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4.2-前馈控制系统
Kf Kp
F1 Km FC F2
Kp-控制通道放大系数
Kf-干扰通道放大系数 Km-前馈放大器放大系数
静态前馈控制
控制目标:保证过程输出在稳态下补偿外部扰动的影 响,即实现“稳态不变性”。 静态前馈控制方式:
线性静态前馈:
GFF ( s) GYD ( s)
GYC ( s) s 0
G(s)
(1)当G( 0时,PV(s) B s)
G( L s) F(s) 1 G( O s)G( V s)G( C s)
G( L s) 时,PV(s) 0 G( s ) G ( s ) O V
G( L s) 时, G( s ) G ( s ) O V
G( ( ( 0即G( (2) 当G( L s) O s)G V s)G B s) B s)
L G( ( ( 即G( 时,PV(s) F(s) (2) 当G( L s) O s)G V s)G B s) B s) G( s ) G ( s ) O V 复合调节 G(s) G( O s)G( V s)G( B s) PV(s) L F(s) 1 G( s ) G ( s ) G ( s ) O V C
这里,gYD(s)、gYC(s)分别表示通道特性的动态部分,其稳 态增益均为1。
非线性系统的动态前馈补偿
对于线性系统,动态前馈控制器可表示成静态与动 态两部分:
GFF (s) K FF g FF (s)
K YC ,
其中
K FF
K YD
g FF ( s )
gYD ( s )
gYC ( s )
d(t)
本例中,d (t)、u (t)、y (t) 分别表示工艺介质流 + 量(外部干扰)、蒸汽 u(t) + y(t) 流量(控制变量)与工 GFF (s) GYC (s) 艺介质的出口温度(被 控变量);GFF(s)为前 控制目标: 馈控制器的动态特性; GYD(s)、GYC(s)分别为干 Y ( s) 扰通道与控制通道的的 GYD ( s) GFF ( s)GYC ( s) 0 D( s ) 动态特性。
过程控制系统第五章 前馈控制系统
TC 为温度调节器;K v为温度调节阀门。
5.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b)系统框图 图5-1 换热器温度反馈控制系统
在图5-1所示的温度反馈控制系统中,当扰动(如被加热的物料流量 q、入口
温化的度,大使小1其 和或偏方蒸离向汽给产压定生力值控p制D作等20 用的,,变随通化之过)温调发度节生调阀后节的,器动将按作引照改起被变热控加流量热体偏用出差蒸口值汽温e的度流2量20发q生D2变, 从而补偿扰动对被控量 2 的影响。
2. 前馈控制只适用于克服可测不可控的扰动,而对系统中的其它扰动无抑制作 用,前馈控制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通常将前馈、 反馈两者结合起来,构成复合控制系统。可测不可控的主要扰动由前馈控制抑 制,其它的由闭环控制解决。
3. 前馈控制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前馈控制只能对扰动的稳态响应有良好 的补偿作用,但静态前馈控制器只是一个比例调节器,实施起来十分方便。动 态前馈控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补偿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故能极大提高控制过 程的动态品质,是改善控制系统品质的有效手段,但控制器取决于被控对象的 特性,往往比较复杂,难以实施。
(1)完全补偿难以实现。
前馈控制只有在实现完全补偿的前提下,才能使系统得到良好的动态品质、
但完全补偿几乎是难以作到的,因为要准确地掌握过程扰动通道特性 Wf (s)及
控制通道特性 W0 (s) 是不容易的。故而前馈模型 Wm (s) 难以准确获得;且被控
对象常含有非线性特性,在不同的工况下其动态特性参数将产生明显的变化,
(5-3)
5.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由此,可将前馈控制器的特点归纳如下:
1)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故前馈控制又称为 “扰动补偿”。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一.前馈控制原理前面讨论的所有控制系统,都属于反馈控制系统,无论其系统结构如何,它们的调节回路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
下面要介绍的前馈控制系统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控制思想。
前馈控制思想及应用由来已久,但主要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发展较慢。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前馈控制正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都是把被控变量测量出来,并与给定值相比较;而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是测量干扰变量,也不与被控变量的给定值进行比较。
这是前馈与反馈的主要区别。
为了系统地说明前馈控制思想,同时也为了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反馈控制思想的理解,画出图8-31进行比较分析。
(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图8-31 两种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图8-31中的(a)是反馈控制,(b)是前馈控制。
在前馈控制中,测量需要被加热的原油的流量,流量偏大就增加燃料量,原油流量偏小就减少燃料量,以达到稳定原油出口温度的目的。
从动态过程分析,当原油流量增大时,一段时间后,出口温度会下降。
但前馈测量出原油流量的增加量,迅速增加燃料量。
如果燃料增加的量和时机都很好,有可能在炉膛中将干扰克服,几乎不影响原油出口温度。
如果该加热炉只存在原油流量这一个干扰,那么理论上讲,前馈控制可以把原油出口温度控制得很精确,甚至被控变量一点也不波动。
这就是前馈控制思想,也是前馈控制的生命力所在。
二.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通常认为,前馈控制有如下几个特点:(l)是“开环”控制系统;(2)对所测干扰反应快,控制及时;(3)采用专用调节器;(4)只能克服系统中所能测量的干扰。
下面从几个方面比较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
画出图8-31两个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8-32所示。
