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

社会保障学复习要点:
一、各章节课后的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不再赘述。

二、补充10-14章的重点
(一)第10章老年社会保障(下)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区别是什么?
简述养老保险中基金积累与现收现付制各自的优缺点。

简述我国在养老金制度转制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简述我国现阶段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
为什么失业保险要规定最长的待遇给付期?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三)第12章医疗社会保障
为什么说医疗保险是复杂的?
简述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

简述我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 第13章工伤社会保险
差别费率
为什么工伤保险制度中,不要求参保人自己缴费?
(五)第14章生育社会保障
见以后的幻灯片。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发展背景a.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在经济、医疗、失业等方面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而实施的一种政策。

b.社会保障的兴起与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等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a.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追求公平与正义,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平等。

b.社会团结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应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建立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

c.经济可行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约400字)1.社会救助a.社会救助是对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临时救济的一种形式,如低收入家庭补贴、特困人员救助等。

b.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基本的生活。

2.社会保险a.社会保险是在个人和社会团体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共济共担的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b.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通过缴费和补贴机制,提供保险金或服务,保障参保人在特定风险发生时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福利a.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经济或非经济形式的援助,如孤儿、残疾人的抚养和教育保障等。

b.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平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利。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与挑战(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a.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和内容因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b.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覆盖范围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相对薄弱。

2.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a.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障压力增大。

b.劳动力市场变革:新技术和全球化对传统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要求社会保障适应新就业形式。

第四部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约400字)1.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a.开放以前:以单位为基础的保障体系。

b.开放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特点:(1)无法制约束,并非固定经常的措施;(2)所提供的救助是一种恩赐行为;(3)救济活动十分有限。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自然经济条件下是家庭保障,靠的是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渡过难关;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下,出现两极分化,政府采取措施;在手工生产时代,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也有家庭承担。

3、促进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以市场经济的建立充分条件:劳资矛盾尖锐与工人运动兴起技术条件:社会互助组织及商业保险的产生4、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1)国家干预主义(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施穆勒、布伦坦等提出福利国家理论,强调政府的干预作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实施社会保险,缓解劳资矛盾。

(2)福利经济学理论(1920年英庇古提出,认为收入均等化,即一个人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

收入转移就是主张由政府向富人征税,补给给穷人。

):社会的福利岁国民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社会福利随收入的均等化而增大。

(3)凯恩斯主义(1936年凯恩斯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增加有效需求。

(4)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1942年贝弗里奇对英国设计“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

):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

还提出了六项原则: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的原则;保险费标准一致的原则;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区别对待的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A、萌芽阶段产生日期:封建社会晚期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发展5、互助组织以会员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创造了不以营利为目的、共同集资、互助互济的全新的保障遭遇风险人群基本生活的组织模式。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保险概述1、社会保障必备要素:1.依法建立2.突出以人为本3.具有经济福利性4.属于社会化行为2、社保的互助功能:以互助为基石,在互助中化解风险。

资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劳务的互助。

3、社保的社会化特征:1.制度的开放性2.筹资的社会化3.服务的社会化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4、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实践的归宿。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旧福利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形成与使用是影响经济福利的主要因素。

2、慈善事业型阶段——社会救助型时代。

3、为什么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①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险机制。

②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实现了社会责任和风险的共担机制。

③将保险作为受保者的一项法定权利。

4、我国社保改革中的失误:①在价值取向上:过分注重效率。

②在改革观念上:过分注重国企配套。

③在改革方式上:统放不分。

④在制度安排上:城乡二元化,忽略农村社保建设。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1、社会保险是社保体系的主题和核心。

2、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遗属保险、残障、护理保险。

3、社会福利的特点:1.保障对象全员化。

2.保障项目广泛。

3.资金来源多渠道。

4.保障水平弹性化。

4、军人保障系统包括军人保险、军人抚恤优待、军人福利、军人复员转业的就业安置或补偿等项目。

5、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①道德基础:善爱之心②经济基础:自愿捐献③组织基础:民间公益事业团体④发展基础:大众参与6、社区服务的概念:指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7、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社会保障学各章重点

社会保障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1、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世界各国、各地区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多有差异。

综合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因素,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社会保障专业应用理论和社会保障管理理论。

