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1)

合集下载

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PPT精选文档共64页文档

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PPT精选文档共64页文档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PPT精选文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doc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doc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间、混、套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高效、持续增产的一项有效种植方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1.作物种类和品种搭配要合理。

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高、矮秆作物搭配;深、浅根作物搭配;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搭配等。

间、混、套作物群体中,各作物间既能互补也会竞争,如处理不好、条件不具备,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因此选择搭配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非常重要。

2.配置比例及方式要适宜。

要先确定主作物与副作物的种植比例,主作物所占比例应较大,副作物比例则应较小。

套作时,前作要为后播作物预留够空行。

3.适时播种,缩短共生期。

间、混作各作物,有的要求同时播种,有的应分期错开播种。

套作时,播种过早,共生期长,后作物受荫蔽时间长,播种过晚又不能保证正常的生育期。

一般应掌握”短期偏早”的原则。

4.加强田间管理。

间、混、套作的作物生长发育时间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也有差异,应采用综合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尽量使主、副作物都能健壮生长。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就介绍到这里,遵循措施主要为确保套种作物全苗,培育壮苗,及时收获前作物等。

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

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

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对于大豆根瘤的认识使得大豆很早就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

在战国策》和《僮约》中,已反映出战国时的韩国和汉初的四川很可能出现了大豆和冬麦的轮作。

后汉时黄河流域已有麦收后即种大豆或粟的习惯。

从《齐民要求》记载中,可看到至迟在6世纪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有大豆和粟、麦、黍稷等较普遍的豆粮轮作制,陈旉《农书》还总结了南方稻后种豆,有“熟土壤而肥沃之”的作用。

其后,大豆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更为普遍。

大豆与其他作物的间、混、套种的历史也很早,《齐民要术》中有大豆和麻子混种,以及和谷子混播作青茭饲料的记载。

宋元间的《农桑要旨》说桑间如种大豆等作物,可使“明年增叶分”。

《农政全书》也说杉苗的“空地之中仍要种豆,使之二物争长”,清代《橡茧图说》亦说橡树“空处之地,即兼种豆”,介绍的是林、豆间作的经验。

清代《农桑经》说:大豆和麻间作,有防治豆虫和使麻增产的作用。

总之,大豆和其他作物的轮作或间、混、套种,以豆促粮,是中国古代用地和养地结合,保持和提高地力的宝贵经验。

在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几种庄稼,叫间作套种。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间作套种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充分利用生长季节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变一收为两收,变两收为三收。

二、解决麦秋两科争时的矛盾麦秋复种地区,由于生长季节的限制,麦熟的迟,秋种的迟,秋熟的迟,麦又种的迟,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产量的提高。

