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09.12.30•【文号】气发[2009]463号•【施行日期】2009.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气发〔2009〕4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已经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是对《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09〕175号)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科学调整站网布局、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增强观测能力、确保观测系统稳定运行、发挥观测系统效益”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请各省(区、市)气象局依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施计划,并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国气象局2009年12月目录一、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国家气候观测网1.地面气候观测2.高空气候观测3.大气成分观测4.海洋基本气候变量观测5.陆地基本气候变量观测(二)国家天气观测网1.地面气象观测2.海洋气象观测3.高空气象观测4.天气雷达观测5.气象卫星观测6.移动气象观测(三)区域气象观测网(四)专业气象观测网1.农业气象观测2.交通气象观测3.人工影响天气观测4.风能观测5.太阳能观测6.电力气象观测7.环境气象观测8.城市气象观测9.空间天气观测(五)技术装备保障1.建立健全技术装备保障体系2.运行监控3.维护维修4.装备供应5.计量检定6.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六)观测数据质量与观测产品1.主要内容2.实施进度(七)技术研发及平台建设1.技术研发2.国家气候观象台3.基础平台建设和设备考核试验三、保障措施(一)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二)完善体制机制(三)提高队伍素质(四)统筹各类资金投入(五)加强交流与合作附录附表1:气候观测要求(GCOS指标)(a)基本气候变量(b)地面和高空基本气候变量观测精度要求附表2:天气观测要求(WMO指标)(a)地面气象观测(b)高空气象观测(c)辐射观测附图1:优化后国家基准气候站分布图(草案)附图2: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布局图(草案)附图3:全国雷电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4:新一代天气雷达布局图(216部)附图5:调整后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分布图附图6:风能资源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7:太阳能资源观测网布局图(草案)附图8:空间天气观测布局图(草案)本规划依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09〕175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气象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统筹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对气象工作的投入,按照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了2010-2015年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目标,明确了科学调整站网布局、提升观测自动化水平、增强观测能力、确保稳定运行、发挥观测系统效益等方面的发展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5.10.11•【文号】气发〔2015〕71号•【施行日期】2015.10.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气发〔2015〕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的意见》(中气党发〔2015〕1号)精神,就进一步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标准意识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气象标准化工作是气象事业提质增效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气象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科技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将标准贯穿气象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有标可循、依标办事。

各级气象部门要把标准作为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和履行气象职责的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门槛作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气象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集约化、规范化,促进气象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为实现气象工作法治化奠定基础。

二、完善标准体系着眼气象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各领域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和设计,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家基础性标准对接,建立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库,构建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气象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等基础业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气象相关社会组织制定满足气象行业自律和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鼓励省(区、市)气象局制定具有地域气候特点、气象专业特色或更严格、更细化的地方标准。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研究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研究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气象观测技术也随之精进,我国当前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正处于一体化改革阶段,一体化改革的顺利开展能够保证气象观测效率,优化气象观测质量。

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过程中,针对一系列改革难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例如,深化观测人员工作意识、加强业务工作技术指导与学习培训力度、贯彻落实改革方针以实现岗位集约化等,且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与实效性,是国内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气象观测;一体化建设;地面;高空一、地面、高空综合业务观测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一)通过学习,努力提升综合业务技能结合我国当前的气象观测工作现状分析,地面气象观测与高空气象观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象观测板块,好比磁铁的正负极,具有极强的排斥性;由于观测对象的不同,因此,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和高空气象观测人员所学的专业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现阶段的气象观测人员严重缺乏自主意识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气象观测过程中,遇到难题往往无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求助于有着多年气象观测经验的业务骨干或者业务主管。

如此一来,多数观测人员就养成了在工作时过分依赖他人的习惯,导致自主能力、思维能力的缺失。

我国地面、高空综合业务观测一体化建设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业内的推崇并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在气象观测一体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气象观测人员既要掌握探空知识,又要学习地面观测知识。

基于此,提高国内气象观测人员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自身综合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进一步实现气象观测人员“一岗双责”的最终发展目标[1]。