3、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发展变化的。

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具有稳定、调节、互助及促进发展等多重功能。

4、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社会保障具有公平性、社会化、福利性、多样性、法制规范性及刚性发展性等特征。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以及互济性、法制性等原则。

5、社会保障的意义社会保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成果与推定力量,同时也维护着社会稳定、正常发展,并创造着公平环境,在自身发展中有促进着其他相关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1、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影响因素社会保障作为超越家庭保障之上的生活保障机制,在中外均属于源远流长。

其最早表现为官办、民办以及宗教慈善事业,此后进入济贫制度阶段。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以及历史文化等。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此后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继续开辟与完善包括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外,逐步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现代保障措施相衔接,而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3、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表现出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和多样化发展等基本规律。

社会保障学重点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重点及答案

社会保障考试重点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掌握本课程关于社会保障含义、基本要点的界定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用一句话概括社会保障的内涵;即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要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是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之一3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4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有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5社会保障假设人性“善”;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2、掌握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如下:一公平原则就是关于社会保障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原则;是本质属性;是首要原则..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上;突出公平优先重点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无一例外需要财力支持社会保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三责任分担原则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理念政府主导、社会分则的趋势社会保障原理在于:把个人的短期较大的难以抵御风险转化为长期较小的风险由社会分担..如果社会保障不能分担风险;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四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普遍性;即广覆盖..选择性;即根据保障需求;效率优先..客观上;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在许多国家是相伴而行第二章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1、理解以工代赈和常平仓的概念所谓赈;就是用现金、粮食、衣服之类的实物无偿救济灾民或贫困人口..以工代赈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救济为手段; 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通过实物投入方式;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刺激其自我发展..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2、简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指导原则“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如下:1、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不限于社会的贫困阶层;应包括所有公民及其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2、保障基本生活原则;社会保障应旨在维持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收入并防止贫困;3、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政府通过组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3、简述为什么将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的标志德国社会保险三项立法的颁布;宣告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保障进入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之所以作出如此判断;主要基于如下几方面的理由:1、从应对风险来看;社会保险是应对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劳动者生命历程中面临的生、老、病、死、残、失业等主要社会风险..其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客观上还能够起到预防贫困的作用;这显然是一个巨大进步..2、从理念上看;社会保险制度开始从传统社会济贫的施舍恩赐性逐渐转变为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享受社会保险成为了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3、从保障机制上看;德国社会保险三项立法开启了社会保险制度化的历程;使得社会保障由此进入强制化与规范化发展阶段;被称为“机制模式”..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成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标志..4、论述社会保障改革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社会保障改革时期的改革方案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扩大社会保障经费来源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提高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取消个人的缴费上限;二是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2、消减社会保障开支各国主要通过改革社会保障项目的给付标准或资格条件、调整支出办法、减少各种社会性津贴;降低社会保障项目的现行水平来实现的..3、调整福利结构结构性变革主要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制度架构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使其结构和系统功能得以更新和创新..4、引入私营机制为了提高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效率;世界各国开始改变社会保障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开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各类私营机构参与到医院的服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社会福利服务等社会保障的管理与服务中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1、简述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1、社会救助:基本生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专项救助;社会救助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2、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3.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公共福利等;是一个正在发展壮大中的社会保障子系统..4.军人保障:包括抚恤优待、退役安置、军人保险、军人及军属福利;是一个以军人为保障对象和有特殊意义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子系统..5、补充保障:职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其他保障;对基本保障制度起补充作用..2、简述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区别一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二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社会保险制度独具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和互济性特色..