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考地理成绩在全国排名第22名,全国总分730分,其中综合类占36分,单项选择146分,综合题16分;地图1张,空间位置图1张。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地理学有七大板块,如地壳、构造、大陆、气候、河流、湖泊、岛屿、山脉、冰川等基本要素。

本部分主要以简单的题为主,考试内容包含地理时区划分、地理热点知识、全球气候变化等有关地理知识。

在此整理了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地理学基础知识与技巧、气候环境知识与气候类型知识、地理基本要素知识。

一、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以北京时间为例):以北京时间为例,北京时间是凌晨1点55分为北京时间,其区域为中纬度地区,东起黑龙江漠河,西至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北至蒙古额尔古纳河,南抵越南中北部黎母山。

中国时间是从北京开始到南北极(南至海南北至内蒙古),时间为每年5月1日0点40分至7月31日24时(南北极相差1小时);而西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所用到时间是从当地时间凌晨1时到6时(南北极相差1小时),所以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时差。

而西藏地区所用到时间是从当地时间凌晨2时开始到5时24时结束这一小时之间(南北极相差1小时)。

1、为了便于时间的计算,将时间划分为10个时区。

将上述时间和经度按照时区所涉及的范围进行划分。

北京时间和西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在经纬度上是相反的关系:如果北京时间是凌晨1点55分为北京时间(经度),西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在经纬度上则是相反的关系;如果北京时间是在凌晨1时55分为北京时间(经度),西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则是在经纬度上则是相反的关系;同样,西藏自治区从当地时间凌晨1时40分至5时50分为经纬度上也是相反的关系;在经纬度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是以经度为时轴划分时间的。

通过上述划分方法得出了两个时间坐标系的经度和经纬线位置(经度坐标系为赤道经度点所在位置);经度坐标系是以经纬度来确定位置的时区划分方法的基础工具(1);经纬线坐标系是以经线处所经过时间点的经度位置为依据的经纬度坐标系(1);(2)时区表方法:首先根据表来确定时间(经度坐标系)经纬度;其次在将以上划分方法运用到地理学习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地理题而只是简单地对各个经纬点进行计算。

高中地理 地方时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 地方时区时计算

120°E
东五区
西七区
东八区
时区划分总 结:
• 以0°经线为基准线,向东西跨7.5°,加起
来15°,这个时区叫中时区,也叫零时区
• 再以零时区的边界线7.5E、7.5°W向东西
跨15°划出东一区,西一区,向东依次是东 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向西依次是 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 • 东十二区只剩7.5°,西十二区只剩7.5°,
11:00
12:00
13:00
14:00
*东部时间――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 用太阳照明,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时 间。 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采用 东9区的区时.
1、已知东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的区时?
5月1日3:00 2、意大利米兰市(9°E)下午3点有场足球赛,中国看 直播是什么时间?
时间混乱 生活不便
19世纪中期,欧美一些国家开
始采用全国统一的时间,但随着
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各国 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会带来
许多困难。于是在1884年召开的
国际经度会议上决定按同一的标
一、时区
定义
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
都对应一个时刻,这样规定后的每一个区域就叫
一个时区
例题
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12点20分 前一天21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例题
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1、当东经150º 为8点,6点在哪儿?
东经120º
2、当西经120º 为9点,15点在哪儿? 西经30º

高中地理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

高中地理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

高中地理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一、不一样时辰之间的换算公式(一)地方时的换算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一样的时辰,一般均是指地方平太阳时而言。

地方时仅取决于经度。

地球上随意两个地址之间,若经度同样则地方时辰同样,而经度的差异必定会产生地方时辰的差异。

地方时的换算公式为:t1-t2= λ1-λ 2 式中,λ 1、λ 2 分别表示随意两个地址的经度,其自己含有+、-号,规定东经为+,西经为-;t1 、 t2分别表示上述两个地址的地方时。

依据此公式可方便地换算两个不一样地址的地方时,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一致。

(二)区时换算地球上按经度区分为24 个时区,各地依据经度的不一样,分属于不一样的时区。

可依据以下公式计算出任一已知经度的地址所处的时区:n=λ /15°式中,λ为某地址的经度,n 为所在的时区序号,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存整数。

区时是指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

随意两地假如处于同一时区中则拥有同样的区时;若时区不一样,则区时也不同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T1 - T2=n1 -n2 式中, T1、 T2 分别为两个地址的区时,n1 、n2 分别为这两个地址所在的时区序号,规定东时区为+,西时区为-。

