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劝学》 (共36张)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精品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全文分析
“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 容易接受。本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理,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特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 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用“君子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中心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有很大的意义,所以 学习不可以停止;二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不能停止学习。
层论述学习要专一。作者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将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正反对比,说 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是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
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 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 论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Biblioteka 01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
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
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
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也曾是雄
正面设喻。如“青青于蓝”“冰寒于水”等,以人 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 化,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
正反面对比设喻。如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 对比,蚯蚓和螃蟹对比,说明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 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
0 1 寓深刻的道理于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0 2 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课堂课件1
正字音
中(zhòng)
輮(róu)
有(yòu)
槁暴(gǎo pù)
参省(cān xǐng) 知(zhì)
跂(qǐ)
楫(jí)
蛟(jiāo)
跬(kuǐ)
驽(nú)
锲(qiè)
鳝(shàn)
螯(áo)
舆(yú) 砺(lì) 须臾(yú) 生(xìng) 骐骥(qí jì) 镂(lòu)
段第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学劝 唐 颜 真 卿
·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
—— 黄宗羲(清)
劝
荀
子
学
解题
劝:
劝,勉也。许慎《说文》 ● 勉励。 例:劝学 ● 说服,劝说。 例:劝谏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课 堂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两个均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使动,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 ⑥曲: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为 车轮,它弯曲得合乎圆规(画出来的圆形)。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 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段第 二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0.1《劝学》优秀课件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作动词,游泳。
4、上食埃土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特 (一)状语后置句:
殊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地方, 可译为“从”。
思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整理下列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壹2、通假字 贰
3、词类活用 描 语 文 请
述言本在 尽风,此
4、特殊句式: 量 格 尽 处
简相量添 洁符与加 生合标详
(1)状语后置 动 , 题 细
。语文描
(2)定语后置 言 本 述
描语文请 述言本在 尽风,此 量格尽处 简相量添 洁符与加 生合标详 动,题细 。语文描
洁符与加
洁符与加
(二)定语生 动 。后合 , 语 置标 题 文 详 细 描句:
生合标详 动,题细 。语文描
言本述
言本述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特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殊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句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壹 叁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式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描语文请
述 尽
言 风
本 ,
用在此 心一也。
描语文请 述言本在 尽风,此
量 简
格 相
尽 量
7处添.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量简 穴格相 尽量无处添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劝学》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劝学》这篇文章,该文选自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字词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领会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3.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字词解析: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5. 主题思想探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学习榜样,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7.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清晰展示文章的论证结构。
2. 重点字词:列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方便学生记忆。
3. 主题思想:突出文章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劝学》全文。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3)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学习的短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3)答案开放,要求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师说》、《马说》等,进一步了解韩愈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优质课件2
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 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
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
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 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
惧,变其节,易其行矣。
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
夫严家无悍虏, 而慈母有败子。吾以 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优 质课件2 (公开 课课件 )
荀子与孟子 孟子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 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 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 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 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 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 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 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 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 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优 质课件2 (公开 课课件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优 质课件2 (公开 课课件 )
荀子与韩非 韩非
荀子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 故枸(gou)木必将待檃栝(yin gua、烝
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 (zheng)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long)厉
4.木受绳则直
学习改变人的品质
5.金就砺则利
成学 长习 起对 决人 定的 作后 用天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优 质课件2 (公开 课课件 )
《劝学》ppt课件36张
《荀子》《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重点文言虚词·于/焉
比对于
焉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蚓无爪牙之利(3)何陋之有4.青,取之于蓝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靛青染料代冰
重点文言虚词·之
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代词,的人代词,的地方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⑪假于物也。
判断句
文 本 解 析
文 本 解 析 固定格式 定语 后置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④步 ,无以⑤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⑥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⑦。蚓无爪牙之⑧利,筋 骨 之 强 ,上⑨食埃土,下⑩饮黄泉,用心一①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⑫也。 判断句
3.语言特点句式整齐,多用对偶、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 整齐对仗、节奏鲜明,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活动4:本文虽是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 但他阐述的这些学习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对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联系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辩证思考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精品课件1
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语文(必修·上册 RJ)
《反对党八股(节选)》重点逐条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策概 略述
目 标 提 要 与
·
《拿来主义》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 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是一篇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有胆识 的杂文。
返回导航
高 中 语 文 部 编版必 修教材 《劝学 》精品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白对译 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 夯基提能作业
