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的处理方法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一个经常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它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处理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二次函数在处理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中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
1. 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的基本原理三角形面积最大值问题指的是给定三边长度为a、b、c,求出以这三条边为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值。
根据海伦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为:S = √[p(p-a)(p-b)(p-c)]其中p=(a+b+c)/2,是三角形半周长。
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出上式的最大值来得到三角形的最大面积。
2. 二次函数相关知识介绍二次函数是形如y=ax^2+bx+c的函数,其中a、b、c 是常数,而x是自变量。
二次函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标准形式为:y=ax^2+bx+c(a≠0)其中a表示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常被称为二次函数的开口因子;b表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位置,常被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c表示二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即当x=0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
3. 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应用在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将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p表示为:p=(a+b+c)/2 = (x+y+z)/2然后使用二次函数y=f(x)表示√[p(p-a)(p-b)(p-c)],其中x、y、z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边长度a、b、c。
由于p=(x+y+z)/2是一个常数,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固定值,从而将y=f(x)表示为:y=√[(x+y+z)/2(x+y+z)/2-x(x+y+z)/2-y(x+y+z)/2+z(x+y+z)/2]化简得:y=√[xyz(x+y+z)]这就是一个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
通过求解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我们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最大面积。
4. 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具体方法为了求解上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我们需要使用二次函数y=f(x)的顶点公式:x=-b/2a,y=f(-b/2a)其中x=-b/2a即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坐标,f(-b/2a)即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典型例题】:如图,二次函数y=-x²+2x+3与y轴,x轴交于点A ,B,点C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重合),求△ABC面积的最大值.【方法一】竖割法:过点C作CD⊥x轴,垂足为D,交AB于点E,S△ABC=S△ACE +S△BCE =1/2CE·(xc--xA)+1/2CE·(xB-xC)=1/2OB·CE解:令x=0, y=3 点C的坐标为(0,3);令y=0, 则-x²+2x+3=0 ,解得:x1=-1 x2=3 点B的坐标为(3,0),设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求出直线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3.设点E的坐标为(m,-m+3) ,则点C的坐标为(m, -m2+2m+3)CE=y C-y E= -m2+2m+3-(-m+3)= -m2+3mS△ABC=S△ACE +S△BCE =1/2CE·(xc--xA)+1/2CE·(xB-xC)=1/2OB·CE=1/2×3( -m2+3m)=--3m2/2+9m/2S△ABC最大值=4ac-b2/4a=27/8【方法二】割补法:连接OC,S△ABC=S△OAC +S△OBC-S△OAB解:S△ABC=S△OAC+S△OBC-S△OAB=1/2×OA·X C+1/2×OB·Y C-1/2×OA×OB=1/2×3×m+1/2×3×(-m2+2m+3)-1/2×3×3=-3m2/2+9m/2S△ABC最大值=4ac-b2/4a=27/8【方法三】平移法:平移直线AB,当直线AB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此时三角形ABC的面积最大。
解:设和y=-x+3平行的动直线的解析式为y=-x+b,用y=-x+b和y=-x²+2x+3联立方程组得:-x+b=-x²+2x+3,整理得:x²-3x+b-3=0当Δ=0时,b=21/4,此时的点C的坐标为(3/2,9/2)。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面积问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二次函数中不同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图形的面积。
2.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方法了解二次函数面积问题的基本类型,并掌握二次函数中面积问题的相关计算,从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3.掌握利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得出相关线段的长度,利用割补方法求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运用公式S=水平宽×铅垂高/2;2.运用二次函数解析式;3.将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规则图形,从而便于求出图形的总面积。
教学过程:类型一:三角形的某一条边在坐标轴上或者与坐标轴平行例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D(1,-4),并经过点E(4,5),求:1)抛物线解析式;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A、B,与y轴交点C;3)求下列图形的面积△ABD、△ABC、△ABE、△OCD、△OCE。
解题思路:求出函数解析式y=ax²+bx+c;写出下列点的坐标:A(x1.0);B(x2.0);C(0.c);求出下列线段的长:AO=BO=|c|;AB=|x1-x2|;OC=|c|。
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ABD、△ABC、△ABE、△OCD、△OCE。
一般地,这类题目的做题步骤: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出相关点的坐标;3.求出相关线段的长;4.选择合适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y=ax²+bx+c(a≠0)与x轴相交于两点A(x1,0),B(x2,0)(x1<x2),与y轴负半轴相交于点C,若抛物线顶点P的横坐标是1,A、B两点间的距离为4,且△ABC的面积为6.1)求点A和B的坐标;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求四边形ACPB的面积。
类型二:三角形三边均不与坐标轴轴平行,做三角形的铅垂高。
(歪歪三角形拦腰来一刀)关于S=水平宽×铅垂高/2的知识点:如图1,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公开课)PPT课件
y
(3)在BC上方抛物线上是否存
.P
在一点P,使得S△PBC=6,若存在, A 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 (-1,0) O
BQ (5,0) x
理由。
C
( ) ( ) P 1-1 ,0 、 P 26 ,7
(0,-5)
.
