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学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沟通和交流。

语用学则是研究言语行为和交际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方式、语境的理解以及言语行为的规范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到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

例如,英语中使用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达意见是被接受的,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使用间接表达的方式更为常见。

二、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 礼貌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语用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面子"。

在某些文化中,为了保护和提升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人们可能会使用更为委婉的措辞,避免直接拒绝或批评。

此外,对于请教和请求帮助的方式,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2. 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语用学研究了非语言行为与言语行为之间的联系。

例如,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接触、身体姿势和空间距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行为,有助于顺利进行沟通。

3. 指代和谈话主题在跨文化交际中,指代的方式和谈话主题也存在差异。

有些文化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人称代词来指代对方。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身份和地位,在使用代词时可能更加复杂。

谈话的主题也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或误解。

三、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在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时,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

1. 学习和了解他人的文化通过学习并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语用方面的偏好和规范。

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研究资料以及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实现。

2. 改变语言使用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可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与其他文化交流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尊重对方的习惯和规范,有助于更为顺畅地沟通。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其他文化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进行
社交沟通的知识领域,特别是在多文化的背景下,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旨在帮助提高多元文化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的核心理念是,不同的文化中的人们有着不同
的社会习俗,以及不同的文化规范,因此,当他们沟通时,他们就会
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和习俗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对方所说的话的
理解。

因此,人们应该了解多元文化下的语言使用模式,以便更好地
与他人交流。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研究和探讨了应付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际沟通
如何采用合理、真实和有效的方式来发挥作用。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研
究了许多基本的概念,如文化信念、言语习惯、言谈的礼仪、谈话、
对话和讨论的方法等,以及不同文化中语言的使用。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还关注细节,如不同文化的言语表达,以及如
何认知和接受不同文化的概念。

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正在使
用的语言和文化,以便并在交流中获得更好的理解。

最后,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的宗旨是帮助人类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以便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模式。

跨文化社交也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在实
际的社会活动中,沟通的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至关重要,从而改变研
究者们对沟通的看法,形成一个更加平等和共融的社会。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不同的文化框架下如何发挥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强调语言表达如何受到发言者个人文化背景、社会文化结构以及本国和他国社会现实之间系统性关系的影响。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应用于任何一种语言,以及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文化活动。

它还被用于研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语言的交互,以及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上障碍和沟通不畅的原因,比如政治、社会、宗教等。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涉及习俗、言论和语言的交互使用,以及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影响。

它还聚焦于对外学习者、移民以及双重文化人士如何使用语言去开展跨文化交流,以及在不同文化下实现良好的沟通。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强调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重要联系,以及它们在沟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此外,它还涉及语言理论、文化理论、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出现误解的重要性。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的实践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表现。

这包括在给定的文化环境中使用语言的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活动。

它致力于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沟通中有何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实现良好的沟通。

另外,它也提供有关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途径,以及提高沟通能力的建议。

总而言之,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是研究语言沟通、文化差异和不同社会的交流方式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不同文化下的交流,以及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并获得成功。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旨在理解每种文化使用语言的不同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影响,以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成功率。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是一门对探究文化间语言交流和互动规则的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行为,标准的话语的形
式及效果,不同国家的言语传播形式以及其表达应用的特点、手段、
方法,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之间的异同,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理论,道德、习俗与文化传承等内容。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包括不同文化间的社交行为模式、习惯、规则、礼仪、文化禁忌、调节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和互动。


在不同国家和文化圈都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当中国人与西方文化社
区的人交流时,他们发现西方人既重视隐私,又公开表达情感;而在
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更重视关系,而不是个人意见,往往会使用更
加委婉、礼貌的语言表达。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还可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交流和理解,以免发
生混乱、误解和不必要的矛盾。

它强调了在跨文化社交之中如何能更
好地学习他人的文化以及当地的习俗文化,以及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
接受的。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也研究如何在双方理解的基础上促进交流,以及实现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的研究也可以为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提供帮助,并更好地提高两个文化间的合作性,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对方,从而
更好地构建不同文化之间的友好关系。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是指研究指向不同文化背景者之间的社会交流
行为和相关的语言表现。

它是一门对人际特质及其相关话语表现的综
合研究,重点关注意义的传递和理解,以及跨文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
差异。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
融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并更好地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沟通交流。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社会语言行为、情境模式
以及文化信念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和分析。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涵
盖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涉及如何理解
和表达认知过程所产生的言语形态;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关系里的语
言使用,以及语言表达对于社会关系建构的作用;文化语言学则关注
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行为和相关的文化假设。

