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

合集下载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索洛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加; 二是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即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为:Y=AF(K,L)
dY dA F ( K , L) Y Y dK dL K L
dY F ( K , L) MPK MPL dA dK dL Y Y Y Y
1983年,丹尼森又对美国1948~1981年的经 济增长进行类似的分析,结果发现: 美国经济年均增长3.2%, 其中:★要素投入量产生的增长率为1.1%, 占总增长率的34%; ★全员要素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增长率 为2.1%, 占总增长率的66%。
从丹尼森计算的结果看,美国的经济增长 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劳动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20%,大 大低于传统理论对资本作用的估计。 丹尼森的增长核算结果验证了索罗的结论: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进步的 作用主要来源于知识的进步。
dA dy dk A y k
索罗估算了美国GDP的增长情况,得出了 以下结果: ★技术进步大致是希克斯中性; ★ 1909~1949年间,平均每年GDP增长 2.9%,其中0.32% 归因于资本积累,1.09%来 自于劳动投入的增加,剩余的1.49%归因于技 术进步。在总产出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 51%; ★ 人均产出增长1.81%,其中1.49%的增 长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人均产出增长 的贡献占82.3%。
三、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国民生产总值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长 期的估量和对比分析,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知识存量的增长 当人们的知识存量被转化为生产力后,它就成为 现代经济总量高比率增长和经济结构迅速变化的源泉。 (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均产出的高速 增长。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资源 投入数量的增加来推动,这又依赖于生产技术的不断 进步。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专业资料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专业资料
另一大类是单位投入的产出量的增长,其中包括 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知识进步。
1929—1969年美国国民总收入增长的源泉
增长因素
生产要素的投入 劳动投入增加 资本投入增加
单位投入的产出 知识进步
资源配置的改善 规模经济 其他 国民收入
增长率(%)
1.82 1.32 0.50 1.59 0.92 0.30 0.36 0.01 3.41
y Y N 0 yY N
Y N n YN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 口的增长率,即按固定比率n增长。
平衡增长路径:消费总额的增长率
由于C=Y-S=Y-sY=(1-s)Y,s不变,所以, 消费总额将与总产出保持同步增长,即
C Y n CY
在平衡增长路径上,消费的增长率等于人口 的增长率,即按固定比率n增长。
稳定均衡增长的路径
自然增长率(Natural growth rate) 是由人口、资源等 自然因素决定的、社会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 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的增长率。它反映人 口与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与老生产率提高和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
由于模型没有明确区分劳动力人口和总人口,劳动 人口的增长率就等同于总人口的增长率(n) ;同时 由于不存在技术进步,因此有
资本—产出比(Capital-outout ratio)是指资本存量与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即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 要使用的资本量。 用公式表示为: v K Y
由于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因而有: v K K Y Y
由于不存在折旧,所以,
I K vY
I S
S sY I vY
G Y s Yv
f’(k*)= n+δ f’(k*)是平衡增长路径上资本的边际产品,(n+δ) 为人口增长率与折旧率之和。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
日本的高增长现象——“过度因素”和“持续因素” 1961~1971 持续因素 3.24% 过度因素 6.32%
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与分析
爱德华.丹尼森
时代背景
• 整个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远 远落在除英国以外的西欧、苏联和日本等 国的经济增长率后面。
• 经济增长问题——“政治问题”
丹尼森的生平及著作
• 美国经济学家,增长核算之父。1915年出生于 内拉斯加州奥马哈,21岁获奥伯林学院经济学 学士学位,23岁获布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6岁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时正常劳动时间的缩短劳动的质量变化成年男工教育年限的增加年龄性别构成的变化个人受教育的背景是他能担任某种工作和熟练地掌握特定业务的先决条件劳动力的教育程度迅速提高增加了劳动技术等级和扩大了劳动的多才多艺从而提高了国民收入教育年限的差别决定了收入的差别年龄地区种族职业社会关系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劳动力的收入差别35是由于受教育的差别而产生的
(1)实际工作时间变化所致 (2)教育的作用
(3)性别、年龄变化的作用 2、资本变动的作用
年均增长率%
2.93
2 1.57 0.80 0.67 0.10 0.43
பைடு நூலகம்
占年均增长率的%
100
68 54 27 23 4 15
二、单位投入量的产量增加
0.93
32
1、规模节约等
0.34
11
2、知识增进和应用
0.59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
增长率
劳动 总投入量
资本
就业 工作时数 年龄—性别构成 教育 存货 建筑与设备 住宅
国际资产
全要素生产率
知识进步 资源再配置 规模及经济
对各增长因素的分析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 • 这时有 s>s0 表明社会储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 允许的程度,由于增长受到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 限制,将会出现储蓄或投资过多,引起经济长期停滞 的趋势。
当G w G n ,将会出现长期繁荣
• • 这时有 s<s0 表明社会的储蓄或投资尚未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所要求的水平。这时,会因劳动力过多而造成工资低 廉,因而可能形成“长期兴奋”状态。
(3)70年代
(4)80年代以来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内生、人力资本、制度。
附:罗马俱乐部
• • (1)概况 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 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发 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 成立于1968年4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


