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_8

合集下载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3篇)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分布、生活特点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我国远古人类的分布、生活特点。

2. 远古人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远古人类生活特点的理解。

2. 远古人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的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们生活在哪个时期?”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人物是我国远古人类,他们生活在远古时期。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分布。

2. 学生汇报:我国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 教师讲解:黄河流域有北京人、半坡人等,长江流域有元谋人、河姆渡人等。

三、探究活动1. 教师提问: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a. 远古人类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抵御自然灾害。

b. 远古人类使用石器、石刀等工具,从事狩猎、采集活动。

c. 远古人类已经学会使用火,改善了生活条件。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我国远古人类生活在远古时期,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使用石器、石刀等工具,学会使用火,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分布和生活特点,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远古人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的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来源于远古人类。

三、探究活动1. 教师提问:远古人类对现代社会有哪些贡献?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a. 远古人类创造了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远古人类发现了火,改善了生活条件,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前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的含义;补充公元纪年法,什么是“年代”?什么是“世纪”?怎样计算?中国古代史的大致线索。

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历史有哪些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讨论学习历史的用途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公元纪年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教学重点:历史课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教学设计:通过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历史的含义;通过记者访问并做口头报道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们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讲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明确学好这门课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去过天安门吧?那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天安门前的又长又粗用汉白玉做成的柱子叫什么?(齐答:华表),天安门前后共有华表几根呢?(四根)华表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不是用于计时的表呢?(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还有人说是装饰用的),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华表顶上的是什么?(蹲兽),蹲,就有方向,四个蹲兽,蹲的方向是怎样的。

蹲兽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蹲兽姓“望”,望君归,望君出)解释名字的含义。

金水桥的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其中一个石狮子上有一个洞,同学们注意到过吗?介绍一个传说。

此时我们又来到了故宫内。

大家去过吗?劳动人民文化宫,某某公园大家去过吗?现在又有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从树的角度来看,三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故宫的树小,其它的树大,且多为古树)为什么?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历史故事,1813年,一支农民起义军伪装成普通居民混进了皇宫,清守军封住了宫门,但起义军爬树攻进了皇宫,起义军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嘉庆从此怕得要命,命令将故宫所有的树全部砍掉,才出现了这种景象)我们不妨再顺着天安门向西走,来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居住的中南海,(大家去过吗),中南海的南门是哪个门?(新华门)但是新华门最开始并不是门,而是一座楼,是乾隆为他的妃子香妃修建的楼——宝月楼。

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的名称、生活年代、地点和发现的主要考古资料。

知道世界闻名的我国早期远古人类的名称、生活年代、地点、体质特征、使用的工具、火的使用和发明以及生活组织情况。

通过讨论“假如我是考古工作者,在发现了元谋人、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资料后,我会得出哪些结论”,培养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历史地图、图片,培养看图、识图能力。

通过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想像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学习与人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查阅资料的方法(请教别人、查工具书、上网查阅等),树立探究意识;学会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取舍、整理、加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争论,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远古人类历史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对寻找有科学依据的感触和历史想像有一定难度。

〖板书设计〗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1. 形貌、体质特征2. 制造工具:打制石器3. 使用天然火4.群居生活三、山顶洞人〖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讲述法,指导总结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相应资料制作成课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收集有关原始社会知识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取舍、整理和加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远古人类生活的图片)师:屏幕上展现的是什么人的生活画卷?(学生回答略)你们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了解多少呢?(学生各抒己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板书)。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演进过程。

通过想象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法等方法来探究有关的问题。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一些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指导我国史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元谋人、人等早期人类,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历史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我国土地上发现了众多的原始人类遗址,证明了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那么人类是怎么起源的呢?在中华大地上,早期主要生活着那些人类呢?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早期的艰难生活经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进入人类历史的起源.[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指导学生看<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在我国境内,北起辽河,南到珠江,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这些原始人类遗址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以及珠江流域,事实证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那么,境内最早的人类主要有哪些呢?[元谋人]运用课本上《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指导学生指出元谋人、人、山顶洞人等的发现地点,给学生一种实体的感觉。

