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思考作者:杨凤杰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年第08期前不久,笔者参加了鹤岗市小学第五区域合作体的语文课堂教研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探讨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的实效性——阅读课主题研究”,鹤岗市新南小学的孙淑香老师为参加活动的教师们展示了一节6年级的语文精读课《匆匆》。
课后,笔者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产生了一些想法。
随感一:阅读教学应追求简约之美的课堂教学“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故简为文章之尽境。
”简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是什么呢?我看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读”,因为朗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手段。
讲解是枯燥乏味的,而朗读却是引人入胜的。
朗读能使文本内容生动起来,能使作者的情感鲜活起来;朗读能赋予作品以活力;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能使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所以阅读教学离不开读,要想使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根本手段就是“读”。
读才能理解,读才能使作品具有人文性,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读才能文道兼而得之。
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做到了以读为主,读得充分,读得有特色。
比如:教师的范读具有散文的情调之美。
课堂伊始,孙老师的范读伴随着清雅悠然的古典音乐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们。
此时,时空似乎发生了逆转,笔者的眼前不停地呈现出散文中的各种景象,似乎看到了花开花谢的瞬间,似乎看到了太阳像长了脚一样飞快地从我们身边逃脱,孙老师的朗读让我感到了散文的情调之美。
再如,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现了散文的意境之美。
学生个性化朗读让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把我们一次次带进了散文的境界里,使我们的情感飘飞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感受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体会到了散文的意境之美。
综观整堂课以读开始,以读结束,琅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回荡,让学生体会到了读的魅力,让听课的教师切实感受到“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阅读教学的简约之美在于“读”。
小学语文园地三的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园地是一个专门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语文教育平台,园地三则是其中之一,主要涉及阅读理解。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份阅读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小学语文园地三。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能熟练掌握如何阅读和理解课本中的文章。
2.学生们应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学习和考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技巧的训练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文章内容正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1.问答法: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法:教师对文章的一些难点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理解文章。
3.练习法:在学生阅读文章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笔记、课本。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阅读过哪些文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阅读和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章。
”2.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通过PPT或者直接在课本上展示,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3.解析(15分钟)教师可以对文章的一些难点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一些生僻字、文化知识等。
同时,教师可以对文章中的一些词语进行拆分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练习(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阅读和理解文章。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等。
5.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更加准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对文章内容和难点的讲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虽然教学时间较短,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篇: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部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按标施教一、各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一)读书技能要求:低年级强调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默读。
中年级一是要继续抓好朗读,逐渐将其演变为预习要求;二是要学会并加强默读、略读的训练,并能粗知大意。
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朗读、默读技能,并能独立自能地阅读课文。
(二)识字教学要求:低年级强调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中年级依然要予以关注,但是写字的指导不必过细,要充分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
高年级则强调自主识字,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
(三)阅读理解的要求:低年级把理解定位在了解词句的意思上,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
中年级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高年级一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等。
篇章林冲(四)关于积累的要求:低年级强调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丰富原始积累。
中高年级一要坚持抓好熟读背诵;二要注重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要拓展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量,逐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以上三个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感受、理解、积累、应用为重点,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
梭鱼、天鹅、虾第二部分明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人定教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1、阅读的习惯较差2、阅读的自动化程度不高3、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抓好四个重点,一个加强: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质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பைடு நூலகம்认 清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教 学 中的 缺 失 及 研 究 价 值 . 在 非连续性文 本教学实践 中 . 依 据 其 特 质 探 究 策 略 因
连续性文本 与非连续性 文本性质不 同 . 所 采 取 的 策 略 研 究 则 不 同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区别 于 连 续 性 文 本 :它 具 有 直 观 、
