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ppt)
合集下载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临床表现
可有情感高涨、低落以及与此相关其他精神 症状的反复发作、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因而 其临床症状特征可按不同的发作方式分别叙述。
1、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 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以及认知 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 共患焦虑,个别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临床表现
2、躁狂发作: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 逸和活动增多。常伴有瞳孔扩大、心率加快、体 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随境转移,记忆力 增强紊乱等认知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 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成为“谵妄型躁狂”
精神分裂症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 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 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发病率:国内3━5‰,国外3-10‰,城市>农村,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WHO在1986年的研究:精 神分裂症在不同的人群的发生频度相似。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精神分裂症
诊断: 四、排除标准:1、情感性障碍 2、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 精神障碍 3、反应性精神障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精神疾病及其康复知识讲座ppt课件
精品课件
阶段二:
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 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 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 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 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 院诊治,有的做迷信、或者结婚冲喜下能不 能好,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阶段三:
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 子,于是迫切请求治疗,病情加重延误了治 疗,无助于病人的预后和康复。
(2)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 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
(3)被害妄想:最常见的一类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甚至 包括自己的亲人)正受到某人或某几个人或某的迫害。 常会出现因为“自卫”而伤人。(五w,who when where what why)
(4)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超人的才能、无 上的权力、巨大的财富、伟大的发明制造等。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重性精神疾病康复知识
一、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 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 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 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如表现为动作和行为的怪异,思维和情绪的反常等,出现胡 言乱语、丧失理智、哭笑无常、焦虑抑郁、自语痴笑、不知 秽洁、伤人自伤、悲观消极……这些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失常
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早康复、残留少。
几种阻碍精神病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错 误认知:
1、 精神病是不是做了什么缺德事,好不了治疗不了。 精神病是病,需要治疗、可以治疗,它的诊断、治 疗均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2、家属缺乏耐心,对疾病预后期望高,导致家属觉得 治疗起效慢没有作用。家属不要见他几天不见好转, 就要求医生更换药物,或听患者说吃药吃了不舒服等 ,怕吃药后变傻、变呆,或是说我没病不吃药等。 我们治疗疗效要在达到治疗量后才慢慢显现效果,不 管出于以上什么原因,如果你是和他一起生活就应该 督促他按时服药。
阶段二:
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 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 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 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 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 院诊治,有的做迷信、或者结婚冲喜下能不 能好,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阶段三:
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 子,于是迫切请求治疗,病情加重延误了治 疗,无助于病人的预后和康复。
(2)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 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
(3)被害妄想:最常见的一类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甚至 包括自己的亲人)正受到某人或某几个人或某的迫害。 常会出现因为“自卫”而伤人。(五w,who when where what why)
(4)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超人的才能、无 上的权力、巨大的财富、伟大的发明制造等。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重性精神疾病康复知识
一、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 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 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 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如表现为动作和行为的怪异,思维和情绪的反常等,出现胡 言乱语、丧失理智、哭笑无常、焦虑抑郁、自语痴笑、不知 秽洁、伤人自伤、悲观消极……这些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失常
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早康复、残留少。
几种阻碍精神病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错 误认知:
1、 精神病是不是做了什么缺德事,好不了治疗不了。 精神病是病,需要治疗、可以治疗,它的诊断、治 疗均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2、家属缺乏耐心,对疾病预后期望高,导致家属觉得 治疗起效慢没有作用。家属不要见他几天不见好转, 就要求医生更换药物,或听患者说吃药吃了不舒服等 ,怕吃药后变傻、变呆,或是说我没病不吃药等。 我们治疗疗效要在达到治疗量后才慢慢显现效果,不 管出于以上什么原因,如果你是和他一起生活就应该 督促他按时服药。
精神疾病ppt课件
以人际关系不合谐和情绪不稳定为特 征的人格障碍
22
被动—攻 击型人格 障碍
以被动阻抗应付完成任务的一种 人格障碍(如拖延等)
强迫型 人格障 碍
以过分严格要求和追求完美 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23
四、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指寻求性的对象和满足性欲的 方式异于正常。
24
1.不以成熟异性作为性活动的对象
同性恋
单纯型
临床 类型
其他常 见症状
幻觉 触、幻嗅、幻味)
感知综 合障碍 妄想
(在意识清晰的 紧张症 背景下出现,无 15 综合症 智能障碍) 精神人格解体
躯体人格解体 现实人格解体
(幻听、幻视、幻
青春型 紧张型 偏执型
双向情感
躁狂和抑 郁交替
双相型
躁狂 状态
较少
单相型
抑郁 状态
病例具有周期性,间歇期精神恢 复正常。早晨重,晚上减轻。
恋童癖
恋兽癖
恋物癖
25
2.不以生殖器性交作为性活动的核心
露阴癖
异装癖
摩擦癖
窥淫癖
26
3.以古怪的条件作为性活动的核心
施虐癖
受虐癖
恋尸癖
27
4.性别认同障碍
易性癖
28
五、心身障碍
指心理因素在病因中起主导作 用的一大类躯体疾病。
原发性 高血压
支气管 哮喘
溃疡病
过敏性 疾病 等
29
一、健康人:婚姻家庭、升学择业、社会适应。 二、心理问题:心理和行为的应激反应,心理 行为偏离正常。(时间短、不强烈) 轻度心理障碍 三、心理紊乱:心理和行为的应激反应,心理 行为偏离正常。(时间长、强烈、内容泛化) 四、边缘状态:心理行为偏离正常。(超越临 床心理范围、无法进行精神病学诊断) 五、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神经 衰弱、癔症) 六、人格障碍(11种)
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演示ppt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十 五 (Shi) 通过睡觉来治疗精神病?