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问:我国最早的历史大约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国最早的历史大约史从170万年前开始的,因为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的名称、生活年代、地点和发现的主要考古资料。

知道世界闻名的我国早期远古人类的名称、生活年代、地点、体质特征、使用的工具、火的使用和发明以及生活组织情况。

通过讨论”假如我是考古工作者,在发现了元谋人、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资料后,我会得出哪些结论”,培养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历史地图、图片,培养看图、识图能力。

通过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想像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学习与人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查阅资料的方法(请教别人、查工具书、上网查阅等),树立探究意识;学会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取舍、整理、加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元谋人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早的智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是如何演变的?”等。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例如,让一组学生研究元谋人的生活状况,另一组研究北京人的生产工具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各小组的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展示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辽阔的疆域。接着,提出问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哪些远古人类?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奠定基础。
随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远古人类的基本情况。这样,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起学习框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历史氛围中,本节课将采用丰富的情景创设手段。通过展示远古人类生活场景的图片、播放相关纪录片片段、引入考古发掘的真实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此外,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互动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远古人类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元谋人:我国最早的智人,会制作和使用石器,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
2.北京人:使用火,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形态,为人类进化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版 优秀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 优秀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设计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历史课程是:“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一课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因此,上好这一课至关重要。

首先,这节课能否上好关系到学生以后对历史课的兴趣高低;其次,这是人类历史的开篇,人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一步步进化成为人,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大研究课题,也是我们历史课所要解决的第一大课题,也是我选此课的原因。

一、学情分析这节课上起来有不少困难之处,那就是历史久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知识点零散,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如何拉近本节课内容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兴趣学是我设计本课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一)学生分析本校是陕西省重点中学,学生基础总体比较好,虽然是刚升入初一,但他们也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对周围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还处于兴奋状态,对人类的起源传说也听过不少。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讲“文明”的起源,首先,文明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必须讲人类的起源。

其次,远古人类的遗址有很多,世界各地均有发现,由于教材编排的是中国史,因此,教材只选定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作为典型代表来介绍。

考虑到现在世界融为一体的状况及全球史观的盛行,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介绍新课内容前,简单介绍世界上人类的进化史,使学生在学习我国远古人类之前先了解世界上人类的进化史,为学习本课内容作铺垫。

1.教学目标分析初中新课标指出本课的目标是“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情况,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到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历史知识基础薄弱,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和感受远古人类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情况,认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代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远古人类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情况。

2.难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代表及其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远古人类的生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2.辅助资料:图片、视频、PPT等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他们的生活方式。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或板书,呈现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如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

同时,教师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代表进行简要介绍,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发展脉络。
2.分析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石器、北京人的头盖骨、山顶洞人的骨针等实物,使学生认识到远古人类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智慧。
3.讲解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中华大地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学习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史前时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为例,详细介绍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文化特点等,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解读相关史料,掌握历史知识。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历史时间的感知、史料的分析和解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二、能力培养目标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三、思想教育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

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

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包括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考古发现情况等。

另一重点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有二:1.初中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名词比较生疏,刚刚学习历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一时不易讲清。

教学设计:利用一场科幻剧表演,使学生了解我国境内原始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再以拜访祖先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化的历程,及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板书)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第2课到第3课,我们将要了解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的生活生产状况。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是谁揭开中国原始社会的序幕的吧。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教学设计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初步了解有关考古方面的基本常识,使学生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谋人和北京人难点: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图示法【导入新课】“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中外神话传说中有许多人类起源的故事,东方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上帝造人(亚当夏娃),这些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关于人类起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最早在非洲发现了古猿的存在而一部分欧洲人认为亚洲人是非洲古猿迁移的后代,事实是如此吗?其实,作为亚洲第一大国的中国,到底有没有人类到起源的痕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整体感知】快速浏览第一课全部标题,找出本节课的课题和目题,尝试1分钟背过,然后默写下来。

