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

法筛查HLA I类IgG抗体。

2.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针对血小

板GP IIb/IIIa和HLA I类抗原的IgG抗体,方法快速、灵敏,并可区分血小板特异抗体和HLA I类抗体。

三、临床意义

1. HLA抗体检测

(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

(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四、检测说明

采用不抗凝的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标本要求无溶血,无乳糜,无杂物。

血小板抗体检测 宣传

血小板抗体检测项目(固相凝集法) 一、基本原理: 血小板抗体检测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血小板的免疫性抗体,包括三类:1.ABO血型系统和HLA系统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产生的特异性抗体,3.药物所致的血小板抗体 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在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作用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TP的临床症状很重要,但仍为排除性诊断。如结合血小板抗体检测,则对ITP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2、血液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有辅助诊断意义。 3、孕期流产风险评估:血小板抗体筛查可对孕期流产风险做出评估,尤其适用于有多次妊娠史、习惯性流产史以及不孕不育情况查因。(二)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 1、预防红细胞输注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阴性者,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采取干预措施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降低,极大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2、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多次输血后出现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检测血小板抗体对提高血小板治疗效率和保证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三、血小板抗体检查的筛查对象 1、血液肿瘤科病人:评价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水平,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障、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2、需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特别是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建议提前筛查血小板抗体,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 3、妇产科孕检:评价孕期流产风险,尤其适用于有多次流产史患者查因。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说明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方法 1、平衡室温 取出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放在室温中平衡至室温。 2、检测样本准备 将血浆(血清)3000转离心5-10分钟。 3、配制浓缩洗涤液 将浓缩洗涤液以1:24比例与蒸馏水混合(满瓶20ML浓缩洗涤液兑480ML蒸馏水)。 4、配制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 将冻干粉依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冻干粉0.5ML与0.5ML生理盐水混合),混合后放置5分钟,使用前轻轻摇匀。 5、标识 由包装内取出一条反应板,平衡至室温。标记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序号。 6、加血小板 向反应板孔中各加入1滴(约50μl)混匀的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7、固着 将反应板用平板离心机以5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1)。 8、洗涤 将反应板用洗涤液洗3至4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再轻轻甩掉洗涤液。最后一次洗涤后将残余液体蘸干。 9、加样 先向各孔中加入2滴(100μl)低离子强度溶液,再分别滴加1滴(50μl)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 10、孵育 将反应孔用封口胶纸封好,轻摇混匀后置湿盒中37℃孵育30分钟(或气浴孵育35至40分钟)。 11、洗涤(同步骤8)反复洗涤5至6次。 12、加指示物 立即向上述各孔加入1滴抗人IgG(50μl)和1滴(50μl)混匀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悬液,轻轻振荡混匀。 13、离心 将反应板以20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2)。 14、结果判定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黏附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弱阳性反应格局介于两者之间。

[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因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临床问题和疾病已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血小板抗体检测(或筛选)包括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是临床很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 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 27,,63,,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是影响临床安全输血的严重因素。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非常有意义。 (一)输注红细胞悬液: 1.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经干预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下降。 2. 干预措施: 1)建议使用去白的红细胞(血库型或床旁型白细胞滤器) 2)建议使用洗涤的红细胞 3)使用药物 (二) 输注血浆: 1)输血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文献报道,输血后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呼吸窘迫病,其80%病例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血小 抗体。研究已经证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TRALI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市血液中心杨颖教授认为中国免疫性TRALI发病虽少,但严重型较多。 2)不同国家TRALI发生\死亡率 UK SHOT 德国丹麦法国加拿大 1996-2003 1995 – 2002 1999 – 2002 1994 –1998 2000 –2003 例数 139 101 6 34 21 发生率% 7 3 7 0-15 0-5 死亡率% 9 NR NR 20 9 检测患者、供者血液的血小板抗体是可行的、必要的,目的是进一步保证输血安全。 (三)输注血小板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30%,70%,其中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约为20%。 血小板抗体是临床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20,80%多次 输血的患者出现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会导致昂贵的血液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身体损害。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与血小板抗体有关的疾病的重要依据,其对不孕 不育和因子宫肌瘤引起死胎都有极大的影响。 鉴于血小板抗体对临床的重要价值,为此该项目得到2011年11月1日卫生厅质量检 查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省兄弟医院已相继开展,有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医院,我市有李惠利医院、市一、鄞州医院、鄞州二院等。收费: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 血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血小板输注指南

