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5章第3节第1课时叶绿体中的色素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第5章第3节第1课时叶绿体中的色素

第1课时叶绿体中的色素^ 、 第3节光合作用■W 「第5章/——--- — ---- 陋知识点一 坯理解教漪知片心降把握热点考向考向匚〉应用创新演练第5童细胞的能量代谢湎DI WUZHANGB •••••••••••••••••••••••••••••••••••光合作用第1课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体中含有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与转化光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有机溶剂进行提能的色素。

取,用纸层析法逬行分离。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不仅能吸收光能,还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知识点一叶绿体中的色素[Q發戳材•务基舷]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过程:取材:称取5 g绿色叶片研磨:I过滤: I收集:Si。

?和CaCOs ,再加入i5mL 丙酮或无水乙醇,迅速研磨用一滤纸过滤叶片匀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胶塞塞严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建度不同,溶解度髙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因而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成略小于试管长与 直径的纸条,并在一端剪铅笔画线:在距边缘2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线:沿铅笔线画出一条细线I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2〜3次(2)步骤: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将3 mL 层析液倒入试管中,装置如右图 所示,插入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 朝下),随后用软木塞塞紧试管口注意: 不能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胡萝卜素:橙黄色一叶黄素:黄色 一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观察结果: 滤纸条上色素 「滤纸条 —大试管 書一滤液细线0—层析液J ——铁架台 叶绿体色素层析装置示意图带有四条, 如右图所不:软木塞3.叶绿体中色素种类、分布及吸收光谱[線僵名轉解羅瑋]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目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素将研磨液迅速过滤,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胶塞塞紧试管口①滤纸过滤:过滤叶脉及二氧化硅等②试管口塞紧:防止乙醇挥发步骤方法原因①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势②加入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③加入无水乙醇:为了溶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步骤制备滤纸条方法—干燥的滤纸条丄铅笔线剪两角原因①干燥滤纸:透性好、吸收滤液多②剪去两角:使层析液同步到达滤液细线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细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吹干后再重复画两三次①画得细而直:为防止色素带重叠而影响分离效果②画两三次:是为积累更多的色素,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明显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步骤方法原因分离绿叶中的色素软木塞大试管—滤液细线―层析液M铁架台D叶绿体色素层析装置示意图①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以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无法分离②试管加塞是为了防止层析液中成分挥发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步骤观察与分析方法2.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能吸收(1)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吸收光谱:太阳光400 450 500 550 600叶绿素b (黄绿)叶绿索a (蓝绿)0050頤收光能(%)色素滤液类胡萝胡萝卜素(橙黄)叶黄素(黄)650 700 光波长(nm)暗带暗带430 〜470 640 680(2)叶绿体中的色素对光的吸收特点: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教案

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复习有氧呼吸的过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体育课上进行了100米短跑,课后部分女同学感觉腿酸痛,这是什么原因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预习的很好,课堂上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学生小组合作,介绍无氧呼吸的过程,仿照有氧呼吸的示意图,尝试自主绘制无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将其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评价学生的活动,并对学生所总结的内容适当进行补充。

〖板书〗酶C6H12O6→2C2H5OH(酒精) + 2CO2+少量能量酶C6H12O6→2 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细胞在有氧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的CO2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时不需要O2,但产生CO2。

这样,如果某种生物呼吸时,吸收O2的量与放出CO2的量相同,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不吸收O2,但有CO2释放,则说明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多,则说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哪种细胞呼吸占优势,则要从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来计算。

探究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哪些异同?提出问题: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多媒体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同点呼吸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产物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释放能量较多释放能量少相同点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相互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根据上述列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概念:无氧呼吸: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的第5章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与动物在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最重要的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此外,环境因素也参与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原理在农业、园艺等生产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章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第三节课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知识。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现从教学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节对应于课标上的内容要求是: “1.6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植物激素的调节。

1.6.3 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学提示中提出了应安排以下实验和其他活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查找植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的相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导入,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接下来教材依次讲解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作用,并设计了思考讨论活动,让学生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然后教材又讲解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并安排了探究实践活动。

本节核。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三节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三节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
总反应式:

