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昌盛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原稿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原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184ec75022aaea998f0fc6.png)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余昌盛摘要: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
他们根据所处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融入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并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弘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关键词: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形成原因价值意义一、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生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今天它在历经千百年的沉寂后终于爆发出了属于它的独特的光芒。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福建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地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之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
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居民的杰出典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的土楼中大部分只是简陋实用的大型民居。
而从历年来土楼普查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在建国之后几十年里整个土楼社区的巨大变化,建造土楼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之前数百年,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型土楼的建造就迅速减少以致彻底消失。
但是现如今,这个“中国南方的山中传奇”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从日本和欧美远道而来的学者和旅游者。
伴随着土楼的申遗成功,现在客家土楼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并且逐渐走出国门。
近年来,前来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他们无不被客家土楼之风采所折服,称赞其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旅游业的发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土楼旅游持续升温,土楼旅游服务业应运而生。
但为避免商业气息过浓,影响土楼保护及旅游秩序,当地进行科学规划、有序引导、特色发展,让客家土楼延年益寿,古韵犹存,永续利用。
二、客家人土楼文化形成的原因2.1土楼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卫功能在闽粤赣地区这个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出现的客家土楼,具备防御功能是第一位要求。
探究世界遗产,传承土楼文化心得体会
![探究世界遗产,传承土楼文化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19ddb1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3.png)
探究世界遗产,传承土楼文化心得体会
在我们年底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玩了永定客家的土楼。
永定土楼可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五星级的景区。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土楼几百座,有圆型的,有方型的,有大有小散落在各个小村里。
这些土楼都是客家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的。
我们去看的第一座土楼叫振成楼,它有103年的历史。
它从规划到建成共用了5年的时间,花了8万的银元,导游说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万元。
它是很具表代性的圆形土楼,它利用八卦的原理把整个圆形土楼分成十六间房子,每间房子的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粮仓,第三和第四层是住人的。
它的窗只开在第三,第四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范强盗的打劫。
它更有很好的防火设计,当一间房子着火时,它每间房子墙壁的青砖可防止大火烧到另外一间房子。
我们看的第二座的土楼是方形的,它叫奎兴楼,它是根据老虎的形象设计的,土楼后面的山坡是老虎身子,而土楼是老虎的头,非常的形象。
后来我们还看了各种各样的土楼,让我流连忘返,大开眼界!我下次还要来!。
闽西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与文化理念
![闽西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与文化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6ad41aa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e.png)
闽西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与文化理念
谢彪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3)005
【摘要】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传承着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和族群记忆.本文从"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耕读传家"的宗法秩序等三方面对闽西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进行探讨.通过对土楼面临的困境分析,提出客家土楼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措施,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谢彪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思政部,福建福州 35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4
【相关文献】
1.闽西客家土楼建筑语言下的美学解读 [J], 王舒祺
2.闽西客家土楼建筑与文化 [J], 陈李冬
3.闽西客家土楼建筑艺术在现代首饰中的借鉴启示 [J], 王舒祺
4.闽西客家土楼聚落景观要素特征识别与分析——以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为例[J], 王艺霖;杨建华
5.《永定客家土楼研究》译著:闽西客家文化翻译 [J], 邱冬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福建土楼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福建土楼](https://img.taocdn.com/s3/m/6fa9c808f18583d0496459b2.png)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福建土楼【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杰作,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也是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本文主要粗浅的分析中国闽系建筑中的福建土楼的布局,形式,建造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土楼布局;形式;技术;文化内涵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它们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一、土楼的类型1、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
