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关键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践策略及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确保教学活动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1.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是核心,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教师需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理解,以确保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2.教学方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之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评价方式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1.评价指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进行评价活动时,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制定评价指标,确保评价指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这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评价方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创新评价方法,使之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
3.评价结果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反映。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确保评价结果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学评一致性_课堂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文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课堂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活动的一致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情境和教学资源的教学活动。
3. 评价的一致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确保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相一致。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1)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指标。
2. 设计教学活动(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兴趣特点的教学活动。
(2)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
(3)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实施教学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相一致。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以下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1. 明确教学目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培养关爱家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2. 设计教学活动(1)导入:教师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字词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3)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语调和停顿。
教育评一致性研究
教育评一致性研究研究背景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学生评价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评价往往存在一致性问题,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因此,对学生评价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探讨学生评价的一致性问题,主要包括:- 评价标准一致性研究:探讨不同评价标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评价方式一致性研究:探讨不同评价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跨群体一致性研究:探讨不同群体(如不同学科、不同年级)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评价结果稳定性研究:探讨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意义学生评价的一致性问题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对学生评价一致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学生评价一致性的实证研究。
具体包括:- 编制不同领域、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评价问卷,探讨评价标准和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进行实验研究,对比不同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访谈采访、自评报告等)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对比不同群体(如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问题,探讨影响一致性的因素;- 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本研究预计得出如下结论:- 不同评价标准和方式对评价结果有明显影响;- 不同评价方式的一致性存在差异;- 学科、年级等因素与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有关;- 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受到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影响。
研究启示本研究有助于:- 提高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明确评价标准和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探讨不同群体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本研究对于教育评价的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教学评一致性”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使教师深入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内涵和实施策略;2.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3.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与内涵首先,由教研组长介绍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使教师深入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是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关键。
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1)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由教研组长讲解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强调教学目标要具有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层次性。
同时,结合具体学科和学段,指导教师如何制定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如何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环节。
3.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1)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研组长讲解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强调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2)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如何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1)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标准教研组长讲解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标准,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设计方法。
(2)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通过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如何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四、活动总结1. 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2.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得到提升;3. 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校于2023年3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评一致性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 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3. 促进教师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4. 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
三、活动内容(一)理论学习阶段1.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相关理论。
2. 文献阅读:组织教师阅读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要点。
(二)实践探索阶段1.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科学、教学评价有效。
2. 课堂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课堂观察和反思。
3. 同伴互助:教师之间相互观摩课堂,进行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的交流与讨论。
4. 专家指导:邀请专家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三)总结反思阶段1. 成果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成果,分享经验与心得。
2. 反思总结: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 形成共识:通过讨论,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
四、活动过程(一)前期准备1. 成立教研活动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和分工。
2. 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
3. 准备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资料,包括专家讲座、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材料。
(二)活动实施1. 理论学习阶段:通过专家讲座、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探索阶段:教师根据所学理论,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教学评一致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致性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策略,确保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组织了一次以“教学评一致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明确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和意义。
2. 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
3.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意义和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教学评一致性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经验分享接着,我校优秀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评一致性方面的成功经验。
他们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融入课堂教学。