宗旨是通过对人口、粮食、工业化、污染、资源 、贫困、教育等全球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提高公众 的全球意识,敦促国际组织和各国有关部门改革社 会和政治制度,并采取必要的社会和政治行动,以 改善全球管理,使人类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 • 自然增长率是一国在考虑到长期自然因素增长情况下所能 达到的最大可能性增长率。 从长期看,每年的人口会增加,劳动力也会增加,技术的 进步使劳动生产率也会获得提高,这两个因素增加的总和 所决定的增长率就是自然增长率

例如,劳动力年增长率为2%,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为3% ,则自然增长率Gn=2%+3%=5%
自然增长率
• • • •
Gn
s0 ν r
Gn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即充 分就业时的经济增长率 s0: 是最适宜的储蓄率 vr: 是合意的资本—产出比 n: 为人口增长率。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2.图示
(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1)定义 (2)图示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1)定义 (2)图示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3)各产业开放的程度不同
1.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Δk=sY- k
荷兰
人力资本的概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由 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
1.定义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经济增长核算方程
剔除税收、能源、食品和管制价格的CPI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义的解释。
(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概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由 经济学家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学中指的是人 们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它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经济 增长:一是对人力进行 促进经济增长;二是知识 技能更高的劳动力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本 品,从而提高生产率和人们的长期生活水平。 (三)私人企增长的
一、政府 与储蓄率
二、政府 与生产率 (一)改进基础设施 (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三)推动研究与开发
三、产业 与经济增长
表1 世界主要国家衡量核心通货膨胀所采用的方法
国家
方法
美国 荷兰 日本
剔除食品、能源项目的 CPI;加权中位法
剔除蔬菜、水果和能源 的CPI
经济增长理论
(优选)经济增长理论
(四)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理论 1912年《经济发展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源于企
业家的创新活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原料和新的企 业组织形式。
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简介 (一)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
1960年《经济成长的阶段》,认为处于传统社会的国家, 只要把它的国民收入的15—20%储存起来用于 ,增长率会迅 速提高,从而不能通过起飞阶段,达到现代化的成熟阶段。 (二)西蒙•库兹涅茨、索洛、丹尼森的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十二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一、经济增长的涵义和特征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变动情况,经济增长应当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

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他认为,这个定义有三个组成部分:(1)提供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因而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标志;(2)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必要条件;(3)制度与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2、库兹涅茨还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

例如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生产规模的变化、单个私人企业转向全国性或跨国公司等。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表现在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

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经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取市场和原料。

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标准。

然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能完全看作就是经济增长率。

首先,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含有的物价上涨因素必须剔除。

其次,应考虑人口变动因素。

第三,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衡量经济增长,不应以实际的GNP为标准,而应以国家的生产能力即潜在的GNP为标准,方可抽去总需求变动因素。

第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管是用实际的GNP,还是潜在的GNP来作为衡量经济标准,都有缺陷。