跨文化社交语用学具有很多具体的研究内容。

其中包括交际语用学、社会情景分析、说话社会活动、国际国内政治话语行为及文化偏
见等。

此外,跨文化社交语用学也可以用来检视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
历史事实,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沟通交流,进而生成更
加有效的文化框架。

总之,跨文化社交语用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用的研究领域,它将
被用来提升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的贴切度和有效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
新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与当地人民沟通交流,提高外语使用能力,更
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化,建立良好的文化关系,积累更丰富的社会经验。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

避免文化价值观冲突的策 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
05
用策略
尊重对方文化价值观
在交际中避免对对方文化的 贬低或冒犯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价值观差异
学习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方式,以体现对对方文化的
尊重
培养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

运用合适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规则和表达 方式

01
添加章节标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
02
用学概述
语用学定义及研究内容
语用学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和使用。
研究内容: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各种现象,包括言外之意、文化背景、社会规 范等,以揭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 差异,以促进有效的沟通。
社交规范差异
文化背景: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社 交规范存在差异
语言习惯:不同 语言习惯下的社 交规范存在差异
社交礼仪:不同 社交礼仪下的社 交规范存在差异
价值观:不同价 值观下的社交规 范存在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
04
用失误
语言使用不当
词汇选择不当: 使用不恰当的词 汇或表达方式
语法错误:违反 语法规则或表达 习惯
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用礼貌、委婉、含蓄等语用策 略
掌握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礼仪和 规范
遵循社交规范和礼仪
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 惯
避免使用冒犯性或敏感性 的语言
遵循适当的社交距离和身 体语言
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 间

跨文化语用学ppt

跨文化语用学ppt

Classification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Blum-Kulka(1989 )
Speech act Pragmatics 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Social-culture pragmatics 社交文化的语用研究 Contrast pragmatics 对比语用研究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Pragmatics across culture
Outline
Definition of Pragmatics Definition of Cultur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1.Definition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2.Classification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3.Research Methods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4.Equivalence of cross-culture Pragmatics
Cooperation and conversation
Much of current pragmatic thinking is based on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However, many criticisms have been uttered of it, often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not everybody is willing, able or obliged to cooperate. The discussion on the so-called universality of cooperation often focuses on the phenomena of conversation. When it comes to actual conversation, the assumption is again that people across cultures will obey certain rules of collaboration in order to make conversation happen and have the flow of talk to progress as smoothly as possible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难以避免。

因此,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用学差异对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范的学科,旨在探究语言的真正含义、对话者交流情境、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展现等方面。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不同言语行为的意义、语音、语调、语速、体态语以及面部表情等各个方面。

二、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跨文化交际是指两个或更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习俗、信仰和价值观等,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学规律也会存在不同。

比如,中国人用“您好”代表敬意,而在欧美国家,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也是一种表达尊重的方式。

传统的中文交际中常用的“你吃了吗?”,在英语中就具有十分实际的含义,而无需转述“你吃了吗?”中所包含的问候与关切。

三、语用学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学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细微差别,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沟通失败。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双方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到不同的含义和意图,避免因为语用学差异而导致的沟通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感谢语「Thank you!」在日语中则是「Arigatou gozaimasu!」在中国人看来,很难理解为什么日语里含有尊敬语的感谢表达要用得如此频繁,而在美国人看来,如果翻译成英文的话,就显得过于严肃。

这种差异如若无法理解,便会让交流双方的态度和情感产生误读,从而影响到和谐的跨文化交际。

四、当心陷入语用学的“语言陷阱”语用学中的错误理解和“文化陷阱”,以及由此产生的误解和偏见,也被称为“语言陷阱”。

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是中西方公司业务洽谈时,中方谈判人员常能听出对方口中略带兴奋地“我们很有信心且相信自己的实力”。

结果却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西方商人理解为对方“现在还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条件,但我们不太害怕”的口语运用符合他们的文化特点,从而误判了中方意图。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单元,更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

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掌握语用学知识常常能使他们更加流利地进行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不同人群根据文化、国籍、社会背景等的不同,会在交流时产生各种误解和不适,导致交际的失败。