尽管此指南中的建议和相关信息在印刷出版时被认为是真实准确的,但是不论作者或发行机构都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遗漏没有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 1. 方法 经使用合适的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现有的专家组出版的指南(BCSH1992;Schfffer 等,2001)包括由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在MedLiny(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和其(BCSH)之前出版的血小板输注指南和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血小板输注标准会议,1998)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后,在基于以上文献检索、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和作者多年的血小板输注经验,起草了本指南。 血小板输注指征部分系作者与BCSH 的临床血液学特别委员会合作起草。本指南作者来自血小板输注治疗有关的各个专业,包括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儿科、外科、麻醉和危重监护以及护理。 2. 证据的分级和建议的力度 在本标准中使用的证据类型的定义和推荐的分等源于美国卫生保健政策和研究署。 3. 背景 在过去的40 年中,血小板输注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例如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Schfffer,2001)和英国(BCSH,1992;血小板输注标准委员会,1998)付出了许多努力以期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各方面,包括临床指征达成一致。尽管目前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在本领域已经产生了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缺少客观资料,基于客观证据的举荐受到了限制。 血小板的输注持续增长,和去年相比,英国2001-02 年度医院对浓缩血小板的需求(共215,050 成人剂量)增长了2.3%。浓缩血小板十分昂贵,其采集、制备、贮存和使用的发展仍以提高临床效果和减少副作用为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医院中负责处方、使用和提供血小板输注的医疗、护理和技术人员给予血小板输注方面的指导。献血员的选择和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在英国输血服务机构指南(英国输血服务机构/ 国立生物标准和控制研究院,2001)中已描述,不在本文中详细说明。 4.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 4.1 方法 在英国,浓缩血小板根据批准的指南(英国输血服务机构/ 国立生物标准和控制研究院,2001)采用提取白膜法从全血中制备或用血小板单采术制备。必须符合献血员筛选的标准和强制性的微生物检测的要求。 白膜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来自于四个供者的全血。采血后8 小时内重离心全血,使血小板位于红细胞和血浆交界面的白膜层上。白膜层用系统分离,使其重新悬浮在血浆或血小板悬浮介质(PSM)中。 然后进行第二步轻离心,使血小板仍悬浮在液体中,其下层为红细胞和白细胞浓集。接下来的混合步骤在采血后的24 小时内完成,去白细胞是通过符合标准的方法过滤完成。 单个献血员机采浓缩血小板可采用不同的机采系统用不同的方案收集。血小板得率可能不同,每一个制备过程或方案必须经过充分验证,用文件记载并设置相应的规范。每一个单采过程可能得到1 到3 个治疗剂量,并可根据血小板计数分成2-3 袋。可能需要使用一些附加的过滤系统滤除白细胞。

血小板抗体检测输血科篇4稿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项目推广要点(输血科) 一、临床背景 随着输血科学科建设的高速发展,如何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的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是提高输血科学科地位,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工作。 在国内临床常规输血工作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和输注前检测都是在输血科完成,而采供血机构供给临床的红细胞存在滤白细胞和未滤白细胞并存的现象,即使是滤白细胞虽然其白细胞大多数被滤除但血小板仍然存在未被滤除,这样的红细胞供给临床会带来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而目前国内血小板的输注则更为不规范,99%以上的临床机构血小板输注仍然采用随机输注(即“盲输”),不相合的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后迅速被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清除,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症频繁发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血小板资源,而且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还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危害极大。 二、在输血科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的临床意义 1.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2.指导临床输血,保障输血安全:在输血科常规术前备血的血型鉴定中加入血小板抗体筛检,可对临床输血中出现发热、黄疸、急性肺损伤等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作出评估,同时可响应国家号召,