简 明、 醒 目、 概括性 强 、 信 息量 大 , 而 且 易 于 比 较 等 特
质: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类 型 和 来 源是 从 生 活 的 角 度 来 考 虑 安排 的 . 生活 中随处 可见 . 具 有 很 强 的 现 实 生 活 模 拟 性 和 真 实 性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在 现 代 社 会 被 广 泛 运 用 . 与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和 工 作 息 息 相 关 . 其 实 用性 特 征 和 其实用功能 明显 :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是 评 价 学 生 将 知 识 技
息 目的 相 吻 合
之外 . 即把 多篇独立 的文本 放在一 起 . 他 们 在 内容 上
存在某种特 定的关系 . 相 互 之 间有 补 充 。 文 中还 插 入
了“ 汉 字演 变表 ” 和“ 历 代 书法 作 品 插 图 ” 。教 学 中把 已
呈 现 的 表格 插 图 与 文 字有 效 结 合 . 启 发 学 生 对 汉 字 的 关 注 和思 考 。 教 学 中关 注 表 格 、 插 图 和 文 字 中蕴 含 的 关联 信息 . 发 挥 各 自作 用 . 通 常 在 表 格 中不 能 看 清 的 需 用 文 字 说 明 .文 字 不 能 表 达 清 楚 的 则 用 表 格 来 显 现. 认 清 它 们 之 间 相 辅 相 成 的关 系— — 文 字 和 图表 形 成 的是 一 个 完 整 的 知 识 体 系 。 ( 2 ) 处 理 好 非 连 续 性 文 本 与 三 维 目标 的 关 系 。 在 非连 续性 文本教学 中. 因 为文本特 点鲜 明 , 教 学 时 还 需分析此文 本呈现形式最 适合 、 特 别 侧 重 达 成 三维 目
“小学语文原点教学”第三学段目标阐释
“小学语文原点教学”第三学段目标阐释作者:丁立美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6期“小学语文原点教学”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快识字、早阅读、写好字”和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爱阅读、广积累、乐表达”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读好书(整本书)、习方法、会写作。
一、读好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对读整本书的要求,叶老虽然未提及小学,但在阅读已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重要主题的大环境下,小学阶段特别是第三学段进行整本书阅读已经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读书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并发展语言,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在受到文化熏染的过程中强健精神。
叶老也提出:“学校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三种价值,即实用价值、训练价值、文化价值。
”那么,整本书作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一部分,在选择内容方面也应该是从这三个角度考虑,选择一些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的书籍。
适当杂一些的书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训练学生的语言及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阅读方法、策略都有很好的作用。
基于以上内容,“小学语文原点教学”在第一学段“早阅读”、第二学段“爱阅读”的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读好书(整本书),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学生不但要对单篇的文章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也要对整本书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独立阅读并有一定的收获。
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达到的具体目标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读有益于成长的整本书,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讨论交流作品时有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整本书阅读中练习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3-03-23T16:03:27.14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2月作者:蒋吉鸯[导读]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广泛。
非连续性文本也是考察学生能否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最佳范本。
基于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多样、要点明晰和语言精确的特质,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文本”教学中,可采用关注图文互补,提取关键信息;厘清构成要素,整合关联信息和抓住语言特色,学会迁移运用等策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蒋吉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中心小学内容提要: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广泛。
非连续性文本也是考察学生能否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最佳范本。
基于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多样、要点明晰和语言精确的特质,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文本”教学中,可采用关注图文互补,提取关键信息;厘清构成要素,整合关联信息和抓住语言特色,学会迁移运用等策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整合;迁移运用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3)2-068-02小至微信广告,大至国家的建设规划,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中也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和“读表”;既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得出结论等能力,同时进行简单的运用表述,习得查找标注、参照对比等学习方法。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各年段的阅读要求总体目标: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
下面,我就按照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谈一下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条是二年级下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接手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老师,他们对新班级常常有三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一,正确的读书姿势。
读书时,书斜立,脚放平,身坐正。
其二,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习惯。
其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四,主动交流的习惯。
二、基本的学习方法:其一,勾画生字的方法。
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用不同记号标示出来。
其二,标示自然段的方法。
其三,朗读的基本方法。
如词语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其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类词句大体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比如《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就这一课来看,需要理解的词句一是新词“祖国”;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家”;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花朵”;四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报告小结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报告小结第一部分阅读教学由于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师可放手给其机会实践。
一般课文力争用一个课时完成,以便留出时间来安排增量阅读。