圆楼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2、方楼在土楼中最为普及。
该种土楼用直线勾勒其外部轮廓,以方为基本造型和主要特征。
一般呈“口”、“日”、“回”、和“目”等字型。
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
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
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
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3、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
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两凹三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
五凤楼沿全宅中轴线内前至后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上堂),合称三堂。
下堂即门厅,中堂为家族聚会大厅,都是单层;主楼大多为三、四、五层,底层正中为祖堂,供祖先牌位,左右及以上各层为各家居室。
三堂之间隔以天井,左右各有厢厅,并有通道通向横屋。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de210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f.png)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摘要】福建土楼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本文从土楼建筑的特点、结构特征、建筑风格、传统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了福建土楼建筑的独特魅力。
土楼建筑融合了汉族、闽南和客家等不同民族特色,展现出多样化的建筑风格。
土楼建筑也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义,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地方文化。
在现代社会,福建土楼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展望未来,应该加强对福建土楼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传承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福建土楼建筑、特征、风格、历史背景、结构特征、建筑风格、传统文化意义、现代价值、独特魅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概述福建土楼建筑福建土楼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它是闽南地区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以其奇特的外观和坚固的结构闻名于世。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圆形或方形结构、厚重的土墙和木楼梯等方面。
这种建筑形式在福建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土楼建筑通常由内外两圈围墙组成,内圈是宿舍房间,外圈是厨房、堂屋等公共空间。
土楼建筑的结构特征包括厚实的土墙、精巧的木构件和独特的防御设施,使其具有较强的防御性和抗震抗台风能力。
土楼建筑的建筑风格受到了闽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和汉族民居建筑的影响,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福建土楼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土楼建筑的现代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具有较高的旅游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土楼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2 探讨土楼建筑的历史背景福建土楼建筑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56fb2002768e9951e738ab.png)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作者:廖跃春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福建客家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夯土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文章从建筑的风水学说、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生活模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三方面来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并试图提出传统福建客家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福建客家土楼;风水学说;客家文化中图分类号TU-86;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41-01福建土楼文化创造者——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这个民系以客家方言为主要语言交流媒介,有着中原血缘和地缘历史渊源,并且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为纽带。
土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曾是中国分布最广、居住人口最多的普遍民居。
福建客家土楼是汉族客家民系的住宅建筑,它也是汉族客家文化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一、建筑风水学说对土楼的选址的影响土楼村落整体的风水主要是由一座座土楼组群来实现的,为了给子孙开创一处风水好的基业,使家族昌盛发达,客家先民对村址的选择是极其认真的。
土楼村落整体与外部山形水势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而土楼村落内部的环境则是人为创造的环境。
土楼的高低、坐向、门窗等设计,都要无碍于村落的整体风水以及邻居的风水。
福建客家土楼有的建的很奇怪,有的是位置特殊、有的是门户故意偏侧、有的是该高不高等等,这些看似不符合常理,但是背后却隐藏着风水的奥秘。
每一座土楼都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土楼的风水设计,基本上都是现实状况和生活需要与传统风水观念的调和。
大型圆、方形土楼的坐向宜忌集中在大门,其他部分无需多考虑风水问题,风水上认为,大型圆、方土楼大门以外的各向都是能壁邪煞的,尤其是圆土楼,它的造型本身就是一道镇压百煞千邪的符号。
浅谈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e4d02e915f804d2b16c128.p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资源环境与保护与利用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学校:北京林业大学学院:园林学院班级:硕-城市规划与设计*名:**学号:*******2011年9月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摘要/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产生的生土建筑技术在福建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的保护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
本文以永定县初溪土楼群的保护为例,探讨了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的保护对策,并对土楼建筑和土楼村落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遗产保护,景观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福建土楼多数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