指导临床精准输血,节约血液资源,合理控制输血费用。 3.临床拓展 血液病科 1).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自身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药物性抗体的检测:某些药物的存在如肝素、奎宁、奎尼丁、环磷酞胺、甲氨蝶呤、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选择性的抑制了骨髓巨核细胞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同时应用某种药物后,产生药物相关抗体,药物抗体复合物附着血小板膜上与补体结合,使血小板聚集破坏,一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也可直接破坏血小板,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 妇产科 1).反复流产、不孕不育查因:对于反复和习惯性流产史(尤其是孕早期)和不孕不育史的患者,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可对其造成流产和不孕不育的原因作出辅助诊断。 2).产检(尤其针对高龄和二胎产妇)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 配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输注血小板护理(文书特制)

血小板输注护理 一、严格执行医嘱 1.核对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输注剂量。 2. 血小板应避免剧烈摇荡,以免血小板释放ATP发生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从而影响输注效果。 3.血小板在领取后应尽快输注,以免降低血小板的功能,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为宜,一般80~l00滴/min。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必须在24 h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振荡保存3~5 d。 4.在输注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如发 生过敏反应,应减慢输注的速度,遵照医嘱,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5.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的血小板。6.观察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输注后出血停止和出血时间缩短,尤其是输注后的l h和24 h的血小板计数都增 高时,说明输注剂量和治疗都有效。 二、输注时的护理 1.严格检查血小板外观。正常的血小板呈淡黄色、云雾状,形状呈园盘状。当血小板透过光源轻轻旋转时,会出现一种漩涡现象的能力,当血小板遇低温、体外保存时间延长、乳酸堆积导致pH值降低时,血小板由圆盘状变成球状,失去 漩涡现象的能力。一般当细菌污染量>107 cfu/ml时,漩涡现象也会消失。如发现异常,按不合格血小板处理。2.输注前轻轻摇动血小板袋,使袋内血小板混匀3.选择标准滤器输注。选用孔径170μm的标准滤器进行输注,不能用小孔径的滤器,因会阻滞部分血小板,而影响 输注效果。4.缩短冰冻血小板解融后存放时间。血小板出库后,由于温度、振动方式等发生变化,要求冰冻血小板从解融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最好在40 min内完成;洗涤后的血小板从洗涤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不得超过4 h;多个单位离心法备的血小板如果没有放置在专用袋内短时间内使用,放置过久有细菌污染的可能,要求从制备完成到患者输注完毕,必须在24 h内完成。为了缩短时间,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是和用血单位临床电话联系,如果患者正在输用某种药物不能即时停止,就等患者药物快输完时对方电话告知,发血科人员计算好融解和路途中所用时间后,开始融解冰冻血小板。二是要求不论哪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取回病房后,护士应立即给予输注,输注速度宜快,以病人的最大耐受力输注,要求一治

人抗血小板抗体

人抗血小板抗体IgG/M/A(PA-IgG/M/A)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液体中血小板抗体IgG/M/A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血小板抗体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血小板抗体、生物素化的抗人血小板抗体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血小板抗体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一块(96孔) 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50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500ng/ml ,250ng/ml,125ng/ml,62.5ng/ml,31.2ng/ml,15.6ng/ml,7.8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250ng/ml标准品:取0.5ml50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2.样品稀释液:1×20ml/瓶。 3.检测稀释液A:1×10ml/瓶。 4.检测稀释液B:1×10ml/瓶。 5.检测溶液A: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u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如1ul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 法筛查HLA I类IgG抗体。 2.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针对血小 板GP IIb/IIIa和HLA I类抗原的IgG抗体,方法快速、灵敏,并可区分血小板特异抗体和HLA I类抗体。 三、临床意义 1. HLA抗体检测 (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 (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四、检测说明 采用不抗凝的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标本要求无溶血,无乳糜,无杂物。

