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3.3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

3.3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

药理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
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给予的药液量(m1数),以便给药。

例1:给体重22g的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体重,溶液浓度为0.4%,应注射多少(m1)?
计算方法:小鼠每kg体重需戊巴比妥钠的量为40mg,则0.4%的戊巴比妥钠溶液的注射量应为10ml/kg体重,现小鼠体重为22g,应注射0.4%戊巴比妥钠溶液的用量:10×0.022=0.22(m1)。

例2: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 体重1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
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浓度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1)。

【习题】
1.给体重2.1kg的兔子注射30mg/kg的尼可刹米.注射液浓度为10%,应注射多少毫升?
2.大鼠口服双氢氯噻嗪剂量为5mg/kg,灌胃所需药液量为2.5ml/100g应配制的浓度是多少?
3.硫喷妥钠注射剂每支0.5g,免体重1.9kg,静注硫喷妥钠剂量为100mg/kg容量为1m1/kg,该药0.5g应配成多少ml?注射的药量是多少m1?。

动物实验给药量

动物实验给药量

动物实验给药量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领域中常用的手段,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动物实验中,给药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给药量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研究人员正确确定给药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给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体重和药物剂量是确定给药量的主要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给药量计算方法:按体重计算按体重计算给药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常,研究人员会根据体重来确定每只动物需要接受的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如下:给药量(mg/kg)= 药物剂量(mg)/ 动物体重(kg)以研究小鼠为例,假设药物剂量为10mg,小鼠体重为20g(相当于0.02kg),则给药量为:给药量(mg/kg)= 10mg / 0.02kg =500mg/kg按体表面积计算另一种常用的给药量计算方法是按体表面积计算。

这种方法考虑了不同动物种类体表积的差异,更精确地调整了给药量。

计算公式如下:给药量(mg/m²)= 药物剂量(mg)/ 动物体重(kg) × 动物体表面积系数动物体表面积系数是根据不同动物种类的体表积指数进行调整的。

研究人员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不同动物种类的体表积系数。

其他因素的考虑除了体重和体表面积,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在内。

例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都可能对给药量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给药量进行修正。

给药量的注意事项在确定给药量时,研究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精确记录动物体重给药量的准确性依赖于动物体重的准确记录。

研究人员应该使用专业仪器或称重工具来测量动物体重,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考虑药物的特性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性,如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最高浓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给药量的选择。

研究人员应该详细了解药物的特性,并根据需要调整给药量。

留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动物实验中常常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所需效果。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目的】结合实验内容逐步学会实验常用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内容】(一)小自鼠的捉拿和给药方法1.捉拿法用右手捉住小白鼠的尾巴将鼠提起.置于鼠笼上面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拉轻鼠尾,迅速用左手拇指和示指挥住其两耳及头部皮肤,翻转鼠体,使腹部朝上,然后以无名指及小指压往鼠尾,使小鼠完全固定(实验图1).实验图1 小白鼠的捉拿法2.给药方法(1)灌胃将小白鼠固定后,使口部向上,将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自口角插入口腔,沿上颚轻轻进入食管,如动物安静,呼吸元异常、口唇无紫绀现象,即可注入药液(实验图2).灌胃器0.1一O.25ml/10g。

实验图2 小白鼠灌胃器(左)和灌胃法(布)(2)腹腔注射将小白鼠固定后,右手持注射器自下膜一侧向头部方向以30~45度刺入腹腔(角度太小易刺入皮下)。

针头刺入不宜太深或太近上腹部,以免刺伤内脏,注射量一般为0.1~O.2 ml/10g 。

(3)皮下注射捉鼠方法同前,右手持注射器,将计头刺人背部皮下注人药液。

注射量一般不超过0.25 ml/10g。

(4)肌内注射由两人合作,一人固定小白鼠后,另一入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后肢外侧肌肉内注入药液,注射量为每腿不超过0.lml。

(二)螗蜍或蛙的捉拿和给药方法1.捉拿法通常用左手握蛙,食指和中指夹住蛙的两上肢,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蛙的两下肢,将蛙固定于手中。

2.给药方法(淋巴囊注射) 蛙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实验图3。

多采用腹囊给药。

由于蛙的皮肤弹性差,被针头刺破后,针眼不易闭合会便药波外溢,故注射针头必须通过一层隔膜,再进人皮下淋巴囊。

如腹囊绐药时,针头应自大腿上端刺人,经过大腿肌层入腹壁肌层.再浅出进人腹壁皮下入腹囊。

注射量每只可达0.25—1.Oml.(三)家免的捉拿和给药方法1.捉拿祛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将兔提起,以右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姿势。