(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图8-32 两种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l.前馈是“开环”,反馈是“闭环”控制系统从图8-32可以看到,表面上,两种控制系统都形成了环路,但反馈控制系统中,在环路上的任一点,沿信号线方向前行,可以回到出发点形成闭合环路,成为“闭环”控制系统。
第8-6章前馈控制系统
+ Y=T2
例:加热炉出口温度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原油
燃料
8.6.3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
1)干扰幅值大而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仅采用反馈 控制达不到要求的对象。 2)主要干扰是可测而不可控的变量。 3)当对象的控制通道的惯性和滞后大,反馈控制不及时, 控制质量差时,可引入前馈控制。
4)当工艺上要求实现变量间的某种特殊的关系,而需要通 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实现控制时,可以引入前馈控制。
过程控制
8. 6 前馈控制系统
6.2前馈控制
8.6.1 概述 8.6.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 8.6.3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
8.6.1 概述
反馈控制特点(例: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蒸汽
Q1:冷物料流量 pD :蒸汽压力
TC
pD , Q2 Q1,T1 T2 给定值 偏差
T1:冷物料温度 T2:热物料温度
换热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W
ff
(S )
W PD ( S ) W PC ( S )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完 全补偿与开环前馈比较前 馈控制器传函相同。
Q1 前馈-反馈控制原理方块图
Wff(S)
+
WPD(S) WPC(S)
+ T 2
T1i
-
WC(S)
前馈-反馈控制方框图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优点: 1、只需对主要的干扰进行前馈补偿,其它 干扰可由反馈控制予以校正; 2、反馈回路的存在,降低了前馈控制模型 的精度要求,为工程上实现比较简单的通用 模型创造了条件; 3、负荷变化时,模型特性也要变化,可由 反馈控制加以补偿,因此具有一定自适应能 力。
第六章-前馈控制系统
➢ 只适用于克服可测而不可控的扰动,而对系统中的其他扰 动无抑制作用,因此,前馈控制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 前馈控制的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因此,往往 控制规律比较复杂。
4、前馈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过程控制
反馈控制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过程控制4前馈与反馈控制的比较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设计原理反馈控制理论不变性原理被测变量被控变量扰动量控制器输入测量和设定之间的偏差被测扰动量控制规律的实现可以和经济有时只能近似控制系统组态闭环开环典型控制器ppipdpid及开关超前滞后环节控制作用在过程受扰动的影响以前在过程受扰动的影响以后过程控制过程控制过程控制5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框图中ds扰动s对象扰动通道传递函数gffs前馈调节器gps对象传递函数前馈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可应用不变性原理定量地导出其前馈控制系统框图为
➢ 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扰动不止一个
➢ 有些扰动不可测量或难以测量 ➢ 前馈控制对被控变量的控制效果没有检验依据
➢ 即使Gp(s)和Gd(s)可以精确获得,但Gff(s)不能物理实现,例 如出现纯超前环节。
二、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
过程控制
1、静态前馈控制
K ff Gff (s) s0
Gd (s) Gp (s)
ff p d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考虑主要的惯性 环节,也就是实现部分补偿,因此,动 态前馈算式通常采用近似式:
G ff
(s)
K ff
Tps 1 Td s 1
过程控制
根据Tp和Td的大小关系,动态前馈控制器的阶跃响应如图。 当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超前特性; 当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滞后特性; 当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比例特性,即为静态前馈增益;
前馈控制系统共80页
T
检测变送
检测变送
31
前馈控制的选用与稳定性
实现前馈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扰动量的可测及 不可控性
(1)可测:扰动量可以通过测量变送器,在 线地将其转换为前馈补偿器所能接受的信号。
(2)不可控:扰动量与控制量之间的相互独 立性,即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与扰动通道的 传递函数无关联,从而控制量无法改变扰动 量的大小。
8
(1)可测:扰动量可以通过测量变送器,在 线地将其转换为前馈补偿器所能接受的信号。
(2)不可控:扰动量与控制量之间的相互独 立性,即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与扰动通道的 传递函数无关联,从而控制量无法改变扰动 量的大小。
9
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完全补偿难以实现:扰动通道和 控制通道的数学模型很难准确求 出;即使求出,工程上难以实现。 只能克服可测不可控的扰动
1
具有滞后特性,适合 于控制通道滞后小于 干扰通道滞后
1
Kf
t
38
实现办法
G ff
(s)
GPD (s) GPC (s)
-K f
T1s 1 1 T2s 1 1
1 s
2
1 s
2
上式中的各环节可以用 标准仪表(标准模块)
实现;也可以用比值器 、加法器和一阶惯性环
节或一阶微分环节实现 ;也可以用计算机程序
GC (s)
GP (s)
e s
Y (s)
经过预估补偿,闭环传递函数特征方 程消去了es,消去了纯滞后对系统控 制品质的影响,系统品质与无纯滞后 完全相同。至于分子中的es仅仅将控
