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合集下载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VS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变量 定义等,旨在将原始数据整理成可用于分 析的数据格式。
数据清洗与质量控制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旨在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清洗包括识别和处理异常 值、缺失值、重复值等。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旨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数据采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可以评 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 参考。
疾病负担的评估与预测
01
评估疾病负担
02
预测疾病趋势
通过分析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可以评 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肿瘤疾病负 担,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
通过对肿瘤流行病学数据的趋势分析 ,可以预测未来肿瘤疾病的趋势和发 展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
结果的讨论与评价
要点一
影响因素分析
要点二
疾病负担评估
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讨论, 可以探讨肿瘤发病的影响因素,如吸 烟、饮食、环境等。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可以对肿瘤疾病 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担进行评估和 预测。
要点三
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针对主 要肿瘤类型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如早 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等。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 应用,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将更加精 准和深入,为肿瘤防控提供更多科 学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
基于全国肿瘤登记和医院病历数 据,对中国肿瘤的发病率、死亡 率、生存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 析。
通过问卷调查、回顾性队列研究 等方法,分析中国肿瘤流行病学 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遗传、 生活习惯等。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200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

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

(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

(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

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

以GBD估计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构建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结果(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612 821例,粗发病率为43.1/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10万。

发病人群中男性451 332例,女性161 489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2.3/10万和23.2/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

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数421 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

死亡人群中男性298 514例,女性123 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

(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群中<40岁20 855例,其中男性14 005例,发病占比为3.1%(14 005/451 332),女性6 850例,发病占比为4.2%(6 850/161 489);40~49岁45 903例,其中男性34 659例,发病占比为7.7%(34 659/451 332),女性11 244例,发病占比为7.0%(11 244/161 489);50~59岁111 975例,其中男性87 156例,发病占比为19.3%(87 156/451 332),女性24 819例,发病占比为15.4%(24 819/161 489);60~69岁180 434例,其中男性137 939例,发病占比为30.6%(137 939/451 332),女性42 495例,发病占比为26.3%(42 495/161 489);70~79岁172 541例,其中男性126 345例,发病占比为28.0%(126 345/451 332),女性46 196例,发病占比为28.6%(46 196/161 489);>80岁81 113例,其中男性51 228例,发病占比为11.4%(51 228/451 332),女性29 885例,发病占比为18.5%(29 885/161 489)。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张思维;陈万青【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肿瘤登记数据中胃癌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全国胃癌流行现状。

方法: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评估全国胃癌流行情况及胃癌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2012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42.4万例,死亡病例约29.8万例。

2000年至2012年我国城市地区男性与女性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保持平稳,农村地区男性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女性变化不大,调整年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2003年至2005年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为27.4%(95%CI:26.7%~28.1%)。

结论: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严重,农村地区尤为明显,是国家癌症防治的重点。

%Objective: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ation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stomach cancer epidemiology in China. Meth-ods:Stomach cancer 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ral Cancer Registry Database, and incident and death cases were esti-mated. The trend of stomach cancer was analyzed. Results:Approximately 424,000 new cancer cases and 298,000 cancer deaths oc-curred in China in 2012.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stomach cancer in urban males and females remained stable in 2000-2012, whereas the rates in rural males increased and less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rural females. After age standardization, bot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five-year age-standardized relative survival rate was 27.4% (95%CI: 26.7%-18.1%) in 2003-2005. Conclusion:Stomach cancer is a common cancer, which has heavy burden in China, particularly in ruralareas. Ef-forts should be exert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01【总页数】7页(P52-58)【关键词】胃癌;发病率;死亡率;趋势;中国【作者】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张思维;陈万青【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正文语种】中文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基因变异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可能增加呼吸系统肿瘤的患病风 险。
水污染
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增加消化道肿瘤的患病风险。
辐射暴露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电磁辐射,可能增加某些肿瘤的患病风险 。
死亡率
肿瘤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之一,死亡率相对较高,但不同 地区和人群存在差异。
主要癌症类型发病率与死亡率
肺癌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发病率相对较高,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肝癌
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饮食污染 等因素有关。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 中国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 • பைடு நூலகம்国肿瘤流行病学趋势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挑战与对策 •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展望
01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肿瘤定义与分类
肿瘤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 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并可对机体产生 各种影响。
死亡率居高不下
尽管医疗水平提高,但肿瘤死亡率仍然较高,与 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
地域差异明显
不同地区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可 能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主要癌症类型趋势
肺癌
01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
下。
结直肠癌
02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前言宫颈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中唯一可知病因的恶性肿瘤。