2.给药方法(1)灌胃两人合作,由一人固定兔身,另一人用兔开口器(实验图4)将兔口张开,并将兔舌压在开曰器下边横放于兔口中。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目的】结合实验内容逐步学会实验常用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内容】(一)小自鼠的捉拿和给药方法1.捉拿法用右手捉住小白鼠的尾巴将鼠提起.置于鼠笼上面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拉轻鼠尾,迅速用左手拇指和示指挥住其两耳及头部皮肤,翻转鼠体,使腹部朝上,然后以无名指及小指压往鼠尾,使小鼠完全固定(实验图1).实验图1 小白鼠的捉拿法2.给药方法(1)灌胃将小白鼠固定后,使口部向上,将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自口角插入口腔,沿上颚轻轻进入食管,如动物安静,呼吸元异常、口唇无紫绀现象,即可注入药液(实验图2).灌胃器0.1一O.25ml/10g。

实验图2 小白鼠灌胃器(左)和灌胃法(布)(2)腹腔注射将小白鼠固定后,右手持注射器自下膜一侧向头部方向以30~45度刺入腹腔(角度太小易刺入皮下)。

针头刺入不宜太深或太近上腹部,以免刺伤内脏,注射量一般为0.1~O.2 ml/10g 。

(3)皮下注射捉鼠方法同前,右手持注射器,将计头刺人背部皮下注人药液。

注射量一般不超过0.25 ml/10g。

(4)肌内注射由两人合作,一人固定小白鼠后,另一入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后肢外侧肌肉内注入药液,注射量为每腿不超过0.lml。

(二)螗蜍或蛙的捉拿和给药方法1.捉拿法通常用左手握蛙,食指和中指夹住蛙的两上肢,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蛙的两下肢,将蛙固定于手中。

2.给药方法(淋巴囊注射) 蛙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实验图3。

多采用腹囊给药。

由于蛙的皮肤弹性差,被针头刺破后,针眼不易闭合会便药波外溢,故注射针头必须通过一层隔膜,再进人皮下淋巴囊。

如腹囊绐药时,针头应自大腿上端刺人,经过大腿肌层入腹壁肌层.再浅出进人腹壁皮下入腹囊。

注射量每只可达0.25—1.Oml.(三)家免的捉拿和给药方法1.捉拿祛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将兔提起,以右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姿势。

2.给药方法(1)灌胃两人合作,由一人固定兔身,另一人用兔开口器(实验图4)将兔口张开,并将兔舌压在开曰器下边横放于兔口中。

药理实验

药理实验

实验一常用动物的捉拿与给药方法【实验目的】1、了解小鼠的饲养方法2、练习并掌握小鼠的捉拿与给药方法【实验材料】1、器材:鼠笼、饮水瓶、大烧杯、托盘天平、灌胃器、注射器、棉签2、药品:生理盐水、苦味酸溶液、75%酒精3、动物:小白鼠,20~30g【实验方法】1、捉拿与固定:用右手捉住鼠尾,将其提起置于鼠笼或者粗糙平面上,向后轻拉鼠尾,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及颈背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以小指夹住小鼠尾巴即可。

2、给药法⑴灌胃:将小鼠固定,口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针,先从口角处插入口腔,再沿上颚轻轻插入食管。

一般给药剂量。

⑵腹腔注射:将小鼠固定,右手持注射器自下腹部一侧刺入皮下后,再刺入腹腔,缓慢注入药物。

一般给药剂量。

⑶皮下注射:两人合作,一人左手抓住小鼠头部,右手拉住小鼠尾巴固定小鼠,另外一人用左手提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注入药物。

一般给药剂量为肌肉注射:最好两人合作,一人固定小鼠,另外一人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后肢外侧肌肉,回抽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一侧给药剂量为。

⑸静脉注射:一般采用尾静脉注射。

将小鼠固定,使尾巴露出来,在50℃热水中浸泡或者用75%酒精擦拭尾巴,使血管扩张,左手拉住鼠尾,右手持注射器,从鼠尾巴末梢开始进针,注入药液。

一般给药剂量为【心得体会】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4、器材:大烧杯、托盘天平、灌胃器、注射器、棉签少许5、药品:10%硫酸镁溶液、5%氯化钙溶液、苦味酸溶液6、动物:小鼠,18~22g【实验方法】1、取小鼠3只,称重编号,分别放入大烧杯中,观察小鼠的正常活动,记录半个小时内活动、呼吸、粪便情况。

