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你而精彩——我的课与生本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因你而精彩

——我的课与生本课堂

也让我对生本课堂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就是高度尊重、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课堂,它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这个理念与我们学校实施的“三模小组化”的教学模式是一致的,即用小组学习来推动“创境引题——先学后教——展示反馈”三个模块,强调学生是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这样就使我们的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带着自己对生本课堂的理解,在12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马桥镇中心学校举行的第一轮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参赛的所有老师都经历了“现场抽签——白纸备课——讲课展示——脱稿说课——相互评课”的过程,在忙碌的活动中我在思考着、尝试着、反思着、成长着,接下来我就以这次主讲的《分数的简单计算》为例,谈谈自己在生本课堂中一些点滴做法:

一、前置学习,复习铺垫。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本节课我安排了将“复习旧知”移到课外,即让学生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两个与新知学习相关的填空题,这样既为新知的学习扫清了知识障碍,又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腾出了一点时间。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分数的简单计算在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本上有三个例题,除了分数的加法是从生活中的“妈妈分西瓜”的例子引入的,还有两个例题都是直接看图列式计算。很显然,如果按课本中的例题来教学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保证能完成教学任务。思考再三后,我决定重组

教材,以“自己的儿子过生日,妈妈分蛋糕”的生活实例引入,然后让学生根据“弟弟吃了蛋糕的2/8,哥哥吃了这个蛋糕的3/8”这两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中有加法也有减法,还有1与分数相减的情况,这三个问题刚好就是本节课要计算的例题。紧接着我就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素材让学生探索分数的简单计算的计算方法,这样变教师给纯粹的计算题目学生探究为教师给情境学生质疑生成,不但培养了学生质疑水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提升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积极性。

三、问题导航,学有方向。

“先学”是“三模小组化课堂”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有效的前提。第一层次是独立学习,因为独立探究是实行小组交流前必要且必须的学习活动,为保证先学的有效性,在先学中我做到“四给”,即给内容【算一算:(1)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3)还剩下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保证学生知道学什么;给方法(一是折一折:用你手中的圆片代替蛋糕,把它平均分成8份;二是涂一涂:请你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涂出两人所吃的蛋糕的份数,并用分数表示出来),保证学生知道怎么学;给时间(10分钟左右),保证学得充分,学有所获;给评价,学有反馈,保证学的效果。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涂一涂的操作中为自己的计算找一个支撑,初步直观地理解“为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的道理。第二个层次是小组学习,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由组长主持实行,一帮不会的同学学会;二帮出错的同学改正错误,达到人人会计算、会说计算过程。然后归纳整理,准备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这样给了人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了人人展示思维及困惑问题的空间。

四、展示交流,建构模型。

“后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学生“先学”之后我让“朝玉洁”这个小组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讲解。在组长的安排下,小组内的三个

学生依次轮流讲解,另一名学生实行板书。他们边讲解边质疑:“谁愿意和我交流?谁还有问题要问?”。此时,班上有几个学生提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在计算2/8+3/8时为什么不用8+8?为什么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不带单位名称?等等。此时的交流不是一个小组说说而已,而是由一个小组抛专引玉,由一个发言人的交流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对话。紧接着,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结合课件演示计算过程。最后,师生共同揭示课题,总结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方法。

以上做法仅仅我在“三模小组化”课堂教学模式中做的较好的几方面,反思我的课与生本课堂的状态相比还存有很大的差别,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的实践、思考,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教师课前深钻教材不容忽视。

在《分数的简单计算》中,教学前我更多的是在考虑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怎么设计自学提示?后教如何组织?展示什么?等问题,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的研究,这实际上仍在注重教,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所以在课堂上小组交流和教师讲解脱节了,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如有的学生问:在计算2/8+3/8时为什么不用8+8?为什么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不带单位?等没有即时讲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师钻研教材的功夫是不能简化的,教学前,一定得弄清楚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更大的、整体的知识体系中来思考。备课时,我们真的应该多想想创设什么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而有效服务于数学内容的学习?学生想知道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的内容哪些能够通过互相协助能够解决?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或引导?想清楚了这些问题课上再去实施就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能让学生观察的、尝试的、表达的、归纳的……都让学生自己完成,该老师点拨的、讲解的、介绍的老师即时到位,不然我们的课就会踩不实在,没有厚重感。

二是想办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时效性。

小组是“三模”的推动单位与方式,如何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让小组合作更实在?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一,要合理建立小组;第二要分工到位,明确职责;第三是建立小组公约;第四,课堂上增强合作方法的指导,如:我们的数学课的学习小组面向全班发言的任务一般有:1、我的例子是什么?

2、我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3、解题时要注意的是什么?

4、我不懂的问题是什么?等;第五建立评价体系,坚持展开小组评价,小组评价要充分依托学生,让学生做好每节课、每天、每周的记载、考核,只有坚持评价,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竞争,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第六,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应尝试多次展开小组学习。

三是小组展示交流要突出全员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或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都只让一个组上前展示交流,这样显得形式很单一。今后我们应该让班上的很多个小组都能上前展示,同时在展示时培养学生的领袖潜质,使他们做到自信大方,像个老师的样子。

四是增强激励评价方面的研究。

生本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是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动学生全面发展。反思整堂课,我除了“好”、“真行”、“你很会倾听”等一些简单的评价语外,几乎找不出其它的话了。今后我们应多研究,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水平的评价。此外,还要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我们应想办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在自由的评价中爱上你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