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分析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涂尔干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
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影响。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分
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实践教育、学生自治与社会参与。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
为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
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精神、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培养,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
感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涂尔干提出了社会实践教育的概念,这一思想在社会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涂尔干提倡学生通
过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了解社会现实,培养社会问题意识并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使
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够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作用。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自治与社会参与。
他主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治
的机会和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涂尔干还强
调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中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锻炼其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
他认为,通过学生的自治与社会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社会冲突论:关注社会冲突和权力斗争
结构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符号互动论: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符号 使用
社会交换论:强调社会交换和资源分配
社会建构论:强调社会现实是由人们共同 建构的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概念
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对客观 事实的研究和观察
实证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现 象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
过于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对社会变迁的解释过于静态忽视了社会变迁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过于理论化忽视了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YOUR LOGO
TH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集体意识的形成: 个体通过社会互 动形成对群体的 认同和归属感
集体意识的作用: 个体通过集体意 识对社会产生影 响和作用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
社会分工的概念和起源
添加 标题
社会分工:指社会成员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 趣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职责共同完成社会 生产、生活、文化等活动的过程。
添加 标题
社会分工的作用: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可以 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同时也会导致社 会不平等和冲突。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创立了社会学学科奠定了社会学的基础 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等 强调社会学的实证性和科学性推动了社会学的科学化进程 对后来的社会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韦伯、马克思等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在当代的应用和价值
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的评价和批判
和道德准则
集体意识对社 会秩序的影响: 集体意识是社 会秩序的基础 它决定了社会 成员的行为方 式和社会关系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1. 引言1.1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性涂尔干(Turgut Ergan)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
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是塑造一个人格完善、具有责任感和社会作用力的重要途径。
他强调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行为规范,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强调了道德的社会化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他认为,个人在社会中接受道德教育,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只有通过道德教育,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强调了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涵盖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道德教育理念。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1.2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时代背景涂尔干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涂尔干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思想的多元碰撞使得人们开始思考道德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涂尔干就是在这个时代,根据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提出了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
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更加突显了其实践意义,为当时社会的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涂尔干的时代背景为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稳定离不开良好的道德风气,而道德教育则是培养和弘扬良好道德风气的关键。
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道德水平提升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1. 引言1.1 介绍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性涂尔干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涂尔干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德行端正,必须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他主张“三维”道德教育,即父母的道德教育、师长的道德教育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道德观念淡化的问题愈发突出,导致了种种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蔓延。
因此,重新审视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深刻领会其价值和意义,对于引导当代社会恢复道德基石、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因此,重新认识和学习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对于提升社会的道德素质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阐述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涂尔干提倡的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念可以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协调。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念可以帮助人们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这对于每个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而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和指引,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涂尔干(Turgut Özal)是土耳其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担任土耳其总统,并对土耳其社会和政府进行重大改革。
