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A C
B D
A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D
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D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 客观实在仅指物质现象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现 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注意:哲学上说的物质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 质一样吗? 例如:一枝粉笔是不是物质? 不够准确,一枝粉笔是 物质的具体形态
矫正训练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 践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 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
必修四一轮复习《探索世界的本质》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 含 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义 区 过程 别
状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 态 件的和永恒的
(1)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 联系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 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 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 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密不可分的。物质的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①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②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
观事物和现象的③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 人类社会。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 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物质、运动与规律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
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 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两层意思: 欢它,它都客观存在。
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
高三一轮复习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单元框架
本单元总体线索(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 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重点 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性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 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 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 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 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 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 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 [答案] B
• 典型例题 • (2008年广东)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 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 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 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
•
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等视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 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
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
物,并进一步认识事物。
实战演练
分析以下观点: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正确 既承认绝对运动,又承认相对静止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 诡辩论 诡辩论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惠施)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高三政治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方法论】坚持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绝对运动与相对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的统一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提醒】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 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获取信息、解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万有引力 新陈代谢 价值规律
3.商人有的亏损破产,有的赚钱 营利
4.社会的新制度最终一定会代替 旧制度 5.人的认识也总是从不知到知,从 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
商品经济有规律
社会发展有规律 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认识发展有规律——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 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世界是物质的。
易错提示:
误区一: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存在性。 误区二:客观实在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误区三: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 误区四: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形而上学
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 承担者 。脱离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的观点。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 定时期,其根本______ 一________ 参照系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特殊 的运动。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_____ (2)运动的性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________ 绝对的 。 因而运动是________ (3)静止的性质 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________ 相对的 。 静止是________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________, 相对主义 和________ 诡辩论 。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
高三第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1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一切存在物,一切 生活在地上和水中 的东西,只是由于 某种运动才得以存 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劳动者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决 定 适 应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
产品的分配
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 运动: 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 静止: 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否认运动,只看到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既看到绝对运动, 又承认相对静止 只看到运动,否认静止
辩证法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高三一轮复习总结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14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物质载体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15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具体物质形态
? 物质
3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 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 外。
2、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指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和物质具 有同一性。
20
1、(2015年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 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3、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 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 受灾,倒塌房屋1 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 ,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12
• 5、 (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13
1、哲学的运动概念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物质的“客观性”和“可知性”,正确回 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物质载体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15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具体物质形态
? 物质
3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客观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 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 外。
2、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指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和物质具 有同一性。
20
1、(2015年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 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3、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 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 受灾,倒塌房屋1 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 ,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12
• 5、 (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13
1、哲学的运动概念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物质的“客观性”和“可知性”,正确回 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计103张PPT)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 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 题 探 究
动态发布 2011· 江苏高考,24 2010· 海南高考,18 2009· 海南高考,20 命题特点 结合古诗词或者具体材料围绕物质 的概念和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进行测 试,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 题,也有主观题测试。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展示]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 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遍性。
主干构建 错题诊断 热点聚焦 练出高分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核 心 突 破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核心考点一
考点梳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1)“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 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 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 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 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 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 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客 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承认他人的思想是“客观 存在”的,就是承认了他人的思想是“物质”的。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故②错误。 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故④错误。 【答案】B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