大部分散失
1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合成38ATP
1.追踪18O2的去向: O2→生成物H2O
2.追踪C6H1218O6的去向: 葡萄糖→丙酮酸→CO2 3.追踪H218O的去向: 反应物H2O→CO2
2.有氧呼吸的过程
内膜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线粒体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少量DNA和RNA、 还含有核糖体等
❹ 线粒体的颜色:
无色。
❺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吗?
有些真核细胞 【寄生虫:蛔虫细胞、绦虫细胞】; 以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它们没有线粒体。 它们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❻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线粒体的 内膜上和线粒体基质 中含有许多种与 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
2. 有氧呼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1C6H12O6
(产生少量 的4[H])
酶1 2丙酮酸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2C3H4O3)也叫三碳化合物
1C6H12O6
酶1 细基
2C3H4O3+ 4【H】+少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2ATP
24_[_H_]_+6_O_2_酶 ――→12H2O源自_少__量__ _大__量__
有氧呼吸过程中:
①C6H12O6的利用 Ⅰ 、H2O的利用 Ⅱ 、O2的利用 Ⅲ ;
②CO2的生成 Ⅱ 、H2O的生成 Ⅲ 、能量的产生 Ⅰ、Ⅱ、 Ⅲ ;
③[H]产生的阶段 Ⅰ 、Ⅱ 、 [H]利用的阶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反应式
酶 2C3H4O3+4[H] 酶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第二阶段 细胞质 动物:2C3H4O3+4[H] 基质 酶 植物:2C3H4O3+4[H] +2CO2
2C3H6O3
2C2H5OH
总反应式:(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动物) 或 酶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大多 数植物)

五.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内因: ①不同种植物的呼吸速率 不同 。 一般规律:水生 大于 陆生;阳生 大于 阴生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L/O/G/O
思考 下列转变需经哪些生理过程才能实现?
光能 ① 光合作用 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② 细胞呼吸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③ ATP水解 直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什么是细胞呼吸?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 细胞呼吸: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 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方式 无氧呼吸
第三阶段 线粒体 酶 24[H]+6O2 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 能量
(2870KJ)
用于合成ATP约1161KJ 热能
Q:1mol的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所生成的 能量转化成ATP,其转换效率大约为多少?这些能量 可以使多少mol的ADP转化成ATP?
(3)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 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水 。 [C ] (4)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线粒体 ,进入该场所的 丙酮酸 呼吸底物是__________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学案(影响细胞呼吸因素)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学案(影响细胞呼吸因素)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说明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2.运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原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相关生物学问题。

【知识梳理一】一、内部因素(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在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二、外部因素(1)温度原理:温度能影响______________,主要是影响______________。

应用: 在生产实践贮藏________________时应适当___________,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训练】1、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在白天适当降温 B .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C .在白天和夜间都适当提高温度D .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2、在广东种植的新疆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广东地区的A .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B .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C .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D .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3、将生长情况相同的同一种树的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日温和夜温组合下生长(其他条件都相同)。

一定时间后测定幼苗的高度,结果如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幼苗生长最快的温度组合是:日温________________,夜温_____________。

幼苗生长最慢的温度组合是:日温________________,夜温_____________。

(2)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教学案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教学案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细胞呼吸:是在内,分解,释放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方式:、一、有氧呼吸的过程课堂练习: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3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

A .ATPB .H 2O 和CO 2C .H 2O 和丙酮酸D .乳酸和ATP2、(06调)某种毒素因妨碍呼吸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A .核糖体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细胞膜3、(2006)蛔虫被排到体外后很快便呈麻痹状态,主要原因是体外环境A .温度低B .缺少营养C .氧气过多D .缺少氧气 4、(06调) 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 mol 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

A. 1A molB. 2A molC. 3A molD. 6A mol 5、(06调)下列各项措施中,最有利于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的是( )。

A .充入O 2 ,温度为5℃ B .充入CO 2 ,温度为25℃ C .充入O 2 ,温度为25℃ D .充入CO 2 ,温度为5℃6、(2004)动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有95%来自线粒体,那么另外5%的能量来自于( )。

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核糖体D .细胞质基质 7、骨胳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A .乳酸、二氧化碳和能量B .乳酸和能量C .酒精、二氧化碳和能量D .酒精和能量 8、(2005)下图示研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其中哪一幅图能表示实验结果?( )。

9、(2004)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呼吸曲线a 、b 、c 分别代表了( )。

A .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B.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10、下列生物的呼吸作用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A.酵母菌 B.小麦 C.乳酸菌 D.玉米11、(2005)有氧呼吸的3个阶段中,第二、三阶段的共同点是()。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学案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学案

第三节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概述在激素的参与下,植物能对光、温度、重力等环境信号做出反应。

1.说明植物对光、重力等环境信号能做出生长反应,形成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2.说明植物的生殖过程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信号的调控,形成进化与适应观。