【探寻教材】一、明确知识,标注教材。

要求:1.阅读教材根据表格,找出正确答案。

(不确定的答案可以用铅笔标注)2.要求答案有具体条数,并标上序号(针对大题意义影响一类内容较多的问题)。

3.对于有难度的可以小组内讨论,或请老师帮助。

4.核对答案,以小组为单位发表各自意见,教师对于出现问题的知识点讲解。

5.对于答案标注完成无疑问的请同学背诵时间(6-8)分钟【合作探究】二、设置情景,释疑解难,合作讨论探究一:1、想一想:为什么说劳动在“人”进化中起重要作用?探究二:2、看一看:看书本第3页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看看北京人外貌体征有什么特点?北京人看起来像猿,可为什么说他已经是人了呢?探究三:3、想一想: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谁的劳动技能更加进步呢?都有哪些表现?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收获教材】三、归纳总结,知识树1、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从新感知教材【巩固教材】四、巩固复习1、完成本节课习题,2、小组内交换批改,谁批改谁签字,小组长负责审核。

【七年级】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教学设计第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2)过程和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和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运用观察、阅读等方法探索相关问题。

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指导:教学挂图,幻灯片教学过程导入:非洲起论作为借口,欧洲人并不认为澳大利亚人有自己的祖先,而是认为亚洲人有自己的祖先。

是这样吗?事实上,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早在170万年前就发现了人类的足迹。

今天,我们将探索我们自己的祖先——中国大地上的古代人类1元谋人(从牙齿→元谋人)幻灯片:元谋人的牙齿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问题:几十年甚至几百万年前,中国是否只有远古人类元谋人?挂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片:请数一数中国有多少主要的原始人类遗址?从图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问:从图片上看,这些原始人类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元谋人、人、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区和生活情况。

二、学情分析三、重点难点重点:人、山顶洞人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导入新课。

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生答)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在那遥远的古代,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元谋人、人、山顶洞人)【展示材料】: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24h,那么:14:00以后才有具备代谢能力的低级生物;19:30,才出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21:45出现了爬行动物;22:30终于有了哺乳类和鸟类;23:40诞生了灵长类动物;23:59人类才姗姗而来;现代人在23:59’59”才出现。

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从猿到人”的科学论断揭开了人类起源的秘密。

那么,中华大地上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魅力无穷的科学之谜吸引着有志者去发现、去探索。

于是,沉睡在地下的元谋人、人、山顶洞人等被发掘出来。

元谋人我国境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在云南上,发现了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还发掘出少量粗糙的石器(工具原始性)。

据科学测定,这些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前,这些原始人类被称为“元谋人”。

【学生活动】:为什么叫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人距今有多久?约170万年前元谋人为我们留下了什么遗物?牙齿化石、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概念解读】:直立人灵长类的进化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基因的差异仅 1.3%,肝脏和血液上都没有差异。

唯独我们的大脑容量是黑猩猩的5.5倍直立人生活在约180万-20万年前。

其脑容量850—1060 mL,齿弓呈抛物线型。

能制各式石器化石【图片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使用的刮削器、元谋人头部复原像人人遗址位于西南约50公里,周口店村旁的龙骨山上。

1987年周口店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案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案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教案标题: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大地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和文化;2. 掌握远古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工具使用;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华大地远古时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2. 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3. 远古人类的工具使用和技术发展;4. 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幅描绘中华大地远古时期景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知道中华大地远古时期的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吗?知识探究: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远古人类的生活方面进行研究,如食物采集、住所建造、工具制作等;4.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准备展示;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研究的远古人类生活方面,包括生活方式、工具使用和技术发展等;6.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远古人类的生活特点和文化遗产。

拓展活动:7.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远古人类,模拟他们的生活和工具使用;8. 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远古人类使用的工具或模型,展示他们对远古人类生活的理解。