治疗机理:人脑内有很多神经递质,抗精神病药物是通过调节这 些神经递质量的多少、分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比例,来消除幻觉、 妄(Wang)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患者吃药之 后就想睡觉,因此才会给人以“睡觉能治精神病”的假象。 而有些药物几乎没有镇静作用,甚至还有激活作用,却也 能治疗精神病。
国内外大量的研(Yan)究表明: 治疗越早,预后越好。不仅可消除发作时的精神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取得好的近期疗效,而且可改善远期结局。反之,延误治疗的时间越长, 治疗效果越差,病情容易慢性化,导致精神残疾。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五 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心理健康的(De)标准: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诸 多方面表现。 1、良好的自我意识:自知、自爱、自尊、自重; 2、良好的社会功能(Neng): 生存能(Neng)力、学习或工作能(Neng)
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精神病≠神经病
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 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 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第二页,共四十一页。
长效针剂:氟癸酯(氟奋乃静癸酸酯,FD)、哈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
高抗素针剂(氯噻吨癸酸酯)、复康素针剂(三氟噻吨癸酸酯)等。
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
十七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应注意(Yi)的原则
缓慢加减药量
年龄因素
躯体情况
系统用药
十 五 (Shi) 通过睡觉来治疗精神病?
治疗机理:人脑内有很多神经递质,抗精神病药物是通过调节这 些神经递质量的多少、分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比例,来消除幻觉、 妄(Wang)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患者吃药之 后就想睡觉,因此才会给人以“睡觉能治精神病”的假象。 而有些药物几乎没有镇静作用,甚至还有激活作用,却也 能治疗精神病。
国内外大量的研(Yan)究表明: 治疗越早,预后越好。不仅可消除发作时的精神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取得好的近期疗效,而且可改善远期结局。反之,延误治疗的时间越长, 治疗效果越差,病情容易慢性化,导致精神残疾。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五 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心理健康的(De)标准: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诸 多方面表现。 1、良好的自我意识:自知、自爱、自尊、自重; 2、良好的社会功能(Neng): 生存能(Neng)力、学习或工作能(Neng)
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精神病≠神经病
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 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 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第二页,共四十一页。
长效针剂:氟癸酯(氟奋乃静癸酸酯,FD)、哈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
高抗素针剂(氯噻吨癸酸酯)、复康素针剂(三氟噻吨癸酸酯)等。
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
十七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应注意(Yi)的原则
缓慢加减药量
年龄因素
躯体情况
系统用药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ppt课件
焦虑症案例
总结词
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和恐惧感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感到无法控制的担忧和紧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感到过度担心 ,可能出现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案例
总结词
情绪波动大、时而抑郁时而兴奋
详细描述
患者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从深深的抑郁到异常兴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睡眠障碍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案例
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生活照顾、病情 监测、心理支持等。
社会支持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就业、教育、社 交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患者融入社会。
05
精神疾病的案例分析
抑郁症案例
总结词
长期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 感
详细描述
患者感到持续的悲伤、绝望和无 助,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和愉悦 感,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 变等症状。
分类
精神疾病主要分为重性精神疾病和轻性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 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轻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等。
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
思维障碍
如思维奔逸、思维 迟缓、思维贫乏等。
意志和行为障碍
如意志减退、强迫 障碍
如情感高涨、情感 低落等。
冲动行为
患者突然做出一些危险的或冲 动的行为,事后却无法解释。
自我伤害行为
患者可能会有自残或自杀的行 为。
生理症状
睡眠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失眠、嗜睡、睡眠质量差等症 状。
身体不适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肌肉疼痛、心慌等身 体不适。
食欲改变
患者可能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
性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或亢进,性唤起障碍 等症状。
精神疾病(psychologicalPPT课件
Classifying and Diagnosing Abnormal Behavior
兩種主要精神疾病診斷系統 ICD-10 DSM-IV 其診斷標準並非任何心理學理論,而是以臨床經驗為基礎
The Five Axes of DSM-IV
DSM-IV共得到五個軸向的診斷 第一軸向:臨床症狀及主要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焦慮症、首次出現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的疾病、體化症和性心理疾病,以及譫妄、失憶症、痴呆、飲食和睡眠疾病) 體化症(somatoform disorder):強調個人與身體的關係,患者抱怨的身體症狀沒有生理基礎 性心理疾病(sexual disorder):患者的性行為對自己或他人造成煩惱,或是對生活中其他層面帶來問題
早期變態行為被視為魔鬼附身的結果,治療方式為驅魔 Hippocrates認為精神疾病由生理原因所造成 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表現出異常行為的人是女巫,受到折磨或者被殺害 1690年代左右,八位少女出現幻覺和痙攣,導致二十位鎮民被處決。Mather提出科學證據。
Moder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特徵:不希望擁有的持續想法,以及緩和這些想法的衝動儀式行為 強迫思考(obsession):不希望擁有,但又無法壓抑的持續想法、影像或衝動 強迫行為(compulsion):無法抗拒,重複表現出無意義、刻板行為的衝動