血小板抗体检查及配血操作规程

【口的】Capture-??是设计用来检测血小板IgG抗体的固相系统。可为血小板输注无 效患者进行血小板配血。 【适用范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前配血 【检测原理】 Capture-P是一个固相抗体检测系统,是曲Rachel等人4、Juji等人5和 Sh让毗&等人6发表的检测过程改良而来。患者或供体血小板首先结合于聚苯乙烯微孔表面。然后用它们来捕获患者或供体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血清在结合有血小板的微孔中进行简短孵育,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如果抗体存在)。把微孔中游离的IgG 冲洗掉,并加入结合抗IgG指示红细胞。进行离心,这样会使指示红细胞与结合于固定的血小板上的 抗体接触。阳性检测中,在指示红细胞和结合血小板抗体间形成了抗免疫球蛋口G桥 联,从而阻止了指示红细胞向微孔底部的移动。作为这种桥联的结果,指示红细胞会形成一个汇合单层从而覆盖固定的血小板。相反,如果是阴性检测,当不存在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时,指示红细胞的移动就不会被阻止,就会被离心到微孔底部,进而形成紧密圧缩、清晰的细胞扣。可以使用事先经过冲洗和保存的血小板,这个步骤是可以选择的。使用血小板冲洗和储存洛液洗涤血小板,使之不含污染性血浆蛋口和非血小板细胞成分,这样的血小板可以用来制备Capture-P检测微孔的单分子层。 【主要组成成份】 Capture-P检测微孔板:1X8微带板,坚硕U型底部,表面覆盖特异性血小板粘合剂。每个微带板可以进行8个单独的检测。这些微带板保存于一个可重复性密封的铝箔袋中, 铝箔袋中含有干燥剂和湿度计。微带板可以单使用,也可以多个使用。未使用的微带板.干燥剂和湿度计要立即谨慎重新密封于铝箔袋中,以免暴露于湿气中使粘合剂失效。Capture检测微孔的辅助试剂:(另行购买) Capture LISS:低离子强度溶液,含有甘氨酸、漠甲酚紫染料和防腐剂叠氮化钠(0. 1%)* O Capture-P指示红细胞:结合有兔抗人IgG抗体的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浮在缓冲溶液(预先加入氯霉素(0. 25 mg/mL),新霉素(0.1 mg/mL)和庆大霉素(0.05 mg/mL))中。如果指示红细胞出现轻微的聚集,这是正常现象。 Capture-P阳性对照血清(弱):含有血小板抗体。加入叠氮化钠(0. 1%)作为防腐剂*o Capture-P阴性对照血清:不含有血小板抗体。加入叠氮化钠(0. 1%)作为防腐剂叫进行Capture-P 试验的组分(Capture-P指示红细胞,Capture LISS, Capture-P对照 血清,Capture-P检测微孔)在有效期内可以交替使用,而不用管它们的批号(前提是 这些组分都在有效期内)。 【储存条件】在不使用微带板时,在1-10摄氏度下保存。其它辅助试剂在1—10 摄氏 度下保存。 【样本要求】 血小板来源:源自供体血小板的样本应该采集于加有EDTA, ACD, CPD或CPDA-1的容器内。不能使用已凝固的血样。样本釆集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必须储存在20°C至 25°C。检测必须在48小时内进行。从血小板浓缩袋中取出的密封小辫片段必须在釆集 日期24小时内进行检测。

