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蚕桑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蚕桑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下面就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蚕桑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蚕种繁育、蚕茧养殖、丝绸加工等环节。

各个环节的产值和就业人数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从产业技术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良。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优质蚕种,提高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提供了更多可能,使整个产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再次,从产业市场来看,我国蚕桑产业的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国内市场对丝绸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一些高端丝绸产品更是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最后,从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蚕桑产业,提高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蚕桑产业的科技支持和引导,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看,蚕桑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病虫害防治、市场竞争等。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条,拓宽市场渠道,加强产业合作,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未来蚕桑产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蚕桑养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蚕桑养殖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调研结果1. 蚕桑养殖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蚕桑养殖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蚕桑养殖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其中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为主要产区。

蚕桑养殖主要种植桑树,并利用桑叶供蚕吃,生产蚕丝。

2. 蚕桑养殖的优势(1)对农民收入增加有积极作用。

蚕桑养殖是一种适应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2)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

蚕桑养殖可以利用农村空闲土地栽种桑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对环境友好。

蚕桑养殖利用桑叶养蚕,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3. 蚕桑养殖的问题和挑战(1)市场需求不稳定。

由于蚕丝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时尚和季节性影响,市场波动较大。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蚕桑养殖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不够高、生产效益有限等问题需要解决。

(3)产品附加值较低。

蚕丝产品在加工环节上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支持。

三、建议和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提高蚕桑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2. 增加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加强蚕丝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 优化政策和金融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蚕桑养殖的发展,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等服务。

4.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益,促进蚕桑养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结论蚕桑养殖作为一项传统农业产业,在当前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增加品牌建设、优化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蚕桑养殖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目标。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济支柱。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蚕桑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蚕桑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二、蚕桑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国蚕桑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优越:中国南方地区具有适宜蚕桑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蚕桑。

2.传统技术熟练:中国拥有悠久的蚕桑种植历史,农民具有丰富的蚕桑种植经验。

3.市场需求旺盛:丝绸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中国的丝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4.产业链完善:中国的蚕桑产业链较为完善,从蚕桑种植、蚕茧加工、丝绸生产到成品销售等环节都有较为成熟的配套设施和供应链。

三、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丝绸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未来几年内,蚕桑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1.创新技术应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蚕桑产业可以进一步提高蚕桑的养殖效率和丝绸的品质,推动蚕桑产业升级。

2.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丝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文化推广,使丝绸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的蚕桑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蚕桑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四、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蚕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1.生产成本上升: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使得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率。

2.环境污染问题:蚕桑产业对水资源和土壤环境的需求较大,蚕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其他国家蚕桑产业的发展,中国的蚕桑产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进步,蚕桑产业有望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然而,蚕桑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克服。

关于新时代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时代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市人大农委、常委会农工委的同志,就全市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莒县陵阳镇赵家葛湖村桑园片、洛河桑园产业带、洛河镇丰家泥沟子村桑园片、莒县丝绸产业园堞丝加工车间等现场,并召开座谈会,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市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目前,全市共有桑园面积7.1万亩,涉及全市42个乡镇街道、1085个村,产业农民达15万人,蚕茧产量320万公斤,桑蚕丝产量650吨,全行业产值达到6.5亿元,蚕农收入超过2亿元。

全市重点村的桑园种植面积、经营大户养蚕量、大棚养蚕量分别占到全市总种植面积、总量的75%、80%和95%以上。

全市成龄桑亩桑收入达到5012元,一大批桑蚕生产比较好的村亩桑收入超过8000元,亩桑复合收入达到IOOOo元。

桑蚕业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惠农产业和品牌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优势。

“三维”牌桑蚕丝是国家仅有的5个桑蚕丝“中国名牌”产品之首,也是我国淮河以北丝绸行业唯一、市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生丝”、“蚕茧”均获得国家地理商标注册。

全市茧丝绸产业已形成集“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具有“产城结合、文旅结合、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六产”。

全市桑园面积全省第一;蚕茧产量、质量全省第一;桑蚕丝产量、质量、出口量全省第一;高端丝产量、出口量全国第一,总出口量占全省的90%以上,出口韩国占韩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出口日本占日本市场份额的60%以上,是国内最早为“1V”、“爱马仕”等高端奢侈品牌提供高档桑蚕丝原料的供应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标杆作用。

海通茧丝绸集团是《生丝》国家标准和《生丝电子检测试验办法》国际标准的起草单位和编委单位,先后参与了25项国家和国际标准的修订,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话语权。

蚕桑产业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调研报告蚕桑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地域分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蚕桑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蚕桑养殖户、桑叶采摘工人和蚕桑加工企业,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实地走访主要考察了蚕桑产业发展的相关企业和生产基地,与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1.蚕桑产业的现状: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蚕桑养殖户数量逐年下降,养殖规模不断减小,主要原因是蚕桑养殖的劳动密集型和低效益。

桑叶采摘工人数量有所增加,但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蚕桑加工企业数量有限,缺乏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2.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1)养殖环境问题:蚕桑养殖户普遍存在养殖设施简陋、环境污染等问题。

(2)市场问题:蚕桑产品的销售渠道较为狭窄,价格波动较大,产品质量不稳定。

(3)技术问题:蚕桑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相对滞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3.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1)农业产业化:蚕桑养殖和加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