D (2,-9)
.
16
巩固练习
已知二次函数 y=x2-4x-5与x轴交于A(-1,0)、
SΔBCD=15
A (-1,0) O
B (5,0) x
C
(0,-5)
.
D (2,-9)
.
14
巩固练习
已知二次函数 y=x2-4x-5与x轴交于A(-1,0)、
B(5,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5).
点D(2,-9)是抛物线的顶点。
y
(2)设M(a,b)(其中0<a<5)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试求 △BCM面积的最大值,
A
B
(-1,0) O N (5,0) x
及此时点M的坐标。
△BCM面积的最大为值125 8
C
.M
(0,-5)
.
M(
5 2
,-
35 4
)
.
D (2,-9)
15
巩固练习
已知二次函数 y=x2-4x-5与x轴交于A(-1,0)、
B(5,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5).
点D(2,-9)是抛物线的顶点。
(1,4)
P
4
(0,3) C 3
S△ BOC=_______
2
1
(-1,0)
A O
.
B(3,0)
2
5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专题
图像特征
二次函数的图像呈现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 抛物线形状,具有顶点、对称轴等特征。
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通过底和高计算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 0.5 * 底 * 高
通过两边和夹角计算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 0.5 * 边1 * 边2 * sin(夹角)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1 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1. 将二次函数进行因式分解或平方完 成,找到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顶点坐
标。
1. 根据题目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和 已知条件,构建相应的方程。
2.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具体条件(如底 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解方程,得到相关的二次函数的特
征参数。
3. 根据特征参数,画出相应的二次函 数图像。
总结
通过将二次函数转化为抛物线图像,确定顶点坐标,然后使用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通过实例理解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我们将展示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有二次函数的三角形面
积问题的步骤
解析给定三角形面积求解相关 二次函数问题的步骤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专 题
在本专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了解二次函数 的定义和图像特征,以及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通过实例和例题解析,我 们将展示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定义
二次函数是形如 f(x) = ax^2 + bx + c 的函数, 其中 a、b、c 是常数,且 a ≠ 0。
重点内容回顾
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特征,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以及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 系。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的三种求解方法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的三种求解方法二次函数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学解题中的重要运算工具,有时需要根据给定的几何图形求解相关表达式,比如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问题在很多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三种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均基于二次函数的概念。
第一种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是通过使用二次函数的半径求解。
首先,根据给定的三角形边长,使用勾股定理求出该三角形的半径,然后用半径公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半径公式为πr/2,其中π是常数3.14159。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只需要掌握勾股定理和半径公式即可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第二种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是使用三角函数求解。
有些三角形的边长有着特殊的关系,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举例来说,如果某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那么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出此三角形的面积:S= a*b*sin(c)/2。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准确求出三角形的面积,但是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需要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三种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是使用二次函数求解。
如果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那么可以使用椭圆公式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椭圆公式为S=∫ab√(f(x))dx,其中f(x)表示三角形边长可以表示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a,b表示积分下限和上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但使用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掌握椭圆公式和二次函数的概念。
