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第五章 麦肯基疗法

第五章 麦肯基疗法
第五章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起源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的创始人是新西兰的物理治疗师麦肯基先生(Robin McKenzie)。整个诊断治疗系统的创立与发展源自于一个偶然的病例。 1956 年,麦肯基先生在新西兰惠灵顿的私人诊所行医。史密斯先生是他的一个患 者。史密斯先生右侧腰痛,右侧臀部、大腿和膝部疼痛,弯腰不受限,腰向后伸展受 限。麦肯基先生为史密斯进行了 3 周的治疗,但史密斯症状没有改善。有一天,当史 密斯来到诊所时,他被告知进入治疗室上床等待。但工作人员并没有注意到治疗床的 一端已经被抬起。史密斯脸朝下趴在床上使得腰处于过度伸展位。在那个年代,腰伸 展位被认为是对腰痛患者非常有害的体位。大约过了 10 分钟,麦肯基先生进治疗室 时才发现这个“错误”,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史密斯竟然认为他得到了 3 周以来最 好的治疗。他的腿痛已经消失,右侧腰痛转移至腰正中部,另外他的受限的腰伸展角 度也明显得到改善。史密斯从俯卧伸展位变换至站立位后没有再出现腿痛,症状没有 反复,好转得以维持。第二天,麦肯基先生有意让史密斯重复同样的姿势进行治疗, 结果腰正中部的疼痛完全消失。 从这个偶然的病例开始,麦肯基先生尝试对所有腰痛的患者进行腰椎伸展的治疗, 结果,部分患者好转,部分患者症状加重。为了解释这些临床现象,麦肯基先生开始 研究各种体位、各种运动对疼痛等症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逐步创立和完善了独特的诊断系统,以及与诊断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命 名为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本文中简称为麦肯基方法。 二、麦肯基国际学院 随着麦肯基方法在国际上得到承认,其应用日益增多。为了保证正确地使用麦肯 基诊断治疗方法,确保治疗效果,麦肯基先生于 1982 年在美国成立了麦肯基国际学 院。目前学院总部设在新西兰,在全世界各地拥有 22 个分院,另有 6 个分院正在筹 划之中。麦肯基国际学院除了从事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的正规教学以外,还进行 有关人体脊柱和肢体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学院每 2 年 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今已经举办了 7 届,第 8 届麦肯基学院国际会议将于 2003 年在意大利罗马举办。

麦肯基治疗技术3

麦肯基治疗技术3

侧方加压 压力作用于肋骨或髂嵴上 保持稳定的侧方压力 患者进行反复的卧位伸展


患者进行反复的卧位伸展
应 用

用于在卧位伸展,骨盆偏移时可以减轻症状,但之 后没有改善的患者。 加压主要用于症状反应有提示的、需要加强治疗的

矢状面问题或侧方问题的患者。

对derangement患者,只有在单独进行矢状面运动
时症状没有变化或加重时,方才使用本治疗。
治疗技术13—伸展松动术,骨盆偏移
患者体位
本治疗的做法与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完
全相同,只是患者的起始体位不同。患者的 骨盆偏离中心,朝向远离疼痛的方向(健 侧)。在这一体位下进行如治疗技术7所述的 伸展松动术。
应 用
本治疗是在治疗有外侧成分的derangement


治疗技术6A——卧位伸展,治疗师加压
患者体位
俯卧,准备进行重复的卧位伸展动作。 治疗床处于一定高度,以使治疗师能够在患
者上方垂直脊柱的方向施力。
患者位于治疗床上靠近治疗师的一侧。
治疗师体位

站在患者一侧 交叉双臂,将小鱼际根部置于患者腰椎横突上。一 只手要平行于脊柱方向,另一只手则垂直于脊柱方 向(双手之间成90°角)。 双手位于同一节段。 治疗师的胸部位于双手上方。 在放置双手时,不要施力。
伸展渐进位一可以用作对可以的前向d矫正
患者体位
向前旋转骨盆、增加腰椎前凸,指导患者由
腰椎后凸作为变为直立站姿。应向患者展示 如何通过使用要点保持这一姿势。
应 用
以坐位为加重因素的postural
syndrome 患 者,姿势矫正正是对其疼痛的主要干预方 式,

麦肯基疗法mackenzie疗法

麦肯基疗法mackenzie疗法
第24页
图16、纠正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整复手法)
第25页
以上办法是在医生旳明确诊断下,制定 方案,形成治疗目旳明确、最低限度组合 旳个体化套餐疗法进行治疗。
第26页
第27页
第5页
图3、间盘减压
第6页
图4、侧向减压 第7页
图5、纠正侧滑
第8页
卧式缓冲间断牵引:一般以为牵引是将 旳移位间盘组织,答复至“合适旳位置” ,针对“滑动旳间盘”。新旳资料显示腰 椎牵引使椎体产生可测量旳分离;引起 对周边软组织旳向心力;这些作用对于 治疗间盘突出和脱出期旳症状和体征是 有重要价值旳。还可通过有节律旳牵引 ,或改为产生振动性纵向运动,而非直 接旳分力作用,达到最大旳效果。 (图 6)
第19页
姿势纠正:正常脊柱是呈自然平滑旳生 理弯曲,因此,平常旳活动和工作方式 应遵循人体功能学旳原理。对导致腰腿 痛旳不良姿势要予以纠正。在 Mackenzie疗法旳治疗和指引过程中, 病人既掌握了治疗性动作旳办法,又从 中得到有关腰腿痛旳平常保健教育。因 此说,Mckenzie疗法是一种治疗与教育 结合旳疗法。(图13、14、15)
第9页
图6、卧式牵引
第10页
关节舒整:是一种西式手法。根据治疗规 定和针对不同旳问题,调节体位,加以关 节舒整手法,与Mckenzie疗法结合,纠正 “侧滑”现象。 (图7、8)
第11页
图7、关节舒整
第12页
图8、关节舒整 第13页
电疗和湿热疗法:是理疗办法之一。在套 餐疗法中起镇痛、解痉、消炎和缓和粘连 等作用。 (图9、10)
麦肯基疗法(Mackenzie疗法)
第1页
现代腰腿痛治疗新思路------麦 肯基套餐疗法旳临床应用
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是门诊常 见疾病之一,患者可体现为臀部和下肢疼 痛或麻木,活动受限,部分可伴有腰痛, 或浮现某些其他随着症状。 (图1、2)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二):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的特征性内容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二):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的特征性内容