2、给药:一号小鼠灌胃10%硫酸镁溶液10g二号小鼠肌肉注射10%硫酸镁溶液10g三号小鼠静脉注射10%硫酸镁溶液10g3、观察小鼠的反应及活动,记录半小时内小鼠活动、呼吸及粪便变化。

4、当第三只小鼠出现垂头,俯卧时,立即静脉缓慢注射5%氯化钙溶液,直至恢复站立。

动物给药剂量换算

动物给药剂量换算

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在观察一个药物的作用时,应该给动物多在的剂量是实验,开始时应确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1.先用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

2.植物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

3.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相似的已知药物,特别是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相似的药物的剂量。

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

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

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几个剂量作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

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之间毫无规律时,则更应慎重分析。

5.用大动物进行实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十五分之一~二分之一,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6.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

一般说确定的给药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如是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少。

如以狗为例:6个月以上的狗给药量为1份时,3-6个月的给1/2份,45-89日1/4份,20-44日的给1/8份,10-19日的给1/16份。

7.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因给药途径不同,所用剂量也不同,以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100-200,皮下注射量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ml数),以便给药。

例1:计算给体重1.8kg 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体重1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l。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

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 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选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5.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

一.经口给药法一灌胃法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种常用给药法;1.鼠类:鼠类的灌胃器由特殊的灌胃针构成;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右U角中,插入口中,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使其前端到达膈肌位置,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以免损伤、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2.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二口服法口服给药是把混入饲料或溶干饮水中让动物自由摄取;此法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剂量不能保证准确,且动物个体间服药量差异较大;大动物在给予片剂、丸剂、胶囊剂时,可将用镊子或手指送到舌根部,迅速关闭口腔,将头部稍稍抬高,使其自然吞咽;二、注射给药法一皮下注射皮卜注射一般选取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大鼠、小鼠和豚鼠可在颈后肩胛问、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家兔可在背部或耳根部作皮卜注射;猫、犬则在大腿外侧作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提起动物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水平刺入皮下;推送药液时注射部位隆起;拨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一般选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大鼠、小鼠、豚鼠可注射大腿外侧肌肉;家兔可在腰椎旁的肌肉、臀部或股部肌肉注射;犬等大型动物选臀部注射;注射时针头宜斜刺迅速人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注射;三腹腔注射给大鼠、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时,以左手固定动物,使腹部向上,为避免伤及内脏,应尽量使动物头处于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两侧向头方刺入皮下,针头稍向前,再将注射器沿45角斜向穿过腹肌进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回血或尿液,即可注入药液;免、犬等动物腹腔注射时,可由助手固定动物,使其腹部朝上,者即可进行操作;注射位置为:家兔下腹部近腹白线左右两侧1cm处,犬脐后腹白线两侧边1—2cm处进行腹腔注射;四静脉注射1、大鼠和小鼠:常采用尾静脉注射;注射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尾部用45—50℃的温水浸润几分钟或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拭使血管扩张,并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用中指从下面托起鼠,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从尾末端处刺入,注入药液,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注射后把尾部向注射侧弯曲,或拔针后随即以干棉球按住注射部位以止血;2、豚鼠:可采用前肢皮下头静脉、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或耳缘静脉注射;3、家兔:一般采用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先将家兔用固定盒固定,拔去注射部位的毛,用酒精棉球涂擦耳缘静脉,并用手指弹动或轻轻揉擦兔耳,使静脉充血,然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压住耳根端,拇指和小指夹住耳边缘部,以无名指放在耳下作垫,右手持注射器从静脉末端刺入血管,注入药液;注射后,用纱布或脱脂棉压迫止血;四、给药剂量不同种类的动物一次给药能耐受的最大剂量不同,灌胃太多时易导致胃扩张,静脉给药剂量过多时易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现将不同种类动物一次给药最大耐受量列出,以供参考;为观察某种对动物的作用时,给药剂量的准确与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导致动物中毒死亡;表二不同种类动物一次给药能耐受的最大剂量ml推荐使用厂述方法确定剂量:1、先用少量小鼠粗略的摸索山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的若干分之作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2、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它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减少剂量再次;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剂量范围内,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儿个剂量做,以便迅速获得关于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如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毫无规律时,则更应慎重分析;3、用人动物进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十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4、确定动物的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般说,确定的给药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如果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小;服量为100,灌胃量应为100-200,皮下注射量为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所用的剂量一般按毫克/公斤体重或克/公斤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㈩相当于每公斤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毫升数,以便给药;三、人与动物的给药量换算方法人与动物对同的耐受性相差很大;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动物的用药量比人要人,近几年来新药药效研究中多以下列公式计算:D2=D1×K2/K1×W1/W2D为剂量,K为常数,W为动物体重kg1指人;2指动物;人及不同种类动物的K值不同,人1.6、猴11.2、兔10.1、大鼠9.1、小鼠9.1、鼠9.8、猫9.8;如一例体重为70kg的人,某药剂量为20ug.kg-1.D-1,—只5kg重的猴为53.6 ug.kg-1.D-1,一只10kg重的大为40.4ug.kg-1.D-1,而一只20g重的小鼠为260.6 ug.kg-1.D-1见表三人用剂量与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的关系;表三人用剂量与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的关系注;表示人与动物的不同体重,以kg表示,第三行以下数据单位为;。