据统计,南靖县现存土楼15000余座,永定县现存7000 余座。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主要集中在初溪、洪坑、高北3个片区,其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蕴含着丰富的汉民族福佬民系、客家民系的文化内涵,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
永定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体现了11世纪以来福建西南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对中国生土建筑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项目,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概况1.1 历史沿革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历经沧桑,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到永定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环境并受传统观念的支配等原因,融合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发明、创造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土楼,是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元代以后,永定客家土楼已相当普遍。
明中叶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成熟期,高楼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造型千姿百态,功能日趋完善。
清初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全盛时期。
目前现存土楼20000多座,不但遍布永定全县每个乡村,而且辐射到周边其他地区,包括非客家地区。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昌盛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余昌盛](https://img.taocdn.com/s3/m/1a109b3ac8d376eeaeaa31e9.png)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余昌盛摘要:客家土楼规模巨大,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实厚重,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多元的信仰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
当前,土楼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土楼的建筑文化元素也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借鉴。
关键词:土楼文化;传承;发展一、当前客家土楼文化的内涵及发展价值(一)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1、建筑文化美建筑本身就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
客家土楼看似土气,但它“土”得非常自然,给人以质朴苍劲的感受,每座土楼都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从土楼建造过程来考量,它选址的自然性、建造科学性、整体造型的多样性、布局的对称性和装饰的简约性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客家先民高超的建造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传统文化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深深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也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思想之中。
千万座客家土楼折射出的古朴凝重而又绚烂的中原文化,正是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
客家土楼中最能直接凸显传统儒家文化的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之上的明珠——楹联,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可以说客家土楼是这些儒家思想、理念教化的实物。
3、信仰文化多元客家土楼居民的信仰是多元的,主要是信仰妈祖、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这些信仰在客家人中形成了一种融合,以西陂天后宫的土楼塔为例,从底层到五层,分别供奉有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魁星尊神、仓颉先师这五位神祗。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不无关联。
即使在现代科学昌明、农业技术发达的当下,土楼客家人仍然在求吉心理的驱使下,将神灵信仰中的祭祀仪式以民间习俗的形式展现,并糅合进传统文化因素和现实主义情怀,形成了具有深厚意蕴的民间信仰。
4、浓郁的民俗客家民俗文化是客家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浅谈土楼与土楼文化
![浅谈土楼与土楼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770d5abf705cc17552709f0.png)
浅谈土楼与土楼文化作者:林立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7期摘要:土楼是闽西南地区客家人的民居,这种民居因其独特的造型享誉还内外。
其在建造上采用生土夯筑而成;在文化内涵上,更有其独特之处,构成“土楼文化”。
关键词:土楼建筑文化【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7-0068-01闻名世界的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南、闽西一带,它用最古老的夯土墙建造规模庞大的四五层高楼,可谓世界奇观。
它奇异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学者、专家前来考察研究。
一、土楼的造型福建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是圆楼中的典型。
楼建于清康熙48年,距今300年历史。
直径73米,周长229.34米,共四层,总高为124米。
该环每层有72个房间。
承启楼的楼内还有三环。
内一环是二层建筑,每层40个房间;内二环为单层,有32个房间;最里的环是厅堂,全楼恰好400个房间。
方楼雄伟壮观,颇像古城楼。
楼墙与墙内布局和圆楼相近,楼高3—5层,每层30-50个房间,楼前中央有一个大门,楼的东西南北方向设有楼梯。
典型的方楼,呈正方形,四周为相连的楼房,中间为一个大天井。
有的天井中建一个小型方形土楼,远望就如一个“回”字。
永定县高坡乡“遗经楼”,被日本专家确认为世界最大的客家方楼,高5层,仅厅就有51间,占地10336平方米,始建于1806年,三代人共花70年方建成,至今仍有住户二十余户200多人。
交椅楼是在临河陡峭坡地上设计的,呈交椅形,当地俗称“交椅楼”。
其前墙与房子较低,左右两翼房子较高,像交椅扶手;后墙与房子较高,约4-5层,如交椅靠背。
这种楼前低后高,便于眺望,阳光充足。
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长源楼”是这种楼的典型代表,它建于1723年,高4层共60个房间。
二、土楼的建造特色客家土楼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居民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中的一枝奇葩。
它是可以与欧洲城堡相媲美的中国式城堡;又是汉代坞堡这种中原古代建筑形式的延续和传承。
历史传承中的家园——土楼_优秀作文800字
![历史传承中的家园——土楼_优秀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acdfd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4.png)