(2)技术创新:引进和培育新的蚕品种、改良饲料配方、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3)多元化经营:发展蚕桑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加强与其他农产品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建议和对策:根据上述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积极投身蚕桑养殖和加工。

(2)强化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技术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广新的养殖和加工技术。

(3)拓宽市场渠道:加强蚕桑产品的品牌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加强产业协同:积极推动蚕桑与其他农产品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效益最大化。

柞蚕行业调研报告

柞蚕行业调研报告

柞蚕行业调研报告柞蚕行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柞蚕养殖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养殖方式,在许多地方都有其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柞蚕养殖行业逐渐式微。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柞蚕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柞蚕的生命周期和繁殖特点。

(2)柞蚕的养殖方式和技术要点。

(3)柞蚕商品化生产的市场需求。

(4)柞蚕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5)柞蚕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实地走访柞蚕养殖基地及相关企业。

(3)面对面访谈柞蚕养殖从业者。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柞蚕的生命周期和繁殖特点柞蚕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蚕科,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天然资源。

其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蛾四个阶段。

柞蚕幼虫期长,需要大量桑叶作为食物,蛹期则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柞蚕的繁殖主要通过交尾产卵来实现。

2. 柞蚕的养殖方式和技术要点柞蚕的养殖主要分为室内养殖和户外养殖两种方式。

室内养殖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同时精心管理桑叶的供应。

户外养殖则需要注意保护柞蚕免受天敌的侵害。

柞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卵的孵化、幼虫的饲养和管理、蛹的培育和成蛾的出蚕等环节。

3. 柞蚕商品化生产的市场需求柞蚕的成蚕可以用于制茧和提取蚕丝,蚕丝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潜力。

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蚕丝的需求量大,价格也相对较高。

由于柞蚕属于传统农产品,其商品化生产和销售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4. 柞蚕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目前,柞蚕行业的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少数地区,并且大多数是家庭式养殖。

柞蚕养殖者普遍面临着劳动力成本高、市场渠道匮乏、技术更新缓慢等问题。

同时,由于柞蚕养殖的传统方式,生产效益较低,致使年轻人热衷此行业的意愿较低。

5. 柞蚕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柞蚕的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因此柞蚕行业仍有发展的空间。

未来,柞蚕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成本效益。

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十五”期间,广西自治区抓住“东桑西移”机遇,蚕业迅猛发展,去年,养蚕量和产茧量全国第一。

引起了全国蚕业界广泛关注。

为加速我市蚕业发展,推进蚕业产业化,4月中旬,市蚕业总站和部分县、区蚕桑局长赴广西宜州市、鹿寨县对蚕业运行机制和产业化政策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1、广西蚕业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

广西具有发展桑蚕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年可养蚕8-10批次,与江浙地区和四川相比,春茧可提早1月上市,秋茧推迟1月收市;人平耕地多,可以规模化发展。

2000年广西桑园面积30万亩,产茧2.45万吨(49万担),2005年,桑园增长到141万亩(投产114万亩),产茧13.5万吨(270万担)。

全区养蚕户62万户,户平桑园达2.3亩;发种近400万张,户平养蚕达6.5张,蚕农售茧收入27亿元,户平收入4355元。

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市桑园面积占了全区92.06%,鲜茧产量占了89.38%。

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2、宜州市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

宜州市属河池市所辖,位于桂西北河池市东部,辖7镇9乡,总人口62万,11.2万户,面积3896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

从2000年起,以每年扩种3万亩桑园的速度发展,去年,桑园总面积达2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8万亩),养蚕70万张,产茧量2.93万吨(58.6万担),蚕农售茧总收入5.8亿元,户均收入6277元。

宜州市是全国产茧第一大县(市)。

3、鹿寨县基本概况和“十五”成就。

鹿寨县属柳州市所辖,位于桂中偏东北,总面积33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4万亩,人口48.26万人,农业人口40.02万人。

2001年桑园面积3.59万亩压滤机滤布,养蚕量9.38万张,产茧3519吨,2005年桑园达10.26万亩,养蚕22.47万张,产茧量8540吨(17.08万担)。

丝绸产业调研报告

丝绸产业调研报告

丝绸产业调研报告丝绸产业调研报告一、产业概述丝绸产业,是指以蚕桑为基础,经过蚕茧收获、煮茧、纺丝、织布、印染等一系列流程所制造的丝织品。

丝绸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丝绸产量稳步增长,产品线不断丰富。

国内丝绸市场需求旺盛,出口市场开拓不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 技术升级和创新:丝绸产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国内丝绸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国内品牌逐渐崛起,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丝绸产业的发展。

三、市场竞争环境丝绸产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格竞争压力:丝绸产品价格波动大,来自国内外的低价竞争对丝绸产业造成了较大压力。

2. 产能过剩:部分地区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丝绸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受到冲击。

3. 拓展新市场的挑战:国内丝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新市场开拓的挑战,如品牌建设、国际贸易壁垒等。

四、发展趋势1. 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丝绸产业也逐渐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采用更环保无害的染料和加工工艺。

2. 高端定制市场:高端定制丝绸产品受到追捧,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前景。

3. 融合创新发展:丝绸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如电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推动丝绸产业升级换代。

4. 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丝绸产业走向全球。

五、发展建议1. 加强科技研发,推动丝绸产业的创新发展。

2. 提高品质和附加值,打造高端品牌。

3.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4. 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推动丝绸产业协同发展。