制过程曲线在时间轴上推迟一个。 49
Smith补偿的实现
用近似数学模型模拟纯滞后环节—帕德 一阶和二阶近似式
24.第六章2-前馈
四、前馈-串级控制系 前馈-
前馈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方块图
二、静态前馈控制
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即为一单纯的静态前馈系统。此时, 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即为一单纯的静态前馈系统。此时, 前馈控制器的G ff 为一与时间无关的静态系数 K ff。
前馈控 制装置
Fs Kff
F
θ2
θ1
出口温度
进料流量 进口温度
换热器的前馈控制系统
静态前馈控制器K 静态前馈控制器 ff 的确定
前馈控制器 扰动
控制变量
过程 被控变量
例
换热器的前馈控制
F G ff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书150页图7-1) 150页图7 页图
前馈控 制装置 s
F
θ2
θ1
出口温度
进料流量 进口温度
被控变量: 物料的出口温度。 被控变量: 物料的出口温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操作变量: 加热蒸汽量。 操作变量: 加热蒸汽量。 扰动量: 物料流量, 扰动量: 物料流量,
2、不变性原理 不变性原理
系统对干扰实现完全补偿的条件是 系统对干扰实现完全补偿的条件是 完全补偿的条件 F(s) ≠ 0 于是得 G (s) =
ff
而
Θ1 ≡ 0
/
G (s)
PC
-
G (s)
PD
所以, 所以,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对象的干扰通道于控制通道 之比,负号表示控制作用与干扰作用方向相反。 之比,负号表示控制作用与干扰作用方向相反。
6.2.2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
一、动态前馈控制
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即为一单纯的动态前馈系统。此时, 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即为一单纯的动态前馈系统。此时, 前馈控制器的 Gff (s)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控制系统,其中输入信号经过预先设计的控制器处理后,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被控目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并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以提前预测被控对象的响应,并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从而实现精确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被控制的系统或设备,如机械臂、电机、飞机等。
传感器负责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输入到控制器中进行处理。
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和预先设计的控制算法,生成适当的输出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控制目标。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被控目标,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并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来实现精确控制。
在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被控对象的动态响应特性、控制目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要求等因素。
预处理器是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先处理,以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预处理器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滤波、调幅、增益调整等,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改变。
在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设计是关键。
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理想控制目标,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如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比例微分控制(P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控制器的设计要考虑稳定性、鲁棒性、性能要求等因素,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减小被控对象对干扰的响应,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
通过预先预测被控对象的响应,并对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合适的处理,可以消除或最小化干扰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前馈控制系统是指根据所需的输出信号先行进行信号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来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以达到控制系统理想输出的控制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以及应用场合。
