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用地图来看地震(严肃)
![用地图来看地震(严肃)](https://img.taocdn.com/s3/m/00c93a2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d.png)
用地图来看地震(严肃)为了不耽误各位宝贵的时间,请先阅读目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直接阅读,全篇阅读时间大概十二分钟。
本篇目录:1 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地震1.1压力大啊!1.2中国的地震到底多到什么程度?1.3基本每隔十年就会有一次较大级别地震的地震密集带1.4中国地震带—祖国山河一片红2 我家就在地震带上,咋办呐!2.1地震难道不能预报么?2.2那我们是不是只能坐等地震了?2.3地震科学家快来我家3 地震小贴士4 点赞、留言、转发、关注“地图会说话”今天的微信文章从一张地图开始: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才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不过由于日本的地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海上,所以在大陆强震的数据上被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
据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Tips:日本列岛处在属于陆地板块的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上,而属于海洋板块的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会俯冲到这两个板块的下面。
时不时的就会动一动,让日本人在承受地震灾害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海啸的发生。
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震?压力大啊!世事难两全,中国在拥有广袤国土的同时,也承受着这片土地带给国人的地震灾害。
点击看高清大图经科学研究,全球主要的地震带有三个,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百分之八十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我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
全长两万多千米,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百分之十五。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很不幸,中国就位于世界上最活跃的两个地震带之间,甚至有些地区还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断层解释
![断层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11413352af90242a895e536.png)
第二节 断层解释
此外,由于断面两侧岩石的波阻抗差异较大,故断 层面通常是良好的反射界面,当地震波入射到断面上 时,一部分能量将被反射回去,使断层面以下的界面 反射能量大大削弱。正是断层面对能量的这种屏蔽作 用,常常导致断层面下方出现空白区。
断层面的能量屏蔽作用主要与断层面两侧波阻抗差 有关,波阻抗差越大,能量屏蔽作用越大。
1、正断层-沿倾斜断面上盘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 的断层称为正断层(见下图)。正断层主要是在盆地伸 展和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正断层在剖面上有多种组合类 型,如相向而掉的地堑,相反而掉的地垒,同向而掉的 断阶,相交型的“y” 字断层等。正断层的平面组合类 型有:“多” 字型斜列组合、帚状组合、沿主断裂形 成的羽状组合等。
第二节 断层解释
(3)断面倾角的确定:当测线与断层走向垂直时,地 震剖面上断层的倾角为真倾角 ,当测线与断层面 斜交时,可得断层面的视倾角 。视倾角的大小可 以从地震剖面上直接量取,再利用视倾角、真倾角 和测线方位角α之间的关系,即 sin sin 来估计 断层的真倾角。 cos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系 王永刚 E-mail:wangyg@
课程内容
• • • • • •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3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4章 地震波速度 第5章 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第6章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第6章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 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