在涂尔干的领导下,土耳其迅速走向了现代化和全球化,同时涂尔干也是一位重视道德教育的领袖,他的思想对土耳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及其对土耳其社会的影响。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他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上。
他认为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品格和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地方,他提倡建设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下茁壮成长。
在涂尔干看来,教育也是培养良好道德的重要途径,在他的领导下,土耳其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力度,鼓励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还提倡注重实践和体验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也体现在他对社会公德的重视上。
他强调社会的和谐和进步需要每个公民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支持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还提倡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勇于创新和创造,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土耳其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各界纷纷响应他的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还体现在他对国家发展和全球化的看法上。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作为支撑。
在他的领导下,土耳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加快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他提倡人们要有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要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还鼓励人们要开放包容,接纳全球化带来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技术,积极融入全球化大潮,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领导活动和理念之中,他重视家庭和教育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看重国家发展和全球化对道德品质的影响。
涂尔干
涂尔干法社会学思想1、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一个个单独的人。
涂尔干是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集大成者。
一方面,他坚持以客观物质存在为研究重心;另一方面认为,社会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一个个单独的人,“集体生活并非产生于个人生活,相反,个人生活是从集体生活里产生出来”他坚持社会唯实论的集体主义立场,主张社会是第一性的,个人是第二性的存在。
在这种方法论的关照下,他提出了社会事实和集体意识两个分析概念。
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但社会事实并不等同于社会现象。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涂尔干将这种外在强制性的集体现象称为“社会事实”,外在性意味着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不是人的心里或精神活动,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强制性是指社会事实一旦发生,就会对社会中的相应个体产生影响。
社会学应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并且只能用一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而集体意识则“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是独立于个人置身其间的特殊情况;个人消逝了,它仍旧存在……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它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人的趋同本性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类型集体意识一旦形成,就具备了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因此,在每个社会个体的内心,存在着两种意识一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个性,另一个则是集体意识,它代表着社会。
3、犯罪基于以上集体主义实证取向,涂尔干把犯罪、越轨、失范和自杀等现象都视为社会事实,且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分。
对于犯罪,涂尔干认为“,如果一种行为触犯了强烈而明确的集体意识,那么这种行为就是犯罪”,即犯罪是个体侵犯集体意识、冒犯社会的行为。
但并非所有这类侵犯行为都能够得上是犯罪,够得上犯罪的还必须要求这种侵犯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广度。
对于失范,涂尔干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旧的社会规范和标准被破坏,而新的又没有取而代之,因此,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人们会失去行为的方向,失范也就会产生,自杀就是一个极端的事例。
6章功能主义_8807008
该分层的几个特点
第一,该分层是典型的等级分层,而不是按群 体的属性的分层。 第二,该分层标准是多元的,而不仅仅是经济 标准。 第三,该分层注重主观声望标准,甚至主观道 德标准。 沃纳的道德标准是为他的功能主义服务的,即 符合社会主导意识形态、道德的人社会地位高, 不符合社会主导意识形态、道德的人社会地位 低,这个思想后来被帕森斯发展。
帕森斯这种用价值观来区分人们的地位 高低的理论,与传统分层理论家的观点 确实很不一样。 帕森斯认为,地位的区分与价值观的区 分是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提供了为什 么有的人地位高、有的人地位低的,为 这种地位差异的合法、合理性作出辩护。
4.价值观与分层六要素
认为,有六种导向不同价值观体系的分 层地位要素(elements of stratificatory status)。 在六种不同的地位要素中,社会尊敬的 内容是不一样的,崇尚着不同的价值观, 这样也就为社会地位高低的不同标准作 出了辩护。
中层: c.上中层:由中等企业所有者、商业所有者、 财产所有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占总人口 10%。 居住在郊区,有独立的住房,有一定的社会声 望,比较受人尊敬。 与上层群体比,他们的财产收入要低一些,但 是,比其他阶层的收入明显要高。
沃纳甚至认为,这个阶层与上层群体的 两个层一起,组成了大众阶层之上的层 级,这三个阶层合在一起占总人口的 13%,它们与下面的三个阶层有很大的 距离。
在该社区的全部就业者中,生产阶级人 数是经营阶级的2.5倍,即生产阶级占 71%,经营阶级占29%。 林德夫妇研究了,上述两个阶级在所有 六类活动中的重大差异。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作者:李昱祺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7期摘要:涂尔干作为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唯实论的立场上,赋予了“社会”这一整体性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通过集体意识来维护自身的整合,即社会团结,并根据整合基础的不同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机团结逐步取代机械团结的过程。
笔者将根据这一思路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观;集体意识;社会团结涂尔干是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涂尔干站在社会唯实论的基本立场上,将“社会”这一整体性的概念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形塑和制约社会世界中人和事物的关键性力量,从而使社会得以整合。
然而,社会的这种能力量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实现的呢?涂尔干认为,这种手段就是集体意识,他通过对从传统到现代集体意识维续方式的不同,将社会的这种整合,即社会团结,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过渡的过程。
文章将沿着这样一条思想脉络就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方面的论述中,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发展出了两种近乎对立的社会观,即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顾名思义,唯实论即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它高于个体且对个体存在制约;唯名论意味着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名坚定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毫无疑问,涂尔干秉承了社会唯实论的观点,并在其前辈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体来说,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受19世纪知识界中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因此,对其社会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是有机体论的角度。
