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技术在铀分离富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铀在页岩上的吸附迁移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铀在页岩上的吸附迁移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立题背景和意义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放射性元素,它的存在和分布往往与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页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资源,备受瞩目。
然而,在页岩开采过程中,铀的存在和运移状态仍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对于采矿企业的环保治理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铀在页岩上的吸附迁移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解决当前页岩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应对策略,还可以为探索新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铀在页岩上的吸附迁移行为特征和规律,分析其与页岩矿物及水文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铀在页岩中迁移模型,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治理效果。
2.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铀在不同类型的页岩上的吸附迁移行为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现代分析技术,分析铀的存在状态和运移规律,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页岩矿物特征,深入探讨铀在页岩中的吸附迁移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铀在页岩中的迁移模型。
3.研究方法(1)采集不同类型的页岩样品,并对其进行物相、微观结构和成分分析。
(2)构建铀在页岩上的吸附迁移实验装置,采用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吸附迁移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3)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铀在页岩中的吸附迁移模型,并探讨影响因素和机理。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1)掌握铀在不同类型页岩上的吸附迁移规律和特征;(2)建立铀在页岩上的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应用价值;(3)为页岩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
创新点:(1)对铀在页岩中的吸附迁移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范式建立、解决资源利用与环境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实时监测铀在页岩中的吸附迁移,并建立铀在页岩中的迁移模型,为页岩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新型高性能铀酰离子吸附材料制备及应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高性能铀酰离子吸附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展开。首先,优化制备条件和影响因素,提高该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其次,深入研究该材料的吸附机 理和性能优化途径,为该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拓展该材料的应用领域,推动其在核能、水 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该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电、催化等领域。同时 ,进一步研究该材料的再生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该 材料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为解决核能、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新型高性能铀酰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核能工业中的应用,有 望提高铀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核能工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高性能铀酰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研究 其在核能工业中的应用。具体目标包括
活性组分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要点一
活性组分的选择
铀酰离子吸附材料的活性组分对其性能具有决定性影 响。活性组分的性质和分布直接决定了材料的吸附性 能和选择性。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高 活性和选择性的活性组分。
要点二
活性组分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活性组分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材料的性能也具 有重要影响。例如,活性组分与基质之间的键合方式 、配位环境等都会影响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活性组分的负载
活性组分选择
选择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组分,如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 化物、活性炭等。
负载方法
采用浸渍法、共沉淀法、热分解法等将活性组分负载到前驱 体上。
海水提铀吸附法(3篇)
第1篇一、引言铀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铀资源开发方法主要依赖于陆地铀矿的开采,然而,陆地铀矿资源日益枯竭,寻找新的铀资源开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海水提铀吸附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铀资源开发技术,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海水提铀吸附法原理海水提铀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剂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海水预处理:将海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杂质,提高吸附剂与铀的接触效率。
2. 吸附:将预处理后的海水与吸附剂混合,通过吸附剂表面的官能团与铀离子发生络合作用,使铀离子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
3. 分离:将吸附了铀离子的吸附剂与海水分离,通常采用过滤、离心等方法。
4. 解吸:将吸附了铀离子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处理,使铀离子从吸附剂表面释放出来。
5. 铀富集:将解吸后的铀离子进行富集处理,提高铀的浓度。
6. 铀提取:将富集后的铀进行提取,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方法。
三、海水提铀吸附剂种类目前,海水提铀吸附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有机高分子吸附剂:如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等,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等优点。
2. 无机材料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藻土等,具有成本低、吸附性能稳定等优点。
3. 复合型吸附剂:将有机高分子吸附剂与无机材料吸附剂进行复合,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四、海水提铀吸附法优势1. 资源丰富: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铀资源库,其铀资源量约为陆地铀矿的4000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 成本低廉:海水提铀吸附法采用天然材料或低成本材料作为吸附剂,降低了铀资源开发成本。
3. 环境友好:海水提铀吸附法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具有较高的环境友好性。
4. 可持续发展:海水提铀吸附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缓解陆地铀矿资源枯竭的问题。
五、海水提铀吸附法挑战1. 吸附剂吸附容量有限:海水中的铀含量较低,需要提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以降低铀资源开发成本。
铀吸附研究现状
铀吸附研究现状铀吸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就各种物质对铀的吸附试验进行总结,进而提出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富磷铀水体中的铀吸附研究还罕有报道,值得我们关注。
标签:铀吸附;研究方法;核能源引言核能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由来已久,随着当代工业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核能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放射性污染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
因此,研究放射性对环境影响及其吸附迁移的规律,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铀(uranium)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三副族元素,锕系元素之一,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原子序数92,原子量238.0289,密度18.95g/cm3。
自然界中铀的质量数包括234、235和238三种同位素,其相对丰度分别为0.006%,0.71%,99.28%,半衰期分别为2.475×105a,7.13×108a和4.507×109a。
关于铀吸附的实验研究已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研究课题之一,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很少,主要集中在矿物,胶体以及微生物等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文章就前人所做的铀吸附的相关实验进行总结。
1 国外的铀吸附实验的研究铀资源是当今社会核能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铀不仅是重要的核能原料,同时也导致了主要的放射性污染。
铀的迁移及吸附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方面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
铀的吸附性研究,以研究天然材料对核素的吸附过程,如:美国能源部的“YuccaMountain”工程,利用火山灰、天然岩石、粘土等物质对U、Sr、Cs等14种核素,进行吸附实验,最终计算出多种核素在不同材料中的吸附百分数,并探讨溶液组成、核素浓度、温度及固相粒径对核素吸附性的影响。
EricSimoni等在法国的核物理研究所(IPN)的放射性实验室中放射性元素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合表面络合模型理论,主要对放射性的元素铀、钍等以及进行吸附试验的吸附材料的水溶液表面化学行为进行试验,进而总结出吸附规律。
铀(Ⅵ)分析中的分离富集技术
中的铀 ,常 见 阳离 子 不 干 扰 铀 的 吸 附 。用 该 方 法对 清 洁河 水 样 中 的痕 量 铀 进 行 富 集 ,结
分离 的选 择 性 、峰 的形 状 和 灵 敏 度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利 用 4一 ( 2一噻 唑 偶 氮 ) 间 苯 二 酚 ( TAR )偶 氮砷 Ⅲ等 配位 体 与 金 属离 子 形成 稳
3 2 有机 吸 附材料 .