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方法

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方法 一、剂量 输注血小板取决于输血小板前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预期要达到的血小板数以及患者是否有出血或同种免疫等情况。目前使用的血小板有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两种。 1.浓缩血小板:是将室温保存多连袋内的全血,于采集后6小时内在20 ----24度的全封闭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内所制成的成分血。国内以200ml全血分离制备的血小板为1U浓缩血小板,国家标准要求血小板的含量≥ 2.0×1010。 一般情况输注10U手工血小板可以使患者血小板升高36×109/L,但是实际情况与患者病情和输血史等有关。第一次可以按2U/10kg体重输注浓缩血小板,以后根据病情调整。 2.单采血小板:是采用血液成分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的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一定量的血浆内制成的单采成分血。国家标准为1个单位单采血小板(即1个治疗量)含量≥2.5×1011个。 成人每次输注一袋(≥2.5×1011),严重出血或已产生同种免疫者应加大输注剂量,如一次输注两个治疗量。 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和病情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分2----4次输注。 新生儿,一次可输注成人剂量的1/5----1/10,体积控制在20----30ml。 ▲输注的血小板存活期为5天,故应该2----3天输注一次。 二、方法 1.输注前轻摇血袋,使血小板和血浆充分混匀。 2.输注时应使用Y形标准输血器,并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在4小时内),因为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 3.从血库取回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注,如果未及时输注应放在室温下暂时保存。

4.在输注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婴幼儿、老年及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应酌情减慢输注速度。 输注时应注意: ①如用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多个单位合并后应尽快输注(一般在4小时内),因为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 ②血小板在输注前不能在4℃储血冰箱保存,因为可降低血小板的功能; ③应在30分钟内输完; ④Rh(D)阳性献血者的血小板不能输给可能怀孕的Rh(D)阴性妇女; ⑤应输注ABO同型血小板,因血小板表面有ABO血型抗原,而受血者体内的抗-A/抗-B与输入血小板表面的红细胞A/B抗原相互作用,可导致血小板破坏;若悬浮在高滴度的抗-A、抗-B血浆中,可引起受血者红细胞溶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因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临床问题和疾病已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血小板抗体检测(或筛选)包括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是临床很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2?6%,输注血小板为 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密切 相关,是影响临床安全输血的严重因素。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非常有意义。 (一)输注红细胞悬液: 1. 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经干预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下降。 2. 干预措施: 1)建议使用去白的红细胞(血库型或床旁型白细胞滤器) 2)建议使用洗涤的红细胞 3)使用药物 (二)输注血浆: 1)输血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 TRALI):文献报道,输血后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呼吸窘迫病,其80%病例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血小 抗体。研究已经证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TRALI 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市血液中心杨颖教授认为中国免疫性TRALI 发病虽少,但严重型较多。 2)不同国家TRALI 发生死亡率 德国丹麦法国加拿大UK SHOT 1996-20031995 - 20021999 - 20021994 -19982000 -2003 例数139********

发生率% 7370-150-5 死亡率% 9NR NR209检测患者、供者血液的血小板抗体是可行的、必要的,目的是进一步保证输血安全。 (三)输注血小板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30%?70%,其中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约为20%。 血小板抗体是临床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20?80%多次 输血的患者出现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会导致昂贵的血液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身体损害。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与血小板抗体有关的疾病的重要依据,其对不孕不育和因子宫肌瘤引起死胎都有极大的影响。 鉴于血小板抗体对临床的重要价值,为此该项目得到2011年11月1日卫生厅质量检查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省兄弟医院已相继开展,有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医院,我市有李惠利医院、市一、鄞州医院、鄞州二院等。 收费: 1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1)针对HLA- I类抗原(HLA-A、HLA-B 抗原和少量HLA-C 抗原)的HLA- I类抗体 (50-80% )。 2)物价收费目录:编码—260000016 ;项目名称—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检测; 价格—90 元/次。 3)现医保限定支付范围:无限定支付范围;甲乙分类—甲。 2 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1)针对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 抗原)的HPA 抗体(17-25%)。 2)物价收费目录:编码—260000017 ;项目名称—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检测;价格—90 元/次。 3)现医保限定支付范围—限列入支付范围的器官移植;甲乙分类—甲。(输血就是器官移 植的一种) 收费参考文件: 《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名称》,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5 年版,第65 页。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0例需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输血史分成有输血史组65例和无输血史组65例。经固相凝集法检验血小板抗体,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40例,26例采取配合行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观察组,14例予以随机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治疗有效率。结果有输血史组患者抗体阳性率为46.2%高于无输血史15.4%;观察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异体输血治疗者容易出现血小板抗体,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实施血小板配型输注治疗,则可显著提升血小板输注治疗有效性。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配型;输注有效性 本研究选取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130例患者实施血小板抗体检验,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治疗,检测血小板配型输注治疗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130例需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根据其是否有输血史分成有输血史组65例和无输血史组65例。有输血史组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7~71岁,平均年龄(48.6±9.2)岁;无输血史组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48.7± 9.1)岁;排除因免疫性因素致使血小板减少者、意识不清者。本组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仪器与试剂TD-3型血型血清离心机;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 1. 2. 2 血小板抗体检验方式应用固相凝集法,取血小板混悬液50 μL,注入离心机各个微孔内,予以5 min离心处理后,经3次洗涤并向各个微孔内分别注入低离子强度溶液100 μL与患者样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50 μL;在37℃条件下孵育0.5 h。经5次洗涤后置入指示红细胞、抗人免疫球蛋白G,均50 μL,0.5 h离心后,观察结果。其中,阳性、弱阳性均提示血小板抗体阳性。 1. 2. 3 血小板配型两组患者中共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40例,26例采取配合行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观察组,14例予以随机血小板输注治疗作为对照组。配型方法:制备和患者同型的血小板,根据血小板抗体检验方式操作,对比检验孔和对照孔以评估结果,阳性、弱阳性表示血小板配型不合。