通过间作套种能够早种早收,使两迟变两早,克服了秋赶夏、夏赶秋的恶性循环,既有利夏田播前整地、施肥、适时播种也能避开秋季阴雨、低温对秋粮的影响,实现麦秋两增产。

三、充分利用光能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四、用地养地相结合实行粮肥间套、粮豆间套,以地养地,既增产粮食,又培肥地力,有利持续增产。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单作(sole/solid 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 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或平 作。
•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条件要求 一致; •生育一致,便于田间统一种植、管理与机 械化作业; •个体之间只存在种内关系。
有关概念
间 作 (intercropping) 在 同 一
中国间套作发展
• 面积扩大(除西藏、青海未见报导)
– 山东、河南、安徽、贵州、宁夏
• 类型增多
– 粮、棉、油、菜、肥、林、果、烟、药、鱼、畜、禽、花、糖
农林间作与坡地农业
田篱间作 Alley cropping 或 Hedgerow Intercropping: 每隔4-6公尺宽以速生树种植成田篱,田篱之
间种植一般农作物。种植作物前修剪作为绿肥并且 避免遮荫 。
樟、茶间作
农桐间作
有关概念
混作(混合间作)
Mixed inter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
有关概念
条(带)状间作 Strip intercropping
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相间种植,形成带状,如 四行棉花间作四行甘薯,二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等。
有关概念
带状间作便于机械化
或半机械化作业,与分行间 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林间作 Agroforestry
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植物相间种植,也有人称为多 层作。 木本植物:林木、果树、桑树、茶树等 农作物:粮食、经济、园艺、饲料、绿肥作物等
LER =间作玉米产量/单作玉米产量+间作大豆产量/单作大豆产量 = 349.1/ 371.7+ 56.8/ 75.3 = 1.693
间混套作的作用
提高产量(粮经、农鱼、林农) 增加经济效益(土地当量比大于1) 提高产量稳定性(单一作物易受灾) 增加产品多样性 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驱避作用) 保护资源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水稻和旱作物的混套作
简介:水稻和旱作物的混套作是一种种植方式,通过合理配置水稻和旱作物的种植比例和布局, 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应用实例:在水稻田中套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利用水稻田的剩余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地的 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优势: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增加作物多样性,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汇报人:XX
考虑作物间的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不同作物,避免竞争和相互抑制,实现互补作用。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根系分布特点,合理安排播种顺序和时间,有利于提高土壤 利用率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通风透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作物抗逆性。
科学施肥和灌溉
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果树和蔬菜的混套作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简介:果树和蔬菜的混套作是一种常见的种 植方式间混套作应用实例,通过合理配置树 种和蔬菜品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 效益。
配置方式:根据果树和蔬菜的生长特性和市 场需求,选择适合的树种和蔬菜品种进行搭 配,如苹果树下种植大蒜、葡萄架下种植木 耳等。
添加 标题
注意事项:在实施混套作时,需要注意作物间的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施肥 量,避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种植方式间混套作
07
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混套作的发展前景
增加作物多样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土壤肥力和可持续性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
混套作面临的挑战
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混套作技术的要领和操作方法。

耕作学试题库1

耕作学试题库1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一、名词解释1、耕作学:2、耕作制度:3、种植制度:4、养地制度:二、填空1、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大部分。

2、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三个,简言之是: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3、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的注重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农业称为可持续农业,是新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

4、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又属于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

5、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技术指导和宏观调控与决策6、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农业阶段,而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传统农业和前现代化农业阶段。

三、判断四、选择五、简答题1、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建立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教材第二页第二章作物布局一、名词解释1、作物布局2、作物生态适应性二、填空1、根据韩国、台湾、海南岛、爪哇和日本等地C4禾本科作物的分布与纬度的关系可以看出,从热带到高纬度,纬度越高,C4禾本科作物的分布率就越低。

并列举两种C4作物:玉米、高粱、谷子、黍、甘蔗、苏丹草,两种C3作物:水稻、小麦、大豆、甘薯、苜蓿、甜菜、大麦。

2、根据作物喜光的程度,可把作物分为喜光作物和耐荫作物。

3、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可将作物分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

4、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源,可将经常灌溉与补充灌溉作物和耐旱作物,以水源为中心,作同心圆式的布局。

5、多数作物要求的土质范围是从壤土到砂土或黏土。

6、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南方地区,以稻谷为主;华北以冬小麦、玉米为主。

三、简答题1、一个地区应该如何进行作物布局?第三章种植方式一、名词解释1、单作2、间作3、混作4、套作5、幅宽6、带宽7、复种8、种植指数9、复种指数10、熟制11、多熟种植12、休闲13、撂荒二、填空1、间混套作复合群体比单作具有更复杂的特点。

30种作物“间作套种”方法,(建议收藏!)

30种作物“间作套种”方法,(建议收藏!)

30种作物“间作套种”方法,(建议收藏!)一、间作套种好处多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种,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二、间作套种应注意的模式问题1、间作套种的作物,植株应能高矮搭配,这样才有利于通风透光,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

如玉米与大豆或绿豆的间作。

2、间作套种的作物,对病虫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

如大蒜套种玉米,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

3、间作套种的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

即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

如小麦和豆科绿肥作物的间作。

4、间作套种,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这样可避免互相挡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如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5、间作套种的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地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

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劳力紧张,又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

如玉米间作红薯,主作物玉米先收,副作物红薯后收。

6、间作套种的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

株形枝叶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间套作,可形成通风透光的复合群体,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益的目的。

如玉米和红薯的间作。

7、间作套种的作物,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

也就是要利于双方发育生长、互利共生或有利于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长。

例如玉米套种大豆,大豆的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大豆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

8、间作套种,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搭配,这样可充分发挥水肥作用,增强作物抗灾能力,有利于减轻旱涝灾害。

日光温室间作套种12种栽培模式(五篇)

日光温室间作套种12种栽培模式(五篇)