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下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浏览。
特徵:對特定物體、事件或環境產生誇大、持久、不合理和干擾性恐懼 超出合理範圍或沒有合理基礎的恐懼可以被歸類為恐懼症 當事人自己可以察覺其恐懼是不合理的 類型 特定恐懼症(specific phobias):對特定物體的持久、不合理恐懼,例如蜘蛛、蛇、老鼠、高處或黑暗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s):極端害怕來自他人的批評,導致躲避人們以及任何可能遭到批評、尷尬、嘲弄的情境 空曠恐懼症(agoraphobia):極端害怕開放空間
兩種主要精神疾病診斷系統 ICD-10 DSM-IV 其診斷標準並非任何心理學理論,而是以臨床經驗為基礎
The Five Axes of DSM-IV
DSM-IV共得到五個軸向的診斷 第一軸向:臨床症狀及主要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焦慮症、首次出現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的疾病、體化症和性心理疾病,以及譫妄、失憶症、痴呆、飲食和睡眠疾病) 體化症(somatoform disorder):強調個人與身體的關係,患者抱怨的身體症狀沒有生理基礎 性心理疾病(sexual disorder):患者的性行為對自己或他人造成煩惱,或是對生活中其他層面帶來問題
早期變態行為被視為魔鬼附身的結果,治療方式為驅魔 Hippocrates認為精神疾病由生理原因所造成 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表現出異常行為的人是女巫,受到折磨或者被殺害 1690年代左右,八位少女出現幻覺和痙攣,導致二十位鎮民被處決。Mather提出科學證據。
Moder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特徵:不希望擁有的持續想法,以及緩和這些想法的衝動儀式行為 強迫思考(obsession):不希望擁有,但又無法壓抑的持續想法、影像或衝動 強迫行為(compulsion):無法抗拒,重複表現出無意義、刻板行為的衝動
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下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浏览。
特徵:對特定物體、事件或環境產生誇大、持久、不合理和干擾性恐懼 超出合理範圍或沒有合理基礎的恐懼可以被歸類為恐懼症 當事人自己可以察覺其恐懼是不合理的 類型 特定恐懼症(specific phobias):對特定物體的持久、不合理恐懼,例如蜘蛛、蛇、老鼠、高處或黑暗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s):極端害怕來自他人的批評,導致躲避人們以及任何可能遭到批評、尷尬、嘲弄的情境 空曠恐懼症(agoraphobia):極端害怕開放空間
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医学精品课件〗PPT课件
情 感 性 精 神 障 碍
有躁狂发作的“三高”症状(情绪高涨,思维联想速度加快,动作增多)和抑郁发作的“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 情感、思维、行为三者之间基本协调,且与周围环境之间基本协调; 病程呈发作性,间歇期完全缓解,社会功能恢复良好,基本没有残留症状。
需 与 下 列 疾 病 鉴 别
器 质 性 精 神 障 碍
器 质 性 精 神 障 碍
鉴别诊断时需首先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 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症状在消除原发病灶之后会逐渐消失,而且万一将器质性精神障碍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后,用大剂量的精神药物或ECT,很可能会加重症状; 精神科最多见的器质性疾病是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之前,往往有高热、惊厥、抽搐史及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与精神分裂症鉴别要点
对有神经症症状的患者,要认真寻找有无精神分裂症症状,尤其是易忽略的阴性症状,当然阳性症状的存在使分裂症的诊断更易于确定。
与心境障碍鉴别要点
心境障碍患者以抑郁或躁狂为主要临床相,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抑郁或躁狂,而且情感症状程度严重; 而神经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大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不是主要临床相,大多继发于心因或其他神经症症状。
中 国 精 神 障 碍 分 类 及 诊 断 标 准(CCMD-3)
CCMD-3 的 分 类 原 则
精神病学目前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 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应主要按病因病程分类,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症状学分类
神 经 症
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某些表现,如强迫症状、类似神经衰弱症状等; 但神经症患者对疾病有认知能力,有强烈的求治愿望。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无求治的愿望。
有躁狂发作的“三高”症状(情绪高涨,思维联想速度加快,动作增多)和抑郁发作的“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 情感、思维、行为三者之间基本协调,且与周围环境之间基本协调; 病程呈发作性,间歇期完全缓解,社会功能恢复良好,基本没有残留症状。
需 与 下 列 疾 病 鉴 别
器 质 性 精 神 障 碍
器 质 性 精 神 障 碍
鉴别诊断时需首先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 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症状在消除原发病灶之后会逐渐消失,而且万一将器质性精神障碍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后,用大剂量的精神药物或ECT,很可能会加重症状; 精神科最多见的器质性疾病是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在出现精神症状之前,往往有高热、惊厥、抽搐史及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与精神分裂症鉴别要点
对有神经症症状的患者,要认真寻找有无精神分裂症症状,尤其是易忽略的阴性症状,当然阳性症状的存在使分裂症的诊断更易于确定。
与心境障碍鉴别要点
心境障碍患者以抑郁或躁狂为主要临床相,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抑郁或躁狂,而且情感症状程度严重; 而神经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大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不是主要临床相,大多继发于心因或其他神经症症状。
中 国 精 神 障 碍 分 类 及 诊 断 标 准(CCMD-3)
CCMD-3 的 分 类 原 则
精神病学目前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 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中的某些精神障碍应主要按病因病程分类,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症状学分类
神 经 症
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可表现出神经症的某些表现,如强迫症状、类似神经衰弱症状等; 但神经症患者对疾病有认知能力,有强烈的求治愿望。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无求治的愿望。
精神疾病卫生防治科普知识PPT
又名妄想性精神病,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若存在幻觉也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其他心理方面的异常。多在30岁以后起病。据国外统计,时点患病率为0.03%,终生患病机率为0.05%-0.1%,包括以往疾病分类中的偏执狂(妄想狂)。
儿童心理障碍事出有因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精神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比较复杂的,有以下几方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类病种分类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常常反复发作。分裂症状为妄想、幻觉及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症状。