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为规范血小板抗体检测操作,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及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规程》4.19.4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 3职责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血小板抗体的检测。 4原理微孔板反应孔中包被有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针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IIb/IIIa、Ib/V/IX),血小板悬液经离心洗涤后可在反应孔底部表面形成血小板单层。加入受检血清或血浆,在孔中经过孵育后,若该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则该抗体和反应孔中的血小板单层结合,未结合的成分通过洗涤被去除。加入抗IgG及IgG致敏红细胞(指示红细胞),经离心后指示红细胞通过抗IgG的桥连与血小板单层上的血小板抗体结合,因此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黏附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 5设备与材料 5.1材料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 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固相凝集法)。 5.2设备平板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 6检测环境室温应控制在18-25℃,湿度应控制在30%-70%。 7操作步骤 7.1血标本采集及处理 7.1.1检测样本准备 7.1.1.1采集患者静脉血2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或枸橼酸钠抗凝, 经3000rpm离心5分钟,分离出血浆进行检测。 7.1.1.2如果患者血标本为如果患者血标本为不抗凝血,经3000rpm离心5-10 分钟,取上清进行检测。 7.1.1.3如果患者血标本为血浆(血清),3000转离心5-10分钟。 7.1.2血标本处理样本4℃可保存7天。若需长期保存,应离心后分离血清或血浆,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但作用不强,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极其少见。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一、临床意义 1. HLA抗体检测 (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 (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二、检测说明 采用不抗凝的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标本要求无溶血,无乳糜,无杂物。

