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田园景物描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田园风光的描绘方法。

2. 田园景物的特点及描绘技巧。

3. 优秀田园诗歌、散文的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田园风光的描绘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田园风光的作品。

2. 难点:如何抓住田园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讲授法:讲解田园风光的描绘方法,分析田园景物的特点。

3. 示例法:展示优秀田园诗歌、散文,让学生体会田园风光的魅力。

4. 实践法:学生动手描绘田园风光,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田园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讲解:讲解田园风光的描绘方法,分析田园景物的特点。

3. 示例:展示优秀田园诗歌、散文,让学生体会田园风光的魅力。

4. 实践:学生动手描绘田园风光,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田园风光的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学习。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动手描绘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作品。

3. 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感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园风光描绘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七、教学资源:1. 田园风光的图片、视频资料。

2. 优秀田园诗歌、散文作品。

3. 绘画工具和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讲解、示例、实践。

2. 第二课时:展示、总结、课后作业布置。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美丽的田园教案范文

美丽的田园教案范文

美丽的田园教案范文标题:唤醒心灵共鸣的美丽田园教案引言:田园,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拥有美丽、纯净、宁静的特质。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不妨带着孩子们远离喧嚣,走进田园,感受大自然的呼吸,唤醒心灵的共鸣。

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环境,在亲子互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积极心态,以及观察与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收获美好的体验和成长。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对美丽的田园环境的认识和喜爱。

2.通过田园亲子活动,提高孩子与大自然的互动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让孩子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手作表达对田园的感受。

4.增强孩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细节的注意力和敏感性。

二、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放映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孩子们想象田园的美丽与宁静。

然后进行一次思维导图,让孩子们表达对田园的理解和印象。

2.田园亲子活动(60分钟)选择一个美丽的田园地点,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前往。

鼓励孩子们观察周围的自然风景,听取鸟儿的歌唱声,倾听风的低语,感受阳光的温暖。

同时,在田园中设置几个小活动点,如拾草木、摘果实等,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互动,收集他们感兴趣的物品。

3.艺术创作(30分钟)回到教室,将孩子们所收集的物品摆放在桌面上。

请孩子们围绕摆放的物品作画、折纸等手工创作,让他们表达自己对田园的感受和情感。

同时,请老师和父母为孩子们提供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4.听取和讨论(20分钟)请每个孩子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田园的感受和创作灵感。

鼓励其他孩子提出问题或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增强他们对彼此作品的关注与尊重。

5.总结(10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鼓励他们分享对这次田园亲子活动的感悟和成长。

三、教学手段与教材:1.教学手段:图片放映、思维导图、田园亲子活动、艺术创作、听取和讨论、问答、总结等。

2.教材:美丽的田园图片、田园亲子活动准备物品、手工材料。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精品3篇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精品3篇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上课伊始学生如果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因此,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至关重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第一学时教学方法:探讨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具准备:师: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生: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春天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田园里的小草发芽了,小树变绿了,河水也融化了,太阳暖和地照着大地,小动物们也快乐地出来玩耍,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田园。

(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二)发现问题1、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能按顺序说一说吗?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不能随便乱丢垃圾)2、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真高兴,你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真了不起。

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先在自己的书上数一数,然后同桌两个人交流数的结果一样不一样,结果一样就把数的结果记录在书上。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师在多媒体上演示。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三)提出并解决问题①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师:要先想求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单位名称呢?共同答一下。

11-5=6(只)答: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6只。

小学美术《美丽的田园》教案

小学美术《美丽的田园》教案
(2)绘画技巧:教授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田园风光。
(3)创作实践: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提高绘画能力。
(4)审美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美丽的田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田园风光的描绘充满热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同学在观察田园景物时,对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导致作品中的物体形态不够生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色彩搭配上,学生需要掌握光影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如阳光下的田野颜色较为明亮,背光处的树木颜色较暗等;
-在观察与想象力的结合上,教师需引导学生将实际观察到的田园景物与自己的情感、想象相结合,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4.教学难点:
(1)线条的运用: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田园景物的轮廓和空间关系,以及线条的疏密、曲直、长短等变化来表达景物的质感和动态。
3.文化理解: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让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农耕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审美与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美的追求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田园景物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
(2)学会观察和分析田园景物的特点,如田野、农舍、树木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景物时,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使用色彩表现景物的光影效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把握田园景物的特点,如田野的线条、农舍的形态、树木的疏密等;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技巧运用到作品中,表现出自己心中的田园风光。
(2)色彩的搭配:如何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生动性,同时体现田园风光的自然和谐。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田园》,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丽,增加对大自然环境的认识。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提高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美丽的田园》是一篇描绘田园风光的短文,通过描绘田野、河流、村庄等景物,展现了田园景色的美丽和和谐。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能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大自然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3.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田园风光的理解和感受。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田园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田园风光的美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田园风光的绘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

