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2 热胀冷缩3 水受热以后4 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 地球6 月球7 太阳8 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 庞大的“家族”10 养昆虫11 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 用种子繁殖13 用根、茎、叶繁殖14 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生物与非生物16 动物的庇护所17 环境变化以后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实验计划××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苏教版(2023秋)四年级科学下册1.2《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3秋)四年级科学下册1.2《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四下《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热胀冷缩》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二课,热胀冷缩是基本热现象,《热胀冷缩》一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冷和热的动手实践课。
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进而揭示这一科学现象。
【学情分析】现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初步理解了冷、热和温度等概念,但对常见的热学现象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操作还不甚以解。
而这些问题恰好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逐步树立“做中学”的学习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设计实验,认识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做中学”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利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液体热胀冷缩装置、气体热胀冷缩装置、固体热胀冷缩装置、酒精灯、火柴、红墨水、冷水、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我们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温度计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冷和热对物体的体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题目: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 掌握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 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理解。
2. 生殖器官及其功能的简单解释和说明。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相关内容。
2. 幻灯片、图片和视瓶资料。
3. 模型或实物动物生殖器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瓶,引起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1)简单介绍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2)用幻灯片或视瓶展示动物的繁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
3. 认识生殖器官及其功能(1)用模型或实物动物生殖器官,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
(2)简单说明生殖器官的功能,如生殖细胞的产生和传输。
4. 拓展延伸设置小组活动或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繁殖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动物的繁殖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和兴趣,但对生殖器官及其功能理解较为困难。
下一步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巩固和拓展,多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更好地掌握动物的繁殖知识。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动物繁殖的教学,学生对动物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对生殖器官及其功能也有了一定认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探讨动物的繁殖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以上是我根据题目和内容为您撰写的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八、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动物的繁殖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和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了许多关于动物繁殖的问题。
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激发他们对动物繁殖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第二单元;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通过一些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的;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技能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等。
四、教学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9.《庞大的家族》教案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9.《庞大的家族》教案一. 教材分析《庞大的家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以及各类生物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分类的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知道生物分类的依据。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分类的概念和依据。
2.各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生物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生物分类的资料。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类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如何分类的吗?”让学生思考生物分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生物分类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根据生物分类的依据,对所选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链、环境保护等。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分类的概念和依据,以及各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本。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分析全书的结构。
生命世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2单元《养蚕》: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物质世界: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4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研究事物的性质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第5单元调查与预测过程与技能训练:在各单元学习中均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渗透在各单元的教学活动之中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单元总体说明本单元围人体运动系统中——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和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构建而成。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由四课组成1、骨骼:感受骨骼的存在,认识骨骼的作用,初步了解骨的构成以及功能。
2、关节:在第一课认识骨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人体骨与骨的连接——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知道常见的关节的类型和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3、肌肉:初步认识肌肉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存在部位。
结合前两课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作用使人体运动起来的,让学生对人体的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骨骼、肌肉的保健:在前三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运动、营养、安全对骨骼、肌肉的保健,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保健知识,增进学生的运动保健意识。
第二单元养蚕单元总体说明《养蚕》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里有关“常见的动物”和“动植物的一生”的具体内容标准编写的。
在去年,孩子们种植了大豆,亲历了植物生长的完整周期。
这学期的养蚕活动,重在观看教学碟“养”,让学生在观看中经历养蚕的过程中,了解动物(昆虫)生长的完整周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观看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二天气变化的成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二-天气变化的成因教案引言无论人类还是动物,都无法完全预测和掌控天气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生活影响,甚至可能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二-天气变化的成因就是希望能够让孩子了解天气变化的成因,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和应对天气变化。
一、知识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的成因:1.了解气象和气象观测;2.通过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进行学习;3.掌握大气循环对天气变化的影响;4.理解人为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认识气象让学生了解气象和气象观测。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者参加实地观测活动来了解气象观测需要使用的气象仪器,如:气温计、气压计、雨量计等。
教师可以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演示,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读数方法。
2.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气压的基本概念,以及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实验或者观察实例让学生了解,当气压下降时,通常伴随着天气变化,比如会出现阴天、雨天、雾天;当气压升高时,通常则是晴朗的天气。
可以将气压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制作成气象曲线,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气压变化和天气的关联。
3.大气循环对天气变化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大气循环的基本概念,以及大气循环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比如当地球表面受到不同的太阳辐射时,就会形成强大的热力效应,从而引起大气的运动,形成了大气循环。
大气循环中的气流和风带,时常会带来各种天气的变化和气候区域的差异。
可以使用地图或模型来展示大气循环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季节和地区的天气变化特点。
4.人为因素对天气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为因素对天气的影响,比如:工业废气、交通排放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气会影响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平衡,从而导致本地区的气候变化。
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也会对气候造成很大的影响。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气象现象和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三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5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安排
本教案安排是针对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
以下是具体的教案安排。
第一课神奇的石头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石头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石头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PPT、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石头的类型、特征、用途等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去感受石头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石头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评价:通过PPT分享、学生观察、摸索、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二课物体的运动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等,掌握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PPT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速度的测量方法,并在课堂上组织实验,让学生使用工具实际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重点:学习物体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等,掌握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速度的测量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对比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结果表现、学生作业、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三课气体的压力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掌握气体的压力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并让学生亲身体验气体的气压感受,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气体的压力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掌握气体的压力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的特点和常见现象,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究气体压力的本质。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实验法、对比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结果表现、学生作业、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课土壤的特点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掌握土壤的测量和观察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2.1 单元一:天气变化- 学习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探索天气与季节的关系- 进行简单的天气观察实验2.2 单元二:物质变化- 学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过程- 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2.3 单元三:生物的生长变化-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繁殖方式- 进行简单的植物观察实验2.4 单元四:人体的生长变化- 学习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了解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进行简单的人体观察实验3.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通过直观的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 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评估-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 笔试评估:组织小测验或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资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实验器材和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6. 教学安排- 每个单元约需花费2-3周的时间进行教学和实践探究。