首先,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如下:1. 较强的鲁棒性:前馈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提前预测输出变量的影响因素来预测出未来的输出值,并在未来发生变化之前将控制信号及时输入到控制器中,从而提高系统对干扰和噪声的抑制能力,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2. 高速响应:由于前馈控制系统提前预测输出信号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系统对于变化的响应速度较快,能够在输出值发生偏差前及时修正,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准确性高:前馈控制系统通过预测输出信号的影响因素,并在输出变化前采取控制措施,因此能够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修正,从而提高系统的准确性。
4. 适用于系统模型已知的情况:前馈控制系统需要事先知道系统的模型,并能够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从而对输出信号的变化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因此,前馈控制系统适用于系统模型已知的情况,对于未知模型或参数变化较大的系统效果较差。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1. 机械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通过预测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提前采取控制措施,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定位和跟踪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过程控制系统:在化工、冶金等过程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提前预测温度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加热功率,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的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
3. 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控制的环节。
例如,在电力传输与分配中,通过预测负荷变化,提前调整发电机组的输出,可以避免发生电压波动和电网失衡,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4. 航空航天系统:在航空航天系统中,前馈控制系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 5章 前馈控制系统
( S ) G PC ( S )
1 G C ( S ) G PC ( S )
应用不变性条件:
F ( S ) 0, 0
可推导出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 PD ( S ) G G
ff ff
( S ) G PC ( S ) 0
(S )
G PD ( S ) G PC ( S )
F c p ( 1 2 ) F S h S
FS
Gff Mff
F
θ
2
θ
1
F c p ( 1 2 ) F S h S
Cp—物料的比热容 hs—蒸气的汽化潜热
FS F cp hS ( 1 i
2
)
由上式可求得,静态前馈控制方程式为:
FS F cp hS ( 1 i
• 本系统不但能通过串级副回路及时克服给 水流量的干扰,而且还能实现对蒸汽负荷 的前馈控制,在稳定工况下,给水量Q将等 于蒸汽量D的变化,从而维持了水位H的不 变。
5.5 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5.5.1 Kf的整定 5.5.2 T1、T2的整定
5.5.1 Kf的整定
重要性:如果正确的选择Kf,也就能正确地决定阀 位。如果Kf过大,则相当对反馈控制路施加了干扰, 将会输出错误的静态前馈输出。 Kf的整定方法: (1)开环整定方法: 开环整定是在反馈回路断开,使系统处于单 纯静态前馈状态下,施加干扰, Kf 由小逐步增大, 直到被控变量回到给定值,此时Kf 为最佳值。
一个固定的前馈 模型难以获得良好的 控制品质。为了解决 上述局限性,将前馈 与反馈相结合,构成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FFC-FBC)
TC Gff θ F Σ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一、前馈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和串级控制系统都是反馈控制系统,它主要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信号来进行控制的。
反馈控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克服所有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的扰动信号,但它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缺点,那就是调节不及时,调节总是滞后于扰动,即只有扰动作用于系统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导致调节器输入端的偏差信号发生变化后,调节器才改变输出的调节信号,克服扰动,对被控量进行调节。
与反馈控制相比较,前馈控制直接根据扰动信号对被控量进行调节,调节快速性很好。
1.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前馈控制也称为扰动补偿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根据扰动信号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对被控量进行调节,称这种控制为前馈控制。
2.概念的理解(1)在前馈控制系统中,送给控制器的测量信号是扰动信号,而不是被控量,这和反馈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
反馈控制是将被控量作为测量信号,调节器是根据被控量的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对被控量进行调节;而前馈控制是直接根据某个扰动信号的变化来对被控量进行调节的。
(2)前馈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通常叫做前馈控制器,或者前馈补偿器,该控制器只接收某个扰动作用的测量信号,无给定值输入信号。
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个控制器,而是一个补偿器,其作用是补偿扰动信号对被控量所造成的影响。
(3)一个前馈控制器只能对某一个扰动信号进行补偿。
若系统中存在多个扰动信号,则需要设计多个前馈控制器,分别去对多个扰动信号进行补偿。