历史传承中的家园——土楼_优秀作文800字土楼是中国南方特有的一种古老建筑,它是一种融合了居住、防御和农业生产功能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土楼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坚固,耐久耐用,受到了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作为家乡的代表,土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是家园的象征,成为了历史传承中的重要一环。
土楼的建筑风格独特,一般由砖木夯土构成。
它的圆形或方形平面结构,外部墙壁均采用夯土制成,墙体厚实,坚固耐用。
土楼内部多为木质结构,屋顶上通常还有小米和稻草覆盖,使其具有极强的防火能力。
土楼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凸显了中国古代建筑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良传统。
在建筑形式上,土楼不仅具有很高的防御功能,而且还融合了居住、防御和农业生产功能,充分展现了古人智慧和勤劳的生活方式。
土楼的建筑结构能够很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侵袭,为居民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土楼通过利用整体式的生活空间和集体生活方式,极大程度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除了在建筑上的独特魅力外,土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土楼的建造和居住方式代表了古代民间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和农民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土楼作为家园的象征,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许多土楼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文化传承中不能缺失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土楼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古老的土楼,不仅是具有鲜明历史特色的建筑,更是承载了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
游客在这些古老的土楼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底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土楼的生存和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动力。
浅析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的影响
![浅析客家人文背景对福建土楼建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175ca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3.png)
内容摘要
在建筑空间方面,福建客家土楼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形态:土楼以圆环状或方形为主,由楼体、楼门、楼前广场等组成。 楼体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使用功能,如居住、厨房、仓库等。
内容摘要
2、建筑结构:土楼的建筑结构采用生土、木材、石材等材料,具有坚固耐用 的特点。承重墙多采用生土夯筑而成,楼顶则采用坡屋顶形式,具有良好的排水 性能和保温性能。
三、客家文化对福建土楼建筑的 影响
1、建筑风格的形成
1、建筑风格的形成
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是受客家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客家人是一个勤劳、智 慧的民族,他们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审美和技巧。 这种审美和技巧体现在土楼的建筑材料、结构和布局上。例如,在建筑材料上, 客家人选用黏土、沙和石料等易于获取且耐久性强的材料;在结构上,采用圆形 或方形等对称的建筑形式;在布局上,注重中心点的设置和家族观念的体现。这 些特点都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和智慧。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福建客家土楼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次 演示将通过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空间的分析,探讨土楼在建筑空间方面的独特之 处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
福建客家土楼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以其平面布局、建筑结 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特点而闻名。土楼的建筑空间充分考虑了通风、采光、审美等 因素,体现了传统建筑工艺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在闽西和闽南地区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地自 然环境和防御的需要,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它以其坚固耐用、防 御性强、空间布局合理等特点,成为了客家人生活的核心。
1、土楼的建筑材料
1、土楼的建筑材料
福建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黏土、沙、石料等。这些材料在当地易于获取, 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保温性能。黏土具有良好的塑形性和耐久性,是制作土墙 的主要材料;沙则被用作填充材料;石料则被用作建筑材料的基础。这些材料的 组合使用,使得土楼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保持稳定,同时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能。
浅谈闽北古民居的“再生”
![浅谈闽北古民居的“再生”](https://img.taocdn.com/s3/m/3c5dae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2.png)
浅谈闽北古民居的“再生”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建筑技艺和文化传统的结晶,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杰出代表。
在闽北地区,古民居更是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受到现代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外流的影响,闽北地区的古民居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化遗失和建筑破损问题。
如何进行古民居的“再生”,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闽北古民居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再生”保护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唤起社会对古民居保护的重视与关注。
一、闽北古民居的历史文化特色闽北地区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是一片古老而又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的土地。
在闽北地区,古民居建筑以土楼为代表,这是一种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形式。
土楼是闽北客家人建造的一种特色建筑,其形式独特、构造精巧、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世界建筑之典范”。
土楼建筑集防御与居住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闽北古民居还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工艺技巧而闻名。
