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 第1课时【教案】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da72b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b.png)
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说明这节课的设置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了解农业部门及特点;以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依据,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辅助,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及原因。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3.通过学习农业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难点: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检查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1.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与农业哪些部门息息相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保证。
农业发展地区分布差异显著,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即使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的差异,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本课时知识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cf2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d.png)
4.2 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难点: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中的中国,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传统美食的差异、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这些美食与农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的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农业的概念。
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分类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图文资料,找出农业的主要类型。
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位活动:教师提供材料:“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学生总结:农业的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分布特点活动:通过读图总结:我国的农业西部和东部,南部和北部存在差异。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国各地逐渐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农业部门和生产对象,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不同。
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地形崎岖,因此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着种植业,在地形崎岖的山地主要是林业,渔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们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熟制有显著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b4930c50912a2161579292d.png)
(二)我国农业地区分布
1.教师给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提出问题:分析我国农业分布东部西部有什么差异?
2.给出我国农业分布图,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我国四大牧区及重要农业区、林区、渔业分布区
3.给出我国作物熟制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我国农业在国名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发展
学生根据图回答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的差异——东耕西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我国农业分区和思考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分布差异及原因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学
反思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什么是农业, 狭义的农业和广义的农业
二、教学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农业的概念,并给农业照片,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
业的区别。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农业的劳动对象与产品,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
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地位
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资源,而且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难
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解影响我国农业地
点
区分布的因素。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湖南新闻联播》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1 农业(一)》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1 农业(一)》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6b08b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d.png)
探究新知
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
思维点拨
秦岭—淮河
探究新知
思维点拨
油料作物 南油北花
1.活动中,属于农业活动的有( A)
①挖笋②采茶③观候鸟④编竹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2.活动中的农业属于( C)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3.开展活动的地理区域是( B)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D.②③ D.渔业
随堂练习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更是重中之重。下图示意我国
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原材料。
我们吃的馒头、水果、蔬菜、肉、 蛋、奶等,穿的棉纺织品、毛纺 织品、皮鞋等都来源于农业。
探究新知
农业的重要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等粮食作物品种相继育成并推广应 用,其他农业技术也获得长足发展,中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得以解决。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 是一个奇迹!”阅读图4.8和图4.9,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2.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 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我国西部农产品主要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或山地的山麓地带。因 为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3.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这样规划所依 据的自然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0cd632b4daa58da0114a49.png)
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重点 四、 教学重点难 点 难点
让学生掌握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第二课时 三.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这是影响农业 生产的基本条件,决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 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决定农业 生产的方式、效率、水平等。 (3)技术条件:主要包括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通过影响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4)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农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 售。 2.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 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有近 13 亿人口,粮食需求 量大。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只有 400 千 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 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 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有: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 保护耕地;②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 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 人真正得以提高;④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如使用优良种子、 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3.中国耕地面临的压力与合理利用、保护 (1) 面临的压力: ①耕地比重不大, 人均耕地少: 中国耕地面积有 1.28 亿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l3.7%,人均占有耕地不足 0.1 公顷,仅 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45%。②耕地的地理分布不均:中国耕地总面 积东南占 88.4%,西北占 11.6%。从人均耕地面积看,内蒙古、黑龙 江多于 0.3 公顷,而自然条件较好和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少于 0.07 公顷。③非农业建设用 农业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等各项建设用地迅 速增加,使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④低产田所占比重太大:高产稳产 田占 l/3 左右,低产田也约占 1/3。 (2)合理利用与保护:中国耕地不足的形势严峻,要实行“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措施有:①实行耕地 总量不减少措施;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方面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另一方面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③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 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走科技强农之路 (1)温室大棚 (3)推广农业机械化
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
![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6af42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d.png)
八上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Tags: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字号:T|T《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
2.农业生产的各种部门。
教学难点:1.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情系?三农?谋发展”[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设计意图: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农业概念。