总结回顾: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重要性和对中华文明的贡献;10.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表现;3. 评价学生的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作品。

教学资源:1. 描绘中华大地远古时期景象的图片;2. 与远古人类生活相关的书籍、资料和视频;3. 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所需材料。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研究成果;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亲身感受中华大地远古人类的文化遗产。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充分的合作和参与;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初一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案

初一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2.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生活状况及距今年代。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一、导言:同学们,我们今天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人类从哪里来?你知道吗?关于人类的起源,外国有上帝造人的神话,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

【讲授】神话传说没有科学依据,今天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将树立一个科学的观点,那就是:人类是从猿演变而来的。

师出示《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很早就有远古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也最多。

【活动】师出示《从猿到人的演化示意图》出示:《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早期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我们今天学习其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

分组:按照座区成立三个中国远古人类科学考察队,分别学习、研究、探讨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情况,明确学习内容,包括中国古人类生活的年代、地点、考古发现、外貌特征、生产工具、社会组织、历史地位等,了解中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撰写一份科学考察报告。

出示《考察报告表格》元谋人第一组汇报研究情况后,老师出示一组图片,包括元谋人遗址、牙齿化石、打制石器和炭屑烧骨遗迹,启发思考,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两枚门齿化石→人类特征粗糙的石器→会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知道用火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类。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教案标题: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目标:1. 了解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及其文化特征。

2. 探索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社会组织。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远古人类的遗迹和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是谁吗?他们生活在哪个时期?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远古人类的定义和时期划分,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2. 介绍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如北京猿人、元谋人等,并介绍他们的遗址和文化特征。

3. 讲解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食物采集、狩猎、居住方式等。

三、活动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远古人类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海报或展板展示该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社会组织。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所选择的远古人类。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各组展示的内容,讨论不同远古人类之间的异同点。

2. 提问: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们的工具和社会组织很简单?3. 总结远古人类的文化特征和对中华大地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了解其他地区的远古人类。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远古人类的文化多样性逐渐减少?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他们所选择的远古人类及其文化特征。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知识。

教案评估:1. 根据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远古人类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2. 根据学生的短文评估他们对所选择远古人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参观博物馆或遗址,进一步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2. 进一步研究不同远古人类的工具和社会组织,比较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 探索远古人类的艺术和宗教信仰,了解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教学设计
2.谜语导入:出一个与远古人类相关的谜语,如:“一个大脑袋,两条长胳膊,不会说话只会叫,生活在远古时代。”让学生猜测并揭示谜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远古人类生活的故事,如:“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华大地上生活着一群勇敢的远古人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文明。”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鼓励学生阅读与远古人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拓宽知识面;
(3)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小论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引入:以一张神秘的中国地图为背景,标注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远古人类是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的呢?”
2.方法方面:采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清不同远古人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远古人类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历史、尊重文化遗产的情感态度。同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到历史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2)绘制思维导图:以“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为主题,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选做作业:
(1)阅读拓展资料:推荐学生阅读与远古人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如《中国远古人类》、《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等,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小组合作小论文: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远古人类为研究对象,撰写一篇关于其生产生活状况、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小论文,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2.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追求进步的价值观。同时,教育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讲“文明”的起源,首先,文明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必须讲人类的起源。

其次,远古人类的遗址有很多,世界各地均有发现,由于教材编排的是中国史,因此,教材只选定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作为典型代表来介绍。

考虑到现在世界融为一体的状况及全球史观的盛行,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介绍新课内容前,简单介绍世界上人类的进化史,使学生在学习我国远古人类之前先了解世界上人类的进化史,为学习本课内容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上起来有不少困难之处,那就是历史久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知识点零散,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如何拉近本节课内容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兴趣学是我设计本课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初中新课标指出本课的目标是“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课表论述得比较概括,我从以下三方面对课表进行了分解:
(1)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观察《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的特点、典型代表,进而初步掌握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元谋人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对比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对比二者的面目特征有何区别,使学生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通过课文中“有明显的加工痕迹的石器”,“在一直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的话语,培养他们的推理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教师提供的一些考古材料及图片,让学生观察,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能够作出合理的推断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也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同时,北京人的发现填补了猿到人进化过程的环节缺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