3. 案例分析为了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评一致性,我们选取了多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教师们认识到,在教学评一致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1)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评一致性”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各组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之间保持一致性的原则。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特点。
2. 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内容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有效地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一致性教学方法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4.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应具有科学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 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研究
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研究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然而,教师评价与学生学习的一致性问题成为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关键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的定义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与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是否相一致。
如果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一致,表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较准确的了解;反之,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表示教师与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认知存在偏差。
二、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的原因分析1. 评价标准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的评价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评价结果不一致。
2. 信息的不对称:教师仅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表面情况,而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的方方面面,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
3. 评价方式的限制:传统的评价方式,如考试分数、作业评分等,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造成评价结果的不一致。
4. 教学方法的不当:教学方法不当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与教师的评价不一致。
三、解决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的方法1. 建立双向的评价机制: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评价,同时学生也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这样可以促进教与学的评一致性。
2.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表面成绩,可以探索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项目评价等,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与教师的评价达成一致。
4.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评价能力,学习并掌握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以减少评价结果的偏差。
结论: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建立双向评价机制、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等措施,可以减少教与学的评一致性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一致性是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活动一致性教学活动一致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一致性是指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价方式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2. 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教学活动应具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提问、作业、考试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价结果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4.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教师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通过以下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学评价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反映,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工具。
在科学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评价标准不统一、评分方式不一致、评价内容不清晰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较高。
科学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尤为重要。
一致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促使教师更准确地评估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探讨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前期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分析,深入挖掘其重要性,为提升科学课教学评价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分析教师在评价学生科学实验表现时的一致性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学生实验的评分,以及同一教师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实验的评分,来评估教师之间和教师内部的评分一致性情况。
本研究旨在为科学课教学评价提供更精确、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俩同时为实验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促进提升科学课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1.3 研究意义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得到公平科学的教育。
通过对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也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影响。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学评价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启示,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结论进行了总结。
本文对于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评价、影响因素、重要性、实践策略、应用、效果评价、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价在学科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之一。
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一致性指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学生或同一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评价标准不统一、主观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们往往很难做到评价的一致性。
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也挑战着教育公平与公正的基本原则。
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受到学生的外貌、性别、种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评价的不公平现象。
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不同因素对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探讨学科教学中教学评价一致性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比较,揭示教学评价一致性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3. 提出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实践策略,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评一致性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4. 探讨教学评价一致性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不同学科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需求和挑战,为跨学科教学评价一致性研究提供参考。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于同一位学生或同一组学生的评价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这种评价一致性是教育教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教师的评价能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教师的主观性、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教学评价的不一致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教师评价的一致性问题,找出影响评价一致性的因素,并探索评估方法及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
通过评估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现有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总结及展望,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促进科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分析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情况,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评一致性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过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最重要的是,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可以帮助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仅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管理意义,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评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论文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往往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结果不够科学等问题。
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对于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二、问题提出1.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过于依赖笔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3. 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注重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导致评价不能有效指导教学。