日光温室间作套种12种栽培模式(五篇)第一篇:日光温室间作套种12种栽培模式1.冬春番茄套种辣椒。

8月5日育番茄、辣椒秧,10月5日前移栽番茄,宽行95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栽两行辣椒,行距为50厘米,株距33厘米,一穴双棵。

番茄元旦上市。

2.冬春番茄套种茄子。

7月25日育番茄秧和茄子秧。

9月25日移栽番茄,宽行1.8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移栽两垄茄苗,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

番茄、茄子元旦上市。

3.番茄套种西葫芦。

8月5日育番茄秧,10月5日移栽,宽行12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10月10日在宽行内直播一行西葫芦,株距45厘米。

番茄、西葫芦元旦春节上市。

4.番茄套种芹菜、空心菜、海南生菜。

8月5日育番茄、芹菜、空心菜或生菜,10月5日移栽番茄,宽行1.2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移栽芹菜、空心菜或生菜,芹菜株距10厘米,空心菜、生菜20厘米。

元旦前后陆续上市。

5.秋冬茬番茄套栽西瓜上架。

番茄7月20日育秧,西瓜7月26日育秧,9月1日移栽番茄,宽行1.8米,窄行50厘米。

宽行中间套栽西瓜上架,行距45厘米,株距40厘米。

番茄11月上中旬上市,西瓜元旦前上市。

6.早春茬番茄套种西瓜上架。

番茄、西瓜11月10日育秧,元月5日前移栽番茄,宽行1.8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套栽两垄西瓜上架,行距45厘米,株距40厘米。

番茄4月15日上市,西瓜4月25日上市。

7.番茄套栽香椿、莴笋、薹干。

番茄8月10日育秧,10月25月移栽,宽行1米,窄行50厘米,株距27厘米。

宽行中间栽一垄香椿(香椿春季育苗或头年假植苗),11月20日前移栽,株距10厘米;也可在9月15日隔一行种植莴笋、薹干,株距30厘米。

均可在元旦前陆续上市。

8.番茄套种紫包菜、绿菜花。

8月5日育番茄秧,9月5日育紫包菜或绿菜花,10月5日移栽番茄,宽行1.2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第三章_种植方式-间套作.ppt

第三章_种植方式-间套作.ppt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单作有什么特点?
单作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耕作学 第三章 种间植混方套式作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耕作学 第三章 种间植混方套式作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一) 间混套作及其相关概念
1. 间作(intercropping) :在同一田块上分行或分带相 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 化感作用(他感作用)
注意间套作也可能加重某些病虫草害
注意监控与防治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四)生物间互补与竞争
2. 边际效应 ✓边际优势:间套作中的高杆作物边行通风条 件好、根系吸收范围大、吸收能力强,生长 发育状况及产量优于内行的现象 ✓边际劣势: 间套作中的矮作,边行 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劣于 内行的现象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一)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光资源)
1. 增加了采光数量
✓ 伞状结构,改平面受光为分层立体受光,减少漏光损失
2. 提高了光合效率
✓ 变强光为中等光,增加有效受光面积,减少光饱和损失 ✓ 采光异质互补,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的组合
3. 改善通风与CO2及温度、湿度等田间小气候状况 发挥密植效应,提高LAI
小麦大豆间作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第三章 种植方式
同位素标记法的运用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三)地下因素的互补与竞争(水肥资源)
1.间套作可以互为补充地、全面均衡地利用地力 ✓不同作物根系分布深浅与吸收范围的差异 ✓不同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种类与数量的 差异
……
耕作学 第三章 种植方式
二、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间套作复合群体内存在种间关系,即种 间互补(Facilitation)与竞争 (Competition)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1)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1)