土楼的墙壁采用特殊的水泥砌筑技术,不需要使用铁筋等钢筋混凝土,市民参观之余也不忘拍照留念;而土楼的骑楼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骑楼院子里的竹篱墙、飞檐、四合院、土座、夯土墙、木栅栏、水井坊、古韵牌坊等均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价值。
闽北古民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是闽北地区的一大文化宝库。
由于现代化发展的冲击和人口外流的影响,许多古民居建筑逐渐失修、荒废,甚至有些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如何进行古民居的“再生”,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古民居再生保护的困难与挑战古民居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洗礼下,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但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古民居的再生与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
是保护意识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古民居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对于古民居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以致很多人对于古民居的保护工作持冷漠和默认态度。
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5dcca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9.png)
客家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客家文化是中国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推进,客家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将从语言、建筑、饮食和传统节日四个方面,介绍客家文化的现状。
首先,客家语言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日益衰退的局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普通话的普及使用,越来越多的客家人已经不再使用客家语言进行交流。
这导致了客家语言的传承面临困境,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流利地使用客家语言,这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客家建筑方面,传统的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土楼被拆除或改建,导致了传统建筑的丧失和客家文化的减弱。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采取保护措施,但是客家建筑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再次,客家饮食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认可。
客家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现代快餐文化的兴起和西方食品的涌入,一些传统的客家美食正在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最后,客家传统节日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客家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精神追求。
然而,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快节奏社会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客家节日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和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但是客家传统节日仍然面临困境。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相关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以实现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如此,客家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bbaa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3.png)
客家土楼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建筑结构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被誉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
一、外观特点客家土楼的外观独特,呈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色。
其建筑外墙常采用石块、土坯等材料构筑,色彩深沉,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外围有环形或方形的走廊,整体呈现出一种严密有序的结构风格。
而且土楼的墙体非常厚实,能够防御外部的强烈风雨和侵袭,耐久性极高。
这种独特的外观特点,使得客家土楼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一大文化景点。
二、建筑结构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
其内部多为多层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为畜栏,中部为住宅,上部为储粮。
整个建筑结构分工明确,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起到了完善的生活作用。
土楼内部空间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
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变通性。
三、文化价值客家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客家人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土楼建筑中融入了客家人的传统信仰、生活习俗和家族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土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客家乡愁、家风、家韵,了解到客家人生活的丰富内涵。
客家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
总结客家土楼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建筑价值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外观特点、坚固耐用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客家土楼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外观特点、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展现了客家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
谈客家土楼文化
![谈客家土楼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8ed3d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7.png)
谈客家土楼文化客家是汉族的特殊民系,其历史文化悠久,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开展数码插画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
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而闻名世界。
本文主要探讨客家土楼文化对当代文化创意发展的创新影响。
创造文化发展,塑造客家文化产业的新象征。
发展客家特色村,实现客家文化资源的区域开发。