(二)提升气象观测技能的必然要求对于气象观测站而言,气象观测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气象观测所得数据结果的精准度,换言之,就是直接影响了气象观测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地面气象观测新进业务人员测试题(无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新进业务人员测试题(无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新进业务人员测试题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5分)1、准确性2、能见度3、相对湿度4、气象探测环境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规范》中,地面气象常规观测任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技术保障和观测产品加工。

2、地面气象观测中,辐射和日照以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为日界。

3、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高的稀疏围栏。

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

观测场防雷系统接地电阻应≤Ω。

4、气压传感器安装高度为距地高度,允许误差。

5、迁移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须在新址和旧址之间进行至少的对比观测。

6、小时最小能见度是指小时内的最小值。

7、《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现象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

8、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

9、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水汽压以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露点温度以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0、日照时数是指在一给定时段内太阳直接辐照度大于或等于的各分段时间总和。

11、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传感器的安装场地位于观测场侧,为cm(南北向)×cm(东西向)疏松平整的裸地。

12、草面(雪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场西侧cm处,草地面积约1m2。

传感器安装在距地cm高度处,并与地面大致平行。

13、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应进行质量标识,质量标识用质量控制码标识,质量控制码0表示,质量控制码1表示,质量控制码8表示。

14、上年度终霜日为2016年2月3日,半年度初霜日为2016年12月25日,则2016年无霜期为天。

15、《全面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省局自定观测项目的观测方式原则上由省(区、市)气象局自行确定,其中电线积冰、、和4项目前可采用台站人工观测。

三、多选题(共20分,每题2分)1、在选择地面气象观测站址的时候,其基本要求包括()等。

一次全国性DZZ4型自动气象站业务升级切换

一次全国性DZZ4型自动气象站业务升级切换

一次全国性 DZZ4 型自动气象站业务升级切换发布时间:2021-12-27T10:17:18.819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2期作者:刘志刚1 杨龙飞2 毛佩柱1吴丽侠1 包玉龙1 [导读] 本世纪初,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全部实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传输、质量控制等工作环节的自动化。

(1. 秦皇岛市气象局河北省 066000; 2 青龙满族自治县气象局河北省秦皇岛 066599)摘要:2020 年 9 月底前将要完成全国地面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整体调整工作,DZZ4 型自动气象站作为主要业务用观测站,其升级切换包括地温分采 CAN 线、降水多传感器标准控制器、气温多传感器标准控制器、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冻土自动观测仪、酸雨自动观测仪、主采集器采集算法升级、ISOS 参数和数据备份、地面数据资料格式转换、ISOS 软件升级导入参数和数据等方面,升级过程中注意各个环节细节,防止出现 30 分内不能排除的故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升级切换,最终实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全面自动化运行。

关键词:DZZ4 型;自动气象站;业务升级;业务切换引言本世纪初,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全部实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传输、质量控制等工作环节的自动化。

从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大力加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能力建设,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 2016 年起,中国气象局在 15 个省(区、市)气象局共 276 个国家地面观测站开展了前期试点,结果表明,通过业务制度建设、新技术应用、业务流程与岗位职责优化等举措,在保证观测业务高质量运行、对预报服务无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可显著减少观测业务工作量,明显提升基层台站综合业务能力。

这表明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时机已然成熟、全面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是可行的。

因此,2020 年将要完成全国地面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整体调整工作,实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

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进展

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进展

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进展作者:杨金龙宋赫李华峰刘金昀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介绍了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特点及优势,如观测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自动化操作,分析了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在观测精度、观测范围、数据处理和传输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气象观测;传感器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等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

传统的气象观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存在观测精度不高、人力成本高等问题。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观测技术逐渐成为气象观测领域的热点。

1 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特点及优势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先进传感器和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对大气中云层及云中微粒的自动观测和分析的技术[1]。

这项技术在气象观测领域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1.1 观测全天候传统的气象观测通常受制于人力和天气条件,无法实现全天候观测,使得气象数据在某些时段不完整,难以保证气象预测和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新一代的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采用自动化操作和先进设备,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进行观测,保证气象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第一,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采用了自动化操作。

