过清 (因为)
水尤清冽 (清澈)
其境过清 (凄清)
<三>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四、听“小潭”,划分节奏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标注读音
2、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齐读课文
五、读“小潭”,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小潭的?
2、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给它命名为“小石潭”?
3、文章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同游者
六、品“小潭”,概括特点
1、作者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以“潭中(上)的很,你看”的句式来表达。

2、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3、坐在这样的小石潭上,你什么感受?
七、悟“小潭”,体会情感
1、作者坐潭上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从“伐竹取道”这一细节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3、写“游鱼”,又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讨: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播放“写作背景”视频)
八、拓展延伸
“仕不得志”便纵情山水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

(吴均)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九、课堂总结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是这样如画,如诗,有色,有声,有情。

在幽美的小石潭中,蕴含着作者忧伤的情。

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也激起我们深切的同情!让我们齐读一首小词,来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菩萨蛮·寄子厚
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忠良,贬于永州,十年愁断肠。


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伤。

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

虽有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十、布置作业
必做:试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描绘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选做:读一读“永州八记”的其他篇目,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兴趣点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或生动有趣的事例上。

同时,八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和概括能力仍需加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更直观的方式和生动有趣的、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事例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注重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石潭记》是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被贬居生活的孤寂和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增强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效果分析】
1、本节课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自主探究比较深入,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

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目标明确,群策群力,认真倾听,有效交流,较好的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

4、学生的朗读学习比较到位。

在朗读中积累了很有特色的四字文言短语;品读中,无论是课文内容的解读,语言的品析,还是情感的感悟,都读的比较深入,有自己的个性感悟体验和表述。

5、本节课做到了: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
放手让学生去解决。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整体感知
《小石潭记》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所写,当时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邵州刺史,刚到半途中,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到永州之后,写下散文集《永州八记》借被遗弃在荒原边境的美好景象来表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之时的悲凉凄怆之情。

小石潭记正是出自于《永州八记》,是一篇文笔秀美,语句流畅,韵味清新,言简意赅,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是一篇借物写志,寓情山水的抒情散文。

2.教材的地位分析
《小石潭记》是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小石潭记》的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以写景为主,寄情于景,在描写自然环境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因此所写之景,打上了主观情感的印记,表达了幽深凄美的思想情感。

3.教材的结构分析
文章先写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展现了小石潭的总体概貌;其次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将重点放在了潭中的游鱼和潭水;再次细写了小石潭周边的模样,研究小溪的两岸;然后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说明了自己对于小石潭的印象;最后再记下了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全文共五自然段,围绕小石潭,按照游行的先后顺序来写景,先是发现小谭,然后观察景物,再到追溯源头,最后描写气氛,记录同游者。

4.教材的语言特色分析
(1)描写生动形象。

文章一开头,作者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巧妙的比拟手法,描绘了“笙竹”环抱,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例,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低,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小石潭形状,向人们展现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美妙图画,使读者仿佛随同作者步入了这个宁静而幽美的小天地,看到了“草竹”,听见了“如鸣佩环”的水声……而“心(亦)乐之”。

接着,文章写“潭中鱼可百许头”,以比喻衬托的手法,描写了潭水的清明如镜(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而且还通过对游鱼”怡然不动’,椒尔选逝,往来拿忽,似与游者相乐”的一动一静的情状描绘,勾画出了一幅极其生动形象的鱼影游乐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章在写潭上景物时,作者用一个“斗折蛇行”一,一二个“犬牙差互”,仅几个字,就把一条两岸岩石凸凹不平,高低起伏,蜿蜒盘曲,从远而来的小溪,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之感。

(2)语言对仗工整,平仄对仗,抑扬顿挫,起伏变化,给人以无穷的韵味。

全文多用四字句。

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例”;“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七,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窟忽”;“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因其平仄起伏或对仗工整(“怡然不动,椒尔远逝·),读起来抑扬顿挫,
起伏变化,使人觉得格调清新,节奏优美,富有诗经的韵味,达到了令人折服的美感效果。

【评测练习】
一、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堪( )
怡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 幽邃( ) 寂寥( ) 摇缀( ) 隶( ) 参差( )( ) 2、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 _________。

写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

写作者感受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

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__, _____, ______,动态句__ ____, _ _____。

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 __, ___ ___, _______, __ ____。

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5、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写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7、写作者感受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

8、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_________。

9、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

10、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_, _____, _____, 动态句____, _____。

11、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12、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 1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石潭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0、‘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1、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 小石潭记中,从( )一句中可以看出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 )一句相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