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雨婷---利维坦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

【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这部作品,犹如一部深邃的哲学交响曲,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霍布斯那锐利的笔触,将政治哲学的复杂性剖析得淋漓尽致,使我为之震撼,为之沉思。

在这部作品中,霍布斯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如同警钟长鸣,让我不禁反思:人类究竟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在个体的自由与社会的秩序之间,我们又该如何取舍?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利维坦”,一个强大的生物,用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深刻,使我明白了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然而,利维坦的力量也带来了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在这部作品中,霍布斯提醒我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

阅读《利维坦》,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思想的盛宴。

霍布斯那深邃的思考、严密的逻辑,使我为之倾倒。

他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更提出了构建理想国家的蓝图。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位哲学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世界秩序的深刻洞察。

霍布斯曾说:“人非上帝,无法预知未来。

”这句话让我深感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正是这些渺小的个体,共同构成了这个伟大的世界。

在《利维坦》的启发下,我学会了敬畏生命,珍惜当下。

总之,《利维坦》这部作品,使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铭记霍布斯的思想,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人。

利维坦

利维坦

霍布斯的《利维坦》——关于《利维坦》的读书报告2010级科社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阮鹏颖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把社会推向了近代史的阶段。

在那个风起云涌、革旧创新的大时代,在欧洲,造就了一批向旧制度冲击、为新制度呐喊的思想家,霍布斯就是其中最早、最重要的一个,他的代表作是《利维坦》。

“利维坦”,是《圣经》中述及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名字的音译。

霍布斯借用以命名本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正说明《利维坦》主要是一本关于国家论的专著。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订立契约(即社会契约)。

通过社会契约而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组成了国家。

霍布斯说:“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用更尊敬的方式来说,这就是活的上帝的诞生。

”此外,还论述了主权者的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制度的最佳形式——君主制;人民的义务——绝对服从。

主权者或国家的职责有:一是对外抵御敌人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二是对内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定;三是保障人民通过合法的劳动生产致富。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坚决主张教会必须臣服于世俗政权,并且只能作为政权的一种辅助机构。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贪婪的种种丑行劣迹,并呼吁教会势力撤出大学。

霍布斯从人性假设和自然权利出发,论证了自然状态之下个人的悲惨境遇并由此使得国家的产生成为必要。

国家的产生源自人的自我保全的自然权利,而自然法则是自然权利的保障法则。

权利的优先性在逻辑上由此被确立。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霍布斯被视为自由主义的创始人。

《利维坦》读后感2500字

《利维坦》读后感2500字

《利维坦》读后感2500字《利维坦》读后感2500字《利维坦》是托马斯·霍布斯生平最重要的传记,出版于1651年。

初版的《利维坦》有一个极为著名的封面,描绘着一个戴着徽章的不小巨大海怪,一手持剑、一手持仗,海怪的身体则由无数的人民所构成,暗示着由个人转让权利组成的国家有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将颠覆基督教体系的整个世界观。

而事实上,这本书也是近代政治哲学中最重要、最具革命性和颠覆性、最富有话题性的一本著作。

私下政治哲学界有一句话私下里流传很广:大思想家都是读大书读出来的,而政治哲学里最容易读出大思想家的一本书就是《利维坦》。

霍布斯人生中经历的战事最重要事件就是英国内战,《利维坦》的思考和写作,就跟这场内战有极大关系。

本书以人性恶的分析方法为基础,以完整、严密的逻辑国家论证了现代体系应当如何从社会契约中产生,帮助人们终结邪恶而悲惨的自然状态。

霍布斯的理论逻辑完善却悲惨,自提出之日起,他就遭到了很多批判和反对。

但他理论中对于暴力机构重视的洞悉和对政治紧急状态的本质,却是现代政治的理论基础,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反思。

一、《利维坦》中的人性论霍布斯跟牛顿基本生活在每一时代,在经过现代物理学负面影响的冲击后,他对人性转型的理解就遭遇了一个转变,那就是:人就像物体一样纯粹是物体一些则生物,意识什么相对运动的其实都受到物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影响。

所以,你想做什么事都是你自己意识动力决定的,跟上帝没有关系。

而意识的最根本动力归根结底就是两条:欲望和恐惧。

人性非常最强烈的两大动力就是欲望和绝望,也就是追求利益,并且讨厌失去利益。

除此之外一切其它的确实是虚伪的,没意义的,理性才是人最大者的武器。

可以说,人做所有事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损,最重要的是避免自己的遇难死亡。

如果我们把所有人劫走都关进一个专指“自然”的笼子,后果一定是大家自相残杀,霍布斯把这个竞技状态叫做“战争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叫做“自然”的笼子里没有诞生“社会”,那它就是一个战争状态,人人相互为敌。