壅 复 ' 堇 厅
麦肯 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 ( 续二) 麦肯基 力学 : 诊 断 治 疗 技 术 的特 征 性 内容
徐 军 ( 解放 军总医院, 北京 1 83 0 5) 0

继 教
园 地

摘 要 : 介 绍 麦 肯 基 技 术 中 的 特 有 现 象 — — 向 心 化 现 象 的 概
治 疗 性 练 习 的运 动 方 向 , 且 还 可成 为预 示 治 疗 成功 的 较 准 确 而
1 向心 化 现 象 。【 11 概念 . 麦肯基在 2 O世 纪 5 O年 代 发 现 , 有 下 肢 放 射 症 状 伴 的 患 者 对 他 新 发 现 的 力 学 治 疗 方 法 的 反 应 与 患 者 最 远 端 疼 痛 部 位 之 间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他 注 意 到 ,无 论 近 心 端 症 状 的最 初 治 疗 效 果 如 何 , 要 外 周 疼 痛 早 期 消 失 , 为治 疗 的 最 佳 反 应 。事 只 即 实 上 ,治 疗 有 效 的 患 者 往 往 在 其 远 端 症 状 解 除 的 同 时躯 干 中 线 及 邻 近 部 位 的疼 痛 加 重 。 麦 肯 基 将 这 一 现 象 称 之 为 “ 1化 现 向 , 2 象 ” cnrlao )并 认 为 仅 在 间 盘 移 位 综 合 征 时 发 生 。 (et i tn . az i 12 定 义 . 麦 肯 基 明确 地 将 “ 向心 化 现 象 ” 义 为 : 为 某 一 定 作 指 标 ; 之 , 出 现 向 心 化 现 象 则 表 明 疗 效 差 , 作 为嵩 要早 期 反 未 可 外 科 手 术 的 帮 助 性 预 示 指 标 。向心 化 现 象对 慢 性 下腰 痛 的疗 效 也 同 样 有 预 测 作 用 。 o g 过 对慢 性 下腰 痛患 者 向 心化 现 象 与 Ln 通 疗 效 关 系的 比 较 调 查 表 明 ,治疗 后 初 始 评 价 为 向 心 化 现 象者 疼 痛 评 分 降 低 的 程 度 著 优 于 非 向心 化 现 象 者 ;治疗 后 9个 月 随 访 时 . 始评 价 为 向 心 化 现 象 者恢 复 工 作 率 显 著 高 于 非 向 心化 初 者 ; 疗 后 2年 随访 时 , 一 趋 向仍 存 在 , 无 显 著 差 异 。 于 治 这 但 由 该 研 究 历 时 超 过 了 下 腰 痛 的 自然 恢 复 时 间 , 因此 结 论 颇 有 意 义 。 ( )向心 化 现 象 与功 能 性 结 果 及 生 存 质 的关 系 2 【 :除 o g的研 究 表 明 向 心 化 现 象 随访 时 有 较 高 恢 复 工 作 率 之外 , Ln 其 他 随 访 研 究 也 均 支 持 这 一 结 论 。 Sla等 还 应 用 质 量 表 进 行 ’查 , 果 表 明完 全 向心 化 者 SS 等 蒯 结 的 S S变化 显 著 增 高 ( <0 O ) 由 此 表 明 , F P 1。 向心 化 现 象 与 功 能性 结 果 、 存 质 量 之 间存 在 较 好 的 卡关 性 ( ) 生 廿 、 3 向心 化 现 象机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三麦肯基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三麦肯基对下腰痛的力学诊断
B? C
时,统计学上反映一致性的 J/KK/ 系数为 "; "" ,表明侧方滑动 评价方法的测试者信度较差。因此认为 F2G)(H’) 技术中侧方 滑动的作用需要重新考虑, 并应给予更深入的研究。在其他的 研究中也同样发现评定侧方滑动时测试者信度相对较低 。工
BAC
具测量和视觉观察结果表明,在侧移评定中存在着许多误差, 导致测试者信度存在着偶然性和偏低的结果, 这在某种程度上 会影响 F2G)(H’) 技术的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此外,侧方滑 动 的 程 度 与 L*M).5.N 失 能 问 卷 的 相 关 性 也 差
中国临床康复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0*12 .3 ’2)*)412 5+(16)2)717).*8 9.:+;6+0 $""$8 <.2= &8 9.= $$
・ !!"#・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 ( : 麦肯基对下腰痛 续三) 的力学诊断
徐 军 > 解放军总医院8 北京 %""!?! @
摘要: 文章介绍了麦肯基 ( 基于下腰痛产生的机 A4B+*C)+ ) 制创立的一套诊断系统 8 将机械性腰痛分为 ! 大综合征:姿势 综合征、 功能不良综合征、 间盘移位综合征, 并以此诊断分类为 基础进行针对性治疗。 A4B+*C)+ 力学诊断 > 估价 @ 的主要方法包 括病史、 检查、 运动缺失的估价和患者对运动试验的反应等 D 项 基本内容。 关键词: 麦肯基技术; 下腰痛; 诊断 中图分类号: 5&E%= ? 文献标识码: F 文章编号: %&#% G ?H$& > $""$ @ $$ G !!"# G "!