以上就是介绍了三种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不同的求解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场景下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使用二次函数可以有效地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最大面积的3种求法.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最大面积的3种求法《二次函数中三角形最大面积的3种求法》二次函数里求三角形最大面积,那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事儿呢。
先来说第一种求法,那就是利用坐标法。
咱知道二次函数图像上有好多点的坐标可以求出来。
对于三角形来说,假如它的三个顶点都在二次函数图像上或者和二次函数图像相关。
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求出来,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比如说有个三角形,顶点A(x1,y1),B(x2,y2),C(x3,y3),那它的面积S就可以用行列式的形式来表示,不过行列式对于一些小伙伴可能有点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用坐标的差值经过一定的计算得到面积。
这就像是在坐标的世界里搭积木,把三角形的面积给拼凑出来。
在二次函数里,那些坐标往往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关系,通过函数关系找到合适的坐标,再算出面积。
再说说第二种求法,割补法。
这就像是把一块不规则的布料剪成几块规则的再缝补起来一样有趣。
在二次函数图像中的三角形,我们可以把它通过作辅助线的方式,分割成几个我们熟悉的图形,像直角三角形啊,矩形啊这些。
比如说一个三角形在二次函数图像里,我们过某个顶点作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把三角形分成几个部分。
或者把这个三角形补成一个大的图形,像大的矩形或者梯形,然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周围多余的小图形的面积,就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了。
这样在求最大面积的时候,就通过分析这些分割或者补全后的图形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来找到最大值。
还有第三种求法,铅垂高法。
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酷?在二次函数图像里,对于三角形,我们找到一条水平的边,然后从相对的顶点向这条边作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铅垂高。
而水平边的长度是可以通过坐标计算出来的。
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水平边长乘以铅垂高再除以2。
在二次函数里,铅垂高和水平边的长度往往是随着函数的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我们通过二次函数的性质,去分析什么时候这个面积能达到最大。
我觉得这三种求法都很妙呢。
坐标法从最基本的点坐标出发,严谨地算出面积;割补法充满了灵活性,像在玩拼图游戏;铅垂高法又有着独特的视角,从特殊的垂线段和底边的关系入手。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解析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解析一、命题意图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相结合的题目是近年来中考数学中常见的问题,题型常考常新,体现了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等。
如果将三角形这一平面图形问题与二次函数相结合,就需要学生以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
二、考点及对应的考纲要求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关于三角形面积问题的讨论一直是教学重点,这其中牵涉了二次函数与几何问题的融合,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难点。
求面积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若题已经给出或能由已知条件推出个边的长度并且通过坐标能找到对应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能直接用公式算出来。
(2)简单的组合,解决问题的途径常需要进行图形割补、等积变形等图形变换。
(3)面积不变同底等高或等底等高的转换,利用平行线得到三角形同底等高进行面积转化。
(4)如图,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 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ah S ABC 21=∆,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三、试题讲解过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 bx ax y ++=2C (0,-4)三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 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且在第四象限,当∆面积最大时,求点D 的坐标.解:(1)解法一: 由题意得,c=-4, ∴⎩⎨⎧=-+=--0441604b a b a ,解得:⎩⎨⎧-==31b a , ∴=x y 解法二: 由题意得,设y=a (x+1)(x-4), ∴∴y=(x+1)(x-4), ∴432--=x x y ,(2)解法一:由(1)可知,y=x 2-3x -4,设点D 为(x, x 2-3x -4),过点D 作DE ∥OC 交BC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 +b,则∙∙∙⎩⎨⎧=+-=044b k b ,∴⎩⎨⎧-==41b k ,∴y=x -4, ∴E (x, x -4)∴DE=(x -4)-(x 2-3x -4)= -x 2+4x,∵a=-1<0, ∴当x=2时, DE 取最大值,S △BCD 解法二:由(1)可知,y=x 2-3x -4, 设点D 为(x,y ),过点D 作DF ⊥OB 于点F,S △BCD =S 梯形OCDF +S △BDF -S △OBC=21x (4-y )+21(-y )(4-x )-8 =2x -2y -8=2x -2(x 2-3x -4)-8=-2x 2+8x,∵a=-2<0, ∴当x=2时, S △BCD 取最大值,∴D (2,-6解法三:由(1)可知,y=x 2-3x -4, 过点D 作DE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 +b, 则⎩⎨⎧=+-=044b k b ,∴⎩⎨⎧-==41b k ,∴y=x -4,∴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x +d,则x 2-3x -4=x +d, x 2∴当△=(-4)2-4(-4-d )=0, d=-8, S △BCD 取最大值, ∴x 2-4x +4=0, ∴(x-2)2=0, ∴x 1=x 2=2, ∴D (2,-6). 四、试题的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 bx ax y ++=2C (0,3)三点.