两者间作时的间距(60+40)/2=50厘米
耕作学
第五章



(五)、带宽
• 间套作中,各种作物在田间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土地
的宽度,即间套作中符合种植单元所占的宽度。 • 带宽=种植单元内各作物种植幅宽与作物之间间距 之和
n
W= ∑ Si(Ni-1)+Di
i=1
–W –S –N –D –n
种植带宽 作物行距 作物行数 作物间距 作物数目
间作和套作的作用
增产
增效
在空间和时间上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是我 国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稳产保守 单一作物易受灾、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 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有利于农业全面发展
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一、合理搭配作物种类和品种 二、合理安排田间配置
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
一、合理搭配作物种类和品种 大同小异,对应互补。
• 水田套作
–单双季水稻/小麦(油菜) –双季稻/绿肥 –多元多熟间套种植
小 麦 套 作 玉 米
小麦/玉米‖ 大豆
小 麦 套 作 棉 花
麦棉套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麦棉争地的矛盾。 河北省麦棉套作两熟大起大落的历史:
年份 1969 29 1970 142.6 1972 297 1974 318 1976 1982 4.8 1985 11.4 1986 80.1 1989126
– 手工或小型机具操作,带宽可小些;中型或较大型农 业机械作业,带宽可大些
(三)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
1. 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间套作适宜播栽期的确定既要考虑适当错 开旺盛生长期、减少种间竞争,又要照顾 到每一作物的各生长阶段都处于适宜时期 套作时期是套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套作过 早与过晚均不利

间作、轮作、套种ppt课件

间作、轮作、套种ppt课件
• 在同一块土地上一个完整的生长期间只种植一种作 物的种植方式。
完整版课件
3
轮作、间作和套作
• 混作:
•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在田间缺乏规则排 列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 间混套作效益原理:
• (1)立体而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加 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 (2)立体而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 (3)增加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 (4)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光合时间。
完整版课件
4
自由扩散常见的物质:
• ①气体:CO2\O2 • ②脂质类:甘油,脂肪酸(相似相容) • ③小分子有机物:乙醇、苯、尿素
完整版课件
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株行间播 种或移栽后一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前一茬作物即 将收割沿未收割之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茬的行间 株间。如在棉花尚未收完前种入豌豆,还可利用棉 花秆作豌豆的支架。 间作和套作的区别:共生期长 短不同、两种作物生长季节不同、提高光能利用率 途径不同。
• 单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地相间种植方式
轮作、间作和套作
1.轮作:
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 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 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两年 连作称为迎茬。
分。 (2)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3)轮作能减轻病虫危害。 (4)轮作能减少田间杂草危害:
完整版课件
1
轮作、间作和套作
• 2.间作: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3)应用化控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
缩节胺、802等,对复合群体条件下的作物生长发育进行调
节和控制,具有控上(高层作物)促下(低层作物)、调 节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塑造理想株型、促进发育成熟等一 系列综合效益。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2)加强水肥管理。 间混套种的作物由于竞争,需要加强管理,促进生长发 育。在间(混)作的田间,因为增加了种植密度,容易感 到水肥不足,应加强追肥和灌水,强调按株数确定施肥量。
在套种田里,矮位作物受到抑制,生长弱,发育迟,容易
形成弱苗或缺苗断垄。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4)综合防治病虫害。间混套种可以减少一些病虫害,也 可增添或加重某些病虫害,对所发生的病虫害,要对症下 药,认真防治,特别要注意防重于治,不然病虫害的发生 会比单作更加严重。
Hale Waihona Puke (5)早熟早收。削弱复合群体内作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促
进各季作物早熟、早收,特别是高位作物,早熟早收是不 容忽视的措施。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间混套种的播种时期与单作相
比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影响到一种作物,而且会影响到
复合群体内的其它作物。套种时期是套种成败的关键之一, 套种过早或前一作物迟播晚熟,延长了共生期,抑制后一 作物苗期生长;套种过晚,增产效果不明显。
谢 谢 / THANKS
挥复合群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解决作物间一系列
矛盾的关键。只有田间结构恰当,才能增加群体密度,又 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其它技术措施的作用。作物 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作物的田 间结构。间混套种的田间结构是复合群体结构,既有垂直