有研究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HPV疫苗的成功研发表明宫颈癌将成为第一个通过注射、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来消除的恶性肿瘤[2]。

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有研究数据显示,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在男女合计全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8位[3]。

据估计,2018年全球约有宫颈癌新发病例57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3.15%;死亡病例约31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3.26%[3]。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6位常见恶性肿瘤,2015年全国新发宫颈癌病例11.1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83%;宫颈癌死亡病例约为3.4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5%[4]。

本文通过整理汇总宫颈癌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1.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有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女性宫颈癌发病约569847例,粗发病率为15.1/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3.1/10万,构成比为6.61%,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死亡约31365例,粗死亡率为8.2/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6.9/10万,构成比为7.47%,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3]。

我国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约11.1万例,粗发病率为16.56/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0.86/10万,构成比为6.24%;死亡3.4万例,粗死亡率为5.04/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3.15/10万,构成比为3.96%,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4]。

中国女性宫颈癌粗发病率是全球的1.10倍(分别为16.56/10万和15.1/10万),标化后宫颈癌粗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10.86/10万和13.1/10万);中国女性宫颈癌死亡率低于全球水平(分别为5.04/10万和8.2/10万)[4]。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年龄别发病率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大多数肿瘤的发病率 在60岁以后达到高峰。
死亡率变化趋势
01
总体趋势
近年来,中国肿瘤的死亡率也呈上升 趋势,但略低于发病率的变化。
02
不同类型肿瘤的死亡 率变化
肺癌、胃癌、肝癌等常见肿瘤的死亡 率均有所下降,但结直肠癌、乳腺癌 、甲状腺癌等肿瘤的死亡率呈上升趋 势。
在中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
通过研究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可以了解肿瘤的分布特点、影响因 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 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揭示肿瘤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死亡率
总体死亡率有所下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防癌抗癌措施的加强,肿瘤总体死亡率有所下降。
死亡率与发病率的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反映出地区和人群的肿瘤负担和风险不同。
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
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曲线:年龄是影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 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高发年龄段:中国肿瘤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其中肺癌、胃癌、肝癌等肿瘤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人群差异等特点,需要针对不同地 区、不同人群进行精细化的数据监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防癌抗癌措施和政策。
03
中国主要肿瘤类型流行病 学数据
15-44岁年龄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发病率和死 亡率逐渐上升,但在45岁以后,发 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前列腺癌是一种在男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此,对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包括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流行趋势、影响因素、筛查与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前列腺癌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发现,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发病率和流行趋势方面,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影响因素方面,深入探讨了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对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前列腺癌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筛查与早期诊断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为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尽管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

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群需求的变化。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和预防控制能力,为保障男性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以及实验流行病学等。

这些方法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各有侧重,共同推动了对前列腺癌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的理解。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300
286人
250
22%
200
181人
150 13%
100
50
0 患癌
每10万人
整理ppt
患癌死亡
概率
23
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情况(按性别)
较女性而言,男性癌症发病率高,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3:1:
➢ 男性发病率为3.18‰;女性为2.53‰;一生中,男性患癌症概率为26%,女性19%
较女性而言,男性患癌死亡率高,死亡率男女之比为1.65:1:
大幅上升,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80-85岁最高,达1.6%。
2300 2200 2100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男女性罹患肿瘤排名前十的病种:
➢ 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肝癌。排名前十病种的发病率占比84.14%。
整理ppt
6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转移可能性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Franks L整M 理apnpdt Teich NM, 1991)
+ 鼻咽癌在广东高发。
整理ppt
13
恶性肿瘤的分布
恶性肿瘤城乡分布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细胞。
肿瘤患者的康复与生存质量
康复计划
心理辅导
肿瘤患者康复期需要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 包括合理安排运动、饮食、休息等。
肿瘤患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需要专业的心 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健康宣教
定期复查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肿瘤防治知识,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能力。