第一课时【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2分钟左右)操作建议:1、激趣可从单元主题、相关故事、音乐或由课文题目等入手,找准教学的起点。
2、出示预设的学习目标,学生简单交流。
【环节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5分钟左右)操作建议:主要检测能否正确读书和概括课文大意,要注意研究综合性的方法,不求面面俱到。
1、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老师可顺势重点指导部分字词;2、指名通读课文,达到读通全文,难读的长句多读或教师指导;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整体感知文本。
【环节三】依据目标,自主合作,解决所疑,交流所得。
(8分钟左右)操作建议:先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按照提示自主尝试达成目标,然后分组展示和交流。
1、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可同桌、小组内、全班内交流);2、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包括课后问答题,可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质疑,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或由教师点拨指导。
【环节四】语言积累及运用。
(5分钟)操作建议:1、学生书写生字词;2、学生摘抄优美的句段;3、读书思考疑难的问题,或者同步阅读和积累。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2分钟左右)操作建议:或听写,或读书展示,或作其他必要的练习。
【环节二】围绕一、两个重要话题或问题进行学习探究。
(10分钟)操作建议:1、根据学习实际需要和教材要求,教师提出适合的话题或问题;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批注,为交流做准备;3、分组探究,完善观点。
【环节三】巩固检测,能力迁移。
(5分钟)操作建议:1、出示习题进行测评。
2、总结收获。
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写法等。
【环节四】增量阅读。
(8分钟左右)操作建议:1、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材料补充;2、针对阅读材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交流。
第二部分“拓展阅读”的教学拓展阅读和开卷有益所选课文也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不能放任学生随意浏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灵活有效地使用,根据需要也可把拓展阅读内容调整为主体课文。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
三、阅读教学实验研究
“情境教学”实验 提出者:李吉林老师 特点: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途径:(1)以生活展现情境; (2)以实物演示情境;(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 情境;(5)以表演体会情境;(6)以语言描绘情境 “主题教学”实验 提出者:窦桂梅老师 包含“主题教学”的理念、操作程序 自主探究式教学实验 提出者:聂永春老师 核心:对“问题”的探究 策略:1.注意个别的差异2.营造民主的氛围3.提供充裕的时间4.扩 大探究的空间5.关注评价的方式
段的教学:方法:1.段中分层的方法:按不同的意思划分 按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划分 2.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摘取句子法舍次取主法综合概括法 篇的教学: 方法:1.给课文划分段落方法:(1)按事情发展顺序 分段(2)按时间的顺序(3)按方位变换(4)按文章的 结构分段(5)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2.概括段落 大意的方法:(1)提问归纳法(2)列小标题法 (3)串词法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 意综合法(2)重点突出法(3)课题扩展法(4) 要素串连法(5)句子摘录法 4.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1)主要内容分析法 (2)问题分析法(3)重点段落概括法(4)中心 句分析法(5)抒情、议论分析法(6)语言分析法
标点符号要求: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 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阅读量要求: 7、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 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 8、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
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的特点
1.提倡个性化教学,注重情感体验 2.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强调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阅读教学
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策略
2、有机整合 1)目标设计的误区 2)目标整合的思路
课例一: 《穷人》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学习12个生字,掌握“舒适、抱怨”等15个词语。 2、学习默读批注,提高默读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渔夫的勤劳、淳朴。 4、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默读批注的方法。 2、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体会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
取舍内容。
关于阅读的具体教学建议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2、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
和评价的能力。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
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 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关于阅读的具体教学建议
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
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
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 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课例二: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优美语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感受爸爸的心愿,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
对比第一学段和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
对比第一学段和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自己特定的任务,也有与第一/第三学段阅读任务相同但层次和程度不同的部分。
总体来说,从文章构成来区分,不同年段有不同年段的侧重点:第一学段重点是字词,第三学段侧重于篇章,那么第二学段就应该侧重于句段,通过句段等的学习,落实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两大任务: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教读书方法第二学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既有不同方式的阅读方法的要求,也从不同体裁样式提出了阅读任务,还从不同思维方向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以不同方式习得阅读方法第二学段中,我们需要注重下列几种阅读方式的指导。
1.继续学好朗读。
对于朗读,小学个年段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说明各年段都要努力引导学生多朗读,并且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各个年段共同的重点目标。
可以说,朗读好是各学段各篇课文各节语文课相同的首要任务。
如果第二学段和另外两个学段一样,能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就已经实现了本年段的重点目标,也就完成了首要的/保底的教学目标了。
“正确”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音正确,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流利”要求朗读流畅自然,语速适中,停顿恰当,不结结巴巴,不时断时续;“有感情”要求学生能初步领会文章的感情,能通过声音,并与动作/神态等配合,传达一定的情绪/情感。