(1)若点D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点,当ACD ∆求点D 的坐标;(2)在(1)的情况下,抛物线上是否存在除点A 得PCD ∆ 的面积与ACD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c bx ax y ++=2经过A (1,0),B (3∴抛物线的对称轴l 是x=231+=2, ∵△ACD 的周长=AD+AC+CD, AC 是定值, ∴当AD+CD 最小时,△ACD 的周长最小,∵点A 、点B 关于对称轴l 对称,∴连接BC 交l 于点D ,即点D 为所求的点,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n kx y +=,∴ ⎩⎨⎧=+=033n k n ,∴⎩⎨⎧=-=31n k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x y ,∙∙当x=2时,y=-x+3=-2+3=1,∴点D 的坐标是(2,1).(2)解:由(1)可知,∵抛物线c bx ax y ++=2经过A (1,0),B (3,0),C (0,3)三点,∴c=3, ∴⎩⎨⎧=++=++033903b a b a ,解得:⎩⎨⎧-==41b a ,∴342+-=x x y ,解法一:如图,①过点A 作AP 1∥CD 交抛物线于点P 1,∴设直线AP 1的解析式为d x y +-=, ∴∴d=1,∴直线AP 1的解析式为1+-=x y , 解方程1+-x =342+-x x ,(x-1)(x-2)∴x 1=1, x 2=2,当x 1=1时,11+-=x y =0当x 2=2时,12+-=x y =-1,∴点P 1②设直线AP 1交y 轴于点E (0,1)把直线BC 向上平移2个单位交抛物线于P 2得直线P 2P 3的解析式为5+-=x y ,解方程5+-x =342+-x x , x 2-3x -2=0,∴x 3=2173+, x 4=2173-, 当x 3=2173+时,53+-=x y =2177-, 当x 4=2173-时,54+-=x y =2177+, ∴点P 2的坐标是(2173+,2177-),点P 3的坐标是(2173-,2177+), 综上所述, 抛物线上存在点P 1(2,-1),P 2(2173+,2177-), P 3(2173-,2177+), 使得△PC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相等. 解法二:如图,过A 点作AE∥y 轴,交BC 于点E .则E 点的纵坐标为231=+-.∴ AE=2. 设点P 为(n ,342+-n n ),过P 点作PF∥y 轴,交BC 于点F ,则点F 为(n ,n -3),PF∥AE. 若PF =AE ,则△PCD 与△ACD 的面积相等.∙∙①若P 点在直线BC 的下方,则PF =(n -3)-(342+-n n )=n 2-∴n n 32+-=2.解得21=n ,12=n .当2=n 时,3-n-2∴P 1点坐标为(2,-1). 同理 当1=n 时,P 点坐标为(1,0)(不合题意,舍去).②若P 点在直线BC 的上方,则PF=(342+-n n )-(n -3)=n n 32-∴232=-n n .解得21733+=n ,4=n 当21733+=n 时,P 点的纵坐标为2177221733-=++-; 当21734-=n 时,P 点的纵坐标为2177221733+=+--. ∴点P 2的坐标是(2173+,2177-),点P 3的坐标是(2173-,2177+), 综上所述, 抛物线上存在点P 1(2,-1),P 2(2173+,2177-), P 3(2173-,2177+), 使得△PC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相等. 在以上问题的分析中研究思路为:(1)分析图形的成因;(2)识别图形的形状;(3)找出图形的计算方法。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的关系是通过求解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具体而言,如果给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我们可以求解方程f(x) = 0的解,这些解就是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通过这些横坐标,我们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
同时,我们可以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来确定三角形的高,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f(x) = ax^2 + bx + c,其中a、b和c是实数且a不等于零。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它的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号决定,当a 大于零时开口向上,当a小于零时开口向下。
二次函数的顶点是抛物线的最值点,当a大于零时顶点是最小值点,当a小于零时顶点是最大值点。
现在,让我们将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联系起来。
假设我们有一个给定的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我们希望求解该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并计算出通过这些交点确定的三角形的面积。
首先,我们需要求解方程f(x) = 0,也就是求解ax^2 + bx + c = 0。
这可以通过使用求根公式来进行计算。
根据求根公式,对于一个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它的解为x = (-b ± √(b^2 - 4ac)) / (2a)。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出具体的x值。
假设我们求解得到了两个根,x1和x2。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两个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
根据数学知识,我们知道两个点(x1, 0)和(x2, 0)之间的距离等于|x2 - x1|。
因此,通过计算|x2 - x1|,我们可以得到底边的长度。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三角形的高。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找到二次函数的顶点。
二次函数的顶点的横坐标可以通过使用公式x = -b / (2a)来计算。
通过计算出的顶点横坐标,我们可以计算出顶点在x轴上的纵坐标。
二次函数中有关三角形面积的求解课件
D
实例二: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求解
总结词
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结合二次函数图像,求出三角形面 积。
详细描述
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x轴,另一边与二次函数图像交点构 成高,通过求出交点坐标和底边的长度,可以计算出三角 形的面积。
公式
$S = frac{1}{2} times text{底} times text{高}$
总结词
通过已知条件确定底和高
详细描述
在二次函数和三角形中,底和高通常是通过已知条件确定的。例如,如果知道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坐标 ,可以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底和高的长度。
问题二:如何确定三角形的底和高?
总结词
通过作图确定底和高
详细描述
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可以通过作图的方式确定三角形的底 和高。例如,可以作一条与$x$轴平行的线段,与二次函数的 图像交于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的底,线段的高 度即为三角形的高。
问题三: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三角形的面积?