5.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感受田园风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3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共同欣赏田园风光,增进亲子关系。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包括田野、村庄、河流、天空等元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绘田园风光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选读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田园美景。

2.2 画面展示: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兴趣。

3.2 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田园风光。

3.3 实践:让学生动手描绘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描绘作品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素材:选用经典文学作品,如《田园交响曲》、《乡村四月》等。

5.2 图片素材:收集各类田园风光图片,如田野、村庄、河流等。

5.3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田园风光的视频资料,如田园风光纪录片、田园诗歌朗诵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身感受田园风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6.2 课中活动: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田园风光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展示描绘田园风光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学生动手描绘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教师巡回指导。

6.3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7.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直观的田园风光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学习。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学会用词语描述田园景色。

(2)培养学生绘画和观察能力,能够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田园风景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制作田园风景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田园风光的特点,学会用词语描述。

(2)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田园风光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和制作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田园风光的图片、画作等资源。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田园风景模型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1)提前学习有关田园风光的词语和句子。

(2)准备绘画和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田园风光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田园风光的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动手绘画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鼓励创新。

3. 课堂练习(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分组进行田园风景模型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田园风光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3. 和家人一起观察身边的田园风光,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绘画作品评估:评价学生在绘画作品中对田园风光的的表现力和创意。

3. 作文评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评价。

4. 团队协作评估: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诗歌《美丽的田园》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赏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思和主题;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2.通过韵律和意境的引导,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美。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美丽的田园》;2.课件、录音机等教学工具;3.黑板、粉笔等教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田园的向往之情。

2.展示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图画,引发学生围绕“田园”进行讨论。

第二步:呈现课文1.请学生响亮地朗读课文《美丽的田园》。

2.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3.分组讨论,深入探究诗歌中的的动人之处,如鲜明的田园描写、平淡中透露的思考、富有节奏感的韵律等。

第三步:呈现韵律1.通过老师的示范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带领学生齐诵《美丽的田园》,并注意诗歌的节奏把握。

第四步:情感交流1.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田园之中。

2.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此刻的感受,并进行分享。

第五步:创设情景1.通过图片展示和物品摆设,营造出田园的氛围。

2.学生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田园中的生活场景。

第六步:课堂小结1.复习整个课文,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

2.总结学生的收获和感受,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田园的理解和热爱。

第七步:作业布置1.作家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美丽的田园》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朗读、齐诵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到了田园之美。

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对田园的热爱之情。

通过课后作家作业和推荐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田园文化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整体而言,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对田园诗歌的理解有了较大提升。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5篇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5篇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6(只)(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14页练一练)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

(同桌讨论)(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教学反思:新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对“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图进行观察,在小组中用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趁机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包括田野、村庄、河流等元素。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绘和创作,提高对田园风光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宁静,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描绘田园风光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田园风光作品。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田园风光的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2 讲授法向学生讲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和描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创作田园风光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准备田园风光的图片或实物、绘画材料、写作纸张等。

4.2 环境准备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田园风光的美丽。

5.2 讲解示范向学生讲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和描绘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

5.3 学生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或写作实践。

5.4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和评价。

5.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风光,培养审美意识。

第六章: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学生在观察、描绘和创作方面的表现,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6.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田园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6.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风光,用所学方法描绘一幅田园风光作品。

7.2 作业要求作品要体现田园风光的特点,画面要富有诗意和美感。

7.3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美丽的田园》。

(2)能够理解课文大意,描绘出田园的美景。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田园景色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描绘田园美景。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对田园景色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田园景色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田园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田园景色的看法。

(3)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老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田园的美。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描绘出田园美景。

4. 应用拓展:(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田园景色。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描述。