背冲式逆断层
双冲式逆断层
第二节 断层解释
铲式逆冲断层(listric thrust),即断层面在剖面上 呈上陡下缓的产状,向深部逐渐变为近水平的拆离或 滑脱逆冲断层。 3、走滑断层-这是指两盘断块体以相对走滑位移为主 要运动特征的断层,走滑断层位移过程中也会进一步 引起两盘断块或走滑断层上覆地层的变形。通常把与 这些变形和位移矢量近水平的剪切作用有关的构造变 形统称为走滑构造。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09c3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2.png)
OUTPUT : SEISMIC FACIES VOLUME
突出不连续数据
*
1600ms相干体切片
1600ms相干体切片
*
相关时窗:1500ms—2800ms
*
小断层典型剖面
横364剖面
横396剖面
从地震剖面上,北部断层断距较小,与北界断层未搭接。
*
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相干技术应用实例
立体显示
层拉平技术
瞬时振幅剖面
波阻抗剖面
吸收系数
识别火成岩
火成岩油气藏评价
*
4、砂砾岩体油气藏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约束反演技术
立体显示技术
时频分析技术
砂砾岩体油气藏 评价
*
5、潜山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研究及有利 相带预测
风化壳储集层预测
潜山内幕储集层特征描述
地震反演技术
吸收系数技术
分形技术
多参数分析技术
*
6、落实圈闭
层 g1构造圈闭图
G1ab井过井地震剖面
G1a井过井地震剖面
T1
T1
T1
T1
T1
南
北
西
东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
标定识别储层特征
X33
沙三中底
沙三上底界
夏33井单井相地震相分析
沙三下
沙三中
沙三上
双丰砂体
盘河砂体
Ⅴ
Ⅲ
Ⅳ
Ⅰ
Ⅱ
夏33井单井相分析
平原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前缘相
岩性解释
*
沙
三
下
沙 三 下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地震勘探剖面图
![地震勘探剖面图](https://img.taocdn.com/s3/m/64ea433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d.png)
(4)喜山期多旋回走滑隆升一剥蚀事件
哈山及其邻区至少包含两个幕次的喜山期显著不整
合事件,分别对应于新近系顶、底界面的不整合关系, 尤其是第四系与下伏新近系、前新生代变形地层或前二 叠系变质变形基岩之间的不整合关系最为普遍,表明研 究区域喜山期主体处于走滑隆升背景下的构造抬升与剥 蚀,显示出以走滑隆升为主体的多旋回隆升一剥蚀不整 合事件。
基于研究区通过解析表明:(1)早海西期的俯冲-碰撞事件; (2)中海西期的碰撞造山及其与后碰撞转换的构造事件; (3)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事件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以走滑 隆升背景下的弱挤压变形为主导;(4)燕山期的构造变形
事件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期的晚侏罗世,并以弱挤压背景 下的邹华隆升为主导;(5)喜山期的构造事件构造作用主 体为走滑Q)
依据前述哈山地区地震剖面构造解释、构造样式及其构 造变形序次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哈山地区海西期以 来经历了至少4个期次、不同性质的主要构造事件。
(1)中海西期末受控于区域碰撞造山作用的逆冲推扭构造 变形事件
哈山地区显著发育中海西期与区域碰撞造山一逆冲 推覆构造作用相关联的石炭纪末逆冲推覆变形,造成前 二叠系基岩的顺层滑脱和构造岩片的逆冲叠覆。
(3)中燕山期末走滑冲断一弱挤压变形事件 从地震剖面上断裂产状及其切割地层关系来看,切割侏
罗系一白至系底界面的断裂产状通常比较陡直、断距不大, 且断裂作用伴生的相关褶皱变形相对二叠系和三叠系变形而 言明显较弱。此外,露头区多处可见的后期走滑冲断行迹, 如和什托洛盖盆地中部西利克山北缘见前中生代地层高角度 走滑冲断至侏罗系高角度掀斜地层之上。这些特点总体说明 了哈山地区中燕山期末存在以期弱挤压背景下的走 冲断作用。
二、构造解释
反射地震资料的解释3
![反射地震资料的解释3](https://img.taocdn.com/s3/m/47287618c5da50e2524d7f81.png)
h h* hz
视深度
⑵
深度剖面的绘制
绘制深度剖面是把在时间域中显示的地质构造变 成空间域(深度域)中的几何形态,即由时间剖面上获 取反射界面的t0时间,利用平均速度进行时深转换。 根据对覆盖介质的不同简化,绘制深度剖面一般有两