有机 吸 附材 料 主 要 是 聚 胺 酯 类 物 质 ,这
离富 集原 理 的不 同,把 国 内外 近 1 0年 发展 的
新分 离 富 集 技 术 按 浮 选 、毛 细 管 电 泳 、吸 附
分离 和萃取 4类 进行 评述 ,比较其 优缺 点 ,展 望铀 分析 中分 离 富集技 术 的发展 趋势 。
2 毛 细 管 电泳
毛细管 电泳分 离技 术 具有 分 离速 度 快、
离 富集 铀 ( 1 。采 用 光 度 法 ,铀 的检 测 限 为 V) 1 0 mo/ ×1 lL、相 对标 准偏 差 为 2 2 ( 的 . 铀 浓度 为 4×1 ~ mo/ : 7 。采 用 E A 0 lL, ) DT
我 国杨 振周 、董 灵 英 等 前 辈们 在 2 0年 前
[ 者 简 介] 罗 明标 ( 9 3 ) 男 , 教 授 ,博 士 , 主 要 从 事 放 射 性 及 稀 有 稀 散 元 素 分 析 化 学 教 学 、科 研 作 16 一 ,
工作 。
维普资讯
铀 矿 地 质
第 2 4卷
竞争性 的配 体浓 度 、性质 以及 溶液 的 p 值 对 H
本文依据分离富集原理的不同把国内外近年发展的新分离富集技术按浮选毛细管电泳吸附分离和萃取类进行评述比较其优缺点展望铀分析中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微生物吸附铀的研究机理与展望
微生物吸附铀的研究机理与展望摘要:水冶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物,其中的放射性核素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长期潜在危害。
微生物对铀的吸附作用可用于降低水中铀的浓度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文探讨了微生物对铀的被动吸附机理,论述了其表面配合、氧化还原,无机微沉淀及离子交换等过程,并进行了展望。
前言铀矿冶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物,其中的放射性核素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水体。
这些核素进入环境后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如何清除水体中的低浓度铀已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1]。
现就微生物吸附铀的机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微生物吸附,铀,生物吸附剂,研究展望正文一铀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与去除方法由于排放源的不同,水体中铀的浓度也不尽相同,但铀存在形态基本类似,主要是以U(Ⅵ)和U(Ⅳ)2种价态与其它金属化合物或氧化物共存。
其中U(Ⅳ)容易与无机碳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最终形成沉淀,而U(Ⅵ)则通常以UO22+铀酰离子形式存在,可溶性较好,不容易去除,水体除铀也主要指U(Ⅵ)及其化合物的去除。
核素铀污染处置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如沸石吸附、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
但物理化学方法成本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且难以用于治理环境中的面污染。
生物吸附(Biosorption)是指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重金属离子被微生物细胞吸附的过程。
这一概念于1949年首先由Ruchhoft[2]等人提出他用活性污泥法从废水中回收了239Pu,描述了在清除污染的过程中增长的微生物有巨大表面积的“胶状基质能吸收放射性物质”。
大量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对包括铀在内的金属离子都有很强的吸附能力[3]。
生物吸附法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处理效率高、pH值和温度范围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就可以解吸生物材料上吸附的金属离子,且解吸后的生物材料可再利用。
电沉积吸附法 铀
电沉积吸附法铀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核燃料,由于其放射性辐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铀的富集和处理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规模化制备及工程示范研究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规模化制备及工程示范研究以海水提铀吸附材料规模化制备及工程示范研究为标题的文章:海水中的铀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然而,海水中铀的浓度极低,提取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
海水提铀技术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吸附材料是其中关键的研究领域之一。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是指能够从海水中选择性吸附铀离子的材料。
目前,广泛研究的吸附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混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吸附容量、选择性和循环使用性的特点,是实现海水提铀技术的关键。
在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材料合成方法和工艺参数,提高了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例如,一种基于聚酰胺纳米纤维的吸附材料被开发出来,其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选择性,可以在海水中高效地吸附铀离子。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利用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等无机材料制备了高效的吸附材料,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工程化应用,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工程示范实验。
他们设计了一种流动吸附系统,通过循环流动的方式,实现了对海水中铀离子的高效吸附和再生。
在这个系统中,吸附材料被填充在固定床中,海水经过材料床层时,铀离子被吸附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吸附材料容器中的铀离子达到饱和,需要进行再生。
通过调整流速和再生条件,实现了吸附材料的高效再生和循环使用。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和工程示范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海水提铀技术的实际应用。
海水提铀技术可以为核能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铀资源,减少对传统铀矿石的依赖,同时降低核能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海水提铀技术还可以促进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和工程示范研究是推动海水提铀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一步。
通过不断改进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以及开展工程示范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海水提铀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吸附法处理含铀废水研究进展综述