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主导;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福利需求和不断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社会化的机制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与津贴..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有: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障项目广泛化;资金来源多渠道..3、理解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概念现收现付制;是指以短期的通常为一年横向收支平衡为原则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担式..具体做法: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完全积累式:又称基金制;该财务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4、理解补充保障的概念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是由社会团体;雇主等举办;个人自愿参加;采取社会化运作和管理的保障项目..一般包括企业年金;慈善事业;家庭保障;商业保险等;他们构成了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并发挥着有益作用..一般都是非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它是不借助公共权力而由非政府组织或企业等资源推动的社会化保障..5、论述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型模式结合第二章;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险模式是应用保险技术应对劳动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一项社会制度..以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辅之以社会救助或社会福利;强调自我保障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具有以下特点:1、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2、强调雇主与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3、权力与义务有机结合;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4、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社会保险模式的最大优点:1、既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又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2、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保险基金在成员间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原理;也体现了保险互助共济的宗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1、由于实行现收现付制;使社会保障基金无法应付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2、无法准确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会造成代际矛盾;并减少劳动力供给..典型国家:德国、美国和日本福利国家模式是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消灭贫困为目标;以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为原则;以国家作为责任主体对全体国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为基本内容..以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关系..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由英国初创;主要在北欧和一些发达国家实行;如丹麦、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冰岛等国;以瑞典最为典型;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北欧五国被誉为福利国家的天堂..基本特征: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无所不包;“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保障体系;3、按照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支付;4、资金来源与国家税收;5、社会保障的管理工作由国家设立统一机构负责..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有30个国家实行..依据基金管理运营方式的不同;强制储蓄模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1、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采取公共管理方式;其核心是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2、以智利为代表的国家采取私营管理方式;其核心是由企业或个人自主选择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这些私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竞争运营基金基本特征:1、政府通常不直接分担缴费责任;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2、缴费模式为缴费既定制..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缴费既定模式维持的是长期内的纵向平衡..这种模式总是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3、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实行市场化的投资营运;投资回报率直接决定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优点: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促进了投资和国家经济的增长;同时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大大提高了服务和管理水平以及投资回报率尤其是智利的私有化;促进了储蓄率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发育..这种公积金制度;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不会出现像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障型甚至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固有弊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心理;或称“惰性”..缺点:1、缺乏互济特征2、从完全积累的角度看;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变化3、保障水平参差不一4、过渡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典型:新加坡和智力第四章养老保险1、理解部分积累制概念这种模式可以说是混合筹资模式..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其特点是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优点在于: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2、简述中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基金财务机制的内涵我国独特的筹资模式:“统帐结合”就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运行模式;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部分完全积累同时并存;是中国首创的模式..该模式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供款责任但分别记账;其中:个人所缴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其余的实现社会互济;计发时实现结构性组合..3、试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建议中国养老保险的问题:1、多元化、多层次的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待遇偏低2、转轨成本是制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其一;导致当期参保人员和企业过高的缴费比例;侵害了在职职工的利益;其二;导致了统帐结合制度运行的偏离——个人空账..所谓空账;是指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即是虚拟账户;有具体的记账金额;但没有实际的现金储存额..3、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现象严重——过渡分割中国面临的挑战:1、快速进行的老龄化2、区域发展不平衡3、群体差距巨大4、就业形式多样化第五章医疗保险1、简述“统账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机制内涵、基本架构“统账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它是将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积累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社会互济性的一面;又突出了自我保障的特点..