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单元 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

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地理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参加高考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中国和世界地理部分的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和归纳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
中国的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长江流域、北方平原等重点地区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网络以及经济发展的地理特点。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枢纽的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区划、区域发展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
二、世界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1. 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各大洲的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地位,以及大洲之间的地理联系和合作关系。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亚洲是最大的大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有大西洋等重要洲际关系。
2. 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了解世界的地理区域和国际关系是世界地理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国际关系,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非洲大陆的贫困问题以及南美洲的资源开发。
3. 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了解世界的自然地理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以及环境问题的相关现象和解决办法。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南极大陆的冰川资源、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高三中国地理复习

高三中国地理复习中国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广阔的内容范围。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高效的地理复习和备考,本文将按照中国地理的内容划分,提供一些复习要点和考试技巧。
一、中国地理概述1. 地理位置和边境线中国地理位置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10'至53°33'之间,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地边界线长达2.2万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2. 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峻岭、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沙漠草原和海洋等。
同时,大气环境、水文环境、生物环境也在中国地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中国地理要点1. 重要山脉中国地理上有许多重要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2. 主要河流中国拥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依托,对于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经济区划为了合理安排经济发展,中国将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等。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发展优势。
4. 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5. 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人口分布格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6. 地理灾害中国地理灾害频发,如地震、洪涝、台风和干旱等。
正确应对地理灾害,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地理考试技巧1. 熟悉地理概念在复习过程中,重点掌握地理词汇和概念的定义,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例如,掌握“生态平衡”、“城市化”等地理概念的定义和特点。
地理中国知识点高中总结

地理中国知识点高中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中亚西域,南濒南海,北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拥有多样的气候和地形,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家。
此外,中国东西横跨五个时区,东部经济发达,西部地势较高,地理差异明显。
二、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
中国的东部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西部则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长江三角洲、秦岭、南岭等,主要高原有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中国的地形地貌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的气候气象中国的气候呈现多样性,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
中国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中国的气候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夏季东部多为梅雨季,西部多为干旱季。
中国的气象灾害也比较常见,如台风、暴雨等。
四、中国的水文资源中国的水文资源丰富,主要有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江河湖泊,如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等,在历史上曾有重要的地位。
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是中国的主要饮用水来源。
五、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主要有耕地、林地和草地。
中国的耕地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和长江流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
林地分布广泛,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草地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是牧业发达地区。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木材、竹材等生物资源。
中国是一个资源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够支撑国家的发展。
七、中国的生态环境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有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中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总之,中国地理是一个多样化而又丰富的学科,通过对中国地理的学习,能够增进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的了解,也能够为我们理解世界和保护环境提供知识支持。
高考地理中国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中国知识点汇总地理是高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中国地理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文科科目,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高考地理中国知识点,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与地貌:中国位于东亚,横跨亚洲大陆东部,占地面积辽阔。
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貌类型。
2. 气候与气象:中国由于地广人多,气候差异明显。
主要有寒冷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水文地理:中国水资源丰富,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还有众多湖泊和湿地。
4. 生态环境:中国拥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情,保护生态环境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5. 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并保护环境。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快速。
重点关注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率等。
2. 农业与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需要注意农业支持政策、农村经济转型等问题。
3. 工业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工业大国,重点关注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
4. 交通与交通网络:中国交通快速发展,重点关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的建设和发展。
5. 区域经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关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问题。
三、地理知识的解读与分析1.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貌对农业、城市发展的影响,气候对能源消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
2. 问题解决与决策分析: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决策。
比如,如何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促进农村地区的转型发展等。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请阅读以下内容:一、地理概述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边界总长达到了2.3万多公里。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二、中国的东、南、中、北四大地理区域1. 东部地理区域: 位于中国大陆的东海岸,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
这一地理区域的特点是地形较为平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沿海港口。
2. 南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着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该地区气候湿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 中部地理区域: 包括华中、华北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4. 北部地理区域: 包括东北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寒冷干燥,盛产农作物。
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其中高山和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主要有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丘陵、盆地和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中国境内的地势递变较大,从西南到东北,高度逐渐下降。