种方法。
①均匀介质直射线法
该方法假定反射 界面以上的覆盖介质 为均匀介质,此时, 地震波的射线为直线。 则反射界面的法线深 度为 h=vt0/2。
绘制步骤
① 资料检查
各剖面交点闭合误差是否在允 许范围内。
② 选择作图层位和比例尺 a 作图层位的选择
b 比例尺和等值线距的选择
③ 绘制测线平面图并展布数据
④ 断点的平面组合 根据前面所述的断点的平面组合原则,把属于 同一断层的断点在平面上组合起来。它是构造图的 骨架,是作构造图的关键。在勾绘构造图等值线之 前,应先在底图上绘出断裂系统图。
⑵ 水平切片的解释
水平切片图是三维地震勘探所特有的图件,充
分利用它会大大提高三维解释的水平,也是三维资
料解释优于二维资料解释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 切片上同相轴的方向表现了地震反射面的
局部走向。
Hale Waihona Puke ⑴ 铅垂剖面图铅垂剖面图是用一个铅垂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到的 该垂直剖面内各道的信息。它与二维地震剖面类似,由于 已经过三维偏移,它能更准确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
⑵ 水平切片
水平切片图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到的某 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等时切片与地震构造图的关系是: tk 时刻的等时切片上某个地层的同相轴,对应于该地层 的等t0图t0= tk的那条等时线。也即水平切片图显示同一 时刻不同界面的所有同相轴,而等t0 图显示同一界面不 同时间的所有等值线。等时切片给出某一时刻即某个深度 处地下构造的俯视图。把等时切片与x、y两个方向的垂直 剖面结合起来,使解释员能在三个正交面上分析任意一个 深度处地下结构的特点。
地震讲义4型构造解释
![地震讲义4型构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86d529c4a7302768f993929.png)
图3-31 刺穿盐底辟构造剖面特征(盐核围岩强烈变形)
图3-32 盐下层向下弯的未刺穿盐丘构造剖面特征
四、 流体底辟构造
流体底辟构造是近年来提出来的与高压流体作用有关的 构造,在有关的文献中叫“气烟囱”。其形成机理是流体 (气、水和泥混合物)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使上覆地层破 裂产生突发性喷发,而形成底辟构造。这类构造以往解释为 泥底辟构造,实质上它们与塑性泥岩的底辟作用有一定的差 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反射同相轴突然中断,某一段自下 而上无反射;气烟囱两侧围岩反射同相轴不变形,没有盐、 泥底辟挤入使两侧地层变形的特点。此外,流体底辟构造顶 部上覆地层往往呈漏斗状反射结构(图3-33)。
2)构造图比例尺和等值线距的选择
构造图的精度又取决于测网密度,资料质量和地质构造的复杂 程度。比例尺越大,构造图反映得越精细;因此,在作图时选 择比例尺,应根据测线疏密,地质任务的要求,地质情况的复 杂程度和资料质量好坏等因素考虑。在构造复杂,资料较好的 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在构造简单,且资料较差的情 况下,则选用较小的比例尺。
1、构造图的分类 根据等值线参数不同,地震构造图分为等t0图和等深 度构造图。等t0
2、绘制构造图几种方法
l)以地震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经过对比出反射层后, 用人工方法绘制深度剖面,读出深度剖面上的数据,绘制等 深度(视铅直深度)构造图。
2)以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直接读出某一层的t0值, 作出等t0图。
2)反射波极性的变化
如果不整合面上覆不是岩性均匀的硬或者弱地层,而是软、 硬变化较大的地层,那么沿不整合面反射波的极性就会发生正、 负反复的变化。在对比过程中仍坚持沿整个界面始终对比波峰 (或波谷),就有可能人为的解释出一些起伏。
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及地质解释介绍
![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及地质解释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fa686f9ba0d4a7302763a5d.png)
➢ 标注数据;标注在平面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测线交点处, 各条测线的数据都应写上。标注方法如下左图。
➢ 标注断点;断距不大时,只标注断层上盘位置,断距较 大时,上下盘位置都标注。此外,还要标注断层落差及 断点处标准层的深度值,标注方法如下右图
➢ 图4-1 是地下的一个穹隆构造和该构造顶面的等深图或构造图. ➢ 一条深度剖面只能表示该剖面的地下构造形态; ➢ 图4-2 把四条剖面上的同一反射层(T)的深度,按一定间距展布在
测线平面图上,然后绘出等深线,就得到了构造图.