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能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等情况确定。

(一)皮下注射注射时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肤,将连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刺入皮下。

皮下注射部位一般狗、猫多在大腿外侧,豚鼠在后大腿的内侧或小腹部;大白鼠可在侧下腹部。

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

蛙可在脊背部淋巴腔注射。

(二)皮内注射皮内注射时需将注射的局部脱去被毛,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肤并使之绷紧,在两指之间,用结核菌素注射器连4(1/2)细针头,紧贴皮肤表层刺入皮内,然后再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此时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三)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应选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一般多选臀部。

注射时垂直迅速刺入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进行注射。

给小白鼠、大白鼠等小动物作肌肉注射时,用左手抓住鼠两耳和头部皮肤,右手取连有5(1/2)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大腿外侧肌肉,将药液注入。

(四)腹腔注射用大、小白鼠做实验时,以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 0.5~1.0cm,再以45度角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图1),为避免伤及内脏,可使动物处于头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

若实验动物为家兔,进针部位为下腹部的腹白线离开1cm处。

图1小鼠腹腔注射方法(五)静脉注射1.兔:兔耳部血管分布清晰。

兔耳中央为动物,耳外缘为静脉。

内缘静脉深不易固定,故不用。

外缘静脉表浅易固定,常用。

先拔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手指弹动或轻揉兔耳,使静脉充盈,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静脉的近端,拇指绷紧静脉的远端,无名指及小指垫在下面,右手持注射器连6号针头尽量从静脉的远端刺入,移动拇指于针头上以固定针头,放开食指和中指,将药液注入(图2),然后拔出针头,用手压迫针眼片刻。

11.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11.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经口给药法(一)灌胃法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

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

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

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

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

灌胃量10~20ml/kg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

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

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

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

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内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内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

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

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

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

列举动物实验的给药途径

列举动物实验的给药途径

列举动物实验的给药途径
1. 口服给药:这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

通过将药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让动物自行摄取。

口服给药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尤其是需要长期给药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药物的适口性、溶解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2. 注射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这种途径可以确保药物准确、快速地进入动物体内,并可控制药物的剂量和速度。

注射给药常用于需要快速起效或需要高精度给药的实验。

3. 经皮给药:通过皮肤贴片、涂抹或喷雾等方式将药物给予动物。

这种途径适用于局部作用的药物或需要缓慢释放的药物。

4. 呼吸道给药:将药物以气雾剂或滴鼻液等形式给予动物,使其通过呼吸道吸收。

这种途径常用于肺部疾病的研究或需要全身起效的药物。

5. 直肠给药:将药物直接注入直肠内,适用于一些口服难以吸收或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6. 腹腔给药:通过腹腔注射将药物给予动物,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或需要大剂量给药的实验。

7. 脑室给药:通过颅内注射将药物直接给予动物的脑室,常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药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综合考虑实验目的、药物性质、动物特性等因素,并遵循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和伦理要求。

同时,应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福利和安全。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一)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在观察一药物的作用时,应该给动物多在的剂量是实验开始时应确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1.先用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

2.植物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

3.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相似的已知药物,特别是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相似的药物的剂量。

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

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

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几个剂量作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