05
肿瘤预防与控制
肿瘤预防的重要性与挑战
要点一
肿瘤预防的重要性
肿瘤预防是指通过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肿 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以实现人类健康和长寿。
要点二
肿瘤预防的挑战
肿瘤预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公众对肿瘤预防的认 知不足、慢性病控制和预防措施不完善、环境污染等因 素的影响。
肿瘤防控政策与措施
地区间肿瘤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
华北、华东地区吸烟和饮酒率 较高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华北和华东地区的 吸烟和饮酒率较高,这可能是这些地区肿瘤高发的原因 之一。
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和饮食习惯 不良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低,环境 污染和饮食习惯不良可能对肿瘤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和饮食习惯不良可能增加呼吸系统和 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健康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肿瘤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以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肿瘤防治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对肿瘤预防的认 知和意识。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中国大陆13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评价

中国大陆13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评价

中国大陆13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评价一、本文概述宫颈癌,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为了深入理解我国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其发展趋势,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中国大陆近13年的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价和分析。

通过收集全国范围内的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数据,我们深入剖析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年龄分布、地域差异、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研究不仅反映了我国宫颈癌流行趋势的变化,也为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本文也揭示了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筛查普及率不足、早期诊断困难、治疗资源不均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引起社会各界对宫颈癌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共同推动宫颈癌防控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的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具体的分析结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策略,为推动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大陆13年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的大数据进行评价,以揭示宫颈癌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以及防控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材料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各大医院的宫颈癌登记系统,涵盖了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分布、地区分布、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方法等关键信息。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以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通过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讨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我们还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脊髓肿瘤研究新进展

脊髓肿瘤研究新进展

脊髓肿瘤研究新进展摘要脊髓肿瘤是一类复杂且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脊髓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涵盖全球及中国的研究数据。

内容包括脊髓肿瘤的发病率、基因组学研究、诊断技术以及治疗策略的进步。

研究表明,脊髓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病率较高。

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多种关键基因变异,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及综合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引言脊髓肿瘤是一类复杂且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步,我们对脊髓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

本文旨在综述脊髓肿瘤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全球及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基因组学研究的发现、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治疗策略的发展。

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数据最新研究表明,脊髓肿瘤在总体人口中的发病率较低,但在特定人群中(如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发病率有所上升。

例如,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对2004至2016年间的脊髓脊膜瘤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为白人,年龄集中在60-69岁,且绝大多数肿瘤为良性。

这些数据显示,脊髓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在中国,脊髓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同样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项研究发现,脊髓脊膜瘤(SMs)在中国的年均年龄调整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该研究还指出,SMs的主要发病年龄段为50-79岁,这与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吻合。

此外,另一项对中国脊髓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表明,脊髓肿瘤在免疫系统受损者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使我们对脊髓肿瘤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脊髓肿瘤患者的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揭示了多种与肿瘤发生和进展相关的基因变异。

例如,W. Wu等(2020年)通过基因突变分析识别出多种重要基因变异,这些发现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一、本文概述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胃癌流行病学现状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流行趋势、地域分布、影响因素等,以期为胃癌的防控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其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胃癌的流行趋势,包括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之间的差异。

文章还将关注胃癌的地域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地区胃癌发病率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

在影响因素方面,本文将重点讨论胃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保护因素则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素的均衡摄入等。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可以为胃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将对未来胃癌流行病学研究的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中国胃癌防控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全面了解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的本质,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胃癌作为一种严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流行病学挑战。

近年来,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饮食习惯不良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更是高居不下。

与此同时,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死亡率。

在流行病学特征方面,中国胃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海鲜、腌制食品等饮食习惯的影响,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由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一、内容概括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排名前几的疾病。

本文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长期食用过多的腌制、烟熏、烧烤等食品,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我们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因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便隐血检测等检查项目,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为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消化道恶性肿瘤,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体里消化系统的那些可怕的肿瘤。