这反映在涂尔干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借用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基本假定,即社會自身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处于决定的地位。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示
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2019-01-29失范理论作为⼀种早期很有影响的社会学归因理论,它把个⼈或者群体的越轨⾏为的主要原因归于社会,是⼀种环境主义的观点。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是失范理论的代表⼈物,正确理解其关于社会失范与重建的思想,可能会对处于加速转型时期中的我们有所启迪。
⼀、涂尔⼲的失范理论基本内容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来阐述:(⼀)失范的涵义失范是法国社会学家埃⽶尔·涂尔⼲最早提出的。
涂尔⼲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造成的。
由于分⼯的细化和局部不恰当⽽导致社会结构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故障,⽆法维系⼈们之间的联系,⼈们的欲望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导致社会失范。
在这种失范的状态下,社会上缺乏被普遍认同的规则和道德标准,个⼈和社会都会陷⼊混乱。
(⼆)社会的重建对涂尔⼲来说,既然现代社会的危机本质上是⼀种道德危机,那么重建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就应该是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建⽴⼀种与现代社会分⼯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
1、职业道德涂尔⼲相信,职业群体不仅可作为联系国家与个⼈之间的关系的桥梁,⽽且可⽣成⼀种规定其成员⽣活的道德权威:“在职业群体⾥,我们尤其看到⼀种道德⼒量,它遏⽌了个⼈利益主义的膨胀,培植了劳动者对团结互助的极⼤热情,防⽌了⼯业和商业关系中强权法则肆意横⾏。
”[1]通过建⽴各种职业团体和职业伦理,能够防⽌国家权⼒集中和个⼈陷⼊分散⽆能的境地,从⽽重建社会的协调⼀致,即有机团结的状态。
2、集体道德与个⼈道德在涂尔⼲后期的思想理论中,为处理个⼈和社会的关系,他寄希望于社会作为集体意识内化于个⼈。
社会作为⼀种早期所表明的外在强制⼒的抽象的⾮⼈格⼒量变得具体化。
⽽社会的集体道德能够变成个⼈道德的可能性在于,每个社会化的个⼈道德当中都存在⼆重性,包括内在的个⼈和内在的社会,不是⼀种⾃然状态下的外在的结构。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涂尔干是中国著名的道德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中国的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并探讨其对当代的启示。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强调道德教育对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性,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强调道德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
涂尔干认为道德教育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道德是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基石,只有在道德的指引下,社会才能保持秩序和稳定。
道德也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和幸福。
涂尔干主张将道德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个体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还强调了道德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
他主张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涂尔干的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实践,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灌输。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当代有着重要的启示。
面对当前社会的道德难题和道德沦丧现象,涂尔干的思想提醒我们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才能够推动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涂尔干的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追求知识的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涂尔干的思想也提醒我们道德教育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这对于我们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肩负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责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涂尔干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在宋朝时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在社会学的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主张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来影响子女。
他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认为孝敬父母是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他认为,道德素养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他主张道德教育要与智育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提出了“智与德同修”的教育理念,认为智慧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德智兼修,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限于家庭和学校,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他主张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强调人应该从个体到整个社会来实现道德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应该不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估,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他主张学生应该注重自我反省和自我培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通过思考和行动来改进自己。
他强调道德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个体应该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其中。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在社会学的视域下具有重要意义。
他主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强调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总结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总结涂尔干是20世纪末的一位重要社会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社会运动和社会关系方面。
他的思想对于社会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对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总结。
首先,涂尔干强调了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在社会关系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此,社会学研究需要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了解个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产生和改变的。
涂尔干通过对个人心理和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心理学对于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重要作用。
其次,涂尔干提出了社会运动理论。
他认为,社会运动是一种群体行动,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行为。