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之间毫无规律时,则应慎重分析。

5.用大动物进行实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十五分之一~二分之一,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6.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

一般说确定的给药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如是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少。

如以狗为例:6个月以上的狗给药量为1份时,3-6个月的给1/2份,45-89日1/4份,20-44日的给1/8份,10-19日的给1/16份。

7.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因给药途径不同,所用剂量也不同,以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100-200,皮下注射量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

(二)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ml数),以便给药。

例1:计算给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体重1 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l。

动物实验给药量

动物实验给药量

动物实验基础知识系列之一:剂量换算关于剂量换算的问题最近不少战友询问关于不同实验动物之间或者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剂量如何作“等效”换算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学习药理的战友来讲,可能是非常熟悉了。

但对于非药理专业但又需做药理实验的战友来说,仍然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换算第二、体外表积法换算第三、系数折算法与体外表积法的比较第四、系数折算法的相对误差第五、小孩与成人的剂量换算第六、少常用实验动物剂量间的换算第七、不同给药途径间的剂量换算第八、LD50与药效学剂量间的换算下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在实验中估算一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用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一是查文献,参考别人使用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用。

有时没有我们所用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

也有的是有临床用量的,但没有实验动物的。

这样,我们就得进行换算。

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这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自己或文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行估算,以期采用合适的剂量。

一般参考数据是LD50。

至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一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

这个我们再另题讨论。

下面我来说一说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如何换算。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是参考徐叔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

在其附录中有一个表,列出了人和动物间按体外表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

这个表,几乎被药理专业的人们奉为经典,一直在科研中沿用。

表如下所示:请注意最后一行,这个就是我们通常用到的。

把人的临床剂量转换为实验动物的剂量。

试着换算一个。

如:人的临床剂量为X mg/kg , 换算成大鼠的剂量:大鼠的剂量=X mg/kg×70kg×0.018/200g=Xmg/kg×70kg×0.018/0.2kg=6.3 X mg/kg.这也就是说,按单位体重的剂量来算,大鼠的等效剂量相当于人的6.3倍。

实验一 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实验一 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实验一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一、动物的编号、捉拿和固定。

1、动物的编号犬、兔等动物可用特制的号码牌固定于耳。

白色家兔和小动物可用3-5%的黄色苦味酸溶液涂于毛上标号。

如编号1-10号时,将小白鼠背部分前肢、腰部、后肢的左、中、右部共九个区域,从右到左1-9号,第10号不涂黄色(图1-1)如加上其它颜色的染料还可进行1-100号和1-1000号等更多编号。

图1-1 小白鼠背部编号图1-2 小白鼠双手捉持法(引自:医学技能学实验教程. 白波. 2004)(引自:医学技能学实验教程. 白波. 2004)2、动物的捉拿和固定①小鼠:右手抓住其尾,放在实验台上或鼠笼铁纱网上,在其向前爬时,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抓住两耳及头颈部皮肤,并以左手的小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固定。

另一抓法是只用手,用食指和拇指抓住鼠尾后再用小指和掌部夹住鼠尾,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其颈部皮肤。

前一种方法易学,后一种方法便于快速捉拿。

(见图1-2,1-3)图1-3 小白鼠双手捉持法(引自:医学技能学实验教程. 白波. 2004)②大鼠:以右手或持夹子夹住尾巴,左手戴上防护手套固定头部防止被咬,应避免用力过大造成大鼠窒息死亡。

根据实验需要麻醉或固定大鼠于鼠笼内或用绳绑其四肢固定于大鼠手术板上。

③豚鼠:以右手抓住豚鼠头颈部,将其两前肢在豚鼠头与右手拇指与食指之间,轻轻扣住颈胸部,右手抓住两后肢(对体重较大的豚鼠则可托起其臀部),使腹部向上。

④兔:用手抓起兔脊背近后颈部皮肤,手抓面积应尽量大些。

以另一手托起兔的臀部。

将兔仰卧固定时,一手抓住颈部皮肤,另一只手顺着腹部抚摸至膝关节处压住关节。

另一人将绳子用活结捆绑兔的四肢,使兔腹部向上固定在兔手术台上。

头部则用兔头固定夹固定,也可用棉线将兔的门牙固定于兔手术台上的柱子上,后者更常用(图1-4)。

图1-4 家兔捉持法(引自:医学技能学实验教程. 白波. 2004)二、实验动物的去毛动物去毛是手术野的皮肤准备之一。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实验的目的,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经口给药、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