因此,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目的和方法都可能会影响交流的质量。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但在一些亚洲国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被视为礼貌和谦虚。

如果西方人在和亚洲人进行交流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就有可能会被误解为不尊重对方,从而产生交流失败的情况。

此外,语用失误还有经常出现的场景,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需要注意。

比如在商务交际中,礼物的传递常常会牵扯到一些文化差异。

在中国,拿到礼物后,礼物的包装和收纳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日本,打开礼物的包装则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就可能会产生失礼的情况。

另外,在国际商务应酬中,饮酒也是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但在一些穆斯林国家,饮酒被视为不合适的行为。

如果不注意礼仪,就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二、语用转换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转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语用转换是指将原文化中使用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文化中的语言习惯。

实际上,语用转换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本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并与之适应。

例如在中国的文化习惯中,尊重长辈、敬重师长是极其重要的。

而在美国,相较于中国,这种做法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如果中国人以向长辈询问意见的方式与美国人交往,就有可能会被视为自命不凡或侵犯他人隐私。

在这样的情境中,中国人需要了解美国文化,适应美国人的交际方式,以便于正确的交流。

三、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达到交流目的而遵循的规则。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境与语用学分析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境与语用学分析

跨文化沟通中的语境与语用学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和障碍,包括语言、价值观、信仰等等。

其中,语言交流是跨文化沟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在语言交流中,语境与语用学的分析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境与语用学的概念语境是指一段语言使用时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场景、情景等。

在语境的作用下,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和解释也会不同。

举个例子,一句话“我很想你”在情人之间的交流中,表示的是爱意,而在朋友之间的交流中,则可能只是一种友谊的表达。

因此,语境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目的非常重要。

语用学则是研究语言在不同语境下使用的规律和特点,包括语言的功能、目的、意义、推理、说服等。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或语言结构,还包括了用语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对受话人的影响。

因此,了解语用学的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语言背景的影响在跨文化沟通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对于一些含蓄的语言表达较为敏感,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生硬、直接的表达方式则更为接受。

因此,语境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语言理解,也会影响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三、语用学分析语用学的分析涉及到说话人、听话人以及话语本身三个方面。

其中,说话人(或写话人)要考虑听话人的语言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在语境中寻找恰当的话语进行表达。

听话人同样需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同时在理解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

而话语本身则要合适地体现出说话人的情绪、态度和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语用学的分析不仅仅是在谈话中发现某些表达不当或者产生了误解时去进行的。

更准确的说,这种分析应该是一种针对语言交流过程中各种现象,着眼于提高交流效果和成功率的学科。

《2024年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宣翻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跨文化语用学作为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学科,为外宣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语用学视角出发,探讨外宣翻译的策略,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跨文化语用学理论概述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规则、交际策略以及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这一理论对于外宣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从而准确传达信息。

三、外宣翻译的特点与挑战外宣翻译是指将有关国家、地区、组织或企业的宣传材料翻译成外语,以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外宣翻译具有信息传递、文化传播和形象塑造的功能。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外宣翻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

四、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一)文化适应策略文化适应策略是指在外宣翻译中,根据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

在跨文化语用学的指导下,译者应深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避免因文化冲突导致的信息误解或扭曲。

(二)语言简化策略外宣翻译的目标受众可能不具备专业知识或对某些术语不熟悉。

因此,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应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以降低理解难度。

此外,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译文更具吸引力。

(三)价值中立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

外宣翻译中,应避免对目标语国家的价值观念进行评判或宣传本国价值观。

相反,应关注信息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实现有效的国际交流。

五、案例分析以某企业外宣资料翻译为例,该企业在宣传材料中强调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策略。

首先,在文化适应策略的指导下,译者深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价值观和语言习惯,将“以人为本”翻译为“people-oriented”。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分析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交际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领域。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理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跨文化交际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语言层面上的交际,即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二是指文化层面上的交际,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工具,而是涉及到文化、社会背景、语境等多个方面。

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使用语言,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文化的充分交流,成为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语用学的概念和作用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意义和效果的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消除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差异会对语言交际造成困扰。

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下的交际习惯和规范,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准确、顺畅。

2.充分利用语言功能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语言的社交功能,既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流,还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增进人际关系。

3.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语言理解的障碍。

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减少语言交流中的误解和偏差,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顺畅。

三、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 礼貌原则不同文化间对于礼貌和尊重的理解往往具有巨大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注意礼貌原则的应用。