2.地震构造图的分类
➢ 地震构造图按作图等值线性质可分两大类:
➢ ① 等深度构造图(深度等值线表示)
✓正断层,上、下盘断层线间错开,出现空白;
✓逆断层,上下两盘断层线间等深线出现叠掩;
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在构造图都表现为标准层向某方 向的缺失。
可用多层构造图的闭合来判断地层间的关系,如下图, 可明显看出两个界面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且第二层 往北不整合尖灭。
二、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d)给出了三条测线偏移后D点位置的 变化情况:在测线B,D点位置不 变;测线A,D点偏移到D′,测线 C,二维偏移后D点偏到D〞,并不 是反射点的正确位置。应当沿垂 直于测线C的方向再偏移一次,才 能从D〞最后偏移到正确位置D′。
6.勾绘等值线
➢ 按规定线距(根据t0或h值),勾圆滑曲线;原则:从简单到复 杂,由底到高,先勾出大致轮廓(如构造高、低点),再绘构 造细节,复杂时以断块为单位绘制。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https://img.taocdn.com/s3/m/ea0c4e71783e0912a2162a3e.png)
六、二维地震勘探工程设计 1、地震勘探设计的一般要求
地震勘探工程设计是野外数据采集施工的依
据。编制设计前要充分研究工区的地质概况及地 球物理特征,最好去现场进行踏勘,深入了解施 工条件 ,新区及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要编 制试验方案。然后再结合地质任务编制工程布置
图及编写工程设计文字说明书。
2、测线布置原则
2、反射波的对比
反射波的对比是指运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分析
研究和识别出时间剖面上来自地下各反射界面上的
反射波,并且在一条或多条剖面上识别出来自地下
同一界面的反射波。 地震时间剖面对比是地震地质解释的基础。
在时间剖面上,利用反射波的各种特征,识别和追
踪同一界面反射波的过程,称为时间剖面的对比。
时间剖面反射波的对比标志: 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直接受界面埋藏深度、 岩性、产状、界面上下波阻抗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得同一层位的 反射波在相邻接收点上具有相似的特点。 属于同一界面的反射波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相似 特点,称为反射波对比的三个标志: ㈠ 同相性、㈡ 波形的相似性、㈢ 振幅突出
主测线应尽量垂直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走 向,并尽可能(经过钻孔)与地质勘探线重合。 并在垂直主测线方向布置联络测线。测线长度应 能控制勘探区边界和边缘构造。
在达到较好地质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
采用最低覆盖次数、较大道间距和较长排列,以 便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观测系统设计 ⑴试验工作 ⑵观测系统参数选取
③ 由特殊地质体产生的一些特殊波
ⅰ断面波:由于断层面上下地层岩性、物性的差异而产 生的波阻抗差引起的沿着断面产生的地震波。是确定 断层的依据之一。 ⅱ回转波:满足一定深度和曲率条件的地下凹界面上产 生的反射波。 ⅲ绕射波:当地震波传到断层的断点、地层的尖灭点或 地层不整合的突变点时,这些点将会形成新的震源, 再次发射球面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称为绕射波。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b8991d36f1aff00bed51ea1.png)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2)求水平偏移距离和真深度H
• •
均匀介质情况下: OO′ = h 0 sin ϕ h = h 0 cos ϕ 连续介质情况下: OO′ = R 0 ⋅ sin ϕ h = Z 0 + R 0 sin ϕ
均匀介质
连续介质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3) 空间校正数据表的制作
地震构造图
查明地下地质体构造形态的变化,要把剖面和平面结 合起来进行空间解释,基本成果就是地震反射层构造图。
一、地震构造图及种类
1.什么是构造图
用等值线(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地质符号(断层、尖灭 超复等)直观地表示地下某一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一种平 面图件。
是地震勘探最终图件,是为钻探提供井位的主要依据。
上、下盘产状有关。 正断层,上、下盘断层线间错开,出现空白; 逆断层,上下两盘断层线间等深线出现叠掩;
构造图制作步骤
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在构造图都表现为标准层向某方向的缺失。 可用多层构造图的闭合来判断地层间的关系,如下图,可明显看出 两个界面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且第二层往北不整合尖灭。
构造图制作步骤
构造图制作步骤 6.勾绘等值线
按规定线距(根据t0或h值),勾圆滑曲线;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由底到高 ,先勾出大致轮廓(如构造高、低点),再绘构造细节,复杂时以断块为单 位绘制。
注意:
•
1)平面图所表示的构造特征应与剖面图一致,如构造形态、范围、 高点位置、幅度、构造间的相互关系等应符合。 2)勾绘构造等值线应符合构造规律: ① 单斜层时,不 允许多线、缺线 (右图)。
地震构造图