若经济增长局限在物质产出上,会忽视人类其他方面福利的增进,如工作时间缩短,产品质量改进,医疗进步等都难以得到反映;又如,不经过市场的许多活动无法统计到经济增长中去;还有,对增长给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也难以计算进去。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稳态分析(续)
y yA yB
(n +d)k f (k )
sf(k) A

O 图11—1
kA 经济增长的稳态
k
三、储蓄率的增加
y (n +d)k C` s’f(k)
C
sf(k)
O
k0 图11—2
k`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k
y (a) y0 O 图11—5 G (b) O 图18—5 t0 t1 t t0 t1 t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Δ Κ = Ι -dK
根据I=S=sY,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
Δ Κ = sY-dK
该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可得:
Δ Κ /N = sy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K N K K k n n k KN K Kk
再对等式两边同除以N,可得: Δ Κ /N=Δ k+nk 将 Δ Κ /N = sy –dk 式 和 上 式 合 并 , 消 去 Δ Κ /N,则可得到: Δ k =sy-(n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 = 人均储蓄 - 资本广化
如果G>GW
1、假定s=sd
G = s/ c GW = sd/ cr
∴ 如果G>GW, 则必然有c<cr
这时,资本家增加投资以使资本-产出达到合 意水平,所以投资增加,其结果刺激了经济 的繁荣。
2、假定c=cr
G = s/ c GW = sd/ cr
如果G>GW, 则必有s>sd,
这就意味着实际储蓄率大于意愿的储蓄率,个 人、企业减少储蓄以使得储蓄率达到合意的水 平。储蓄的减少就是消费、投资的增加,从而 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产出增长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195019603511081619601970411213171970198031091605198019902908130819902019220608081950201932091211美国经济增长核算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丹尼森efdenison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评价19291982增长因素增长率总要素投入190劳动134资本056单位投入的产量102知识066资源配置023规模经济026其他003国民收入292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二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投资品
•创新理论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正常形态,是创新所引起 的旧均衡的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 思想要点:企业家创新的动因是看到了盈利机会, 创新的结果又为其他企业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而形成 创新浪潮。创新浪潮的出现引起了对银行信用及资本 品需求的大幅增长,推动了经济向上摆动。随着创新 浪潮的平息,超额利润消失。由创新而增加的大量产 品的价格下降,于是对银行信用及资本品的需求减少, 导致经济收缩并逐渐萧条。 熊彼特还用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的长短
基钦周期(短周期,40个月)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9~10年)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50年)
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又称建筑周期)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4.经济周期的成因
(1)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的数量的11年变化周期,从太阳黑子活动 的极大期下降极小期,然後再回到极大期,称为一 个太阳黑子周期。 农业受太阳黑子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每当出现太 阳黑子的时候,必引起谷物的减产,从而使农作物 价格提高,而较高的农作物价格价格必引起经济水 平下降。 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 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

经济增长理论题库44论述题

经济增长理论题库44论述题

1.一般来说,作为经济系统的投入要素都有那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么?为什么?(东北大学2004研)答:(1)一个经济系统中的投入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和技术。

生产要素由土地、劳动、资本存量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①土地,所谓土地或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环境等等。

一般来说,自然资本本身使天赋的,客观存在的。

自然资源使经济增长的基础,在现实中,有些国家的有些产业主要是建立在丰裕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

但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尤其是在现代世界中,自然资源的丰裕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②劳动,劳动或人力资源包括一国投入的劳动数量和劳动的质量。

从劳动投入的数量来说,劳动投入量受到劳动人口、劳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就业人数越大,劳动的投入量就越大,但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就业人数的增加,至多只能增加已过的产出总数,而无法提高人均国民产出。

劳动的质量包括劳动者各方面的能力,如掌握的知识,具体的技能、体力,个人的追求、价值取向等等,在现代世界中,劳动的质量比劳动的数量更为重要,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③资本,资本包括各种机器设备、生产性建筑物、道路等各种基础设施、存货(包括原材料存货、在制品、成品、零部件存货等等)。