利维坦论国家读书笔记

利维坦论国家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利维坦论国家读书笔记篇一:《利维坦》读书笔记[键入文字]《利维坦》读书笔记奥克肖特说,在以英文写成的政治哲学著作中,《利维坦》是最伟大的杰作,也许是唯一的杰作。

当霍布斯在思考他“伟大的利维坦”的时候,正是英国清教革命方兴未艾,英王与国会的纷争导致了英国处于内战状态。

霍布斯有感于战争之中的生灵涂炭,生命与财产不得保全,于是构想了利维坦这一学说。

与古代理想国不同的是,利维坦并非一个追求至善的国度,它并不要求为其所统治的臣民有一个终极善的目标,相反,人们构建出利维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维护世俗秩序,更多的就不再强求。

有人评论道,“利维坦是脱离最坏政治场域的政治设计,而不是走向历史终结的政治框架。

”我们可以说利维坦是绝对主义政权,但不能将之等同于极权主义。

恰相反,一切导向极权主义的左派学说里常见的末世论与阴谋论图景,我们并不能在利维坦的文本里发现。

霍布斯创制的是一个保护生民不受彼此侵害的机器神,而非极权主义念念不忘的乌托邦愿景,为了一个至善的目标而要求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大同社会。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二部分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互相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而这样订立的契约就叫做社会契约,这个人或这个集体就是主权者,而像这样通过社会契约而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组成了国家。

霍布斯的主要政治理想都在这一章节得以呈现。

在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中,完全呈现出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贡献。

首先,霍布斯是近代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从他的哲学体系来看,他是一个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者。

而在认识论上,霍布斯的经验主义重视感觉、经验为知识的来源,对理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次,霍布斯根本否认神的存在,彻底揭示宗教的实质,摧毁以旧约和新约作为真理的信仰,从而摇撼了整个封建制度的一大精神支柱,而这也是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大重要建树;第三,从政治理论上看,霍布斯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读《利维坦》有感

读《利维坦》有感

读《利维坦》有感2012级法律硕士(非法学)赵广宗107551201107通过阅读《利维坦》这本书,我对“利维坦”这个人造人的本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第一,利维坦,也就是国家,它的制造材料和创造者都是人,它是人们通过让渡权利共同订立契约的方式形成的一个拟制人格。

第二,在国家中,主权者的权力具有正当性,且不可分割。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

首先利维坦的创造者和制造材料都是人。

因为它是由人们相互之间订立信约形成的,所以说它的创造者是人。

之所以说利维坦的制造材料是人,这是因为国家(利维坦)是一个代表一群人人格的统一人格。

人们为了避免自然状态下由于竞争、猜忌、荣誉造成的混战,需要建立一个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以期谋求社会的稳定和幸福生活,于是大家把所有的权利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多人组成的集体,指定一个人或者由多人组成的集体来代表它的人格,这个统一的人格就是国家。

因此,作者说,利维坦(国家)的制造材料是人。

其次,霍布斯还进一步分析了国家的构成方式及其内容。

霍布斯指出,利维坦是大家通过相互订立信约的方式形成的。

人人通过共同放弃自我管理的权力,并将这项权力授予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由其代表大家行使。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统一在一个人格中的一群人,也就形成了国家。

至于信约的内容,主要是指人们有关公共和平和安全方面采取行动的权力。

它主要包括对内谋求和平,对外相互帮助抗御外敌,也可以称之为公共事务管理权和国防权。

再来分析第二个问题。

国家中,主权者权力的正当性和不可分割性。

首先,霍布斯指出,承当国家这一人格的人被称为主权者,并被说成是拥有主权。

主权者拥有的权力具有正当性。

1、霍布斯认为,信约订立后,人们不可违约,否则视为不义。

因为人人订立信约承认主权者所做的一切及按照主权者的意志适于做出的行为,并被称为是这一切的授权人。

任何人要是不同意,便会破坏自己对这人所订立的信约,这便是不义。

2、任何人不得以消灭主权为借口,消除对主权者的服从。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维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利维坦》读后感篇1一、内容概述“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是“论人类”的重要章节。