它们可以像胃癌、结肠癌这样,也可以像食管癌、胰腺癌这样,它们无处不在,让人胆战心惊。

这些肿瘤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肿瘤和下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十二指肠癌等就属于上消化道肿瘤,而结肠癌、直肠癌等则属于下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就像是一个无声的杀手,总是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悄然出现。

这种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一旦患上,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发表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发表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发表一、本文概述《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发表,标志着我国肿瘤登记工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这份年报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肿瘤登记的主要数据、趋势和特点,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应对肿瘤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当前全球肿瘤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肿瘤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因此,年报的发布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研究依据,也为政策制定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广大公众提供了有关肿瘤防控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包括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我们还将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可能原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医疗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我们将对肿瘤防控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肿瘤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概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作为一本权威的医学期刊,致力于全面、深入地记录和分析我国肿瘤登记数据,为肿瘤防控和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年报的发布不仅反映了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的进展,也为公众提供了了解我国肿瘤发病情况的重要途径。

该年报涵盖了我国各地区、各年龄段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肿瘤的流行趋势和特点。

年报还关注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以及肿瘤治疗的进展和效果,为肿瘤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持。

在年报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数据准确、分析深入、内容全面的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肿瘤登记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年报的发布,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肿瘤问题的关注,促进肿瘤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三、肿瘤流行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最新数据,我国每年新增肿瘤病例已超过400万例,成为全球肿瘤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

这一严峻形势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肿瘤流行的现状,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肿瘤发病趋势与背景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十多年 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约2.5%的增幅。
中国肿瘤发病趋势与背景
背景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如果说,一个人活到到85岁,那么他的患癌 风险36%;庆幸的是,医学界一般认为,1/3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 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 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 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大肠癌筛查建议
筛查建议
9
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 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 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 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乳腺癌筛查建议
筛查建议
13
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次; 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 >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 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 磁共振(MRI)检查。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 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 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 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 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胃癌也是一种高发的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与世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以期提高人们对胃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具有以下特征:1、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差异: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

而农村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能与农村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有关。

2、年龄段的差异: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年龄段差异。

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其是50-60岁的人群,这与该年龄段的人群暴露于各种致癌因素的时间较长有关。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而西部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能与西部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等有关。

胃癌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结构、吸烟和饮酒等。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致癌因素之一,大约有6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此外,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和饮酒等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针对胃癌的筛查和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内镜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影像检查等。

其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发现早期胃癌并进行组织活检。

生化指标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等生化指标来辅助诊断胃癌。

影像检查如钡餐造影、CT等也可以帮助诊断胃癌。

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率。

化疗和放疗则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帮助控制肿瘤的扩散和缓解症状。

要降低胃癌的发病率,需要从多方面加强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幽门螺杆菌的防治,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优化饮食结构,减少高盐、熏制、油炸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概述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总结已取得的进展,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历史悠久。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对肿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研究。

多年来,研究者们对肿瘤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诸多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定的研究不足,如数据准确性、区域差异和伦理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肿瘤流行的挑战,我们需要对肿瘤流行病学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的应用:通过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搜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以更准确地描述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精准医学:运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研究肿瘤的个体差异,为制定精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跨学科合作:加强流行病学、生物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从多维度对肿瘤进行研究。

重视伦理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应肿瘤患者的隐私保护、风险评估和利益最大化等问题,确保研究符合伦理规范。