他着重研究了社会运动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涂尔干认为,社会运动的形成是由于社会存在着一些不公正和不平等的现象,而社会运动的发展则是由于人们对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和抗议。
社会运动的影响包括改变社会结构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涂尔干通过对社会运动的研究,拓宽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增加了对社会运动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的理解。
再次,涂尔干关注了社会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基础,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他研究了社会关系的分类和特征,并提出了“弱关系”和“强关系”的概念。
弱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疏远和不密切的关系,而强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亲密和紧密的关系。
涂尔干认为,弱关系对于信息传播和社会联结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强关系则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会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社会关系的研究,涂尔干深化了对社会关系的理解,为社会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最后,涂尔干提出了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是由个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涂尔干强调了社会网络对于个体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网络可以提供资源和信息,帮助个体实现目标和满足需求。
而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则是由于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结果。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第三节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在涂尔干看来:
1、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和决定 着其他社会事实。
2、涂尔干的基本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团结为主线而展开: 社会团结的产生(宗教研究),社会团结的类型、特 征和功能(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社会团结的基础 (集体意识、道德),影响社会团结的因素(社会分 工),社会团结的维持(中间职业团体)及破坏(社 会解组、失范及越轨行为)等等。
2、涂尔干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 科学。 涂尔干的前辈们尽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但他 们有关社会学的著作并没有彻底脱去哲学中形而上学 的外衣,社会学只是在涂尔干这里才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涂尔干不仅明确给出了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 还给出了研究方法,从而完成了“社会学与哲学的分 离”及“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离”这两大任务,使社 会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科学。
1、涂尔干提出了研究社会的完整方法。
这一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部份,即研究层次、研究对象 的界定和研究的具体程序。关于社会事实的阐说,使 涂尔干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学整体主义的创始人。而 涂尔干的研究方法,虽然现在看来比较粗糙,但也不 失为当代社会学经验研究程序的前身。
涂尔干在他的各种具体研究中,都大体上坚持 了他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提出的方法论 原则,也可以说,这些具体研究,是他为其方 法论的效用提供的成功案例。其中,《自杀论》 最彻底地坚持并最完美地体现了涂尔干的方法 论原则。
作为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致力于社会学的 “独立运动”, 第一位开设社会学课程的社会学家
1887年,波尔多大学
第一位获得社会学教授职位的社会学家
1896年,索邦大学
在涂尔干的努力下,法国学术界承认社会学的独 立学科地位 “社会学年鉴学派”(法兰西社会学派)创始人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摘要:涂尔干作为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唯实论的立场上,赋予了“社会”这一整体性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通过集体意识来维护自身的整合,即社会团结,并根据整合基础的不同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机团结逐步取代机械团结的过程。
笔者将根据这一思路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观;集体意识;社会团结涂尔干是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涂尔干站在社会唯实论的基本立场上,将“社会”这一整体性的概念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形塑和制约社会世界中人和事物的关键性力量,从而使社会得以整合。
然而,社会的这种能力量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实现的呢?涂尔干认为,这种手段就是集体意识,他通过对从传统到现代集体意识维续方式的不同,将社会的这种整合,即社会团结,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过渡的过程。
文章将沿着这样一条思想脉络就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方面的论述中,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发展出了两种近乎对立的社会观,即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顾名思义,唯实论即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它高于个体且对个体存在制约;唯名论意味着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名坚定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毫无疑问,涂尔干秉承了社会唯实论的观点,并在其前辈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体来说,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受19世纪知识界中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因此,对其社会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是有机体论的角度。
这反映在涂尔干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借用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基本假定,即社会自身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处于决定的地位。
浅谈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
浅谈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摘要】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的失范主要因个人私欲增长和道德调节缺位造成,所以重建社会秩序就是重建道德规范,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应该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涂尔干的社会失范与重建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社会失范;社会分工;机械团结;有机团结一、社会失范的含义及原因失范也称社会反常态,最早由涂而干引入,他提出在现代社会,传统的规范和标准遭到破坏,而新的传统和规范又没有出现。
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因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状态。
在这种失范状态中,人们对什么是适当的规范与行为缺乏一致的看法,在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领域中没有明确的标准指导人们的行为,失范就会出现。
20 世纪30 年代,社会学家默顿从中层理论角度出发,继承和发展了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把失范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越轨行为理论。
他认为,所谓失范就是人们用社会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文化目标时发生的对于这种情况的一个共同反应,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实现自己文化目标。
相比较而言,默顿是从社会结构的失范来研究个体行为失范,而涂尔干对失范的研究主要是在社会结构这一层面上。