虽然各年段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但在各学段也有区别,它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目标要求也更高。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第一学段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取消了“学习”一词,表明课标对第二学段的朗读层次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学习”,而是要“用”。
2.提高默读水平。
默读在第一学段已有要求,第二学段在此基础上有更高的要求。
第一学段只提出“学习默读”,第二学段不但提出“学习默读”,还有具体的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当今课堂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策略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一)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促使了他们对一些新鲜事物都有着浓重的好奇心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因为信息技术方法多样、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较其他教学手段具备了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蜂鸟》这个课文时,很多学生可能结合书本上的图片,还是很难深刻的体会到课文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上播放蜂鸟的生活环境,蜂鸟的体积有多大,都可以结台影视的生动性更好的给学生看到这个有趣的过程,在结合一些课本中的阅读,在生动愉悦的环境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阅读教学的空间得到扩展信息技术中最为得到教师广泛运用的则是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中储存量大,可以储存更多的阅读材料和一些材料生动的影像等优势成为教师最喜欢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还能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台素质,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黄山》一课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黄山的震撼,怎样才能看到黄山上著名的迎客松景象,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这些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观看黄山的影像,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去感受黄山,从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如何促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一)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学会主动阅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把握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特点的同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来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重点目标及分课时主要任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重点目标及分课时主要任务学段重点目标第一学段:1、抓好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细微处、反复抓、课内外)2、抓好生字、新词的学习。
(字音、字形、字义、记字法)3、抓好对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4、抓好对学生基本读书方法的指导。
(技巧、学习默读、学习交流)5、抓好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
第二学段:1、抓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2、抓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第三学段:(第二学段基础上增加)1、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分学段课时目标任务(在明确各学段重点目标的前提下设计课时教学)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一课时:(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2)学习生字:两类生字不可混淆学习,识记生字不必复杂烦琐,书写生字要将指导、描红、仿写、融通,步步到位,最多写三个。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学习读出感情,强化积累)。
(2)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一课时:(1)学习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3)初步理请文章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词句、动情点、主要细节和场景引导学生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一课时:(1)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
(3)理请文章的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淀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教学探究摘要】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初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为了提高其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教师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从读、听、写三方面结合的阅读教学,第三学段绘本阅读指导,读书笔记的练习三方面展开分析,对此学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旨在为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其他教师开展此类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阅读教学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它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教学两方面,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量字词句的基础知识,所以在阅读方面更要从整体上把握和培养。
本文主要以第三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为对象进行探究。
一、第三学段课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必要性第三学段的学生,急需扩大阅读面,由此对他们展开课外阅读教学十分必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第三学段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然而现实中大多学生如果仅仅依靠阅读课内语文教材是无法完成这么大阅读量的,因此有必要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活动。
新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是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补充教科书上无法充分展示的内容。
这就是说,课外阅读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达到培养良好情感与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借助现代媒体介质对于帮助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供丰富阅读内容都有一定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人们通过各种媒介,互联网的阅读大多是碎片化的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效果甚微。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漫画书方面,文字少图画多的书特别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小学生对于内容好坏方面的鉴别力较低,因此,这时老师要通过列举优秀课外阅读篇目、经典名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思考
么 叫 读 帖 , 是 认 真 观察 , 一 笔 的 笔顺 , 笔 、 就 每 起 落