礼貌原则涵盖语言中的许多方面,如使用敬语、避免语言歧义等。

在与外国人交际时,要避免使用过于亲密的语言或者尖刻的语言,应尽量使用尊重对方的语言,增进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和好感。

2. 语境的作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的不同也会对语言解释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语境的变化。

对于同一句话,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不同的解释。

如在中国,当问候某人的时候,通常使用“吃饭了吗?”这个句子,而在西方国家则用“how are you”。

英语语用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英语语用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英语语用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无论是商务合作、学术研究、旅游还是国际交往,人们都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其语用学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英语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方式、意图和理解。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更在于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因此,了解英语语用学对于避免误解、促进有效交流至关重要。

首先,语言的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使用委婉语、敬语和感谢语等。

然而,不同文化对于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被认为是诚实和直率的表现,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过于直接可能被视为不礼貌。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来调整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达到礼貌和尊重的效果。

其次,文化背景知识对于理解英语语用学也至关重要。

许多英语词汇和短语都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

比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等节日词汇,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很难准确理解和运用。

再比如,“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break a leg”(祝你好运)等习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很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此外,非言语交际也是英语语用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非言语交际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不同文化对于非言语信号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保持眼神接触被认为是自信和尊重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过多的眼神接触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具有挑衅性。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

具体表现:词汇、 语法、发音等方 面的差异
应对策略:学习和 了解不同文化的语 言特点,提高跨文 化交际能力
学习目标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熟悉目标文化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语言得体和礼貌 学会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以弥补语言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
Part Four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能力提 升的实践案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能力提 升的效果分析
汇报人:
非语言交际是 跨文化交际的 重要组成部分
非语言交际可 以传达语言无 法表达的信息
非语言交际可 以帮助理解对 方的文化和价
值观
非语言交际可 以增强跨文化 交际的效果和
准确性
肢体语言:不同文 化中肢体语言的含 义和表达方式不同
面部表情:不同文 化中面部表情的含 义和表达方式不同
服饰打扮:不同文 化中服饰打扮的含 义和表达方式不同
信任危机: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 的信任危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沟通障碍: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 的沟通障碍
形象受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 的形象受损
提高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 的价值观、习俗和语言习惯
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掌握跨 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增强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Part Three
词汇差异:不同文化中词汇的含义 和用法不同
语用差异:不同文化中语言使用的 习惯和规则不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语法差异:不同文化中语法结构和 规则不同
非语言差异:不同文化中非语言交 际的方式和规则不同
根源:不同文化 背景、历史、地 理等因素

社交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发展语用学

社交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发展语用学

社交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发展语用学社交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发展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交、文化、发展和交流方面的应用。

在如今这个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中,学习这些学科对于人们的交际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交语用学主要研究的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应用。

社交语用学研究的范畴包括语言交际中的成语、谚语、俚语、口语等非标准语言,它们在社交活动中有特殊的功能。

社交语用学还研究的是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做出判断和作出回应。

社会语用学则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语用学分析的是语言交际的习惯和规则,这些规则包括非正式语用学和正式语用学,也就是社交规则和职业规则。

在社会语用学的研究范畴中,包括文化背景、话语策略、言语交际的权利和义务等。

跨文化语用学是研究不同文化间语言交际中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因语言的差异而出现交流障碍,因此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对于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不同文化对话语会面礼仪的差异、言语行动方式、交际策略、语言态度和劝说方法等。

发展语用学则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发展和多样性。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语言习得和使用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发展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中,包括语言习得、修辞、口才、交际能力等领域。

发展语用学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阶段的人的语言心理和语言认知发展,为语言教育和语言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学习这些学科对于我们的交际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了解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需求,并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建立良好的语言交际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变化,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学概述摘要: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其形成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该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功能对等问题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人际交际;研究;功能对等一引言语用学(pragmat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人们对其研究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意义”,有的语用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相互作用中的意义”。

大家普遍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说话者的意义,而不是词或者是句子的意思。

也就是说,语用学研究一般都是以某种文化为背景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领域。

跨文化语言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是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将文化因素引入跨文化交际中意义研究的一种宽泛的语用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语用问题。

跨文化语用学着眼于不同语言的表层形态,结构方式和话语意义等的比较,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的文化差异,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概括来说,跨文化语用学重点在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直接交际过程中的语用现象及规律。