5. 小结作业:(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家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描绘出田园美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田园之中。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直观演示:利用生字词卡片、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教学内容
《美丽的田园》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阅读课文《美丽的田园》,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2.学习生字词:翠绿、麦田、稻谷、蝴蝶、蜜蜂、悠闲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课文描绘的田园风光特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美丽的田园》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我发现,当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时,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举例:在理解“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句话时,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翩翩起舞”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蝴蝶人的特征,教师需要通过图片、动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性地运用这类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田园风光的魅力。
4.审美鉴赏: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自然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5.表达交流:学会运用所学词汇和修辞手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田园风光,提高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孩子们对自然界的接触越来越少,对于田园风光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了解也逐渐减少。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和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环保意识,我们设计了这门《美丽的田园》的课程。

1.2 课程目标(1)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环保意识。

(3)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丽之处,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田园风光,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环保意识。

2.2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让孩子们对田园风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新课导入:介绍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丽之处,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田园风光。

(3)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讨论和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让孩子们对田园风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视频播放:播放一些关于田园风光的视频,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田园风光。

(3)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表现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实践活动和课堂表现来进行,重点关注孩子们对田园风光的理解和表现。

4.2 教学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们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本节课的拓展内容可以是一些关于田园风光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故事等,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和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

5.2 教学延伸本节课的延伸活动可以是一些关于环保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物种植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培养环保意识。

一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田园》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上册《美丽的田园》教案、教学设计
2.重点: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将美好事物融入美术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在创作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美术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田园风光,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和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个性化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田园风光进行创意性地表达,以及如何运用水彩画技巧进行细腻的描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和绘画技巧,创作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作品。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能力,给予个性化指导。
3.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作品展示,邀请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绘画美丽田园风光的技巧和方法。
4.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反思与总结: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绘画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环境,保护美好家园。
2.喜爱美术,增强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3.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5.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田园风光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田园风光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田园风光的定义和特点观察和描述田园景物的方法绘画田园风光的技巧和步骤第二章:田园风光的定义和特点2.1 田园风光的定义解释田园风光是指乡村的自然景观,包括田野、农舍、农作物等。

2.2 田园风光的特点描述田园风光的宁静、和谐、自然和美丽等特点。

第三章:观察和描述田园景物的方法3.1 观察田园景物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用肉眼观察田园景物,注意观察光线、色彩、形状等。

3.2 描述田园景物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田园景物的特点和感受。

第四章:绘画田园风光的技巧和步骤4.1 绘画田园风光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田园风光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2 绘画田园风光的步骤教授学生绘画田园风光的步骤,包括构图、上色和细节描绘等。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观察田园景物安排学生到户外田园地区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

5.2 描绘田园风光学生根据观察和体验,运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风光。

第六章:评价方法6.1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观察和描绘田园风光时的表现和改进方向。

6.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6.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对田园风光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七章:总结与反思7.1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观察和描绘田园风光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7.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八章:扩展活动8.1 田园风光摄影比赛组织学生参加田园风光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田园风光的美丽瞬间,培养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

小学课文《美丽的田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田园景色。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田园景色的喜爱。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田园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田园景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加深对田园景色的理解。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4.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田园生活中的场景。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创作关于田园的画作或故事。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田园风光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田园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能够准确数出田园中物体的数量,并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2)理解加减法在田园情境中的实际意义。

2、难点(1)发现田园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并能提出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美丽的田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事物,如树木、花朵、动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新知(1)数一数让学生观察田园图片,数一数田园中不同物体的数量,如鸭子有几只、小羊有几只等,并记录下来。

(2)比一比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例如鸭子和小羊哪个多,哪个少。

(3)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数量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如“田园里有 5 只鸭子,游走了 2 只,还剩下几只鸭子?”(4)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巩固练习(1)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教材中与田园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练习创设新的田园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数物体的数量、比较数量的多少、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等。

(2)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学问题。

5、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田园中的有趣故事。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本节课通过美丽的田园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田园中的小动物、水果、农作物等,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他们还处在数学思维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场景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本节课通过美丽的田园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美丽的田园场景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能够观察、比较、操作,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水果、农作物等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小动物、水果、农作物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水果、农作物等,让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并呈现相关的数学问题。

如:苹果有3个,香蕉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呈现的数学问题。

如:学生可以拿出3个苹果和5个香蕉,进行实物加法操作,得出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美丽田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

《美丽的田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田园风光图片或实际场景,描述田园中的景物和活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色,准确描述田园中的事物。

(2)培养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田园之美。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转化为有条理、生动的语言表达。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田园之美,丰富写作素材。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田园之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田园中的景物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