四、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东亚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
其中,东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寒冷干燥;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较大。
五、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等。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全长6380千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全长5464千米。
中国还有一些重要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和青海湖等。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全球渔业大国。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概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地理环境多样,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原和山脉,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中国的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第三阶梯则是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部地区多为盆地和丘陵,而西部地区则是高原和山脉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这些山脉不仅是地形的分界线,也是气候和水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2.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西北部地区由于受高原和山脉的影响,气候干旱,温差大;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全年气温低,降水少。
3. 水文特征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均属于外流河,流向东海或南海。
内流河如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主要流向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如青海湖、洞庭湖、太湖等,它们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特征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高于西部。
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而西部高原和山区人口较为稀疏。
这种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因素紧密相关。
2.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地理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3. 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大海,陆地东西纵深约5,000多公里,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东起黄海、东海,西至新疆塔里木盆地。
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2.8万余公里。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分为东部沿海平原、中部山地高原、西部高山巍峨。
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和河流等。
3. 气候中国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季风和高原性气候的影响。
东部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南部地区气候炎热潮湿。
华北地区的季风气候明显,北方地区的气候严寒。
4. 水系中国拥有众多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形成了中国丰富的水资源,也是中国水运和灌溉的重要依托。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人口规模超过14亿。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经济发达。
2. 区域发展差异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问题。
3. 自然资源与经济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这些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4. 城市化和乡村振兴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旨在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一体化。
三、生态环境1.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巨大挑战。
国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发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等工作。
2. 自然灾害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地震、洪涝、旱灾等灾害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国家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
四、区域经济与发展1. 经济带与经济区中国有许多重要的经济带和经济区,如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经济区等,这些区域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高三中国地理知识点

高三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经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 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
2. 34 个省级行政区: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三、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 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2. 民族构成: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3.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四、中国的地形1.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000—2000 米。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0 米以下。
2.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五、中国的气候1.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 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3. 降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六、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 主要湖泊:青海湖(咸水湖)、鄱阳湖(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等。
七、中国的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
3. 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不均。
中国地理常考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常考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濒边,北界蒙古国,俄罗斯,和朝鲜,南临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巴基斯坦(巴控克什米尔中国称为印度占领),有以下的经度,纬度等等。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地形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
地貌有哈达,盆地,峡谷等等。
1. 高山:中国高山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
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峰,世界第一高峰。
2.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内蒙古、新疆阿尔泰山地等。
3. 平原:中国的主要平原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平原、东南沿海平原等。
三、主要江河中国的主要江河有黄河,长江,珠江等等。
1.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江,也是六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西段,自西向东横贯中国大陆东部,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8个省区。
2. 长江:中国地理上的主要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十个省市区,流域面积一亿零三千多平方公里。
四、气候中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洲季风带西端,大致呈南北走向,纬度跨越140多度,使之成为世界上纬差最大,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气候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1. 温带季风气候:以中国东部和中部为代表,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夏季温暖。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特点是冬季较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充沛。
3.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特点是年温差小,雨量充沛。
4. 高原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西藏高原,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
5. 大陆性气候:以内蒙古、东北地区为代表,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五、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21年7月1日,中国大陆总人口共亿。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篇:《中国地理》复习资料《中国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中国地理位置(1)中国在地球坐标中的位置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并处于北半球的东部。
中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国家之一,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5ºN;最南端为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9ºN;二者之间跨越约50º,相距5500多千米。
北回归线横穿中国南部,约98%的陆地位于20ºN 50ºN之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国土面积较大。
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6.1%和45.1%。
中国的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即73ºE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的交汇处即135ºE附近;二者之差约62º,相距5200多千米。
中国从西到东,分别位于东五区到东九区,共占据了5个时区。
(2)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侧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在六大板块组成的全球大地构造格局中,中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交汇的位置。
(3)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属东亚国家,与14个国家相邻接。