4. 教学评价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 教师专业素养和评价能力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评价的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途径,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目的1.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依据,为教学评价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3. 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4. 提高教师评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理论,为教学评价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提出的实施策略,有助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指导意义:本研究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教学评价改革的参考,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4. 社会效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思考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再次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焦点,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开展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
这一新要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选择契合学生实际的方式、方法,力争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在此背景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活动成为了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关注点,也成为了开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新尝试。
一、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内涵以及价值导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论源自于20世纪70 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创立的目标分类学,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及时反馈等形成性评价,试图建立评价与目标的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逐渐被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也得以逐步的确立、传播和推广,后来在90 年代传入我国。
从内涵上来看,所谓“教”是指教师的教,即教师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
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问题设计、课堂互动内容、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相关内容,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而“学”则是指学生的学习,即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出的一系列学习行为或学习表现,它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情况、学习方法的应用情况以及课上练习参与情况等,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评”是指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指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更多的是过程性评价,其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程度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情况,力争通过评价来诊断、引导、矫正和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
当然这种评价也可以拓展到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或者学生反馈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进而针对教学活动进行进一步优化。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受个人主观情绪和偏见影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具有一致性。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评一致性一直被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教师个体经验、专业水平、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差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一直面临挑战。
随着教育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效果,分析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探讨不同实践方法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旨在揭示“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旨在激发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重视,促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评价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为教学评价制度的改进提供有益建议,从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教师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生在接受评价时往往会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和目标,如果评价标准不一致,会造成学生困惑和不公平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旨在实现教学、评价和学习的有机统一。
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实践策略和案例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三者之间要形成共识,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1. 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在一定时间内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达成共识。
2. 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取的教材、教学资源等。
教学内容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3. 教学方法一致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学方法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4. 评价方式一致性:评价方式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评价方式一致性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方式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1. 建立教学评一致性意识:教师、学生和评价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将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原则。
2.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确保教学目标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达成共识。
3. 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在教师、学生和评价者之间保持一致。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时所展现出的一致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价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存在主观性较强、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平和不准确,影响了学生成绩的真实反映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以上背景,开展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于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确保教师评价的一致性,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和特点,为后续实践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分析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探讨其在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中的作用;三是探讨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依据;四是总结和比较不同的评价方法,找出适合实践的方式;五是收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教师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入理解,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发挥积极作用。
【内容字数要求为2000字】1.3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和影响,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
通过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
研究教学评一致性还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学科教学中,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时所呈现出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表现在教师们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考试或其他学习表现时所使用的评价标准、评分方法以及对学生表现的理解和评价态度上的统一性。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一、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和内涵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科学课教学评价中,不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评价一致性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
评价一致性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更是教师专业水准和教学能力的体现。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评价流程的一致性。
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指不同教师对同一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结果是否一致;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指不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判标准是否一致;评价流程的一致性指不同教师在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时是否采取了相似的评价流程和方法。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和内涵为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范围。
1. 理论研究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评价一致性理论的构建和评价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评价一致性理论的构建旨在从理论层面解释评价一致性的内涵和作用机制,为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评价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各种因素,为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提供实证支撑。
2. 方法研究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研究主要包括评价工具的设计和评价流程的优化。
评价工具的设计旨在构建科学课教学评价的客观、全面和规范的评价工具,从而提高评价一致性的水平;评价流程的优化旨在建立科学课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和规范的评价流程,从而提高评价一致性的水平。