霍布斯在第一章中,从人类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建立“利维坦”的重要性。

而“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描述了自然状态下混乱战争,并试图寻求摆脱苦难、获得幸福的方法。

其基本逻辑如下:1、自然状态中产生战争的原因霍布斯分析了人类天性中竞争、猜疑和追求荣誉等特质,指出了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基本相等,这种能力上的相等使得人们产生达成目的的平等。

因此,无论是出于扩张统治权,还是保全自我的目的,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发动对他人的战争。

2、战争的特征霍布斯指出,这种基于人性的战争是普遍的,表现为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

人与人相互为敌,永无休止。

3、战争的后果战争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可怕的后果。

对于自然人来说,“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战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首先,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提升。

霍布斯指出“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体例与创造能力来保障生活,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果不稳定。

须花费巨大力量的工程,知识,文化,艺术都不存在。

”战争使得整个社会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由于人人各自为战,社会公共道德无法形成,“没有共同权力,没有法律,是非、公正观念不能存在。

”4、走出苦难,摆脱战争人们渴求和平、畏惧死亡的心理、追求舒适生活的欲望,都构成了结束战争的精神动力。

因此,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了自然状态下“生而平等”的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

这个集体能够把分散的意志整合为一个意志,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我在之前小组汇报时主要负责的部分是介绍霍布斯,以及对《利维坦》这本书进行简介,后来对这本书第二部分“国家篇” (Commo-Wealth)很感兴趣,于是又反复阅读了第13章(人类篇)、第17-21章(国家篇)的内容,并将我在阅读中的想法记录下来,组成了这篇读书笔记。

在第13章中,霍布斯描绘了当不存在一个使所有人都敬畏的权力时,就会导致人人相互为敌的战争的一种自然状态。

由于人的能力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达到目的上也就产生了平等的希望,若不能共同拥有,则他们就会变成仇敌,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他们彼此都想努力毁灭或征服对方。

霍布斯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为竞争(为了获取利益)、猜疑(为了安全)和荣誉(为了名誉)。

在这种状态下,人由他的天性所决定,只能生存于激情和理性之间。

这一章其实就表明了霍布斯对于人性的看法,即性恶论。

当人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使人们敬畏的时候,人们就会因为自己的欲望等激情,获取利益、获得安全、获取名誉,造成不断的冲突与战争。

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天性,所以需要自然法的约束,同时需要国家的产生使人们对利维坦这一个海怪产生畏惧,使其服从于国家的管理,服从于自然法,约束人们的本性。

第17-21章中,霍布斯主要阐述了国家的产生、分类;主权者的权力、主权权力的继承,给我们描绘了在他脑海中,合理的利维坦一一国家。

霍布斯认为,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摆脱悲惨的战争状态,也就是在第13章中所叙述的自然状态。

这一战争状态是人们无法控制的自然激情的必然结果,因为没有有形的权力使他们感到敬畏,通过惩罚的恐惧以约束他们使其履行契约,遵守自然法。

国家,也就是人们把他们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授予一个人或一个人集合,把所有人的意志或多数人的意见转变成一个意志,以此使人们抵御外敌的入侵、避免相互伤害以及保障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果实。

承受这一人格的人即主权者,并且被说成具有主权,其余的每个人都是他的臣民。

《利维坦》读书笔记ZCZ

《利维坦》读书笔记ZCZ

《利维坦》读书笔记ZCZ《利维坦》读书笔记/ZCZ转载 2016-10-31 21:41:39标签:政治哲学一、作者介绍:托马斯·霍布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

生于英国威尔特省一牧师家庭。

早年就学于牛津大学,后做过贵族家庭教师,游历欧洲大陆。

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指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

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

二、写作背景:当霍布斯在思考他“伟大的利维坦”的时候,正是英国清教革命方兴未艾,英王与国会的纷争导致了英国处于内战状态。

霍布斯有感于战争之中的生灵涂炭,生命与财产不得保全,于是构想了利维坦这一学说。

与古代理想国不同的是,利维坦并非一个追求至善的国度,它并不要求为其所统治的臣民有一个终极善的目标,相反,人们构建出利维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维护世俗秩序,更多的就不再强求。

三、章节介绍: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四十七章,其中前两个部分—论人类与论国家—是作者《利维坦》着重表达的内容,后两个部分—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与论黑暗王国—主要是对宗教的批判,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权利,坚决主张教会必须臣服与世俗政权,其中第四部分《论黑暗王国》大量揭发罗马教会的黑历史,他呼吁教会撤出大学,结婚也要履行宗教仪式也是他所反对的,在三百多年前就提出这些意见,不得不说其具有远见卓识。

