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作者:刘莉
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4期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或词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意)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进而在诗词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因此,鉴赏诗词,掌握其意境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去把握一首诗或者词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呢?我认为,只要了解词人或者诗人在写作时塑造的意境,那么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意象是诗歌的构成要素,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而诗人的情感也同时趋于客观物象化,即情就是景,景就是情,诗人的情感与物达到了情景交融,密不可分的程度。诗歌是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悲欢离合的情感都是凭借种种意象表达出来的。但由于诗人的境遇不同、性格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有时,相同的意象在不同诗人眼中会有不同感受,因此也会有不同的情感寄托,同样的意象却融注着他们不同的情愫。
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
柳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秋景
同样的秋景,由于作家的感情不同,境界也不同。它可以寄寓欢悦、体现高亢,也可以抒写凄凉、体现萧条。南唐后主李煜《相间欢》中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一般人眼里都要叹惋的秋天,在后主的眼中更是凄清。亡国后幽居汴京的深院小楼,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日子,面对如钩的弯月,独自一人上西楼,当然有着一般人难以
体会的孤独寂寞,这里的“无言”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更是寂寞。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是人也。“锁清秋”,被锁的实非清秋,亦人也。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在后主眼里,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哀秋叹秋,是许多封建文人的情感流露,而晚唐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却歌颂了秋天之美,体现豪爽向上的精神,是一首秋天的赞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寒山”“石径”“白云生处”,山高、路远,但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向上望去,在白云漂浮处,看到人家,更让诗人欣喜的是那枫林晚景:在西辉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如霞似火,简直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里潜藏的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再有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诗人则不然,他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非肃杀凄凉、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些秋天里的种种意象,都有诗人情感的附着,是诗人顽强奋斗、不屈精神的体现。
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当我们掌握了诗词构境的方法后,我们在建构意境的时候就有方法可寻了。我们要抓住其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分析其特点;注意分析特点时,我们不仅要分析它的外在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内在特点!这些融入作者情感的景就成为意象,而无数的意象又构成了意境。当然,诗词的构境方法多样灵活,还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