麦肯基力学疗法73524

麦肯基力学疗法73524

上下关节突关节
颈椎的旋转主要是寰枢关节的活动,而 屈伸与侧屈主要是下颈椎的活动。
颈椎正常活动范围: 屈曲0-60° 伸展 0-50° 旋转 0-70°
颈椎各方向运动时产生的生物力 (1)屈曲 学变化:
上颈椎-枕骨/寰椎/枢椎 A.在寰椎上关节面上,枕骨向前转动同时枕 骨粗隆向后滑动。
B.寰枢椎之间的上下关节突关节是双凸面, 寰椎绕枢椎向前转动。
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就产生疼痛。伤害感 受器被激活有三种方式:机械刺激、化 学刺激、热刺激
化学性疼痛
当组织受损或炎症反应时,组织中的组织 胺、缓激肽、5-羟色胺、已酰胆碱、氢离子 和钾离子等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增高,超过 化学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 被激活,产生化学性疼痛。
化学性疼痛通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 或有炎症反应时或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类 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结核、其 它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浓度 下降后,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二)间盘模型
动态间盘模型:脊 柱在进行某一方向 的反复运动时,对 于运动节段的椎间 盘产生了非对称性 的挤压力,使得间 盘内容物向挤压的 反方向移动。
椎间盘的移动改变 了纤维环和(或)
椎间盘的结构
纤维环:软骨细胞、 纤维 髓核 软骨板
椎间盘作用:压力缓冲作用
椎间盘运动
椎间盘是脊柱弯曲的重要因素 椎间关节有4个轴线运动:挤 压-分离、前屈-后伸 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 脊柱屈曲时:剪切力增加,纤 维环前部放松和膨出,纤维环 后部拉紧,髓核向后移动,椎 间盘内压力增加; 脊柱伸展时:剪切力减低,纤 维环后部放松和膨出,纤维环 前部拉紧,髓核向前移动,椎 间盘内压力减低;
动态间盘模型 脊柱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