下面将介绍各种给药途径和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并简述药物给量的计算方法。

1.经口给药(口服给药)经口给药是实验中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药物通过口腔、食道、胃和肠道进入血液循环,对实验动物产生作用。

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技术。

但经过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受到肠道酶和肝脏的一次进过效应。

2.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在动物的皮下组织中注射药物。

特点是便捷简单,对实验动物能够均匀吸收。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在背部的腰椎处。

3.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动脉或静脉血管中,使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该方法能够实现药物的快速作用,但需要特殊的技术和专业的操作,同时需要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和药物的性质掌握合适的给药速度。

4.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与皮下注射相比,肌肉注射的吸收更快且更完全,对实验动物的作用更持久。

通常将注射部位选择在大肌肉组织上,例如大腿肌肉。

药物给量的计算方法:药物给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药物的浓度和给药途径进行合理估算。

给药量=目标血药浓度×剂量体积/药物浓度×动物体重其中,目标血药浓度是研究中设定的药物效果所需要达到的血药浓度;剂量体积是每次给药所需用到的药物体积;药物浓度是给药液体中药物的浓度;动物体重是实验动物的体重。

在实验中,根据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实际需要,还需要将计算得到的给药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折算。

此外,在药物给量计算中还需考虑到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给药次数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给药量的计算只是一个初步估算值,实验中仍需根据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及目标血药浓度进行进一步调整。

综上所述,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药物给量的计算方法是实验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抗体药物实验动物剂量折算

抗体药物实验动物剂量折算

抗体药物实验动物剂量折算(一)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在观察一个药物的作用时,应该给动物多大在的剂量是实验开始时应确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1、先用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

2、植物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

3、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相似的已知药物,特别是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相似的药物的剂量。

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

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

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几个剂量作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

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之间毫无规律时,则更应慎重分析。

5、用大动物进行实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十五分之一~二分之一,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6、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

一般说确定的给药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如是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少。

如以狗为例:6个月以上的狗给药量为1份时,3-6个月的给1/2份,45-89日1/4份,20-44日的给1/8份,10-19日的给1/16份。

7、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因给药途径不同,所用剂量也不同,以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100-200,皮下注射量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

(二)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ml数),以便给药。

例1:计算给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体重1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l。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一)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在观察一个药物的作用时,应该给动物多大在的剂量是实验开始时应确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1.先用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

2.植物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

3.化学药品可参考化学结构相似的已知药物,特别是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相似的药物的剂量。

4.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他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

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降低剂量再次实验。

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几个剂量作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

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之间毫无规律时,则更应慎重分析。

5.用大动物进行实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十五分之一~二分之一,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6.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

一般说确定的给药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如是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少。

如以狗为例:6个月以上的狗给药量为1份时,3-6个月的给1/2份,45-89日1/4份,20-44日的给1/8份,10-19日的给1/16份。

7.确定动物给药剂量时,要考虑因给药途径不同,所用剂量也不同,以口服量为100时,灌肠量应为100-200,皮下注射量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

(二)实验动物用药量的计算方法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mg/kg体重或g/kg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的浓度换算出相当于每kg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ml数),以便给药。

例1:计算给体重1.8kg的家兔,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麻醉,按每kg体重1g的剂量注射,应注射多少ml?计算方法:兔每kg体重需注射1g,注射液为20%,则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的注射量应为5ml/kg体重,现在兔体重为1.8kg,应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用量=5×1.8=9ml。

手把手教你计算实验动物的给药剂量

手把手教你计算实验动物的给药剂量

⼿把⼿教你计算实验动物的给药剂量我们在实验中估算⼀种药物或化合物的使⽤剂量的时候,差不多是来源于两条途径:⼀种⽅法是根据临床的⽤量,但没有实验动物的,要进⾏剂量的换算,这是我们后⾯要介绍的内容。