吸附法处理含铀废水研究进展综述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铀的危害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综述了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吸附技术的特点,评论了它们的吸附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吸附含铀废水处理(一)前言随着核电的发展,核电在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铀废水,以及铀尾矿废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放射性核素可通过稻米等食物转移至人体内部,极难排出体外,这些铀元素将在人体内形成长期放射性内照射,对人体健康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治理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放射性废水尤其是含铀废水的处理方面,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几乎尝试使用了废水处理领域中所有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如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等方法.但是这些传统方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共同缺点就产生的泥浆量较大,工艺流程冗长,后续处理烦琐,还需对二次废物行再处理,并且用于处理低含量放射性废水时,往往操作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寻求更高效经济的含铀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
废水中铀的净化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蒸发浓缩、离子交换、吸附、膜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吸附法因具有效率高、占地省、易于操作及产生污泥少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二)铀的来源与危害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含铀废水的来源低浓度的含铀废水的来源很多,主要来源是铀矿采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还有核电站、实验室、工厂等含铀废液部分的正常排放,各种核武器试验以及核战争,异常事故等。
在铀矿开采过程中废水主要来自两个部分:在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山废水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其中后者又是铀矿加工工业外排废水的主要来源。
铀矿加工废水来源有:1)生产中的工艺废液;2)排放的沉淀母液和吸附尾液;3)工艺过程用水。
偕胺肟基功能材料对铀的吸附研究进展
05050功滋讨科2021年第5期(52)卷文章编号:1001-9731(2021)05-05050-07偕胺肟基功能材料对铀的吸附研究进展*黄源涛12,刘晓阳3,刘立恒12,张学洪12(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3.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随着核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对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核能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含铀的污染废水,如何有效去除污染废水中的金属铀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偕胺肟基团对铀具有较强选择吸附性,可以对吸附剂进行功能化改性而形成对铀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偕胺肟基功能材料。
采用吸附法处理含铀废水时,发现经偕胺肟基团修饰后的吸附剂,表现出对铀高效的选择吸附能力。
综述了偕胺肟基功能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并对它们在水体中富集铀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偕胺肟基功能材料;铀;吸附性能;吸附机理中图分类号:O647.3;X70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ssn.1001-9731.2021.05.0080引言能源危机使得对核能的开发需求逐渐增加[],在铀矿采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铀废水23],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所以,不管是从环境保护还是能源安全方面,对水体中的铀进行有效的富集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吸附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铀的富集分离,并且因其效率高、占地省、易于操作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45]。
在吸附法中,吸附剂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目前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高效环保的吸附剂[]。
近年来新型吸附剂层出不穷,如:金属有机骨架[]、活性炭[7]、水凝胶[]等,但这些材料在酸碱条件下的不稳定性和对铀选择性吸附的缺乏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偕胺肟基改性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偕胺肟基改性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谢磊;唐文玲;谢水波;王劲松;王慧娟;王赛【摘要】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偕胺肟基改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前后 MWNTs 在不同条件下对铀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在pH=2~8的范围内,未改性的碳纳米管(raw‐MWNTs)与偕胺肟基改性碳纳米管(AO‐MWNTs)对铀的吸附容量均是先增大后降低,pH 值为5时达到最大。
随着铀初始浓度的增大,raw‐MWNTs和AO‐MWNTs对铀的吸附容量逐渐升高。
当铀初始浓度为10 mg/L 时,AO‐MWNTs对铀振荡吸附30 min后达到平衡,吸附容量可达18.93 mg/g ,而raw‐MWNTs对铀振荡吸附60 min后趋于稳定,吸附容量可达9.59 mg /g。
AO‐MWNTs对铀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为106.38 mg/g。
%AO‐MW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 modified by amidoxime group ,and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of uranium on the raw‐MWNTs and AO‐MWNTs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uranium on raw‐MWNTs and AO‐MWNTs primarily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over the range of pH =2‐8 ,and reach the maximum at pH=5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uranium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uranium on the two materials gradually increase .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uranium is 10 mg/L ,the adsorption of uranium on AO‐MWNTs balances after oscillating 30 min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reaches 18.93 mg/g ,while the raw‐MWNTs tend to be stable after 60 min ,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s 9.59 mg/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uranium on AO‐MWNTs can be described by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and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can reach 106.38 mg/g .【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6(050)003【总页数】8页(P410-417)【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偕胺肟基;铀;吸附【作者】谢磊;唐文玲;谢水波;王劲松;王慧娟;王赛【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421001;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4.3碳纳米管自1991年[1]被发现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它具有由一层或多层石墨片通过卷曲而形成的无缝、中空筒柱型结构。