下腰痛的治疗 麦肯基 脊柱力学诊疗方法

下腰痛的治疗 麦肯基 脊柱力学诊疗方法

腰痛的治疗——麦肯基脊柱力学诊疗方法(A)介绍SinoUnited Health成鹏腰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 工作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 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治疗手段多、但疗效不巩固 Lower Back Pain, LBP指肋缘至臀部以上区域的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人群中腰痛的发病率约25%许多人在其一生中均要经历腰痛康复理疗专业接诊的主要病种之一腰痛的原因较复杂可能同腰部肌肉的扭挫伤、椎间盘退变、突出、脊柱姿势、周围小关节退变、滑脱等有关患者中少部分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约小于20%大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非特异性下背痛)腰(下背)痛的分类•英美德等11国制订下背痛临床指南非特异性下背痛特异性下背痛(肿瘤、感染、骨折、风湿等)根性下背痛(坐骨神经痛)☺腰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保守治疗除药物对症治疗外,可选用卧床休息、物理治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运动疗法等☺但目前比较各种治疗间的疗效及经济效益指标的研究尚不多,而且少数研究的结果也相互矛盾McKenzie疗法近期疗效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及的(Clare,2004) 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比笼统的运动方案疗效佳(Fritz,2003)比Williams体操更为有效(Nwuga,1985)❑下背痛的运动疗法不需要制订特异性的运动方向(Malmivaara,1995)麦肯基脊柱力学诊断治疗方法•麦肯基方法概述•麦肯基方法的主要内容1)下背痛的常见原因及易患因素、病理学观点2)下背痛的机械性诊断3)下背痛的机械性治疗4)向心化现象•对于麦肯基方法的认识麦肯基方法概述•新西兰物理治疗师罗宾﹒麦肯基先生(Robin McKenzie)发明•The bronze lady•1956年的一个偶然病例♠McKenzie先生在惠灵顿的私人诊所♠患者Smith,右侧腰痛,放射至臀部、大腿和膝部,腰可以屈曲,不能伸展♠3周的治疗,症状和体征都没有改善♠等待继续治疗时,被告知在治疗床上趴下♠当时没有人注意到治疗床的一端已被抬起,Smith脸朝下躺下,使得腰背部处于过度伸展位(这个体位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害的体位)♠数分钟后,McKenzie先生惊呆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Smith竟然认为这是他3周以来接受的最好的治疗♠腿痛已经消失,右侧腰痛转移至中央,另外他受限的腰伸展角度明显地改善♠站起来后没有再出现腿痛♠第二天Smith先生又采取同样的姿势使得腰正中部位的疼痛完全消失♠事实对当时腰痛的机理与治疗方法提出了挑战♠其后,McKenzie先生有意识地应用腰椎伸展体位进行治疗,但患者的反应并不相同♠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终于逐步完善了一整套针对脊柱和四肢周围关节的评测与治疗的系统♠The McKenzie Method of Mecha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MDT)♠该系统诊断和治疗相互衔接,治疗方法的选择倚赖于力学诊断♠数十年的应用,McKenzie方法为无数患者造福☪安全、见效快、疗程短、容易预防复发☪受到全世界的物理治疗师和医师的认可☪麦肯基国际学院成立于1981年☪1983年被国际腰椎研究会接受为会员☪目前已在世界范围成立数十家分院☪国内已经培养证书学员百余名Mckenzie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原因仍有许多不清楚之处•似与工作姿势有密切的关联•坐位职业腰痛的发病率与强体力者相同•自限性的,但存在90%复发性•复发和慢性腰痛之间有区别(间断时间)下背痛的常见原因及易患因素•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创伤是疼痛的原因•不同的创伤阶段疼痛性质不同•初始,机械性疼痛产生突然的锐痛•修复,继发性化学刺激产生持续钝痛•修复痊愈,缩短的瘢痕受到牵拉时疼痛易患因素1•不良坐姿•研究表明,坐位时当腰椎越趋向后凸值,间盘内压力越大;当腰椎越趋向前凸位,间盘内压力越小•引起腰椎后方韧带终点过度牵伸•不仅引起某些腰痛而且可以加重腰痛易患因素2频繁的腰椎屈曲每人从早至晚,常常处于腰椎屈曲状态 统计表明,腰椎屈曲的频度可达两个易患因素共同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易患因素2频繁的腰椎屈曲每人从早至晚,常常处于腰椎屈曲状态 统计表明,腰椎屈曲的频度可达3,000至5,000次/日两个易患因素共同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机械性疼痛系由于机械性外力大至足以引起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及关节结构紧张、变形或损伤时引起的→特点:任何方向的活动过度或在活动终点位置长时间保持可引起即时疼痛,外力终止则疼痛消失→“弯指综合征”→化学性疼痛指刺激性化学物质浓度足够大时,对疼痛感受器的刺激引起,这种疼痛可因运动而减轻,但这种减轻不能维持,疼痛也不会因体位的变化而消失→由炎症、结核等病变所致→过度的运动会影响病程而使疼痛持续达3周左右下背痛的机械性诊断•McKenzie技术兼有诊断内容的治疗技术•其诊断方法与常规诊断标准不同•3个不同的综合征,以此为基础治疗•与常规诊断标准缺乏很好的对应关系下背痛的机械性诊断✌姿势综合征(Postural Syndrome)✌功能不良综合征(Dysfunction Syndrome)✌间盘移位综合征(Derangement Syndrome)姿势综合征定义:疼痛仅因正常组织过久地在运动范围终点受牵拉造成脊柱软组织力学变形所致。

McKenzie麦肯基疗法

McKenzie麦肯基疗法

下背痛的临床诊断
2.特异性下背痛 肿瘤、感染、骨折 等具体的病理变化 引起的下背痛
下背痛的临床诊断
根性下背痛 又称坐骨神经痛,多数
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症 状
循证探究
北美脊柱学会(the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于2008 年在《脊柱杂志》(The Spine Journal)作专题报道。专家们认为目前 这一领域尚缺乏可靠证据支持任何结论性意见, 故统一使用循证信息(evidence-informed)而不 是循证支持(evidence-based)作为题目。
·年龄 ·职业/业余爱好 ·功能受限 ·症状 ·本次发作的症状——躯体

·持续时间 ·状态 ·发作 ·发作时的状态 ·持续的或间歇的
·什么可以使疼痛加重/缓解?
圈表示“常常”
下划线表示“有时”
斜线表示“无变化”
·昼夜规律
·既往病史
·腰痛/治疗
·X光片/影像学
·特殊问题
Dionne CE, Dunn KM, Croft PR, et al. A consensus approach towar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ck pain definitions for use inprevalence studies[J]. Spine, 2008, 33: 95—103.
势 姿势矫正会影响症状的程度 姿势矫正会引起centralisation或加重peripheral症状 ·其他——如下肢长度不等
神经系统检查
进行性神经系统检查的标准 ·下肢感觉异常 ·下肢力弱 ·大腿或小腿症状,特别是根性症状 内容 ·感觉 ·肌力 ·反射 ·神经张力检查
运动缺失

麦肯基疗法Mackenzie疗法

麦肯基疗法Mackenzie疗法

加强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合 作,共同研究麦肯基疗法 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
制定麦肯基疗法的操作规 范和标准,提高其在全球 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对未来的展望
01
02
03
04
拓展应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麦肯基疗法 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 神经性疼痛、术后疼痛等。
创新治疗手段
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新型的麦 肯基疗法治疗工具和设备,提
麦肯基疗法在颈痛中的应用
麦肯基疗法通过特定的伸展和锻炼动作,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颈痛。
注意事项
在进行麦肯基疗法之前,应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医师,排除其他潜在 的颈部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等。
背痛
1 2 3
背痛概述
背痛是由于背部肌肉、韧带、椎间盘等组织受到 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常见于长期坐姿不正确、 重体力劳动等情况下。
在脊柱手术前后,由于手术可能对脊柱结 构造成影响,麦肯基疗法可能会干扰手术 效果或加重病情,因此应避免使用。
炎症性脊柱疾病
肿瘤
对于炎症性脊柱疾病,如脊柱关节炎等, 麦肯基疗法可能加重炎症或导致疼痛加剧 ,因此应谨慎使用。
对于肿瘤等恶性疾病,麦肯基疗法可能干 扰疾病进程或加重病情,因此应避免使用 。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02
麦肯基疗法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姿 势和运动来缓解疼痛,避免不必 要的药物摄入。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通常包括按摩、电疗、超声 等手段,旨在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麦肯基疗法注重通过特定的动作练习 来调整身体结构,从根本上改善疼痛 问题,并提高身体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或长期疼痛,手术治疗可能成为必要 选择。