用此公式能够方便地进行随意两时区的区时换算。

(三)地方时同世界时的换算因为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地方时换算公式中,以T0 表示世界时,以t 表示某一地址的地方时,以λ表示该地址的经度,仍旧是东经为+,西经为-,则得: T0- t=0 -λ所以: T0=t -λ用此公式可进行随意地址的地方时辰与世界时的换算。

(四)区时同世界时的换算因为世界时即0 时区的区时,所以在区时换算公式中,只需以世界时T0 取代某一时区的区时即得:T0 - T=0 - n 所以: T0=T - n 在上述公式中,地方时换算和区时换算是两个基本的公式,其余公式均可在理解观点的前提下推论得出。

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主假如区时的换算。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地理时区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高中地理知识解惑有关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高中地理知识解惑有关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高中地理知识解惑:有关地方时、区时的计算班级:姓名:座号:一、地方时计算1.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的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多少?解析:因为东经125°位于东经115°的东面,所以:东经125°地方时=9时30分+ 分钟=9时30分+40分=10时10分,也就是说,当东经115°为9时30分的时候,东经125°的地方时为10时10分。

例2:A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地为东经90°,求B地的地方时。

解析:因为B在A的西面,所以:B地地方时=10:20- 分钟=10:20-120分钟=8:20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例1.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A、悉尼(150°E)B、上海(120°E)C、洛杉矶(120°W)D、阿克拉(0°经线附近)解析:伦敦正午时为12:00,经度为0°;而区时为20:00的地方应该在伦敦的东部,则: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20°E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1.已知A、B两地的时区和A地的区时,求B地的区时: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取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从东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加1天;从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加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减1天。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及题目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及题目

地理时间篇⼀:⾼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专题 ⼀、地⽅时 1、地⽅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条经线地⽅时相同 2、地⽅时计算 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反之⽤“-”) 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时 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时为多少? ⼆、区时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 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 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时 5、区时计算 T求=T已知±时区差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反之⽤“-”) 三、国际⽇期变更线 1、国际⽇期变更线180°(⾃西向东过180⽇期减⼀天) 2、两天分界线 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转⽅向到国际⽇期变更线180°为今天。

从国际⽇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转⽅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采⽤东⼋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 1、不管是剖⾯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道,晨线与⾚道交点的地⽅时为6时,昏线与⾚道交点的地⽅时为18时。

2、平分⽩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A K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时12时。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时为6时。

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时为18时; 5.⽇出时间为:夜长,⽇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期分界线:地⽅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界线与实际⽇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午线(0度经线)的地⽅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点的昼长等于另⼀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午线(0度经线)的地⽅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点的昼长等于另⼀点的夜长; ⾼考计算题归纳 ⼀、由经度差计算地⽅时或地⽅时 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 1.2002年11⽉20⽇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19时B.20⽇5时 C.19⽇21时D.20⽇21时 2.9⽉23⽇,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出。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计算题通关公式大全,文科生再也不用头疼了!1、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 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2、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3、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时区和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时区和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时区和区时计算2021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整理了2021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时区和区时时区①基准(起点)--本初子午线②每个时区的范围及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范围③标准经线: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④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小时,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⑤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为一个时区区时(标准时)定义:每一个时区,以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有关时区和区时的计算①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标准经线)确定的方法标准经线的经度 = 时区数×150(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②每一个时区的范围确定的方法(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 ,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③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时区数=经度÷150=商+余数(若余数<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数;若余数>7.5°,则所求时区数为商数再加1;若余数等于7.5,则该点在时区界限上)④时区差的计算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二者相减;两地一在东时区,另一在西时区,时区差=二者相加。

(应以中时区为基准,如以东西12区为基准,时区差=24-二者之和)⑤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时区与区时的关系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②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地理考试中通过光照图上时间计算,是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认识空间差异是这几年高考题常用的手法。

本考题常为套环题,首题是关键,开题红将为后几题创佳绩。

高考地理题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时间、季节要求信息,如何准确地提取信息,常常困惑着我们,本文就此作个小结。

基本知识点:1、全球分成24个时区;150/小时,151/分钟;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2、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3、区时规定全球各地以所在地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共同使用的时间,如:北京东八区以8*150=1200E的地方时刻为准4、昼半球中央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0:00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00 (晨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00 (昏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落时间)5 、日出时间=12-L/2,日落时间=12+L/2,L(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6 、新旧一天分界线:0:00经线与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新一天的起点)7 、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天文现象对称,季节相反9、天文四季--中国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起点--欧美四季:二分二至为四季起点--气候四季:北半球: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10、周期: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太阳活动周期;哈雷彗星回归周期。