MENTAL ILLNESS
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如何让心灵的花朵向阳而生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积极锻炼身体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魄,合理的兴趣活动有助于改善生活体验,增加生活乐趣。
有规律的健康生活习惯不仅能确保机体状态良好,精力充沛,还有助于心理功能稳定,思路清晰,应对能力增强。
儿童心理障碍事出有因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精神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比较复杂的,有以下几方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类病种分类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常常反复发作。分裂症状为妄想、幻觉及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症状。
MENTAL ILLNESS
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如何让心灵的花朵向阳而生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 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 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积极锻炼身体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魄,合理的兴趣活动有助于改善生活体验,增加生活乐趣。
有规律的健康生活习惯不仅能确保机体状态良好,精力充沛,还有助于心理功能稳定,思路清晰,应对能力增强。
精神疾病ppt课件
11
例如:
1.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2、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3、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 (神经质症: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
4、虽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奖赏自然也无从谈起(癔症)
5
6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 精神病等。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 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 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 而继发脑功能紊乱。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 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9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 适应困难。
10
发病机理
时效波先生在《需求斗争奖赏与精神疾病》一文中,从生 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 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 协作下,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 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 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身体某 一部分缩进身体而死亡;由气功走火入魔,所致精神障碍:由迷 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 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 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 上的异常,常见症有:窥阴症、露阴症、恋物症、恋童症、着装 异性症。
例如:
1.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2、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3、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 (神经质症: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
4、虽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奖赏自然也无从谈起(癔症)
5
6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 精神病等。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 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 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 而继发脑功能紊乱。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 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9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 适应困难。
10
发病机理
时效波先生在《需求斗争奖赏与精神疾病》一文中,从生 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 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 协作下,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 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 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身体某 一部分缩进身体而死亡;由气功走火入魔,所致精神障碍:由迷 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 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 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 上的异常,常见症有:窥阴症、露阴症、恋物症、恋童症、着装 异性症。
精神疾病之-强迫症PPT课件
下一张
从那以后,她每天洗手几十次,拼命地擦洗碰过毛虫的那只手,即使擦知道这样搓洗毫无意义,但不洗心里就觉得不放心,觉得还象抓着毛虫一样,浑身不舒服。
上一张
返回
上一张
注意!
患者不要老想着“我患了强迫症,必须纠正”,硬去自我批评、纠正它,如此会适得其反,使强迫症更加顽固。
案例分析:
“王,你别洗了,都搓出血了。”旁人在提醒她。小王是某高等学校的教师,很文静,生活有条不紊,工作认真,待人和蔼。9月的一天,系里进行清洁卫生劳动。她在劳动中,手无意中碰到一条黑乎乎的毛虫,大声惊叫,跳得老远,满脸涨红,一脸惊慌。
强迫意向即是患者常常被某些欲望或意向纠缠而产生冲动。如患者走到河边时出现要跳下去的冲动,见到利器就出现想拿起来刺人或刺自己的冲动,登上高楼就往下跳的情境和冲动等等。但患者不会这么做,只是不能控制这些意向的出现。
强迫行为,具体可以表现为强迫计数,如上楼梯要计数有多少梯级,走路要数自己的步子,明知无意义,也记不住,但还是要数;还可表现为强迫检查,这与强迫怀疑相联系,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门锁是否锁上;还有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洗衣,强迫性偷窃等等都属于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的共同特点:
都有强迫性、重复性、刻板性和仪式性患者的表现都是主观上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和情绪。
下一张
患者主观上都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和情绪,他也明知这些观念、意向和行为的重复出现是毫无意义和不必要的,主观上却无法摆脱这些强迫症状的纠缠。因而导致情绪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甚至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下降、身体衰竭。
next
强迫症的治疗:
1.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从那以后,她每天洗手几十次,拼命地擦洗碰过毛虫的那只手,即使擦知道这样搓洗毫无意义,但不洗心里就觉得不放心,觉得还象抓着毛虫一样,浑身不舒服。
上一张
返回
上一张
注意!