麦肯基脊柱力学诊疗法

麦肯基脊柱力学诊疗法
位或俯卧位) D练习四:后缩-伸展伴牵引和旋转 E练习五:后缩和侧屈(过度加压,坐位
或站位)
F练习六:后缩和旋转(过度加压,坐位或 站位)
G练习七:后缩和屈曲((过度加压,坐位 或站位)
造成的紧张。并由于多年的不良姿势和创伤 修复过程中纤维胶原瘢痕组织挛缩导致运动 功能缺失。
三、间盘移位综合征
患者的疼痛是因椎间隙内在解剖学紊乱, 和/或移位刺激外部伤害感器所致。
McKenzie用椎间盘力学作为其理论模 型来理解该综合征。
受累椎间盘不对称负荷可导致髓核处 在一不断增加的离心位置上,这一移位为 发生椎间盘性症状的极重要因素。
最形象的例子——“弯指综合征” 将一正常手指用力向手背方向弯曲片刻,
即可感到手指的疼痛,解除对手指的压力, 疼痛即可消失。这就是所谓的机械性疼痛。
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的区别
从症状可对两者进行区别: 化学性疼痛症状持续,检查中疼痛程度可
变化但不消失,或可加重,任何运动均导 致疼痛。 机械性疼痛在某一动作或体位可使疼痛消 失。
McKenzie力学诊断中相关术语的定义
疼痛的向心化:当患者远端或中心局限时, 称为疼痛的向心化。它仅在间盘移位综合 征时发生。
疼痛的外周化:当患者诉说其疼痛从腰椎 的近端或中心部位移至远端处时,称为疼 痛的外周化。除了发生在间盘移位综合征 之外 ,伴有神经根粘连的功能 不良综合征 也可发生。
McKenzie 对 腰 痛 易患因素的观点
一、不良坐姿
脊柱后凸坐姿使腰椎处于屈曲位,并使腰椎后 方韧带终点过度牵伸。因此,McKenzie认为 不良坐姿可引起或加重腰痛。
研究表明:坐位时, 腰椎越趋向后凸位,椎间盘内压力就越大。 腰椎越趋向前凸位,椎间盘内压力就越小

麦肯基力学疗法精品PPT课件

麦肯基力学疗法精品PPT课件
• 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就产生疼痛。伤害感受器被激活有三种 方式: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热刺激
化学性疼痛
• 当组织受损或炎症反应时,组织中的组织胺、缓激肽、5-羟 色胺、已酰胆碱、氢离子和钾离子等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增高 ,超过化学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 生化学性疼痛。
• 化学性疼痛通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反应时 ,或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 结核、其它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浓度下降后, 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 特点:有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 法,适用于各种脊柱与四周关节力学性失调。
• 起源: Robin mckenzie由于偶然的发现得到启迪,开始主要研 究各种体位、各种运动对疼痛等症状的影响,并探讨 其机制,逐步创立和完善了独特的诊断系统,及与诊 断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命名为麦肯基力 学诊断治疗方法(简称麦肯基力方法)
创伤性疼痛
• 是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的结合:
软组织的过渡牵拉和损伤,产生机械性疼痛(锐痛)
损伤后化学物质堆积,产生化学性疼痛(持续不适或钝痛)
愈合过程中产生瘢痕组织,牵拉时产生间歇性机械性疼痛。
疼痛特点
• 机械性疼痛 • 疼痛可为间歇性,也可为持续性 • 姿势和体位对疼痛有明显影响 • 化学性疼痛 • 持续性疼痛 • 疼痛发生于创伤后急性期,伴有红肿热痛的体征 • 活动使疼痛加重
• 止痛原则—减轻炎性反应 • 止痛方法
对因治疗:减少进一步炎性物质渗出 对症治疗:加快炎性物质吸收
机械性疼痛
• 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 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 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 (拉手指试验)

McKenzie麦肯基疗法课件

McKenzie麦肯基疗法课件

治疗指南
美国、英国、德 国、澳大利亚、 瑞典等的下背痛 的临床诊断与治 疗指南
下背痛的临床诊断
1.非特异性下背痛 引起疼痛的具体病理部位不能十分肯定,涵盖 了以往的腰肌劳损、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等 急慢性腰部病变的各种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建议[3]形 成了一个共识: 用下背痛作为症状 综合征的诊断术语,并将其分为 三种类型:
Slump Test
正中神经松动---Upper-Limb Tension Test
Upper-Limb Tension Test 2a
饶神经松动---Upper-Limb Tension Test 2b
尺神经松动---Upper-Limb Tension Test 3
Self-Mobilization
疼痛24小时管理的“家庭保姆” 一种积极的由患者调控的治疗方式 积极的运动镇痛模式的探索者 一个开放的积极寻找新的策略的力学治疗方法 为医疗保险费用的节约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方向特异性训练(McKenzie 方法)
McKenzie 方法是力学诊断与治 疗方法,对每一位患者都需要通 过力学评测的结果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方案中力的方向是最重 要的。
Centralization 向心化 主要特征
Occurs only in the Derangement syndrome 这个现象只发生在紊乱综合症 • Central pain may become significant 向心化的痛可以比原来周围性痛来 得严重,就是痛可以从3/10 变成 6/10,但还是好事。 可以由一侧到另一侧。也就是左右 变化。但只要是向心变化就可以了。 正确位置移动的标志--也就是提示 在该体位或运动时关节回到应该在 的地方。 • 与康复预后好坏有关联。暨一旦 向心化出现,好预后一般可以预期。 提示该运动体位是安全且正确