埃洛石对铀、钍的吸附行为的研究
埃洛石对铀、钍的吸附行为的研究本实验采用静态法研究U(Ⅵ)和Th(Ⅳ)在200目粒径埃洛石上的吸附行为,研究了浓度、温度、吸附时间、pH、离子强度对埃洛石吸附U(Ⅵ)和Th(Ⅳ)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U(Ⅵ)和Th(Ⅳ)在埃洛石上的吸附很快就可以达到平衡,大致在10到13个小时达到平衡。
pH对埃洛石吸附有很大影响,在NaNO3浓度为0.1mol/L,铀溶液浓度为1×10-4mol/L量级时,pH从3-6,U(Ⅵ)的吸附率很快从5%升至95%以上;同样钍溶液浓度为1×10-4mol/L级时,pH从1-4,Th(Ⅳ)的吸附率很快从5%升至90%以上;在pH=3.5下,吸附体系NaNO3浓度中对埃洛石吸附U(Ⅵ)、Th(Ⅳ)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Th(Ⅳ)的吸附有很大的影响,对U(Ⅵ)的吸附效果的影响要明显小于Th(Ⅳ),在吸附体系中NaNO3浓度越低的时候吸附效果越好,反之效果越差。
温度对埃洛石吸附U(Ⅵ)、Th(Ⅳ)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吸附效果也越好,说明埃洛石吸附U(Ⅵ)、Th(Ⅳ)是一个吸热反应。
对U(Ⅵ)、Th(Ⅳ)在埃洛石上的吸附进行模型处理发现U(Ⅵ)、Th(Ⅳ)在埃洛石上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
在不同NaNO3浓度和不同pH下进行吸附和解吸,发现U(Ⅵ)、Th(Ⅳ)几乎不能解吸下来。
关键词:U(Ⅵ)、Th(Ⅳ);埃洛石;吸附;静态法;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各地雾霾现象频繁出现,目前正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明显不能满足人类对能源急剧增长的需求,并且化石燃料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危害,为了提供足够多的能源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核能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同时十八大会议的召开对我过的核能事业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核电事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但是在光明的发展前景下,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技术和社会问题,随着核能和平利用的不断发展,放射性核废料能否妥善的处理和处置成为了核能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po-cu-bdc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第48卷第5期2020年3月广 州 化 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8No.5Mar.2020PO-Cu-BDC 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肖静水,刘 敏,彭安国(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摘 要:以N,N-二甲基甲酰胺㊁对苯二甲酸和四丁基溴化铵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法合成Cu-BDC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其进行氧磷基修饰,得到PO-Cu-BDC 材料,将其用于对含铀废水的吸附研究㊂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吸附底液的pH 处于5.0~7.0间,吸附时间50min 以上时对UO 2+2的吸附率在90%以上;吸附铀饱和后的材料用1.5mol /L NaNO 3洗脱时,洗脱体积4倍以上,洗脱时间30min 以上时对UO 2+2的洗脱率达95%以上;材料重复吸附三次后对UO 2+2吸附率降为原来的66.8%,该材料具有一定稳定性,可作吸附剂重复利用㊂关键词:电化学合成;氧磷基;修饰;PO-Cu-BDC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剂;UO 2+2 中图分类号:O6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677(2020)05-0052-03*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基金项目(No:12C0335)㊂第一作者:肖静水(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材料开发和分析应用㊂Study on Synthesis of PO-Cu-BDC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Uranium *XIAO Jing -shui ,LIU Min ,PENG An -guo(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unan Hengyang 421001,China)Abstract :Cu -BDC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 with N,N -dimethylformamide,terephthalic acid and 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It was modified by dibutylphosphine oxide to obtain PO-Cu -BDC material,which was us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uranium containing wastew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rate of UO 2+2by PO-Cu-BDC material was more than 90%when the pH value was between 5.0~7.0and the adsorption time was more than 50min.The elution rate of UO 2+2was more than 95%when elution volume was more than 4times and elution time was more than 30min when 1.5mol /L NaNO 3was used as eluent for PO-Cu-BDC material saturated with uranium.The adsorption rate of UO 2+2decreased to 66.8%after three times of repeated adsorption.The material had certain stability and can be reused as an adsorbent.Key words :electrochemistry synthesis;oxyphosphate group;modification;adsorbent;PO-Cu-BDC metal-organic framework;UO 2+2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分子内孔隙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㊂由于自组装时配位键形成的方向性,不同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或团簇能够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孔隙结构,从而不同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㊁光学特性和电磁学性质等㊂目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其较丰富的多孔结构在吸附㊁分离㊁催化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的应用前景[1-2]㊂目前,合成MOFs 