5.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六、结语丝绸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丝绸产业正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并拓展国际市场,为丝绸产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蚕调研报告

蚕调研报告

蚕调研报告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蚕的养殖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蚕养殖企业提供参考,推动蚕业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参观了若干家规模不同的蚕养殖场,了解了蚕的养殖过程和管理情况。

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蚕养殖者的种养比例、生产情况、市场需求等。

三、调研结果1. 养殖规模:(1)大规模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园区,规模较大,养殖设施齐全。

这些养殖场以供应丝绸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生产的蚕茧直接销售给丝绸厂家。

(2)小规模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规模较小,多为个人或家庭经营。

这些养殖场主要依靠销售鲜茧、蚕宝宝等直接养殖产品获取收入。

2. 养殖工艺:(1)大规模养殖场采用现代化养殖工艺,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养殖管理。

通过科学的喂养和管理,提高蚕的生产效率。

(2)小规模养殖场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养殖方式,养殖者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管理。

由于缺乏现代养殖技术和设备,生产效率较低。

3. 生产情况:(1)大规模养殖场的蚕茧产量较高,质量稳定,销售渠道广,收益较高。

(2)小规模养殖场由于养殖条件和管理不足,蚕茧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销售渠道有限,收益较低。

4. 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1)蚕茧市场需求稳定,特别是丝绸生产企业对蚕茧的需求较大且持续稳定。

(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丝绸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为蚕茧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养殖工艺的推广,将进一步提高蚕茧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蚕业的发展。

四、建议1. 引导和支持农民转变观念,认识到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提高养殖效益。

2. 加强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现代化养殖设施和技术支持,提高养殖场的规模和生产效率。

3. 加强对蚕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果和产品质量。

4. 建立健全的蚕茧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养殖者与丝绸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品销售渠道和收益。

蚕桑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发展调研报告蚕桑发展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蚕桑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蚕桑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改善和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收集了100份问卷数据,并走访了10个养蚕户进行深入交流和了解。

三、调研结果1. 蚕桑产业规模较小。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0%的养蚕户养殖蚕桑的面积在1亩以下。

导致蚕桑产业规模小的原因主要有当地土地资源有限,同时对蚕桑产业缺乏重视导致投入少。

2. 养蚕户收入较低。

近半数的养蚕户每年的蚕桑销售收入在5000元以下,仅有少数的养蚕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万元。

收入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蚕桑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稳定、中间环节利润薄等。

3. 技术水平需要提高。

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养蚕户对蚕桑的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技术水平较低。

此外,蚕桑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也需要提高。

4. 蚕桑产业供应链短缺。

调研发现,蚕桑产业供应链中的种子、农药、设备等环节存在较大短缺,并且产品质量不稳定。

五、调研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如给予补贴、提供优惠贷款等,鼓励养蚕户扩大规模、提高产能。

2. 提高技术水平。

培训养蚕户蚕桑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与农业技术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3. 完善蚕桑产业的供应链。

政府可以介入并扶持一些蚕桑产业的种子繁育基地、农药研发企业等,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产品质量。

4. 加强市场监管。

加大对蚕桑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不法分子的欺诈行为,保障养蚕户的利益。

5. 增加蚕桑产品的附加值。

政府可以鼓励养蚕户开展深加工,开发蚕桑丝织品、蚕茧化妆品等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养蚕户的收入。

六、总结本次调研发现,蚕桑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存在发展的机遇。

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蚕桑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是我国最早进行农业产业化的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蚕桑产业发展迅猛。

本文通过对蚕桑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蚕桑产业化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蚕桑产业化发展的优势1.优质商品出口额逐年增加。

我国的蚕桑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出口额逐年增加。

2.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蚕桑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蚕桑养殖和桑叶加工,农民可以持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3.生态环境改善。

桑树能够保持土壤水分和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土壤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同时也能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三、蚕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蚕桑产业基本上以传统的蚕养殖和蚕茧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2.品种单一、品质不高。

蚕桑品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丝绸蚕品种,品质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缺乏技术支持和创新。

蚕桑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标准不统一、市场混乱。

蚕桑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市场上存在价格混乱、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四、蚕桑产业化发展对策1.加强品种改良和培育,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通过培育高产、高品质的蚕桑品种,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引进科技成果,推动技术创新。

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如无土栽培、智能养蚕设备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建立健全蚕桑产业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化管理,建立一套适用于蚕桑产业的标准体系,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与丝绸、纺织等相关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利用蚕桑作为原料,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五、建议1.政府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推动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政策,引导农民参与蚕桑产业发展。

2.加强蚕桑产业的市场研究和宣传推广。

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提升蚕桑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县柞蚕产业的调研报告