麦肯基疗法的定义和原理

麦肯基疗法的定义和原理

麦肯基疗法的定义和原理麦肯基疗法(McKenzie Method)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脊柱问题和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该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罗宾·麦肯基(Robin McKenzie)发明。

麦肯基疗法通过与患者的合作和自主参与来提供自我治疗工具,旨在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并预防进一步的损伤。

麦肯基疗法的原理是基于躯干和脊柱的动力学原理,以及对疼痛源的精确定位。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通过姿势和运动来评估患者的症状,并针对性地应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首先,麦肯基疗法强调姿势的重要性。

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恢复脊柱和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症状和疼痛。

病人会被教育如何维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躺姿,以减轻不适感。

其次,麦肯基疗法通过评估和分类来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师会观察患者的运动范围和疼痛反应,以确定病因并鉴别症状是由哪一类疼痛恶化因素引起的。

根据分类结果,治疗师会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麦肯基疗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 评估和分类阶段:治疗师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访谈,了解病史和疼痛情况,然后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姿势和运动评估来确定病因。

根据评估结果,患者会被分为不同的疼痛类型,并得到相应的治疗建议。

2. 自我治疗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将学习一系列的自我治疗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的姿势和运动练习。

治疗师会给予患者改善姿势和运动的建议,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3. 预防与自我管理阶段:一旦症状得到改善,患者将学习如何预防进一步的损伤,并学会自我管理技巧。

这包括正确的脊柱保护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动作技巧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再发风险。

麦肯基疗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侵入性、低风险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且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

这种方法强调个性化治疗,将治疗师和患者视为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麦肯基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脊柱问题患者。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来评估是否适合使用该方法,并确定是否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4.麦肯基力学疗法

4.麦肯基力学疗法
角色扮演,模拟 体检
体检:运动试验

目的:检查腰椎运动对患者症状的影响,确定力学诊 断 在开始每一方向的运动试验之前,必须明确患者当时 的症状,尤其是在改变检查体位前的症状 加重 、减轻 、症状产生 、症状消失 、未恶化 、好转 、 维持原状 、未好转 、运动中疼痛 、运动终点疼痛


运动试验内容
保持正确的姿势
X
X
X
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

关键是在不引起新损伤的前提下牵伸短缩的结构

姿势的矫正以及各种矫正体操,包括伸展的恢复、屈曲的 恢复、屈曲偏移的恢复和继发性侧方移位的矫正等
治疗效果是逐渐出现的,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 解,并注意功能的恢复

间盘移位综合征的治疗

关键:根据诊断选择该患者的特异性方向 注意:只有一个方向是正确的(通常选择向心化的方向) 研究表明:有运动方向特异性的患者预后好

原因仍有许多不清楚之处 似与工作姿势有密切的关联 坐位职业腰痛的发病率与强体力者相同


自限性,但存在90%复发性
复发和慢性腰痛之间有区别(间断时间)
下背痛的易患因素1

不良坐姿 研究表明,坐位时当腰椎越趋向后凸值,间盘内压力越 大;当腰椎越趋向前凸位,间盘内压力越小 引起腰椎后方韧带终点过度牵伸 不仅引起某些腰痛而且可以加重腰痛

病史

部位,有无变化? 性质 ? 持续性或间歇性? 改善或恶化的因素? 既往史和以往的治疗? 大、小便情况等?
角色扮演,模拟 问诊
体检分析

坐位姿势,站立姿势,和双下肢长度? 力学因素→什么情况改变症状? 力学方向→什么方向受限?什么方向减轻? 重力负荷影响→站立位、卧位、站立位情况? 时间因素→长时间屈曲或伸展活动的情况? 预警信号→加重症状的情况?

Mckenzie(麦肯基)技术

Mckenzie(麦肯基)技术

Mckenzie(麦肯基)技术McKenzie疗法是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hin McKenzie先生创立的一种应用脊柱力学治疗颈腰疾患的康复方法,由于其治疗技术独具特色,且有较好的疗效,故获得了国际康复医学界人士及临床医师的认可。

(一)Mckenzie技术中有关治疗的观点1.与松动术、手法等治疗技术的区别:松动术、手法等治疗技术所产生的作用包括伤害感受器的神经调节,降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松解或牵张粘连及最快速使重要的关节活动度增加。

这些作用通过体位的调整和反复训练也可获得。

2.自我治疗与减少依赖:Mckenzie技术中,患者自我形成的治疗力量远比治疗师形成的治疗力量(如按摩、松动术、手法、牵引等)更大。

患者形成的治疗力量可以从改变和保持姿势的静态方法获得,也可以从反复运动等训练的动态方法获得。

Mckenzie认为这更为重要,更为潜在地提供患者的长期效果,并进而减少了患者依赖,增加了或者的独立性。

3.加强预防:Mckenzie不仅注重治疗,同时也要求对患者开展预防指导,针对不良姿势、反复屈曲这两个易患因素的加强预防,尤其是在久坐、持续弯腰、提举重物和腰痛复发等场合。