总结词
利用公式计算面积
详细描述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 $frac{1}{2} times text{底} times text{高}$计算得出。 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 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计算面积
。
总结词
通过图像观察面积
详细描述
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可以 通过观察的方式确定三角形 的面积。例如,可以观察抛 物线与$x$轴围成的图形,其
详细描述
二次函数的顶点可以通过公式$-frac{b}{2a}$计算得出,其中$a$、 $b$、$c$分别为二次函数$f(x)=ax^2+bx+c$的系数。
总结词
通过图像确定顶点
详细描述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通 过观察图像,可以确定顶点的位置。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二次函数是一种以 x 的平方为自变量的函数,通常的表达式为y=ax²+bx+c。
其中,a、b、c 分别是常数,a 不等于零。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上或朝下的抛物线,其中顶点坐标为(-b/2a, c-b²/4a)。
二次函数具有以下性质:1. 对称轴: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过顶点的直线,方程为 x=-b/2a。
2. 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是函数图像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为 ax²+bx+c=0。
3. 单调性:当 a 大于零时,二次函数开口朝上,图像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当 a 小于零时,二次函数开口朝下,图像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
4. 范围:当 a 大于零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 [c-b²/4a, +∞);当a 小于零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 (-∞, c-b²/4a]。
二、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基本公式,其表达式为S=1/2bh,其中S 表示三角形面积,b 和h 分别表示底边和高。
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推论:1. 海伦公式:当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时,可以利用海伦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 S=sqrt[s(s-a)(s-b)(s-c)],其中s=(a+b+c)/2。
2. 正弦定理:当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两边长时,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出第三边长,从而进一步计算出三角形面积。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 a/sinA=b/sinB=c/sinC。
三、利用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经常会遇到给定三角形底边和两条高的长度,求解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此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构建二次函数来解决。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 8,两条高分别为 6 和 10,求解该三角形的面积。
「中考」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doc
「中考」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问题【面积最大值】每年的中考题中都会出现大量与面积有关的压轴题,要学会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并推广到任意多边形面积的求法。
这是非常重要!【典型例题】如图,二次函数y=-x²+2x+3与y轴,x轴交于点A ,B,点C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重合),求△ABC面积的最大值.【分析】求面积的最值问题,通常设出点的动点的坐标,引入未知数来表示出面积,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方法一】分割——铅垂(高)法过点C作CD⊥x轴,垂足为D,交AB于点E,S△ABC=S△ACE +S△BCE =1/2OB·CE【方法二】补全过点C作CD⊥y轴,垂足为D,过点B作BE⊥x轴,交CD于点E,S△ABC=S矩形OBED -S△OAB -S△ACD -S△BCES△ABC=S梯形ABED -S△ACD -S△BCE备注:本题此法繁琐,不建议用【方法三】补全连接OCS△ABC=S△OAC +S△OBC -S△OAB备注:此法最容易掌握【方法四】平移过点C作CD∥AB,分别交y轴,x轴于点D,ES△ABC=S△ABDS△ABC=S△ABE【方法五】直接求过点C作CF⊥AB,垂足为FS△ABC=1/2AB·CF =√2/4AB·CE备注:一般此类题目皆可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用相似或三角函数表示高。
【方法六】公式法拓展:如图,A(x1,y1),B(x2,y2),则S△ABC=1/2 |x1y2−x2y1 |把△AB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OA′C′S△ABC=S△OA′C′=1/2 |xAyC-xCyA |备注:以上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用于选择、填空题快速求得。
发现:当点C在O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S△ABC最大,即x=(0+3)/2=3/2时,S△ABC最大注意:点C的位置和点A、B关系密切,聪明的你,思考下,为什么会如此?【举一反三】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B两点,过点A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C,其中A点的坐标是(1,0),C点坐标是(4,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E是(1)中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直线AC的下方,试求△ACE的最大面积及E点的坐标.。
初中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问题研究
初中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问题研究引言:初中的数学课程中,二次函数和三角形两个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它们分别代表了代数和几何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如何结合二次函数和三角形,来解决关于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通过研究二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数学概念,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ax^2+bx+c,其中 a、b、c 是常数且a≠0。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而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取决于 a 的正负性。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个平面图形,它的形状和特征受到 a、b、c 的值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概念来解决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有一个基本的公式,即 S=1/2bh,其中 S 代表三角形的面积,b代表底边的长度,h 代表高的长度。
这是初中阶段比较基础的几何知识,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这个公式。