县柞蚕产业的调研报告

县柞蚕产业的调研报告发挥柞蚕基地优势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关于__县柞蚕产业的调研__境内柞坡资源丰富,是全国_个柞蚕生产基地县之一和唯一的一化优质柞蚕茧出口基地县.近年来,__立足柞蚕基地优势,膨胀.完善.提高柞蚕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条件有利,得天独厚特色明显.__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是南北气候交汇带,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特别适宜一化性柞蚕放养.__柞蚕业始于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蚕茧产量占全省的50 —60%,有〝召半省〞之称.目前,全县蚕坡发展到1_万亩,占全国利用面积_00万亩的10%,占全省200万亩的53%,全县有_个乡镇262个行政村78%的农户从事柞蚕生产,每年柞蚕种卵放养量高达1.6万公斤,产鲜茧350万公斤,实现效益3500万元.市场广阔.__柞蚕产业,初步形成了种养加系列化.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雏形.从蚕坡发展.良种繁育.茧丝加工.市场销售到挽手.落绵加工.丝棉.丝毯制作.栎叶.槲叶加工出口都基本配套.县有县办缫丝厂.麻绢厂.纺织厂各一座,手工缫丝户及丝绵加工户两万多户,年产柞丝95吨,柞绸8万米,绢纱_0吨,落绵230吨,丝织品_0万米,丝绵.挽手近百吨.丝毯加工骨干企业23个,机梁4万多付,从业人员66000人,年生产400多万平方英尺,年产值近10亿元,农民收入达6亿元.2000年6月,__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_年2月,__一化柞蚕茧.丝(绵).绸又获世界原产地标记注册成功,在国内.国际上打响了__一化柞蚕品牌,进一步提高了__柞蚕的知名度.__蚕丝的色泽和解舒优于全国各地,始终保持〝皇冠地位〞,被誉为〝纤维皇后〞,在市场上称之为柞丝〝王牌〞.这将是我们占领市场的品牌优势,是了不起的无形资产.效益显著.__柞蚕业,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好的产业.全县100多万亩柞坡,覆盖率为88%.柞树(墩)的光合作用,能净化空气,增加降水量,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同时,柞树根系发达,又能防风固沙,减少土壤冲刷,保持水土.柞蚕业除了茧.丝.绸 .毯取得较好效益外,它的挖潜增效综合利用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如〝九五〞期间,_个叶类加工企业,栎叶.槲叶类采摘80多万吨,完成槲叶出口_万箱,完成交货值6200万元,实现利税_00多万元.蚕坡养蚕轮伐,提供栎柴(种香菇原料)90万吨,收入5400多万元.蚕砂(蚕屎)提取叶绿素.蚕蛹做罐头已小有规模,年产蛋白蚕蛹3200吨,高级补肾壮阳雄蛾15吨,销往国内二十几个省市.前景可观.我国入世后,蚕丝业发展潜力大,出口形势好.世界组织和协会,从人类生态需要出发,提出〝重返大自然〞,纺织用品和衣着服饰用天然纤维原料.这无疑迎合了现在人们的消费心态,因而国际市场尤为重视天然纤维制品,其需求量正以10%的速度增长.我县的丝制产品具有柔软.透气.无静电.吸湿性好.光泽优美,倍受世人青睐,入世后国际上需求量大增,出口量有望不断扩大.丝绸内销也在逐年增长,真丝制品每年也正以8%的消费速度递增.二.培育特色,促进发展政策催动.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把荒山和柞坡交给群众来经营,鼓励他们放胆放手发展柞蚕养殖.使柞蚕业逐渐由随意.粗放经营向有组织.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科技推动.加大科技兴蚕力度.坚持科学制种,坚持常年开展送技术.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6名高级农艺师带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教材,发放资料,把柞蚕饲养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并组织县.乡.村.组四级技术覆盖网络,使全县75%以上的养蚕户成为养蚕技术明白人.龙头带动.围绕柞蚕的茧.丝.蛹.绢.绸等,先后吸引各种社会闲置资金5000多万元,组建了__豫丰蚕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纬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出〝经纬丝绸〞.〝丹霞丝毯〞.〝五香蚕蛹〞等一大批名牌产品,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促动.一是上网宣传.开通中国__柞蚕网,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信息.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远山在召唤〞等专题片,在《中国特产报》上刊登__柞蚕专版.二是借会传媒.组织参加豫洽会.市〝两节一会〞等节会,宣传推介,提升__柞蚕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三.问题突出,面临挑战蚕业法制不健全.乱制种.乱毁坡现象时有发生,无执法依据,更无执法队伍,无力解决.扒〝木花〞,滥砍乱伐栎圪塔现象屡禁不止,案件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蚕坡毁坏严重.蚕种质量不优.一是质差.量少.太贵.年需种两万多斤,只能生产一万多斤,缺50%.老场设备陈旧,包袱太重,处于维持状态,个体制种更难保证质量,因而病毒率高达8%以上(行业国家标准是2%以下).每斤蚕种200多元,蚕农难易承受.二是蚕业科技人员青黄不接.蚕业大专生转行,老科技人员下岗,老蚕倌已不能上山养蚕,年轻人不会养.不愿养.三是投入非常难.育种定补取消,制种资金没着落,科研经费.科技人员培训费不足.龙头企业实力弱.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没有联结好,导致企业带不动基地,基地也带不了农户.二是企业缺乏资金,〝龙〞不起来,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薄弱.销售渠道不畅通.一是已建的蚕丝市场.地毯市场无市,作用发挥不好;二是产品粗制滥造,档次太低,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三是促销手段不多,缺乏网络信息和得力销售人员;四是环境不优,有恐吓.