传统的气象观测通常需要人员在观测站点进行手动观测,而且只能在白天和天气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进行。

这样的操作方式限制了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相比之下,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通过自动化操作,可以24 h不间断地进行观测,不受人力的限制。

这种自动化操作可以连续、全面地获取观测数据,不会因人为因素而出现间断[2]。

第二,地面“云能天”自动化观测技术采用了先进传感器技术和设备。

传统气象观测受制于天气条件,如在恶劣天气下观测难以进行,导致气象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准确。

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

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

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目标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观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广西地区的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和应急管理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支持。

实施步骤1. 评估现状首先,需要对广西地面气象观测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观测站点的分布情况、观测设备的类型和性能、数据传输和处理流程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现状的评估,确定改革的重点和优先级。

2. 设计改革方案基于现状评估的结果,制定广西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详细方案。

方案应包括观测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的改进、业务流程的优化等内容。

在设计方案时,需考虑到广西地区的气象特点和应用需求。

3. 采购设备和技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和技术的采购工作。

采购的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能够适应广西地区的气象条件。

同时,还需要采购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所需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4. 设备安装和调试在采购设备后,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与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连接。

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布局和防护措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系统集成和优化将采购的设备和现有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集成,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流程畅通无阻。

同时,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人员培训和业务流程优化为观测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新的观测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

同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

7. 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通过自动化观测设备的引入,提高广西地区的气象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

通过实时的观测数据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迹象,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8. 评估和持续改进在改革方案实施后,对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

应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一些措施

应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的一些措施
人 , 1岁一 0岁 1 2 3 1人 , 1 一 0岁 1 3 岁 4 O人 , l岁一 O 4 5
化 、 程科 学化 , 流 根据 崇左 市地 面气 象 观测业 务 的现
目前 崇 左 市 从 事 地 面 观 测 业 务 人 数 3 0人 。 其 中 , 气 象专 业 占了 4人 , 非 外聘 l 0人 , 学历 结 构 , 非 气 象 专业 本 科 2人 ,函授 本科 8人 ,函授 大 专 1 2 人, 中专 6人 , 中 2人 , 高 年龄 结构 , O岁 及 以下 0 2
Pa nn 2 1 0 5 ” n “ ru dMe oo gcl bevt nR fr ” C o gu m too gc p r l ig(0 02 1 ) a d G o n t rl i sra o e m , h nz o eerl i o e- n e o aO i o S o a l
现 状 及 存 在 问 题 , 出 了加 快 建 立 与 现代 气 象 业 务 相 适 应 的 地 面气 象观 测 业 务 改 革 的 一 些 措施 。 提 关键 词 : 务改 革 ; 施 ; 路 业 措 思
中 圈分 类 号 : 4 P1 文献 标 识 码 : A
S meM e s r s nt eRe o m f o n ee r l gc l s r a i n o a u e f r o u dM t o oo ia i h Gr Ob e v t o
Ln B — n , a gHo g h i, a gJ 。 i o mi Hu n n - u2Hu n u
( .L n zo o nr toooi l ev e o ghuG ag i 3 4 0 1 o gh uC u t Me r gc ri ,L n zo u n x 5 2 0 ; y e l aS c 2 C o gu ncp l too gcl ev e h nz oG a gi 3 2 0 . h n zoMu i a erl i ri ,C o gu u nx 2 0 ) i Me o aS c 5

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现代化要求的提升,我国气象服务体制亟待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二、改革目标1. 健全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2. 加强气象预警能力,提高灾害防御和救灾能力;3. 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三、改革内容1. 改革气象服务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运行效率;2. 强化气象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3. 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提高气象数据采集、分析和预测能力;4.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监督和评估。

四、改革措施1. 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2. 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机构改革,提高组织运行效率;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气象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4. 建设现代化气象观测和预警设施,提高监测能力和服务精准度;5. 推动气象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播系统。