难点
难点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均采用
利用图片和教材,教师步步引导,使学生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推断并
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考虑到以上几点原因,我将本课设计如下:
(一)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新课导入
很多学生在小的时候都会问父母这样的问题“妈妈(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考虑到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我会问学生“你小时候有没有向你父母问过这样的问题?你的父母是怎样回答你的?”同时指出,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等你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你听过哪些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的神话传说?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讲讲?”最后指出,中国的女娲拈土造人说和西方的上帝造人说等神话传说只是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没有科学依据,借此为学生讲解科学的人类起源学说理论,并指出一个世纪以来的世界各地考古学发现页证明了这一学说,简单介绍世界远古人类的发展史(原上猿、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以此引起学生想了解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课本知识只是对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虽然包含了
真理,但它并非是最终答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和客观
的解释。

远古人类的历史更是如此,我们依据的是考古学的发现、人类学的研究,因此,在讲解本,我十分注意用词,力图使学生明白我们所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的历史只是目前的研究成果,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这些历史可能会改写。

在讲解元谋人之前,我让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的《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并抛出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同时视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引导“比如你认为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图中标出的比较典型的原始人类遗址有哪些”,以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能力,这也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即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技能。

1.元谋人
给学生看《元谋人发掘现场图》、《元谋猿人发掘远景图》、《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元谋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元谋人使用的石器外形、种类有何特点,最后,让学生看书一起回答元谋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最后引用书中的话“有明显的加工痕迹的石器”,“在一直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让学生思考这些说明了什么?以此培养他们的推理判断能力。

2.北京人
结合一些图片,比如《北京人遗址内景图》、《北京猿人复原头盖骨》、《北京猿人复原头像》、《北京猿人制造工具群像》、《北京猿人使用过的打制石器》等,简单介绍北京人发现史。

在放图片的过程中,填加一些解说,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外形、种类有何特点,与元谋人相比,而这有何区别。

最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学生看书的同时,我指出他们需要重点关注北京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身体状况及生活概况等方面的内容,找学生说出这几方面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归纳能力。

最后,提出问题“相对于北京人的下肢和脑来说,它的上肢发展很快,这是为什么?又说明了什么”,以此进一步论证课前所讲的科学的人类起源学说。

3.山顶洞人
在讲山顶洞人之前,教师指出考古学家是在继续探寻北京人洞穴的顶部遗存时发现的山顶洞人。

给学生看图片:《山顶洞人头部复原想》、《山顶洞人制作的古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在看每副图片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联系前面所看到的《北京人头不服原图》,你认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头部特征上有何区别(前额、眉骨、鼻子、嘴巴、下巴,通过列表)”、“从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你能推断出山顶洞人都掌握了哪些技能
吗”、“从山顶洞人制作的装饰品图片上,你都能发现哪些物品,这又说明山顶
洞人掌握了什么技能”,以此让学生推断山顶洞人的生活概况,在学生掌握相关
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小结新课
通过师生共同商量,列表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概括等
基本技能。

(三)巩固练习
通过选择题: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以及识图
题(北京猿人头部复原图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

(四)板书设计(主板书)
第1课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
距今年代:约70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体制特征:上肢手(发展较快)
下肢直立行走(发展较慢)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脑容量现代人的76℅(缓慢进化)
生活概况:会使用和制造石器;
采集、狩猎
天然火
群居
三、山顶洞人
距今年代:1.8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体质特征:(略)
生活概况:会捕捉水生动物
会缝制衣物和装饰品
会人工取火
会磨光及钻孔技术
六、练习及检测

七、作业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