11、时期:三次社会分工、三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前后、二战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地质年代12、夏令时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本为6点的调为7点),冬令时是在冬天把时间调慢了一些(18点调为17点)。

一、时间(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一)、光照图、日界图上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1光照图(1)、光照图的经纬网格一般有3种。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地理时区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

一:地方时一: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小时=15°4分钟=1°4秒=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成因:地球自转成因:地球自转当地正午=12点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点:6点与昏线相交的点:18点【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12点点】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24点】3.计算计算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 (1)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一:地方时一: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小时=15°4分钟=1°4秒=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成因:地球自转成因:地球自转当地正午=12点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点:6点与昏线相交的点:18点【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12点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24点】点】3.计算计算(1)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 计算经度=某地经度+或-两地时间差/4分钟分钟例题:北京时间15点时,赤水(106°E )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解:解: 赤水地方时=15-(120°E - 106°E)*4分钟分钟=14.04 答:是14点4分。

分。

二:区时二:区时1:划分:24个时区个时区【0时区(中时区):伦敦。

中央经线:伦敦。

中央经线东西各12区(各占7.5°)东1——东11 西1——西11】(每15°为一区)为一区)2:计算:计算(1):时区=经度/15°(2):经度=区时*15°(3):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或-时区差时区差【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例:当东8区的时间为3月5日8点时,西5区的时间是几点?区的时间是几点?西五区的时间=8+24-(8+5)=3月4日19点时间不够减的时候,在现在的时间上+24再减再减但是时间上要提前一天但是时间上要提前一天例题:北京时间15点时,赤水(106°E )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解:解: 赤水地方时=15-(120°E - 106°E)*4分钟分钟=14.04 答:是14点4分。

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高中地理学习:区时的计算方法一.直线法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

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

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

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学生挣得3~4分,甚至更多。

但是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二.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

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

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

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

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

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高中地理25个公式

高中地理25个公式

地理常用公式如下:1、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2、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5、日出、日落时刻(1)地方时、区时计算(2)日出时刻=(24-昼长)/2即:日出时刻=12-昼长/2(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即:日落时刻=12+昼长/2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

时间计算公式

时间计算公式

时间计算公式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高中地理计算公式一、时间的计算1、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二、太阳高度的计算1、求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差)2、求子夜太阳高度:H=︱纬度和︱-90°(纬度和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和) 3、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L=h•cotH (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三、昼夜长短的计算1、求昼长:(1)昼长=昼弧∕15°(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昼长=24-夜长(4)昼长=(12-日出地方时)×2(5)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求夜长(1)夜长=夜弧∕15°(2)夜长=24-昼长(3)夜长=(24-日落地方时)×2(4)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四、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求日出时刻:(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日出时刻=12-昼长∕2 2、求日落时刻:(1)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2)日落时刻=12+昼长∕2 五、球面距离的计算(1)赤道和经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2)纬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COSθ(θ为当地的纬度)(3)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

六、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缩放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七、相对高度的计算(1)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 (n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H=T∕6°×1000米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八、有关人口的计算(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九、地理坐标的计算(1)利用正午太阳公式求当地纬度(2)当地纬度=北极星的仰角(3)当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时差十、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1)角速度=360°∕24小时=15°∕小时(2)线速度=周长∕时间=2∏RCOSθ∕24小时 (R为地球半径, θ为当地纬度)。

高中地理判断区时间

高中地理判断区时间

高中地理判断区时的方法主要涉及到时区和区时的概念。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度的经度。

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统一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一个小时。

要判断某地的区时,首先需要确定该地所在的时区。

这可以通过计算该地经度除以15的商和余数来确定。

如果余数大于7.5,则该地位于下一个较大的时区;如果余数小于7.5,则该地位于上一个较小的时区。

例如,如果某地的经度为99度W,那么它所在的时区就是西七区(因为99除以15的商为6,余数为9,大于7.5)。

一旦确定了某地所在的时区,就可以根据该时区与所需时区的时间差来计算区时。

例如,如果已知北京时间为上午10时,要计算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每数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个小时,数到东二区时就是上午4时,因此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区时时,有时需要考虑到日界线的影响。

日界线是地球上的一条假想线,它将地球分为两个日期。

在计算区时时,如果需要跨越日界线,就需要相应地调整日期。

例如,从西十二区向东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需要加一天。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判断区时的主要方法。