的主要方法有水热溶剂热法㊁扩散法㊁微波法㊁电化学法和超声波法[3-4]等,上述方法中,水热或溶剂热法为重要合成方法,大多数MOFs 都可利用该方法合成,即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水为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合成方法㊂铀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同时又是射性元素,也是环境中有害有毒元素㊂在铀矿中铀的提取㊁分离㊁分析以及矿山含铀废水的处理都与到铀的富集方法有关,目前铀的富集方法如溶剂萃取法㊁离子交换法㊁沉淀法等多具有处理工艺流程长㊁费时㊁效率不高和环境不友好等特点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其特别的吸附性能为铀的富集分离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成为铀的新型吸附材料,但是目前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吸附剂吸附铀的文献报道并不多[7],本文以N,N-二甲基甲酰胺㊁对苯二甲酸和四丁基溴化铵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法合成了Cu-BDC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利用二丁基氧磷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进行氧磷基修饰,得到了PO-Cu-BDC 材料,探究了利其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含铀废水中的铀的分离富集处理㊂1 实 验1.1 仪器与试剂丙酮,5-Br-PADAP,无水乙醇,硝酸,浓硫酸,过氧化氢,对苯二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二丁基氧磷,四丁基溴化铵,均为分析纯,购自天津科密欧试剂公司;铀标准溶液:称取1.2016g U 3O 8于250mL 烧杯中,加15mL 浓硫酸,第48卷第5期肖静水,等:PO-Cu-BDC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53加5~6滴过氧化氢,加热至溶解,冷却后转入装用300mL超纯水的烧杯中,冷却后转入10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该溶液铀的浓度为1mg/mL;0.05%5-Br-PADAP溶液,5-Br-PADAP溶解于无水乙醇制得;试验用水均为超纯水㊂AX324ZH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TDZ4-WS自动平衡实验室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公司; Lamder35型紫外可见光度计,Perkin Elmer Instruments;SHA-C 型水浴恒温振荡器,江苏常州金坛良友仪器有限公司;DZ-2BE型真空干燥箱,天津泰斯特公司;PHS-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MJ-1200型超声波清洗机,无锡市美极超声设备有限公司;SKGL-1200管式炉,上海钜晶公司;SZCL-3B型l智能数显控温磁力搅拌器,郑州生化仪器有限公司㊂1.2 实验方法1.2.1 PO-Cu-BDC材料制备(1)取铜片(纯度为99.5%),置于丙酮溶液中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1h,以有效清洁铜片,去除其表面污物,取出后再置于稀硝酸溶液中10min,以去除铜电极表面氧化层,然后再用超纯水多次反复洗涤,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电化学抛光,用配制好的100mL体积比为1︓4的硝酸溶液与无水乙醇混合后作电解液,铜片作为阳极,石墨电极为阴极,在3V电压下电化学抛光10min,取出,反复用超纯水清洗到完全干净后,自然晾干备用㊂(2)用天平称取0.5g干燥后的对苯二甲酸,将其溶于10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对苯二甲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四丁基溴化铵,待所加物质全部溶解后,用同尺寸的锌片作为阴极,处理后的铜片电极作为阳极,调控不同电压进行反应㊂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金属铜阳极,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清洗电极3~4次,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取出,将铜电极表面产物剥落㊁研磨制成一定粒度备用㊂(3)将步聚(2)已制备好的材料放置于管式炉中,在充氮气保护下,将炉温升高到240℃,并保温5h,然后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Cu-BDC材料取出,分取一定量的Cu-BDC材料,加入100mL二甲苯溶液,搅抖后再加入一定量的二丁基氧磷,于磁力搅拌器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几次后,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得到外观颜色为浅绿色的固体物㊂1.2.2 PO-Cu-BDC材料对水中UO2+2的吸附实验称取上述已制备好的PO-Cu-BDC材料50mg于250mL磨口三角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UO2+2溶液,密封,置于水浴恒温振荡器中,保温25℃,转速200r/min,调整pH,一定时间后取出,静置10min,移取上清液,分析清液中铀含量,作材料对铀的吸附性实验㊂以同样方法作材料对汞离子的对比实验,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㊂清液中铀含量采用5-Br-PADAP 光度法[8]测定㊂试样取样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10mL pH= 8.2的三乙醇胺的缓冲溶液,1.5mL0.05%5-Br-PADAP溶液,然后用去超纯水稀释定容至25mL,于波长57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计算铀含量㊂据吸附前后溶液中铀含量对比得到铀的吸附率㊂1.2.3 PO-Cu-BDC材料的洗脱实验待PO-Cu-BDC材料吸附饱和好后,移取一定量的PO-Cu-BDC装填于口径0.2cm自制小玻璃柱管中,用一定体积的洗脱液过柱,收集洗液,5-Br-PADAP光度法分析洗液中铀含量,据洗液中铀含量和材料吸附的铀总量计算其洗脱率㊂1.2.4 PO-Cu-BDC材料的再生性实验取0.2g PO-Cu-BDC材料,用铀酰离子溶液吸附饱和后,计算材料对铀的吸附量,再用1.5mol/L NaNO3时洗脱至洗液不含铀,材料再用水洗涤干净后,按上述吸附实验再重复进行试验,以检验材料的可重复利用性㊂2 结果与讨论2.1 吸附性能2.1.1 吸附选择性PO-Cu-BDC材料是否对铀具有特异性吸附性能,实验选取二价汞离子作了对比性吸附实验,材料的吸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㊂结果说明,经氧磷基修饰后的PO-Cu-BDC材料对铀的吸附选择性并不显著㊂表1 吸附选择性(n=7)Table1 Adsorption selectivity(n=7)元素吸附率/%K U/HgU90.2Hg80.41.12 2.1.2 pH的影响pH值通常是影响铀的吸附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中选取了2.0㊁3.0㊁4.0㊁5.0㊁6.0㊁7.0㊁8.0㊁9.0等八个不同的pH值点,由图1结果可看出:当吸附底液的pH值处于5.0~7.0之间时,PO-Cu-BDC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铀可达90%以上;但是当溶液的pH小于5时吸附率有降低的现象出现,应该是当溶液pH的减少时,溶液中的氢离子增多有关(氢离子与铀酰离子竟争吸附点位);pH大于7时,吸附效果降低,基于铀酰离子其离子势较大,易于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物,从而影响了其吸附效果㊂由是在后面实验中控制吸附的pH值为5.0㊂图1 pH和时间对吸附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pH and time on absorption2.1.3 吸附时间的影响保持吸附底液的pH值为5.0,PO-Cu-BDC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量为100mg,对吸附时间改变,以试验吸附时间对PO-Cu-BDC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铀酰离子效果影响,实验54 广 州 化 工2020年3月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能够得到以下结论:当材料的吸附时间在50min 