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福利的保障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论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福利的保障问题
——解析“打工子弟学校”的合法性与发展前景
第一组
张福顺
Company Logo
目 录
1 2
我国城市流动儿童就学现状的分析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制度性解读
3
4 5
打工子弟学校产生和繁荣的缘由
打工子弟学校的特点及其缺陷
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结 语
政府保障义务教育实施绝不意味着政府垄断义务教育,义 务教育应当以立足于学生,建立在学生本位而非政府管理本位。 而对“打工子弟学校存废”的论争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其他性质的教育,政府的职责只能是两个 方面,一是为所有的人包括贫困的人提供最基本的教育保障; 二是鼓励所有愿意办教育、愿意投资教育的人去办学,给他们 提供尽可能好的办学环境。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教育工 作的知道方向,才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应然的美好前景。
Company Logo
5、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前景与解决方案
有求必有供
同为纳税人
把握国情
教育体制改革
国家对公办学校 投入财力有限、 对流动儿童的义 务教育投入无法 跟随儿童流动、 高考仍受户籍限 制,这使得对打 工子弟学校的需 求依旧坚挺,打 工子弟学校将会 长期存在下去。
农民工也是城市 财富的创造者, 政府有责任义务 解决农民工的子 女教育问题,这 是政府对于纳税 人的必须的正常 的服务。政府应 该为 流动儿童提 供当地人能够享 有的一切服务。
Company Logo
4.1、打工子弟学校的特点与缺陷
自我教育 责任爱心
学生压力和流动性大
或公或私 孤军奋战
必须自筹资金,自 行解决校舍、师资、 教材、教具等问题; 软、硬件及公办得不 到流入地政府的认可 ;被视为城市发展的 “包袱”, 被看作城市 形象和市容市貌的“ 瓶颈”;教学活动严 重缺少社会和家庭教 育的互动配合。
学生虽在学业上 起伏较大,但其心理早 熟,适应性强,有自立能 力,且能积极刻苦学习; 而公办学校的学生在 学业上占优势外,其缺 点突出表现在自立能 力差,适应能力不强,学 习需督导。
打工子弟学校 更多的是体现一种 爱心,体现社会责任 感,体现自我教育和 排忧解难;学费或 借读生收费均低于 国家规定的标准,学 生文化基础差,家庭 工作流动性强,比较 难以管理。
Company Logo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城市化 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成为 城市里的流动人口。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 国目前流动人口总数为2.21亿,其中,0-17岁、随父 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1年以上、达到九年义 务教育年龄的城市流动儿童占整个流动人口总数的 25%,而14岁以下的流动儿童则占流动人口比例的19% 左右。这意味着全国有2000万的流动儿童需要接受义 务教育,他们的义务教育福利如何得到充分有效地保 障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制度环境
打工子弟学校产生
Company Logo
3、打工子弟学校产生和繁荣的缘由
家庭因素
文化素质的低下
办学者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
公办学校因素
要求高、压力大
+
工资收入的有限
+
地区差异逐步扩大
+
绩效与激励的考虑
+
经济负担的沉重
+
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
+
文化背景差异歧视
= 退而求其次
=
高需求低成本市场
= 拒人于门外
Company Logo
参考文献
[1] 沈小革、周国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6. [2]史柏年, 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 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杜越,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 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 2004. [4]李祎, “在合理性与合法性之间对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寻求合法化道路的事件 性过程分析”,北京大学硕士论文,031/M2003(09). [5]杨小微,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报告——区域研究2007,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8. [6]中国社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6. [7]沈跃东,关于“关闭打工子弟学校”的宪法学思考,江汉大学学报, 2007, ( 3) . [8]杨东平,务实解决打工子弟学校问题,瞭望,2007,(4),64. [9] 2000人口普查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报告,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 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司编,2000年.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城市化日益深化的进程中,发达城市中大量流 动人口的迁入诱发了流动儿童迫切的义务教育需求难题。 而打工子弟学校的萌生和发展对于弥补现行义务教育体 制的政策漏洞,进而保障流动儿童平等地享受社会教育 福利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受制于自身的种种缺陷,关于 取缔“黑学校”的舆论论争方兴未艾。究竟该如何认识 打工子弟学校的合法性与社会价值,“是舍是留”成为 公共政策领域对教育福利公平分配的两难选择。 我们组试着分析了流动儿童的就学现状、受教育难题 产生的制度性根源以及打工子弟学校的诱因、性质与缺 陷,根据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前景的把握,提出了一 些的解决方案。
打工子弟学校的性质特点
Company Logo
4.2、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当出( 地现 政时) 府间从 和短内 社、容 会见条 的效件 认慢看 可至由 和今于 支仍打 持未工 。能子 获弟 得学 校
A
学校环境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安全保障得不到落实。
1 ,
B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
C
应当允许民办学校 存在,不能以不正 当理由关闭这些学 校;地方政府应投 入财力帮助打工子 弟学校建设,逐步 将部分规范的打工 子弟学校转变成为 公办。将不完全的 义务教育变为较完 全的,提供完整的 义务教育。