案例分析:以某地区肺癌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发现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和空气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当地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吸烟危害宣传、提高空气质量等,成功地降低了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以上案例表明,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肿瘤在特定地区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探寻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研究还有助于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取得显著进展,为我国肿瘤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肿瘤流行趋势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动我国肿瘤防控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将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深入开展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原癌基因活化的机制包括 ★点突变; ★原癌基因扩增; ★获得启动子; ★基因易位。
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或异常表达,会导致其蛋白产物发生 异常变化。后者可能引起细胞增生分化异常,最终发生恶性 肿瘤。
(2)抑癌基因 )
任何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细胞增生、癌变、癌浸润 或癌转移的基因,都称为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可归为两类
年龄调整死亡率: 年龄调整死亡率:〔每一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死亡率)/标准人口。 年龄调整发病率: 年龄调整发病率:(每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发病率)/标准人口.
第二章 肿瘤病因及预防普查
肿瘤病因研究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 程。该过程涉及到外界病因,也涉及到遗传等宿主内环 境。
2.内源性致癌因素
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 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的。内源性 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 等机体内环境。内源性致癌因素研究的新进展,在于对 系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肿瘤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1)原癌基因 )
原癌基因是存在于人类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它们是 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基因。当原癌基因受外界因子作用 而激活,就会变成有活性的癌基因。该癌基因在时空方面发 生混乱表达时,就可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及细胞周期调 控紊乱,最终形成癌症。
①抑癌基因的产物与原癌基因产物直接作用 该类基因可以不可逆终止细胞的增生,使细胞分化终 止、衰老、死亡。K-re-1、P53、RB、erbA、NF-1等基 K-re-1 P53 RB erbA NF-1 因属该类基因。 ②抑癌基因对原癌基因的表达起负调节作用 该类基因能可逆终止细胞的生长,如WTl基因。
(3)家族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 为高危乳腺癌对象。
筛查建议
• 1.一般妇女
•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 临床体检:20-29岁每三年一次,30岁以后每年一 次;
• X线检查:35岁,拍摄基础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 X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一次乳腺X线 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
•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 接受1次肠镜检查。
•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 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预防建议 •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
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
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 10年。
筛查建议
•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建议尽可 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 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 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 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 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
• 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 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 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 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8.甲状腺癌
高危对象
•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 2.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 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 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
•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 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 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肠癌筛查及预防建议
筛查建议
•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 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 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 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 2.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 3.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 蔬菜;
• 4.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11.皮肤癌
高危对象
• 具备下述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肤癌高危对象: • 1.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 • 2.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 • 3.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
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 • 4.曾患有皮肤癌; • 5.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 • 6.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 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 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 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 治疗。
5.肝癌
高危对象
•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 的以下人群:
• 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 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 2.有肝癌家族史者;
•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 2.乳腺癌高危人群
•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 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预防建议
• 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 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 持锻炼。
•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3.宫颈癌
• 3.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 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 4.药物性肝损患者。
筛查建议
预防建议
• 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 • 1.接种乙肝疫苗;
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 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
• 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 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 • 3.戒酒或减少饮酒;
预防建议
• 1.接种HPV疫苗; • 2.不吸烟或戒烟; •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 5.增强体质。
4.肺癌
高危对象
•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 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 2.被动吸烟者; •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
一次。
•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
入;
• 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6.胃癌
高危对象
•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 1.60岁以上人群; •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 3.慢性胃溃疡; • 4.胃息肉; •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 10.恶性贫血者
筛查建议
• 1.一般人群 • 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 2.高危人群 • 临床体检,每年1次。 • 3.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 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
结; • ③血常规。
预防建议
• 1.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 埃接触;
•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 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 4.戒烟;
•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7.前列腺癌
高危对象
• 1.年龄>50岁的男性;
• 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的男性;
• 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 性;
•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 需提高警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 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 访。
•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 • 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 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
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 酸;增加蔬菜水 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 免憋尿、久坐不动; • 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
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 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 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 咨询医生; •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 性和炎性刺激。
2.乳腺癌
高危对象
• 1.未生育,或≥35岁初产妇; • 2.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岁的妇女;
筛查建议
•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 2.一般人群
• 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 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 上)。
•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 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筛查建议
•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 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 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 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 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 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 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 定期作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 1.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
暴饮暴食;
• 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代谢、环境、感染因素
14个癌种科普信息: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来源:医世象
1、大肠癌
高危对象
•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 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 查。
预防建议
• 1.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 射性尘埃接触史;
• 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 运动;
• 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9.淋巴瘤
高危对象
• 1.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 接触史者;
• 2.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 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 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最新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 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公布的是2015年的全国恶性 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
来源:医世象
中国不同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中国前10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
全国不同地区前五癌症发病率
中国癌常见的23个致癌因素
•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 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 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 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 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 行筛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