左右时,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对铀吸附率可至90%以上㊂2.2 洗脱性能2.2.1 不同洗脱剂的选择与洗脱剂浓度的影响从图2所示结果看可得到以下结论:采用NaNO 3作洗脱剂时,NaNO 3的浓度位于1.5mol /L 以上时洗脱效果就可比较好,达到2.0mol /L 时洗脱效果下降㊂选用其他无机酸试剂如一定浓度的硫酸㊁硝酸㊁盐酸溶液作为洗脱剂时,其中只有硝酸溶液洗脱效果较好,但材料再生性能下降较快,导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材料的有机结构被氧化性硝酸破坏相关,而在盐酸作洗脱剂时未曾观观察到材料的再生性下降快速现象,故实验中都采用1.5mol /L NaNO 3溶液为洗脱剂㊂图2 NaNO 3浓度对洗脱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concentration of NaNO 3on elution2.2.2 洗脱时间及体积的影响图3 洗脱时间及洗脱体积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time and volume on elution据图3可以看出,采用1.5mol /L NaNO 3作洗脱剂时,洗脱时间在30min 时就可将吸附的铀酰离子基本上洗脱,在30~60min 的洗脱时间试验中洗脱效果基本变化不大,实验中选择洗脱时间为40min㊂保洗脱时间40min 不变,洗脱液体积为吸附材料体积4倍以上时,对铀的洗脱率可达95%以上㊂2.3 再生性能从表2的吸附再生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重复利用三次后吸附率降为原来的66.8%,PO-Cu-BDC 作为吸附剂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重复使用,但对酸的稳定性较差㊂表2 PO-Cu-BDC 材料(0.2g )对铀酰离子的吸附再生实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uranyl ionby PO-Cu-BDC (0.2g )吸附次数铀吸附量/mg115.2213.1312.2410.23 结 论(1)用N,N-二甲基甲酰胺㊁对苯二甲酸和四丁基溴化铵采用电化学法合成了Cu-BDC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利用二丁基氧磷对其进行了氧磷基修饰,得到了PO-Cu-BDC 材料,将其用于对含铀废水的吸附研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用PO-Cu-BDC 材料,对含UO 2+2溶液进行吸附时,保持溶液pH 为5.0~7.0左右,50min 时吸附率最高可达91%,说明该PO-Cu-BDC 材料对铀酰离子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㊂(2)吸附饱和铀后的PO-Cu-BDC 材料用1.5mol /L NaNO 3作洗脱剂,洗脱液体积在4倍以上,洗脱时间在30min 时对铀的洗脱率可达95%以上㊂(3)PO-Cu-BDC 材料循环吸附3次后其对铀酰离子的吸附量降为原来的66.8%,说明PO-Cu-BDC 作为吸附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作为铀的吸附剂重复利用,但该PO-Cu-BDC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选择性表现不太明显㊂参考文献[1] LIU X,WANG J Y,LI Q Y,et al.Synthesis of rare earth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Ln -MOFs )and their properties of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4,32(2):189-194.[2] 徐来,傅仰河,孙龙,等.MOFs 材料催化氧化苯乙烯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5,42(12):75-76.[3] Butova V V,Soldatov M A,Guda A,et al.Metal-organic frameworks:structure,properties,methods o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J ].Russ Chem Rev,2016,85(3):280-307.[4] 魏金枝,张少平,王雪亮,等.巯基修饰Cu-MOFs 材料的制备及其汞吸附性能[J].化工学报,2017,68(5):2186-2194.[5] 罗明标,李伯平,杨枝,等.铀(Ⅵ)分析中的分离富集技术[J].铀矿地质,2008,24(1):57-61.[6] ROACH J D,ZAPIEN J H.Inorganic ligand -modified,colloid -enhanced ultrafiltration:A novel method for removing uran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J].Water Res,2009,43(18):4751-4759.[7] BAI Z Q,YUAN L Y,ZHU L,et al.Introduction of amino groups intoacid -resistant MOFs for enhanced U (Ⅵ)sorption [J].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5,3(2):525-534.[8] GB 6768-86水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偕胺肟基对铀的吸附原理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偕胺肟基对铀的吸附原理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偕胺肟基对铀的吸附原理以及理论说明,并对其潜在应用前景和风险进行评估。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铀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得到了广泛利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高效、选择性和安全的铀吸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标。
然后,通过“偕胺肟基与铀的相互作用”部分,从偕胺肟基和铀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接下来,在“理论说明与实验验证”部分详细阐述相关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并给出实验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之间的对比分析。
在“应用前景和潜在风险评估”部分,探讨了偕胺肟基在铀废物处理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建议。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部分总结得出对铀吸附能力和选择性的结论,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提升偕胺肟基吸附材料性能以及其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偕胺肟基与铀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量子化学模拟方法对其进行理论解释,并验证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同时,评估偕胺肟基吸附剂在铀废物处理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并提出风险评估及控制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安全的铀吸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 偕胺肟基与铀的相互作用:2.1 偕胺肟基的介绍:偕胺肟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多个氨基和肟基团。
它在环境科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具有出色的金属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由于偕胺肟基分子中含有多个氨基和肟基团,这些官能团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这种特殊结构赋予了偕胺肟基对铀等重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亲和力。
2.2 铀的性质及其环境污染问题:铀是一种放射性重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