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数量的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高储蓄率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同时,资本也是多种多样的,高效、先进的资本品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既是经济增长的体现,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

④技术进步,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技术进步最终体现在新生产要素的采用、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新产品或新劳动的引入等。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上述四种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技术与土地、劳动、资本的联系极为紧密。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3)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3)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3)及答案《宏观经济学》⾃测试题(三)______系专业_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按计算国民⽣产总的⽀出法,应计⼊私⼈国内总投资的项⽬是:()A、个⼈购买的轿车B、个⼈购买的住房C、个⼈购买的冰箱D、个⼈的住房租⾦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C、在价格很⾼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D、曲线离原点越来越远3、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率为2,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A、5%B、80%C、20%D、10%4、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 )A、国民收⼊波动的规律与根源B、物价⽔平波动的规律与根源C、利率⽔平波动的规律与根源D、⾦融市场波动的规律与根源5、根据奥肯定理,失业在经济上最⼤的损失是:( )A、失业者⽣活⽔平下降B、造成财政困难C、实际国民收⼊的减少D、名义国民收⼊的减少6、长期总供给曲线表⽰出现在以下情况:()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B、经济中的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限增加D、价格和国民收⼊⽔平同⽅向变动7、⼀旦放宽劳动市场上市场出清的假设条件,当以下情况出现时会发⽣失业()A.、由于⼯资太低,⼈们决定不⼯作。

B、⼯资⽔平不能因需求或供给的变动⽽及时调整。

C、⼯资⽔平不⾜以使⼯⼈维持⼀个相当的⽣活⽔平。

D、每个愿意在现有⼯资⽔平下⼯作的⼯⼈都能找到⼀份⼯作。

8、假设⼯资是刚性的,当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A、⽬前⼯资⾼于市场出清⽔平,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B、⽬前⼯资低于市场出清⽔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C、⼯资下降到新的市场出清⽔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D、⼯资⾼于市场出清⽔平,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导致失业。

丹尼森

丹尼森

丹尼森《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发布时间:2007-7-27 14:34:04 被阅览数:139 次来源:中国国学网文字〖大中小〗)丹尼森(E·F·Denison,1915—),美国经济学家。

布朗大学经济学博士。

曾在美国布朗大学、加州大学布克莱校区、商业部经济处及经济发展委员会任职。

担任过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和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司副司长。

他从60年代初开始根据美国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估计,以期从中寻找经济增长的因素并度量它们所引起作用的大小,以此作为美国加速经济增长的参考。

他的主要著作有:《美国经济增长》,载(美)《商业杂志》(1962年);《余额要素与经济增长》,巴黎(1962年);《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纽约(1962年);《为什么经济增长率不同》,华盛顿(1967年);《美国经济增长核算,1929—1967年》、华盛顿(1 974年);《经济增长减慢的核算:美国在70年代》(1979年)等。

其中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以对经济增长因素务求详尽的分析而著称于世。

该著作中有关教育年限和知识进展等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计量,对于我们认识智力投资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The Soarces of Econo 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res & the Alternatires Before u s,1962年),该论著译成中文约5万多字,80页。

该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计量,明显看出正规教育年限增加对英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丹尼森分析的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其中属于生产要素投入量方面的有两项:(1)劳动在数量上的增长和质量上的提高。

丹尼森把劳动的质量划分为3个方面:一是由于正常劳动时间的缩短而引起的劳动质量的变化;二是成年男工由于正常教育年限的增长而引起的劳动质量的变化;三是由于年龄、性别构成的变化和相对于男工说来,女工劳动价值的变化而引起的平均的劳动质量的变化。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对那些低收入地区的人们来说,则强调消灭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产出的构成,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人口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地使有广泛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决策,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

经济发展的内涵本身有着一个演变的过程。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整个国民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观点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经济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迅速增长,但是它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和社会收入不均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因此经济学家才逐渐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开来。

简述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归纳如下:(1)知识存量的增加。

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

而在一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方面的变化。

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

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这是他与丹尼森分析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8章2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8章2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三、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
1。纯粹货币理论