加强媒体整合,创新客家文化传播模式。
要充分发挥客家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重视客家文化的管理,推动客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型。
本文以数字插画创作思维为基础,探索客家文化的艺术表现和插画适用于文创产品的形式,是客家文化艺术化传承的有益实践,对客家题材的相关艺术项目开发有参考价值。
标签:客家土楼文化;文创产品;数字插画前言客家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特殊民族。
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它既是客家居住空间的物质实体,也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因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吸引了大批艺术创作者围绕客家民俗开展创作,不妨客家土楼文化在当代文创时代开发下进行创新和发展。
数字插画是随着数字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是如今开展数字图形图像创作的一种美术表现形式。
数字插画与客家土楼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促进了宣传了客家土楼文化,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创新发展互利共赢。
一、客家民系文化特点客家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以儒学为主要文化的中原传统文化。
二是百越后裔和畲族文化。
客家人是北方的汉族人,他们打过几次仗南迁后,与赣闽粤等地方的少数民族相融而形成的。
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事实上,客家文化本来就是汉文化和东南原住民文化冲突的产物,通过不断的文化融合,多年来才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这包括大部分岭南地区。
饶平县桃云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建筑。
事实上,岁月的长河不知不觉地拍打着,住在这里的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是潮汕人还是客家人。
这之间的文化和文化的界限已经完全消失,剩下的只有和谐共存,宾客和谐互助,生存。
客家先民迁到这一地区后,为了适应生存,他们向当地少数民族学习生产方式,吸收当地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
做客永定土楼,探究客家文化心得100字
![做客永定土楼,探究客家文化心得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7c0b2d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c.png)
做客永定土楼,探究客家文化心得100字
今天,我终于实地目睹了号称“活着的世界遗产”——永定土楼。
,见识了蕴藏在土楼中的客家文化。
走近振成楼,我发现那是用泥土石筑成的土木结构建筑,尽管没有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
墙体最厚达一米多,岁月在土墙上留下的裂纹,让土楼显得更加古朴。
站在振成楼门口,后面有山,前面有花坛,有竹林,有小溪,花草相映,流水潺潺,在瓦蓝瓦蓝的天空映衬下,在啾啾的知鸟的歌声中,放眼四周犹如一副美丽的画卷铺展开来。
跨进振成楼,真是别有洞天,一层屋顶叠着一层屋顶,一扇窗挨着另一扇窗,十分精致。
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
它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
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
一进入土楼,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气息。
轻踏着楼板巡视着这座神奇的土楼,除了震撼于它的建筑之美,更为它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凝结的艺术智慧所吸引。
除了那些精美的雕刻显示出客家人的文明水平和艺术修养外,土楼内外,楹联题刻,更是处处可见。
参观永定客家土楼归来,土楼那古朴粗犷的气势,那独特奇巧的结构,那肃穆沧桑的久远,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一个个美丽的场景在脑海中展现、沉淀,仿若触摸到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
当然,我们更需记住的是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及客家人代代相传的“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dd40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3.png)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是中国闽南和闽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是客家人特有的乡居建筑。
土楼通常位于山区,是客家人在长期发展和生存中积累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场所。
下面就从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四个方面,对福建客家土楼进行简单的分析。
建筑形式福建客家土楼是一种集合式建筑,是由圆形或多边形的土墙围合成的高大建筑,楼高多数在 3 至 5 层,甚至高达 7 层和 8 层。
土墙采用了厚度超过一米的夯土墙结构,外表光滑、平整,不用任何外墙材料。
土楼内的房间可以随意进行划分,形成多个住户居住。
土楼的墙面采用的是土石夹杂,土质坚硬,不仅可起到隔热、隔声、保温等作用,还具备很强的抗震性能。
结构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有很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建筑技艺,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形式。
它的楼梯从内向外螺旋上升,贯穿整座楼房,如同一条巨龙盘旋而上。
在楼梯旁还有一道或几道直径较小的穿墙阳台,供人们休憩、观景、晾晒物品。
土楼的节约经营和防御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扼丧保卫的墙壁及防御塔尖是其结构特点之一。
而客家土楼采用了集中式厨房烟筒系统,随着楼层逐渐收窄,逐渐演化出上宽下窄、密封好燃烧系统的独特设计。
空间布局福建客家土楼布局紧密,建筑体量相对庞大,其中所包容的空间多数常规且重复,令人感受如同深处魔鬼城堡的氛围。
土楼里是一层一卦,先卦为榻房、二卦为客厅、三卦为饭厅和卫生间、四卦为主人的住所。
土楼里的房间多数都选用了中央空地布局,空地与门前城墙相距不远,严密的防御意识仍可见出。
彩绘装饰福建客家土楼的颜色多数体现了节日的气息和人们怀念过去的情感意愿,大部分屋顶和外围都准备漆成绚丽多彩的颜色,以符合节日的需求而漆成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色彩。
而在土楼的外观上,经常会装饰一些精美的图案,如鸟、兽、花卉等纹饰,流露出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气息。
总的来说,福建客家土楼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方面,都体现了客家人民特有的生活风貌与文化信仰,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宝贵遗产。
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
![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https://img.taocdn.com/s3/m/9848089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a.png)
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
韩振华;赵娟
【期刊名称】《福建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福建土楼"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正式成员.今天,土楼这一传统建筑形式仍然以其丰富的现代内涵给我们许多启示与灵感.在客家土楼遗产保护方面,既要重视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这样,走向未来的客家土楼才能继续保持它的生机与活力.