围攻外地客商现象,使销售渠道受阻.上述这些问题,制约着柞茧产业的振兴,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四.抢抓机遇,振兴柞蚕(一)树立打造柞蚕特色产业的新观念政府引导.品牌即特色,特色即优势.__是〝中国柞蚕之乡〞,又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这尊〝金身〞,要借助这块〝金字〞招牌,用好这笔无形资产.一是政府要紧紧依靠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高科技为手段,以项目为纽带,以增加农民和财政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柞蚕支柱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二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完善信息体系.市场体系,着重解决龙头办不好,农民办不了的事情,运用多种手段,引导柞蚕特色产品进入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实施名牌战略,打响〝中国__柞蚕〞品牌,坚持高品位开发,提高产品效益,使柞蚕产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政府服务.政府作为经济工作的组织者,要根据职能积极协调,督促完善各级服务体系.一是政策服务.柞蚕产业化建设,要有一系列政策规定作保证.如蚕坡的延包.转包及稳定承包的政策;繁育良种的补助.奖励政策;蚕茧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保护管理蚕坡的政策等.二是科技服务.在发展知识经济中,科技是先导,只有抓好科技服务,才能提高柞蚕产业水平.要把蚕坡.蚕种.蚕茧.柞丝.丝毯.丝绢的科技含量,作为实施柞蚕产业化的主要内容.首先,建立.完善科技服务组织,制订科技培训.推广和普及规划,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其次,鼓励科技人员,搞科技承包;其三,搞不同形式的科技试验示范点.三是资金投入服务.柞蚕产业战线长.投资大,要千方百计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方筹措投入资金,搞好基地建设.如加强与银行联系,争取贷款;争取上级扶贫,支农资金投入;用孟加拉模式小额贷款;各有关单位筹资;发动企业和蚕农自筹资金等.还要积极筹建国家和地方两级蚕业发展基金,财政列收列支,政府审计监督.四是法律服务.依法治蚕,健康发展.要恢复和建立蚕业派出所.蚕业法庭,依法处理破坏蚕坡.蚕坡改包.中止承包合同等违法案件,保护蚕农合法权益.建议人大.司法部门订立蚕业产业化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以法保护产业发展.(二)采取打造柞蚕特色产业的新举措科学管理.一是抓好百万亩柞坡的资源管理.柞坡基地建设,要保护和开发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治理水土和经济.用材林建设结合,扶贫开发和旅游开发结合.要点橡补墩,柞树修剪,去杂复壮,巩固提高老蚕坡;坡坡联结,乡镇联片,退杂还柞,开发新蚕坡,逐步形成规模优势;要继续建设好万亩优质柞坡示范基地,搞出几个样板,带动全县发展.要尽快改变旧的伐坡习惯,大力推广柞树修剪,留桩放拐新技术,扩大树冠,增加叶量,提高叶质,增加养蚕量.二是抓好蚕场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严格审批,合理布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对三个国有蚕场和44个集体蚕场进行整顿.壮大.恢复,还可建一些新场.三是严把蚕种质量关,对种茧鉴定.审查界定病毒率,按照国标,超标处理,取缔不合格种茧制种者;查处无证制种者;打击制假冒伪劣蚕种者,从源头上杜绝劣质蚕种流入市场,使全县蚕农真正用上〝优良种〞.〝放心种〞.集约经营.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应柞蚕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模式.一是采取租赁.承包.公开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塑造多元化投资主体,保护合法的非劳务收入,从政策.体制上调动群众养殖柞蚕的积极性.二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向养殖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深加工系列化,市场网络化,销售国际化方向发展.(三)构建打造柞蚕特色产业的新局面培育龙头.围绕资源办企业,资源有出路;围绕基地办企业,企业有靠山.〝龙头兴则产业旺〞.要使柞蚕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必须兴办.培育一批有强大辐射.带动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建设应坚持规模大.带动面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蚕农的凝聚力及联结力强.一是筹建蚕业开发集团,把缫丝.绢纺.丝毯.丝绵.蚕蛹.蚕砂等企业联合起来.可下设蚕种公司,丝织绢纺公司和蚕蛹.蛾开发公司.二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养蚕——缫丝——绢纺——服装——装饰;另一条是养蚕——蚕蛹——食品——保健品.可筹建蛾公酒厂.蛹罐头厂.蛹蛋白厂及蚕砂等加工企业.三是国营.集体.私营等多种形式一齐上.要注重吸引国内外企业家来我县办企业,进行综合开发.搞活流通.围绕产品兴市场,产品有载体;围绕名牌调结构,市场有拉力.要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直供直销业务体系.形成以外部市场为纽带,内部市场为补充的销售网络.以蚕茧.丝.毯.服装加工产品为主,因势利导,壮大.筹建一批具有名牌效应和吸引力的市场.扩大县城地毯市场规模,改造云阳茧.丝.绵.绣综合市场,完善提高白土岗生丝批发中心.南河店丝绵经营中心.云阳绢丝制品批零中心市场.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建市场,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营销大户,鼓励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开拓市场空间,增加市场占有率.。