涂尔干认为造成社会失范是社会分工使然,进一步说,是病态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在《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指出了三种劳动分工“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反常形式:第一种劳动分工的反常形式是“失范的分工”,指的是由于缺乏充分而有效的社会规范,使分工过程中各个机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不到正常的规定和调节,过快的分工在削弱了传统价值规范的同时,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规范,致使社会调节发生故障,无法维系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二种反常形式是“强制的分工”指的是在违背当事人某些本性和意愿的情况下通过某些外部的强制手段来实行的分工,是分工本身不合理造成的;第三种反常形式可称为“不适当的分工”,也就是说,如果在分工过程中有的人工作任务饱满,充满活力,而有的人却工作任务不够,活力不足,那么尽管分工非常细致,整个分工体系也会难以和谐运转。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涂尔干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道德教育社会学家,其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逻辑与启示。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道德的本质和功能、道德教育的目标和途径以及当代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涂尔干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他强调,道德是人类社会共同行为的规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约束和互助的准则。
道德的本质是基于人类自然属性的,是普遍适用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道德的功能是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认为人只有通过道德的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和途径方面,涂尔干主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人们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各个方面的教育过程中,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他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道德教育原则,如注重道德实践、注重情感教育、注重社会参与等。
这些原则既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又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
在当代社会,存在着一系列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道德观念缺失、道德底线模糊、道德行为缺乏榜样等。
这些问题与社会的快速变迁、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道德教育手段的失效等因素密切相关。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于解决当代道德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涂尔干的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内在价值。
他认为道德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人们共同行为的规范。
道德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并纳入到各个教育环节之中。
这一观点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逻辑,我们需要重视道德教育的价值,将其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社会学视域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涂尔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道德教育领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在社会学的视角下,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如何被理解和研究的呢?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涂子》中,他认为教育应该以道德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在社会学的视域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涂尔干生活在一个儒家文化主导的社会中,他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于道德教育也是基于儒家的思想来进行论述的。
在儒家文化中,道德教育被视为教育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礼仪之道、正直之行,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涂尔干将这些儒家思想融入到他的道德教育理念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与当时社会文化的价值观相契合。
我们可以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家庭、学校、社会等是影响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涂尔干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来进行道德教育,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他强调了教育机构和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应当为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与社会学中对社会结构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研究相吻合,涂尔干的思想也可以被视为对社会结构影响下的道德教育的理论探讨。
我们可以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分析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涂尔干在其著作中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特定性,但其强调培养学生的仁爱、正直、宽容等道德品质的理念却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道德困境和挑战,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
论涂尔干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的现实逻辑与当代启示涂尔干(Tu Erkang),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涂尔干深刻思考和研究了道德教育与社会学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启示人心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从现实逻辑和当代启示两个方面对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进行探讨。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社会学思想是基于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而得出的。
在现实逻辑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涂尔干思想的深刻和实践意义。
其一,关注社会环境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涂尔干认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不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道德观念容易受到扭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他主张在道德教育中应该重视社会环境的改善和塑造,为个体提供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其二,强调教育和社会的互动。
涂尔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社会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责任。
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道德观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的也能接受到社会的正面引导。
其三,提倡民主、平等的道德教育理念。
涂尔干主张,道德教育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不应该通过强制和压抑的手段来进行。
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接下来,我们将从当代启示的角度来探讨涂尔干的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涂尔干提出的关注社会环境对道德教育的影响的观点对当代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繁杂的社会信息和多元的社会文化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社会风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涂尔干的观点提醒我们,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环境,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涂尔干提倡民主、平等的道德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越发多元化,个体的差异性也在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1)社会事实 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 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 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 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 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3、社会事实的分类