但由于人类活动,如核电站事故、核武器制造等,铀也会被释放到环境中。
铀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寻找高效、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来去除环境中的铀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研究
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研究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以其独特的离子交换机制而著称。
近年来,离子交换树脂已经成为浸出铀的常用材料之一,其优越的分离效果和灵活的使用方式在铀冶金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原理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与含有铀的原料液相接触,从原料液中将铀离子吸附到树脂中。
之后,将树脂中的铀离子与溶剂交换,让铀进入到溶剂中,再通过分离过程得到铀。
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步骤一、树脂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树脂和原料液接触。
这个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原料液中的铀离子,从而将含铀液中的铀离子分离出来。
二、铀离子与溶剂交换在将铀离子从原料液中吸附到树脂中后,需要将铀离子与溶剂交换。
常见的溶剂有硝酸、氧化亚氮等。
在这样的操作中,铀离子会优先和溶剂交换,使得溶剂中的铀离子数量得以增加。
这个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对铀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从而使交换过程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铀离子从溶剂中分离经过了上述步骤之后,铀离子就已经被交换到了溶剂中。
接下来需要进行分离,通过浓缩、萃取、电析、反渗透等方法,得到目标铀化合物或者铀金属。
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优点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方法比传统浸出方法更加灵活和高效。
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广泛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含铀原料,例如天然铀矿石、二次铀尾矿、废油、废水等。
与传统的浸出方法相比,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避免大量的尘噪、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环保水平。
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的应用前景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尤其他在核工业领域的应用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前景。
例如,在核燃料加工加工和核废料处理处理领域中,离子交换树脂浸出铀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国家核工业技术水平和核安全水平具有积极贡献。
总之,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其在浸出铀及其他金属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Material Chemistry 材料化学前沿, 2016, 4(1), 1-7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journal/amc/10.12677/amc.2016.41001Application Research of AdsorptionTechnology in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with UraniumYan Sun, Suyan Tian, Lijuan Xiong, Di Wang, Hongwei Yang, Jun Ma*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Received: Mar. 29th, 2016; accepted: Apr. 11th, 2016; published: Apr. 14th,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adsorp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of ura-nium is reviewe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inorganic material,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organic material we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the specific research direction of uranium adsorption technology is pointed out.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uranium.KeywordsUranium, Adsorption, Enrichment, Separation吸附技术在铀分离富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孙燕,田素燕,熊丽娟,王娣,杨宏伟,马军*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临沂收稿日期:2016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11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14日*通讯作者。
孙燕等摘要本文综述了吸附技术在铀的富集、分离过程中应用进展,对无机吸附材料、生物吸附材料和有机吸附材料对铀的吸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铀吸附技术的具体研究方向,为铀的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铀,吸附,富集,分离1. 前言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能源、军工、航天、化工等领域。
铀资源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与其他资源相比,铀资源的军用特性更为突出。
在军工领域,铀可作为制造核武器的关键材料。
在非军工领域,铀材料用量最多的是作为民用核能的原料。
因此铀资源的保障水平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保持足够的铀资源储备,不仅具有长远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已探明的铀矿储量少,无法长期满足核工业发展的需求。
据估算海水中铀的总量为45亿吨,是陆地上已探明的铀矿储量的1000余倍[1]。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即开始了海水提铀的研究。
作为核燃料领域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应用基础研究,海水提铀引起了美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广泛关注。
海水中碱金属(Na+, K+)和碱土金属(Mg2+, Ca2+)含量远远高于铀含量(5~7个数量级),同时含有Zn,Al,Fe,Ni,V,Ti,Cu,Mn,Co,Pb等多种过渡金属,因为海水成分十分复杂,其中铀含量相对较低,所以海水提铀主要采用吸附法。
吸附法提铀的关键是要有选择性好、吸附容量高的吸附剂,设计开发用于海水复杂体系的高效铀吸附材料是海水提铀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是否能够经济高效的利用海水铀资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 各类铀吸附材料盐湖卤水、油田水以及海水中铀的浓度低,其富集与分离成本高。
其他金属离子富集与分离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溶剂萃取法、化学沉淀法等不适合应用于铀的富集与分离过程中。
吸附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其优点为:1) 不受被分离物质浓度的限制;2) 吸附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廉且具有高选择性;3) 吸附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