【总页数】5页(P53-56,43)
【作者】韩振华;赵娟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北京,100089;复旦大学中文系,上
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丹麦教育投资的特点及其未来走向--兼析经济高度发达、高税收、高福利国家教育投资的特点及未来走向 [J], 程凤春;郝保伟
2.走向未来·决定未来走向——"我的喜俊·我做主"五羊-本田喜俊125外观改装大赛侧记 [J], 王荔
3.走向未来更能决定未来走向——谈"图"与"书"及"图书馆"发展 [J], 李布仁
4.走向未来更能决定未来走向——谈数字时代图书馆业的发展 [J], 李布仁
5.试谈茶艺馆的未来走向——《中国茶馆的流变与未来走向》序言 [J], 陈文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客家土楼的地区建造传承与发展
![福建客家土楼的地区建造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bc3cfd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9.png)
福建客家土楼的地区建造传承与发展
乐东昭
【期刊名称】《建筑与设备》
【年(卷),期】2013(007)004
【摘要】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建设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本文从土楼的起源、文化价值及建筑空间入手分析并结合“土楼公社”等实际案例,分析当前传统民居的实际价值与未来发展: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乐东昭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非遗视域下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福建地区为例 [J], 郑顺婷
2.福建戏曲文化现象的启示——福建地方戏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J],
3.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对推动福建客家土楼传统文化发展的作用 [J], 芦彦屹
4.守望精神家园传承地域文化——基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福建地域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J], 吴丽芳
5.福建德化北部陆相火山岩地区金矿含矿建造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J], 李海立;肖惠良;谢文清;项红亮;陈茜;陈龙照;陈乐柱;范飞鹏;蔡逸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客家土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余昌盛
发表时间:2018-05-16T10:38:30.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余昌盛唐贵宏
[导读] 摘要:客家土楼规模巨大,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实厚重,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多元的信仰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300
摘要:客家土楼规模巨大,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实厚重,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多元的信仰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
当前,土楼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土楼的建筑文化元素也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借鉴。
关键词:土楼文化;传承;发展
一、当前客家土楼文化的内涵及发展价值
(一)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
1、建筑文化美
建筑本身就是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
客家土楼看似土气,但它“土”得非常自然,给人以质朴苍劲的感受,每座土楼都凸显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从土楼建造过程来考量,它选址的自然性、建造科学性、整体造型的多样性、布局的对称性和装饰的简约性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客家先民高超的建造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2、传统文化美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深深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也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思想之中。
千万座客家土楼折射出的古朴凝重而又绚烂的中原文化,正是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
客家土楼中最能直接凸显传统儒家文化的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之上的明珠——楹联,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可以说客家土楼是这些儒家思想、理念教化的实物。
3、信仰文化多元
客家土楼居民的信仰是多元的,主要是信仰妈祖、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这些信仰在客家人中形成了一种融合,以西陂天后宫的土楼塔为例,从底层到五层,分别供奉有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魁星尊神、仓颉先师这五位神祗。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不无关联。
即使在现代科学昌明、农业技术发达的当下,土楼客家人仍然在求吉心理的驱使下,将神灵信仰中的祭祀仪式以民间习俗的形式展现,并糅合进传统文化因素和现实主义情怀,形成了具有深厚意蕴的民间信仰。
4、浓郁的民俗
客家民俗文化是客家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客家人民风淳朴、岁时习俗、婚丧仪节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
例如:在春节,年初一拜年贺喜,初二新婚夫妇回娘家;元宵节,富裕人家举办花灯;每年晚稻收割后要“做福”,家家杀鸡宰鸭做米酒;婚嫁仪式要先定亲,迎娶时新娘还有“哭嫁”的风俗等。