通过掌握时区和区时的概念,以及正确地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和与所需时区的时间差,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任何地点的区时。

巧用数轴计算时间区时计算

巧用数轴计算时间区时计算
南岭山水制作
8、地球上的日界线有几条
一般情况下,地球的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 界线,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1800 经线;另一条是0 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当太阳直射 00 经线时, 1800 经线与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重合, 此时全球一个日期,太阳直射其他经线时,地球上有两个 日期。
180 30W 15W 0 15E 30E 180
东 西 十 二 区
西 西中东东 二 一时一二 区 区区区区
东 西 十 二 区
时区与区时
1、时区
⑴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⑵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2、区时
⑴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各时区都以中央经 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⑵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度数 是15°的整数倍 ⑶计算:东加西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1小时
0点(24点) 180°
昨天
今天
昨天
【思考】为什么会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呢?
因为180°经线是地球上经度划分的终点度数,也是东、西十二时 区的分界线和共同的中央经线,尤其是该经线大部分经过海洋和人
烟稀少的地方,造成一国分属两个日期的情况较少。
南岭山水制作
7、国际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 “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东、西十 二区区时相同;越过日界线,日期要改变:从东到西,日 期加一天,从西到东,日期减一天。
返回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 (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A.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 即为所求时差值。 如东5区与东10区相差5个时区。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TU NAN DIAN突难点)1.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要注意所坚持的规则。

(2)区时的计算(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 地起飞,经过m 小时飞行,降落在B 地,求飞机降落时B 地的时间。

需建立如下关系图。

计算公式:降落时B 地时间=起飞时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原则为东加西减。

〔方法技巧〕 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利用技巧:先确定东西经度和要判读的两点A 和B ,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

口诀为:时间计算很简单,东加西减不绕弯;向东越过180°,减去一天日期变。

2.日界线(1)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2)日期的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①经线展开图示②极地投影图示(3)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例如: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地理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地理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预测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点·区时的计算1.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1)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

(3)求区时: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

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知识点·气候类型分布与特征1.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基本特征主要成因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到回归线之间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雨季(北半球5—10月),在信风带控制下形成干季热带季风气候10°至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等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在西南季风控制下为雨季(5或6—9或10月),在东北季风控制下形成旱季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至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部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常年高温少雨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2.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基本特征主要成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均有分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夏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大致在南北纬除南极洲外各洲夏季炎热干燥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候30°~40°大陆西岸均有分布冬季温和多雨带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3.温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基本特征主要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等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终年受西风影响,盛行海洋气团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沿海冬季寒冷干燥(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冬季严寒(0℃以下),夏季高温,常年少雨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知识点·世界洋流的分布1.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

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

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

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

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

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

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

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

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同学们挣得3~4分,甚至更多。

不过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应用。

因而,如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快速、准确的掌握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成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之处。

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

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3、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

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4、分清一天24小时的时间表示方法:
凌晨、上午用0:00~12:00点表示,
下午、晚上用13:00~24:00点表示。

5、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当学生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后,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就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知道“西”求“东”,用西的时间“加”上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但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和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已知:A:东四区为 3月24日,下午15:00点;
求:B:东九区的区时。

(3月24日晚上20: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5个时区,即两地相差5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5:00)“+”相隔时区(5),即15:00+5=20: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0:00)在(0:00~24:00)间,故B 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24日。

2.如果两数之和大于24:00,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时间为:两数之和减去24的差。

例如:已知:A:西九区为3月24日,上午9:00点;
求:B:东八区的区时。

(3月25日凌晨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9:00)“+”相隔时区(17),即9:00+17=26: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6:00)大于(24:00),故B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即为3月25日;时间为:26:00-24:00=2:00,即凌晨2:00。

(二)知道“东”求“西”,用东的时间“减”去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同样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差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已知:A:东三区为3月5日,晚上19:00点;
求:B:西四区的区时。

(3月5日上午1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9:00)“-”相隔时区(5),即19:00-7=12:00点。

由于两数之差(12: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5日。

2.如果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时间应为:两数之差加24的和。

例如:已知:A:东八区为3月5日,下午13:00点;
求:B:西十区的区时。

(3月4日晚上19: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8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8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3:00)“-”相邻时区(18),即13:00-18=-5:00点,由于两数之差(-5:00)为一个负数,故B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即为3月4日;时间为:-5:00+24:00=19:00,即晚上19:00。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求区时稍有难度的是:两数之和大于24:00和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的情况,但在教学中只要举例让学生多练习,学生便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