第一部分:论人类作者通过论述人类的感觉、想象、想象的系列、语音、推理等各种现象,阐述了他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以人体的运作机制说明了个体思维想象的虚幻性和外在物质的独立性,说明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处于运动状态中。

在引言,霍布斯提到,大自然是上帝创造和管理世界的艺术,而人类作为大自然的最高艺术品,也会去模仿这个艺术,于是提出,人类的最高造物,就是利维坦,人造的人。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

新疆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设计)题目: 利维坦读后感****: ***学生姓名:图尔荪江.阿卜力孜所属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国际政治班级:2012级政治学完成日期:2012年10月2日新疆大学摘要中世纪以来,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洗礼,以及神权到人权的巨大转变。

羽毛丰满的资产阶级不再沾沾自喜于已有的经济地位,迫切要求政治上的权力,一场不可阻挡的社会革命在所难免。

这个时候,人们需要一种针对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合适的理论,于是改造后的“自然法”变应运而生,随之诞生的是古典自然法学派。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便是霍布斯。

霍布斯是近代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从根本上否认神的存在,彻底揭示宗教的实质,摧毁以旧约和新约作为真理的信仰,从而动摇了整个封建制度的一大精神支柱,这是霍布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建树。

从政治理论上看,霍布斯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利维坦》他的可以同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遥相匹比,他的全部政治理论是从他的人性观和自然法学说两个出发点推导出来的。

他从人性论出发,以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为起点,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基本原理,系统地论述了以和平为目的的自然法学说。

关键词:政治理论,人性观,自然法绪论《利维坦》是霍布斯自然法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完整得提出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论人” “论国家” “论基督教国家” “论黑暗王国” 该书写于英国内战进行之时。

在书中霍布斯陈述他对社会基础与政府合法。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关于人的论述中说道:“旧道德哲学家所说的那种极终的目的和最高的善根本不存在” 所以他在分析人的情感、欲望的基础上,得出了。

人的本性是自私、利己的结论。

第一部分论人类在第一部分“论人类”中,霍布斯解释了关于“人”的相关问题,即人的感觉、想象、语言、推理学术以及激情等,同时阐述了自然律、契约法及自然法的内容,其目的是为后面国家理论的构建做一个铺垫和辅助引导作用。

利维坦

利维坦

《利维坦》读书笔记田云滔200902010107英国作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干,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贪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要统治整个国家的人就必须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解而不是去了解这个或那个个别的人,而是要了解全人类。

语言的一般用处是将心理讨论转化为口头讨论,或把思维序列转化为语言序列。

世界上除了名词以外便没有普遍,因为被命名的对象每一个都是一个个体和单一体。

从古到今,几何学是上帝眷顾而赐给人类的唯一科学。

所以语言的首要用处便在于名词的正确定义;这是科学上的一大收获。

语言的首要滥用则在于错误的定义或没有定义。

感觉和记忆只是关于事实的知识,这是木已成舟不可改变的东西。

学识则是关于结果以及一个事实与另一个事实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知识。

通过学识,我们就可以根据目前所能做的事情,推知在自己愿意的时候,怎样做其他的事情,或者怎样在其他的时候做类似的事情;因为当我们看到某一事物是怎样发生的、由于什么原因以及在什么方式之下产生的以后,当类似的原因处于我们能力范围以内时,我们就知道怎样使它产生类似的结果。

【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

【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这部作品,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人类社会的种种面貌。

霍布斯以他的深邃洞见,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恐惧与欲望的世界,让人在惊心动魄的阅读中,不禁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霍布斯这句名言,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划破了人性中的虚伪与贪婪。

在这个充满争斗与欺诈的世界里,人们为了追求自由,却往往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束缚。

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得《利维坦》这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

霍布斯将国家比喻为“利维坦”,一个庞大的生物,用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怪物,张牙舞爪地守护着人类社会的安宁。

然而,这种守护,却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

这种无奈与悲哀,让人在感叹之余,不禁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论”这一重要观点。

他认为,人们为了追求安全和秩序,愿意放弃一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国家。

这种观点,既揭示了人性的自私与贪婪,又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这种契约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人们的愿望,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阅读《利维曼》,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战乱与恐惧的年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着种种苦难。

霍布斯以他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种对现实的深刻剖析,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国古代,孟子就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民众的幸福。