我们将通过二次函数来探讨三角形面积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应用例子,来说明如何结合二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三、具体例子分析假设有一个三角形 ABC,其中 AB=3,BC=4,AC=5。
现在要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我们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海伦公式是一个关于三角形三边长的公式,可以通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在这个具体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来求解。
我们可以将三角形的一条边作为二次函数的自变量 x,另一条边作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 y。
我们可以将 AB=3 作为 x,而 BC=4 作为 y。
然后,我们可以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因为三角形的形状是已知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三个点坐标来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初中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问题研究
初中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问题研究引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过二次函数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我们是否想过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研究和应用呢?本文将结合二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具体的数学计算和实际案例,探索二次函数在三角形面积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希望能够给初中生带来启发和帮助。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二次函数是指一个关于自变量的二次方程,一般的二次函数可以写成 f(x) = ax^2 + bx + c的形式,在数学中,一般认为a≠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称为正向抛物线;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称为负向抛物线。
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应了三种经典的情况,即抛物线与x轴相交成两个实根;抛物线与x轴相切成一个实根;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没有实根。
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面积计算是三角形的基本技能。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底和高的乘积再除以2,即S=1/2 * 底 * 高。
也可以通过三边长求解半周长再利用海伦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直角三角形,我们还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这些方法都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有效手段,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二次函数在三角形面积问题中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二次函数来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
给定一个顶点坐标为(0,0),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分别为(a, 0)和(b, f(b)),其中f(x)是一个已知的二次函数。
我们需要求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我们知道需要求解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即底为|b-a|,高为f(b)。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1/2 *|b-a| * f(b)。
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二次函数在三角形面积问题中的应用。
假设已知二次函数f(x)=2x^2+3x-2,在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的顶点A(0,0),B(1,0),C (3,f(3))。
二次函数背景下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的几种解法
数学篇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一类以二次函数为载体,探讨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整合了代数和几何的部分重要知识,并融合了许多数学方法,难度颇高.如何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依据图形的变化特征,抓住解答问题的关键,从而化难为易,正确解题呢?对此,笔者介绍四种常用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攻破难题带来帮助.一、割补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三角形任意一边均不在坐标轴上,或者不与坐标轴平行时,一般采用割补法求解.割补法分为两部分,割是指将图形分解成几部分分别求解;补是指将所求图形填上一部分,然后用补后的图形面积减去所补部分的面积.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将二次函数中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通过“转化”思想,化为“线段(和)”最值问题,间接地求出图形面积的最值.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x 2+2x -3交x 轴于点A ,B ,在y 轴上有一点E (0,1),连接AE .(1)求直线AE 的解析式;(2)若点D 为抛物线在x 轴负半轴下方的一个动点,求△ADE面积的最大值.图1解:(1)∵y =x 2+2x -3=(x +3)(x -1),∴当y =0时,x 1=-3,x 2=1,∴点A 的坐标为(-3,0),设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 =kx +b ,∵过点A (-3,0),E (0,1),∴ìíî-3k +b =0,b =1,解得:ìíîïïk =13,b =1,∴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 =13x +1;(2)如图1,过点D 作DG ⊥x 轴于点G ,延长DG 交AE 于点F ,设D (m ,m 2+2m -3),则F (m ,13m +1),∴DF =-m 2-2m +3+13m +1=-m 2-53m +4,∴S △ADE =S △ADF +S △DEF=12×DF ×AG +12DF ×OG =12×3×DF =32(-m 2-53m +4)=-32(m +56)2+16924,∴当m =-56时,△ADE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为16924.二、铅垂法如图2,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我们可以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铅垂法.求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的最值,往往可以转化为求铅垂高的最值,当铅垂高取得最大值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大.二次函数背景下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的几种解法四川绵阳陈霖数苑纵横23数学篇例2已知:如图3,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的面积有最大值?