一、向性运动是植物对环境信号做出的生长反应1.向性运动的概念植物受到光、重力等有方向性的环境刺激而引起的生长运动,是植物对环境信号的一种生长反应,生长的方向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方向。

2.常见类型(1)向光性。

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向光弯曲运动。

(2)向重力性。

①感受重力的部位:根冠。

②具体表现:在重力的影响下,植物的茎总是背离重力方向而向上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根总是顺着重力方向而向下生长,具有正向重力性。

1.向光性是一种向性运动,请分析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提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

2.根的正向重力性、茎的负向重力性主要是哪种因素调节的?这有什么意义?提示:主要受重力影响;根正向重力性可以深扎根,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负向重力性,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二、植物的生殖受到光周期及温度的调控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长日植物:当日长超过一定小时数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2)短日植物:当日长短于一定小时数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3)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光周期影响,当它们成熟后,不管日照长短,只要它们已经接受了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的光照就能开花的植物。

(4)控制植物开花及其他光周期现象的是夜长——暗期的长度,而非日长。

短日植物实际是长夜植物,而长日植物实际是短夜植物。

(5)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

①化学本质: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

②作用方式:一旦暗期被照光,特别是被红光打断,光敏色素就能捕获到这个信号,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2.春化作用(1)概念:对一些植物来说,秋冬季的低温是开花所必需的条件,这种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5章第3节教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而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其中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是教学的重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细胞呼吸”的认知。

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产实践等措施制造认知冲动,以寻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同化的最佳途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3 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 教学过程3.1 激趣法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指出吸入空气中的不良飞尘及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而治理“雾霾”,还需全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社会热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抛出疑问:通过呼吸我们吸进了O2,排出了CO2,那么CO2 是从哪里来的,O2又到哪里去了呢?简单的设问不仅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能促使学生回顾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学生作答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平常生活所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3.2 有氧呼吸多媒体展示柠檬酸循环的过程简图,讲解克雷布斯博士发现柠檬酸循环的故事,并指出进入体内的营养成分在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一系列呼吸作用下得到分解,产生能量。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1.问题情境: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常用于酿酒和发面。在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通气培养,然后再密封发酵。于是人们发现,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常用它来研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2.学生根据情境资料,尝试提出问题:
D.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
2.细胞呼吸最主要的生理意义是(D)。
A.分解有机物B.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C.释放能量D.为生命活动提供ATP
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适当的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C)。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
乙: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因此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很可能是酒精。
4.教师再通过几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问题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问题2:怎样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
问题3: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将实验设计的总体思路确定为:设置对比实验比较有氧、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酵母菌密闭培养即可创造无氧条件;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
2、无氧呼吸:
(1)学生齐读无氧呼吸概念,从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理解
(2)、通过前面的探究实验掌握总反应式
(3)承上说明无氧呼吸的运用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呼吸作用
B.细胞呼吸实际上就是细胞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4
5、有氧运动:为什么提倡慢跑? 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6、稻田如不定期排水,会发生什么现象,原因 是?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7、在人工气候室栽培作物,降低夜温以减少 呼吸消耗,有利于物质积累。
8、泡菜和酸奶的制作利用了什么原理?
: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呼吸 速率
温度
应用:贮存水果时,适当 降低温度能延长保存时间。 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 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 对有机物的消耗。
2.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 O2浓度 : 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升高而 增强,无氧呼吸则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
CO2
黄色代表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红色代表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2、如果用绿色叶片作实验材料,则必须进行怎 样的操作? 遮光处理
同学们辛苦啦, 休息一会吧!
(2) A、E、C、A B段、BC段的呼吸类型?
A:只进行无氧呼吸;E:有氧和无氧呼吸,C:只进行有氧呼吸 A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A B段CO2释放急剧减少的原因为? BC段CO2释放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为 ? 随着 O2 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也比较弱。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 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稻田也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 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完成教材P96二、拓展应用1.
1.提示:松土透气可以使跟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 的生长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缓解全球 气候变暖现象;促进根系的水土保持能力;避免根细胞由于无氧呼吸产生 酒精对根系造成的伤害。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 长繁殖,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二 氧化碳,也有可能导致局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松土不当,可能伤害 植物根系;要根据不同植物、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等,采取不同的松土方 法。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学案

生物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学案

第16课时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考点解读】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学习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学习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自主探究】2、例题精析: 〖例1〗右图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 2产生的影响,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点所对应的浓度?解析:这是通过控制氧的浓度而抑制呼吸的应用实例。

