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新中国到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到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新我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一起探讨我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并给出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新我国成立初期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延续在新我国成立初期,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和否定,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等提倡“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但也提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完全抛弃,而是在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互融合中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加积极的肯定和推崇。
我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口号。
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再次被人们所认识和尊重。
传统文化的精髓被重新挖掘和弘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与国际文化接轨。
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而传统文化也在不断与当代社会相融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表达形式。
传统文化在当代我国不仅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回顾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从面临挑战、到复兴发展的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和保护,也得到了更加积极的推崇和发展。
当代我国传统文化在保持传统的也在不断融合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个人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2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宗法制度的建立
• 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_《诗经》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 周代的“制礼作乐”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礼,供给鬼神,非礼 不诚不庄。”(礼记·曲礼) 礼的形式为“仪” ,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 一 、炎黄时代:中国文化的开端
• 赫赫始祖
• 三皇五帝说 •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 五帝说法: •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
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 策》);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译夷书开窗口、 《各
国律例》和《四洲志》、 仿制西舰主张建设新式 海军
• 《海国四说》是“清代史料笔 记丛刊”中的一种,是作者梁 廷(楠)以“筹海防夷”为目 的的著叙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海国四说》合《耶苏教难入 中国说》、《合省国说》、 《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 为一书,作者在书中历述了英、 法、荷、葡、意、西等西方各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企图 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与 咄咄逼人的气势,并指出其唯 利是图等特性。《海国四说》 内容新颖、认识敏锐,在近代 中国思想史上起着开先河的作 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 芽
思想家 时代
思想要点
李贽 明后 期
黄宗羲 明清 之际
顾炎武 明清 之际
王夫之 明清 之际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知识概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1 、中国文化中的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2 、有人就有了历史和文化;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其间产生出来的工具(火)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3 、中国先民的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4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5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其中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父系氏族社会铜石并用,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唐尧、虞舜。
6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第二节商周:从神本走向人本1 、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2 、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3 、商人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这种神本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4 、神本文化也就是尊神,率民以事神。
5 、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6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周人入主中原,具有决定文化模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7 、周人维新,首先表现在宗法制度的建立。
这种兼具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8 、周人的另一个文化创新,就是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制礼作乐"。
9 、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厚而独特的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
在其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文化传统开始发展结实,形成一种独特的中
国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封建
文化、科技文化和现代文化。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开始于封建时代。
在这一时期,整个中国
采用统一的封建法制,君主代表国家权力,受到庄严尊敬。
封建时期,中
国文化和社会习俗以先秦的《诗经》、《礼记》为宗旨,以家、宗、社、
族为主要文化组织形式,将重要的传统文化如儒家、道教、墨家、法家、
兵家等渗入封建统治。
汉朝至清朝,中国传统文化在封建文化阶段发展至
巅峰。
其次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科技文化阶段。
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由封建文化到科技文化的转变,由文化的活动从宗教活动和
社会活动转变为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开始出现,科学思想、科学理论和科
学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
历史进入新的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入了现代文化阶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
(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中国人的起源: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
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
元谋人更象古猿。
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
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
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
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全
盗亦有道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老子的社会观 ① 处世的方法 处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愚民”政策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易、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 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到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新我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变化多端、绵延不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新我国成立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新我国成立初期的传统文化传承1.1 1949年新我国成立后,我国传统文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始得到重视。
1.2 1950年代至1970年代,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承和保护。
1.3 文革期间,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许多传统文化经典、艺术品遭到毁坏和损失。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传统文化复兴2.1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文化开始逐渐复苏。
我国古代文化得到重新发现和研究。
2.2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振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研究学者和作品。
2.3 当代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三、当代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3.2 然而,新的科技和媒体手段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广大民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3.3 当代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希望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总结通过对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的探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传统文化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个人观点我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我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剖析
一、原始文化
(一)原始观念文化 1、自然崇拜 2、生殖—祖先崇拜 3.图腾崇拜(totemism ) (二)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集团:发源于黄土高原,散布在中国中部和北部
部分地区。内部又分黄帝、炎帝两支。 东夷集团:大致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
一带。 苗蛮集团:分布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Regions )·佛教(Buddhism ) (2)第二次:明万历至——西方科技
3.走向世界
(二)民族文化交融的几个明显时期 1、汉代 2、北朝 3、唐朝
(三)中西文化交汇 1、中西文化差异: (1)天人合一(the harmony of man with
nature )与征服自然 (2)家本位与人本位 (3)亲仁善邻和惟我独尊
2、中外文化的两次大交汇 (1)第一次:汉唐——西域(Western
早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 永 乐 大 典 ︾
