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_诗词名句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_诗词名句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出自宋代曹组的《卜算子·兰》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⑴见《阳春白雪》卷四。

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⑵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⑶《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⑷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⑸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

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1 / 3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

“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

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

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

兰花诗词鉴赏

兰花诗词鉴赏

兰花诗词鉴赏
哎呀,说起兰花,那可真是诗词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你想想看,“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这不就像是一位优雅的女
子静静地站在庭院前,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等待着清风的轻抚吗?这
画面多美呀!就好比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你躺在树荫下,微风轻
轻拂过脸庞,那种惬意和舒适。

再瞧瞧“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这孤兰独自生长在幽静的园子里,被众多杂草所掩盖。

难道不像在人群中那个默默坚守自我,不随
波逐流的人吗?就像咱们身边那些坚持梦想,不被外界干扰的朋友。

还有“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这是多么坚定的偏爱呀!这不就跟咱们只钟情于某种美食,无论别人怎么说不好吃,咱们就是
喜欢一个样嘛!
兰花在诗词里,有时是高洁的象征,有时是孤独的写照,有时又是
坚韧的化身。

它就像一个多变的精灵,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各种各样
迷人的姿态。

我觉得呀,兰花诗词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兰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兰花那种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你说,这样的兰花诗词,能不让人陶醉吗?。

兰花飘香的诗词

兰花飘香的诗词

兰花飘香的诗词
1、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出自:陶渊明(魏晋)的《饮酒·幽兰生前庭》
释义: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赏析:直接描写兰花生长情况,突出孤寂高傲的姿态。

2、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出自:屈原(先秦)的《离骚》
释义: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赏析:诗人愿与幽兰一样,在世间保持自己正直的一面。

3、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出自:曹植(两汉)的《洛神赋》
释义: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

赏析:借幽兰之形,展现洛神姿容的美丽。

4、幽兰露,如啼眼。

出自:李贺(唐代)的《苏小小墓》
释义: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

赏析:直接描写兰花的美丽姿容,并借此怀旧。

5、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出自:袁枚(清代)的《偶步》
释义: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

其中,”偶步“是偶尔散步之意。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兰花,又名兰,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以其幽雅的花姿和淡淡的清香而备受人们喜爱。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便以兰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将其美丽与高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将列举一些关于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古人对兰花的赞美之情。

1.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秋风吹渐树兵戈,楼船明兰两关多。

”兰花在这首诗中被描绘成清丽绝俗的风采,象征着高洁和崇高。

2.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奇石细砂重茧羽,传书遗缬丽兰尤。

”这句诗将兰花与传情达意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兰花高洁典雅的品质。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倚仗广厦偏能容,三五十花为谁开?素面朱颜好颠倒,似花还似非花。

”这首词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兰花,但兰花作为“白花”在其中隐喻出来,与其他花朵相比,更显高雅优美。

4. 元代王实甫的《西江月·新荷》中写到“睡莲磷磷小竹间,小愚争荷陈,小娥俏脸花边眠,好把兰芽标。

”兰花在这首词中与荷花同主题,表现了花卉之间的美好调和。

5. 清代乾隆皇帝所作的《绮楼书怀辰》中写到“月裳兰枪,云珮倚琴,酒背馀香,微风飞靥。

”这首诗中的“月裳兰枪”将兰花赋予了高贵的身份和形象,与皇帝自身的尊贵身份相得益彰。

6. 清代乾隆皇帝也在《赋得菊·秋兰金翠翠”中写到“最喜兰芳,蝶误花香。

罗袜音书,画楼诗妓。

遨游绿水,传道红鲙。

”兰芳在这首诗中被赋予了喜爱的品质,与其他花草相比显得更加尊贵。

第二篇示例: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其高洁清雅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赞美女子的美丽高尚。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对兰花进行了赞美,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名句。

下面,我们将带您走进这些古诗词中,感受兰花的高洁之美。

1. 宋代文学家陆游曾有一首著名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采兰南行日已矣,顾时不见麦陇人。

描述兰花的经典诗句

描述兰花的经典诗句

描述兰花的经典诗句
1. 《兰花》(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2. 《兰花》(宋·易士达)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3. 《兰花》(宋·王迈)
见山堂里见兰芽,步绕阑干看尽它。

欲借幽芳荐仙客,路隔重门几许些。

4. 《兰花》(宋·方回)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5. 《兰花》(宋·吴惟信)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这些诗句通过对兰花形态、香气、生长环境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们对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高雅、清新、高洁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气节高洁。

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兰花的美丽,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们钟爱的题材之一。