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
2.中国的疆域和国土疆域中国陆地疆界长约2.2万km。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1.8万km,岛屿海岸线总长1.4万km。
海域由北至南分为渤海(为中国内陆海)、黄海、东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区。
沿海岸有较大的海湾150余个,岛屿约有6500多个,其中约85%的岛屿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之中。
中国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地理复习重点1中国地理复习重点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中国地理区位及其地理意义:⑴、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
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⑵、我国处在亚州东部,西连西亚,东北接东北亚,东南为东南亚,南接南亚,具有方便的交通和区域协作的地缘优势⑶、我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⑷、中国境内有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处于亚欧交通要到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
2.中国地理景观的特征:⑴、地理景观:①、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变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
②、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使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
③、中国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显示在地带性、地域性、地方性以及城乡之间,农牧、林牧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⑵、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明显:中国疆界辽阔,地处中纬,随着热赤道的南北移动,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的位置也随之南北移动,各气压系统的相互作用位置、形式、强度等不稳定,气流变化最为显著。
⑶、季风降水不稳定: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大、雨热同季和冷、热、晴、雨多变。
及丰盈的强弱和影响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
⑷、构造运动活跃:中国处于最强大的两大地震带交接位置,地质构造复杂,是多地震国家。
⑸、地表起伏显著:是一个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⑹、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人类对离地表面、海洋与海岸带、大气圈、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已明显超了自然的作用。
3.如何从地理分布的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国土面积中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80万平方千米。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同时也是东亚最大的国家。
中国国土分布东西宽度约约5500千米,南北长度约5000千米。
具体而言,中国东部是广大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中部是高原和盆地,西部为高山和高原地形。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
主要的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中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高山峻岭如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还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等。
三、气候与水文中国有着丰富的气候与水文资源。
根据气候类型,中国可划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等几种类型。
中国境内有众多的内陆湖泊和河流。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内蒙古额尔齐斯河等。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
四、资源与环境中国资源十分丰富,涉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方面。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等。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西南地区。
中国在能源方面主要依靠煤炭和油气资源。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包括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五、经济与人口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电子通信、金融服务、房地产和旅游业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超过14亿人。
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高考考察的内容涉及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与水文、资源与环境、经济与人口等方面。
地理 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
掌握地理知识不仅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加深我们对中国国土的了解。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北纬18°10″~53°33″,东经73°33″~135°05″之间。
中国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80万平方千米。
地形特征: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主要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河湖等地貌。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中国气候分布广泛,气候带多样。
主要有寒冷的北温带、温暖的北亚热带、温暖湿润的东亚季风带、高原气候带、亚热带季风带等。
植被分布:中国植被多样,有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甸草原、草原、沙漠植被等。
动物资源:中国动物资源丰富,有熊猫、虎、鹿、鱼类等。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熊猫的故乡。
第三章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土地利用与保护:中国土地资源稀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尤为重要。
加强土地的整理、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与利用:中国地大物博,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水资源富集,而北方缺少。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能源资源:中国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拥有发达的工业、贸易和服务业。
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由于交通便利,正在迅速崛起为中国工业新兴中心,如湖南、湖北、河南等地。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经济相对落后。
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支持。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但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接壤14个国家,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二、中国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主要由平原、丘陵地带和高原、山地带组成。
其地貌以山地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南沿海地带和东北地区。
2.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中国最长的黄河和长江,以及神农架、泸沽湖等数百个湖泊。
黄、长江是中国主要的水系,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多样,南方多雨、四季分明,北方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根据气候差异,中国被划分为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的南北气候带,东西气候由于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多样性大。
三、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耕地和草原资源。
但由于耕地不足,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严重。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铁、煤、铜、铝、锌等70多种矿产资源,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家。
3.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则较缺乏,将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供给。
4. 森林资源:中国的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高。
然而也存在森林砍伐、滥伐等问题。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中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繁荣发展。
2. 文化地理: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汉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承德和都江堰等。
3. 交通与通讯:中国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方式便捷。
通讯设施也发达,移动支付、5G通讯等技术领先。
五、地理区划中国行政区划划分包括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全国共划分出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到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
2. 地形特征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呈阶梯状分布。
从西部到东部,依次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二、中国的气候类型与特征1. 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丰富,东部主要为季风气候,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则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
2. 气候特征中国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南北温差显著,南方温暖湿润,北方寒冷干燥。
此外,中国气候还受到季风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带来充沛降水;冬季则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寒冷。
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1. 河流中国河流众多,主要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长江、黄河、珠江等为外流河,流向太平洋;塔里木河、黑河等为内流河,流向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2. 湖泊中国湖泊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泊对中国的水资源供应、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煤炭、铁矿、稀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资源量相对较低。