02-间混套作相关概念讲义

02-间混套作相关概念讲义
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 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小麦/西瓜
小麦/棉花
Wheat relay-intercropped by tomato and then by cabbage 来源: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徐会连
套作与间作的判别标准
间套作本质区别:套作增加一季作物 增产机制和效果的本质差异: 间作主要利用作物间的形态差异从空间方面提高对耕地的利用效果,合理
间作效应
例如,在小麦/玉米‖大豆模式中,小麦、玉米、大豆 产量分别为5250、10500、1200kg/hm2,单作产量 分别为7500、13500、3000 kg/hm2,则:
土地当量比(LER)=
套作玉米产量 +套作小麦产量 单作玉米产量 单作小麦产量 间
作大豆产量 +
单作大豆产量
= 10500/13500 + 5250/7500 + 1200/3000 = 0.7778 + 0.7 + 0.4 = 1.8778
五、土地当量值(Land equivalent ratio)
土地当量值(LER)是指在同样管理水平下,单位面积内间混套
作下作物产量与相应作物单作产量比值之和表示。
n
LER yi y i1 ii
单位面积内间、混、 套作中第i个作物的 实际产量
单位面积上第i个作 物单作时的产量
LER> l,表示间混套作有利 LER> 1,幅度愈高,增产效益愈大 LER< 1,表示间混套作无利可图
间作可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套作主要利用共生作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和形态差异,着重从时间维度方面
提高对耕地的利用程度,处理得当可以延长资源利用期(增收一季作物), 大幅度提高耕地生产力

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或混种粮油栽培技术

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或混种粮油栽培技术

农作物合理间作、套种或混种粮油栽培技术研究和实践证明,把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

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

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l℃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苗蚜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为害。

2.麦烟套作由于麦株能阻碍烟蚜迁飞降落,再加上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烟蚜的为害。

另据陕西省农林科学院特用作物研究所报道,单作田发生烟草花叶病,病株率高达62.7%,而套作田仅5%。

3.棉花绿豆间作五六月份,单作田棉棵小,不利于天敌隐蔽、栖息;间作田绿豆发棵快,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而豆蚜又是天敌的好食料,所以天敌量增加,棉花害虫减轻,一般可少防治l~2遍。

4.棉田间种油菜在棉田每隔8~10行棉花播种1行甘蓝型油菜,利用油菜生长快、枝叶繁茂、菜蚜发生早等特点,招引天敌定居、繁殖;棉蚜发生后,油菜上的天敌自动向附近棉苗转移,可以有效地控制或减轻棉蚜、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

5.棉田间种玉米在棉田每隔10米穴播l行玉米 (每亩50~60墩,每墩2~3株),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

6.棉花或油菜间种大蒜大蒜挥发出来的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可使为害棉花或油菜的蚜虫“退避三舍”;同时,棉花上二代棉铃虫的发生也明显减轻。

据在棉花上调查,间种田6月10日前棉苗未卷叶,苗蚜没用防治,而同样条件的单作田苗蚜防治2次,最高卷叶株率仍达25%~28%;间种田二代棉铃虫百株仅有卵12粒,而单作田百株卵量都在500粒以上。

7.大豆或花生间种蓖麻在大豆或花生地里、地边均匀地点种200~300株蓖麻,可使到豆田、花生田产卵的金龟甲取食蓖麻叶后中毒死亡,其效果不亚于施用化学农药。

据试验,在花生地里每亩均匀地种植350~400株蓖麻,每株蓖麻平均可毒死4~5头金龟甲,使虫口减退90%左右,花生虫果率降至5%以下,增产10%以上。

第三节间套作

第三节间套作

(一)间作套种效应 间 作 套 种 效 应
异质效应 密植效应 边际效应 时空效应
补偿效应
1、异质效应
• 利用作物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正 确选配,组合作物结构所起到的 互利作用,叫异质效应。 • 如植株形态上的一高一矮,有助 于立体采光;生态上的一阴一阳 有利于协调生境;生理上的喜磷 喜氮可以充分均衡地利用养分。
•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可增加30%就业率 从社会 资源利用来说,我国人均耕地少,但劳动资源丰富,又有 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实行间、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 于劳力,扩大物质投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劳 动密集、科技密集的集约生产,在有限的耕地上。显著提 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 • 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农林牧的协调发展 间、混、 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 物与棉、油、烟、菜、药、绿肥、饲料等作物以及果林之 间的矛盾。甚至陆地作物与水生农用动植物争夺空间的矛 盾,从而起到促进多种作物全面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更 深层次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间套作
ropping


• 一、间作套种的概念及意义 • 二、间作套种的基本原理 • 三、间作套种技术
一、间作套种的概念及意义
• 在国外把间作、混作、 套种统称为间作套种 (Intercropping)。为 了名符其实,我们合 称为间混套种。
1、概念
• 1)在同一块地里成行或成带种植两 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 • 2)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混合种植两种 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但 没有明显的行排列。 • 3)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 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 1) 经济效益显著
• 增产 在单作的情况下,时间和土地都没有充分利用,太 阳能、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有一定的浪费,而间套作构成 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作的不足,能较充分地 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转变为更多的作物产品,其增产幅 度为30%~50%。 • 增效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 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在高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高效益 很必要。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 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因此,我 国南方、北方都有大量生产实例证明其经济效益高于单作。 每667m2较单作增收幅度,少则100元,多达10000元。 • 稳产保收 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众内作物 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