01
2。创新理论
02
3。心理理论
03
4。消费不足理论
04
5。投资过度理论
05
6。太阳黑子理论
06
7。政治周期理论
07
(一)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是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化,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关于总需求决定的理论,因此,认为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是总需求,而且是总需求中的投资。
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所以稳态条件是:
sy = (n+δ)k
3.稳定性分析
人均产出增加,人均资本增加。
当储蓄增加时,人均储蓄曲线向上移动。
形成新的稳态。在新的稳态时:
稳态时的产出增长独立于储蓄率,所以增长率在短期提高后,会逐渐降低到劳动人口增长率水平。
4.储蓄率的提高
01
2。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02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由于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因而主要考虑劳动、资本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导致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资源配置的改进 ——规模经济 ——知识进展
在讨论加速系数时,可以用资本-产量比来分析 资本产量比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几单位的资本量,即资本与产量比例。 假定资本—产量比不变,则加速系数也不变,同时等于资本—产量比。 例:如果一单位货币产量所需资本货币量为2单位
K y
=
2 1
v
=

《某某年《微观经济十八讲》第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某某年《微观经济十八讲》第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当实际的增长率等于有保障的增长率(即GA=GW) 时,实际的资本—产出比(υ)就等于企业家合意 的资本—产出比(υr),与实际的经济增长相适应 的实际资本增量就等于企业家感到满意的资本增 量,或者说,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本投资正好等 于企业家愿意进行的资本投资。 由于在这样一种稳定的增长状态下,实际的投资 与企业家计划的投资相一致,所以这一增长率叫 做“有保证的增长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罗伯特·索 罗(Robert Solow)于1956年在《经济学季刊》 上发表了“对增长理论的贡献”一文。提出了一 个经济稳定增长的模型(即索罗模型,The Solow model),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二)增长过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y (n+δ) k
y=f(k) y*
sf(k) E
O
k*
k
图6-3 平衡增长的稳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四、储蓄率变化对平衡增长状态的影响
短期来看,在经济从原有平衡态(E1)向新的平 衡态(E2)过渡时期,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 产出量增加,总产出、人均产出、人均资本加速 增长。 从长期来看,经济最终将到达新的平衡增长点, 总产出、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增长率将逐渐回落 到平衡增长率水平。
c C Y sY Y s Y ysy f (k)sf (k) AL AL AL AL
c* f (k*)sf (k*) f (k*) (n)k*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当GA>GW,实际的资本—产出比就会小于企业家 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即υ<υr,企业的投资增加, 一方面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增加总供给,其结果将加快经济增长,使实际的 增长率GA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更大,刺 激进一步的投资。 当GA<GW,实际的资本—产出比就会大于企业家 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即υ>υr,企业将减少投资, 以消除过剩的存货或资本。投资的减少将使国民 收入和实际增长率下降,实际的增长率与有保证 的增长率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8年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丹尼森分析经济增长

2018年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丹尼森分析经济增长

2018年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丹尼森分析经济增长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教育立国、科教兴国,与研究生报考升温有必然的联系吗?当然是有的。

研究生由天之骄子中的骄子,滑落为人间就业的弃子。

于是,人们看到,本科生找不到工作,考研。

诚然,研究生毕业找到工作的,是绝大多数,只要不挑,找一个理想中的工作没有问题。

现凯程为考生朋友提供重要信息。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一类是生产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劳动、资本是可变的,土地是不变的。

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要素生产率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与知识进展。

具体讲,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六个: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和其他因素。

丹尼森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目的在于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以此来比较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丹尼森根据美国1929~1982年的历史统计数据,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经过计算与分析,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部分原因在于劳动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劳动增长率就占有较大的权重。

资源配置状况对经济增长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劳动者转换工作、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等,都导致了产量或收入的增加。

在收入的年平均增长中超过10%的部分来自于规模经济,因为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产量的投入更少,可以节约生产资源,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在所有因素中,知识进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3。

据此,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丹尼森所讲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知识而在结构与设备方面产生的更有效的设计,还包括从经验与观察中得到的知识。