五、改革效果1. 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满足不同行业和社会的气象信息需求;2. 强化气象预警能力,提高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 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六、总结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气象服务体制,才能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七、改革的挑战与对策在气象服务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机构职能转变、人员岗位调整、科技创新推广等方面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组织工作落实到位;2. 健全激励机制,保障改革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激发改革的积极性;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气象服务改革的理解和支持;4.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八、改革的保障措施为确保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健全健全的保障措施:1. 政策法规保障:制定相关改革法规,明确改革目标和内容,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2. 资金保障:合理安排资金预算,保障改革项目经费的落实;3. 人才保障: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政策,确保改革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增长;4. 技术支持: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支持水平,为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对策分析

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对策分析

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对策分析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是保障气象预报准确性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网络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但在观测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创新和数据采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够强大。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确保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一、更新观测设备,提高观测质量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大部分还是传统的设备,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数据采集不够全面准确。

首先需要对观测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引进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提高观测质量。

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数据分析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观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国际先进的气象观测技术和装备,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观测准确性。

要加强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便更好地为气象预报提供支持。

三、优化观测网络布局,提高观测覆盖率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网络的布局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观测覆盖率不够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观测网络布局进行优化,重点加强对气象灾害频发地区和重点观测区域的观测覆盖,确保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还需要加强对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观测站点的数量和质量,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观测能力人才是气象观测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一定的观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需要加强对气象观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观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还需要加强对观测人员的管理和激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气象观测水平气象观测工作是一个国际性的工作,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提高气象观测水平。

我国在气象观测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气象观测工作的发展。

地面观测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地面观测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落 实黑 龙 江省 气 象 局 地 面 气 象观 测 业 务改不能 充 分 发挥 。 只有 通 过深 化 改 革 , 靠 科 技 进 步 , 依 加 快 推 进观 测 自动化 , 化 业 务分 工布 局 , 优 完善 业 务 流程 ,
健 全业 务规 章制度 。
地 面 观 测 业务 改 革 必 须 以服 务 需 求 为导 引 。 地 面 观 在 测 自动 化 需 求分析 的基础 上 , 确 了技 术路 线 , 取 多种 形 明 采 式 , 研 各级 业 务 应 用部 门 对 云 能天 观 测 的需 求 和 应 用 情 调 况, 开展 历 史观 测 资 料 的分 析 评 估 , 并结 合 目前技 术 能 力 , 明确 云 能天 自动 观 测要 素 、 观测 布 局和 观测 时次 。 在此 基 础
得 到充 分 应用 。
22 地 面 观 测 业 务 流 程 亟 待 完 善 .
季 降 水 和 能见 度 自动 观测 问题 , 实现 了 自动气 象 站 技 术 升
级 换 代 。 满足 业 务要 求还 需通 过 业务 考核 定型 , 但 摆脱 了 长 期 依赖 进 口的局面 。 、 气现 象 自动 观测 设备 完成 了研 制 云 天
和 试验 对 比 , 逐渐 进入 业 务定 型考 核阶 段 。 就要 求 该 站 并 这 必 须统 筹 台站 各 类观 测资 源 , 立综 合一 体 化观 测业 务 , 建 重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第 1 0 2年 3期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地 面 观测 业务存 在 的 问题 及 改革措 施
牛 秀 娟
( 黑龙 江 省甘 南县 气 象 局 , 龙 江 甘 南 1 2 0 黑 6 10)
摘要 依据 甘 南县 业务 现状 , 分析 了进 行地 面观 测业 务 改革 的必要 性及 意 义 , 总结 了其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在 此基 础 上提 出有针 对性 的 业务 改 革措 施 , 以期 交流 改革 经验 , 为提 高地 面观 测业 务能 力提供 参 考 。 关键 词 地 面观 测 ; 存在 问题 ; 业务 改革 ; 必要 性 ; 施 措 中 图 分 类 号 P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7 9(0 2 1 — 2 9 O 41 0 7 53 2 1)30 5 一 1

地面气象观测实施方案

地面气象观测实施方案

地面气象观测实施方案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地面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观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地面气象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一、观测点的选择。

地面气象观测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一般来说,观测点应该远离城市、工业区和其他人为干扰源,选址应尽量避免地形起伏和植被密集的地方。