患者不要老想着“我患了强迫症,必须纠正”,硬去自我批评、纠正它,如此会适得其反,使强迫症更加顽固。
案例分析:
“王,你别洗了,都搓出血了。”旁人在提醒她。小王是某高等学校的教师,很文静,生活有条不紊,工作认真,待人和蔼。9月的一天,系里进行清洁卫生劳动。她在劳动中,手无意中碰到一条黑乎乎的毛虫,大声惊叫,跳得老远,满脸涨红,一脸惊慌。
强迫意向即是患者常常被某些欲望或意向纠缠而产生冲动。如患者走到河边时出现要跳下去的冲动,见到利器就出现想拿起来刺人或刺自己的冲动,登上高楼就往下跳的情境和冲动等等。但患者不会这么做,只是不能控制这些意向的出现。
强迫行为,具体可以表现为强迫计数,如上楼梯要计数有多少梯级,走路要数自己的步子,明知无意义,也记不住,但还是要数;还可表现为强迫检查,这与强迫怀疑相联系,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门锁是否锁上;还有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洗衣,强迫性偷窃等等都属于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的共同特点:
都有强迫性、重复性、刻板性和仪式性患者的表现都是主观上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和情绪。
下一张
患者主观上都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和情绪,他也明知这些观念、意向和行为的重复出现是毫无意义和不必要的,主观上却无法摆脱这些强迫症状的纠缠。因而导致情绪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甚至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下降、身体衰竭。
next
强迫症的治疗:
1.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精神疾病PPT课件
04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 的应用
心理治疗基本原则
建立治疗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尊重和支持的治疗关系, 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个体化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症状和需求,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保密原则
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严格保密,确保患 者的权益。
鼓励与支持
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其自信心 和治疗动力。
宣传精神疾病患者的正面形象和成功案例,增强社会认 同感。
加强与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公众认知提升工 作。
THANKS
感谢观看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
确定精神疾病高危人群,如青少年、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 跟踪管理。
制定高危人群筛查标准和流程,定期 进行心理评估。
建立高危人群心理健康档案,加强信 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提升
加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开展精神健康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分类
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标准,精神疾病可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生物学因素(如遗传、神经 生化、神经发育等)和心理社会 因素(如应激性生活事件、人际 关系紧张、社会支持不足等)。
危险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孕 期感染、产伤、社会经济地位等 )和心理因素(如个性特征、应 对方式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 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行为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等 。
精神病课件PPT课件
02
03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精神病的发病 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 族中有精神病患者的人群, 后代患病的概率较高。
神经生物学因素
精神病的发病与大脑神经 递质的不平衡有关,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 质的异常。
生化因素
某些生化物质如神经递质 和荷尔蒙的异常,可能导 致精神病的发病。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创伤
如童年遭受虐待、亲人过 世等重大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
社会压力、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疏离 等社会环境因素可能对个体心理健康 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
Part
03
精神病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认识
精神病并非不可治愈
尽管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进步,许多精神疾 病都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期识别与干预
早期识别和干预精神疾病可以显著降低其影响,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职业康复
针对患者的职业需求,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适应训练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帮 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就业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就业援助,包括就业保障、就业补贴、就业推荐等,以增 加患者的就业机会。
Part
05
精神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抑郁症的康复过程
• 总结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康复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治疗。 • 详细描述:抑郁症的康复过程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抑郁
打破污名与歧视
精神疾病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状况,而不是个人缺点或失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01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个人建立健康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
力。
精神病ppt课件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改善家 庭环境和互动方式。
心理教育
提供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 者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支持与康复
社区支持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心理咨询、 康复训练等服务。
职业康复
根据患者兴趣和特长,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 指导,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家庭支持
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
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和社会 康复。
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严重程度等方 面进行诊断。
情感性精神障碍
症状表现
包括抑郁症、躁狂症等, 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 兴趣丧失等。
诊断标准
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严 重程度等方面进行诊断。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光 疗等。
焦虑障碍
症状表现
包括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特 定恐惧等,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长期随访和管理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和管 理,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预防复发
采取措施预防精神障碍的复发,如定期评估、调 整治疗方案、提供心理支持等。
06
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与教育
护理原则与技巧
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维护患者的 尊严。
安全第一
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 生。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对症状表现的影响;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如应激、人际关系等。此外,对于疑似精神障 碍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04
精神障碍的治疗与管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PPT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耗费大量的 家庭和社会资源。
增加自杀风险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
遗传风险
某些精神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可能对患者的 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02
CATALOGUE
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有助于维 护身心健康。
均衡饮食
合理搭配营养,多吃蔬菜 水果,减少油腻和高热量 食物,有助于降低精神疾 病风险。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强 体质。
增强心理素质
学习应对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 ,掌握放松技巧,如深呼 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 紧张情绪。
培养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关注自身优点和成就,增 强自信心。
精神疾病的防治知 识宣传
目 录
•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 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法 • 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 • 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 • 精神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 精神疾病的案例分享与启示
01
CATALOGUE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定义与类型
定义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 ,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 病。
心理社会干预
02
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
应能力。
职业康复训练
03
针对患者的兴趣和特长,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促进
患者回归社会。
护理照顾
日常照料
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耗费大量的 家庭和社会资源。
增加自杀风险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
遗传风险