丹尼森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也不能把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归因于技术知识,因为管理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

e.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可以用 人均生产的函数曲线来表示(见图形);
f. 储蓄率(s)和资本折旧率(δ)均为常数, 资本存量的增量为△K = I - δ K;
g. 两部门经济中,投资 = 储蓄是经济均衡的 条件,即I = S = s · Y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y y= f(k) 0 y
由于 k = K / N,资本存量必须与劳动一样按人 口增长率n增长,经济稳态公式为: ΔY/Y=ΔN/N=ΔK/K=n 这就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基 本公式或经济平衡增长路径公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图形(新教材P138图)也可说明经济增长 的稳态:
横座标为人均资本量即k,纵座标为人均产量 即y。(n+ δ )k为持平投资或资本广化曲线,y = f (k)为人均生产函数曲线,sf(k)为人均储蓄或 人均投资曲线。
库兹涅茨下的经济增长的定义包含了三方 面含义: 一是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生产能力(即经 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上(亦指人均GDP增长率的 提高); 二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三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意识的相 应的调整上(即建立在相应的制度创新基础上)。
2. 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衡量,其公式为: Gt = ( Yt – Yt-1)/Yt-1 其中Gt为t期经济增长率,Yt为t期总产量, Yt-1为上一期总产量. 3. 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六个方面的特征: a. 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 b. 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包括劳动 生产率和其它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上,库氏还 提出了“倒U假说”。 这一假说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非 农业部门的扩大,人们的收入差距或不平等程度 不断加剧;随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由于农 业比例下降而占被支配地位时,部门之间不平等 即收入差距又逐步缩小.这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出 现的情况反映在图形上(如图所示),如同倒U 形状,故被称为“倒U假说”。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gw), , 企业家会减少投资,使两者一致,经济将累积性 收缩,产生失业。
四、经济中长期波动的原因
自然增长率: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 到的最大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出现长期停滞趋势;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出现长期繁荣趋势。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gw=gn), 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g= s / c
式中:g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g= ΔY / Y; 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 s = S / Y c为一个国家的资本-产量比,C = I/△Y。 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率必须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之比。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 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11.4 零经济增长理论
这一观点的根据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因素: 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 能源消耗,其共同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增长都是 指数增长,即按照一定的百分比递增。 用P代表某增长因素基期的数量,r为每一期的 增长率,A为第n年的数量,则指数增长的计算 方法为:
A=P(1+r)n
他把这些因素分为七类: 就业人口和年龄性别构成;工人工时数;就业 人员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资源配置; 规模经济;知识的进步。
11.4 零经济增长理论
一、增长极限论
基本观点: 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 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 的耗竭和污染的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 力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11.3 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4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