2. 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4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中国的地形学习目标: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分布、地形特征,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及特征。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3.了解中国地震带和火山分布。
图表落实1.用序号在下图中填出以下地形名称:①天山山脉②阴山山脉③昆仑山山脉④秦岭⑤大兴安岭山脉⑥太行山山脉⑦巫山山脉⑧雪峰山山脉⑨长自山山脉⑩祁连山山脉○11云贵高原○12黄土高原○13东北平原○14长江中下游平原○15东南丘陵○16四川盆地2.将下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1)山脉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高原⑨____,⑩____。
(3)盆地⑩____,○11____,○12____。
【答案】(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台湾山脉南岭秦岭天山喜马拉雅山(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3)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学海导航一、地形概况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
海拔lOOO 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一-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下。
比较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海拔(米)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山地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地形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基础,以区域定位为纽带,结合高中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和区位因素,从各地理要素人手,综合分析,下面简单归纳如下: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方面:(1)多种地形类型,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大,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又可发展旅游业等。
不利方面:(1)平原少,耕地面积相对不足。
(2)山区面积广,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1)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
下面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____。
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E.四川盆地F.东北平原G.南岭(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
如图2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___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_。
图2我国备类地形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例(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发展____、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解析】图1展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两个特点,受地势影响,使我国许多大河西源东流入海;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南岭,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分布位于我国的第一、二级阶梯上;由图2可看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占据了33%,比重最大,丘陵比重最小,只有10%,M是指我国的平原比重;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及采矿业和开发旅游业。
【答案】(1)西高东低大河自西向东流(西源东流)(2)B、D、F、G (3)丘陵平原(4)(林业、畜牧业)采矿业旅游业二、主要的地形区1.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 4.43米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表解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2.四大高原3.四大盆地4.三大平原5.主要丘陵(1)自北而南: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2)海拔在200米-500米的丘陵,多已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作物。
(3)丘陵区海拔超过1 000米的挺拔峻峭山峰,多数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如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还有广西的“桂林山水”等等三、地震、火山、泥石流1.地震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c.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活火山,3.泥石流a.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疏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b.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等高线的形状分析,中部地形区是____。
(2)这个地形区的海拔为____米左右,是我国的它位于我国的第____级阶梯上。
(3)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是该地形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4)这一地形区的西部海拔上升到____米以上,是我国的____山区。
这一地形区的东部海拔上升到____米,是我国的____山。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为切入点,考查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附近的山脉及其地形单元的海拔高度。
第(1)题,由经线度位置可判断为四川盆地。
第(2)题,联系贮备知识和图中等高线的数值。
第(3)题,从盆地的经纬度与地形起伏可判断①为准噶尔盆地;②为四川盆地;③为塔里木盆地;④为柴达木盆地。
【答案】(1)盆地(2)500 四川盆地二(3)B (4)3000 横断l000 巫A级双基过关一、选择题1.在我国各种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A.山地B.高原C.盆地D.平原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3.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A.巫山一东北平原B.横断山脉一塔里木盆地C.昆仑山一内蒙古高原D.秦岭一黄土高原4.如果按人们的习惯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山地才被称为山区B.山地和丘陵合称为山区C.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统称为山区D.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5.在我国近海中,全部属于大陆架的是()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A.地势西高东低,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到大陆内部,季风气候区广布B.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我国许多山脉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回答7~8题。
7.天山在我国的地理界线上的作用有()①南疆与北疆的分界线②内、外流域的分界线③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④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的分界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冈底斯山脉是我国()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内、外流域的分界线③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④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9.读我国地形分布图,回答:(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省区名称:K.____,L.____,N.____,M.____。
(2)图中四个省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有____,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有____,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有____。
(3)图中山脉①②③,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的是____,属于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有____。
(4)图中四个省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的有____,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的有____。
10.下图为我国西部沿东经87°30ˊ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____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
(2)②是____山脉,它是我国____区与____区的分界线。
(3)③所示的地形区名称为____,它的主要地形特征是________。
(4)④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其内的____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5)⑤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其内有著名的____油田。
B级能力跃迁一、选择题读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4题。
1.该线的走向是()A.东一西走向B.南一北走向C.东北一西南走向D.西北一东南走向2.图中①处()A.为喜马拉雅山B.在亚欧板块内G.其冰川属于大陆冰川D.其南坡降水贫乏3.图中②处为一大盆地,该盆地()A.位于东部季风区B.内部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至今还没有铁路通过D.未被列入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4.该剖面线经过地区()A.均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B.包括了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C.农业生产以大牧场畜牧业为主D.通用汉语、蒙古语读图,回答5~8题。
5.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C.东侧为内蒙古平原,西侧为东北平原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6.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7.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8.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二、综合题9.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上图是____国,下图是____国。
(2)在两图中分别注明太平洋的位置。
(3)概括两国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
(4)两国西部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都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上图中国家为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