2.《康熙字 典》:世界 上最早的字 数最多的字 典。
《康熙字典》
3.《四 库全书》: 迄今为止 世界上页 数最多的 丛书。
《四库全书》
十、文化交融(the fusions of cultures)
(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 1、战争 2、贸易 3、迁移 4.通婚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二)士大夫文化(the scholar-bureaucrats
culture):雅(highbrow )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局部)
右 局 部︽
清
明
上
河
图 左︾ 局 部
八、当农耕文化(The plowing culture ) 遭遇游牧文化(the nomadic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道德伦理,有 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 社会道德水平。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 要标志,有助于增强民族 凝聚力和自豪感。
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 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 响力。
夏、商、周时期
总结词:文化形成
详细描述:夏、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这一时期 的代表性文化成果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礼制等,它们在文字、艺术、哲学等方面为后世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词:文化繁荣
详细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涌现,形成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果包括《诗经》、《尚书》、《论语》等,它们在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 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
通过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 等。
古籍整理与出版
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修复和出 版,让后人能够了解和继承中华 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遗址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历程概述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 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一、发展历程1.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逐渐奠定,包括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哲学、文字、礼制、音乐、绘画等方面。
这些元素对后来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的兴起与鼎盛(公元前汉代-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流派,几乎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了孝道、仁爱、格物致知等,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与融合(公元前汉代-现代)佛教和道教作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开启了对宇宙本质的思考,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则发展成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4.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现代)明清时期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迎来科技文化的繁荣,哲学与科学的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天人合一3.礼仪文化4.倫理与道德5.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推崇是与众不同的。
文人雅士是文化精英的代表,他们以文学、艺术和哲学作为表达自己才华的途径,追求内心的清雅、淡泊,崇尚自然与真理。
文人雅士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身价值观与审美追求。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这些特征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并且为中国民族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1)“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
不足进行了批判,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精
华理性分析不够;
(2) “文革”以极左的做法,割裂历
史,严重损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
的灾难;
第17页/共24页
(3)吸取教训,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文化 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哲学指导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②实践指导方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1)上面三则材料读后你有什 么感想?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第4页/共24页
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与繁荣(古代篇)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 落(近代篇)
第三部分: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现代、当代篇)
第5页/共24页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繁荣(古代篇)
问题1:请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最大特 点,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以此为背景而形成 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赏!
第24页/共24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中西文化结合 激进民主主义者: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 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3页/共24页
第三部分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现、当代篇)
问题7: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外来文化 传入,试联系史实比较之。谈谈你从比较过 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19页/共24页
思维拓展练习
中华文明是一个善于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的开放系统。 在这种吸纳与整合的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内涵丰富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也进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西方思想文化将进一步传 入我国。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间的关系。 (2)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请你就建设一种现代化的 中华民族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3)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的观点,结合我们的 研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它所承载的重要价值观。
一、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始于远古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先民就开始创造出了原始艺术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封建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学说相继兴起,古代文人墨客艺术家在地理、历史、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学说和艺术形式成为后世学者和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貌。
二、道德伦理观念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与传承。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这些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品质,成为多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观念的传承通过故事、典籍以及家庭教育得以实现。
家长们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使得这些价值观被代代相传。
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如《论语》、《孟子》等也具有很高的道德教育价值。
三、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还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中。
中国书法、篆刻、国画等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些艺术形式注重笔墨的运用,强调意境的抒发,尊崇大自然之美。
传统的音乐艺术如古琴、京剧、京杂剧等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美感和独特的表演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四、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文化自信心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境,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 古代华夏文明(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56年):古代华夏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包括了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等时期。
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文字、礼仪、音乐、哲学、历法等基本元素,如《诗经》、《礼记》、《易经》等经典文献。
2. 儒家文化的兴起(公元前256年-公元220年):儒家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鼎盛,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的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
3. 佛教与道教的传入(公元1世纪-公元10世纪):佛教和道教是两大重要的宗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禅定、般若智慧等,道教注重自然、养生、修炼等。
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并与儒家思想相互影响、融合。
4. 文人雅集与文化繁荣(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文人雅集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文人们崇尚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精致而优雅的文化风气。
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在这个时期活跃。
5. 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公元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文化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历史地理、小说戏剧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明清小说的兴盛、清代的康熙字典等。