在英语文献中,跨文化通常用inter-cultural和cross-cultural两个术语来表示。

就跨文化交际而言,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不只对言语交际感兴趣, 它还力图对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

它研究的重要是在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上, 尽管不否认语言在体现文化差异上的重要性, 但文化问题似乎比语言问题更为重要。

而跨文化语用学(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s) 强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研究。

所以, 跨文化语用学中的跨文化我们用cross-cultural 而不用inter- cultural。

跨文化语用学综述

跨文化语用学综述

跨 文 化 言语行 为语 用 结构 的差异 性和跨 文 化语 用策略 等 。 系统 了解跨 文化语 用 学理 论研 究的 历 史发 展 、 范畴 和 内容、 研 究 方法, 深入 剖 析其 发展 动向 和存在 问题 , 将 为跨 文化语 用学理 论研 究进一 步发展 提供 有益 参考 。
关键 词 : 跨文 化语 用学 ; 言语行 为 ; 综述
为语 用结 构 的差 异性 和跨 文化语 用策 略 等等 。
二 、 跨 文化 语用 学研 究的 形成 和发 展 跨 文 化语 用学 自2 0 世纪 7 O 年 代形 成到 现在 ,发展 较 为迅 速, 不 断有 创新 理 论 发展 。初 期 , 一 些西 方学 者 主要是 关注 一般 性 的语 用学 理 论研 究 , 如 言语行 为 理论 、 会 话 含义 理 论 、 礼 貌理
化》 、 王 福祥 ㈣ 《 对 比语 言学 论 文集 》 、 王 得杏 《 英 语 话语 分 析与 跨 文化 交际 》 , 胡文 仲 、 林大津、 贾 玉新【 瞎 学 者的 《 跨 文化 交 际
学》 。此 外 , 李萍 、 郑 树棠 , 姜 占好 , 陈 治安 、 袁 渊泉 等学 者 介绍 了国 内外语 际语 用 学 的最新 成果 和 研究 现 状 , 指 出 了国 内语 际
社会 阶层 、 不 同地域 、 不 同群 体之 间的 交际 也存 在 着类 似 问题 。 何 自然认 为 : “ 跨 文 化语 用学研 究 在使 用 第 二语 言进 行跨 文 化言 语交 际 时出 现 的问题 。” 【 B 啊 兆熊则 认 为: “ 跨 文化语 用 学是 对不
同文化 背景 的人 之间 的交 际进 行 的研 究 , 其 重 点是 对不 同 文化 的语言 活动 进行 跨文 化对 比研究 。 ” 【 l 尺 管两 位学 者对 跨文 化语 用 学研 究 的范 畴 表述侧 重 不 同 , 但 其 基本 要 点是 一 致 的 。王建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宣翻译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传递信息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外宣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以期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国际交流与理解。

本文将简要介绍跨文化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通过梳理跨文化语用学的核心概念,本文旨在揭示其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为外宣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外宣翻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其翻译内容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敏感性等特点。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跨文化语用学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外宣翻译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语言层面的翻译技巧,如词汇选择、句式调整等;以及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如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差异的处理等。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本文将展示这些策略在外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挑战与策略,以期为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促进国际交流与理解提供有益参考。

二、跨文化语用学理论基础跨文化语用学,作为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和理解规律的学科,为外宣翻译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下,外宣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这一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因素,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接收。

跨文化语用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在外宣翻译中,这要求翻译者不仅要精通语言,还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意义。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对源语言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跨文化语用学还关注语言交际中的动态性和互动性。

在外宣翻译中,这意味着翻译者需要关注翻译过程中的互动和反馈,及时调整翻译策略,以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和期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现象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现象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现象研究第一章:前言跨文化交际是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而日益受到重视的一门动态学科,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现象对于有效推动全球化进程、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索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现象,并探讨其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第二章: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交际功能,即语言的意义和用法。

它主要关注一句话的含义和使用背景。

语用学是综合性的科学,它需要从语言本身、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语用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语境、语用关系、话语行为、言语行为、失礼语、语言交际策略、谈判技巧等多个方面。

第三章: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现象3.1 调查问卷中的语用学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进行调查问卷时,研究者需要考虑到受试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避免因为翻译问题或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和歧义。