(二)客家土楼文化的发展价值
1、史学研究价值
客家土楼历史悠久,它们沿袭了中原祖先的建筑艺术,结合当地环境,融合当地文化创造了生土夯筑的土楼,并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不断发展、创新。
客家土楼是集历史文化、审美艺术和科学研究为一体,且和自然山水环境相互融合的民居建筑,在中国民居史上的地位和它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它成为重要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从历史学和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土楼悠久的传承中承载着雄厚的底蕴,通过对土楼的研究分析,能够反映古代地方历史和当时社会状况。
2、经济价值
随着客家土楼申遗成功,土楼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客家土楼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旅游观光、体验客家风情、品味客家文化。
土楼申遗成功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拉动上,不少海内外客商看重客家土楼的名气含金量,纷纷来此投资创业。
土楼当地的发展既给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也间接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吸引了各地的商人游客投资入驻,拉动了地方经济与其对外的交流与发展。
3、建筑文化价值
客家土楼凭借它自身的建筑文化之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旅游者。
客家土楼建筑在布局上呈现中轴对称、层次丰富、秩序井然,具有明显的礼制建筑的特征。
土楼以祖堂作为中心,层层相套,这也是建筑文化在社会作用中的一种体现。
客家土楼建筑类型多样,最常见的是方土楼和圆土楼。
方土楼和圆土楼在布局上共同组成庞大的土楼群,十分壮美。
如著名的南靖书洋乡田螺坑村土楼群,一座方楼居中,四座圆楼合围,旁边还有若干方形土楼分布,如同方圆大器布满大地,体现了土楼建筑文化的无限包容之美。
二、在现代建筑文化中融入客家土楼文化
1、客家土楼建筑形式与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簸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土楼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内部空间呈现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强烈向心的布局方式,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向心性的特点,它表现着中国人一定的气质内涵。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土楼建筑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元素和发展方向。
如广东南海土楼公社,作品简介中曾这样描述“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除了形式和风格上的承袭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
”建筑师认为传统土楼将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和现代
宿舍建筑类似,但较现代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增强社区中的邻里感,因此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沿用了这一思想。
同时在土楼设计上运用了e型的建筑造型,打破了传统土楼的封闭形式。
然而这种传统的土楼居住理念并不适合完全融入到现代的建筑中。
传统的客家土楼是在结合古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建造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外部防御和内部凝聚的功能。
在现代社会,运用传统客家土楼元素建造的现代建筑并不以外部防御和内部凝聚功能为主,更多的是成为了毫无血缘关系的低收入者聚居地,这与建造土楼最初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2、客家土楼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可以为现代建筑所借鉴
客家土楼是生态型建筑,它就地取材,而土墙倒塌、木材腐朽后又回到土地中去。
土楼倒塌重建并没有造成对大自然生态的破坏,这种具有浓浓地域气息、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模式,对现代建筑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对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更唤起人们对它特殊美好的情感。
客家土楼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是“道”,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它是“器”,该文化以土楼作为载体,展现出它的丰富内涵,比如土楼依山就势、尊重自然的哲学观;土楼就地取材的生态观;土楼单体自我完备的秩序;材料与工艺的有机性等。
从人类与环境共生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客家土楼,可以发现客家土楼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典范,但是人们往往只注重土楼奇异的外表,忽略了土楼的精神内涵,这也是在现代建筑中所缺乏的。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文化屹立于世界建筑艺术之林,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烙印。
无论从历史文化、空间布局、结构技术、原生态风貌或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客家土楼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反映了客家人民的历史文化和聪明才智,将会是中国未来建筑史和文化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长久守护和铭记。
参考文献:
[1]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王忠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土楼》[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3]廖冬,唐齐.解读土楼:福建土楼的历史和建筑》[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