空气中氧含量过低,植物细胞则进行无氧呼吸获得能量;氧的浓度增加,能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CO 2释放量增加。

保存蔬菜、水果,可采用降低空气中氧含量的办法,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B〖例2〗酵母菌无氧发酵产生CO 2的摩尔数为N ,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 2量是A 、1/3NmolB 、3NmolC 、6NmolD 、12Nmol解析:酵母菌无氧发酵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其反应式为:C 6H 12O 6−−→酶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而人在安静情况下,则全部进行有氧呼吸,其反应式:C 6H 12O 6+6 H 2O +6O 2−−→酶6CO 2+12H 2O +能量,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有氧呼吸同无氧呼吸相比,消耗等量的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数为6∶2。

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的关系。

答案:B【自我诊断】 ●基础题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CO 2 B.H 2O C.[H] D.A TP 答案:D 2.生物体吸收的O 2用于( )A .在线粒体内合成CO 2B .在细胞质基质中与[H]结合成水C .部分形成CO 2,部分与[H]结合成水D .在线粒体内与[H]结合成水 答案:D3.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A4.在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需要“饮水”,也吃不到含水量丰富的食物,可它们仍然能正常生活,其原因是 ( )A .米虫的生命活动不需要水B .米虫从空气中吸收水C .米虫消化淀粉时产生水D .米虫在代谢中产生水 答案:D5.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根本区别是( )。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1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2《细胞能量的通货——ATP》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1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2《细胞能量的通货——ATP》教学设计

5.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学设计义县高中:刘占江2019年11月26日一、教材内容分析:《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学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ATP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特点,以及通过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来了解到ATP形成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及意义。

通过细胞中能量的利用和供应机制,认同ATP能够作为能量货币。

同时,该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

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是,ATP中高能键的供能机制有了明确说法:“由于两个相邻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当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Ca2+结合位点转向膜外,将Ca2+释放到膜外”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等知识,这为学习ATP这一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奠定了基础。

学生基于化学课对于官能团和化学键的学习,以及第二章对于DNA和RNA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学习,对于理解ATP的分子结构难度不会太大,但是对于ATP为何作为能量的通用形式,葡萄糖和脂肪中的能量不能直接为细胞供能有疑问,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和困惑,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这部分教学的方式方法探索。

三、设计思想:由于最大的教学难点对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的理解,所以导入新课采取讲故事形式引入萤火虫发光的情境,结合设计一个萤火虫发光原理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物质能够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

让学生有个基本正确的思路,然后从结构决定功能开始,进入ATP的分子结构的介绍,了解了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以后,以两个问题入手:1.ATP水解成ADP释放的能量去哪儿了?以教材中Ca2+的主动运输图例讲解。

2.ADP合成ATP过程中需要的能量哪里来?通过讲解ATP水解成ADP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种需能的生命活动,ADP合成ATP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能源物质的氧化分解放能。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mo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释放能量225KJ,有 61.08KJ左右的能量合成ATP(2mol)。
(1)生成乳酸时的能量转换效率? 61.08/196.65= 31% (2)生成酒精时的能量转换效率 61.08/225=27%
4.无氧呼吸的概念:
无氧呼吸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 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 量能量的过程。
2.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相比,有氧呼吸是逐级释放能 量的,这对于生物体来说具有什么意义?
逐级释放能量避免温度过高伤害生物本身;能持 续供给能量给自身利用。
三、无氧呼吸:
1分为几个阶段?
两个阶段
3.无氧呼吸每个阶段的场所各是什么?
均在细胞质基质
3.农业生产:保持适量水、松土(有氧气)
细胞呼吸为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和 发育等提供能量和各种原料,因此,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适当 增强细胞呼吸,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例:水稻生产中的适时露田和晒田等措施的实质就是为了改 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4. 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C6H12O6+6H2O+6O2
多种酶
6CO2+ 12H2O +
能量
(32ATP)
这个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吗?
不是;全过程十分复杂,可概括分为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 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一)细胞质基质 (二)线粒体基质
3.在密封发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对它自
身有什么意义?
一是这个转化能释放出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
二是产生的酒精能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利于自 身的繁殖。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需要能量来驱动的。

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

外界能量进入细胞,并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

细胞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和利用能量的呢?通过本章教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本章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四节,分别从酶、ATP、细胞呼吸的原理、光合作用四个方面讲述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本课是第三节,主要讲述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2.4 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内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接下来讲解了有氧呼吸,主要讲有氧呼吸的化学反。