同时,观测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气象要素的均衡分布,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二、观测设备的布设。

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气象要素的观测需求,一般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观测设备的布设应合理分布,避免相互遮挡和干扰,保证各观测点数据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同时,观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至关重要,应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观测方法和流程。

地面气象观测应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观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气象观测知识和操作技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观测。

同时,观测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记录和报送数据,确保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的质量评估和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数据。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确保观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观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也逐渐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应积极推进地面气象观测的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观测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六、人员培训和管理。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应加强对观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观测技能和专业水平,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励观测人员积极参与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异常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异常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异常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摘要: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调整和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规范和流程,构建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系统工作模式,实现观测现代化综合效益的提升。

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以来,工作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

关键词:地面气象;业务改革;处理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常规要素观测模式从人工观测进入到自动观测后已经多年了,多年来,观测技术进步了,但是业务模式还没有改变,已经渐渐不适应观测技术了。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内容,北京时间2012年3月31日20时起全国2419个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自此我国气象事业基本结束了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并存的时代。

1 自动站运行中异常数据的分析与处理1.1 1小时与分钟降水量不一致如何处理参数中自记降水设的是“有:人工”。

在进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时,当前时次的小时降水量栏为空白,分钟降水量栏为“—”,每次都必须人工干预将小时降水量栏空白改为“—”才能进行质控,否则提示小时降水量与分钟降水量累积不相等,正点时自动站监控软件00分正在卸载正点数据,自动站运行灯为黄色,说明自动站正在观测、卸载数据,这种现象应在自动站运行灯为绿色时恢复,不会影响正点数据。

1.2 自动形成的正点的长z文件不正确测报软件在正点自动形成的长z文件内容不正确,每个正点都是如此,现在可以确定就是形成的旧z文件,因此数据传输科认为是我站误把旧z文件上传。

只要电脑重启,生成的文件就为旧长z 文件,有质控的才为新长z文件。

折腾了一天,软件卸载后重装,重新升级,都不行。

最后,重装电脑操作系统才可以。

1.3 关于自动站雨量故障与某数据超过极值的问题若自动站雨量故障,用人工雨量代替的情况下,14时和20时的前3小时降水量要怎么输入或修改?如果正点某数据超过极值(极值正确),软件自动当缺测处理,人工干预不了。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业务技术要求(1.0版)》的函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业务技术要求(1.0版)》的函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业务技术要求(1.0版)》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4.06.18
•【文号】气测函〔2024〕130号
•【施行日期】2024.06.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综合观测
正文
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业务技术
要求(1.0版)》的函
气测函〔2024〕130号各省(区、市)气象局,探测中心,各有关单位:
为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能力,指导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能力建设。

我司组织编制了《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业务技术要求(1.0版)》,现予以印发。

附件:地面气象观测仪自动化计量业务技术要求(1.0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24年6月18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分析摘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作为气象部门的基础业务,其在各项气象业务开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开展实际,重点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处理方式,最后针对如何提升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问题;建议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高速推进,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逐步得到改革调整,各类新型观测设备开始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推广应用,促使我国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柯坪县气象局自采用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以来,不但降低了气象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也大幅增强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效率以及气象观测质量,给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等气象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然而,由于新型自动气象站需要昼夜不间断连续运行,所以长期消耗特别大,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影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本文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分析1.1自动气象站故障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改革调整之后,地主要采用自动气象站开展业务。

若在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中,值班人员发现在新型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出现异常。

需要先关闭主程序,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随后开启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弹出“打开自动站失败”的提示,将没有办法获取相应的观测数据。

假如在这之前没有出现复杂天气现象,供电也无任何故障,在对备份计算机进行更换之后,发现自动气象站依然没有办法进行开启,那么就说明测报软件处于正常状态;采集器电源插头插座以及采集器指示灯均属于正常;需要认真检查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各个接口,若连接不牢靠就需要重新进行插拔,若故障问题依然存在。

业务工作人员此时能够在监控操作软件界面上去打开采集器终端,假如通过检查发现主采集器同采集器之间的连接线路都比较正常,通信线路也不存在异常问题,那么采集器数据紊乱所引起故障的概率较大,这个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对采集器作出复位操作。