兰花这种高雅清雅的花卉,在中国古代就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视为君子之花,象征着高洁、纯净、高雅的品质。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一些关于赞美兰花的古诗词名句,让我们一起领略兰花的风姿吧。

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这句诗中借“黄鹂”唤起了春的气息,然后再写出“幽草涧边生”,表现了兰花的高洁幽雅之美。

2.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煜《浪淘沙·北青萝》李煜的这首《浪淘沙》以玉笛声声暗飞的情景写出了一片春风如梦的氛围,而“折柳”处的情景更像在点缀着一抹幽幽兰香。

3.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以莲花动人的风姿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现了兰花在自然界中的高贵和美丽。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杨万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杨万里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篇诗表现了秋天的美景,他用“落霞”和“秋水”来比喻兰花绽放的美丽和高贵。

5.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人独自凭阑干。

家在扬州秦楼上,手持金杯向舞看。

”——秦观《浣溪沙·莫上王昌龄谪居》秦观在这首《浣溪沙》中描绘了一个绝美的风景画卷,表现了兰花高洁不嫁春风的高贵品质。

6. “花蔓披绿凉,竹扇摇声低。

瓶含花影动,细誉活花期。

”——李益《悯农》李益的这幅图画中,细腻地描绘了花蔓盛开、竹扇摇曳的场景,展现了兰花清新高洁的气质。

7. “金风细细,悄悄地吹。

日间,出户,下意,易水萧萧,松湖青天!一年,万缕相思。

不忍,来尽西风,更入东篱。

”——黄庭坚《登岳阳楼记》黄庭坚在《登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写兰花的清新和高洁。

第二篇示例:1. "兰有秀色桂有香,红藕香残玉簟秋。

兰花的千古名句 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词

兰花的千古名句 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词

兰花的千古名句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词腊尽冬远,春意萌动,梅花谢,幽兰吐芳。

花开幽谷,兰质蕙心,清香悠远。

欣欣然,一切都是生命中最好的样子。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香草美人,举手投足,莫不是春天的芬芳秋天的旷远。

正月,春天的开始,读关于兰花的古诗词,品古人如兰心境。

01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清.郑燮《题画兰》赏析:兰花生长在山崖的最高处,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的裂缝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其实,它的脚下不是没有浮云翻滚喧闹,只是它从不去关心它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画的兰花题的诗,同时它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借兰花的卓而不群坚守本心来抒发自己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静下来,不被外界的繁杂所干扰,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这就是兰的品质,淡泊清新,娴静雅致,暗香迢递,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情怀。

诗人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又号板桥,清朝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其人博学多才,诗书画俱佳,世称“三绝”,有《板桥全集》传世。

02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节选)赏析:春天的兰花就像那品质高尚的人一样,静静地生长,悄悄地开花,矜持,低调,不事张扬。

它们隐藏在茂密的蓬蒿之中,如果不是暗香浮动,有清新的花香散发出来,人们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兰花品性淡泊,雅致高洁,它具有深沉的内在美。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古人植兰蕙以为邻,就如同寻求志趣相同的友人相伴一般,风雨人生,一路相随,又何曾孤单过。

诗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

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

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兰花因有高洁的品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屋里摆上一盆兰花,可以体现人们生活中洋溢的热情,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精选大全,欢迎大家阅读!歌颂兰花的优秀诗词1,《题画兰》清代:郑燮原文: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白话文释义: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2,《卜算子·兰》宋代:曹组原文: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白话文释义: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3,《点绛唇·咏风兰》清代:纳兰性德原文: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白话文释义: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它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

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于是留取那半缕清香入得画中,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

4,《咏幽兰》清代:玄烨原文: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白话文释义:兰花的姿容婀娜,叶子碧绿修长,风吹过来,就算身处幽谷里也难掩其香味。

不因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为配饰,因为它的品格不是由这个衡量的。

就算无人欣赏,也默默地吐着芬芳。

5,《兰花二首》宋代:易士达原文: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关于兰花的古诗

关于兰花的古诗

关于兰花的古诗1. 郑板桥的《高山幽兰》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赞美了兰花的高洁与幽贞,它不求闻达于世间,只愿与烟霞为伴,甚至担心采樵之人会找到它的来路,因此还要再取一片高山来遮挡。