也可以查⽂献,参考别⼈使⽤的剂量。

有时有现成的,可直接⽤。

有时没有我们所⽤动物的剂量,但有其它实验动物的。

这些也得进⾏换算。

另⼀种⽅法是根据⾃⼰或⽂献上有关急性毒性的数据来进⾏估算,以期采⽤合适的剂量。

⼀般参考数据是LD50。

⾄于该选择LD50的多少分之⼀来作为参考剂量,众说纷纭。

这个我们不做讨论。

下⾯我们就来谈谈怎么进⾏药物剂量的换算吧。

假设消炎药A的⽤法⽤量为⼝服,⼀次2⽚,⼀⽇2次,每⽚0.5g。

如果⽤来给⼩⿏治疗的话,每天应该给⼩⿏吃多少⽚药呢?⾸先我们要知道,动物对药物的耐受性⽐⼈⼤,即单位体重的⽤药量动物⽐⼈⼤。

⾄于要有多⼤呢,我们可以通过药剂量换算来确定。

这个换算不是简单的通过⼈与动物的体重⽐进⾏换算,因为药物的mg/kg体重剂量只在(1±20%)动物体重的范围内是可靠的。

当动物体重相差很⼤时,体重越⼩,则每公⽄体重剂量越⼤。

这时,我们⽤体表⾯积剂量(mg/m2)换算较为合适,即动物的⽤药剂量(D)⼤致与其体表⾯积(A)成正⽐,即DA:DB≈AA:AB。

所以我们体表⾯积换算⼈与动物的药物剂量较为合适。

体表⾯积经验公式:体表⾯积A(m2)=R×W(kg)2/3,R为体型系数不同动物有不同的体型系数,下表1为⼈与常⽤实验动物的体型系数表:注:有些资料记载的体型系数(R)为此表中的1000倍,如⼩⿏为59,这是因为单位不同所致。

由此可推导出公式:DB=DA×AB÷AA=DA×(RB×WB2/3)÷(RA×WA2/3),根据该公式可计算出各动物的体表⾯积,然后再根据其⽐值即可进⾏药物换算了,各动物见体表⾯积⽐值见下表2:查表⽅法:由A动物折算B动物的药物剂量,则先在左列找到A动物,再在上⾏找到B动物,⼆者交叉处即是A、B两种动物体表⾯积的⽐值。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及药量计算方法

一.经口给药法(一)灌胃法此法给药剂量准确,就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得·种常用给药法。

1.鼠类:鼠类得灌胃器由特殊得灌胃针构成.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得右U角中,插入口中,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使其前端到达膈肌位置,灌胃針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以免损伤、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

2.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

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得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

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就是否确实插入食道。

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得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

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二)口服法口服给药就是把药物混入饲料或溶干饮水中让动物自由摄取.此法优点就是简单方便,缺点就是剂量不能保证准确,且动物个体间服药量差异较大。

大动物在给予片剂、丸剂、胶囊剂时,可将药物用镊子或手指送到舌根部,迅速关闭口腔,将头部稍稍抬高,使其自然吞咽.二、注射给药法(一)皮下注射皮卜注射一般选取皮下组织疏松得部位,大鼠、小鼠与豚鼠可在颈后肩胛问、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家兔可在背部或耳根部作皮卜注射;猫、犬则在大腿外侧作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用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提起动物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水平刺入皮下。

推送药液时注射部位隆起。

拨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

(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一般选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得部位。

大鼠、小鼠、豚鼠可注射大腿外侧肌肉;家兔可在腰椎旁得肌肉、臀部或股部肌肉注射;犬等大型动物选臀部注射.注射时针头宜斜刺迅速人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注射。

(三)腹腔注射给大鼠、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时,以左手固定动物,使腹部向上,为避免伤及内脏,应尽量使动物头处于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两侧向头方刺入皮下,针头稍向前,再将注射器沿45角斜向穿过腹肌进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回血或尿液,即可注入药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口给药法
(一)灌胃法
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种常用给药法。

1.鼠类:鼠类的灌胃器由特殊的灌胃针构成。

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
的右U角中,插入口中,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使其前端到达膈肌位置,灌胃針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以免损伤、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

2•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

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
上下门齿之间。

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
进入食道。

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

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

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
入药液。

(二)口服法
口服给药是把药物混入饲料或溶干饮水中让动物自由摄取。

此法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剂量不能保证准确,且动物个体间服药量差异较大。

大动物在给予片剂、丸剂、胶囊剂时,可将药物用镊子或手指送到舌根部,迅速关闭口腔,将头部稍稍抬高,使其自然吞咽。

二、注射给药法
(一)皮下注射
皮卜注射一般选取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大鼠、小鼠和豚鼠可在颈后肩胛问、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家兔可在背部或耳根部作皮卜注射;猫、犬则在大腿外侧作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用
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提起动物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水平刺入皮下。