二、构造图的绘制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第四章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课件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第四章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4d8d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4.png)
➢ ① 等深度构造图(深度等值线表示)
➢ ② 等t0构造图(时间等值线表示)
➢ 等深度构造图可由深度剖面直接绘制。也可以由等t0图进 行空间校正得到,表示的构造形态直观准确,是最终成果。 ➢ 等t0构造图是由时间剖面数据直接绘制,在构造简单时可 反映构造的基本形态,但位置有偏移,是中间结果。 ➢ 等深度构造图按深度性质又可分:
4. 取数据
➢ 确定取数据点的间隔距离;在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上,依 照构造图的比例尺确定取数据点的距离,原则是以能控制 该层的构造形态为宜。
➢ 取数据;对所选的作图层位,按数据点间隔距离和测线交
点处取等t0值或深度值(包括层位的数据、断点有关数据, 尖灭、超复点数据等),在构造主要部位及特征点附近应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_第四章地震构 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2、造图制作步骤:
1.资料的检查(针对所有剖面) ➢ ① 检查标准层地质属性的正确性、层位数量是否符合地质任务。 ➢ ② 层位是否有闭合误差,各剖面交点闭合是否在允许范围(小于
等值线距之半)内; ➢ ③ 断层、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的确定是否合理。
加密取值点。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_第四章地震构 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 标注数据;标注在平面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测线交点处, 各条测线的数据都应写上。标注方法如下左图。
➢ 标注断点;断距不大时,只标注断层上盘位置,断距较 大时,上下盘位置都标注。此外,还要标注断层落差及 断点处标准层的深度值,标注方法如下右图
➢背斜构造断开后,下降盘等值线的范围比同深度 上升盘的小,与上、下盘产状有关。
✓正断层,上、下盘断层线间错开,出现空白; ✓逆断层,上下两盘断层线间等深线出现叠掩;
地球内部构造图
![地球内部构造图](https://img.taocdn.com/s3/m/f6dce0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3.png)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04
地球内部构造与地质现象的关系
地壳构造与地震的关系
地壳构造与地 震的关系密切, 地壳构造的活 动可能导致地
震
01
• 地壳的褶皱和断裂是地震发 生的主要原因 • 地壳的板块运动和相互作用 是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地壳构造与地 震的关系
02
• 分析地壳构造图,了解地震 的分布和地震活动的特点 • 分析地壳构造图,了解地震 的成因和地震活动的规律
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 地壳:提供地球表面的支撑和保护,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 • 地幔:储存地球内部的热量和能量,对地壳的运动产生影响 • 地核:地球内部的核心,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
地球内部构造的形成与作用
地球内部构造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有关
• 地球形成初期,物质逐渐聚集,形成地核 • 随着地球的温度升高,地壳和地幔逐渐形成 • 地球内部的热量和能量推动了地壳的运动,形成了地壳构造
地球内部构造对地球表面的许多现象产生影响
• 地壳构造影响地壳的运动和地震活动 • 地幔构造影响火山活动和地热资源 • 地核构造影响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
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方法
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地球物理方法
• 地震波研究: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和反射,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 重力测量: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场,了解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和地壳的运动 • 磁场测量: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磁场,了解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分布和地核的运动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地球内部构造图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比例尺及等值线距的选择