这种思想,与霍布斯的观点相得益彰,共同揭示了人性的光辉。

总之,《利维坦》这部作品,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霍布斯以他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充满恐惧与欲望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读后感(一)利维坦是尔读的第一原杂实践着做。

不能不说,尔被外面熟涩的语句给易住了。

不少文句笼统的让人易以承受,更别说另有这么多的思想是易以了解的,邪如书模板外的论念象,念象一个虚无缥缈的辞汇,居然写了这么深入,确实,书模板外有许多工具让人领思,尔正在念书的写高了一些粗俗的睹解,只是有感而领。

尔写的第一句札忘正在第三章,开端写那些事强制本人有个浏览考虑的习气,厥后,尔慢慢怒悲上那种觉得,虽然尔习气欠好,正在书模板上写,使失一些童稚的思维留高,但正在将来再次复习时有一个更下的考虑时,便会有别样的了解取风情。

念书有时是无趣的,但写工具是布满乐趣。

把本人看到的,念到的,取各人分享,那是一种心田的发泄。

说叙那原书模板,咱们不能不说一高,利维坦那样工具。

不少人没有知叙利维坦是甚么,其真,尔也是最远才知叙,利维坦是七宗功面的嫉妒之功,是一个海怪。

固然,尔如今借是没有知叙,做者用利维坦作标习题的深意。

做者正在第三章外有一句是闭于预感,即便预言。

前人很置信那种神神叨叨的工具,正在神教借长短常流行的这时,做者将预言界说为对已往经历的揣测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做作界只存正在现真,将来事物基本没有存正在。

固然,咱们没有易了解,为何有些人能够预感一些工具,能够料事如神。

果为他正在那圆里知叙的比力多,他有许多相似的经验取经历,预言的精确就由所经验的事物的,以及对工作思考的缜密水平,以是预感没有如称为:慎虑。

有些人对本人有一个完好的布局,有周密的方案,并且说到必能作到,没有是有甚么地意,而是知叙工作开展的纪律。

孙子兵书外有知己知彼百和没有殆之说,虽然前人兵戈会疑奉神灵,但实邪使他们成功的没有是地而是计无遗策。

和平是不克不及许可突领情况的,虽然那种工作嫩是领熟。

知地命者,逆地,顺地。

皆是有着周密的考虑,谋然后动,所说的即是那些。

赤壁之和,曹操失利,果为他出算到会有春风,依据他的经历,冬地不成能有春风,否是他错了,以是他败了,异样,正在南伐时,诸葛用水烧司马,出念到会高雨,若是他料到会有那么一场雨,作了充沛的筹办,安能让蜀败殁。

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通用5篇)

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通用5篇)

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通用5篇)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篇1《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在阅读《利维坦》之前,我对现代政治哲学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诸如自由、平等、民主之类的宏观概念上。

然而,《利维坦》的阅读彻底颠覆了我对政治哲学的认知,让我意识到,尽管它是一部经典之作,但其中的许多观点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作者托马斯·霍布斯的思考方式非常独特。

他认为,国家并非仅仅是由一群人组成的集体,而是一个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实体,这种生命力源自于国家的权威和法律。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国家的本质,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霍布斯提出的“人欲横流”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人们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而这种本能会导致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权力。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政治权力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因为它可以保护社会秩序,防止人们之间的冲突升级为战争。

此外,霍布斯还提出了“公民社会”的概念,即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团体。

这个概念让我重新审视了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并意识到社会契约的形成并非仅仅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然而,尽管霍布斯的理论有其深刻之处,但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他忽略了道德和伦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民主的重要性。

因此,我认为在理解政治哲学时,我们需要批判性地思考不同的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

总的来说,《利维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政治哲学经典,它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政治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政治问题的视角。

利维坦读书笔记感悟篇2《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霍布斯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主题和结构非常独特,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个人与国家的起源,第二部分探讨主权与臣民的关系,第三部分探讨国家的形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他提出的社会契约理论,将国家比喻为“利维坦”,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他认为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将权利转让给国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府,来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

政治秩序究竟是出于人的理性选择,还是来自自然的必然性?读《利维坦》有感正如法学脱胎于哲学的历史潮流一样,霍布斯的主权思想依赖于他自身深厚的哲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他的主权思想的提出,依赖于他对于人性的假设,对于自然权利的理解以及对于主权和契约的解释。

