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

(2019年9月)

1、基本概况

木兰溪是莆田市境内最大溪流,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因南北洋平原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洪涝潮旱等灾害频繁;受社会因素制约,人口集中,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亟需开展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

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主要位于莆田市中心区南北洋流域,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涉及涵江区、荔城区、城厢区、秀屿区四个区。方案深入剖析木兰溪下游水生态现状与形势,按照莆田市发展定位,统筹协调山、水、林、田、湖、城多要素,科学规划水生态空间,提出了“涵养的山、流动的水、美丽的林、生态的田、生动的湖、宜居的城、丰饶的海”的美好愿景,谋划“一环、一心、一轴、两网、一陂、一系统”的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总体布局,恢复水生态系统健康。方案实施年限为2020-2025年,投资估算275406.55万元(表5-2)。

2、主要问题

(1)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①水生态空间管控薄弱

大部分河湖岸线管理范围不明确,水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及其他生态空间普遍存在边界模糊、使用权交叉重叠等问题,争议较大,不利于水利行业主管部门发挥监管职能。

①河湖生态功能退化

南北洋河网截污难度大,实际截污率不高,城市面源和农业面源汇入河道,水质较差,导致水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种类相对单一,植物多样性较低,植被种类属于广适性种类。水生生物生境受破坏,鱼类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用水缺口大。

(2)水环境超载严重

城市人口密度大,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高;截污难度大,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低;水动力不足,水体自净能力弱;区内天然清水来量少,内河水环境容量低;污染物大量淤积,内源污染潜在风险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水平落后,个别工业企业仍存在偷排、乱排现象。

(3)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水资源相对贫乏,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城镇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和农业灌溉较为严重;水资源保障能力整体不足,应对特枯水年水资源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3、治理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完善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河湖空间不萎缩、重点河湖空间实现在线实时管控;水面率要不低于现状水平,适度增加。生态水量有保障、水环境质量有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有提升、。流域水生态系统完整、结构稳定。

水生生物物种有增加、水文化内涵有彰显、水管理机制有创新。建设更加灵活的机制体制,创新流域管理方式和资金保障方式。

4、治理思路

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障生态系统安全,上游做大蓄洪的盆,中游让出行洪的道,下游留足滞洪的湖,沿海挡住凶猛的潮;坚持以水定城,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做好节水减污,截污控源,充分发掘雨洪资源、中水资源等潜力,科学配置生态环境用水,以水闸泵站联排联调为手段增强河网水动力,增进水体流动和交换,提高水环境容量,改善水环境质量;针对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以骨干河流为主线,以干带支,构建生态廊道,统筹河湖综合治理,同时让自然做功,充分发挥绿心湿地的天然净化功能,营建湿地生态综合体,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健康;针对区域水文化遗产丰富,水文化风貌逐步被蚕食破坏等问题,系统保护“壶山兰水、荔林水乡”整体风貌,保护水文化核心节点,传承地方文脉。

5、项目措施

(1)南北洋生态安全屏障保护

①保护环南北洋平原的北部、西部、南部山地生态安全屏障

a. 保护东圳水库蓄洪防洪功能,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充分挖掘东圳水库防洪潜力,尽量拦蓄和削减汇入南北洋的洪水。东圳水库新建直排木兰溪的泄洪隧洞,配套建设蓄涝区、排涝泵站、河道整治等多项防洪排涝设施。打通东圳水库至木兰溪的排洪通道,

保证水库和下游城区的防洪排涝安全;充分发挥水库供水等兴利功能,满足远期供水区需水要求。

开展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隔离防护工程、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实入河排污口整治、内面源污染治理、河湖滨带生态修复、湖库生物净化工程等治理措施,构筑“多道防线”确保饮水安全。

b. 提高森林蓄积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逐步绿化秃头山、改造桉树林和低效针叶林等林分,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优化调整现有生态公益林布局,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加强现有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增强水资源调度能力,扩大来水渠道,避免过度取水,减少地表水渗漏,防止湿地萎缩,严格限制耕地、城镇扩张和湿地人工化。开展湿地修复工作,实施污染物和垃圾清理、水体净化、基底改造和清淤、自然湿地岸线维护、外来物种清除、植物群落改造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活动。加强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c. 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在囊山、九华山、天马山、凤凰山、壶公山实施全面预防,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地表植被,扩大林草覆盖,促进水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对陡坡及荒坡垦殖、

林木采伐、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全面监控和治理。

加强东圳水库流域内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全面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促进水源地15~25°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对水源地周边植被进行抚育更新与改造,加强水源涵养。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对地表扰动。重视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效率。

针对无主矿山进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恢复损毁土地使用功能。完善矿区排水系统,将上游和周围雨季地表水排出沟外。对废弃矿堆坡面坡顶进行工程平整,在坡顶地段恢复为耕地,在斜坡段覆土种植,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林草地面积,加快山体自我修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①保护环南北洋平原的东部沿海生态安全屏障

a. 挡潮减灾,保障南北洋平原防潮体系安全

按照“上游水库蓄洪调洪、中下游河道疏畅适当滞蓄、河口海湾堤闸挡潮减潮”的综合治理措施,提出流域(潮)治涝工程总体布局,构建陆海统筹、洪涝潮共治的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在堤顶和背水坡选用生态混凝土防护,生态混凝土经盐碱改良后,坡面植草绿化;迎水坡、临海滩地根据临海风浪作用强度,选择生态混凝土护坡或抗风浪能力强、适宜水生物间歇性栖息的多孔型硬质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栅栏板等。

b.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高木兰溪入海口的生物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