这种超凡脱俗的品格,正是兰花所独有的。

2. 陆游的《兰》陆游对兰花的赞美也颇为深情,他的《兰》诗中有云:“南岩路最近,饭已煮石苔。

移来此种香,定自供如来。

”虽然此诗并非全篇,但从中可以感受到陆游对兰花清香的喜爱,以及将其与佛教中的如来相联系,赋予了兰花更深的文化内涵。

3. 朱熹的《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解猱升木,未得春心未肯晴。

朱熹的这首诗则以秋兰为题材,通过描写种植秋兰的情景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表达了兰花虽未得春心却依然坚韧不拔的品格。

4. 《古风·孤兰生幽园》(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这首诗描绘了孤兰在幽园中生长,虽被众草掩盖,但仍能在春风和秋月的照耀下展现其独特之美,强调了兰花的高洁与不屈。

5. 《兰》(宋·苏轼)虽然苏轼直接以《兰》为题的诗作可能不是广为人知的经典,但苏轼对兰花的赞美常体现在其诗词中,如他通过兰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

以下是一首风格相近的假设性示例(非苏轼原作,但体现其风格):幽兰生空谷,无人自芬芳。

清风拂其叶,香气满庭堂。

不与众草争,独守此高岗。

君子如兰蕙,心远地自偏。

6. 《兰溪》(宋·杨万里)虽然直接以《兰溪》为题的诗作可能并非专门咏兰,但杨万里等宋代诗人常以自然景物入诗,其中不乏对兰花的描绘。

以下是一首虚构的、体现宋代诗人风格的《兰溪》示例:兰溪春水流,两岸芳草幽。

兰花映日开,香气袭人袖。

清风拂面过,心境自悠悠。

愿得长伴此,不羡繁华秋。

7. 《题兰》(明·文徵明)文徵明作为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其题兰诗也颇受赞誉。

赞美兰花的格律诗词

赞美兰花的格律诗词

赞美兰花的格律诗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赏兰》。

这首诗以“碧玉
妆成一树高”开篇,描绘了兰花的婀娜多姿,如同一树高耸的碧玉。

接着用“万条垂下绿丝绦”,生动地描绘了兰花的婀娜多姿,如同
万条绿丝绦垂下,细腻而华丽。

最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则巧妙地表现了兰花婀娜多姿的外表和春风的温柔,充分展现了兰花的高雅和婉约之美。

这首诗使用了严格的五言绝句格律,表达了诗人对兰花高洁、
婉约之美的赞美之情。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工整的对仗和平
仄押韵,使整首诗在音韵上更加和谐。

在意境上,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兰花的赞美之情,使读者感受到了兰花的高雅和
婉约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赏兰》以其优美的格律和深刻的意境,充分
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婉约之美,是一首经典的赞美兰花的格律诗词。

诗词同题 咏兰花

诗词同题 咏兰花

诗词同题咏兰花《咏兰花》原文: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一、衍生注释:1. “孤兰生幽园”:孤独的兰花生长在幽静的园子里。

“幽园”,幽静的园子,暗示兰花生长环境比较偏僻。

2. “众草共芜没”:众多的杂草一起生长,把兰花掩盖住了。

“芜没”,指杂乱地生长而掩盖。

3. “虽照阳春晖”:虽然能被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

“阳春”,指温暖的春天。

4. “复悲高秋月”:又为秋天高空的月亮而悲伤。

5. “飞霜早淅沥”:寒霜早早地飘落,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

6. “绿艳恐休歇”:担心那绿色的娇艳(兰花的美丽)会消逝。

7. “若无清风吹”:如果没有清凉的风吹拂。

8. “香气为谁发”:兰花的香气又为谁散发呢?二、赏析:这首诗把兰花置于一个幽园之中,周围杂草丛生,它虽然能享受春光,却又为秋月悲伤。

飞霜的威胁让兰花的美丽面临消逝的危险,而它的香气如果没有清风的传播,就无人知晓。

诗人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四季变换中的遭遇描写,其实是在借兰花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就像兰花被杂草掩盖一样,诗人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周围平庸的人所遮蔽,自己空有才华却得不到赏识,就像兰花的香气无人闻一样,充满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他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仕途坎坷,经历了很多挫折,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四、运用片段:我有一个朋友,他很有才华,画画特别棒。

可是呢,他住在一个小县城里,周围的人都忙着赚钱,没人重视他的艺术才华。

他就像那“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的兰花一样,在那个小地方,他的才华就被周围那些只看重物质的东西给掩盖住了。

他也常常感叹,自己就像那兰花,即使有才华,可没有像清风一样的机遇或者赏识他的人,他的才华也只能被埋没,这香气到底是为谁散发呢?真的是好可惜呀。

郑板桥咏兰诗五首

郑板桥咏兰诗五首

郑板桥咏兰诗五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郑板桥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清新淡雅、含蓄婉约而著称。