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四个部门。
[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补充解释]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部分。
(设计意图: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师生小结]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秀教案(4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秀教案(4页)](https://img.taocdn.com/s3/m/d09625dd9b89680203d8254c.png)
“农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点,河流概况,水资源分布,土地分布等,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的能力。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讲,对农业的了解太少,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也刚好是本节课将要突破的一个教学难点。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在今后分析问题时思考范围更为全面、更为系统。
并且,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真正落实课标中“因地制宜”这一要求。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相关资料并结合日常经验,知道农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感悟农业的重要性。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指导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同时,不断提高互相协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模拟典型情景分析,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习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农业概念及其重要性
2、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
1、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四、教学过程。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4884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1.png)
时 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古诗《锄禾》引入农业,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阅读古诗《锄禾》,思考并区分广义的农业与狭义的农业。
认识农业的概念和主要
生产部门
学生阅读教材90-91页,思考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活动。
教师总结农业的生产部门,并归纳农业的生产对象和所获得的劳动产品。
认识农业的
性“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2010年)”和“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2010年)”等资料,引导学生归纳我国
农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举例,小结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资料,归纳我国农业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农业对国民经
济的重要性。
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说出农业的概念,举例说出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3.运用图文资料,简单分析饮食文化、生活与农业和自然的关系,说明农
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农业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认识现代农
业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从三个角度介绍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
技水平,农业形态的发展,以及产业体系的变化。
教师结合教材图4.7介绍国家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视,以及现代农
业对人才的需求。
总结
教师结合我国粮食浪费现状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爱惜粮食。
最后教师小结本节课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体系。
重要性
学生完成教材92页活动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活和生产两个方
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图片,1.引导学生从衣、食、用等方面分析农业与人类
人教版8年级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人教版8年级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881360fad6195f312ba6fe.png)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e10515d80eb6294dd886c95.png)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61b741eb91a37f1115c29.png)
《农业》(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2.读图分析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使学生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视农业、热爱农业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1.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对比归纳、活动练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这些诗句分别描述了人们从事的是哪种农业活动?(打渔、耕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让我们走进第二节《农业》去寻找答案吧!二、新课学习(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2.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畜牧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
林业: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树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林业。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拓展延伸: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部门。
3.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我们吃的食品、穿的衣服、使用的桌椅等,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方面:农业可为工业提供木材(造纸)、粮食(酿酒原料、食品工业原料)、棉花(棉纺织原料)、羊毛(毛纺织原料)等。
生活方面吃: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有肉、奶等;林业能提供的食物有水果、木耳等。
穿:用种植业的产品原料制成的衣物有各种纯棉内衣、棉袄等;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毛衣、皮鞋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195f0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6.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所了解,但对其深层次的原理和现状认识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衔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农业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较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
同时,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745fb5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3.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的发展措施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是《农业》的第一、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与农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农业的具体分类、生产过程、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探讨农业的发展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实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探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资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3.准备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方向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fe4634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4.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农业这一生产活动。
教材通过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对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分布。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农业图片,增强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知识的PPT,包括文字、图片、案例等。
2.准备农业案例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讲解农业的重要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农业案例,讨论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699bd7a5e9856a57126042.png)
《农业》教课设计教课假想农业是我国公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域散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认识农业的地域散布及影响要素是就地取材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要点是我国农业散布的地域差别,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需性。
本设计试图经过“设计地图”、“读图剖析”、“分组议论”、“成就展现”等教课环节,调换学生学习地理的踊跃性,提升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实用的地理”。
教课目的1.认识农业的观点及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质,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天气等方面的知识,剖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散布差别的原由。
3.理解就地取材发展农业的必需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学情剖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拥有必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经过地理表象研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升。
教课方法读图剖析法,分组议论法,讲话法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板书:第二节农业一、农业及其重要性(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野外上》,请同学们闭目赏识,谈谈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野外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扬小河在漂亮的乡村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我们子子孙孙在这野外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争光2.同学讲话,老师总结:小麦、高粱(栽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状况。