按照人口普查的标准, 确定各级地方政府义 务教育经费的支出, 解决农民工子弟的基 本教育问题。政府应 对在城市内私立的农 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 条件的改善予以补贴, 提供基本的场地,并 严格监督不得乱收费, 防止增加农民工的负 担。
Company Logo
3、打工子弟学校产生和繁荣的缘由
流动学生的学籍管理是省份之间不协调的一个节点。 部分省份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编号,无论学生流动到省内哪 里都可以统一管理。而省与省之间的编号却并非统一制定, 或者很多省份可能根本就没有学籍号,这些都为流动儿童 的学籍管理带来麻烦。如果外省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 话,公办学校就得为他们设置临时编号,并重新制定学籍。 综合以上因素,打工子弟学校存在和发展起来的背 景可见一斑,其中最为本质的原因乃在于九年义务教育体 制和户籍限制中存在制度性缺陷。
社会
城市市民的“冷眼看待”
学校
公办学校的“另眼相待”
家长 学生家长的“有苦难言”
Company Logo
5、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前景与解决方案
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有 义务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的产物,其存在具有必然性。随着经 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成为流动人。但解决流动儿童的问 题并不难,因为真正能够携带儿童在城市间流动的民工家庭并 不多。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站在怎样的角度去认识流动儿童的教 育问题,是否能够从心理上把他们与城里人公平对待,并逐步 从体制环节上来解决这些现实的矛盾。 故此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Company Logo
1、我国城市流动儿童就学现状的分析
城市流动儿童主要就学途径
义务教育体制不纯粹+补偿不定 数量的义务教育成本→流动儿童就学形式与 其家庭收入息息相关。
借读公办 学校
民办私立 学校
打工子弟 学校
非正规 学校
Company Logo
2、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制度性解读
制度是组织人类共同 生活、规范和束缚个体行 为的一系列规则,因此, 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 的游戏规则,是决定人们 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 一些制约。
Company Logo
一、我国城市流动儿童就学现状的分析 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指 6至14周岁(或7至 15周岁)、随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在流 入地暂时居住半年 以上有学习能力的 儿童。
家庭必须补偿不定数 量的义务教育成本+不 同类型的学校需要补 偿的教育成本数量差 别很大 流动儿童的 就学形式就与其家庭 的经济收入息息相关。
Company Logo
五、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
流动儿童教育福利的切实保障
户籍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同为纳税人
科学把握国情
有求必有供
Company Logo
结 语
综上,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城市农民工子 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如何落实义务教育福利全民化的问题。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仍是遵循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属地管理原 则,即户籍在哪里就在那里接受教育,因此,农民工子女作为 劳动力转移的附属品,虽然已经开始在城市扎根,但因为他们 在城市里没有户籍,而他们户籍所在的村镇又没有把义务教育 经费转移到其滞留的城市,他们遂不为当地公办学校所接纳, 从而被排斥在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之外。
Company Logo
引 言
在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众多因素造成流动儿童就学 难的背景下下,打工子弟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在经济发达城市 和地区的边缘不断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在一定时间内、相当 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可以说是对 我国现行“二元制”教育福利体制的一种极为有益的补充。 然而,受制于资金匮乏、管理不善、师资低下、环境恶劣、 安全隐患等多方面的“瓶颈”,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不断受到 来自社会各层面的质疑与掣肘,近些年来政府部门打击、撤销 “黑学校”的政策、措施、举动使打工子弟学校处在了公共舆 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其“合法性”、“合理性” 和“必要性”的激烈讨论,打工子弟学校的未来前景愈发不明 朗起来。
生源流动性、复杂性高, 教书育人难。
Company Logo
4.2、流动人口子女接受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二)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子女接受 义务教育的责任到底是由流出地还是由流入地承担,造成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基础教 育问题面临种种压力和偏见。 政府 流入地政府的“视而不见”
重要因素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传统配置路径
户籍就近入学
地方分级办学
Company Logo
3、打工子弟学校产生和繁荣的缘由
打工子弟学校繁荣 教育权和受 教育权就是 两个相互对 立的范畴, 教育权的主 体包括国家 、社会、学 校和家长。 流动家庭、 办学者、公 办学校及义 务教育体制 省际的不协 调综合性的 作用共同造 就了打工子 弟学校繁荣 发展的现状
Company Logo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 学、分级管理”,即基础教育由县一级财政管理的教 育体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由学生户籍所在地方财 政负担,流入地政府按照常住户口安排教育经费和教 育发展规划,没有专门针对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的教育 任务和财政拨款这就意味着,在现行教育经费分配制 度下,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由流入地财政负担的教 育经费,他们的义务教育权利变相的被“强制剥夺” 了,被所在城市教育福利体制排除在外,成为城市边 缘的“另类”。
LO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