蚕桑业调研报告

蚕桑业调研报告

蚕桑业调研报告蚕桑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蚕桑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蚕桑业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蚕桑业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蚕桑养殖户和蚕桑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在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

实地走访则是为了观察蚕桑养殖现场和加工设备,进一步了解蚕桑产业的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3.1 蚕桑养殖现状经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蚕桑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以家庭养殖为主。

养殖户主要靠蚕茧销售获得收入,但市场需求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给养殖户带来困扰。

此外,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饲料供应等问题也是养殖户关注的焦点。

3.2 蚕桑产品加工现状蚕桑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以蚕茧加工为主,生产丝绸、蚕茧油等产品。

经过调查发现,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

此外,加工过程中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3.3 蚕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蚕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备庞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丝绸等蚕桑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蚕桑业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然而,蚕桑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外部竞争压力的增加,一些传统优势产区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其次,人们对蚕桑产品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不仅追求传统的丝绸产品,还有对新型蚕桑产品的需求,蚕桑业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我国蚕桑业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技术瓶颈、农民培训不足等。

四、建议为促进蚕桑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蚕桑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创新,提高蚕桑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快蚕桑产品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加工企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

3. 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拓展工作,增加蚕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新的消费领域。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蚕桑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蚕桑产业逐渐向现代化、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然而,当前蚕桑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生产技术不断落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保与安全要求逐渐提高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为从事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的企业和个体户,调研时间为2021年3月至6月,共采取了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蚕桑产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生产经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蚕桑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产量和收益较低,种植品种单一,缺乏新鲜血液;同时,由于市场需求不稳定,部分蚕农采取低成本和低质量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丝绸市场上品质不佳的情况。

此外,公司与农民合作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引进新的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养蚕和丝绸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种植技术的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并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与蚕农的沟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2.市场营销:调查结果显示,蚕桑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市场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需要企业进行差异化经营,开拓多元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推动蚕桑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网络推广、展会展览等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来加强品牌宣传,拓宽市场,开拓新领域。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团体品牌建设和加强组织合作,整合各各行业资源,加强品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3.技术研发:调查结果显示,蚕桑产业的技术创新滞后,新技术的应用和利用较差,技术人才数量不足。

如果不加强技术研发,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难以保持大规模养殖、加工和市场开拓的优势。

关于乡村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蚕桑产业是安康传统优势产业蚕桑产业,也是--村传统优势产业,在农户增收增效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研究中、省、市、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安康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文件政策,根据--村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蚕桑产业,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高效,实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制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村情。

--村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处,村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7.9亩(其中:水田375亩,旱地2232.9亩),林地面积1623.6亩。

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20户1415人,有劳动力人口425人(男220人、女205人)。

20--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二)产业现状。

按照产业扶贫三个一模式,成立了--县--镇--村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社,在二、三、六、七、八、九组流转并整理土地600余亩,完成栽植密植桑园600余亩,目前桑园投产面积300亩,20--年新栽植300亩,20--年养蚕130张,实现产值8万元,目前现有蚕室6栋1200余平方米。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为蚕室、桑园建设原则,突出桑园建设标准化、机械化、良种化、高产化,突出蚕室建设现代化、省力化、标准化、自控化,其他桑园、蚕室配套设施完整齐全。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按照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推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

推进标准化建园、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品牌化销售的产业化经营,全力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辐射效应明显的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当地蚕桑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长治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长治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长治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最近,我们组织有关科室,先后赴屯留、沁县、武乡等蚕茧主产区就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技术需求、市场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针对我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全市现有桑园面积3万亩,分布在56个乡镇,371个村,1万余户。

2006年全年养蚕16684张,产茧70.3万公斤,收入1652万元,张均产茧42.1公斤,平均茧价为23.5元/公斤。

屯留、沁县、武乡三县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90%以上。

2007年全市春蚕发种2980张,预计产茧12.5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30%和32%。

二、蚕茧销售及制丝企业长治市缫丝企业曾有三个,其中屯留县开办过两个,一是1988年建成投产的李高乡王公庄村办缫丝厂,10台立缫200绪,1996年停产;二是1994年10月10日建成投产的屯留缫丝厂,120台立缫2400绪。

1997年停产。

沁县缫丝厂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投产,生产能力960绪,年可加工鲜茧240吨,产丝30吨。

1991年利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进行了扩建,生产规模达2480绪,年产白厂丝60吨,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

1996年随着蚕桑产业的滑坡,缫丝厂于1997年停产。

至今,我市无制丝生产企业。

目前,我市的蚕茧主要由市外贸、县外贸、县蚕桑中心及乡镇烘茧站收购。

干茧主要销售到浙江、江苏等地。

三、蚕桑与粮食作物效益对比调查我们在沁县对2004年—2006年蚕桑与玉米效益进行了对比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玉米每公斤1.06元,亩产量约500公斤,生产投入80元,亩收益450元;蚕茧每公斤8.6元,亩养蚕2张,亩产茧80公斤,亩投入180元,亩收益1190元。

每亩桑园与玉米的收益比例为2.6:1。

2005年:玉米每公斤1.12元,亩产量约500公斤,生产投入100元,亩收益460元;蚕茧每公斤19元,亩养蚕2张,亩产茧80公斤,亩投入180元,亩收益1320元。

来宾市当前桑蚕生产形势调研报告

来宾市当前桑蚕生产形势调研报告

来宾市当前桑蚕生产形势调研报告摘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的形式,了解我市蚕桑生产产业基本情况,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新问题、困难以及广大蚕农希望得到解决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导向提出桑蚕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来宾、蚕桑产业、意见和建议近年来,来宾市桑蚕产业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据统计,来宾市现有桑园面积38.6万亩,主要分布在忻城县(面积为25.82万亩)、象州县(10.71万亩)、兴宾区(1.4万亩)、武宣县(0.6万亩)。

