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对外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育者及相关因素
儿童接受的母语,大多由亲属输入, 语句清楚简单,语速慢,重复多,有 感情,伴随表情和动作,是照顾性语 言。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由教师输入, 感情、表情和身势语不那么丰富。
(六)文化
儿童习得母语时,沉浸在和母语息息 相关的文化之中。他们在用母语交际 时很少出现因文化误解造成的交际障 碍。
二、 中介语及其发展过程
中介语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创立 的,1972年塞林克(Selinker,L)发表了《中介 语》(The Interlanguage)一文,标志着中 介语理论已趋向成熟。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 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 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 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 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2、先天论
先天论又称“内在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 基,是在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特别是80年 代初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基础上的儿童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 能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 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LAD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的参 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 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第二 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 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 言参数的定值。
(3)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 的影响。
4、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语言功能论是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
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习得母语 的过程,应看做是逐步探索并掌握用语 言来表示功能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评价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 际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 言的习得过程。语言功能理论也影响到 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该理论着重阐 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 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1)人们平时所听所说的每句话几乎都是新 的,儿童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
(2)刺激—反应论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 的创造性。
(3)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说出的话语进行强 化,母亲不一定对孩子的每句话都做出肯定 或否定的表示。
(4)单靠刺激—反应,即使能学到一些语言 的外部形式,也培养不出语言交际能力。
第三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习得与学习 习得(acquisition)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
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 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
学习(learning)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 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 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 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
评价
(1)人脑中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只是 一种假说,是思辨的结果,究竟有没有 LAD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
(2)语言习得机制如果只是指人类具 有的语言习得能力,不会有争议,但如 果指的是普遍语法,就产生了疑问。
(3)乔氏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的其 他功能分开,认为语言能力与智力没有 直接联系,不受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4)先天论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够。
3、认知论
认知论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 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认知论的观点:认知机制和认识能力与 环境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评价
(1)这一学说不是专门解释儿童习得问 题的。
(2)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 调认知一方面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中介语的特点:
1、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 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 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应论 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盛行于40年代
和50年代,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
习得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 中的作用。这种行为跟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 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而 学会的。
评价
二、学习与习得的联系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 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 相辅相成。
学习与习得不仅相互交叉,而且还主要 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三、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 言学习的差异
(一)主体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幼儿。 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是成年人。
(二)动机
幼儿习得母语,是生存的本能。 成人学习第二பைடு நூலகம்言,目的不一。
(三)环境
儿童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母语的。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在课堂。
(四)方法
儿童习得母语,往往是在现实环境中 看到实物、真实动作或真实事件,并 听到表示这些实物、动作或事件的语 音。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一般 比较好。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常常要通过母语 来联结概念与声音的关系。学习相对 说来花的时间较少,但学习的效果是 不确定的。
2、迁移
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 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正迁移。 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 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 出现。
有的起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也叫干扰, 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 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往往没有沉浸在 相应的文化之中,缺乏相应的文化知 识,这对学习一种语言会有不利影响。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 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第三节 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和假说
一、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习惯 华生认为,刺激诱发反应。刺激达到足量的频率,
反应就形成习惯了。
反应发生后,若有一个特定行为强化它,就 可能促进习惯的形成。习惯的行成,可通过 模仿或强化,即根据学习者反应的适当与否, 给以奖励或惩罚,直到只发生适当反应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