血小板输注剂量

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方法 一、剂量 输注血小板取决于输血小板前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预期要达到的血小板数以及患者是否有出血或同种免疫等情况。目前使用的血小板有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两种。 1.浓缩血小板:是将室温保存多连袋内的全血,于采集后6小时内在20----24度的全封闭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内所制成的成分血。国内以200ml全血分离制备的血小板为1U浓缩血小板,国家标准要求血小板的含量≥ 2.0×1010。 一般情况输注10U手工血小板可以使患者血小板升高36×109/L,但是实际情况与患者病情和输血史等有关。第一次可以按2U/10kg体重输注浓缩血小板,以后根据病情调整。 2.单采血小板:是采用血液成分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的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一定量的血浆内制成的单采成分血。国家标准为1个单位单采血小板(即1个治疗量)含量≥2.5×1011个。 成人每次输注一袋(≥2.5×1011),严重出血或已产生同种免疫者应加大输注剂量,如一次输注两个治疗量。 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和病情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分2----4次输注。 新生儿,一次可输注成人剂量的1/5----1/10,体积控制在20----30ml。 ▲输注的血小板存活期为5天,故应该2----3天输注一次。 二、方法 1.输注前轻摇血袋,使血小板和血浆充分混匀。 2.输注时应使用Y形标准输血器,并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在4小时内),因为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 3.从血库取回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注,如果未及时输注应放在室温下暂时保存。 4.在输注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婴幼儿、老年及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应酌情减慢输注速度。 输注时应注意: ①如用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多个单位合并后应尽快输注(一般在4小时内),因为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 ②血小板在输注前不能在4℃储血冰箱保存,因为可降低血小板的功能; ③应在30分钟内输完; ④Rh(D)阳性献血者的血小板不能输给可能怀孕的Rh(D)阴性妇女; ⑤应输注ABO同型血小板,因血小板表面有ABO血型抗原,而受血者体内的抗-A/抗-B与输入血小板表面的红细胞A/B抗原相互作用,可导致血小板破坏;若悬浮在高滴度的抗-A、抗-B血浆中,可引起受血者红细胞溶血。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发表时间:2010-08-11T15:57:41.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孙晓春李娟(黑龙江省虎林市人民医院158400)[导读] 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存在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可破坏自体血小板,这些抗体主要是。IgG,另有少数IgM和IgA,可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等进行检测。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孙晓春李娟(黑龙江省虎林市人民医院 158400)【中图分类号】R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212-01【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 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关键词】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验 1.原理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存在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可破坏自体血小板,这些抗体主要是。IgG,另有少数IgM和IgA,可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等进行检测。2.标本采集EDTA抗凝静脉血,特殊处理后(详见操作方法)收集血小板。3.试剂以Elisa法PAlgG测定为例,也可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 (1)抗凝剂67 mmol/L EDTA-Na2。 (2)洗涤液0.01 mol/L PBS-67 mmol/L EDTA-Na2,pH 6.5。 (3)缓冲液0.01 mol/L PBS缓冲液,pH 7.4。 (4)包被液0.05 mol/L碳酸盐缓冲液,pH 9.6。 (5)反应液0.02 mol/L Tris-盐酸缓冲液,pH 7.4。 (6)显色液0.1 mol/L枸橼酸-枸橼酸钠液100 ml,加邻苯二胺40mg和30%过氧化氢溶液12μl。 (7)终止液:3mol/L硫酸。 (8)其他 ①抗人IgG抗体。 ②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 ③参比血清。4.操作方法仍以Elisa法PAIgG测定为例,也可以操作说明书为准。 (1)标本制备静脉血4.5 ml与67 mmol/L EDTA-Na2 0.5 ml混合,以252 g,离心8分钟,取上层PRP,以2 264 g,离心20分钟,弃去上清液,用洗涤液洗血小板3次。悬浮血小板于少量缓冲液中,将血小板数调整为100×109/L,以1:100(V/V)加入NP-40(终浓度为1%),使血小板溶解。置4℃30分钟,以2 264 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供测定用,也可贮存在-20℃1周内测定。 (2)抗体包被用0.05 mol/L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抗人IgG抗体至5 mg/L,加入酶标反应板孔中,每孔0.1 ml。加盖置37℃ 3小时,再移至4℃过夜,次日用0.02 mol/L Tris-盐酸缓冲液、洗涤液洗板3次,甩干,室温晾干,密封4℃储存,可保存6个月以上。 (3)反应每孔加0.1 ml被检标本的血小板溶解液,置37℃温育l小时后,用洗涤液洗涤3次。甩干后加0.1 ml酶标记的抗人 IgG抗体,置37%温育1小时。取出后,同上洗涤3次,甩干,加显色液0.1 ml,37℃反应20分钟,再加3 mol/L硫酸50μl中止反应。 (4)测量在酶标仪中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 (5)校正曲线制作每块反应板均应做相应的校正曲线。将参考血清稀释成10个浓度的参照品(IgG为20~10 000 ng/ml),以替代血小板溶解液,操作过程同上,做双孔测定。以参照品管内抗体量的对数为横坐标,相对应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对数纸上绘制校正曲线。 (6)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