比如,在西方国家,对于某些问题的回答需要直接明确,否则会被认为是隐瞒信息。

但在一些东方国家,有时会使用含蓄的方式来回答问题,避免直接的否定或批评。

3.2 调停中的语用学现象调停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一种交际方式,通过调停,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人们可以沟通交流,解决各自在交流过程中的困惑和障碍。

在调停中,语用学现象尤为显著。

在跨文化交际中,虽然大家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但由于其文化不同,对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历史文化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调停者需要通过分析每个人的文化和心理特点,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和合作性,协助他们互相理解,达成共识。

3.3 礼仪用语中的语用学现象礼仪用语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语用学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使用的礼仪用语、礼节和习惯均有所不同。

比如,在西方国家,人们谈判时会经常使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以表示尊重和感谢。

而在一些东方国家,人们则更加注重“面子”和“尊严”,因此不太会使用过多的礼貌用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语用学概述摘要: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其形成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该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功能对等问题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人际交际;研究;功能对等一引言语用学(pragmat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人们对其研究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意义”,有的语用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相互作用中的意义”。

大家普遍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说话者的意义,而不是词或者是句子的意思。

也就是说,语用学研究一般都是以某种文化为背景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领域。

跨文化语言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是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将文化因素引入跨文化交际中意义研究的一种宽泛的语用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语用问题。

跨文化语用学着眼于不同语言的表层形态,结构方式和话语意义等的比较,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的文化差异,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概括来说,跨文化语用学重点在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直接交际过程中的语用现象及规律。

在英语文献中,跨文化通常用inter-cultural和cross-cultural两个术语来表示。

就跨文化交际而言,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不只对言语交际感兴趣, 它还力图对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

它研究的重要是在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上, 尽管不否认语言在体现文化差异上的重要性, 但文化问题似乎比语言问题更为重要。

而跨文化语用学(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s) 强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研究。

所以, 跨文化语用学中的跨文化我们用cross-cultural 而不用inter- cultural。

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目前处于初始阶段,主要是对西方学者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翻译和介绍或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如何自然(1997),何兆熊(2000)分别在其专著《语用学与英语学习》、《新编语用学概要》中介绍了跨文化语用学。

此外,王建华(2003),曾文雄(2006)也撰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阐释。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会因为同一个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所指不同或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而引起误解。

浙江师大的洪岗博士认为引起这种误解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词或术语在不同文化中所指的范围不同, 另一种是不同文化对同一个词或术语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倾向(interpretive bias )。

如:人权。

美国人的所指是“政治权”,而中国人的理解倾向于生存权和发展权。

Jenny Thomas则举了一次她在法国的某旅馆前看到的一则酒的广告为例:Des plaisirs raffines a des prix incroyable! 而该旅馆还给出了以下的英语译文:Refined pleasures at an incredible price! Incroyable和incredible虽然语义相同, 但在英法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解释倾向,在法语中最可能的意思是难以置信的低价格,在英语中则的是难以置信的高价格,真是一字千里。

再者, 传统上中国人多重实际而缺乏幽默感, 对别人的赞扬多采取自贬口吻。

西方人则不同, 他们多以欣赏的方式, 尽量不贬损赞扬者的面子, 而不乏幽默风趣。

所有这些语言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背景缺乏了解的现象都体现了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跨文化语用学的学科特征随着全球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体了,而是拓宽了语言研究的领域,从一元到多元,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性到系统性,从纯语言形式到实际使用中的话语。

它通常是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非母语(或不同国家、民族交际者使用同以母语)进行语用交际,这时的交际参与者多为不同语种、不同国家之间的语用主体;也就某种语言现象进行跨文化的对比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因此同其他语言学的分支相比,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有几大特征:一是语言研究的宏观视野,将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二是语言研究的动态观,将语言置于运用的过程中;三是语言研究的对比方法,将不同语种之间的交际问题加以分析比较。

这些特征使得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同时充满活力、极具价值。

三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人们对跨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 国内语用学家对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没有统一的看法。

何自然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

跨文化言语交际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非母语进行的言语交际。

母语进行的言语交际。

何兆熊则认为:跨文化语用学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进行的研究,其重点是对不同文化的语言活动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

虽然这两种定义有不同的表述重心, 但基本要点是一致的:即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进行研究。

