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合作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交流”,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交流的质量,使数学交流更有效呢?

一、定准交流“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课堂上有效交流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中,在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推荐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并组织相应的统计活动。比如,在课程表所列的课程中,你对哪门课程最感兴趣?你觉得哪门课程自己学得最好?在课间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个活动项目?你愿意单独玩还是希望和同学一起玩?在小组中统计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把任务具体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责权分明,学生就不会推却、懈怠,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在交际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爱学、乐学”。

二、把握交流过程,合理引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数学交流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促使数学交流更有效;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出“面积单位”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后,已经对以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了统一意见:如果用方格纸量的话,长方形的面积是24个小方格,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个小方格。长方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因为它有16格。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学生自信地说:“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确实在没有知道方格大小是否一样时,只知道方格数也是没有办法判断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自

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

三、关注交流实效,及时评价,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交流是学生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评价与反思能力、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群体互补作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先提供探索空间,促进交流。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比”的教学过程中,我为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师:同学们,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零?针对这个问题,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进行独立地尝试、探索,积极地在小组里或全班内交流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可以使交流充分有效,又可以让全体学生共享集体的智慧。

其次,把握契机,促进交流。课堂交流要根据内容需要,把握有利时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相互启发,得到互补。课堂交流一般应安排在:需要展示思维过程时;在探究问题后,学生都有自己探索的体验时;解题策略多样、有多种解法时;对某些普遍性错误进行分析、纠错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材料和情景需要学生提供时。

如,解答开放题:用18厘米长的铁丝围城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围?因答案有多个,就需要通过交流,展示各种情况下的方法。又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外出春游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说,要考虑时间、地点、天气……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就怎样确定天气、地点为例,引出了“统计”的概念。

最后,及時评价,促进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时,代表小组进行交流的同学,不仅要汇报自己的观点,还要概括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集体探究成果,也可以代表他们组,提出疑难问题向同伴和老师请教。在交流时,其他同学能注意倾听,以便对交流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对他们的发言提出质疑或补充他们的不足,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交流的习惯,提高交流的水平与交流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在过程中寻求发展,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自由平等地进行数学交流,以改变他们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得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运用数学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