高 中 语 文 部 编版必 修教材 《劝学 》精品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评价]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 称“荀卿”。
高 中 语 文 部 编版必 修教材 《劝学 》精品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返回导航
高 中 语 文 部 编版必 修教材 《劝学 》精品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语文(必修·上册 RJ)
手持文柄,高视寰海——韩愈 [简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 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 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 岁赴长安 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 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 宏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 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语文(必修·上册 RJ)
10.1《劝学》课件(共24张PPT)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2)第三段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分论点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先用一个小句说明“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关系,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这里的
“学”应该是指利用外界事物,从生活实践中学习,从而改变人性“恶”的本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通过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由此推论,君子积
善成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智慧和思想。强调“积”,这也和“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是
一脉相承的。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比喻论证
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海”,就没有功效。正反 对照,“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从而证明,人们掌握智慧、培养品德的过 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qiè
lòu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文中谈学习的名句有:
课堂总结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靛青,一种染料 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
10-1《劝学》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设喻: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 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 则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 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对比论证:
用相反或相对的两方面事实或道理来论 证论点的论证方法。
对比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 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 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当 时人们尊重他,称他为荀卿。荀子是
。后人多认为荀 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 成就。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 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用。政治 上,主张选贤能,明赏罚。他的学生韩非 和李斯成了法家的代表。
中:动词,符合。 有:通又;槁暴:晒干。 知:通智,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阅读并思考: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动词,停止
同桌讨论:
课文是如何展开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习的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荀子》现存20卷,32篇,前26 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 所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 、处世学术等。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 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重点字词
• 木直中绳 zhònɡ • 虽有槁暴 yòu pù • 知明而行无过 zhì • 君子生非异也 xìnɡ
谈谈荀子表达的观点对我们当下的学习 生活有怎样的借鉴?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36张
翻译句子的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突出重点:
多义词 活用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
作文
• 常见名言警句: • 具有强说服力的事例:
• ……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神专注,执着 追求;水滴穿石,铁树开花。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注重积累,积少 成多,集腋成裘。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用心一也。——专 心,专一 2、善假于物也——生存的智慧
当堂检测 一词多义(实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博闻强记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名词,客舍 动词,听见 名词,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 人之耳者
高考链接
(一)虚词:
(2011年四川卷)吾尝终日而思矣 (2010年山东卷)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010年浙江卷)风雨兴焉 (2009年山东卷)假舆马者 (2014年安徽卷)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懂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向法:上1、/抓向动下词,动词前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吾师道也。
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例如:“不积
跬步,无以至千里······”一段,试从下列高
考热点话题中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论据“
磨砺 追求 责任 发展 环境 坚守
2、《师说》第二段用到了对比论证,从以
上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论点鲜明、有
对比论证方法的文字。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3202 1/6/23 Wednes day , June 23, 2021
《劝学》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
《劝学》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劝学》这篇文章,该文选自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简介、文本内容解析以及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劝学》的背景知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学习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 通过学习《劝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
教学重点:文章的背景知识、作者观点的提炼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名人事例、寓言故事等,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简要介绍作者荀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3. 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讲解重点词汇和语法,分析文章结构。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劝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劝学》2. 作者:荀子3. 背景知识:时代背景、作者简介4.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5. 重点词汇:学、习、博、约、谨、教、训、遵、笃、志6. 文章主旨:学习的意义、态度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下列句子:“学不可以已。
”(2)简述作者在文章中提倡的学习态度。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2. 答案:(1)学习不能停止。
(2)作者提倡学习要持之以恒,严谨治学,遵循师教,立志向学。
(3)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学习的文章,如《师说》、《学记》等,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养。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劝学》公开课课件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劝学》公开课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解题
•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 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 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 “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 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 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 “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 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 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 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 《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 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
•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 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 服力又有感染力。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 象作为喻体。
• 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 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 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 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 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 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劝学》公开课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劝学》公开课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 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 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劝学》公开课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劝学》公开课 课件1( 公开课 课件)
• 荀子作为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 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 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 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 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 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标准课件1