王建华(2003)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第二语言使用的观点是不太准确的,确定其研究范围的关键在于交际双方即语用主体是否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跨文化语用可以是使用第二语言(如中国人用英语与美国人) 交际的情况, 也可以是使用母语( 如中国人用汉语与来华留学生)的交际, 还可以是使用同一种语言、且这种语言对双方来说都属于母语(如美国人用英语与新加坡人)的交际。

因为不同学者对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对其具体研究内容也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学者,如Blum-Kulka(1989)等人把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的方面:( 1 )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2)社交文化的语用研究;(3)对比语用研究;(4)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何自然也赞成此分法。

何兆熊则认为对比只是一种方法, 跨文化语用学是对语用各层面的跨文化研究, 而任何层次上的跨文化研究都必然要采用对比的方法, 因此不把对比语用学看作是跨文化语用学的一部分。

他赞同英国语用学家尤尔的观点, 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社团对意义构建方法的不同期盼,进而把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内容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1)跨文化语用语言学(cross-cultural pragmalinguistics)研究, 即对不同文化中相同或相似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的差异研究、不同文化对言语行为策略选择的差异研究等;(2)跨文化社交语用学(cross-cultural sociopragmatics)研究, 即研究不同文化对各种语用参数(pragmatic parameters) 的不同解释、不同文化在遵循的会话原则上的差异、不同文化在遵循的礼貌原则及其准则上的差异等;(3)语际语语用学(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研究, 即对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语用行为以及习得第二语言时的行为模式的研究。

语际语用学研究又包括跨文化语用语言学和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的研究。

跨文化语用语言学主要研究不同语言文化中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的异同,以及人们在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实施言语行为的异同。

这包括语言形式的各个层面如语法、词汇、语篇等。

同一言语行为可以用多种语言形式实施,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中会有差别。

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研究的是对影响人们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王建华(2003)认为无论是三分法还是四分法在逻辑上都是不太严密的,内容上也有交叉,难以形成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系统。

他围绕语用意义构建和理解这一核心问题, 把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分为相互联系、逐层推进的三个层面: (1)文化载体—语用手段层面;(2)文化蕴含—语用环境层面;(3)文化策略—语用主体层面。

语用手段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第一个层面, 是对语言文字的表层分析,也是对显性文化载体的分析,属于基础层面;文化蕴含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第二个层面,是跨文化语用的隐性的深层结构,可以归纳为语用环境的子系统来分析;语用主体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第三个层面, 是跨文化语用的能动调控中心,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和主动功能,涉及的是语用主体的文化结构和认知结构。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由语言的表层形态深入到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四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研究方法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不仅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而且包括观察、分析、阐释这些问题时的跨文化视角和策略。

这也就是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方法,除了语用研究中常见的描写、分析、理论阐释等方法之外,跨文化语用学还有一些相对独立和常用的方法。

如对比和比较的方法、材料实证法和文化投射法等。

来自于对比语言学的对比和比较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对比和比较可以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展开。

通过对比和比较, 可以观察到各种语用现象的共性和个性。

目前国内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不同语言的词汇有不同文化意义的对比分析, 会话合作原则的对比研究。

也有学者运用对比和比较的方法分析言语行为、语用规则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得较多的是和礼貌密切相关的言语行为, 如恭维、请求、道歉、拒绝、抱怨等。

材料实证法是指通过对语料的收集、分析, 对人们或自己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的方法。

文化投射法的基础是描写和解释, 是在作为表层的语言形式结构及语用规则和作为内核的文化蕴含及文化背景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

文化投射法具有历时性特征, 显示出时间的纵深感, 与共时比较的空间开阔性相得益彰, 可以形成立体式的研究方法。

理论阐释法,即要对跨文化语用中产生差异的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这种方法的基础是描写和解释。

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这也是常用到的一种重要方法。

洪岗(2000)提出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采用观察—引发—元语用评价的语料收集方法, 同时注意研究对象、情境因素、概念、语料收集工具和样本的对等问题, 这样就能提高语料的信度和效度, 对研究结果进行更充分、更客观的解释。

王建华认为由于跨文化语用学将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的宏观研究视野, 将语言置于运用过程中的动态观念,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必须丰富自己的方法库, 并从中概括出涵盖面大、针对性强的综合性方法。

跨文化语用学具有多学科性质, 因此, 它的研究方法多变, 研究手段各异, 研究模式也具有兼涵并包的特性。

五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的对等问题“要合理地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首先要确立对比的对等基础”(Lonner1979 27)所谓对等指的是在数量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等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