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镇雄县坡头中学孔树华

内容摘要我国城乡教育存在很大差距,是制约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教育公平就是

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域下,研究教育公平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城乡教育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以及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城乡教育合理配置资源

一、城乡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城乡教育公平的内涵城乡教育公平是指城乡居民在教育活动中地位平等和公平占有教育资源。它是一个与城乡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起点公平。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最基本、最明显的标志。城乡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城乡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包括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标准为“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权利公平是教育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教育过程公平。城乡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实现起点公平后,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和经费投入的公平、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平、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公平等,衡量标准为“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它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是均等的。它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条件,可理解为每个学生在接受某一种教育后,大体上都能获得一致的学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个性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潜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二)城乡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作用

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各方面关系融洽,发展均衡,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使公民享有的权益得到保障,这些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城乡教育公平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栋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城乡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城乡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3)城乡教育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培养人和造就人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的作用。通过城乡教育公平,使城乡每个公民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

在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机会的进程中,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迅速发展,但是城乡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在不同程度上是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教育起点不公平

自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以来,城乡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普遍增多。但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低入学率、低升学率、高辍学率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加上农村人口基数大,这就意味着还有上百万的农村少年儿童要过早走上社会。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以及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造成的教学质量的差距,与现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上存在“城市优先”的倾向等原因,最终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存

在巨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正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城乡教育一体化,使城乡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普遍增加,但同时也潜藏着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

由于历史、政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从而导致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上。现阶段一些城市学校在搞素质教育,而许多农村学生最基本的教育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都难以保证。

(三)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

城乡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或决定着结果的不公平。每一届毕业生在学识和能力方面的参差不齐除了与他们的先天素质有关外,还与他们在各个层次享有的教育资源有关。以大学阶段为例,由于某种客观原因,农村学生考取大学的机率要远远低于城市学生。据资料显示,农村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一般高等院校和地方院校,而城市大学生则主要集中在重点院校。由于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势必影响到农村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优势,使得农村大学毕业生要想争得良好的社会待遇和享受较好的文化生活,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三、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

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从根本上说是缩小城乡差距,但城乡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所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树立城乡教育公平理念,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和贫困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

(一)牢固树立城乡教育公平理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城乡教育公平的理念,把城乡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要在教育发展目标中确定“城乡教育公平”的内涵,明确维护农民工子女入城后教育权益的使命。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子女的教育权益,实现城乡之间教育权利的公平与公正,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政府、学校、个人在权利与义务上的平衡。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使城乡教育协调、健康地发展。

(二)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就是要对城乡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确保城乡受教育对象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这里的受教育资源既包括学校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还包括师资力量、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非物质资源。因此,合理配置城乡资源,需要多种措施共同施行。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因为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依赖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会使城乡差距缩小,进而城乡教育差距也会缩小。同时要改革现有的“城乡户籍”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二是要实施倾斜性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在进行教育经费投入时,要考虑教育投入的均衡性,调整对农村与城市的投入比例,在保持城市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向农村倾斜,以推进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三是建立城乡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城乡帮扶计划,开展城乡教育帮扶工作,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和交流制度,加快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