框架结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亦称共济账户;用于住院或曰“大病”的治疗;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用于门诊或曰小病的治疗..2、理解总额预付制概念总额预算制..医疗社会保险机构根据与医院协商确定的年度预算总额进行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医疗保险机构在支付医疗供方费用时;依此作为最高限度;相当于为医疗服务供给方设立了一个总的“封顶线”..3、理解按人头付费概念按人头付费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一年;根据接受医疗服务的被保险人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预先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按人头定额付费是一定时期一定人数的医疗费用包干制..4、试论中国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1、制度过度分割2、管理及经办机制尚未理顺3、医疗保险制度尚存内在缺陷一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帐结合的财务机制;客观上有违制度分担疾病风险、互助共济的规律..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采取自愿参保;大病统筹的方式;同样导致了制度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趋势:1、制度一体化2、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3、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4、积极推进老年人护理保险第六章失业保险1、理解失业的概念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既包括劳动者劳动过程的中断;也包括达到劳动年龄的社会成员未找到工作前的特定阶段;狭义的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且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2、理解技术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概念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改善;生产方法改进等原因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时间滞差、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等原因引起的失业;3、简述失业社会保险模式的内涵及类型失业社会保险模式;也可称为权力型失业保险;指失业者只要符合规定的缴费年限、非自愿失业等条件;就可以领取失业金;而不用管失业者的家庭收入情况;这种情况下;领取失业保险金是其合法的权利..具体可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强制性失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或政府制定章程来强制实施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必须参加;双方必须依据法规规定履行各自的供款义务..代表国家:英国;美国;中国..非强制性失业保险一般是由工会组织实施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愿参加;政府不参与管理;而是由工会建立的失业基金会进行管理、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代表国家:瑞典、丹麦、挪威..4、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狭窄;对失业者保障功能有限..2、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过低3、促进就业功能不足1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不合理2失业保险给付期限长对再就业有负面影响3制度设计缺乏对失业者积极在就业的激励4、缺乏稳定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5、失业保险基金制度设计与管理不规范1费率制度不合理;失业保险费率的设计不灵活2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导致各地抗风险能力差别很大6、失业保险管理缺乏规范1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分散;运行不规范2失业保险的监管体制有待完善3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基金监管无力面临的挑战:1、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失业人员不断增加;“新失业群体”就业难度加大;3、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第七章工伤保险1、理解工伤的概念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是工业社会的产物..2、理解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的概念差别费率;是对某一行业或单个企业单独确定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差别费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对各行业或企业在单位时间上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以及工伤费用的需求预测而定..此种方式的目的是要在工伤保险基金的分担上;体现出不同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的行业或企业实行差别性的负担..浮动费率..浮动费率是在差别费率的基础上;每年对各行业或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用支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由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决定该行业或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率上浮或下浮..3、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特点和原则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特点:在各国的工伤保险实践中;可以发现;它除具有社会保险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这就是实施范围最广;保障型最强;待遇相对优厚;给付条件最宽..原则:综合考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伤保险制度;普遍遵循的工伤保险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1、无过失补偿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亦称严格责任或绝对责任制;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无论企业或雇主是否有过错;只要不是劳动者本人过意所为;均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它是工伤保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2、个人不缴费原则..这是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根本区别..3、补偿直接损失的原则..4、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区别对待原则..对因工和非因工的区分是建立工伤保险的前提和出发点;也就是说在工伤保险制度中;工伤的认定是确定工伤是否成立的前提;也是工伤待遇给付标准的重要依据..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功能4、简述工伤保险责任认定的发展阶段社会在如何界定、规范雇主与劳动者工伤责任归属的关系方面;走过了“劳动者个人负责阶段”、“雇主过错责任阶段”和“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三个阶段;反映了人们对工伤的风险性质的认识深化一“劳动者个人责任”阶段工伤风险属于劳动者自身责任的观念盛行于产业革命初期..这一阶段的主流观念认为劳动者遭受职业伤害的全部损失均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雇主不承担任何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劳动者个人负责原则..二“雇主过错责任”阶段劳动者只有证明工伤时由于雇主的过错造成的;法院才能判决雇主给予赔偿;否则后果自负;这就是所谓的雇主过错赔偿原则..雇主责任保险;是指以雇主为投保者;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雇主责任保险合同;当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后;由保险公司负责向劳动者或其遗属赔偿的一种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劳动者获得赔偿较难;2企业负担重;3工伤待遇较低;4商业保险具有局限性..三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工业国家逐步确立了“无过失补偿”原则..这一原则认为:工业化给社会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容易发生难以抗拒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凡是利用机器从事生产活动的雇主或机构;都有可能对雇员造成职业伤害;劳动者发生职业伤害;无论雇主是否存在过失;只要不是劳动者的故。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疾病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内容A.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上是只对部门成员或部门项目)B.责任主体——国家(、企业和社会)C.目的D.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3.基本特征 A.保障性;B.强制性;C.社会性;D.互济性;E.公平性;F.福利性。