笔 。边 观察边 书 写 。不 出声 , 在 眼里记 在心 中。读 看
完 了 , 观察这 三个 字 : 、 、 。现 在推荐 三个小 请 施 讥 岔 书法 家上 来分 别写 这三个 字 。
分 钟 的 时 间 , 生 连两 遍 课 文 都读 不 完 , 能 完 成 学 哪
“ 准字音 , 清字 形 , 通句 子 , 读 认 读 理解 有关词 语 的意
思 ” 要求 ? 教师对 学情 心 中无数 。 等 自然就影 响 到后 面 的教 学 效果 。 解 决 对策 : 初读 , 阅读 教学 的基 础 。但 并 不是 是
况 具体 对 待 。第 三 学段 的学 生 已经具 有 了一 定 的预
学生 先认 真 听 , 再按 教 师报 的顺 序 , 确 写 出词语 。 正
・
8 ・ 4
教师 出示 正确 词语 , 组 同学 检查 对 照 , 有错 小 如 误及 时纠 正 ( 这一 过程 中教 师巡视 , 现学 生容 易写 发 错 的字如 藕 、 噪等 , 指导 全班 书写 。 ) 联 系课文 内容 。 说说 “ 断丝 连 、 然无 恙 ” 藕 安 两个
人担忧 的问题 : 问题 一 : 初读 课文—— 包罗 万象“ 初读 杂” 蜻蜓 。
点水 “ 检 查 ” 略
习 能力 , 因此 , 可将 初读 内容 大 部分移 植 到课 前 的预 习 中。 堂上 , 师通过 检查 学 生 的预 习情况 来 以学 课 教
定教 。这 样 , 不仅 提高 了课 堂教 学 的效率 , 有利 于 还
( 位学生 上 台书写 。) 三 师 : 个字 哪 里写得 好 ? 这 我看这 折写 得不错 。在 (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王小毅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教法,这是文本教学的基本常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众多教师都习惯用一种套路去教所有的课文,既违背了文本体式的内在规定性,又违背了文体学习的内在规律,使教学高耗而低效。
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倡导这样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依据学段的不同要求,遵照文体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本文试着粗浅地谈淡第三学段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叙事性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
叙事者,讲故事也。
叙事就是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现一件或者一系列真实或者虚构的事件。
我以为,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
一般地说,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或叙事写人,或叙事抒情,或叙事寓理。
这类课文怎么教呢?《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因此,叙事作品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一是阅读文本内容,概括事件梗概,理解表达顺序;二是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最打动你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你的爱与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三是学习表达方法,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安排的叙事作品主要有童话、散文、小说、戏剧、叙事文言文等。
即使都属于叙事作品,也要在教学中体现其个性。
(一)童话教学策略。
所谓童话,是指按照内心的欲望或者幻想的逻辑,用散文写出来的故事,在现实生活的逻辑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童话文本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1.整体把握。
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链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来自“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学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书在总体目标一栏中对于阅读作了更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在我们课堂中,教师讲的多,学生悟的少,这种现象无可避免。以笔者近年所听的教研课为例,除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花费八至十分钟外,教师的讲述和分析几乎都在二十分钟以上,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少得可怜,而常态课的情况恐怕更糟糕。教师对文本的过度分析,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来自“学生”的需求
无论是怎样的班级,个体差异必定是存在的。由于智力、学习经验、勤奋程度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势必是有差异的。在总体教学循序渐进的前提下,对于基础欠缺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重点辅助,可采取不同的阅读形式来帮助提高。
(2)关注阅读实用性,运用读写结合
如果说单篇的阅读教学更多地指向自身文学价值的探究,那么“链式”阅读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单一的文学性,还要向其他方面进行延伸。阅读教学不是一个被割裂的存在,应该与说话和作文紧密联系,可以让读写结合起来,通过写作手法相同的一组文章的学习,学生再选取喜欢的内容仿照这样的写作手法进行自主创作。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的四个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阅读量的增加,不仅能丰富“说”和“写”的词汇量,还能促进表达方式的提高。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课堂和家庭对于阅读的双重忽视,学生的阅读方式十分单一。对于课本中的精读课文,他们能朗读地正确、流利,但他们并不善于快速阅读,甚至于个别学生仍停留在指读文章的水平上。除此之外,学生习惯了单篇单章的学习,对于词句的理解和解析较为深刻,但拓展性思维却难以得到锻炼,跨越篇章的横向思维能力十分薄弱。因而,语文课堂需通过“链式”阅读的锻炼,提高学生默读、浏览、跳读等快速阅读的能力,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基本教学模式原创:天使的眼睛课前:2分钟积累(自行安排,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最好与课文相关。
)课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紧扣学习目标和内容(复习式、检测式、开门见山式……);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充满趣味性(故事、谜语、表演、音频、视频、图片……);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挑战性(竞赛、观察发现、语文问题……);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依赖于构建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实践、操作……)。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自主、合作)(30分)从大的方面讲,一定要落实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具体方面来说:要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要.重视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侧重对文章表达................与运用...继续加强对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指导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应使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写字”教学应在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基础上,力求美观;“阅读”教学要重视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侧重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习作”教学应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的习惯;“口语交际”教学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沟通的水平。
三、质疑释难,拓展延伸。
(5分)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可择机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的思维。
课后:作业布置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复习,引导好学生预习。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岳晓玲一、编写框架人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除了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六个单元外,其余三个学期都是八个单元。