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
学 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习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
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同早于他的孟 子成为儒家中对立两派。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 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在人性的问题上主张“性恶 论”,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强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 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 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标 准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标 准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标 准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标 准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标 准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读准字音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 其曲中(zhòng)规,虽有(yòu)槁暴(gǎo pù),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cān xǐng)乎 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标 准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一、认读字音 (1)靛.青(diàn) (3)舟楫.(jí) (5)跬.步(kuǐ) (7)骐骥.(jì) (9)驽.马(nú) (11)金石可镂.(lòu) (13)二螯.(áo)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 劝学》课件和导学案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 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32
(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
合作探究一
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画出各段的论证结构图, 据以诵记。
(1-2组:第二段;4-5组:第三段;7-8组:第四段余下部分)
示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论证结构图:
学习的方法态度——
专心
蚓 用心一 蟹 用心躁
比喻数量极少。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即马拉车十天所走
的路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不可பைடு நூலகம்停止。
段解: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 蓝, 而 青于 蓝;
冰,水
靛青,从蓝草里取得,可是比蓼蓝颜色更深;冰,是水
为 之,而 寒 于水。 木直中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023年)
【表转折】【横渡】
也。
【通“性”,天资】
第二段
学习的 作用
(5喻)
跂而望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不如登高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结论: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第三段:
【兼词,于之】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表自承得接,】圣心备【焉语。气故词不】积【跬半步步,】【无没以有至用千来里…;…不的积(小方法)】
而贫者至焉。
(《为学》)
C、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 父。 (《史记.鸿门宴》)
D、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 壁之战》)
E、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 往!” (《为学》)
齐读第三段,荀子认为学习需要哪些素质?试分 层并用一个词语总结。
积累 坚持
专心
荀子雄辩:
荀子
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 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 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强调 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今 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 礼义然后治”。认为人和物都可以 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 过”。
荀子 (约前313-前238)
先后,但后者程度
否
肯定比前者深,可
用“而且”连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2
堂上小练:写出以下“而”的用法 A、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递进)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顺承 ) C、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顺承 ) D、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并列) E、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转折 )
《劝学》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部编版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改 变
金就砺则利
则知 明而 行无 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①尝:曾经 ②终日:整天 ③而:两个“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 ④须臾:片刻 ⑤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⑥跂:踮起脚后跟 ⑦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⑧博:广博,宽广
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 符合圆规(的要求)。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式)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 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 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 高人的水平。
➢木直中绳,輮以 (之) 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zhòng,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róu,通“煣”,使动,(用火烤)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它 ⑥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 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新教材】《劝学》课件高中语文必 修上册 部编版
劝 学
【新教材】《劝学》课件高中语文必 修上册 部编版
跂而望者彰 论
善假于物
(一般的自然条件)
顺风而呼
一般人
通过学习
弥补不足
假舆马 假舟楫
致千里 绝江河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劝学》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学家荀⼦创作的⼀篇论说⽂,是《荀⼦》⼀书的⾸篇。
这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法等⽅⾯,全⾯⽽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上册语⽂第⼗课《劝学》课⽂原⽂ 君⼦⽈: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为之⽽寒于⽔。
⽊直中(zhòng)绳,輮(róu)(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qū)中(zhòng)规。
虽有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参(cān)省(xǐng)乎⼰,则知(zhì)明⽽⾏⽆过矣。
故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不知学问之⼤也。
⼲、越、夷、貉之⼦,⽣⽽同声,长⽽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嗟尔君⼦,⽆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于化道,福莫长于⽆祸。
吾尝终⽇⽽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望矣,不如登⾼之博见也。
登⾼⽽招,臂⾮加长也,⽽见者远;顺风⽽呼,声⾮加疾也,⽽闻者彰。
假舆马者,⾮利⾜也,⽽致千⾥;假(jiǎ)⾈楫者,⾮能⽔也,⽽绝江河。
君⼦⽣(xìng)⾮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有鸟焉,名⽈蒙鸠,以⽻为巢,⽽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苕折,卵破⼦死。
巢⾮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有⽊焉,名⽈射⼲,茎长四⼨,⽣于⾼⼭之上,⽽临百仞之渊,⽊茎⾮能长也,所⽴者然也。
蓬⽣⿇中,不扶⽽直;⽩沙在涅,与之俱⿊。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不近,庶⼈不服。
其质⾮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居必择乡,游必就⼠,所以防邪辟⽽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腐出⾍,鱼枯⽣蠹。
怠慢忘⾝,祸灾乃作。
强⾃取柱,柔⾃取束。
邪*在⾝,怨之所构。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劝学》
⑤彰:明显,显著,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 译文:
•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 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 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 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 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 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 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 清楚。
佛印绝类弥勒
隔断 到了极点
非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
挽弓当挽强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大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凭借
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 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与“真”相 对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
1
劝学说
朱熹
勿谓今日不学而(因为) 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日月逝矣,岁不我延(等)。呜 呼已矣,是谁之愆(罪过、过 错)?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 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 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 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强 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今 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 义然后治”。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 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⒋疾
声非加疾也
强,声音宏大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病,患病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痛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⒈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又、暴—曝