6. 近现代的文化复兴与变革(20世纪至今):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在文化复兴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审视和推崇,例如中国画、传统音乐、传统医学等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保护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PPT 41张)
汉魏六朝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时期,也是人性解放与文化新因素产 生的时期。
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190一589年﹚共393年。经历了 三国﹙190一289年﹚、西晋﹙265一316年﹚、五胡十六国﹙317一439年 ﹚、南北朝﹙439一589年﹚四个发展阶段。文化特色鲜明:第一,民族大 融合, “胡化”与“汉化”并进; 第二,南方新的经济区出现; 第三,佛教广 泛传播,三教鼎立。本期中国文化表面上是动荡与混乱,实际上是转变与多 元。
一、先秦: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 1.关办私学。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随着私学的繁荣,士逐渐成为知识 阶层的通称。 2.群星闪烁。思想家有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 邹衍、荀况、韩非 ;政治家如管仲、子产、晏婴、商鞅; 军事家如吴起、孙武、孙膑;外交家如蔺相如、苏秦、张 仪;史学家左丘明;诗人如屈原、宋玉;论辩家如惠施、公 孙龙;医学家如扁鹊;水利家如李冰、郑国;天文家如甘德、 石申。可谓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
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中。首先是清静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 寡民的状态。老子的社会政治与人生主张是“无为”、 “无为无不 为”, “柔弱胜刚强”。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秦汉魏六朝:中国文化的奠基期
﹙一﹚秦汉统一与文化一统
秦的统一,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 的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经过 秦汉四百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造就了 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 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1.秦汉的文化一统 ①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 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命曰“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废谥法,自称“始皇帝”。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门类众多,其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而不可能是同步的。
但从历史行程看,也有其一致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阶段。
(一)雏形期历史学家习惯地把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为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萌芽于这一现代人看来极为遥远的时期。
我们常说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也就有了人在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远古源头正是因此而被逻辑地确定的。
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呈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地区等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都有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
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再到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在这样一个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萌生并发展起来。
与多元状态相联系,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也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原始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而且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才智,不断有所创造发明。
于是,创造了文字,出现了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出现了原始宗教。
原始文化如黄河源头,她的每一片积雪、每一朵浪花,都直接孕育了华夏文化;原始文化的丰富,最终才流淌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过了远古的萌芽期之后,至夏、商、周三代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逐渐具备了雏形。
关于夏代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夏代文化为商、周两代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珍贵的科学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
商代是我国历史进入青铜时代的兴盛时期。
这时的文化取得了不少新成就。
商代的历法继承夏历。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政治上的强盛、宽容、开放,造就了一个丰富热 烈的艺术世界。唐代诗歌创作热情高涨,留下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诗篇,绘画在唐代已有明确的分科,人物 画极盛,书法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等,造就了 一批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散文大家。
人物画仍然是主流,并且由于佛教艺术的传入,中 国宗教绘画开始繁荣起来。
书法成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书法家在这一时期出现, 被称作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隋、唐不仅继承了南北朝汉族传统的封建文化, 而且还采撷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兼 容并包的宏大气派,造就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宋元明清时期
辽夏金元的统治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的冲突与融合。这造成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 突的双重效应,元代蒙古人把汉族士人文化践踏 得支离破碎,科举一度中止,文人仕进之路堵塞, 于是一部分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汉文化被少数民族吸收,元帝国对欧亚大陆 的征服,西方人的涌入,也带来了异邦的先进文 化,在外域文化输入的同时,中国文化也源源不 断地传入欧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秦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动乱的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打破了秦汉帝国所形成的 以经学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出现了内容更加丰富、 更加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
在宗教方面,玄学兴盛成为道教和佛教发展的土壤。 五胡乱中原不仅使得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并融 入汉族,还通过南渡繁荣了江南地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深深地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古代文化的萌芽与形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华夏族群在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并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繁荣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并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
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礼制观念深入人心,指导了社会的制度建设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此外,佛教和道教也逐渐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文化交流和融合也不断发生。
例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具有强烈的开放精神。
在这一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化和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四、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中国历经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抑制和压抑。
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流淌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古代的萌芽与形成,到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再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以及近现代的现代转换,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保持了自身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文化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文化的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哲学方面,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文学方面,古代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同时,在艺术、建筑、科技等领域,古代中国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世纪文化的传承在中世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
这个时期,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文学方面,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为后人提供了极大的学习价值。
同时,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三、近现代文化的复兴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更新,努力寻找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在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西方文化的一些元素,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各种保护、传承措施相继出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过程。
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传承,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信在未来,中国传统文化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华夏文明、夏商周文明等一系列古代文明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相继兴起,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发展壮大。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唐朝、宋朝等一系列朝代相继兴起,各种文化形式与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包括诗歌、书法、绘画、戏曲等各种文化形式相互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进行创新。
在当代中国,包括书法、绘画、京剧、传统医学等各种传统文化形式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不断接受新的文化元素和创新,形成了融合古典与现代的独特文化现象。
四、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传播。