就业 工作时数 年龄—性别构成 育 存货 建筑与设备 增长率 国际资产
总投入量
可编辑ppt
劳动 教
资本
住宅
5
对各增长因素的分析
• (一)劳动投入量 • 1.就业 • 2.工时
时间的缩短
正常劳动
劳动的质量变化
成年男工教育年限的增加
别构成的变化
可编辑ppt
年龄—性
6
• 3.教育
• 个人受教育的背景是他能担任某种工作和熟练地掌握特定 业务的先决条件
• 劳动力的教育程度迅速提高,增加了劳动技术等级和扩大 了劳动的多才多艺,从而提高了国民收入
• 教育年限的差别决定了收入的差别 (年龄、地区、种族、职业、社会关系)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劳动力的收入差别 3/5是由于受教育 的差别而产生的。
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与分析
爱德华.丹尼森
可编辑ppt
1
时代背景
• 整个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远 远落在除英国以外的西欧、苏联和日本等 国的经济增长率后面。
• 经济增长问题——“政治问题”
可编辑ppt
2
丹尼森的生平及著作
• 美国经济学家,增长核算之父。1915年出生于 内拉斯加州奥马哈,21岁获奥伯林学院经济学 学士学位,23岁获布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6岁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市场范围的扩大来表示规模经济
可编辑ppt
15
• 3.知识进步 • 要素生产率持续长期增长的最基本的和最大的原因 • 技术知识:关于物品的物质特性和如何在物质意义上制作、
组合或使用他们的知识 • 管理知识
• 计量方法:余值法 高估
可编辑ppt
16
美国1929一1957年国民收入增长率及因素
增长因素
0.93
32
1、规模节约等
0.34
11
2、知识增进和应用
0.59
20
3、资源配置改善
0.07
1
可编辑ppt
17
增长因素作用的国际比较
• 1.从美国和西欧的对比看 • 1950年~1962年 年均增长率
西欧4.8% 要素投入量 1.79%(40%)要素生产率 3.1% (60%)
美国 3.3% 要素投入量 1.9%(60%) 要素生产率 1.4% (40%)
结论:西欧的劳动规模大于美国,但增长速度缓慢;美国劳 动力质量高
美国资本投入量对增长的贡献大于西欧,规模经济对增长的
贡献西欧大于美国
可编辑ppt
18
• 2.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953~1971年 日本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8.77%
• 资本投入 2.1% 0.95%
规模经济 1.94%
资源配置
可编辑ppt
7
• 还考虑到教学年度的教学天数的变化
• 他所谓的教育,只是指劳动者所受教育年限的多少而言的, 并不考虑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
可编辑ppt
8
• 4.工时的年龄—性别构成
• 总工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工人所做工时加总后得出 来的 年龄、性别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他们的每一个年龄组别平均一个工时所创 造的价值不同,代表不同的劳动投入量
• 1941~1962 美国商业经济局副处长,其中 1956~1962 兼任经济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 1962~1978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所经济研究室 高级研究员,其后担任过经济学会副会长
可编辑ppt
3
• 《美国经济增长》 • 《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 • 《为什么经济增长率不同》 • 《经济增长减慢的核算:美国在70年代》
可编辑ppt
9
• (二)资本、土地投入量
• 在非住宅性企业领域内,有两类资本投入量: • 1.存货:原料、在制品、制成品、零件、谷物 • 2.非住宅性的建筑和设备 注:资本投入量不包括资本财物设计的改善在内
可编辑ppt
10
• 土地的数量是不变的 1.地区的开发:交通条件的建立 深层矿藏的开采:新技术的采用
24
可编辑ppt
25
可编辑ppt
26
可编辑ppt
27
可编辑ppt
28
可编辑ppt
29
可编辑ppt
30
可编辑ppt
13
• 1.资源再配置 • 第一种是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二种是非农业独立经营者和不领薪酬的家属的转移
生产资源配置到各种用途上,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越接 近于最大限度的产品价值时,单位投入的产出量越大
可编辑ppt
14
• 2.规模经济 • 内部经济 外部经济 • 规模经济的计量很难 • 斯密的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理论
知识进步 1.97% 劳动投入量 1.85%
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4.86%
要素投入量的贡献为3.95%
日本的高增长现象——“过度因素”和“持续因素” 1961~1971 持续因素 3.24% 过度因素 6.32%
可编辑ppt
19
可编辑ppt
20
可编辑ppt
21
可编辑ppt
22
可编辑ppt
23
可编辑ppt
实际国民收入
一、总投入量的增加 1、劳动力因素变化所致的增长率
(1)实际工作时间变化所致 (2)教育的作用
(3)性别、年龄变化的作用 2、资本变动的作用
年均增长率%
2.93
2 1.57 0.80 0.67 0.10 0.43
占年均增长率的%
100
68 54 27 23 4 15
二、单位投入量的产量增加
以上归因于能够再生产的资本投资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2.土地的自然属性未发生改变
可编辑ppt
11
• 如何得到总的全部要素投入量的总数? • 1.三要素论
劳动—工资 资本—利润 土地—地租 • 2.权数的确定
可编辑ppt
12
• (三)全要素生产率
• 假定总投入量增加某一个百分比,例如1%,则产量也增加 同样的百分比,也就是1%。但是实际上产量的增加率要超 过1%,超过部分,丹尼森称之为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变化, 也就是全部要素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