:在霍布斯的理论逻辑中,自然状态是残酷的战争状态,自然法是人类正确理性之指令,自然权利则意味着确保秩序的自由,因而进行权利完全让渡的“半契约”以形成拥有绝对主权国家“利维坦”是势之必然霍布斯认为,自然本身不过是权力或力量的永恒运动,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自然同样不例外。

在《法的要素:自然法与政治法》中。

霍布斯指出,人的自然就是其自然能力和权力——譬如营养、运动、生殖、感觉、理性等能力——的总和。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进一步还原为身体和心灵的能力,其中心灵的能力包括经验(感觉、想象、记忆、语言和审慎)、理性和激情。

经验和理性属于人的认识能力,而激情则是意志能力。

人最初因其身体感官受外界刺激而产生感觉,感觉消退之后残留下想象和观念,观念经过抽象、命名、分析、综合和推理之后最后形成为知识。

但在霍布斯看来。

人的认识,不管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是人追求自我保存的激情或意志运动的工具。

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竭尽所能地获取权力或力量以维持自己的存在,因此他在自然上就拥有一种。

得其~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力欲”④。

不过,我们似乎不能就此简单地认定霍布斯是一位“人性恶”论者。

在他看来,人的自然本性无所谓善恶,因为人追求权力的根本动机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

而自我保存恰恰是人无可置疑的自然权利。

那么,人的自然本性中究竟是什么因素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呢?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指出了战争。

要解释战争,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霍布斯提出的平等的概念。

这是霍布斯的一个重要理论方面:认为平等可分为存在的平等(即面对死亡的弱小的人,这是人所共有的)、能力的平等(阴谋与狡诈)和自我认定的“平等”(即骄傲);而斗争又可分为为权力而斗争和为承认而斗争;正是因为没有自然的等级差别和秩序,由此导致了对权力的争夺;其中提出的“理论预期”指的是权力的积累因平等和互相不信任而没有安全感的止境;每个人都存在着骄傲,而这就使人渴望他人承认自己,却又不愿给予他人承认,过强的骄傲使得稳定的相互承认或服从关系变得不可能;因此,由于平等和骄傲之间的张力,在自然状态下,权力无法达到稳定的平衡,“欲望是不确定的目的,权力是抽象的手段,骄傲是空洞的自我肯定”,竞争、不信任和追求荣耀等等各因素都发挥着影响;于是,战争状态所凸显的是一个由抽象的绝对自我构成的平等社会。

《利维坦》读书报告

《利维坦》读书报告

《利维坦》读书报告三百多年前,霍布斯在流亡期间写下了著名的国家论专著——《利维坦》。

全书分四大部分,分别是论人、论国家、伦宗教国家、伦教会的黑暗。

作者在书中系统地阐明了人的各类特征、国家的起源与兴衰、宗教与世俗的关联以及同时代的各种宗教黑暗现象,同时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如社会契约论、唯物论等等。

下面我从两方面谈论我对书中观点的理解。

第一方面是作者在书中所探讨的国家理论。

作者通过第一部分对人的讨论已经得出以下结论:人是理性的,人具有野兽所不具备的推理分析、预测结果的能力,人类最初生存在相互为敌的战争状态,也即自然状态,人类有渴望和平、追求安定的本性等等。

在此基础上,作者上升到国家层面。

正是人类具有追求和平的本性,因此人类运用理性、彼此达成一致,共同让渡自我管理的众多权利,将权利集中于众人认可的个人或群体,于是主权者便诞生了,主权者承担了所有订约者的人格,并将它们化成统一。

因此主权者即是众人的代表。

这是作者所坚持的社会契约论。

作者用自己的方式阐述了主权者,并赋予了它独有的特征。

同众多社会契约论者不同,作者强调主权者至高无上、独一无二,人民要绝对服从,不得反抗。

其中理由主要由以下两点:第一,主权者只有具备了最基础的主权权利,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主权者。

主权者的所有权利都由订约者授予,因此主权者就代表了全体臣民行使权利,其中有几项权利是最基本的,包括保持现有政体、对外抗敌、对内维稳、订立法律、行使司法权、管理臣民、宣战媾和、奖惩臣民等。

以上权利缺一不可,均是维持主权的重要力量。

既然主权者行使的是全体臣民的权利,也就代表了全体臣民的意志,因此主权者享有主权权利,以保持自身统治、维护自身地位,臣民对其绝对服从也就完全符合自然的理性了。

第二,社会契约是特殊的契约,要严格遵守,不得违约。

社会契约是将自然状态下各自为战的人们团结起来、使人们步入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的纽带,因此社会契约肩负着非凡的使命,只有主权者、臣民共同加以维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社会状态。