高中生物_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储备的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动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对激素的作用有了理性的认识,从而进行知识迁移。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对植物激素的种类的作用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高二年级的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较容易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经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对设计对照试验,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高二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已基本完成,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

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已经具备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并能够进行跨学科思维。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多年的生物学习,增强了对自然和色会的责任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张的意义,能够辩证的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效果分析本次测评满分100分,难度系数70%,学生平均成绩为75分,90分以上2人,不及格2人。

通过本节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基础知识,解读信息题。

于本届内容关系密切的1题、5题、8题,学生答题情况良好。

出错较多的是多选题6题和7题。

第6题,学生多错选C答案。

针对以上测评,学生在理解最适浓度的方面还应该加强认识,对于对照试验的信息解读题目需要增加练习。

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上,从而拓展到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是前两节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相关作用相关内容的升华,本节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

共2课时。

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植物生长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作用。

2.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尝试用预实验的方法开展探究。

3.认同植物生长调节使用应合理合法合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探究萘乙酸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2.教学难点探究萘乙酸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三、教材逻辑首先“问题探讨”以玫瑰葡萄种植过程中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为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人工合成”并施用激素类物质,二是合理施用才有意义。

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三节内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2020修订)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有了深入了解,知道植物激素定义,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为学生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以及关于生长素类调节剂最适浓度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植物激素的定义、种类和作用都有了深入了解,但对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还较为陌生,本节内容引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并进行生长素类调节剂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探究,与前面学习的植物生长素的种类和作用联系起来,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将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实际问题,利用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概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义(生命观念)2.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资料分析,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在生产中的作用(科学思维)3.通过设计、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尝试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探究、科学思维)4.通过分析、探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认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合理合法的观点(社会责任)四、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2.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1.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思路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多媒体展示教材100页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提问:葡萄植株里有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为什么还要施用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呢?为什么会出现果实空心? 【播放视频】葡萄空心原因分析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引起学生思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回顾植物激素的概念,阅读教材,引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对比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案一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侧重在理解水平,所以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也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另外结合“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在选题上应同时侧重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虽然这一届高二的学生在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旧教材,初三和高一又没有接触到生物学,在本节课的生物学知识支撑上比较薄弱,不过对于生物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够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

广州市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在前年就开始推行“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高二的学生对于这种模式十分熟悉,具备施行“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基础。

该模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从一个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时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于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能紧密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熟知的社会生活(诸如人体高强度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甜酒的酿制等),从而能够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节课的重点有4个:
1.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其中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要学生感性了解不同呼吸类型的条件和产物,并熟知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设置条件。

知识结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②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

③通过综合分析,学会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

③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

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

②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学习。

(六)课前准备
两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一组为演示组,另一组为实验课上的学生的装置)。

(七)教学流程
二、教学反思
遵照上述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

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明确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综合理解和应用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实际的。

(二)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客观实际
这一点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正是正确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才能适当地进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学习。

(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问题—探究—发展”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优势在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一开始的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本节课的范围和内容。

引导性问题不要求探讨些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具备分析探究实验的任务,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主要是限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范围、要求和任务,避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出现盲目性,是保证自主性学习取得实效的措施。

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结构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理解归纳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回顾是教师为了检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而设立的,在本节课中我借助了其他课程资源上的知识网络组织基础自测题。

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了解深化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转化成能力;最后设置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反馈前一环节(教师引导、提高和发展)的效果而布置的。

所以从整体上说,这种教学模式具备整体上的完整性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连续性、递进性。

(四)恰当合理选取、精析经典例题,课堂、课外作业互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选用了一个例题(见附录)进行评析,这个例题是关于酿制甜米酒的,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熟知这个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服务。

当然也并不是说这个题目就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我注意了知识点的互补性。

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
1.探究实验的分析最好能在这个课时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这个课时内完成,会使课堂时间紧迫。

所以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经下课了。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附录:(例题)
阅读下面关于甜米酒的酿制过程,回答问题:
步骤(1):将糯米煮熟;
步骤(2):用开水浇烫小口容器罐的内部后,留作酿制容器;
步骤(3):将煮熟的糯米和适量的酒粬(酵母菌)混匀后,放入酿制容器;
步骤(4):密封容器。

问题:
(1)为什么要将糯米煮熟?
(2)为什么要用开水浇烫容器?
(3)为什么要在糯米的中间留出一个空间?
(4)为什么要密封容器?
(5)在酿酒的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