以咏兰为题材的诗歌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郑板桥咏兰诗五首,描绘了兰花的风姿和品性,表达了他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更融入了他对人生境界和人格追求的思考。

郑板桥咏兰诗《山中兰花》山中兰花翠叶丛,一阵幽香远万重。

幽深洞口无人到,凉露无声静夜中。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兰花的幽静神秘之美。

郑板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兰花的清雅和妩媚,将兰花与山水相互融合,表现出了它的高洁灵性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郑板桥借兰花之美,抒发对生活宁静美好之情怀,体现了他崇尚自然、向往宁静生活的理念。

兰花美丽脱尘尘,别离时节几时春。

倩人湔衣披锦绣,安得湖心放瑶琴。

这首诗表现了郑板桥对兰花之美的赞誉和惜别之情。

他将兰花比喻为“美丽脱尘尘”,将其置于尘世之外,高雅超然。

在别离时节,郑板桥对兰花的离别感到无限惋惜,希冀倩人能继续欣赏兰花之美,传承兰花之灵性。

这首诗流露出郑板桥对美好事物的珍藏之心,反映出他对纯洁高尚品质的追求。

晨起散步花间过,缓缓清风绕兰蕊。

红妆玉质花如梦,何惧尘埃污朱楼。

这首诗刻画了清晨散步时咏兰的情景。

在细腻的笔触下,兰花鲜艳娇媚,仿佛红装玉质,梦幻般的美丽令人心驰神往。

郑板桥通过晨光照射下的兰花,表现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展示了他对清雅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充满了纯粹、高雅的意境,展现了郑板桥对精神追求的热爱和心系自然的情怀。

兰之真气肃如冰,千里不变应先灵。

夜半霜凝香悄悄,台前燕子声长鸣。

这首诗写出了兰花清冷高洁之气质和超然不群的品性。

郑板桥通过对兰花的描写,表现了其高贵典雅的气质和不俗的品性。

他认为兰花有着不变的真气,秉承着先灵之所见。

在静夜中,兰花幽香袭人,凝结如霜,散发着淡淡清香。

这首诗通过兰花的形象,传达了郑板桥对高洁品格和清雅气质的向往,展现了他对纯洁高尚境界的追求。

兰翠皆如玉,檀珠照波痕。

空庭绕琴声,翠叶伴清风。

描写兰花高洁淡雅的诗句

描写兰花高洁淡雅的诗句

描写兰花高洁淡雅的诗句
兰花,高洁淡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赞美的花卉之一。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兰花的描写,以下是一些诗句:
1. "高洁不与俗花同,淡妆浓抹总相宜。

"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
刘禹锡的《兰花花》。

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兰花高洁淡雅的品质,与其他花卉有所区别,同时也展现了兰花淡雅的美丽。

2. "兰之犹恶,君子之宜也。

" 这句出自《诗经·秦风·蜉蝣》。

这句诗中用兰花来比喻君子高洁的品质,表达了兰花高洁的
特性。

3. "兰芷蕙兮蘋藻,槿茸兮菡萏。

" 这句出自《诗经·小
雅·南有嘉鱼》。

这句诗中兰花与其他花草一起被用来描绘大自然
的美好景象,展现了兰花高洁的气质。

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兰花的高洁淡雅之美,展现了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希望这些诗句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
解兰花的美丽与魅力。

不愿被世俗玷污兰花诗句

不愿被世俗玷污兰花诗句

不愿被世俗玷污兰花诗句一、《题画兰》清·郑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写下的,借咏兰花来表达自己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

诗文中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不群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

脚下浮云喧闹,诗人关心的只有他们何时离去,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二、《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

意思是:“兰花生长在无人而幽静的山谷中,即便没有人欣赏,仍然芳香四溢”。

三、《种兰》宋代:苏辙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诗词赏析兰花生长在幽谷里面没有人赏识,一朋友把种在东轩的兰花送我。

我知道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凌霜。

它的根扎在密石上,在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兰花倚在修长的翠竹在中午洒下的阴凉。

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处一堂下,那就如同可以经常看到楚辞篇章了。

诗人种兰为友,借兰喻已品行高洁,不畏严寒,历经风霜雨雪,依然清香如故,但却无人赏识,颇感落寞。

四.《卜算子·兰》宋代: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诗词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亦是借花自喻:在寂寞的深山中,松竹和翠萝笼罩在春天傍晚的阵阵寒气之中;兰花独自开放在幽静的山路边,没人欣赏,能向谁诉说这份怨恨呢?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也许还有探寻幽兰之芳的有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它的芳香。

