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1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1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开始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历史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由“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
3.某校开展“创作历史漫画”的活动,小王同学创作了《流行“生吃”和“烧烤”》漫画(如下图)。
下列对此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
A.它描绘的历史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
B.讽刺了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现象
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解析:C。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片信息看,人们把各种铁质工具用来炼铁,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情景,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问题,故C项的说法错误。
A、B、D三项均正确。
4.“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解析:A。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依据“凤阳”“1979年”“1978年增长49%”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凤阳农业的发展,这与其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密切相关,故选A项。
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5.(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C。
从“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对农业的改造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
6.1961年,中共中央起草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
这说明( )
A.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
B.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
D.为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
解析:B。
材料中1961年中共中央取消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说明中共中央在进行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故B项正确。
7.(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D。
从题干信息“20世纪80年代”“分地,耕者有其责”可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
8.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解析: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
9.(2017·6月山西学业水平考试)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的改革
解析: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材料中播种面积减少了而总产量却增加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0.(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图一图二图三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所有权
C.劳动者的积极性 D.劳动成果的分配
解析:A。
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可知图一处于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图二处于人民公社时期,图三处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
农业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体使用土地,而1978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包产到户,土地使用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生产变为农民个体生产,故A正确。
11.“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C.不被民众认可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D。
材料“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12.(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 )
A.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C项。
13.(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这个顺口溜称赞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1950年土地改革
解析:B。
据材料“大包干”“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可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14.(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
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
这( )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
解析: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革”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革”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15.(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
”这反映出( )
A.下放权力解放了生产力
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D.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解析:A。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农业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
16.(2018·湖南长沙月考)1953年河北省大名县将原有18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2个,又新建345个社,在发展社员时,有的村干部向群众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看你走哪一条,要走社会主义的桌上签名入社。
”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20世纪50年代农村开始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
B.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确定并实施
C.“三大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了错误倾向
D.对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的原则
解析:C。
由材料可知1953年河北省大名县将原有的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因而不属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探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河北省大名县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问题,与“一五”计划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农业生产合作化过程中,有村干部以不加入生产合作社即是资本主义来强制要求农民加入,这说明“三大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了“左”
倾错误,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7. 观察如图,同学们在运用该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 )
A.小农户经营方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C。
小农户经营方式是自主经营,自给自足消费,与图片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实行按劳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8.(2018·江苏宿迁期末)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每年都发出一个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一步步地把文件中的“不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语言,变成“可以”在贫困地区,后来又“可以”在其他地区包产到户。
到了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就把包产到户性质明确为社会主义经济了。
这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反映了( )
A.政府引导农民合作生产
B.农村土地私有化进程
C.城市国有企业活力增强
D.包产到户的逐步推广
解析:D。
政府引导农民合作生产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与材料中“从1982年到1986年”“包产到户”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化与材料中“把包产到户性质明确为社会主义经济”不符,故B项错误;城市国有企业与材料中“农村改革”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包产到户由“不准”“不许”到“可以”在其他地区实行,并“明确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故D项正确。
19.(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
”“这一运动”是( )
A.土地革命 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D.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
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表明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体化规模越来越大,这正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20.(2018·苏州高一检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
A.片面强调公有制
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B。
注意题干要求“错误本质”。
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超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故选B项。
21.(2018·天津一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在我国农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已初见萌芽。
1956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户。
1957年冬和1958年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
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
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新华网)
材料二一九五八年初全国有七十四万多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已经合并改组成为二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过去绝大多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的范围比较狭窄,现在的农村人民公社不但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但是它的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在将来,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也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
——谭震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上的报告(1960年4月6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解析:由材料一中“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即可归纳出具体原因。
答案: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需要;中央的推动;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
解析:由材料信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等即可概括得出。
答案:工农商学兵一体、政社合一;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历史发展证明,人民公社并不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
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回顾人民公社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致使农业生产衰退;人民公社体制成为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改变这种局面,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以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改革开放时期废除人民公社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