包括汉语、太极拳、中医、茶道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世界各地得到了热烈欢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继续焕发着独特的魅力。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拓展练习
中华文明是一个善于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的开放系统。 在这种吸纳与整合的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内涵丰富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也进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西方思想文化将进一步传 入我国。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间的关系。 (2)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请你就建设一种现代化的 中华民族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3)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的观点,结合我们的 研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中国文化将在国际学校内得到极大尊重,
仁、义、礼、智、信都将引入教学中。
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与繁荣(古代篇)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 落(近代篇)
第三部分: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现代、当代篇)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繁荣(古代篇)
问题1:请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最大特 点,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以此为背景而形成 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4)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
问题3:用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 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能够成为强势 文化的根本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分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农耕为主,农业居于经 济上的统治地位。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技术 条件下,为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需要集体的力 量。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集体、强调团结、强调服 从的特点,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因而促进了生 产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巩固、促进了这 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问题6: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中, 又是怎样处理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并尝试从哲学角度对他们的做法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仍是以小生产 方式对抗商品大生产的发展;
义和团用中国落后的文化因素对抗 西方;
这都表明了农民的阶级局限性,落 后的生产方式无法与先进的生产和先进 文化对抗。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坚决维护封,这与当时的封建 顽固派比是进步,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
(1)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2)中国历史分分合合,合为主流,中国作 为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1)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包容开放、多元一体 (3)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问题2:借用当今新名词“强势文化”、“弱 势文化”的提法,请思考,在古代,中国文 化可以说是世界上的“强势文化”,为什么 在当时能成为“强势文化”?(用史实说明)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1)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是暂时的, 而相互吸收与融合则是主流、主导的;
(2)一种文化要不断进步,必须保持开 放性,要以积极、主动、理性的姿态吸 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求自身发展;
(3)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我们要坚持全 球意识下的文化多元化,坚持对外开放, 弘扬、复兴我们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 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和)
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其内容包括所有制、分 配制度、劳动者的地位等。
决 定
反 作 用
生产力
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和生 产工具)、科学技术等因素构成。
本专题结束 谢谢!
第二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近代篇) 问题4:自从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逐 渐沦为弱势文化,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生产力与经济的落后 外因:西方殖民侵略而强迫带来了西方文化。 内因:一是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间的矛盾、闭 关锁国的政策及夜郎自大的心态等使传统文化陷入 困境;二是先进中国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西学 探索,使西学深入人心。
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
课外自主探究题:
1.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你知道全球 化表现在哪些领域吗?
2.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什么?代表人物?
3.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你最想知道 的是什么?
4.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 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5.(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哲学 观点有哪些?
结果
方式
的应对
古代 和平地通 积极、主动、 极大地丰富、发
佛教 文化 传入
过“丝绸 之路”传 入
开放、鉴别、 展了中国文化, 吸收、扬弃 更具世界影响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血腥地通 从消极、被动 过战争方 到积极、主动 式传入 (偏激)
中国传统文化成为 弱势文化,中国人 开始了一百多年的 “古今中西”之争
阅读下面材料:
1、 《都市快报》2003.12.19报道:现任美 国总统的弟弟尼尔·布什透露,他拟在深圳、 北京创办50所国际学校,这些学校将引进世 界先进的教堂材料,重整学校规章,将中西 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融合在一起,培养既熟 悉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 “领袖素质”的学生。据与会的国际专家说,
问题8:自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学者进行 了长期的“古今中西”之争,请举出现代史 上中国人错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例,并 联系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关观 点,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 不足进行了批判,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精 华理性分析不够;
(2) “文革”以极左的做法,割裂历 史,严重损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 的灾难;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世界观、价值观、 理想问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英雄人物与群众的关系
人生观(个人的社会价值)问题
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上层建筑
决 定
反 作 用
经济基础
包括制度与意识等方面, 涉及政治、文化、思想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对儒学进行改造和 利用,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 理论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中西文化结合 激进民主主义者: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 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部分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现、当代篇)
问题7: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外来文化 传入,试联系史实比较之。谈谈你从比较过 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次:佛教文化的传入,形成了 儒、道、释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高 峰:理学
第二次:西方文化的侵入,强烈地 冲击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造成近 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
中国史上两次外来文化传入比较表
传入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强势文化的历史原因
(1)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奠 定雄厚基础
(2)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为文化发展创造有利氛围。
(3)国内各民族交流密切,在文化上相互 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 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和亚欧非都 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 分。
问题5: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因素不 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怎样 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集体、强调团结、 强调服从的特点,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所要求的个性、平等、创新等观念是格格 不入的。强大的传统,强大的文化惯性, 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形 成和发展,近代以来,中国也出现了资本 主义的萌芽,但它一直没有能够成长、壮 大起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是一 个重要的原因。
(3)吸取教训,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文化 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哲学指导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②实践指导方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 ③现代中华文化应有的特征: 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
世界性的结合
④先进文化建设途径: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部分; 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努力建设强调 民主、科学、开放、多元共存、尊重个性、 尊重创新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