-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7. 教学活动设计7.1 天气变化- 活动一:观察天气- 活动二:季节和天气的关系- 活动三:制作天气预报仪7.2 物质变化- 活动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区分- 活动二:物质的溶解和凝固实验- 活动三:气体的扩散实验7.3 生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二:植物的繁殖实验- 活动三: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7.4 人体的生长变化- 活动一: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活动二:观察人体的生长变化- 活动三:制作人体器官模型以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案
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0.《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究昆虫的奥秘》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通过观察和分析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使学生认识到昆虫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和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可能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能识别常见的昆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究昆虫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
2.难点:昆虫的分类和识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昆虫的图片、实物标本,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昆虫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种昆虫的实物标本,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昆虫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用笔记录昆虫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组的观察结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课后观察和研究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轻易捏、看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介绍人体内骨骼的原产与形成,可以组装一个完备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晓得骨骼就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存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晓得人体的骨骼具备刻画体形、积极支持躯干、运动、维护内脏器官、生产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最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协助我们更好地介绍人体内部的结构与共同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成,上课时带回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3.课前去菜场出售一些无肉的猪骨头可供学生观测用;4.压缩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折页;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6.人体骨骼的有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回答: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就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必须构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具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具完工后的大楼)回答:大楼投入使用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踪影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1/30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概括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自学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形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苏教版(2021)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元第5课《地球》教案
探究 活动 一、激趣导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
入
同学们,咱们先做个小活动。让我
们跟着镜头由近到远看地球:现在我们
离地球很近,我们看到地是?(平的);
渐渐地……渐渐地……地球离我们越
来越远……越来越远……我们在太空
中了!我们看到地球是个?
地球什么形状?你说?
2.过渡:地球的形状现在大家都
知道,但古代的人也这么认为吗? 古
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地球是正圆球
体吗?
3.来看这张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你发现了什么?白色部分可能是?蓝
色呢?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呢?比较蓝
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
大?(海洋)
五、拓展与 总结
1.拓展小活动:参考地球仪,将 陆地板块贴在蓝色球上。
同学们看,这是地球的六大板块分 布图: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 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 动 块。请小组长到讲台拿一张板块图,在 小组内参考地球仪观察和定位,然后派 代表把陆地板块贴到讲台的蓝色球上。
有半球体、椭球体和球体符合现有的证
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里士多德又通
过月食来推断大地的形状。我们来看看
什么是月食?(微课视频:月食)
8.根据月食的形成,同学们对大
地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引导
学生再次思辨,认识到地球只能是球
体。(相机板书: 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
形阴影)
师:既然很多证据都推测大地是球
帆 船 回 港 步骤:
球是球体……) 再开展实验验证;引导学
的情况
引导:这个实验,我们在科学课堂 (生:
生从观察帆船在球面上的
上可以怎么做?
做实验……)
航行情况中推断出地不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二生命活动与健康教案
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二-生命活动与健康教案。
这个教案是牵涉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和健康,这也是每个人都十分重视的领域。
在这个教案中,学生将会学习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科学健康的饮食和如何预防疾病等等。
学生将会学习到人体的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包括饮食、呼吸、循环、排泄、运动和复制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例如,学生将学习到有关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相关的生理过程,如何进行循环和呼吸等。
健康饮食也是本教案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学生将会理解到食物和营养对身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今天社会,很多孩子都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可能导致很多健康问题。
对于孩子们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健康饮食以外,教案中也会涵盖其他方面的健康知识,如如何预防一些疾病。
在今天的社会,各种疾病都非常普遍,预防重于治疗。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将会教授孩子们如何预防疾病,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保护身体。
本教案还会教授学生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
学生将会学习到如何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如何保持睡眠的充足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和保持一个强健的身体。
总而言之,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二-生命活动与健康教案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关于生命和健康方面的各种知识,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今后的生活中,将会对孩子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电1.1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B、雷电的知识C、富兰克林的故事D、关与电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
三、总结。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教学目标: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总课时23 课时。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
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
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一一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经历动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虫和变态的知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
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只有亲身去研究才能了解这些运动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律。
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主要是通过认识力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的力,来研究事物的性质。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有关力的现象,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
所以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们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调查是一种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预测是一种基本科学过程技能,是一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推断。
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常用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时间进度安排: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家长关注。
本单元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关于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就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关节、肌肉这三个主要构成方面,强调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来进行构建的。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骨骼、关节、肌肉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教材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得整个单元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逐渐展开。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 〜6 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一、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分析与解释(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4 、结论与拓展(1)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3)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学知识:1 、知道骨骼和肌肉的作甩。
2、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先研究运动的主要实体:骨骼,接着探讨运动的主要表现:关节活动,再引导感觉运动的主要动力物质:肌肉,最后研讨运动的保障:保健。
这四者的相互关系是,肌肉收缩导致骨运动,关节为骨运动提供了可能,保健是运动的保障。
单元课时分配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
(板书课题)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二部分头、躯干、四肢。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完成摸骨任务汇报交流拼骨骼模型图片观察骨头并记录观察结果2、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一、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讲述: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又是通过关节相连的。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5、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6、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一一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一一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二、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找关节汇报交流体验活动体验活动活动好?7、交流:平时你取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9、交流、小结。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
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
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2、交流运动中应该米取的安全措施:(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