第三章多熟种植

第三章多熟种植

2、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通过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甘肃河西走廊小麦玉米间套作的“吨 粮田”产粮水平相当于一般农田的3-4倍,亩产值和纯收入分别 增加2-3倍和1-2倍。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两熟比一熟增产89.7%, 亩成本虽增加58.6%,但由于亩产值提高86.4%,因而小麦成本 反而降低66.4%,亩纯收入增加102.7%。
北美洲和欧洲热水资源对发展多熟种植较为紧张,人少地 多,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历史上以单作为主。复 种青饲料与耐寒短生作物是多熟种植特点,用于农牧结合 和土地用养结合。
(1)传统多熟制发展:
多熟制缓慢发展期(春秋战国——北宋初)。人口始终徘徊在 5000万左右,人均耕地多达20亩,多熟种植有零星分布。长江流 域主要有:小麦-水稻、水稻-水稻、水稻-绿肥、水稻-再生稻等复 种二熟;黄河流域:麦-豆-谷两年三熟。
90年代后期到现在又有下降, 由于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务 经济发展,以及轻、简农业技术应用扩大,南方水田的冬闲田 面积增加,单季稻面积扩大;北方地区的间作套种面积也有下 降。
1、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粮食总产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单 位面积年产量,我国扩大耕地潜力已经很小,集约利用时空资源、 提高复种指数是重要途径之一。
合理的间套作就可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 品。由于多熟增产,缓解了进一步开垦荒地的压力,因而减少 了土地的退化、沙化或草原与林地的破坏,保护了生态,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
1、我国多熟种植发展潜力
以热量水分为主要指标,估算我国在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下可 能达到的种植指数的潜力约为180%-190%, 其中:东北地区 110%; 西北地区120%; 华北地区190%;华东华中地区210%; 西南230%;华南250%。

第三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第三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1)单作:也称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2)混作:也称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种植的种
植方式。(×)
(3)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 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或+)
(4)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一熟型 单作多熟型 多作一熟型 多作多熟型
2.轮作与连作
轮作:在同一块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大豆 小麦 玉米 ; 油菜—水稻 小麦—玉米 连作:与轮作相反,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种复种
方式的种植方式。
水稻 水稻; 小麦—玉米 小麦—玉米
3.轮作的意义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协调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减轻病虫危害
布局原则
布局内容
生态适应性并分区—确定生产基
地及商品基地—确定作物构成—
作物配置—进行可行性评价—保 证生产资料供应
品种选择
(二)作物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规范化耕地利用方 式或作物种植形式,也称种植模式,是作物与作物之间在时间、空间和平 面上的组合方式。
1.种植方式的类型
(/) (5)立体种植: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
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实际上立体种植是间混套作的总称。(多元化)
间混套作的技术要点

