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3苏州园林教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
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1、学生分组讨论
2、探讨说明方法:作比较
举例子摹状貌
3、语言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周密、精炼
本环节主要以读为主,可利用录音设备,录音后对比,对比中体会语言美,进而品赏苏州园林的盛景,每一处的图画美。
移植园林
白板上投影:我们学校许多地方有待景点规划,假如让你按照苏州园林的模式规划,你将如何设计?(可用文字表述亦可图画展示)
13《苏州园林》
教学主题
苏州园林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益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用大屏幕展示假期在苏州拍摄的照片。
2、让学生猜猜在照片中的美景,来自何方?3、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畅游苏州园林!
1、观看大屏幕。
2、各抒己见,明确地点,说明原因。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苏州园林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
、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
、庸俗、阑干。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
说明一个事物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节课我们了解苏州园林的特
注:课题用三号字加粗,其它用五号字,行距用固定值、20磅,双面打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 新人教版
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78-182页的内容。
本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文章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达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的出处。
2.识记并理解“预习提示”和“课下注释”中的生字和生词。
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积累一些园林建筑方面的知识,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方法,并以此为范例体会说明文的结构和写法。
2.学习打比方、作比较、作描摹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和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
苏州园林的园林设计者和匠师刻意追求自然之趣,文中融入了作者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品味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难点1.说明事物的方法,总说和分说。
2.准确的语言表达。
教学突破结合课后“探究·练习”第一、第二的方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例子,仔细体会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课文,并且到书店、图书馆(室)或网上查阅、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或电子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带到课堂进行交流演示。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培养读的能力。
3.疏导文理,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1.图片交流,激发兴趣。
2.通读课文后感悟本文优美的语言。
3.理清文章结构,抓住说明特点。
一、新课导入(约分钟)3.请学生简要说明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指名回答,暂不评价,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板书课题:苏州园林)4.作者介绍(大屏幕展示):叶圣陶(1894-1989),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现存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整体把握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解析: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用“标本”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的?提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特征,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最后再从三个细的方面说明,也体现了这一总特征。
3.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提示: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4.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
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提示: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园林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州园林的美。
学生分享对苏州园林的初步了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根据自读感受,提出问题。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
每组选取一段描写,进行深入剖析。
4.课堂讨论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讨论。
5.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尝试描写一个熟悉的景点。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6.课堂小结四、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概述《苏州园林》是一篇描绘苏州园林美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2.课文分析第一段: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
第二段: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第三段:描绘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第四段:展现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3.课文重点句解析“苏州园林甲天下,天下园林甲苏州”:强调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地位。
“山水萦绕,曲径通幽”:描绘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展现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描绘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五、教学反思2.学生在写作实践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了写作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还需加强课堂纪律意识。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2.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描写。
3.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叶圣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作者情况。
2、掌握本课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3、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某某园林的特点,领略某某园林的建筑美,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并激发学生热爱灿烂中华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揣摩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发兴趣利用已知知识导入课文《某某园林》并板书课题。
二、扫清字词障碍(一)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有关语言文字的练习题。
尔后,小组互助学习将语言文字知识点吃透。
(在此过程中表现最好的组可以免做相应作业)(二)教师活动教师X读一部分课文,余下的由学生朗读。
(教师组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不会的字词进行圈点勾画)朗读结束后学生分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完成配练“我的竞技场”中的1、2题。
三、了解并识记文学常识(一)学生活动结合配练“走近作者”先勾画,后识记。
(1——3分钟时间)(二)教师活动教师指定学生进行抽查。
四、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结构(一)学生活动学生默读课文,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的。
(可分组讨论交流)(二)教师活动教师明确文章结构的划分,并用“答疑法”使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方式为:总——分——总。
(教师板书结构划分与结构方式)五、初步探究,解决疑难(一)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读课文:1、这是一篇说明文,被说明事物——某某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某某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3、课文第3、4、5、6、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二)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明确。
六、回顾本课时知识七、作业设计假如你是陈家集中学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学习了本课的字词,并初读了课文,对《苏州园林》作了宏观分析,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每一个段落对本文作微观研究,充分领略大师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掌握必要的说明文知识。
二、赏析课文3-6段,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描述出来,在班上交流。
(一)第四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池沼的配合,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照应1池沼有两种情况: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2相同点: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明确:“……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三)第五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明确:——“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举例子:“古老的藤萝”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四)第6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角落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美-(门窗的图案美)**美-(园林建筑的**美)文中十余次提到绘画,“图画美”这一特征作为一条线索贯串全篇,联结园林各类景物的说明,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优秀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优秀教案新人教版1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优秀教案新人教版1《苏州园林》优秀教案一、设计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信息收集和大量的材料整合中善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风貌和艺术成就,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总特征,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领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准确性和生动性。
3、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图画视频等观赏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三、教学重点:(在写作技巧方面,从这篇文章可以学到一些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介绍任何一件事物总得抓住这件事物的特点,这篇文章就是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来写的——叶至善)1、《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说明事物特点和语言特色应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2、通过阅读感悟,百度搜索,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难点: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