4.目标基本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较高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5.功能第一,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具有调节和平衡功能第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和自动稳定阀、对投融资的调节、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第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作用;二是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三是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作用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之,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和类型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救助——最低目标——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目标——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最高目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社会保险A.概念B.特点a.强制性;b.资金筹措的多样性;c.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的预防性C.内容a.养老保险(涉及面最为广泛);b.失业保险(最为基本);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3.社会救助A.概念B.特点一是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自然灾害求助,二是失业破产救助,三是孤寡病残救助4.社会福利A.概念B.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的直接责任性二是显著的普遍性三是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三、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一是收入保障计划—一现金支付的形式二是实物补助计划——服务的形式四、社会保障的类型5.按管理方式分:政府机构统一管理、公众机构管理和私人机构管理等模式五、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1.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2.福利经济学理论3.新福利经济学理论4.凯恩斯主义理论5.民主社会主义6.新自由主义7.中间道路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萌芽时期(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英国《济贫法》2.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20年代——60年代)4.改革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个时期)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一是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二是由国家法律强制实行的项目: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三是遵循自愿原则的项目(以盈利为目的):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投保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6点)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一,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第二,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第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还有待建设;第四,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

社会保障学要点

社会保障学要点

《社会保障学》课程体系:基础理论篇:绪论、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篇、社会保险篇、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篇、社会福利篇第一节风险与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建立的逻辑起点:风险风险的概念(risk)风险的不同涵义:不确定性和损失在概率统计、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中:风险具有特定的涵义,指相当于某个期望结果可能发生的变动。

在保险学中,风险表示可能存在损失的情况。

对风险的理解所有的风险定义中都隐含不确定结果的意思:结果必定是未知的,并且至少存在两种可能结果;如果确知损失将会发生,就不存在风险;至少有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不利的。

不利结果是指“预期或希望的有利结果的背离”。

风险的程度:风险的衡量风险程度与发生的概率相联系。

例如:从生命表中可以知道,52岁的死亡概率大约为1%,79岁大约为10%,97岁为50%。

就大量的风险主体而言,可以估计损失的概率,以此来做出预测。

例如:1000座房屋有1座发生火灾,则,100000座房屋就有100座房屋火灾。

但是正好是100座的可能性比较小,会有偏离。

假如偏离为10座,90-110座发生火灾。

如果超过100,保险公司有风险。

需要离差(标准差)来测量。

损失的预期价值:损失的预期价值是该损失的概率乘以潜在的损失的数量。

如:损失数量是100美元,损失的概率是0.1,则,损失的预期价值就是10元。

社会保障最初起源于人类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抵御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需要。

风险产生有三种原因:自然风险:人生长在自然界中,尤其是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自然力的破坏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和劳动能力带来各种风险。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一些人失去生存的机会——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

经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的高低是根据人们所提供的资源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来取得报酬的。

这样,就有以下三种情况:收入较高收入维持正常的生活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社会风险当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没有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社会机制来化解时,这些风险就有可能上升到社会风险。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险学导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主、雇主阶层(雇主)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三、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经济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的政治目的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的萌芽----社会救助(首出现于英国);社会保障的形成---社会保险(德国首推);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福利五、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救助,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优抚,可以保障特定人口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生活改善与发展需要。

4、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5、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6、社会保障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六、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1、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七、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1、社会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实行明显的强制性分配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的社会性3、社会保障形式多样,具有复杂性八、社会保障模式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社会保障期末复习资料前三章主要是复习专业术语,思考题。

主要是在短语中英文互译,填空题,选择题这几种题型里面考。

中文简答题或者论述题也有可能。

从第四章开始就主要是英文简答题,短语中英文互译,综合运用题里面考。

PS:期末考核的内容跟期中考的内容有一定程序的重合。

Chapter 1 History of Social Security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定义的要点:一.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国家(为什么说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1)唯有国家和政府才有能力担当起社会保障的主体。

(2)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职能最富规模经济,可以降低分散化保障的过高的执行成本。

(3)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三.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社会立法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人的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等等;这些风险集中在社会上会成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因此可能发生动荡和冲突。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遇到风险,遭受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某种化解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此外,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由于先天疾病而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生活中无依无靠的人以及各类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专业术语:•market-directed economy 市场经济•risk 风险•social security system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uccour 社会救济•social insurance 社会保险•social welfare 社会福利•Poor Law 济贫法•commercial insurance 商业保险Chapter21 、试述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1 社会保障的定义1.2 社会保障的目的1.3 社会保障的分类1.4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1.5 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第二章:社会保障项目2.1 养老保险2.1.1 养老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1.2 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2.1.3 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与计算方法 2.1.4 养老保险的领取条件与金额计算 2.2 医疗保险2.2.1 医疗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2.2 医疗保险的参保条件2.2.3 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与费用比例 2.2.4 医疗保险的报销流程与规定2.3 失业保险2.3.1 失业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3.2 失业保险的参保条件2.3.3 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与金额计算 2.4 工伤保险2.4.1 工伤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4.2 工伤保险的参保条件2.4.3 工伤保险的事故认定与待遇计算 2.5 生育保险2.5.1 生育保险的定义与目的2.5.2 生育保险的参保条件2.5.3 生育保险的待遇计算与领取条件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3.1 社会保障基金3.1.1 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义与作用3.1.2 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与管理机构 3.1.3 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与监管3.2 社会保障机构3.2.1 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责与组织架构3.2.2 社会保障机构的服务内容与流程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3.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3.3.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措施3.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挑战与问题第四章:法律法规及注释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社会保障登记申请表格附件2:社会保障待遇申请表格附件3: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解读材料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险: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在生老病死等特殊情况下的经济权益,建立的经济互助和社会保障制度。