截止到2019年7月,今年累计饲养蚕种81.08万张,鲜茧产量2.35万吨以上。

全市有收烘茧站123个,90%以上的鲜茧通过本市茧站收烘,缫丝企业13个,缫丝机组92组(绪),年生产生丝3000多吨,消耗2万多吨鲜茧,约占全市产量的40%,大部分蚕茧外调。

生丝质量达4A+以上;除缫丝外,其他深加工业发展滞后,桑蚕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低,整体效益不高。

一、2018年以来桑蚕业生产基本情况,桑树种植面积变化等,面临的新问题、新困难。

(一)桑树种植面积变化情况2018年以来,由于柑橘等经济作物产业迅猛发展,蚕桑竞争产业优势不强。

象州地区很多农户挖桑种果,象州桑园面积有所下降,但是兴宾区和忻城县的桑蚕产业稳定发展,桑园面积逐步扩大。

所以来宾市2019年桑树种植面积与2018年相差不大,维持在38.6万亩。

(二)面临新问题、新困难1.我市蚕桑生产还处于传统的饲养模式,质量难以把控,不利于产业的发展。

我市大部分蚕区主要依赖个体蚕农养殖的粗糙方式,不仅区域分散、规模小,还存在技术差,产出茧质质量参差不齐;劳动力日渐缺失,人力成本也逐渐高,这种传统的饲养模式,质量难以把控,不利于产业的发展。

2.蚕沙无害化处理推广应用滞后近年来,我市通过采取蚕沙在蚕沙室堆沤无害化处理示范推广,解决养蚕环境的污染提高养蚕成活率有一定的成效,但处理方法还需要一定的工作量等原因,蚕农接受率低,推广应用滞后,养蚕环境受到污染,家蚕在高温多湿季节还是易发生病毒病和真菌病,严重阻碍了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

浙江桑蚕产业情况汇报

浙江桑蚕产业情况汇报

浙江桑蚕产业情况汇报浙江省是中国蚕丝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桑蚕养殖历史和丰富的桑蚕资源。

近年来,浙江桑蚕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就浙江桑蚕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汇报。

一、产业现状。

1.养殖规模,浙江省桑蚕养殖规模庞大,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绍兴等地。

目前,全省桑蚕养殖面积超过100万亩,养殖户数量达到数十万户,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格局。

2.产量水平,浙江省桑蚕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年产饲料蚕茧超过10万吨,产值数十亿元。

其中,杭州、宁波等地的优质桑蚕产品远销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产业链完善,浙江省桑蚕产业链条完整,涵盖了桑树种植、蚕种繁育、蚕茧养殖、蚕丝加工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二、发展趋势。

1.科技助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浙江桑蚕产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2.品牌建设,浙江省将加大桑蚕产品的品牌建设力度,推动桑蚕产业由规模化向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知名的桑蚕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产业升级,未来,浙江桑蚕产业将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桑蚕产业由传统的蚕茧生产向蚕丝深加工转变,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市场拓展,浙江省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桑蚕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拓展产品出口渠道,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结语。

浙江桑蚕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桑蚕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桑蚕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上就是对浙江桑蚕产业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XX 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20XX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XX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20XX年,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X亩,涉及X个乡镇X个村民委员会X个村民小组X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X座X平方米,改建大蚕房X座X平方米,新建小蚕房X3座X平方米;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X场次X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X张,实现产茧量X吨,实现农业产业X万元。

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20XX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X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X万元。

20XX年,全县计划新植面X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X万元。

20XX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X亩,低改面积X亩,产茧量X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X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X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X万元。

20XX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X亩,低改面积X亩,产茧X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面积X亩、占计划任务的99.26%,完成低产桑园改造4038亩、占计划任务的100.95%,预计可100%完成年度计划产茧任务。

截止目前,已完成养蚕12170.66张,收购蚕茧403.13吨,实现农业产值1390.17万元。

其中,实现张产茧X公斤,张产值达X元,上茧均价X元/公斤。

(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X欣盛恒茧丝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东桑西移”、“浙商入滇”等发展战略背景下,到我县投资开发建设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业的首家股份制企业,是一家集蚕种繁育、蚕桑生产、蚕茧收烘、茧丝绸加工销售一体化、全县唯一具有鲜茧收购资格的公司。

该公司位于X,于20XX年7月22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20XX年11月26日成立的XX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驻X办事处,公司注册资本金达200万元,在册股东2人,其中,自然人股东X,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法人股东为X有限公司。

公司下设办公室、质检部、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和生产技术部,拥有蚕桑基地5.05万亩,职工70人,建成中心茧站1座,占地面积9330.36㎡,建筑面积7500㎡,建成投产自动烘茧设备1套。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企农“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联结机制,尤其是在鲜茧收购过程中,严格执行“随行就市、优质优价、劣质低价、不打白条”的收购政策,认真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明确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为每公斤鲜上茧23元,有效保障蚕农的实际利益。

20XX年,鲜上茧实际收购价为26.20元/公斤;20XX年,春茧实际收购价为36元/公斤。

(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按照“重点建设蚕桑核心乡镇、走蚕桑生产专业化道路”的发展原则,20XX年,全县共打造X个蚕桑生产核心乡镇,建设X等蚕桑生产重点村28个,成立X酒药蚕桑专业合作社等蚕桑专业合作社6个,建立蚕桑生产记账户28户。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