五、《临江仙·三月兰花》宋朝:江南雨独守幽贞开野径,一枝占尽春晖。

不堪世俗比江蓠。

冷泉空谷,默默吐芳菲。

安得簪花夫子顾,仙根许共罗帏。

瑶琴明月楚骚辞。

素心清抱,良夜伴娥眉。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在梅兰竹菊四正人中,我最爱好的照样兰花.对于兰花一向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可能在兰花的馨喷鼻情况中长大的人,更轻易爱好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向都很高,兰花一向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山人来道出作者归隐的设法主意.兰花最早的寄义是爱的祥瑞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正人,故后人又把兰懂得为正人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木樨)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情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他人的子孙隆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寄义,如美妙的文章称“兰章”,对他人后辈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毅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崇高.兰花风度素雅,花容庄重,幽喷鼻清远,历来作为崇高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消失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正人”.“王者之喷鼻”.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平易近族上的深邃深挚意义.在中国传统四正人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合,兰花象征了一个常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平易近族的内敛风华.是以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平易近族情感与性情认同. 兰花,那潇洒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脾的喷鼻味自古以来受人爱好.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向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主要门路,被誉为"国喷鼻"."王者喷鼻"的中国兰花成了文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正人.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情之真喻为“至好”,把良朋喻为“兰客”.所以兰花在前人眼中是很崇高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述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本身的归隐之志,或表示本身对兰花的爱好,或借兰花蓝表示本身郁郁不得志的心境.下面是对我最爱好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孔丘《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苍天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事逝迈,一身将老.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藉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事看到路边兰花与杂草发展在一路,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本身像兰花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示了本身不肯与杂草生在一路的文人高洁.陶渊明《幽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掉故路,任道或能通.觉醒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此诗作于作者53岁,应当发展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发展,包含浓烈的偏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披发阵阵芳喷鼻,连忙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平分辩出来.不断的向前行走会掉去旧路,适应天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干走通.觉悟到应当归去了,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掉去了用处,比方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本诗用兰花来比方人的崇高品德,正人应当如兰花一样保持崇高的节操,表示了诗人不同流合污,不为阴郁污垢所染的崇高品德. 此诗后半亦纯是说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渊明讲的是应当激流勇退,离开阴郁宦海,隐居田园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述的寄意加倍光鲜,并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赞扬这首诗是“真谛真诗”,“说理诗必如斯,乃不愧作者”.本首诗也是借兰花澹泊,与世无争的特色,来表示作者本身隐居生涯的舒服,以兰花空谷幽兰的特色来表示本身固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本身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喷鼻一样来影响他人.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喷鼻气为谁发.这首诗是李白在路途游玩时所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作者借兰花这个意向表达本身固然才干被隐没,但是本身的一些同伙知音照样看到了本身的才干的,为他们展示本身的才干就可以了.作者看到兰花隐没于众草之中,感到到无穷的悲惨,于是接洽到了自身的际遇,生出无穷的感叹.从整首诗看始终都在写兰花的在众草中的形象,最后一句更是写出来了作者此时本身的心声,假如没有清风的来吹散花喷鼻,那么喷鼻气为谁发出呢.这就是间接标明本身的才干假如没有他本身的路途的知音本身的才干为谁发挥呢.下面是对兰花从古到今的做一个阐述;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栽种兰花的传奇.前人以为兰花“喷鼻”.“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幻想之美万化之平庸”.最早付与兰花必定人文精力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喷鼻”.真正的兰花文化则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依靠干百年来一向影响着后人. . 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很多的名句比方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善接洽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喷鼻而著称叶姿幽美花喷鼻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功德物的象征已普遍在平易近间人格化了. 兰花对社会生涯与文化艺术产生了伟大的影响.