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及应用

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及应用

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及应用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键盘,思维如同一股清泉,开始在“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及应用”这个主题上流转。

一、方案背景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面自动站已经成为我国气象观测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设备、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动站观测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质量控制目标1.提高数据准确性:通过质量控制,确保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气象预报、气候分析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提高数据可用性:通过质量控制,筛选出高质量的数据,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为科研、业务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提高数据实时性:通过实时质量控制,确保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实时性,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等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三、质量控制方法1.数据清洗:对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如负气温、不合理的风速等。

2.数据校验: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校验,包括内部校验和外部校验。

内部校验主要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如气温与相对湿度是否匹配;外部校验主要与周边站点数据进行对比,检查数据的合理性。

3.数据平滑:对校验后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降低数据波动,提高数据稳定性。

平滑方法包括滑动平均、指数平滑等。

4.数据插补: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插补方法包括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等。

a.极端值检测:检测数据中的极端值,如气温的极值、风速的极值等,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或修正。

b.趋势分析: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对异常趋势进行修正。

c.相关性分析: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对不相关数据进行剔除。

d.人工审核:对自动质量控制后的数据进行人工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四、应用案例1.气象预报:通过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为气象预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预报准确率。

2.气候分析:对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为气候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提高气候分析的科学性。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新型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新型自动站)是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设备,为了提高新型自动站观测场和值班室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建设的规范化,兼顾云能天等自动化观测,尽早发挥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建设的效益,特制定《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请各地(州、市)气象局在建设中遵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新型自动站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各地(州、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新型自动站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未来云能天等自动化观测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新型自动站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观测站址内原则上禁止建设与业务无关的建筑物,站内设施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尽量减少硬化的地面,禁止养护绿地对观测场内温、湿度环境造成影响。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或风塔、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各类仪器的踏凳、踏梯需采用木质结构,不得使用金属材料。

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凳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

不得自行设臵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臵。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镀锌线槽、pvc或ppr等线管(下同)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

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地(州、市)气象局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气象部门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

气象部门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

气象部门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1. 引言当前,气象部门数字化改革已成为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任务。

本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气象部门数字化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满足社会对精准气象预报和应急响应的需求。

2. 改革目标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气象数据、信息和服务的全面数字化,构建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包括:- 提升气象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能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建立统一的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多元化的信息发布与传播。

- 开发和应用智能化的气象预报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 构建高效的应急响应系统,提升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

3. 改革内容3.1 气象数据数字化- 完善气象观测网络,增加自动化观测设备的部署,实现对气象数据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采集。

- 建设专业的气象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 推广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2 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气象信息管理平台,集成各类气象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集约化管理和综合利用。

- 开发气象信息发布和传播系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满足不同用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 构建智能化的气象查询系统,为用户提供快速、精准的气象信息查询服务。

3.3 气象预报技术创新- 推进气象预报模式和算法的升级,利用先进的数值模式和数据同化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开发并应用新型的智能预报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时效性和精细化水平。

- 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气象预报服务,满足用户特定需求。

3.4 应急响应系统建设- 建立多级联动的应急响应系统,实现气象灾害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

- 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应急措施,提升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

-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跨部门的综合性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201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案的通知》(中气函〔2018〕84号)有关全面深入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要求,制定本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气象局党组按照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到2035年努力率先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实现观测自动化,推进观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气象业务现代化体系,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也是适应新时代气象工作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关键点。

地面气象观测是覆盖面最广、需要人力资源最多的一项基础性业务。

近年来,随着气象观测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

然而,对照新时代气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结合不紧密,观测效益不高;二是新技术新法在业务中研发和应用程度不够,观测自动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三是业务布局、业务流程不够集约、高效;四是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二、改革目标2019年1月1日完成全国地面观测站观测自动化整体切换工作,实现业务运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业务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台站岗位设置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主要实现以下五面的目标:1.完成观测项目优化调整,形成台站观测项目以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为主、省局自定为补充的业务布局,同时实现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促进观测效益的充分发挥。