3.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前馈控制系统主要由前馈控制器、测量变送器、执行器、调节机构和被控对象组成。
其中,测量变送器是对扰动信号进行测量,而前馈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只有一个,即扰动量的测量信号,无被控量的定值输入信号。
因而前馈控制器实际是一个前馈补偿器,补偿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下面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图3-10是一混合水温前馈控制系统示意图。
通过冷水调节阀和热水调节阀分别去调节冷水流量和热水流量,混合水的温度θ是系统的被控参数,要求θ为一定值。
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加热炉的温度控制。
这种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精度,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将对这种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它通过测量输入信号的变化,提前对输出信号进行控制,以达到减少干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
在加热炉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系统可以用来提前控制加热炉的输出,以达到防止因外部干扰引起的温度波动。
前馈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前馈控制器,它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炉的输出。
前馈控制器通常采用PID控制算法,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变化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处理,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二、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它由两个控制器串联组成,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输入。
在加热炉控制系统中,串级控制系统可以用来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串级控制系统的核心是两个控制器,一个是内环控制器,另一个是外环控制器。
内环控制器根据加热炉的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异,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炉的输出。
外环控制器则根据加热炉的输出和目标值的差异,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以调整内环控制器的设定值。
三、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结合了前馈控制系统和串级控制系统的优点,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器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变化进行预测,提前控制加热炉的输出。
串级控制器则通过内环控制器和外环控制器的串联,实现对加热炉温度的精确控制。
具体来说,前馈控制器根据加热炉的输入信号(如燃料流量、空气流量等)的变化,预测出加热炉的温度变化趋势,并提前调整加热炉的输出。
然后,内环控制器根据加热炉的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异,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炉的输出。
同时,外环控制器根据加热炉的输出和目标值的差异,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以调整内环控制器的设定值。
前馈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的区别
换热器控制方案
前馈控制
外部干扰:工业介质流量 控制变量:蒸汽流量 被控变量:出口温度
反馈控制
实现的经济性和可能性
前馈控制系统:必须对每一个干扰单独构成控制系统,才能克服所有干扰对 被控量的影响.
反馈控制系统:只用一个控制回路就可克服多个干扰.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 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稳定性问题
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反馈控制系统: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相互矛盾,进而限制控制精度的进一步提 高.
前馈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的区 别
任凭 20134373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是基于补偿的原理,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工作的,扰动 是控制的依据.由于前馈控制没有被控量的反馈信息,因此它是开环控制系统
.
扰动量检测元件、变送器
扰动d
前馈控制器
调节阀
被控过程
图1 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
反馈控制系统
•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系统被控量和给定值之间的偏差进行工作的,偏差是 控制的依据,控制系统要达到减小或消除偏差的目的.
设定值r + 偏差e 控制器
执行器 控制量u
控制阀
扰动d 被控对象 被控量y 操纵量q
被控量检测元件、变送器 图1 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
控制的依据不同
前馈控制系统:干扰.按干扰大小和方向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
反馈控制系统:被控量.按被控量与设定值的偏差大小和方向产生相应的控 制作用.
控制的效果不同
控制规律不同
前馈控制系统:取决于被控对象,复杂.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选用不同调节规 律的专用调节器.
反馈控制系统:符合P、PI、PD、PID等典型规律.PID控制器、DCS、 PLC等.