怙恃以兰定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寄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蔼质久已深刻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幽美动作把优良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诚的友情叫做“至好”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出色人物的逝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我国人平易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功德物的寄寓和象征.一. 兰之“芳喷鼻”“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喷鼻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是前人写的一首咏兰诗它对兰花作了活泼的描述个中道出了兰花之“喷鼻”是兰花的最大特色其喷鼻色清绝素心喷鼻远.兰花因其喷鼻气自古被称为“喷鼻祖”.“国喷鼻”.“王者之喷鼻”.“世界第一喷鼻”.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咏兰喷鼻.称兰喷鼻.赞兰喷鼻的人多不堪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喷鼻的脱俗而自勉.孔子曾对着隐谷中的喷鼻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喷鼻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隐谷中喷鼻兰独茂却以众草为伍虽喷鼻而孤草丛而芜没.在孔子看来兰花的喷鼻是别样的.奇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喷鼻暗喻了芳喷鼻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作风以此来喻人又喻己.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赞扬兰喷鼻的如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幽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喷鼻重求者遍山遇.”齐白石的《兰》“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喷鼻气胜群花.【1】”二•兰花乃正人“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二千多年前孔子漫游各国不但发明兰花并且写下传播千古的赞扬诗.兰花以朴素纯真的品德衰弱英俊.千差万此外风度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德忘我奉献的奇特幽喷鼻顽强矗立.不怕暴风暴雨.残雪酷霜的奋斗精力博得了人们的爱好被称颂为“花中正人”.兰花是大天然的佳构素有“正人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进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教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喷鼻.人格之花.平易近族之花的美称. 在中国成长的汗青长河中孔子可说是兰文化的奠定者.《孔子家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正人修道树德不谓穷困而改节”是以兰溶入儒家哲学思惟而开端了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后人并深植于中华平易近族的德行之中.【2】此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关兰的辞章迭出还频见于历代典籍的诗.词.赋中如三国时代的稽康.晋代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杨炯.杜牧等都留下了关于咏兰颂兰的很多名篇佳作华词丽句.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陶渊明他的《幽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韵味深长朴雅含蓄是传播至今的名篇. 到了宋朝直接以兰为题咏兰颂兰的诗词歌赋更是习以为常可见在诗人笔下虽是同名咏兰但表示兰的方法.寄义却各有异同.三.兰之“秀质”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这是描述兰花秀质的诗句对于兰花的秀质也是很多人所观赏的正如蕙质兰心一词经由过程兰花品德来比方人的性情.“莲花过雨清宜画兰箭临风度似诗”这是清代阮元的诗由此看出诗人对兰.兰茎的爱好至极把兰茎的风度比方成一首诗淡雅诗韵.“质幽偏受燕支此花解得灵修意”把兰的秀质付与了人的性情把兰的温润素雅活泼的描述了出来.国兰貌不惊人本分而又内涵“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轻风递远馨”刘克庄无论在静寂的山野照样在闹热热烈繁华城市“空谷佳人”老是那么娴静和俭朴似乎还带着几分羞怯.兰花“禀寰宇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杨炯她无须浓装艳裹更没有媚态庸俗却具有沉静.朴素的诱人魅力正如“富贵者爱牡丹隐逸者爱菊花清雅孤高者.弱而不阿的文士则偏心兰”一样.【3】兰花除了它的喷鼻气吸惹人之外它那花朵的简略配上它那疏朗秀美的叶子感到上那时见到的兰花真的很高雅秀丽有点孤傲不平的感到它固然简略但却素洁清幽秀逸天成与中国人所推重的廉明.朴素的情操正好联合或许这也是很多人爱好兰花的原因吧.中国人爱兰是爱她的纯真和朴素这是东方人道格的一种极好的反应.中国人爱好素淡.高雅.清幽.干净的作风推重忠贞.廉明.朴素.坚韧的情操而中国兰恰是这种作风与情操的完善联合令人清心令人开怀.人们观赏兰花不但仅限于花并且涉及喷鼻气.姿势.叶艺.盆架等方面.有人说天井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这生怕也未必是夸张其词.诚然中国人对兰花的观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联合在一路成为中华平易近族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这就是兰花文化.兰花,那潇洒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脾的喷鼻味自古以来受人爱好.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向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主要门路,被誉为"国喷鼻"."王者喷鼻"的中国兰花成了文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遇净土而生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兰花被誉为“花中正人”.“王者之喷鼻”.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平易近族上的深邃深挚意义.在中国传统四正人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合,兰花象征了一个常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平易近族的内敛风华.是以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平易近族情感与性情认同.兰花,那潇洒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脾的喷鼻味自古以来受人爱好.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向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主要门路,被誉为"国喷鼻"."王者喷鼻"的中国兰花成了文雅文化的代表.。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