针对水体中铀的浓度分布,吸附技术在铀的富集与分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吸附材料及技术等相关研究工作在该领域备受关注,各种不同的吸附材料及技术被不断的研究和报道。
2.1. 无机材料2.1.1. 粘土类材料粘土类材料是一类含水层状铝硅酸盐矿物[2],其结构为铝(镁)氧三八面体和硅氧四面体组成的片层状结构。
铝(镁)氧三八面体中部分铝或镁被低价离子同晶置换,造成内表面具有负电荷,过剩的负电荷可通过吸附阳离子来补充。
粘土类代表性的材料主要有蒙脱土、高岭土、硅酸镁锂等。
粘土类材料的特殊片层状结构,决定了其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性能。
采用粘土类材料作为吸附剂,实现对铀离子吸附的相关研究被不断报道,从理论计算以及实验验证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孙燕等北京大学化学分子与工程学院的刘春立[3]等人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碳酸铀酰溶液中铀离子在高岭土的两个不同晶面上的吸附行为,并进一步讨论了水分子与高岭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铀酰溶液中,铀酰离子首先与水分子进行配合,形成了以O=U=O为轴的五角双锥配合物。
该配合物与硅氧层形成移动性强、吸附性弱的外界配合物并具有较大的扩散系数。
该类外界配合物较易从硅氧面移动到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端面。
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铀酰离子不是吸附在硅氧四面体上,其真正的吸附位点为铝氧层和端面。
东华理工大学的张志宾等[4]从实验的角度研究了粘土类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
采用季铵盐改性的蒙脱土为吸附材料,对铀酰离子在该材料上的吸附过程及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
分别研究了溶液酸度、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离子强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对铀的吸附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溶液的酸度和接触时间对铀酰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大。
采用季铵盐插层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选择性。
实验测得,季铵盐插层改性的蒙脱土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效率达到98%。
依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从理论计算层面证实粘土类材料吸附铀酰离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静态吸附实验可以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粘土类材料对铀吸附的选择性和有效性。
2.1.2. 其他无机材料无机材料的纳米材料、介孔材料、磁性材料等,由于其自身特性,在对铀的分离与富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在无机材料中,二氧化钛是最早被研究的铀吸附材料。
二氧化钛无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晶型结构、表观形貌、比表面积、粒度尺寸等决定了其对铀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在低浓度溶液中,对铀酰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结构特质各异的无机材料如碳纳米管、有序介孔材料、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等逐渐被报道,研究结果促进了铀无机吸附材料的快速发展。
东华理工大学的罗明标等[6]研究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性能。
采用甲醛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透射电镜表征显示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表明接枝了大量的羟甲基官能团,并在碳纳米管周边形成了大量的无定型堆积层。
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对铀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对铀的吸附呈现单层化学吸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55 mg/g上,吸附效率达到92%以上。
氧化铁纳米材料具。
中国海洋大学的朱桂茹等[7]系统的研究了有机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溶液pH值为6时,吸附速率最快,50 min达到平衡吸附量650 mg/g。
作为一种传统的铀吸附剂,在铀的分离和富集过程中,由于无机类吸附剂具有亲水性好、吸附速率快以及强度高等优点,该材料在铀的吸附过程中应用较多。
实际应用中,无机材料存在吸附量低、受其他离子干扰大及选择性差等缺点,限制了该类吸附材料的广泛应用。
因此未来如何在利用无机材料优点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改性或复合,改善无机材料作为铀吸附剂存在的缺点,是铀无机类吸附材料未来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
2.2. 生物吸附材料生物吸附法做为铀吸附的一种新技术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生物吸附材料与其他吸附材料相比较,具有环保经济的优势,在铀的分离与富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吸附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农林废弃物,另一类为以菌类为主的微生物。
农林废弃物为最为常见的铀生物吸附剂诸如花生壳、榕树叶、藻类、秸秆等。
该类吸附材料不仅原料易得且廉价、处理过程简单、二次污染小,而且还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用于吸附铀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华大学夏树良等[8]研究了铀在榕树叶上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铀在榕树叶表面的吸附过程中,榕树叶的细胞表面形态发生了改变,2UO+主要与细胞表面的-OH、C-O、P-O及Si-O等2基团螯合形成配合物,且榕树叶吸附铀的机理表现为络合吸附机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李小燕等孙燕等[9]研究了铀在花生壳上的吸附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壳用量、溶液酸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铀的吸附效果产生影响,且在30 mg/L的含铀溶液中,铀的最佳去处效果达到了97%以上。
西南科技大学的艾莲等[10]研究了向日葵秸秆对铀的吸附行为。
向日葵秸秆对2UO+的吸附在最优条件下吸附量达到251.52mg/g。
吸附机理表明,2UO+在向日葵秸秆上的吸附主要是秸秆上的轻质金属离子K+和Mg2+发生离子交2换及与羟基、酰胺基和羧基发生络合作用。
农林废弃物应用于铀的吸附过程,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有大量相关文献的报道,该领域的研究为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菌类为主的微生物吸附剂的研究,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但该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目前已经被报道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该类微生物吸附具有较高的吸附量,部分菌类微生物对铀的吸附情况如表1所示[11]-[14]。
西南科技大学的聂小琴等[13]开展了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小球藻等对水体中铀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