最新社会保障学重点

最新社会保障学重点

一章 1、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与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包含以下四个要点,一,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二,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三,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四,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

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或者虽又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障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有如下特点,强制性。

互济性,储备性,无偿性。

包括以下项目:老年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好,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助和灾害救助4、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与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给予帮助,以保证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5、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防线。

二章 1、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产生过直接影响的重要思想理论:一,国家干预主义,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新历史学派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提出的国家福利国家理论;二,福利经济学理论,1912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的《财富和福利》一书,三,凯恩斯主义,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四、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答:基于国外、港台地区、内地学者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当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

这些功能并不因为某些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批评甚至完全否定而被抹杀,而是在实践中作为事实而客观存在。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答:社会保障具有的特征有:①公平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一是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②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度的开放性;二是筹资社会化;三是服务社会化;四是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社会保障学讲义、重点

社会保障学讲义、重点

社会保障学讲义、重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掌握的问题一、名词:社会保障福利国家二、讨论题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2、以政府的介入程度为标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上形成了哪四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各有什么特点?4、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是什么?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哪四个部分组成?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者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远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要点以国家或政府为责任主体目标是满足公民的生活需要以立法为依据郑功成的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者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等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历史一、社会保障历史阶段的划分标准根据政府对社会保障的介入程度,可以将社会保障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前社会保障阶段(或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二、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前社会保障阶段(或慈善事业时代)o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代,它可以从不同国家出现自发的、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动算起,到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介入社会保障为止o这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产生于农牧社会。

o慈善事业由三大支柱构成: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由官方开展但是尚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以传统道德和政治的需要为基础开展。

?民间慈善事业:民间人士自发举办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o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介入济贫事物以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为标志。

该法的意义在于首开政府救助的先河。

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

o评论性质上是施舍型,没有平等与尊严。

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保障项目有限,主要集中在救灾救济上。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答:基于国外、港台地区、内地学者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当‎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

这些功能并不‎因为某些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批评甚‎至完全否定而‎被抹杀,而是在实践中‎作为事实而客‎观存在。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答:社会保障具有‎的特征有:①公平性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险学导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主、雇主阶层(雇主)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三、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经济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的政治目的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的萌芽----社会救助(首出现于英国);社会保障的形成---社会保险(德国首推);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福利五、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救助,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优抚,可以保障特定人口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生活改善与发展需要。

4、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5、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6、社会保障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六、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1、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七、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1、社会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实行明显的强制性分配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的社会性3、社会保障形式多样,具有复杂性八、社会保障模式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基本特征:①政府通过相应的立法作为实施救助的依据。

公民申请和享受社会救助是其依法应享有的权利,不同于慈善和资本主义初期的济贫②社会救助费用列入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个人不缴纳保险费③救助对象是因天灾人祸或失业而陷入贫困的公民、弃婴、孤儿、残疾人和老年人④救助的标准为低标准,以维持生产为限。

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由雇主和雇员定期缴纳社会保险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使投保者享受社会保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模式,又称强制投保型。

基本特征:①政府通过相关社会保障立法作为实施依据②保障费由个人、雇主、政府分担,并为强制保险③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增强社会保障的巨大后盾④保险对象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全体社会成员⑤社会保障的项目多少不一,其保障给付的标准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

起源于德国。

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模又称福利型国家。

基本特征:①社会保障政策是福利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②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强调福利的普遍性、人道主义和人权观念③福利支出由企业和政府承担④保障标准较高,保障项目齐全⑤保障的目的主要是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而不完全是预防和消灭贫困。

起源于英国,以瑞典为典型,这种国家的社会福利均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统一标准性。