3、写作指导法: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组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如绿油油的稻田、金黄的油菜花田、清澈的小溪、吃草的牛羊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田园。

2、观察与讨论(10 分钟)(1)再次展示更多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包括田园中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等。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内容,并尝试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

(3)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3、写作指导(15 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去过田园,或者在电视、书籍中看到过关于田园的介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写作。

(2)讲解写作的基本结构,如开头可以介绍自己对田园的总体感受,中间详细描述田园中的景物和活动,结尾表达对田园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3)强调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学生写作(20 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开始写作《美丽的田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七节《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途径。

我设计本节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是: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学习课,教科书创设了“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目的是初步发展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

也是进一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与熟练的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

那么,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游戏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时,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观察,思考,发现什么,想说什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做好事吗?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那好,现在这里有几只小动物想要回家,动物园有规定,要想回家就必须先做完数学题。

但它们不会,希望你们帮帮忙,谁愿意帮呢?(课件出示画面:)师:好吧!首先谁来帮一帮猴子。

生:…… 谢刚才帮忙的同学。

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掌握更多的本领帮助更多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好不好? 生信心满满地说:好!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同时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那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新本领。

你们喜欢吗?二、引导探究 发现并解决问题1、观察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课件出示画面:4+7= 118+5= 13 6+4= 1013-5= 8 7+6= 13 4+9= 13 9+2= 11 12-6= 6 12-9= 3 11-3= 8 10-6= 4 9+9= 18师:现在老师带同学们先来参观笑笑家乡“美丽的田园”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生1: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2: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真高兴,你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现在同学们就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找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不可以多数,也不可以漏掉。

2、小组合作数一数,填一填课本13页师:找好了没?谁来说说。

生1: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生2: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3:草的上有7只白羊,有5只黑羊。

师:你们和他们说的一样吗?真棒!如果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那就更棒了!【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

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只出示生1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由单号小组提出问题,双号小组解决问题。

生1:天空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一共有几只小鸟?12+5=17(只)生2:天空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天空的比树上的多几只?12-5=7(只)生3:天空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树上的比天空的少几只?12-5=7(只)生4:一共有17只小鸟,有5只在树上休息,天空还飞几只?17-5=12(只)【设计意图: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真不错!现在老师要出难题了,(出示前面所有的信息)看看谁最聪明。

“8+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生1:8+6=解决的是:湖里和岸上一共有几只鸭子?师:你太聪明了!把掌声送给他。

谁还能象老师一样列出算式让别的同学猜猜你的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着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

)学生继续提问,解答问题。

……生1:7+5=生2:草的上一共有几只小羊?(还有学生举手)生3:草的上7只白羊和树上5只小鸟,一共是几只小动物?师:哦!生3的回答给老师一个惊喜!真是太棒了!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同一个算式想出了不同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究中来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接下来老师再来考考你们,愿意吗?生:愿意三、巩固应运拓展提升1、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独自完成下面的题,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找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不可以多数,也不可以漏掉。

学生汇报:(1)、有9只小松鼠,14只小鹿,17只小鸭。

(2)14-9=5(只)答:小鹿比小松鼠多5只。

(3)、17-9解决的是:小鸭比小松鼠多几只?小松鼠比小鸭少几只?(4)、学生继续提问,并解答问题。

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纠正。

3、拓展练习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同时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们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或你的表现怎么样? 生1:别人回答问题时,小朋友们太吵了,没有听别人发言。

生2:我觉得自己积极发言,听课特别认真!师:老师觉得也是这样。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热爱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

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数了8颗星星 我数了11颗星星我数了9颗星星我数了8颗星星我数了11颗星星【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

同时也教育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五、作业:完成15页练习一2、3题。

板书设计:美丽的田园天空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一共有几只小鸟?12+5=17(只)天空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天空的比树上的多几只?12-5=7(只)天空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树上的比天空的少几只?12-5=7(只)一共有17只小鸟,有5只在树上休息,天空还飞几只?17-5=12(只)“8+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8+6=解决的是:湖里和岸上一共有几只鸭子?教学反思:专家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进入课堂我首先让学生帮小动物回家,使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氛围。

在新知探究中,我关注学生发展,首先让学生对“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图进行观察,在小组中用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趁机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然后又让学生从图中找一找发现了哪些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之后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这样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让学生在探究中来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了知识。

而且在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

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合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个性特征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且还得到了数学知识以外的环保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可喜的是我的教学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