2.依托技术创新,解决人工观测项目的自动化问题,实现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的观测项目自动观测、数据在线质控和实时快速传输。

3.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精简业务层级,优化任务分工,实现观测数据采集、传输、质量控制等业务流程扁平、集约、高效。

4.完善适应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需求的县级气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明确职责,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工作职责进一步优化、管理和业务机构设置更趋完善、岗位和人员配置更加合理。

5.统筹协调和合理配置观测设备、信息网络设备、支撑保障设备、业务系统、业务运行维持经费等资源,实现既满足业务稳定可靠运行要求,同时促进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改革原则(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破除传统思维的桎梏和现有规规定的束缚,创新观测式法,建立新的观测业务流程和业务体制,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二)面向需求,目标导向以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为工作目标,以充分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需求为前提,优化调整现有的地面气象观测项目。

(三)综合统筹,集约高效统筹实施、省、市和县四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布局和任务分工,科学设置岗位、合理配置资源,密切配合,强化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加快业务向纵向扁平、横向集约整体推进。

(四)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实施全国全面实现自动化的统一部署,同时兼顾各地实际,不搞一刀切,分层级、分站类、分区域、分步骤实施,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整体改革案的要求制定实施案,将任务和推进措施落实到站,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切实可行。

四、改革容(一)优化完善观测项目和任务1.调整观测项目(1)将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分为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观测项目和省局自定观测项目两大类。

自2019年1月1日开始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观测项目全部实现自动观测并业务化运行。

具体分类及观测式见表1。

表1 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分类及观测式(2)取消低云量、地面状态、雪压、蒸发(大型、小型)观测,将阵雨、阵雪、阵性雨夹雪分别合并到雨、雪、雨夹雪中观测。

(3)台站承担的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观测项目,与现有规定保持一致,特殊情况另行报批。

(4)台站承担的省局自定观测项目及其观测式由省局确定,但台站应具有按中国气象局颁发的观测规或技术规定开展省局自定观测项目应急观测的能力,确保在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或开展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时,能按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要求开展应急观测并上传资料。

(5)长期保留人工器测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的北(区站号:53399)、(区站号:54161)、寿县(区站号:58215)、电白(区站号:59664)、(区站号:57816)、格尔木(区站号:52818)、(区站号:53614)和阿勒泰(区站号:51076)8个基准气候站观测项目保持不变。

2.调整观测任务(1)台站保留的任务做好气象业务设备、支撑保障设备和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保障。

每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做好原始观测数据文件的备份。

按规定自动上传各类数据文件。

按规定开展应急加密观测。

按规定做好观测场和仪器设备的、月、年维护及填报工作。

当仪器设备故障时,及时修复,并做好相关信息的填报。

做好探测环境监测并记录,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

协助做好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计量工作。

负责地面气象观测相关业务系统基础信息、元数据填报。

(2)台站调减的任务取消日常守班。

取消人工定时观测任务(省局自定观测项目除外)。

取消人工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取消重要天气报。

取消台站人工数据质量控制和疑误信息反馈任务。

(3)省级增加的任务总云量、云高、凝结类天气现象(露、霜)、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雾、轻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其他天气现象(积雪、结冰)和冻土的自动综合判识。

数据质量控制疑误信息的处理。

(4)级增加的任务总云量、云高、凝结类天气现象(露、霜)、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雾、轻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其他天气现象(积雪、结冰)、冻土和雷暴的自动综合判识。

任务分工:2018年8月15日前,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上述原则在实施案中逐台站确定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观测项目和省局自定观测项目,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观测项目由综合观测司审批,省局自定观测项目和观测式报综合观测司备案。

2018年8月31日前,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批复。

(二)明确技术路线1.云、积雪利用现有的风云二号、风云四号卫星提供的格点化云量、和云顶高度产品数据,反演总云量和云底高度。

建立基于统计建模的积雪反演模型。

2.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综合利用地面、卫星等观测数据,采用多种法逐站建立判识模型进行判识。