(二)小组合作,研究原由1.学生活动一: 收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系(1)农业与生活、生产以及公民经济建设有什么亲密联系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系实质,举例说明。
(2)学生展现:我们的吃、喝、穿、用都离不开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2节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4章 第2节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be79cdd65ce05087732130d.png)
第2节农业第一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2.知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3.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目标。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2.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重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难点】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90~P92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4.6,说出农业的劳动对象、产品以及主要部门。
__答案:劳动对象和获得的劳动产品都是生物;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__2.读教材图4.7,结合材料及活动,思考农业的重要性,说出我国农业的现状。
__答案:重要性:(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它不仅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和生活物资,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我国农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__ (教师点拨)(探究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讨论交流)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e2deb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6.png)
《农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农业的内涵及意义,掌握不同农业类型的划分及其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复杂多变的农业地域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需注重通过实例、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准备教学课件,包含农业相关图片、地图、数据表格等资料,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准备相关农业区域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不同农业区域的认识。
此外,还需准备一定数量的习题,以便课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通过上述准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则与农业相关的有趣小故事或展示一系列关于农业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故事或图片应尽量选取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内容。
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象背后是什么在支撑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
二、新课讲解1. 农业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农业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即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
随后,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
每一种农业类型,教师都应通过图示或实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农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在讲解农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地图,指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及其气候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成功经验。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b6b0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0.png)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2.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农业的重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条件。
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5.题型五: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农业分布和农作物生长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观看现代农业技术视频,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思考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利用农业部门发布的统计年鉴,收集和分析农业发展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观当地农业示范园区或农场,实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深对农业实践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农村调研,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讨论区:布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准备桌椅、白板或黑板,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
-实验操作台:在教室一角或实验室设置实验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演示区:确保投影仪、计算机和其他演示设备功能正常,以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影响农业生产的政策因素、交通因素、技术水平因素。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学习生活中的的地理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得出结论。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
中国人骨子里渗透了热爱种地的基因,尤其爱种菜:房前屋后,房顶阳台,甚至种到了非洲、美国、俄罗斯等地,风靡至今的网络游戏QQ农、牧场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你能玩转农、牧场吗?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1)【教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0—93页、95—9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家乡这种农产品地区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县、区的生产条件有所不同,人们把农业生产方式做出最适合的布局就是“因地制宜”。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人们希望在农业生产中,能更多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但是偶尔也会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的场景,这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因素中的气温(热量)和降水(水分)条件,那么还有那些自然因素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呢?
3、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消费市场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油菜地种出大龙袍、机器猫;稻田里种出白鹤、祥云、米老鼠……这些创意十足的农田不仅惊艳了游人,也让传统的农田身价倍增。
4、“创意农业”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
1、生活离不开农业——衣食之源
生活离不开农业——家具、门窗等
我们现在基本不需要“唧唧复唧唧”的当户织了,也很少“临行密密缝了”。因为工业生产既代替了的繁琐的劳动,又高效的提供了产品:
2、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展示部分棉、麻、丝、毛、皮制品;金锣和兰陵集团部分产品)。
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农业机械使得农业劳动大大减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
欣赏图片,观察食物构成,思考食物来源,感受中国食物消耗的庞大数据。
创设轻松的情境。
教学过程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农业)。它分为种植业(狭义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农业除了给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之外,还能给我们提供些什么呢?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呢?白居易在诗中写道:“身上衣裳口中食”,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农业生产的各部门及农业的作用。
2.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秋风起,天转凉,火锅温暖你胃肠;美好的一天从丰盛的早餐开始。但是,你知道中国人一天要吃掉多少食物吗?数量很惊人:1.8万吨鸡蛋,10多万吨猪肉、20多万吨水果,还有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食物来自于大地的恩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不断奉献的产业——农业。
练习因地制宜布局农牧业。
小结
要求学生自己给出结论、并提问。
投影展示教师设计的知识结构。
积极回顾所学内容,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下课
同步学习与探究的相关内容。
完成课堂达标作业。
巩固知识。
农业机械、农药、化肥、地膜等工业产品助力农业发展。
欣赏创意农业图片,感受现代农业的价值。
学生读图观察、思考、讨论、回答如下问题:
1、中国耕地的位次?
2、中国粮食总产量的位次?
3、中国靠什么做到这样的?
联系生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表达了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祈愿农业丰收的理想。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美如画,而且物产丰饶,甚至很多农产品更成为地理标志产品,请看: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助力经济发展,当然也会对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农民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使农业收益获得大幅度提升。
欣赏家乡丰饶的物产;
思考:为什么不同县、区的知名农产品有如此差异?
读图理解因地制宜的具体做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渔则渔”
自读课本阅读材料,思考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你听过这样的说法吗?“蒜你狠”、 “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 “油它去”、“苹什么” “向钱葱”、“猪你涨” … …这些反映了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蒜你狠”和“蒜你跌得狠”的轮番上阵,是市场因素在影响农业,还有哪些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
过去,农民要上缴“皇粮国税”,现在国家的农业政策做了很大的调整:取消了农业税,还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
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多的人口。有力的回应了外国经济学家关于“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发问。我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5、中国农业的奇迹
(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农业的概念。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验证问题的答案。
认识多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