某些精神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可能对患者的 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02
CATALOGUE
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有助于维 护身心健康。
均衡饮食
合理搭配营养,多吃蔬菜 水果,减少油腻和高热量 食物,有助于降低精神疾 病风险。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强 体质。
增强心理素质
学习应对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 ,掌握放松技巧,如深呼 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 紧张情绪。
培养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关注自身优点和成就,增 强自信心。
精神疾病的防治知 识宣传
目 录
•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 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法 • 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 • 精神疾病的社会支持 • 精神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 精神疾病的案例分享与启示
01
CATALOGUE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定义与类型
定义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 ,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 病。
心理社会干预
02
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
应能力。
职业康复训练
03
针对患者的兴趣和特长,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促进
患者回归社会。
护理照顾
日常照料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对未来的事件过度担心。他们可能出现身体症状 ,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等。在严重的情况下,焦虑症患者可能表现出恐 慌发作,如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
总结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幻觉、妄想 、思维障碍、情感淡漠等。
详细描述
社区 日常照顾等服务,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
THANKS。
医学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 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与流程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 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标 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类和诊断。
诊断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
诊断流程包括初步诊断、复诊和确诊 等步骤,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03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精神病药物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障 碍等精神病性障碍,缓解幻觉
、妄想等症状。
抗抑郁药物
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情 感障碍,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
抗癫痫药物
用于治疗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控制癫痫发作。
其他药物
如镇静剂、安眠药等,用于缓 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02
03
电抽搐疗法
通过电流刺激引发抽搐, 缓解严重抑郁症等精神障 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 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改善精神症状。
光照疗法
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 ,改善季节性情感障碍等 与光照有关的情绪问题。
04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提高公众认识
精神分裂症
总结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幻觉、妄想 、思维障碍、情感淡漠等。
详细描述
社区 日常照顾等服务,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
THANKS。
医学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 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与流程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 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标 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类和诊断。
诊断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
诊断流程包括初步诊断、复诊和确诊 等步骤,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03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精神病药物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障 碍等精神病性障碍,缓解幻觉
、妄想等症状。
抗抑郁药物
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情 感障碍,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
抗癫痫药物
用于治疗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控制癫痫发作。
其他药物
如镇静剂、安眠药等,用于缓 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02
03
电抽搐疗法
通过电流刺激引发抽搐, 缓解严重抑郁症等精神障 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 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改善精神症状。
光照疗法
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 ,改善季节性情感障碍等 与光照有关的情绪问题。
04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提高公众认识
精神疾病PPT课件
抗惊厥及 骨骼肌松弛作用。 适应证:各型神经症、各种失眠
以及各种躯体疾病伴随出现的焦虑、 紧张、失眠、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症 状,
29
地西泮
【适应症】 1. 主要用于焦虑、镇静催眠,还可用于抗
癫痫和抗惊厥; 2. 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 3.可治疗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 4. 肌紧张性头痛。
30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抗焦虑,一次2.5~10mg,一
日2~4次;镇静,一次2.5~5mg,一日3次; 催眠, 5~10mg睡前服。
31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等, 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2)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3)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 忧郁。
以社会社会为最终目标
12
多巴胺假说
1. 原发性前额叶DA功能降低---引起阴性症状 2. 继发性皮质下DA系统脱抑制、DA功能亢
进——引起阳性症状 3. 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阻断DA,对阴性症状
不如阳性症状有效。
13
14
5-HT2A受体
1. 5-HT2A受体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抗抑 郁药作用位点,阴性症状与5-HT2A功能
精神疾病合理用药
1
精神分裂症
2
一 疾病概述
(一)概念:病因未明的一组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有感知、 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 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3
(二)常见症状 1. 感知觉障碍: 幻觉、妄想 2. 思维障碍: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4
5
6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和情感倒错
1)镇静安定 2)抗精神病:控制兴奋躁动,缓解幻
以及各种躯体疾病伴随出现的焦虑、 紧张、失眠、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症 状,
29
地西泮
【适应症】 1. 主要用于焦虑、镇静催眠,还可用于抗
癫痫和抗惊厥; 2. 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 3.可治疗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 4. 肌紧张性头痛。
30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抗焦虑,一次2.5~10mg,一
日2~4次;镇静,一次2.5~5mg,一日3次; 催眠, 5~10mg睡前服。
31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等, 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2)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3)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 忧郁。
以社会社会为最终目标
12
多巴胺假说
1. 原发性前额叶DA功能降低---引起阴性症状 2. 继发性皮质下DA系统脱抑制、DA功能亢
进——引起阳性症状 3. 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阻断DA,对阴性症状
不如阳性症状有效。
13
14
5-HT2A受体
1. 5-HT2A受体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抗抑 郁药作用位点,阴性症状与5-HT2A功能
精神疾病合理用药
1
精神分裂症
2
一 疾病概述
(一)概念:病因未明的一组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有感知、 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 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3
(二)常见症状 1. 感知觉障碍: 幻觉、妄想 2. 思维障碍: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4
5
6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和情感倒错
1)镇静安定 2)抗精神病:控制兴奋躁动,缓解幻
精神病学基础ppt课件
三、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基础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3、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 5、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
四、其它的生物学因素
1、体质 2、性格 3、性别 4、发育年龄 5、器质性疾病 6、感染 7、损伤 8、素质 9、分娩 10、其它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性因素
一、心理因素:应激与生活事件; 性格与气质; 挫折与耐受力。
治疗比例(%) -10 10 30 1 ? 10 50 ? ?
中国精神疾病的需求和治疗现状-2
--精神疾病的识别率低. --抑郁症,强迫症,双相疾病,酒依赖,惊恐的
估计数,均远高于国内估计数.