4.主动的观点:Mckenzie对卧床休息、支撑辅助具、腰围等被动治疗手段持不完全支持的观点。

Mckenzie认为卧床休息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产生继发问题。

5.对手术的观点:手术以后可继发瘢痕、纤维化和神经根粘连,因此手术失败率高,效果相对较差。

为避免手术以后瘢痕造成的功能问题可以在手术后通过伸展—牵张的方法使局部的弹性结构形成可伸展性瘢痕。

为预防功能不良的发展,可采用的方法为在手术后每2小时有规律地进行一次全范围的被动直腿抬高活动,降低纤维化的形成和神经根粘连的并发症。

(二)Mckenzie技术的特征性内容1.向心化现象:在进行某个方向的脊柱运动后,脊柱单侧方或单侧肢体远端的脊柱源性的疼痛减轻,疼痛部位向脊柱中线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向心化现象。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一对腰痛的基本观点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一对腰痛的基本观点
J! F ’ K
自 !" 世纪 D" 年代,缘于偶然发现而逐渐形成的麦肯基 > ?5@,+A*, B 力学诊断治疗技术是一与众不同的诊断、治疗颈 腰疾患的康复方法。近 D" 年来,由发明者 6/7*+ ?5@,+A*, 冠 名的此项技术日趋成熟, 从检查到分类、 从诊断到治疗都有独 到之处, 并独成系统。但是, 有关其在康复领域的分类归属似 乎难以界定。 就内容而言, 它包含了治疗性练习和手法治疗。 ( 第 ! 版, 因此, 我们以 G1*,H, I - 现代手法治疗学 为依 &##’ 年 ) 据, 也将其归类为西式手法的范畴 J & F ! K 。 & 形成简史 ?5@,+A*, 力 学 诊 断 治 疗 技 术 起 源 于 &#D% 年 的 一 个 偶 然 病例。患者 LM*8) 先生因右侧腰痛和右下肢痛就诊,但 6/7*+ “错 一天, LM*8) 先生 ?5@,+A*, 先生治疗 N 周后却无明显好转。 误” 地俯卧于头端向上倾斜的治疗床上, 使腰椎处于过度伸展 位约 D M*+ 。奇怪的是 LM*8) 先生的症状竟然获得了很大的缓 解,右下肢疼痛消失,腰痛部位从右侧移至中央,LM*8) 认为 这是患病以来感觉最好的一天。接着 ?5@,+A*, 又让患者试了 ! 次,结果患者中央部腰痛症状完全消失,且再未出现。 ?5@,+A*, 由此感悟到了什么,从而开始探索应用反复运动和 保持体位的方法检查和治疗腰部疾患,并逐渐扩展至颈椎和 胸椎。 ?5@,+A*, 发现应用反复运动和保持体位的方法可预测患 者对各种运动和体位的反应,并发现了下腰痛患者恢复过程 中独特的疼痛向心化现象 ( 即患者下肢等远端和外周部位的 疼痛消失, 疼痛症状趋于近端或中心的现象 ) 。产生向心化现 象往往预示治疗方法是有效的。 向心化过程可以迅速形成。 多 数患者经指导后可自我开展 ?5@,+A*, 治疗方法。 经过 &D 年的 努力研究, 颈痛明确地划分为姿势 ?5@,+A*, 形成了将下腰痛、 综合征、功能不良综合征和间盘移位综合征等 N 种综合征的 分类方法, 提出了患者自我治疗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独立、 不 依赖他人治疗和预防复发的观点,同时认为经过这种力学诊 断、治疗技术可快速鉴别出是否需要应用松动术 ( M/7*3*A28*/+ )O 手法 ( M2+*P0328*/+ ) 等治疗技术的少数患者。至 今, ?5@,+A*, 诊断治疗技术获得了全世界物理治疗师和医师 的认可 J N K 。 ! ?5Q,+A*, 对腰痛的一些基本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间盘的移动改变了纤维环 和(或)神经根的张力, 从而使疼痛的部位发生变 化,疼痛加重或减轻。
椎间盘的结构
• 纤维环:软骨细胞 纤维 • 髓核 • 软骨板
椎间盘作用:压力缓冲作用
椎间盘运动
• 椎间盘是脊柱弯曲的重要因素。
• 椎间关节有4个轴线运动:挤压-分离、前屈-后伸、 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 • 脊柱屈曲时:剪切力增加,纤维环前部放松和膨出,纤维 环后部拉紧,髓核向后移动,椎间盘内压力增加; • 脊柱伸展时:剪切力减低,纤维环后部放松和膨出,纤维 环前部拉紧,髓核向前移动,椎间盘内压力减低;
• 脊柱侧屈或旋转时:屈向侧纤维环松弛,对侧纤 维环紧张,髓核向对侧移动 • 只有在纤维环外层保持完整的条件下,脊柱的运 动才可以产生髓核运动,应用麦肯基力学治疗方 法才有效
(三)脊柱的结构与生物力学
• 颈椎 • 胸椎 • 腰椎
1、颈椎解剖与生物力学
• 上颈椎:枕骨-C2 • 中下颈椎:C2-T1 • 枕骨-C1和C1-C2间无椎间盘 • 颈椎间盘小,很早出现裂缝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
主要内容
概述:定义、理论基础、禁忌症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颈椎、胸椎、腰椎脊柱姿势综合征、脊 椎姿势综合征、脊柱功能不良综合征、颈椎移位综 合征、胸椎移位综合征、腰椎移位综合征治疗技术
第 一节 概述
一、简史
• 20世纪50年代由新西兰PT Robin mckenzie研创 • 特点:有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 法,适用于各种脊柱与四周关节力学性失调。 • 起源: Robin mckenzie由于偶然的发现得到启迪,开始主要研 究各种体位、各种运动对疼痛等症状的影响,并探讨 其机制,逐步创立和完善了独特的诊断系统,及与诊 断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命名为麦肯基力 学诊断治疗方法(简称麦肯基力方法)
• 上下关节突关节
• 颈椎的旋转主要是寰 枢关节的活动,而屈 伸与侧屈主要是下颈 椎的活动。
• 颈椎正常活动范围: 屈曲0-60° 伸展 0-50° 旋转 0-70° 侧屈 0-50°
颈椎各方向运动时产 生的生物力学变化:
(1)屈曲 上颈椎-枕骨/寰椎/枢椎 A.在寰椎上关节面上,枕骨向前转动同时枕骨粗隆向后滑动。 B.寰枢椎之间的上下关节突关节是双凸面,寰椎绕枢椎向前转 动。 C.枕骨和寰椎后弓之间的空间增加,寰椎后弓与枢椎的大脊突 之间的空间增加。 D.齿状突和寰椎前弓之间少量分离,该关节 上方轻度张开。横韧带限制该分离。 E.后方韧带结构紧张,前方韧带结构松弛。 F.椎管、脊髓、硬膜、袖和神经根被拉长 和牵伸。
颈椎椎间盘病变的流行病学
• 椎间盘病变:颈椎36%、胸椎2%、腰椎62%。 • 椎间盘病变的节段:C5-6占41%、 C6-7占33%、 其它26%。 • 单一颈神经根受累分布: C5占4.1%、 C6占36.1%、 C7占 34.6%、 C8占25.2%.
颈椎、胸椎、腰椎疼痛的临床治疗
• • • • • • • • • 药物治疗---化学治疗 止痛片 麻醉药:按阶梯应用 其它:三环抗抑郁药、神经营养药等 物理治疗—理学疗法 物理因子治疗:电、光、声、磁、热等 力的治疗:牵引、手法、运动、按摩推拿等 手术治疗—无奈、止痛疗效欠佳 心理疗法
化学性疼痛
• 当组织受损或炎症反应时,组织中的组织胺、缓激肽、5-羟 色胺、已酰胆碱、氢离子和钾离子等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增高 ,超过化学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 生化学性疼痛。 • 化学性疼痛通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反应时 ,或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 结核、其它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浓度下降后, 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 止痛原则—减轻炎性反应 • 止痛方法 对因治疗:减少进一步炎性物质渗出 对症治疗:加快炎性物质吸收
机械性疼痛
• 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 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 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 (拉手指试验) • 止痛原则—使变形复位 • 止痛方法—力学性
创伤性疼痛
• 是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的结合:
软组织的过渡牵拉和损伤,产生机械性疼痛(锐痛)
损伤后化学物质堆积,产生化学性疼痛(持续不适或钝痛)
愈合过程中产生瘢痕组织,牵拉时产生间歇性机械性疼痛。
疼痛特点
• • • • • • • 机械性疼痛 疼痛可为间歇性,也可为持续性 姿势和体位对疼痛有明显影响 化学性疼痛 持续性疼痛 疼痛发生于创伤后急性期,伴有红肿热痛的体征 活动使疼痛加重