我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山区面积97.05%,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4℃,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大部分桑园都建在坡陡谷深的山地中,生产、灌溉等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高优桑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

二是产业矛盾突出。

一方面,由于各乡镇产业较多,产业生产时间、生产要素大体趋同,导致产业之间互相争地、争劳力情况现象十分突出。

产业规划布局未能较好落实,桑园新植时间与小春种植时间冲突,多数桑园只能向“两荒三边”、山边水尾地块发展,连片种植规划难,种桑不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由于蚕桑产业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群众普遍难以承受。

以20XX年为例,农户每新植1亩桑园,当年投入成本大约需700元,而每亩养蚕可产生效益1000元,扣除成本后直接收入仅300元,虽然以后的投入成本逐步减少、效益逐年上升,但由于当年的对比效益不明显,群众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是桑园面积不实。

老桑园统计面积与养蚕面积差距较大,养蚕户与种植户不配套,部分地块有效桑株严重不足,所有乡镇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挖桑弃管现象。

实际调研中发现,全县统计面积43710.8亩,现存有效面积26800.4亩,仅占61.3%;养蚕面积为22268.7亩,占50.9%;低产桑园10103.4亩,占23.1%;不养蚕及毁桑面积面积16910.4亩,占38.7%。

四是桑园管理不到位。

部分蚕农对桑园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桑树修剪、肥培和病虫害防治,只求产出、不重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发生褐斑病,还有部分乡镇发生红蜘蛛病,导致桑园桑树长势差、产叶量低、质量差,影响养蚕量的增长。

根据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以及修剪不及时、枝条过密等管理措施不到位。

五是科技措施不力。

部分蚕农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淡薄,技术落实不到位,养蚕批次较密、消毒意识差、重治不重防、消毒不彻底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蚕的抗病能力较弱、蚕病发生严重,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

公司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大多是半路出家,培训学习的机会少,技术更新缓慢,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是基础建设滞后。

由于大蚕房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导致农户投入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普遍缺乏地火龙、对流窗等必备设施。

此外,蚕室条件差,蚕具不配套,导致蚕房面积不足,难以做到规模养殖,产值效益提高速度较慢。

七是小蚕共育户积极性差。

由于蚕茧价格上涨,蚕用物资价格上调,小蚕共育技术性要求较高、任务繁重,但小蚕共育费用收取标准不变,而且小蚕共育室补助不能一次性兑付,造成大部分小蚕共育户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小蚕抚育质量参差不齐。

八是企业服务不到位。

公司主要开展原料收购、销售和桑苗、蚕种供应等服务,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不足,整体上对蚕桑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调研中还发现,公司在桑蚕生产技术指导和鲜茧收购过程中存在服务态度较差、收购价格不统一、随意上调蚕用物资价格等问题,蚕桑办、乡镇农技站、蚕农对公司意见较大,影响群众种桑养蚕积极性。

九是奖惩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乡镇农技站、村组干部在产业发展中付出较多,但缺乏工作经费,工作难以开展,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从20XX年开始实行的风险抵押金制度取消了对乡镇农技站站长、村级领导的考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20XX年以后公司聘请技术辅导员的待遇低、经费得不到保障,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部分乡镇20XX年第四季度蚕桑辅导员的考核工资还没有兑现。

三、下步工作建议一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宣传工作做到位,引导广大蚕农正视困难,立足长远,增强信心,逐步消除“重栽植,轻管理”、毁桑改种现象。

同时,强化示范带动,重点打造专业村组,建设示范样板,用比较效益和典型引导、发动农民,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蚕桑产业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收的认识上来。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严格遵循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产业之间存在的矛盾,科学制定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蚕桑生产基地,妥善解决好种桑养蚕与发展粮食、烤烟、茶叶、甘蔗等争地的问题,做到互为补充,各自形成规模。

三是提升改造,补实面积。

适当减少新植任务,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每年由县财政安排老桑园提升改造专项资金。

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坚持把低产桑园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四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以高优桑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蚕桑基地建设、蚕房建设和小蚕共育费用的扶持和补助力度,力争将大蚕房补助由40元/平方提高到60元/平方,推动蚕房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和补助政策,积极推广联村联户种桑养蚕,培养种养大村大户,推动规模化发展。

五是落实科技,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加强科技人员力量配备,每个蚕桑重点村确保配备1至2名蚕桑科技人员。

以县蚕桑站和乡镇农技中心蚕桑科技人员为主,进一步加大桑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重点做好桑叶褐斑病、红蜘蛛病的防治工作。

切实抓好小蚕共育、大蚕饲育批次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落实蚕房消毒防病措施,全面做好蚕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

六要加强引导,强化服务。

健全完善蚕桑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密切企业与政府、蚕桑站和村委会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职责,落实各项服务措施,着力构建“统一指挥、同力推进”的良好格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七是强化考核,健全机制。

改进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坚持以规划连片区块为新植任务数对乡镇进行年度产业任务考核,凡补植和零星栽培均不纳入统计,坚决杜绝以发苗数作为新植任务数完成标准进行考核。

坚持把生产一线技术员和辅导员的工资与技术培训的绩效考核挂钩,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适当安排乡镇农技站、村组干部蚕桑工作经费,将乡镇农技站长、重点村支书纳入年度风险抵押金考核,做到技术联产承包,工作责任到人,强化考核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推进产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