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要文件及内容 • 1997年,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将国企改革的目标确定为三年内在大多数国企初步建立
起现代企业制度,并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
•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指出国有企业改革 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数 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的雏形
• 新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在继承解放区的军工企业、没收官僚资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各个时期国家财政投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的生产和基本建设 接受指令性计划指导,物资供应大量使用实物指标,产品和物资实行统分统配制度。
目录
壹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貳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 叁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
• 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 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 革的方向,并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概括为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 学”,从此,国有企业改革踏上了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的制度创新征程。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
重要文件及内容 • 199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制企业以清晰的产权关系为 基础,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核心,以有限的责任制度为主要特征。
重要文件
• 1986年12月底 • 《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 • 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给企业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
主权。 • 1987年3月 • 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 企业改革重点放到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
制上来 • 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种主要的改革形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第一步“利改税”
重要文件:
• 1983年4 月
• 《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
重要内容:
• 采取利税并存的制度,即在企业实现的 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 方税,然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 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
影响与策略
第一步“利改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家与企业 之间在利益分配方面讨价还价所带来的弊端,对规 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作了有益的尝试。 但 由于价格、投资等其他宏观体制没有进行配套改革, 结果只能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采取多种税率,从而 加剧了企业税负苦乐不均的现象,再加上第一步 “利改税”过分强调增加财政收人,对企业发展后 劲考虑不足,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发展后 劲。
•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是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开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 1、1978-1983年——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阶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主要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
的利益分配关系开始。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
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 计划的指导下有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19/4/22
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名称的由来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习惯把国有企业称为“国营经济”。 •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采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称谓。 • 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正式采纳了“国有企业”的提法。
突破生产资料归国家物资部门统一管理、分配的禁锢,刊登广告推动产销直接见面,1979年6月25日, 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广告,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广告一登,情况大变,产品积压变产 品畅销,产销脱节变双方满意。8月,国家经委同意在该厂进行以销定产、产销直接见面的试点。薄一波同志 后来称赞说:“这则广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立了一功。”
案例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以及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 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国家层面开始从战略上调整国 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1998年,为摆脱困境,在时任厂长葛敏君的主导下,酝酿出一个大胆 的决策:将全厂十多个分厂大致按产品类型分解为三个模拟法人性质的分公 司。同时建立三大模拟法人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将产供销、人财物的责 权利分解到公司,使之成为走向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建立起小机关、大公 司管理体系,将51个直管单位精简为25个,机关处室人员每年减少5%~20%, 三年内由520多人精简到150余人,同时,取消31家挂靠在“江雁”名下的 各类商业性公司。
为了克服第一步“利改税”的弊端,更充分地发挥 税收的调节作用,更好地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 配关系,并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 1984年9 月,国 务院决定对国有企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第二步“利改税”
• 实行完全的以税代利,即将利税并存阶段的上缴利润也改为上缴税收。第二步“利改税” 从1984年10月开始,并对税目、税率进行了调整。
•1 9 9 3 年 1 1 月 中 共 十 四 届 三 中 全 会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 决定》
重要内容
• 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 成为依法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学有民事 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 正式提出,目标是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与市 场竞争主体。
1988年2月 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 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 任制暂行条例》 对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 营责任制作了具体规定 ,并逐步推广。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
二、第二阶段:1992-2002年创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开始标志:邓小平同志南巡。 主要目的:推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进入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建立国企 股份制改革,国企“抓大放小”重新整合。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的重型骨干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意义进展:第一,着眼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基本上完成了 从政府附属物向相对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
第二,立足于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取得一定 进展,一个符合中国 国情的所有制结构正在形成。
第三,致力于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大力推进配套改革,市场机制已逐步成为资 源配置的基本调节者。
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
重要文件
•1 9 9 2 年 7 月 2 3 日 国 务 院 颁 布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限公司。 • 2007年,实施企业腾笼换鸟、整体搬迁。 • 2014年,改制成为地方国企、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民企、核心员工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 2018年,由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的“高性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宁江机床“变身记”
让国有企业拥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是最初的企业改革要求。1978年10月,四川省选择宁江机床厂等6 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序幕。1979年2月12日,中央四川省委在总结6家企业试点经验的基 础上,制定了《关于扩大企业权利,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提出要使企业拥有利润提留权、扩大再 生产权、联合经营权、外汇留成权、灵活使用奖金权。文件要求把企业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把国家、集体、个 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并且扩大到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一、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阶段——扩权让利与承包制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 业的关系; 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重要文件
1981年11月、1982年11月 •《 关 于 实 行 工 业 生 产 经 济 责 任 制 若 干 问 题 的 意 见 》 •《 关 于 当 前 完 善 工 业 经 济 责 任 制 的 几 个 问 题 》
决定全国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制
工业责任制: 1、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尤其是分配关系。
重要内容: • 根据不同课税对象,把当时最大税种工商税按照纳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盐税
和营业税;改变利润上缴形式,国家对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分别征收所得税和调节税, 调节税后利润为企业留利:增加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 使用税。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3、1987年初-1992年6月——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
主要形式: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等。 2、建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处理好企业和职工的关系。
主要形式:计分计奖、计件工资、超产奖、股东工资等。
案例
宁江机床“变身记”
• 1954年前后,通过苏联援建,宁江机床厂母公司南京机床厂成立。 • 1965年,响应“三线建设”号召,国营宁江机床厂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建立。 • 1978年,列入四川首批6家国营企业放权改革试点。 • 1979年,在《人民日报》上刊登新中国第一张生产资料广告,开启10年大发展时代。 • 2000年,响应国家“国营企业三年脱困”总体部署,整体改制为全员股份制公司。 • 2006年,引进五粮液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设立了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
从改进企业经营机制,到全员持股和增资扩股,再到国有控股混合制,宁江机床以自身不断改革,走出 新路。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2、1983年4月至1986年年底——利改税阶段
背景 • 工业经济责任制对于规范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
产经营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企业外部环境、行业状况差异很大, 企业内部条件、历史基础也千差万别,所以在实行责任制的过程中,划定 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很难找到一种比较客观的统一的标准。 • 为此,1983-1984 年,国家借鉴工业经济责任制实施中部分企业实行的 “以税代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验,决定对国营企业实行两步“利改税”。
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自此,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
重要文件
1979年7月 国务院颁布
• 《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 《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 • 《关于开征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税的暂行规定》 • 《关于提高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改进折
旧费使用办法的暂行规定》 • 《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的暂行
规定》
重要规定
①国家对企业主要考核产品产量、质量、利润、合同 执行情况等四项指标,企业必须完成这四项指标,才 能按核定和规定的留成比例提取全部留成资金。 ②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即把原规定的全额利润留成办 法改为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的办法,并规定 了全额分成比例的计算方法一般以基年(1979年) 企业 所得为基数分别核定。 ③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 制度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制度。 ④在定员定额前提下,企业有权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 有权任免中下层干部。
宁江机床厂改进企业经营体制的成功实践,为国营企业改革树立了示范。1980年6月,国营企业放权改 革试点企业增加到6600多家,约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总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同年9月2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批准从1981年起,国营企业 全面推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