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 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
粮茶间作
粮油间作
枣粮间作 玉米大豆间作 玉米薯类间作
套种
混作
合理的 栽培制度
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持续增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作物
B 作物
行状间作
带状间作
特点:
不同作物在田间构成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间既 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
间作的作播种期、收获期相同或不相同,但作物 共处期长,其中,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处期超过其 全生育期的一半。
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有关概念
带状间作便于机械化或半
机械化作业,与分行间作相比能 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株行距与幅宽
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带状种植才有幅宽的概念,隔行种植和混作无幅宽可言 1、幅宽与作物种植行数正相关 2、高位作物的行距(带宽)往往比其单一种植时更窄,利用 其边行优势。 3、矮位作物行数较少的情况下,如2-3行,
间套作时的行距往往小于单作, 并缩小株距,加大种植带内作物的密度,补偿个体发育较小的影响,
单作
有关概念
单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 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或平 作。 特点:
•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条件要求 一致,生育一致; •便于田间统一种植、管理与机械化作业;
•个体之间只存在种内关系。
间作
间作(intercropping) :在同一田块上同一生 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 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用“||” 表示。
一、合理搭配作物种类和品种
大同小异,对应互补。
1、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 对大范围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在共生期内大致相同。
2、特征特性适应互补 在生态适应性大致相同的基础上特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
有所差别(互补)(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特点等) 。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一长一短,
一早一晚” 3、综合效应高于单作
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种植方式,又称种植形式,是指 作物在农田上的时空配置,包括 间作、混作、套作和复种
§1 间混套
间作、混作、套作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 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
• 公元前1世纪,西汉《汜胜之书》:“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 “区种瓜……又种薤十根”、“又可种小豆于瓜中”。
合理安排作物田间结构配置
(一)、种植密度
高要密,矮略稀; 挤中间,空两边; 保主作,收次作; 促互补,抑竞争。
高位作物,较密(肥力、株型)
—高位作物,宽窄行种植、带状条播、宽行密株、一穴多株、 大行通风透光,保密度、用边行优势
低位不耐荫作物,略低或相同 主作物,密度与单作相近,确保产量不低 副作物,肥-多 套作时,密度与单作基本相同
樟、茶间作
农桐间作
3.套作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 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用“/” 表示。
行状套作
A 作物
B 作物
带状套作
每种作物的共生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注:间作与套作都有作物共处期,不同的是间作作物的共处期 长;套作作物的共处期短,每种作物的共处期都不超过其生育期 的一半。
间作和套作的作用
增产 在空间和时间上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是我 国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
增效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稳产保守 单一作物易受灾、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 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有利于农业全面发展
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一、合理搭配作物种类和品种 二、合理安排田间配置 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
同时可以扩大与高位作物之间的间距,减轻边行劣势影响。 4、行距、行数和幅宽等还应当考虑机械作业的要求。 5、玉米与矮位作物间作时,为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矮 位作物行所占地面的幅宽基本上应等于玉米的株高。
(四)、间距
• 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 • 间套作空间配置的关键。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 间距过大,浪费空间,失去间套作意义。 – 间距过小,作物间竞争过于激烈,易于造成两败俱伤局面
• 生产中往往出现间距偏小现象,玉米小麦套作中,间
距有时仅仅10多厘米。
间距大小应根据: • 矮位作物耐荫程度,耐荫强,间距可小些,反之大些 • 共生期长短,共生期长,间距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 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二豆良美,润泽益桑”,以发挥作物间的 互利关系;“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以避开作物间的不利关系。
• 至宋、元时期的七百年间,间混套作有一定发展,注意到用地养地相 结合,并提高了对套作的好处和合理选配作物组合的认识。
• 至明、清,人口增加较快,人均耕地显著减少,间混套作普及较快。 明代《农政全书》中有了关于大麦、裸麦和棉花套作,麦和蚕豆间作, 以及棉薯间作等记载。清朝《农蚕经》记述了麦与大豆的套作。此外, 明朝还有早稻与晚稻套作,清朝有稻豆套作、粮菜问作、稻与苡薏间作 等有关记载。至建国前,套作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玉米与豆类间作在 全国各地已都有分布。
种植密度、行数、行株距、幅宽、间距、带宽构成作物的水平结 构。(如配置不合理则加剧竟争)
B
A作物
B作物
A作物
间套作水平结构参数(行数、行距、株距、幅宽)
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意义 在作物种类、品种确定后,合理的田间结构是能否发
挥复合群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解决作物间一系列 矛盾的关键。只有田间结构安排合理,才能既增加群体密 度,又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在此基础上发挥其它 技术措施的作用。如果田间结构不合理,即使其它技术措 施配合得再好,也往往不能解决作物之间争水、争肥,特 别是争光的矛盾。
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概念
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作物的田间 结构。
垂直结构是群体在田间的垂直分布,是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在田 间的表现,层次的多少与参与间、混、套作的作物种类多少及作物、 品种的选择密切有关。(比较简单,选定了作物品种就确定了)
水平结构是作物群体在田间的横向排列,由于作物根系吸收一定 范围内的水分、养料,且植株在田间的横向排列与田间垂直结构的形 成密切有关,所以水平结构显得非常复杂和重要。
• 建国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合理的轮作(换茬)、间作 套种和密植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间(混)套作已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 高效、持续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主要内容
间作与套作的有关概念 间作与套作的意义 间作与套作的技术 间作与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