利维坦读书报告

利维坦读书报告

从《利维坦》看霍布斯的政治伦理思想一、主要内容《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人类。

霍布斯宣布了他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处于运动状态中。

接着他人从。

论人。

入手,指出人的生命也不过是四肢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物,人的自然本性首先在于求自保、生存,从而使自私自利、恐惧、贪婪、残暴无情,人对人互相防范、敌对、争战不而,象狼和狼一样处于可怕的自然状态中。

第二部分:论国家。

这部分是全书的主题,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

生而平等。

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委托付给某一个人或者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他认为,这样订立的契约就叫做社会契约,这个人或者这个集体就是主权者,而像这样通过社会契约而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组成了国家。

此外,霍布斯还论述了主权者的权利—至高无上;国家制度的最佳形式是君主制;人民的义务—绝对服从。

主权者或者国家的职责有三:一是对外抵御敌人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二是对内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宁;三是保障人民通过合法的劳动生产致富。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

这部分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

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列举《圣经》条文职责教义之荒谬,坚持主张教会必须臣服于世俗政权,并且只能作为政权的一种辅助机构,从而根本否认所谓。

教皇无过错。

之说。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

霍布斯将主要矛头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贪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在他的笔下黯然失色。

他甚至呼吁教会势力撤出大学,使大学教育摆脱教会的控制和影响,连结婚要履行宗教仪式,也是他所反对的。

【读后感】读《利维坦》有感_405276

【读后感】读《利维坦》有感_405276

情深之感——读《利维坦》有感《利维坦》的精深,霍布斯思想的深奥,并不是看一遍书就能完全领略和深刻理解的。

有些语句我看了很多遍仍然感到不解,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是我的悟性不足,但我试着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感受先哲的思想。

从利维坦的建构体系上说,全书体系严密第一部分对于全书写作确定基本的方法论,对于国家产生的理论进行了前提条件上的假设与推理。

比如对于自然律、人的本性、尤其自然状态的假设为其后来的论述进行了铺垫。

第二部分“论国家”是全书的经典部分,在此作者阐述的著名的国家诞生说,对于国家的组成以及制度的运作做了深入的论述。

第三、四两部分是作者对于基督教神学政治体系以及教会的腐化的批判。

霍布斯的论证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主权,人类就处于或者会重新陷入自然状态;而自然状态远比主权差,尽管主权可能有危险,所以我们要主权。

霍布斯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人有相似的激情和欲望且能力也是相等的,因此争斗不可避免,于是导致了人与人的战争。

由于理性的存在,畏惧死亡的可以体验到的恐惧促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保存自身,因此他们可能通过和平的契约来保存自己。

但是将惩罚的权力赋予数个人或许导致被赋予者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施以暴政,因此将权力转让给某一个独立人格(虚拟人)——利维坦,国家就此产生了。

霍布斯相信专制制度,他的意思是:人在“自然状态”中过得太坏了,可以说毫无权利,为了保护人的权利,必须有一个拥有绝对强力的国家。

在这种状态中,霍布斯并不像大传统那样把“自然法”—一个客观的秩序—作为起点,而是把“自然权利”作为起点。

自然状态下,人人能力平等,目的与愿望也平等。

每个人对每一事物具有同等的所有权,战争自然不可避免。

对战争的恐惧促使人们订立契约,“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付托给某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见化为一个意见的多人组成的集体”,以实现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目的。

由于人类的授权,政治权威产生了。

霍布斯眼中的自然法来源于人的理性,是永恒不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化的国家
——《利维坦》读书报告【时代背景】
托马斯·霍布斯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身处英国大革命的浪潮中,他亲眼目睹并亲身参与了17世纪英国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他用唯物主义思想对这些事件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编纂成书,形成了“霍布斯主义”,对当时的英国政治形势及后来的西方政治研究和建设有重大意义。

在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利维坦》,它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我们进行政治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内容概括】
《利维坦》一书主要是围绕“国家”这一话题展开,主要讲述国家的起因、产生、定义,国家的分类和内部组成部分,以及国家出现问题的原因,还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基督教国家中教会对国家的各种影响。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让人们在身体和智力上的官能是平等的,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会因为竞争、猜疑、荣誉导致冲突,由于没有使众人敬畏的权力,人人相互为敌,整个人类社会战争不断。

在这种战争状态下,人们的自然权利普遍得不到保障,为了实现和平稳定的生活状态,人们之间会形成契约来保障各种自然法,通过权利之间的转移和让渡来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