社会成员之间的结合关系:物质性结合与精神性结合
有效调节作用的牢固的道德基础,因而无 法保证通过它们而发生改组的新型社会结 构能长期维持下去。
反常分工的类型
速度过快的分工
社会分工速度过快,个 人脱离了原来群体,又 未与新群体建立联系。
(“失范”)
强制性分工 (不平等分工)
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造成偏离有 机团结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社 会冲突,从而威胁社会秩序。
涂尔干: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同一社会一般公民所共有的信仰和情 操源自总体”。2、社会团结的类型
(1)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 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 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 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个体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淹没在对集 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约束性制裁(repressive sanctions)
社会 事实
物质性社会事实 (形态学社会事实)
精神性社会事实 (生理学社会事实)
社会 社会的构成部分 社会的形态成分
道德 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 社会潮流
3、研究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
(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统计法 (2)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
(3)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 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并重。
3、社会分工
(1)社会分工的原因 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 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频率加大,必 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职业专门化是减 弱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冲突,同时又能防 止社会解体的一种合理选择。
(2)社会分工的后果 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
弱了集体意识。 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
(2)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 存在于近代工业社会的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 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一种社会联结 方式。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 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社会如 同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按照 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复原性制裁(restitutive sanctions)
4、现代社会中社会团结面临的危险
(1)社会解组的危险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
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 堆积的状态。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道 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故障,从而使 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断裂。
(2)反常分工对社会团结的破坏作用 反常分工(变态分工):不具有能够发挥
不协调的分工 (非人化的分工或纯技术的分工)
分工仅仅是出于某种经济 上或技术上的考虑,而不 考虑人的愿望或兴趣。
(3)有机团结所面临的威胁 整体层次上:共同价值方面缺乏一致,各
自坚持自己的利益。
极端的个人主义:个性的过分发展不仅损 害着把个人联结为社会的有机团结,而且 也严重地威胁着个人自身的幸福。
机械团结 低度的分工
有机团结 高度的分工
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
微弱的集体意识
约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复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低度的个性
高度的个性
特殊的规范性模式上的 抽象的一般的价值上的
一致是重要的
一致是重要的
社区对越轨者进行惩罚 专门化的社会控制机构
较低的相互依赖
高度的相互依赖
原始的或乡村的
城市的与工业的
主要研究方法:共变法、控制比较 研究步骤:假设—推测—检验
上章回顾
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的分类
第三节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事实,而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 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社 会事实。
1、社会团结的含义
与“社会内聚力”、“社会整合”的含义大 体相同,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 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 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 联系状态。
什么是社会联系的纽带?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将个人联结在一起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
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订立的契约。
孔德的国家强力论
国家依赖其强制性的力 量将个体成员“束缚” 到一起。
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论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同等 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力,而 每个人的利益又只能在他人 那里获得,由这种平等的自 由竞争形成了社会。
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社会 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1、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1)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有无 数个人联合而成的,但他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 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 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2)社会整体观
社会就其实质来说是这样的一 个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 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 个体特征加以解释。
(二)个人经历 1858年,出生于法国; 1879—1882年,入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882—1887年,执教于公立中学; 1887—1902年,任教于波尔多大学; 1902—1917年,任教于巴黎大学; 1917年11月15日,去世。
二、 社会学思想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 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是他
上章回顾
韦伯社会学思想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方法是什么? 社会行动的分类有哪些? 合法统治的类型?
请思考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哪些区别? 你如何看待社会中的种种自杀现象?
第六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二、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 三、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四、对自杀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