推送药液时注射
部位隆起。

拨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

(二)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

大鼠、小鼠、豚鼠可注射大腿外侧肌肉;
家兔可在腰椎旁的肌肉、臀部或股部肌肉注射;犬等大型动物选臀部注射。

注射时针头宜斜刺迅速人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注射。

(三)腹腔注射
给大鼠、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时,以左手固定动物,使腹部向上,为避免伤及内脏,应尽量使
动物头处于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两侧向头方刺入皮下,针头稍向前,再将注射器沿45角斜向穿过腹肌进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回血或尿液,即可注入药液。

免、犬等动物腹腔注射时,可由助手固定动物,使其腹部朝上,实验者即可进行操作。

注射位置为:家兔下腹部近腹白线左右两侧1cm处,犬脐后腹白线两侧边 1 —2cm处进行腹
腔注射。

(四)静脉注射
1、大鼠和小鼠: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注射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尾部
用45—50C的温水浸润几分钟或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拭使血管扩张,并使表皮角质软化。

皮卜注射一般选取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大鼠、小鼠和豚鼠可在颈后肩胛问、腹部两侧作皮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用中指从下面托起鼠,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尽量采取与
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从尾末端处刺入,注入药液,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注射
后把尾部向注射侧弯曲,或拔针后随即以干棉球按住注射部位以止血。

2、豚鼠:可采用前肢皮下头静脉、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或耳缘静脉注射。

3、家兔:一般采用耳缘静脉注射。

注射时先将家兔用固定盒固定,拔去注射部位的毛,用
酒精棉球涂擦耳缘静脉,并用手指弹动或轻轻揉擦兔耳,使静脉充血,然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压住耳根端,拇指和小指夹住耳边缘部,以无名指放在耳下作垫,右手持注射器从静脉末端刺入血管,注入药液。

注射后,用纱布或脱脂棉压迫止血。

四、给药剂量
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一次给药能耐受的最大剂量不同,灌胃太多时易导致胃扩张,静脉给药
剂量过多时易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现将不同种类实验动物一次给药最大耐受量列出,以供参考。

为观察某种药物对动物的作用时,给药剂量的准确与否是个很重要的問题。

剂量太小,作用
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导致动物中毒死亡。

表二不同种类实验动物一次给药能耐受的最大剂量(ml)
推荐使用厂述方法确定剂量:
1先用少量小鼠粗略的摸索山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的若干分之
作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 1 /10-1 / 5。

2、确定剂量后,如第一次实验的作用不明显,动物也没有中毒的表现(体重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或其它症状),可以加大剂量再次实验。

如出现中毒现象,作用也明显,则应减少
剂量再次实验。

在一般情况下,在适宜剂量范围内,药物的作用常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所以有条件:时,最好同时用儿个剂量做实验,以便迅速获得关于药物作用的较完整的资料。

如实验结果出现剂量与作用强度毫无规律时,则更应慎重分析。

3、用人动物进行实验时,开始的剂量可采用给鼠类剂量的十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后可根据动物的反应调整剂量。

4、确定动物的给药剂量时,要考虑给药动物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

一般说,确定的给药
剂量是指成年动物的,如果幼小动物,剂量应减小。

服量为100,灌胃量应为100-200,皮
下注射量为30—50,肌肉注射量为25—30,静脉注射量为25。

二、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方法
动物实验所用的药物剂量一般按毫克/公斤体重或克/公斤体重计算,应用时须从已知药液
的浓度换算㈩相当于每公斤体重应注射的药液量(毫升数),以便给药。

三、人与动物的给药量换算方法
人与动物对同药物的耐受性相差很大。

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动物的用药量比人要人,近几年来新药药效研究中多以下列公式计算:
D2=D1 X K2 / K1 XW1/W2
D为药物剂量,K为常数,W为动物体重(kg)(1指人;2指动物。

人及不同种类动物的K值
不同,人1. 6、猴11. 2、兔10. 1、大鼠9. 1、小鼠9. 1、鼠9. 8、猫9. 8。

如一例体
重为70kg的人,某药剂量为20ug. kg-1. D-1 ,—只5kg重的猴为53. 6 ug. kg-1 . D-1 ,
一只10kg 重的大为40. 4ug. kg-1 . D-1,而一只20g 重的小鼠为260. 6 ug. kg-1 . D-1(见表三)人用剂量与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的关系。

注;*表示人与动物的不同体重,以kg表示,第三行以下数据单位为ug.kg-1.d-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