八个单元收入28课和一个综合性学习,按主题划分为八个单元。
如六上,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六下: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前三期的综合性学习都安排了两次,六下安排了一次。
根据不同的要求做了相关安排,如:六下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六上两次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前三期的语文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口语交际与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与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五年级安排有识字任务,六年级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
故六年级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总第333期支架式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学为中心”不谋而合,能够有效解决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学情与目标断层、学习过程泛化、主体地位缺失等困境。
文章从寻找支点和搭建支架两个方面谈谈支架式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寻找支点;搭建支架进入小学第三学段,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初步形成,探究意识明显增强,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
然而,由于许多教师对学情的忽视及有效支架的缺位,导致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课堂中普遍出现学情与目标断层、学习过程泛化、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阅读教学效率低效。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体现的是教与学方式的真正转变。
在这种教学中,通过学习支架的辅助支撑,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穿越最近发展区,从现有发展水平提高到潜在发展水平,教师也将学习的责任逐步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
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解决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尝试从寻找支点和搭建支架两个方面谈谈支架式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寻找支点——支架式教学的三个定位在第三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能力是他们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实际教学目标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空间便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前,教师要重视这三者的定位,找准支点,为支架式教学的设计、实施提供依据。
1.依标扣本,定位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学习目标是语文学习最终的归宿,是学生一节课中的潜在发展水平。
教师需要在研读学段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单元整组目标和文本特点,以此来准确定位单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1)细研课标,明确学段阅读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教学学”实验 提出者:李吉林老师 特点: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途径:(1)以生活展现情境; (2)以实物演示情境;(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 情境;(5)以表演体会情境;(6)以语言描绘情境 “主题教学”实验 提出者:窦桂梅老师 包含“主题教学”的理念、操作程序 自主探究式教学实验 提出者:聂永春老师 核心:对“问题”的探究 策略:1.注意个别的差异2.营造民主的氛围3.提供充裕的时间4.扩 大探究的空间5.关注评价的方式
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以读为本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二、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词语教学: 方法:1.借助语境,理解词义。2.联系生活积 累,理解词义。3.创设情境,理解词义。 句子教学: 方法:1.抓关键词语,理解句义。2.联系上下 文,理解句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义。
不同文体要求: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 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 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 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 激励,向往和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 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 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基本理念 掌握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懂得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教材进行解读和教学设 计 了解几种主要的阅读教学经验,认识其特点与 方法
一、第三学段教学目标
朗读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阅读能力要求: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 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朗读、默读、诵读:
朗读: 第三学段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能用”两字强调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 要求学生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的水平。 默读: 第三学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 分钟不少于300字”。保证默读的时间。 诵读: 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 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要求也更趋细化。
标点符号要求: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 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阅读量要求: 7、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 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 8、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
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的特点
1.提倡个性化教学,注重情感体验 2.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强调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面
段的教学:
方法:1.段中分层的方法:按不同的意思划分 按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划分 2.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摘取句子法舍次取主法综合概括法 篇的教学: 方法:1.给课文划分段落方法:(1)按事情发展顺序 分段(2)按时间的顺序(3)按方位变换(4)按文章的 结构分段(5)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2.概括段落 大意的方法:(1)提问归纳法(2)列小标题法 (3)串词法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 意综合法(2)重点突出法(3)课题扩展法(4) 要素串连法(5)句子摘录法 4.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1)主要内容分析法 (2)问题分析法(3)重点段落概括法(4)中心 句分析法(5)抒情、议论分析法(6)语言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