4.2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器
换热器静态前馈控制方案
静态前馈控制 实现稳定工况下的干扰补偿( 1 、 实现稳定工况下的干扰补偿 ( 要求没有动 态那么高) 有时,为了提高动态品质, 态那么高)。有时,为了提高动态品质,可在静态 前馈基础上适当加入动态环节 适用于较为简单的对象, 2、适用于较为简单的对象,可以写出静态方 程式 单纯前馈控制要注意系统稳定性问题: 3、单纯前馈控制要注意系统稳定性问题: 开环通道稳定,FFC稳定 稳定; 开环通道稳定,FFC稳定; 开环不稳定对象,要在控制器设计时注意。 开环不稳定对象,要在控制器设计时注意。 动态前馈控制 实现动态干扰补偿
例:换热器温度控制 方案一: 反馈控制 FBC — 用加热载体的 流量控制被加热流体的温度 滞后控制
方案二:
前馈控制方案 FFC — 按干扰量的变化来提 前补偿其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换热器进料量为出口温度的主要干扰量, 可通过流量测量,通过前馈装置,控制阀门, 即用蒸汽变化补偿由于进料流量变化对出口温 度的影响。 超前控制
G PD ( s ) G ff ( s ) = − G PC ( s )
二、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
单纯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单纯前馈控制的局限性: (1)不能根据偏差进行控制效果检验 (不能反馈)而不断纠正偏差 (2)受模型精度影响GPD(s)、GPC(s) (3)一个前馈控制只能处理一个扰动
例: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器 被控量与设定值之差进行控 根据被控量与设定值之差 被控量与设定值之差 制。如果扰动已进入控制系统, 而被控量尚未变化,控制器是不 会产生校正作用的。由于偏差是 由于偏差是 在扰动作用之后才产生的, 在扰动作用之后才产生的,故对 于一些滞后( 于一些滞后(包括纯滞后和容量 滞后)较大的对象来说, 滞后)较大的对象来说,控制作 用往往不及时, 用往往不及时,使控制过程产生 较大的偏差, 较大的偏差,且偏差持续时间也 较长。 较长。当工艺对控制质量要求严 格时,有些场合反馈控制便难以 满足要求。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生理学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生理学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
前馈控制是指一种控制系统,其中信号从控制器输入环境,控制器对其中的状态做出相应的调节,从而改变环境。
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实现复杂控制定义的机制,它能基于环境中的输入信号,根据其中规则调整控制环境,以期达到控制系统的目标。
在生理学中,前馈控制是指生理系统中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的一种自动机制,通常由神经系统或免疫系统实现。
通过该机制,身体能够自动削减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实现稳定的状态,以维持机体的功能。
例如,当机体内的体温发生变化时,前馈控制机制会调节血液流速,改变汗液分泌量,以维持体温在一定的稳定水平。
- 1 -。
前馈控制系统
换热器工艺流程
热流体 F2,T2
➢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指在被控变量偏离给定源自后,依据偏差,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补偿 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蒸汽
TC 设定温度T0
P0,BF1 s TT
B2
冷流体 F1,T1
冷凝液
热流体 F2,T2
换热器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的特点
偏差
- 设定值
反馈控制器
执行器
Go(t)
前馈控制器模型为:
前馈模型框图
G
ff
(t)
-
Gf Go
(t() 全补偿条件) (t)
X(t):扰动量输入;Y(t):被控量输出
Gf(t):扰动通道传递函数; Gff(t):前馈控制器传递函数(包括测量部分) Go(t):控制通道传递函数(包含执行器)
➢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的缺点
补偿效果无法检验。 控制精度不高,受负荷和工况等因素影响。 若系统存在多个扰变量,需设置多个前馈控制通道,投资费用和维护量大。
系统负荷变化时,模型特性会发生变化,可由反馈系统加以补偿,因此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
Gff Fs
SP2 FC
B1
X
B2
TC SP1
Y
换热器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
主回路通过温度调节器TC保证出口温度保持在设定值,副回路 通过流量调节器FC调节蒸汽流量以克服蒸汽带来的扰动。
➢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
Gb(t):副回路反馈传递函数
Gff(t)
SP1
-
- Gc(t) SP2
Gb(t)
②
Go(t)
①
前馈-串级模型框图
复杂控制理论--前馈控制
滞后的“一阶超前/一阶滞后”环节来实现前馈补偿来近似。
如:
Gpd
(s)
K2 eL2S T2s 1
GPC (s)
K1 T1s 1
eL1s
G ff
(s)