图3解:(1)∵抛物线过点B(6,0)、C(-2,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6)(x+2),将点A(0,6)代入,得:-12a=6,解得:a=-12,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2(x-6)(x+2)=-12x2+2x+6;(2)如图3,过点P作PM⊥OB与点M,交AB于点N,作AG⊥PM于点G,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将点A(0,6)、B(6,0)代入,得:ìíîb=6,6k+b=0,解得:ìíîk=-1,b=6,则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设P(t,-12t2+2t+6),其中0<t<6,则N(t,-t+6),所以PN=PM-MN=-12t2+2t+6-(-t+6)=-12t2+3t,所以S△PAB=S△PAN+S△PBN=12PN⋅AG+12PN⋅BM=12PN(AG+BM)=12PN⋅OB=12×(-12t2+3t)×6=-32(t-3)2+272,所以当t=3,P位于(3,152)时,△PAB三、切线法切线法体现了数学中最为常见的数形结合思想,将三角形的一边作为三角形的底,只要求出高的最大值就可以求出面积的最值.将底边所在的直线平移,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即相切时,两直线的距离即高的长度最大,然后将直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出切点的坐标,此时不用求出三角形面积的解析式就可直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最值.例3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抛物线y=ax2+bx+c经过A,B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点E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点E在直线AB下方.当△AB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及△ABE面积的最大值S.图4解:(1)在y=-x-4中分别令x=0,y=0,可得点A(-4,0),B(0,-4),根据A,B坐标及对称轴为直线x=-1,可得方程组ìíîïïïï-b2a=-1,16a-4b+c=0,c=-4,解方程组可得:ìíîïïïïa=12,b=1,c=-4,∴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12x2+x-4;(2)设点E的坐标为(m,12m2数苑纵横数学篇上且距AB 最远,此时E 点所在直线与AB 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只有一个交点,设点E 所在直线为l :y =-x +b ,联立得方程组:ìíîïïy =-x +b ,y =12x 2+x -4,消去y ,得:12x 2+2x -4-b =0,据题意得Δ=22-4×12(-4-b )=0,解得b =-6,∴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x -6,联立方程,得ìíîïïy =-x -6,y =12x 2+x -4,解得:ìíîx =-2,y =-4,∴点E (-2,-4),过点E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 于H ,此时点N (-2,-2),EN =-2-(-4)=2,∴S △ABE =12EN ×AO =12×2×4=4,△ABE 面积的最大值为4.四、三角函数法对于三角形问题,三角函数的引入可以为求线段长度提供新的解题思路.在直角三角形中,只需要知道一边的长度和除直角外任意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用三角函数式表示出其余的边长或高.然后将三角函数式带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的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面积最值.例4如图5,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1,0),B (3,0)两点,且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设抛物线交y 轴于点C ,在抛物线上的第一象限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A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及△PAC 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5解:(1)把A (-1,0),B (3,0)代入y =-x 2+bx +c ,可得,{-1+b +c =0,-9-3b +c =0,解得{b =-2,c =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2)如图5,作PE ⊥x 轴于点E ,交AC 于点F ,作PM ⊥AC 于点M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x +n ,把B (-3,0)、C (0,3),代入得{-3m +n =0,n =3,解得{m =1,n =3,故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x +3.设点P 的坐标为(x ,-x 2-2x +3)(-3<x <0),则点F 的坐标为(x ,x +3).由A 、C 坐标可知,AC =32,S ΔPAC =12AC ∙PM=12×32PF ∙sin ∠PFM =]()-x 2-2x +3-()x +3∙sin ∠ACO =32()-x 2-3x =-32æèöøx +322+278,当x =-32时,-x 2-2x +3=154,即P (-32,154).所以存在一点P ,使△PAC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78,P 点坐标为(-32,154).通过对以上四种方法的分析介绍,相信同学们对二次函数背景下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的解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只要掌握好了这四种方法,在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中,再出现求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就能轻松应对了.数苑纵横25。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1.引言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涉及到二次函数和三角形的关系,对于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浅入深,逐步介绍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原理。
2.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2.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中含有二次项的函数。
一般形式可表示为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二次函数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抛物线运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等。
2.2 二次函数图像特征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开口方向取决于a的正负,开口向上表示a大于0,开口向下表示a小于0。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其中f(x)为二次函数的值。
3.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3.1 问题描述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是指已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求解在该函数图像上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固定值的条件下,确定三角形的顶点坐标。
3.2 求解思路解决三角形面积定值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通过求解二次方程组来确定顶点坐标。
设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为(x1, f(x1))、(x2, f(x2))、(x3,f(x3)),其中f(x)为二次函数的值。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1/2 * |x1*(f(x2)-f(x3))+x2*(f(x3)-f(x1))+x3*(f(x1)-f(x2))|。
当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A时,将该表达式等于A,然后解方程组,即可得到三角形的顶点坐标。