• 化学性疼痛: 持续性:可由于活动而加重或减轻,但从不完全消失。 • 机械性疼痛: 可为持续性也可为间歇性,取决于组织形变
二、理论基础
• 疼痛的性质 • 动态间盘模型 • 脊柱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
(一)疼痛机制
• 疼痛如何发生???
• • • • • • • 伤害感受器 传入神经Aδ 纤维和C纤维 背根神经节 脊髓背角 脑干 丘脑 皮层
伤害感受器
• 伤害感受器存在于机体的多数组织,它们实际上是游离神 经末梢。神经末梢存在于皮肤、皮下组织、滑膜性关节突 关节的纤维性关节囊、纵韧带、脊突间韧带、黄韧带、椎 体和椎弓旁、筋膜、腱膜、肌膜、硬脊膜、椎间盘的纤维 环等。 • 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就产生疼痛。伤害感受器被激活有三种 方式: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热刺激
某些运动方向可以减轻或缓解疼痛,相反方向则加重
• 化学性疼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为主,力学治疗方法不合适
机械性疼痛治疗方法: 适用于力学治疗方法
(二)间盘模型
• 动态间盘模型:脊柱在进 行某一方向的反复运动时 ,对于运动节段的椎间盘 产生了非对称性的挤压力 ,使得间盘内容物向挤压 的反方向移动。
屈曲
• 下颈椎--C2-T1 A.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分离,上 椎体的下关节面在下椎体的 上关节面上向上向前滑动。 B.椎间盘纤维环前部放松、受挤压。 C.椎间盘纤维环后部被牵拉。 D.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 E.椎间盘内压力增加。 F.椎管被拉长,前屈度减少。 G.脊髓、硬膜和神经根被牵伸,椎间孔张开。 H.上椎体相对于下椎体轻度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