4、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属于国家保障性质的社会保障模式,又称政府统包型。

基本特征:①通过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的,并通过社会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②社会保障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其经济来源由全社会的公共资金无偿提供,个人不交保障费,国家已事先做了社会保障的预留和扣除③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④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该模式的首创者与代表着是前苏联。

5、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保障模式,又称强制储蓄型。

基本特征:除公共福利和文化设施由政府提供资助外,保障费用由雇员和雇主负担。

该模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

九、社会保障体系㈠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般包括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

社会保险的对象通常为有工资劳动者。

分为5类:1、被雇佣的劳动者2、成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劳动者3、达到一定收入水平的劳动者4、从事特定职业的劳动者5、达到一定年龄的全体公民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在保险费上的性质区别1、保费与给付不成比例2、成本估计不易确定3、风险分类较粗糙4、保险费负担较轻5、被保险人不需负担全部保险费㈡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㈢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

㈣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十、社会保险与各社会保障项目的关系㈠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差别1、保障对象不同2、保障标准不同3、给付方式不同4、资金来源不同5、保障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6、经营主体不同7、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尽相同㈡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1、保障对象不同2、保障标准不同3、资金来源不同4、分配原则不同5、经营主体不同6、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尽相同㈢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的收入减少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为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由法律规定的将某些社会风险转移于政府或某以社会组织的一种风险管理措施。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行为。

共性:都是通过建立保险基金的方式应付风险,以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保险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政府行为;商业保险属于商业性质,其行为是等价交换的买卖行为2、保险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令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较为灵活,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3、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强制实施,属于强制保险;商业保险采取自愿原则,属于自愿保险4、保险关系的建立依据不同社会保险中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以法律为依据;商业保险以保险合同为依据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基本生活需要,其保障水平一般在贫困线以上;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满足人民对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投保人可根据其面临的风险一集保费承受能力确定险种和保险金额,其保障水平多样,一般较社会保险的高,是和会保险的必要补充6、保费的承担着不同社会保险的保费由劳动者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分担,其基本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不特别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主要强调社会的公平性;商业保险的保险费由投保人负担,保险费负担的多少取决于给付保险人保险金额的多少一集风险程度的高低,严格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强调个别的公平性7、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包括政府设置的社会保险机构或政府委托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营利性的企业法人8、经营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确保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推定社会进步;商业保险必须以营利为目的第二章生育保险一、生育保险的意义生育保险,是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儿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它解决了妇女既要担负生儿育女天职,又要参加社会劳动这一矛盾;同时,它也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

二、生育保险的特点1、生育活动造成的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是正常的生理活动引起的,一般不用特殊治疗,而重在休养与营养补充2、生育保险费用的性质,不仅是是为了维护妇女劳动者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且对于实现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数量的合理性和力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3、生育保险对象仅包括已婚女性劳动者4、生育保险在我国只适用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劳动者,并且还必须符合和付出国家计划生育的规定5、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的原则6、其待遇水平一般均高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三、计划生育保险的几种形式1、委托保险公司办理,国家和集体缴费为主2、与银行合作,成立儿童福利会、基金会3、绿色保险生育保险待遇一般包括:假期和各种补偿、津贴四、现行妇女生育保险及待遇1、享受待遇资格的确定,女职工达到法定婚龄,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的法规规定,在法定生育休假期间、实施节育手术休假期间、实施节育手术后引起并发症的医疗期间一集已婚女职工流产休假期间,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2、女职工怀孕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住院费和药费在生育保险基金支付3、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按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100%支付4、女职工实施节育手术引起的并发症,经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和劳动鉴定委员会简单,并确认是由节育手术引起的,其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全部报销,工资按标准工资支付5、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五、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应做好一下几方面的问题1、为使孕妇在产前得以较好的休息、调整和准备,使妇女在产后得以较好的地恢复,并照顾婴儿一定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产假时间。

还可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假。

2、生育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

3、为了恢复妇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起原有的劳动力,应当增加补贴,提高保障水平4、未来保障生育妇女和婴幼儿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生育条件,要改善生育服务条件,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第三章失业保险一、失业保险的类型广义的失业:失业者是有劳动能力与劳动意愿,而未能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的人。

美国对失业者的定义为:凡年满16岁而没有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者。

它包括⑴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⑵等待于30天之内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的人⑶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不寻找工作的人狭义的失业:是一种事故,其特征是收入中断,而不包括一般的无业者和离校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