4.案例分析4.1 案例描述以二次函数y=x^2为例,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求解三角形的顶点坐标。
4.2 案例解答根据3.2节的求解思路,将面积公式等于4得到方程|x1*(f(x2)-f(x3))+x2*(f(x3)-f(x1))+x3*(f(x1)-f(x2))|=8。
根据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特征,顶点坐标为(-b/2a,f(-b/2a)),代入顶点坐标并解方程组,得到x1=-2,x2=0,x3=2。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的三种求解方法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的三种求解方法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的三种求解方法
求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有求解它的困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求解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有三种求解方法。
第一种求解方法是使用牛顿勒让公式进行计算。
牛顿勒让公式是一种高级数学方法,它试图用参数表示二次函数上的点,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从而确定三角形的面积。
第二种求解方法是使用初等函数进行计算。
初等函数是指利用函数的一阶导数或二阶导数计算函数的极值,进而求得存在的三角形的面积。
第三种求解方法是使用微积分中的定积分。
定积分是指将该函数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积分,解出积分值,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求出二次函数中三角形的面积。
其中,牛顿勒让公式是一种高级数学方法,初等函数是一种直接使用函数的导数,定积分是把函数分段积分的方法。
而这三种方法对求解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面积问题都有用处,都可以取得精确而完整的结果。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
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也是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
本文将通过简单的例子和详细的讲解,介绍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一个三角形,它的底边长为3,高为2。
我们想要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二次函数来求解。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而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和高来计算,公式为S = 1/2 * 底边长 * 高。
我们可以将三角形的面积S表示为二次函数的形式,即S = ax^2 + bx + c。
由于我们已知底边长为3,高为2,代入公式可得2 = a * 3^2 + b * 3 + c。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解二次函数的系数a、b、c。
由于已知三个点(3,2),我们可以通过代入这三个点的坐标来求解。
代入第一个点(3,2),可得2 = 9a + 3b + c。
接着,代入第二个点(0,c),可得c = a * 0^2 + b * 0 + c,即 c = c。
最后,代入第三个点(-3,2),可得2 = 9a - 3b + c。
通过以上三个方程,我们可以解得a、b、c的值。
进一步求解,我们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在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将求得的系数a、b、c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函数S(x)。
通过对S(x)进行化简,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化的表达式,即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式。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二次函数的图像。
由于二次函数是一个抛物线,它的图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
当二次函数的系数a大于0时,它的图像开口向上;当系数a小于0时,它的图像开口向下。
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它的最低点即为抛物线的顶点。
而顶点的横坐标就是二次函数的极值点。
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来找到这个极值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轮复习第一讲:二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专题
例1.已知:()()()30,1003A
B C -,
,,,,点D 是直线1x =-上的一个动点,当⊿A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求点D 的坐标.
分析:∵1
4362
ABC S =⨯⨯=△ ∴()113
036222
ACD
ADE CDE C A S S S ED x x ED DE =+=⨯⨯-=⨯⨯--=⨯=△△△
∴4DE = 易得直线AC 的表达式为:3y x =+ ∴()1,2E - ∴()1,6D -或()1,2D -- 例2:已知()()()0,204,2,0A B C -,,,D 是直线2y =上的一个动点,当⊿BCD 的面积等于⊿ACB 的面积时,求点D 的坐标
分析:∵1
6262
ABC S =⨯⨯=△ ∴()11
423622
CD
BDE CDE B C S S S DE y y DE DE =+=⨯⨯-=⨯⨯--=⨯=△B △△
∴2DE = 易得直线BC 的表达式为:24y x =-+ ∴()1,2E ∴()3,2D 或()1,2D -
强化训练
1.如图,一次函数1
22
y x =-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两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C ()1,m ,当△ABC 的面积为5时,求点C 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直线1l 与x 轴交与点A(-2,0),与y 轴交于点B ,与直线2315
44
l y x =-
+:交于点C ()1,m ,D 为直线2l 与x 轴的交点 (1)求直线1l 的表达式;(2)在直线AB 上找一点Q ,使得7
2
QCD S S =△△ABO ,求Q 点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
22
y x =-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两点, 以线段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且∠BAC=90°, (1)求点C 的坐标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1,P m -,且△ABP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求m 的值.
4.如图,在直角梯形AOBC 中,AC ∥OB ,且OB=6,AC=5,OA=4.
(1)求B 、C 两点的坐标; (2)以O 、A 、B 、C 中的三点为顶点可组成哪几个不同的三角形? (3)是否在边AC 和BC (含端点)上分别存在点M 和点N ,使得△MON 的面积最大时...
,它的周长还最短?若存在,说明理由,并求出这时点M 、N 的坐标;若不存在,为什么?
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
23y x x =--+交x 轴于A 点,交y 轴于B 点,点C 是线段OA 上不同于A 和O 的点,过C 作x 轴的垂线,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M,交AC 于N,求⊿AMB 面积的最大值
6.如图,抛物线2
45y x x =--+的图象经过点A 和B (1)求点A 和B 的坐标;
(2)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C ,P 是线段OC 上的一点,过点P 作PH ⊥x 轴,与抛物线交于H 点,交BC 于E 点,如直线BC 把⊿PCH 分成面积1:3的两部分,请求出P 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