GPd (s) Gpc (s)
K ff
T1s 1 eLff s T2s 1
式中:Kff=K2/K1;Lff=L2-L1
(2) 用软件实现
2、参数整定 ①单纯的前馈控制,可视工艺要求进行参数整定
③ 前馈控制器是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的,任何模型的获得都是 在一定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机理模型、或是通过辨识系统的结构参数 而得到辨识模型;无论什么模型不可能绝对准确,即无法求得理想的补偿 器,因而造成补偿不完全。
④ 补偿器从数学形式上看是两个传递函数的比值形式,若得到的结 果分子阶次高于分母,或前馈控制算式中含有超前环节或微分环节,在物 理上不可实现的,此时构成的控制器只能是一种近似结构,也不可能对干 扰进行完全补偿。
2、前馈控制算法的形式 对于时间连续的线性过程
G
ff
(
s)
Gpd Gpc
(s) (s)
一般可以写成:
Gff (s)
K
ff (1 1
b1s a1s
b2s2 a2s2
)
es
当分母和分子阶次较高、特别是有时滞或超前环节时,实施比较困难。
为此通常采用
G ff
(s)
K
ff
1 T1s 1 T2s
f1 Gp2(S) c2 Gp1(S) c1
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Gff(s)
+ -
GC1(S)
++ -
GC2(S)
前馈控制系统
6.1 汽车检测站概述
6.1.1 我国汽车综合性能 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引进技术、引进检测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推广 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检测,取得了很大的 进步。
1.汽车检测技术基础规范化 2. 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 3. 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
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Control
内容
前馈控制的原理 非线性静态前馈控制的设计方法 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补偿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仿真举例
前馈控制的概念
前馈 控制器
u
D1 Dn y
对象
D1,……,Dn为 可测扰动;u,y 分别为被控对象 的操作变量与受 控变量。
前馈思想:在扰动还未影响输出以前,直接改变操作 变量,以使输出不受或少受外部扰动的影响。
静态前馈控制
控制目标:保证过程输出在稳态下补偿外部扰 动的影响,即实现“稳态不变性”。
静态前馈控制方式: 线性静态前馈: GFF (s) GYD (s) GYC (s) s0 非线性静态前馈:结合对象静态模型获得前 馈控制器结构与参数。
非线性静态前馈控制
T2sp
前馈 控制器
RVsp
RV
FC
2)安全环保性能检测。安全环保性能检测项目主要是: 制动性能、前照灯特性、车速表性能、侧滑性能、尾气排 放物含量、噪声、轴荷、使用可靠性以及外部检视。
3)修理质量检测。修理质量检测项目主要是:发动机性 能、制动性能、前照灯特性、车速表性能、车轮定位、转 向性能、侧滑性、尾气排放物含量、轴荷、客车防雨密封 性、使用可靠性以及外部检视。
1.先进性 工位设置及布局的先进性应体现 在新技术、新工艺的有效运用,先进的工艺布 局,能保证检测过程的有序和高效,能适应现 代汽车高技术性能检测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前馈控制系统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四前馈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干扰对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干扰通道进行的。
前馈控制的原理是给系统附加一个前馈通道(或称前馈控制器),使所测量的系统扰动通过前馈控制器改变控制量。
利用扰动所附加的控制量与扰动对被控制量影响的叠加消除或减小干扰的影响。
前馈控制系统主要特点如下:
1) 属于开环控制
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
但若系统中有一个环节不稳定,或局部不稳定,系统就不稳定。
另外,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构成控制系统的每一部分的精度,所以对系统各环节精度要求较高。
2) 很强的补偿局限性
前馈控制实际是利用同一干扰源经过干扰通道和前馈通道对系统的作用的叠加来消除干扰的影响。
因此,固定的前馈控制只对相应的干扰源起作用,而对其他干扰没有影响。
而且,在工程实际中,影响生产过程的原因多种多样,系统随时间、工作状态、环境等情况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甚至表现出非线性,这些都导致不可能精确确定某一干扰对系统影响的程度或数学描述关系式。
因此,前馈控制即使对单一干扰也难以完全补偿。
3) 前馈控制反应迅速
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信息流只向前运行,没有反馈问题,因此相应提高了系统反应的速度。
当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对抑制被控制量由于扰动引起的动静态偏差比较有效。
这非常有利于大迟滞系统的控制。
4) 只能用于可测的干扰