本文作者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到局部到细部分别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底,更显示了作者至臻至美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构思。
因此本文的难点就是复杂事物如何抓住说明特征和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说明的。
五、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位于全书第21课,是一篇说明文。
本篇教材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其准确的说明语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苏州园林》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值14—15岁,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过渡的关键期,心理发展不稳定,波动性很大。
思想敏感,争强好胜,活泼好动,兴趣转变迅速。
初二的知识点相对初一来说更加繁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部分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但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常常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对于说明性文本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文本的学习,他们显得较为“麻木”,不排斥,但也不感兴趣,只是觉得可有可无,很枯燥无聊。
英国学者库伯等人提出实验性学习模型,也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和本体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植根于生活世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观察和自我反省,在反省的基础上提升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和文化。
这种观点可以有效地运用在说明性文本教学中。
学习《苏州园林》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一点简单的说明性文本,对说明性文本的基本知识点都有初步了解。
可以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
为了走出说明性文本一些特有的框架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考虑以下教学方式的结合:首先,有效地结合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同时,可设置情境,赋予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图片去解说苏州园林,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锻炼了说明语言的表达;此外,可以领着学生探究、质疑文本中的某些语句要点,给予他们各抒己见,阐释不同观点的机会。
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全新的教学思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体,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苏州园林》不同于一般推介性的文字,也不是记游散文,而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
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深入研究,高屋建瓴地提炼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并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对这一特征作了客观说明。
文章结构工整却自然,文采飞扬而严密。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阐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课文的写作方法。
3.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2.写作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美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根据问题提示,找出课文中描述苏州园林美的关键语句。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是如何描绘苏州园林的美?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讨论课文的写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苏州园林的美。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二)课堂讲解2.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三)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方法,选择一个景物进行描写。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性化建议。
(四)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苏州园林的美和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美传递给他人?(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如何通过写作传递景物之美。
2.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三)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写作一篇描绘苏州园林美的短文。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性化建议。
(四)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苏州园林的美和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二)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苏州园林的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导游词,互相评价。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13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词语;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二、教学课时 2课时三、教学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一起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1.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苏州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现代城市中如何借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园林设计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苏州园林中“借景”、“对景”等基本原理。
4.学习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如“轩榭”、“曲径通幽”等,并掌握其用法;
5.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直接输出: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苏州园林》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之善于运用语言描绘美景。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苏州园林》这一章节,该章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阅读课文《苏州园林》,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习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好,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构造、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才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老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拟知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讲解明的构造、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考虑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场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构造、顺序怎样?明确:整体——部分——细部,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1.老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苏州园林
时间年月日第周第 1 课时
课题13、苏州园林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教学难点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说明文知识
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
3、字词
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
5、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三、分析课文
1、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
的兴趣。
2、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提问: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学生上黑板完成
小组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
四、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
(1) 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3)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 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 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 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7)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 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
五、配合图片,简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1) 概括本段的段意
(2) 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3) 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4) 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六、提问: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段?
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七、整理说明顺序:概括——具体主要——次要
八、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
(1) 明确说明对象
(2) 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3)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4) 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5) 明确说明顺序
(6)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品析
谈谈收获
完成作业
(7) 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
(8)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十、本课小结
十一、布置作业:作文《我们的校园》
要求: 1、认真观察,抓准特点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3、用3~4种说明方法
4、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特征:总---分
说明顺序:概括——具体主要——次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