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

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

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

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

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孔丘《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关于兰花的诗词大全及诗意

关于兰花的诗词大全及诗意

关于兰花的诗词大全及诗意原文: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诗意解析:在一个幽静的园子里,孤独地生长着一株兰花。

周围全是杂草,把兰花都快淹没了。

这兰花虽然也能享受到春天温暖阳光的照耀,可到了秋天呢,又对着那高高的秋月悲伤起来。

寒霜早早地就淅淅沥沥地降下了,兰花那翠绿鲜艳的样子恐怕就要消失了。

要是没有清风来吹拂它,它的香气又能为谁散发呢?这里李白就把兰花比作自己,兰花生长在杂草中,就像自己身处庸碌之辈中间。

自己虽然有才华,就像兰花虽然有香气,可是如果没有机会,就像没有清风,那才华和香气也只能被埋没,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感。

原文: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诗意解析:兰花生长在幽静的山谷里,没什么人知道它。

有客人在东边的屋子种了兰花,然后把它的香气留给了我。

知道兰花有清新的香气能去除秽气,更喜爱它那细细的叶子巧妙地抵御寒霜。

它的根在紧密的石头间也能早早地在秋天开花,一丛丛地靠着高高的竹子,中午的时候还能有荫凉。

我想把蘼芜这种香草也种在堂下,这样眼前就常常能看到像楚辞里描写的那种香草的美好景象了。

苏辙写这首诗,一方面是描写兰花的高洁、芬芳、耐寒等美好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借兰花表达自己对这种美好品质的向往,而且还从种兰这件事上联想到楚辞中对香草的描写,有点文人的小浪漫和小情怀在里面呢。

原文: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诗意解析:原文: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诗意解析:亲手种了两三株兰花,在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微风里,兰花依次开放了。

坐的时间久了,都没察觉到香气弥漫在屋子里,等推开窗户的时候,常常有蝴蝶飞过来。

这首诗特别有生活情趣。

诗人自己种兰花,看着兰花开放,而且兰花的香气不知不觉就充满了屋子,这说明兰花的香很清幽,不是那种浓烈刺鼻的香,是一种暗暗散发的优雅的香。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

赞美兰花的古诗词五首1.《题画兰》清·郑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2.《题杨次公春兰》宋·苏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3.《高山幽兰》清·郑燮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4.《兰》宋·朱熹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译文:他在园中随意的种上几株兰花,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总是时不时就往帘外探望。

大概他是在跟凉风祈求吧,凉风啊凉风,你千万不要平地卷起,要好好保护兰花的幽香到傍晚时分也别散去。

5.《种兰》宋·苏辙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兰花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观赏。

有一个朋友在向着太阳的廊檐种了一些,拿来送给我。

兰花的清香可以除去秽气,更有让人怜爱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它根扎在密集的石头旁,秋天早早地便绽放了,散发着芳香。

中午的时候一丛丛的小草倚靠着长竹,享受着难得阴凉。

想要找到一些蘼芜,把它和兰花一起放置在厅堂阶下,这样就可以经常看见楚辞诗句中描绘的浪漫优雅的意境。

兰野的诗词

兰野的诗词

兰野的诗词《兰野幽思》原文:兰生幽野谷,香韵自飘拂。

素影临清涧,芳心向静庐。

朝迎晨露润,暮送晚霞舒。

独赏此佳景,幽情难尽书。

一、衍生注释:“兰生幽野谷”,兰在这里指兰花,幽野谷表示幽静偏远的山谷。

“香韵自飘拂”,香韵指兰花的香气和韵味,飘拂描绘香气自然散发的状态。

“素影临清涧”,素影指兰花白色的影子,清涧是清澈的山涧。

“芳心向静庐”,芳心可以理解为兰花的花蕊或者一种美好的心境,静庐表示安静的屋舍。

“朝迎晨露润”,朝即早晨,晨露是早晨的露水,润是滋润。

“暮送晚霞舒”,暮是傍晚,晚霞是傍晚的云霞,舒表示舒展。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生长在幽静山谷中的兰花。

首联写出兰花生长之地的幽僻,它的香气自然飘散,给人一种清幽之感。

颔联将兰花的影子与清澈的山涧、它的心性与安静的屋舍相联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颈联通过描写兰花在朝暮间与晨露晚霞的互动,展现出它的悠然自得。

尾联诗人说自己独自欣赏这美景,心中幽情难以完全用文字表达,这种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兰花以及这种幽静之美的喜爱与陶醉。

三、作者介绍:关于作者兰野,目前并没有太多公开的资料。

但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他应是一位善于观察自然、内心细腻且富有诗意的人,他对幽静之美有着独特的感悟,能够捕捉到兰花在自然中的神韵,并通过诗句表达出来。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山里徒步旅行,那是一个少有人至的地方。

我们沿着小路前行,忽然一阵清香飘来,朋友问我这是什么味道。

我告诉他:“这就像兰野诗里写的‘兰生幽野谷,香韵自飘拂’的感觉,这里一定有兰花。

”我们四处寻找,果然在一个山涧旁看到了几株兰花,白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景象真的就像诗中描绘的一样美。