对不可测干扰,由于无法构造前馈控制器而不能使用。
按结构,前馈控制可分为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等。
一个典型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和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两种:
1) 前馈控制和反馈或串级分别整定,确定各自参数,然后组合在一起;
2) 首先整定反馈控制系统或串级控制系统,然后再在反馈或串级的基础上引入前馈控制系统,并对前馈控制系统进行整定。
其中前馈控制的整定分成静态前馈系数整定、时间常数整定两步。
图1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框图
单纯静态前馈系数整定有三种方法:
1) 当系统无前馈时,设系统在输入x 0(此时对应控制量为u 0),扰动m 0作用下,系统输出为y 0;改变扰动为m 1后,改变输入为x 1(此时对应控制量为u 1),维持系统输出为y 0不变。
则所求前馈控制器的静态放大系数为:
10
10
u u k m m -=
-
2) 当系统无前馈时,设系统在输入x 0,扰动m 0作用下,系统输出为y 0;然后接入前馈回路,调节前馈控制器的静态系数k 使系统的输出回复为y 0,此时的k 值为所求的前馈控制器的静态系数。
3) 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分别得到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 和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 ,则所求前馈控制器的静态系数为:
20
12()()lim
()()
f s G s G s k G s G s →=-
时间常数整定的方法。
前馈控制器通常具有以下形式:
121
()1
d d d
d T s G s K T s +=+
其中K d 为静态前馈系数。
该形式的前馈调节器实际上是超前滞后补偿器,若起超前补偿作用(此时干扰通道时延小于前馈控制通道时延),则T d1> T d2;若起滞后补偿作用(此时干扰通道时延大于前馈控制通道时延),则T d1< T d2。
三、实验过程与数据
假设系统干扰通道传递函数为
55()(81)
s
f e G s s -=+
系统被控部分传递函数为
351223(),()51101
s s
e e G s G s s s --==++
反馈回路传递函数为
()1H s =
(1)该控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图如图2
12()(
)G s G s 2()()f G s G s
图2 控制系统仿真图
(2) 断开反馈回路,求静态前馈系数和动态时间常数,仿真框图如图3。
图3 求静态前馈系数仿真图
○
1求静态前馈系数可用两种方法求解: 方法一:通过系统辨识法
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所求前馈控制器的静态系数为:
20
12()()lim
()()
f s G s G s k G s G s →=-= -2.5
方法二:调试法求静态前馈系数
12()()G s G s 2()()
f G s G s
首先,当不接入静态前馈系数k ,输入x(t)=5,扰动m=0时,系统输出如图
4
图4 不接入静态前馈系数k ,输入x(t)=5,扰动m=0时,系统输出图
当输入x(t)=5,扰动m 为单位阶跃信号,静态前馈系数k 分别取值-0.1,-1,-2.5,-3.5,-4.5时的曲线如下图
5
图5 调试法求静态前馈系数
由上图可看出,k= -2.5时,系统输出与无干扰时输出是一致的,说明此时前馈将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基本消除了,所以k= -2.5 即为所求。
○
2动态前馈控制器时间常数整定 输入设为x(t)=1,扰动m 为单位阶跃信号。
接入如图7的动态前馈调节器,静态前馈系数为K d = -2.5。
其中前馈控制器形式为:
121()1d d d
d T s G s K T s +=+
系统仿真如图6:
图6 动态前馈控制器时间常数整定
图7 动态前馈调节器
调节T
d1、T
d2
得到系统响应曲线如图8,其中有一条无扰动时的曲线,当T
d1
=5、
T
d2
=8时,系统补偿较为理想。
图8动态前馈时间常数整定过程
(3)断开前馈回路,整定反馈控制器参数,系统的仿真图如图
9
图9 反馈控制器参数整定图
采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PID ,当K C =0.461时,系统出现等幅振荡如图10,临界周期T k =35.7,所以由表1-1可计算出PI 参数:
表1-1 临界比例度整定控制器参数经验公式
图10 当K C =0.461时,系统等幅振荡
采用PI 控制器:K P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 I =K P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经过细微调整后,把PI 参数设为K P =0.2,K I =0.01,系统响应如图11。
图11 PI 控制系统响应图
(4)利用各整定参数构建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并给出系统Simulink 仿真结果曲线图。
其中给定值为5,干扰源为2叠加幅值为±1的随机干扰信号;1()G s 和
2()G s 之间加入一个幅值为±0.5的随机干扰信号,系统响应如图12。
图12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响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