由此也就引出正义的概念,在霍布斯看来,正义的本质存在于遵守有效的契约。

但是仅仅有一纸契
约而无强制力量做后盾,人们是不会切实遵守契约的,这时有一个可以威慑人们的共同权力。

人们把他们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授予一个人或一个人的集合,这个统一于一个人或一小部分人的群体就是所称的国家,即“利维坦”的诞生。

所有的公民都是授权人,把权力授予国家的主权者,主权者作为全体人民意志的代理人守护着契约。

那为什么霍布斯把国家称为“利维坦”呢?“利维坦”原意是指《圣经》中的巨大海兽,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国家比作这种庞然大物。

因为在作者看来,国家的主权者代表全体共同的意志,国家的实质就存在于主权者身上,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人格,国家的行为就是群体的行为,体现着国家内部人民群体的利益。

所以说国家并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人造物,而是一个被创造出来保护自然人的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的“生命体”。

国家是人格化的,像人一样有灵魂有思想,并且有各个“身体器官”。

在国家中,“主权”是其“灵魂”,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契约和法律是其“意志”和“理智”,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与之相契合;主权者即国家领导人是其“头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面貌;国家机构中的各级官员则是国家的“血肉”和“关节”,构成国家运行操作的核心;国家拥有的武力、财富、科技等则是国家的“力量”;“和谐”是它的“健康”,“动乱”是它的“疾病”,而“内战”和“被侵占”则是它的“死亡”……【我的思考】
从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确实越来越具有人格化特征。

正如恩格斯说:“国家是什么?产生于社会之中,自居于社会之上,并日益与社会相异化。

”这个“异化”是什么呢?我觉得它是指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是为了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国家建立之初的定位是社会的管理者、规则的制定者和一切行为的监督者,也就是马克思所认为的统治工具;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的日益发展和国内国外情况的不断变化,国家的功能需要扩充,已不仅仅局限于初始建立之时,而且国家也不能在死板地处理事务了,现当代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国家具备更加灵活、智慧的处理能力和紧急应变能力,以及其他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条件。

国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者是一种平台,而是真正意义上称为一个自觉的行动者,或者说自为的利益集团。

国家建立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核心利益,但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就必须要保证国家的持续存在和稳定发展,国家的生存变成了第一位的事情,国家这个行为主体形成了自己的利益,而且国家利益居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上。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霍布斯在当时民族国家初步发展之时就意识到国家的自主性实在难能可贵,但是他的理论中也有不足之处,他把国家的各个构成部分看成是相对独立的,忽视了国家各个构成部分组合起来产生的功能,也没有注意到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内和国际环境中的作用,而且在当时民族国家还未发展完善之时,他的理论是不健全的,对契约和国家以及主权者的认知都有局限性。

在霍布斯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尚未传播至全球,国际政治环境对国
家内部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全球化也没有大范围的全面开展,所以那个时代国家的组成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国家要处理的事务也没有那么复杂繁多,国家的功能只局限于一些很基础的方面。

然而,在今天,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联系紧密的全球经济,还有不断发展变化和创新的各种政治制度,对国家自主性和人格化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内部,由于国家各部分经济、政治势力的不平衡,可能会出现多个利益集团、多个政党,这些集团之间可能会不断争夺权力导致国家内部的不稳定,为此国家就要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制度,绝不能生搬硬套,必要时甚至要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创新制定自己特有的政治制度,就比如我国创新提出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

而就国外来说,所谓的庞然大物“利维坦”在国家社会中也只是一个小成员而已,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一个国家的力量是很弱小的,除了几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之外,其他的国家能力总体实力都是欠缺的,而且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主要是由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主导的,国家在其中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也要求国家要提高自己的自主性,在国际社会的各种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从,能有正确的利于自己国家利益同时又不损害其他国家和国家社会的判断。

国家有了自主性和人格化的特点和能力,才能在国家社会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利用全球化的优势来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国家社会中有一席之地,为国家建设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保护了国家利益I,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全体国民的利益。

所以说,国家的自主性和人格化不仅是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历史发展的需要。

那么,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来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家自主性和人格化的重要意义,并且用创造性思维去最大限度的实现国家的自主能力,建立一个具有人格化特征的灵活机动的国家,使国家对内保持稳定发展,对外不受歧视压迫,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真正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想,这才是我们研究国家自主性和人格化的意义所在,也是“利维坦”真正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