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评一致性高的教学评价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科学课教学评一致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评一致性高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和公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编者按: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
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专家积极推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等实验校进行了基于课堂现场的长期的跟踪式研究。
在专家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本期特推出一组文章,分别从学术原理层面、学校整体层面、教研活动层面、教学设计角度与课堂现场角度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进行阐述。
“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①教的问题;有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人为地将教的问题交给教师,评的问题交给教研员,导致教师只管教,教研员来管评。
又如: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不太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即目标)。
有一次,我问一个教师“你为什么要写目标”,他回答说“是教研员要我写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课会是怎样“穿溜冰鞋”的。
再如:我们在听评课时,经常听到评课的人说“这堂课讨论得很好”、“情境创设很好”、“设计了探究活动”之类的话,如果评课者在分析时不把这些问题与该课的目标建立关联(一致性),就会出现太多的“为讨论而讨论、为情境而情境、为探究而探究”的课堂。
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课程一致性思维的表现。
因此,变革这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的一致性问题,即思考“教-学-评的一致性”。
评价领域的范式转型课程的四个经典问题,目标是灵魂,它既是课程逻辑的起点,也是课程逻辑的终点,决定着后续的三个问题。
因此,清晰的目标是关键。
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和选择方法,也就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
然而,要确立清晰的目标,除了自下而上的学情研究、教师的专业判断、目标叙写的技术之外,还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目的具体化的推论,从应然的“目的”走向实然的“目标”。
这是课程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出现的标志,是课程走向专业化的第一步。
课程成为一种专业的最重要的标志在于评价,即我们何以知道预设的目标已经达成,何以清晰地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
现代教育评价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史密斯-泰勒报告”。
该报告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创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清晰地陈述目标”、“测验如何与目标相匹配、一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直接推动课程和教学一致性运动的是近30年来评价领域特别是形成性评价的蓬勃发展。
诸多被冠以“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另类评价”(Alternative Assessment)、档案袋评价之名的新型评价方式逐渐被教师所掌握,并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
这些新型评价强调真实的情境化的测验,强调运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强调对高层次技能而不是知识再生产的评价;它不仅关注对认知的评价,而且包括对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维度以及心理动力技能的评价;它关注将评价整合到学习之中,倡导学习即评价;学生既是受评者,也是评价者,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评价过程中的责任。
在这种新型的评价中,传统的智慧被摒弃,新的智慧正在出现,如教学智慧—关注学习;学习智慧—反思性的、主动的知识建构;评价智慧—情境化的、解释性的、基于表现的、参与式的。
这种新的智慧标志着评价范式已经从心理测量学范式走向教育评价范式。
在教育评价范式中,评价已经不是教或学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也不是一个人教和另一个人学了之后等待第三者来评的那个孤立的环节,教学、学习、评价逐渐被看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与教学、学习紧密地绞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教学、学习应当是“数据驱动”(data-driven)的,而数据就来自于评价;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不只在教学、学习终结之后实施;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如果说布卢姆等人创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初衷是试图建立目标与测验(终结性评价)的一致性,那么,他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则是试图解决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
“掌握学习”模式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
该模式在美国进行了较为长期的实践。
据统计,在1982年,美国就有3000所学校、百万以上的学生接受“掌握学习”模式实验。
许多实验班的教学证明,这一模式可以使80%以上的学生获得普通班中只有20%的学生才能达到的成绩水平。
该模式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倡导教学评价贯串于教学过程。
通过形成性测验,可以使学生确认自己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活动。
已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产生成功的满足感,更积极地参与下一单元的学习;未达标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有哪些基础知识或能力未能掌握,明确努力方向,进行矫正。
这也许就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首创性经验。
然而。
当时的局限性在于,教师没有能力把握“清晰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来自哪里”。
真正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关注与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随着美国国家教育及课程标准的纷纷出台,一系列“基于标准、追求质量”的改革措施陆续登场。
教师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落实代表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
既然国家标准已经告诉他们让学生“学会什么”或“应知应会什么”,那么他们就应该负责任地、清楚地知道或监控学生真的“学会了什么”。
加上形成性评价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想实现何以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的愿望也就有了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地得到传播与推广。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大概可以描述一下“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
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活动;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没有说“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而是称之为“教-学-评一致性”,以表明目标是教-学-评的灵魂。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
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证据的推论。
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
第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课程素养表现为坚持博雅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确定和叙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
评价素养则表现为坚持育人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注释:①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分布式课程领导:一项合作与赋权的学校变革行动研究”(立项编号:B-b/2011/02/067)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了什么?①张菊荣(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吴江215211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给课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的关注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
这些深刻的变革涉及理念的变革,使教师得以从“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层面建立专业自信与专业自觉,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走向日常必然。
关键词课程领导;“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学习目标;课堂评价;学习信息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2384(2013)01-0007-03“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四分五裂、互不相干的。
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当代心理学名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安德森等编著)就贯串了这样的思想。
我校是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的直接指导下走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的。
“教-学-评一致性”对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仅讨论其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目标常常是纸上谈兵式地存在于教师的备课本上,似有若无:你说它无,老师说已经写好了;你说它有,我们在课堂上又观察不到它,你课后去访谈老师,老师们通常也支支吾吾讲不清楚,讲不出来目标确定的依据与过程。
我们在探索“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时,做的第一件事是研制学习目标,因为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为了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我们设计了“该学”、“能学”、“可教”、“利评”的学习目标。
一要做到“该学”,要明白究竟什么是学生在本课中该学的,就要研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来研制本课的学习目标,要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实质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这涉及课程的规定性,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不会把语文课上成自然课,不会把“了解鲸的生活特性”、“理解某某某的爱国主义情操”等当做语文课的核心学习目标了。
二要做到“能学”,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哪些学生可能会在哪个学习目标上有困难,是什么困难,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哪里,学习目标该确定到怎样的程度。
如果在目标设计时没有了解每个班级、每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那么教、学、评就都会无的放矢。
三要做到“可教”,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教学资源,研究教材中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资源有哪些,教师的自身条件怎样支持教学的可能性,如何合理开发课外资源等,这些都是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
四要做到“利评”,这就要求我们表述的目标是“可评价的”,我们在叙写学习目标时,应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会总结”等可评可测的行为动词,而不太使用“理解”、“感悟”、“体会”等难以评价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