精神病学的发展趋势
• 研究领域: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共同发展 • 治疗领域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共同发展 • 医院治疗和社区康复共同发展 • 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共同发展 • 中国在近10年内的发展情况
• 目前,精神病学已经成为医学的重要学科 (以美国为例)
疾病的流行状况和严重程度的传统研究
死亡率:高估致死性疾病 忽略非致死性疾病
发病率:高估高发病率疾病 低估慢性疾病
未考虑到劳动力/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问题 在严重程度上 在持续时间上
DALY的概念
• 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结核病
溺水
腹泻 (>50%)
摔伤
先心病 幼年类病
中国的疾病负担(2020)-4
比1990年负担增加的病种:
肺癌 胃癌 车祸
肝癌
(>100%)
痴呆 关节炎 慢性肺梗塞
(>70%)
冠心病
脑血管病
(>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型更易引起体重增加,证实了遗传因 素和抗精神病药源性体重增加相关。
对血脂的影响
• 短期应用(6周)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 显著升高了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 酸及载脂蛋白B。继续长期观察(6月)显示 TC,LDL持续性升高。
•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 著高于普通人群,并成为精神分裂症不良 预后的主要原因。
• 上海市普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 l7.14%。
• 上海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为 35.5%。
• 女性患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 200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的调查 :
• 药物引起的过度镇静使患者运动减少,降 低组织氧化代谢率,升高血糖激素分泌增 加,促进游离脂肪酸(FFA)从脂肪组织释放 等。FFA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 影响胰岛素分泌并引起胰岛素抵抗。
• 组织胺(H)受体(尤其是H受体)也受到了关注。 抗精神病药可阻断H受体致食欲增加,其镇 静作用引起患者活动减少而致体重增加, 而体重增加与血糖升高有关联。
• 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 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是糖耐量受损尤其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 研究发现,接受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且认 为此效应独立于肥胖状况之外。
对血糖的影响的机制
• 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推测可能是由胰岛口细胞 的5-HT1A受体介导。
抗精神病药致血糖异常的其他假说
• 催乳素对血糖的影响:催乳素引起胰岛素 抵抗,必然使胰岛素水平升高而持正常 的血糖平衡。由于多巴胺可直接抑制腺垂 体催乳素的分泌,抗精神病药拮抗多巴胺 受体,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5一HT可能间 接通过催乳素释放因子而引起阵发性催乳 素分泌。体外实验表明,高催乳素血症降 低脂肪细胞中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抵 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会引起体重过度增 长,导致糖耐量减低和高血糖。
• (5)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IR)。
• (6)细胞因子的作用,如瘦素,这是由脂肪细胞分 泌的蛋白激素,可抑制食欲,增加能量代谢,控 制肥胖。瘦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 素的转运,分解脂肪,激活蛋白激酶A导致胰岛 素抵抗。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胰岛素升 高可能是继发于瘦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另一种 细胞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肿瘤坏死因 子受体(rrNFR),TNF可能对药物性肥胖具有预测 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定生理范围内TNFa的升高 促进合成代谢,引起体重增加。但超出此范围则 反而增强分解代谢而导致体重减轻。
• 另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生与抗精神病药 每日的剂量和服用时问无关,更加证实了 糖尿病的发生和药物本身的特性相关。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尿病可能与胰 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葡萄糖的转 运和利用受损,中枢神经受体(如DA2,5HT1A、2C,2A,H1),体重增加,遗传,心 理应激等因素有关,但有许多问题尚待进 一步证实。
•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血糖异常往往与体重增 加同时出现。腹型肥胖尤其是腹内脂肪的 沉积者,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并引起高血糖 症。
• 脂沉积影响血糖调节的机制可能包括:
• (1)腹部脂肪沉积降低了肌肉及其他组织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 (2)腹部脂肪较其他部位皮下脂肪有更丰富 的血供和神经分布,其脂解速度较快,游 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肝糖原异生增加,并 使肝清除胰岛素能力下降,造成高胰岛素 血症。
• (7)遗传基因缺陷:研究发现5一HT2C。C
基因多态性和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相关, 而编码多巴胺D2受体的基因变异可影响多
种抗精神病药的临床效应,可能是由于该 变异影响了D2受体mRNA的稳定和翻译过 程。Wang等对肾上腺索能受体a~2a一 1291C>G基因多态性与氯氮平引起的体重 增加的相关性的研究显示GG基因型比CC
• 作用于葡萄糖载体(GIUT):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 能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主要是通过直 接结合并阻断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且这 种抑制作用存在构效关系。在离体实验中药物对 GIUT抑制作用的强弱与大鼠高血糖相关。近期又 有研究评价各种抗精神病药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 性作用,结果发现各种抗精神病药的细胞毒性与 对血糖摄取的抑制相关。
对体重的影响
• 多数抗精神病药在短期治疗(10周)后即可显 著引起体重增加
• (1)增加食欲。Kroeze等发现Hl'a一1A,5HT2c,5-HT6受体与抗精神病药的亲和力 均与体重增加明显相关。目前认为食欲增 加可能是药物通过激动/拮抗相应受体引 起,还可能与脑阿片系统和某些肽类物质 有关。
精神疾病(ppt)
(优选)精神疾病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 一般人群的2—3倍,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主要的共病躯体疾病,导致其较高的死亡 风险 .