3.凝结类天气现象、结冰、冻土选取对露、霜影响程度较大的气象要素,运用Bayes判别法逐站构建露、霜、结冰、冻土等天气实况的判识模型进行判识。

利用历史数据逐站建立雨凇、雾凇的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判识。

4.降水类天气现象根据平行观测期间数据对比评估,分区域研究建立各地降水特性经验库,优化地域性判别算法。

5.雷暴研究基于台站的雷暴现象自动化识别算法,在级开展自动识别,生成报文并下发到台站。

其他观测项目技术路线不变。

任务分工:2018年7月20日前,省气象局牵头完成总云量、云高、凝结类天气现象(露、霜、雨凇、雾凇)、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雾、轻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其他天气现象(积雪、结冰)和冻土综合判识算法软件开发。

、、省(区)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2018年8月15日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完成降水类天气现象算法优化和雷暴综合判识模块开发。

(三)再造业务流程根据省、市、台站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业务职责分工,重建业务流程,划分为数据采集传输、数据质量控制、运行监控、装备保障四个流程。

1.数据采集传输(1)观测数据采集传输自动观测数据在台站设备采集端完成自动化采集,省级自定人工观测项目数据完成人工录入后,通过BUFR格式消息以不落地的式从台站上传到省级,经省级在线快速质量控制后,实时将观测数据及在线质控结果上传至级。

级雷暴项目综合判识数据,通过雷暴天气报告从级传输至省级。

省级和级CIMISS分别以地面气象自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高空、雷达、卫星、闪电定位等观测数据,判识出总云量、云高、凝结类天气现象、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积雪、结冰、冻土等数据,存入本节点CIMISS数据环境,供本节点业务应用。

雷暴天气现象在级CIMISS进行综合判识,综合判识结果存入级CIMISS同时通过雷暴天气报告传输到省级。

(2)元数据采集传输台站元数据采集传输沿用现行业务流程。

2.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业务流程分为台站级、省级、级三级。

台站级数据质量控制放在设备端,由观测设备实时自动完成。

省级利用MDOS进行在线和人工数据质量控制,不再向台站发送疑误信息。

级CIMISS和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完成观测数据和观测设备的质量评估和业务考核,沿用现行业务流程。

3.运行监控运行监控业务流程分为台站级、省级和级。

台站实时自动上传自动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信息至省级,再到级。

省级基于CIMISS的业务监控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实现对观测数据、观测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传输、通信系统等实时监视,自动向省级、市级保障部门和台站发送报警信息。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根据设备状态信息和观测数据开展设备性能评估工作。

级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实现对观测设备运行状态及观测数据传输处理、存储服务各环节的完整性、时效、质量的全流程监视和告警。

4.装备保障装备保障业务流程维持现有业务流程不变。

任务分工:2018年8月10日前,预报司印发标准数据格式正式业务运行的文件。

2018年8月15日前,信息中心负责完成CTS2消息通信软件、CIMISS数据处理入库软件、MUSIC接口软件、级天镜系统台站设备监控和告警软件优化,负责完成综合判识算法在CIMISS集成。

2018年8月15日前,省气象局配合完成综合判识算法软件在CIMISS集成。

2018年8月15日前,省气象局负责完成MDOS软件升级完善并在、、、、试点省部署;8月31日前完成在全国各省(区、市)气象局正式部署。

2018年8月31日前,信息中心负责完成CTS2消息通信软件、CIMISS综合判识软件和数据处理入库软件、MUSIC 接口软件在国省部署,完成级天镜系统在级部署。

2018年8月31日前,探测中心负责完成ISOS软件在全国地面观测站部署,雷暴综合判识软件在级部署。

(四)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1.机构设置在县级气象局设管理机构1个(综合管理科)或仅设置1个综合管理岗位。

地政府有需求的,经地政府批准,可单独设立地气象事业管理机构。

县级气象局设业务机构1个(气象台),加挂气象观测站牌子。

根据当地情况和实际需要,经地政府批准,可单独设立地气象业务单位。

2.岗位设置综合管理科设参照公务员管理岗位,人员编制数为单位目前参公管理人员实际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