我心想,兰野要是看到这场景,肯定又能写出更美的诗来。

《兰野闲情》原文:兰香盈野径,蝶影戏花丛。

风抚柔枝动,云游碧宇空。

倚石听鸟语,坐地看霞红。

兰野悠然意,尽在一眸中。

一、衍生注释:“兰香盈野径”,盈是充满的意思,野径就是野外的小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的诗词赏析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

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

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

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

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

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孔丘《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

隐俗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

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陶渊明《幽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此诗作于作者53岁,应该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

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本诗用兰花来比喻人的高贵品格,君子应该如兰花一样保持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诗后半亦纯是说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

陶渊明讲的是应当急流勇退,脱离黑暗官场,隐居田园的道理。

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写的寓意更加鲜明,并且深化了。

所以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称赞这首诗是“真理真诗”,“说理诗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本首诗也是借兰花恬淡,与世无争的特点,来表现作者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以兰花空谷幽兰的特点来表现自己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来影响别人。

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这首诗是李白在路途游玩时所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作者借兰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虽然才华被隐没,但是自己的一些朋友知音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才华的,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就可以了。

作者看到兰花隐没于众草之中,感觉到无限的悲凉,于是联系到了自身的际遇,生出无限的感慨。

从整首诗看始终都在写兰花的在众草中的形象,最后一句更是写出来了作者此时自己的心声,如果没有清风的来吹散花香,那么香气为谁发出呢。

这就是间接表明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路途的知音自己的才华为谁施展呢。

下面是对兰花从古到今的做一个阐述;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

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

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

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

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

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

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

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

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

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

兰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兰之“芳香”“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这是古人写的一首咏兰诗它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兰花之“香”是兰花的最大特点其香色清绝素心香远。

兰花因其香气自古被称为“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咏兰香、称兰香、赞兰香的人多不胜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香的脱俗而自勉。

孔子曾对着隐谷中的香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隐谷中香兰独茂却以众草为伍虽香而孤草丛而芜没。

在孔子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以此来喻人又喻己。

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称赞兰香的如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遇。

”齐白石的《兰》“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1】”二•兰花乃君子“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二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不仅发现兰花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

兰花以质朴纯真的品质健美俊秀、千差万别的风姿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独特幽香坚强屹立、不怕狂风暴雨、残雪酷霜的斗争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被称颂为“花中君子”。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

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可说是兰文化的奠基者。

《孔子家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因此兰溶入儒家哲学思想而开始了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后人并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德行之中。

【2】此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关兰的辞章迭出还频见于历代典籍的诗、词、赋中如三国时期的稽康、晋代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杨炯、杜牧等都留下了关于咏兰颂兰的不少名篇佳作华词丽句。

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陶渊明他的《幽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韵味深长朴雅含蓄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到了宋朝直接以兰为题咏兰颂兰的诗词歌赋更是屡见不鲜可见在诗人笔下虽是同名咏兰但表现兰的方式、含义却各有异同。

三、兰之“秀质”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这是描写兰花秀质的诗句对于兰花的秀质也是很多人所欣赏的正如蕙质兰心一词通过兰花品质来比喻人的性格。

“莲花过雨清宜画兰箭临风韵似诗”这是清代阮元的诗由此看出诗人对兰、兰茎的喜爱至极把兰茎的风韵比喻成一首诗淡雅诗韵。

“质幽偏受燕支此花解得灵修意”把兰的秀质赋予了人的性格把兰的温润素雅生动的描写了出来。

国兰貌不惊人本分而又内在“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刘克庄无论在静寂的山野还是在喧闹城市“空谷佳人”总是那么文静和简朴似乎还带着几分羞涩。

兰花“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杨炯她无须浓妆艳抹更没有媚态俗气却具有沉静、朴实的诱人魅力正如“富贵者爱牡丹隐逸者爱菊花清雅孤高者、弱而不阿的文士则偏爱兰”一样。

【3】兰花除了它的香气吸引人之外它那花朵的简单配上它那疏朗秀美的叶子感觉上那时见到的兰花真的很雅致秀丽有点孤傲不屈的感觉它虽然简单但却素洁清幽秀逸天成与中国人所推崇的廉洁、质朴的情操正好结合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兰花的原因吧。

中国人爱兰是爱她的纯真和质朴这是东方人性格的一种极好的反映。

中国人喜欢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中国兰正是这种风格与情操的完美结合令人清心令人舒怀。

人们欣赏兰花不仅仅限于花而且涉及香气、姿态、叶艺、盆架等方面。

有人说庭院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

这恐怕也未必是夸大其词。

诚然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是兰花文化。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遇净土而生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