• 代谢综合征,也被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 素抵抗症状,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腹型肥 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糖代谢调节 异常)、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等,可使II型糖 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明显增高。
• (2)减少能量消耗。抗精神病药的镇静作用 可能减少运动。
• (3)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失调。 激活后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脂肪形 成,导致体重增加。研究表明长期接受高 剂量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促皮质’ 肾上腺激素(ACTH)明显增加。
• (4)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失凋:抗精 神病药治疗多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可能引 起食欲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影口向 性腺及肾上腺类固醇激素分泌失调而致肥 胖。
• 15.1%的患者伴有糖尿病 • 男性13.7% • 女性18.0% • -----------远远高于普通人的2.1%的发生率
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
• 对血糖的影响 • 对体重的影响 • 对血脂的影响
对血糖的影响:
• 给予健康受试者服用奥氮平,10mg/d, 连服10天。结果发现奥氮平早期即可损伤 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降低血糖耐受性, 损伤胰岛』3细胞功能。
对血脂的影响
• 短期应用(6周)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 显著升高了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 酸及载脂蛋白B。继续长期观察(6月)显示 TC,LDL持续性升高。
•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 著高于普通人群,并成为精神分裂症不良 预后的主要原因。
• 上海市普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 l7.14%。
• 上海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为 35.5%。
• 女性患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 2000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的调查 :
• 药物引起的过度镇静使患者运动减少,降 低组织氧化代谢率,升高血糖激素分泌增 加,促进游离脂肪酸(FFA)从脂肪组织释放 等。FFA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 影响胰岛素分泌并引起胰岛素抵抗。
• 组织胺(H)受体(尤其是H受体)也受到了关注。 抗精神病药可阻断H受体致食欲增加,其镇 静作用引起患者活动减少而致体重增加, 而体重增加与血糖升高有关联。
• 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 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是糖耐量受损尤其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 研究发现,接受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且认 为此效应独立于肥胖状况之外。
对血糖的影响的机制
• 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推测可能是由胰岛口细胞 的5-HT1A受体介导。
抗精神病药致血糖异常的其他假说
• 催乳素对血糖的影响:催乳素引起胰岛素 抵抗,必然使胰岛素水平升高而持正常 的血糖平衡。由于多巴胺可直接抑制腺垂 体催乳素的分泌,抗精神病药拮抗多巴胺 受体,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5一HT可能间 接通过催乳素释放因子而引起阵发性催乳 素分泌。体外实验表明,高催乳素血症降 低脂肪细胞中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抵 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会引起体重过度增 长,导致糖耐量减低和高血糖。
• (5)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IR)。
• (6)细胞因子的作用,如瘦素,这是由脂肪细胞分 泌的蛋白激素,可抑制食欲,增加能量代谢,控 制肥胖。瘦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 素的转运,分解脂肪,激活蛋白激酶A导致胰岛 素抵抗。某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胰岛素升 高可能是继发于瘦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另一种 细胞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肿瘤坏死因 子受体(rrNFR),TNF可能对药物性肥胖具有预测 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定生理范围内TNFa的升高 促进合成代谢,引起体重增加。但超出此范围则 反而增强分解代谢而导致体重减轻。
• 另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生与抗精神病药 每日的剂量和服用时问无关,更加证实了 糖尿病的发生和药物本身的特性相关。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尿病可能与胰 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葡萄糖的转 运和利用受损,中枢神经受体(如DA2,5HT1A、2C,2A,H1),体重增加,遗传,心 理应激等因素有关,但有许多问题尚待进 一步证实。
•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血糖异常往往与体重增 加同时出现。腹型肥胖尤其是腹内脂肪的 沉积者,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并引起高血糖 症。
• 脂沉积影响血糖调节的机制可能包括:
• (1)腹部脂肪沉积降低了肌肉及其他组织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 (2)腹部脂肪较其他部位皮下脂肪有更丰富 的血供和神经分布,其脂解速度较快,游 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肝糖原异生增加,并 使肝清除胰岛素能力下降,造成高胰岛素 血症。
• (7)遗传基因缺陷:研究发现5一HT2C。C
基因多态性和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相关, 而编码多巴胺D2受体的基因变异可影响多
种抗精神病药的临床效应,可能是由于该 变异影响了D2受体mRNA的稳定和翻译过 程。Wang等对肾上腺索能受体a~2a一 1291C>G基因多态性与氯氮平引起的体重 增加的相关性的研究显示GG基因型比CC
• 作用于葡萄糖载体(GIUT):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 能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主要是通过直 接结合并阻断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且这 种抑制作用存在构效关系。在离体实验中药物对 GIUT抑制作用的强弱与大鼠高血糖相关。近期又 有研究评价各种抗精神病药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 性作用,结果发现各种抗精神病药的细胞毒性与 对血糖摄取的抑制相关。
对体重的影响
• 多数抗精神病药在短期治疗(10周)后即可显 著引起体重增加
• (1)增加食欲。Kroeze等发现Hl'a一1A,5HT2c,5-HT6受体与抗精神病药的亲和力 均与体重增加明显相关。目前认为食欲增 加可能是药物通过激动/拮抗相应受体引 起,还可能与脑阿片系统和某些肽类物质 有关。
精神疾病(ppt)
(优选)精神疾病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 一般人群的2—3倍,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主要的共病躯体疾病,导致其较高的死亡 风险 .
• 代谢综合征,也被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 素抵抗症状,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腹型肥 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糖代谢调节 异常)、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等,可使II型糖 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明显增高。
• (2)减少能量消耗。抗精神病药的镇静作用 可能减少运动。
• (3)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失调。 激活后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脂肪形 成,导致体重增加。研究表明长期接受高 剂量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促皮质’ 肾上腺激素(ACTH)明显增加。
• (4)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失凋:抗精 神病药治疗多伴有高催乳素血症。可能引 起食欲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影口向 性腺及肾上腺类固醇激素分泌失调而致肥 胖。
• 15.1%的患者伴有糖尿病 • 男性13.7% • 女性18.0% • -----------远远高于普通人的2.1%的发生率
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
• 对血糖的影响 • 对体重的影响 • 对血脂的影响
对血糖的影响:
• 给予健康受试者服用奥氮平,10mg/d, 连服10天。结果发现奥氮平早期即可损伤 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降低血糖耐受性, 损伤胰岛』3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