⒉輮以为轮,
輮—煣
⒊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
⒋君子生非异也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劝学》课件
作品介绍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 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是战国后期 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
1.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读书和学 习提升自身修养,培养终身学习的 理念;借助理性思维, 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代思辨性作品,探究其中 蕴含的文化内容和传统思维方式;
3.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理解阐述观点的 方法和逻辑,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 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 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 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 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 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 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 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 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 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 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文言文翻译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原则:信、达、雅 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 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 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 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 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 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 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 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表转折,但是 疾:强
彰:清楚、显著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水:名作动,游水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绝:横渡
判断句
1、第三段的中心句分别是什么?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作者在第三段中是如何说明这个道理的? 比喻
运用了哪些比喻?比喻中的人分别借助了哪些外 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引申 客观事物 人工改造 改变原来 状况
推
论 人
博学
知明而行无过
第二部分:为什么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而:表修饰关
须臾:片刻 所学:学习到的东西
系,不译
【所+动词=名词】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高:形作名,高处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比喻论证
1、概念: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 于论证。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打比方 的形式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2、作用:在于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 到理性,深入浅出,达到令人心悦诚服的 效果。
蓝 提取 青 胜于 凝结
水 寒于 冰
引申 客观事物变化过程发展、提高 推
论
人
学习 发展、提高
輮
直木木受绳
轮 直
金 就砺 利
已:停止
今义—行;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应该停止
第二部分:为什么
状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从\比 而:表转折,但、却 为:凝结成 中:符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曲:形作名,弯度
輮(之)以(之)为:把…做成
虽:即使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镂:雕刻 定语后置 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一:数作形,专一 用:因为
1、齐读,思考本段哪些关键字词能够体现出作 者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 “不舍” “用心一”
说明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
3、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⑦故木受绳则直 ⑧其曲中规
水,名作动,游泳 日,名作状,每日 利,形容词的使动,
使……快 上、下,名作状,向上、
向下。 一,数作形,专一 高,形作名,高处 直,形作动,变直
曲,形作名,曲度,弯度
4、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
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借助学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焉:兼词,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句末语气 德词,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而:表顺承,于是,就 跬:一脚 无以:没有用来…的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锲:刻 舍:放弃、中止 而:表假设,假如、如果
2、那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比喻
这一段有几个比喻?它们在论证方法上与前面 有什么不同呢?
学习 的方 法和 态度
10喻
结
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论
累
4 喻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反面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喻
:
对比
积 善
成
德
,
坚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而
持 4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登高
望
博见
弥补不足 达到目标
招
登高
见者远
引申 君子
善假于物
顺风
推
(自身条件不变)
呼
闻者彰 论
假舆马
致
致千里
假舟楫
人们
绝
绝江河
学不可以已
2、围绕论点,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划分课文层次。
一、( 1 )提出“学不可以已” 二、(2-3)学习的重要性 三、( 4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一部分:是什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可以:古义—可以用来,可以凭 借。在本文的具体语境中,“以” 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 节。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 可译为“应该”。
直:形作动,变直 就:靠近 博学:广博地学习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表递进,并且
日:名作状,每天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该段写了几件生活中常见的事情? 分别是哪几件?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 木 为 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本文是一篇关于论述学习不应该停止的文章, 可作者写到的事情似乎与论点毫无关系,这是为 什么呢?作者在此处究竟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 呢?
•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
齐王纳谏》
使…听见
•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用鼻子嗅
望
远看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之穴无可ù(曝,晒) xǐng zhì(智,智慧) qì xìng(性,资质、禀赋) kuǐ qí jì nú qiè lòu xiè áo Shàn xué
解题:《劝学》
劝,勉励。统领全篇,这是一 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议论性文章。
1、齐读,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 碑记》
农历十五日
假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假装
强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 有力的 • 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 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 术辩论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作品,小部分是他 门人的著作。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 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 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 现。
7、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8、成语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超过
前人。
一曝十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 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
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对比
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对比
专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神 明 自 得 , 圣
心 2 喻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心 备 焉 。
对比论证
1、概念:即把两种矛盾或 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 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 物的本质。
2、作用:运用对比论证比 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 点更鲜明 ,事理更深刻,更有 说服力。
提出论点(1段) 分析论点
课
文章结构
文 为什么学(意义和作用
论
总
2、3段)
证
结 怎么学(方法和态度 4段) 过
程
总结论点
论证方法
课 比喻 形象生动
文
深入浅出
总 结
对比 鲜明有力
事理深刻
排比
说理透彻 气势磅礴
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 体
2、设喻方式多
正面设喻 正反设喻 反复设喻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相当于“于此”,从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里
• 刻,雕刻
2、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再一次; “暴”通“曝”,晒。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③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弯曲。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5.用心 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指集中注意力
5、一词多义 并列连词
递进连词 而
顺承连词
转折连词 修饰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 而 明自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表并列,和、 与
表递进,并且, 而且
表顺承,于 是,就
表转折,然而, 可是,却
表修饰,地, 可不译 表假设,如 果
绝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绝
• 以为妙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