• 构造图的精度反映在比例尺和等值线距的大小上。 • 比例尺越大,构造图反映的越精细。 • 在作图时选择比例尺,应根据测线的疏密,地质 任务的要求,地质情况的复杂程度,资料质量的 好坏等因素考虑。 • 在构造复杂,资料较好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的 比例尺; • 在构造简单或资料较差的情况下,则宜选用较小 的比例尺。 • 另外,比例尺最好采用线比例尺。
检查内容(断点组合后)
• 连接后的断裂系统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区域断裂 和控制局部构造的主断裂是否按一定的走向分布, 与重、磁、电等资料的反映是否有矛盾。 • 相同断层在不同测线上能否表现出相似或有规律 的特点,当测线方向与断层走向近似平行时,断 层对剖面切割的形状与断层在平面图上的反映是 否一致。 • 平面-剖面-平面相结合,各种资料相配合,进 行检查,最后还要分析平面图上出现的孤立断点 及其特点性质,如有必要,则应重新考虑组合方 案。
等t0图的绘制步骤
• 绘制测线平面位置图 • 检查地震剖面图地质解释的可靠性 • 取数据 • 各种地质异常的平面连接 • 等值线的勾绘
断点组合的原则
• 同一断层,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 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 或有规律地变化。 •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 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 • 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 或有规律地变化。 •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 规律。 • 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等值线距: 构造图中相邻等值线间的差值
• 等值线距选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反映 构造的详细程度,并兼顾图面的清晰, 还要考虑到资料的质量及地层倾角的陡 缓程度 • 一般而言,当资料较好时,线距可选小 些;资料较差时,线距可选大些;地层 倾角较大时,线距可选大些;倾角较小 时,线距可选小些
惠民中央断裂带构造纲要图
2. 编制构造图的方法(续)
• 2)以地震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直接读 出某一层位的t0值,作出t0构造图。 • 3)以地震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利用时 深关系,由 t0 得出法线深度,作出等法 线深度构造图。 • 4)以地震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作出等 t0 构造图,再进行空间校正得到真深度 构造图。
2. 编制构造图的方法
1)以地震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经过 对比得出反射层后,用人工方法绘制深 度剖面,读出深度剖面上的数据,绘制 等深度(视铅垂深度)构造图,这种方 法 70 年代中期以前被广泛使用,得到的 构造图上其构造形态和位置都较准确, 界面深度的表示也很明确,但工作量太 大,且没有经过三维偏移校正,在构造 复杂地区精度较差。
等值线勾绘的一般原则
• 先勾出大致轮廓,再考虑构造细节,先 易后难,逐步完善。 • 在断裂复杂地区,应以断块为单位勾绘。 • 最好是把剖面上的高点或低点标注到平 面图上,然后再将相同的高点(低点) 连接起来,组成背(向)斜的轴线,利 用轴线位置再来勾等值线,其结果会更 合理。
等值线勾绘的一般原则(续)
• 从数据出发,又不拘泥于个别数据, 考虑一般地质规律,把数据、构造、 物探、地质密切结合反复认识。 • 平面与剖面特征一致,如构造形态、 范围、高点位置、幅度、构造间的 相互关系等应符合。
2. 编制构造图的方法(续)
• 以经过三维偏移的三维数据体为基 本资料,利用水平切片,可以方便 快速地作出等t0构造图。 • 利用工作站解释系统,由计算机绘 图。 • 变速时深转换绘制构造图。
3. 构造图层位的选择
选择的主要原则是:
(1)能严格控制含油气地层的地质构造 特征的层位。找油气或其他矿床是我们 地震勘探的目的,所以编制构造图就应 以选择这样的目的层为目标。 (2)所选的地质层位应能代表某一地质 时代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3)能在全区连续追踪且反射特征明显 的标准层。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地震构造图及其它图件如地层等 厚图、特殊岩性体分布图等,是地 震勘探的最终成果图件,其间包含 有丰实的地质信息,具有极为重要 的地质意义和经济价值。
一、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
地震构造图是一种以地震资料为依 据作出的平面图件,它以等值线(等深 线或等时线)以及一些符号(断层、超 覆、尖灭等)直观地表示出某一层位的 地质构造形态,是地震勘探的最终成果 图件,是为钻井提供井位的主要参考资 料。 分为等t0构造图和等深构造图
1. 构造图的分类
• 等t0图: 等 t0图可由时间剖面的数据直接
绘制出,在地质构造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 反映构造的基本形态,其偏移也小,当地下地 质构造相对复杂时,时间构造图上反映的构造 形态与真实的构造形态差别较大。
• 等深度构造图: 深度构造图反映了地下构
造的形态,但其精度取决于时深转换过程中速 度的准确度及地震剖面的质量。
二、构造图的绘制
• 等深度构造图或等t0时间构造图,基本步骤是相同 的,即包括绘制测网平面位置图,取数据,断裂系统的 平面组合,勾绘等值线等几大步骤。 • 等深度构造图的资料来源于深度剖面图,取的是标 准层深度数据;绘制出来为等深线 • 等t0时间构造图的资料来源于时间剖面,所取的数 据为标准层的垂直反射时间值,绘制出来为等时间 值的等时线。 • 二者同样反映了构造的基本形态和断裂系统特点, t0等值线的走向与地层等深线的走向一致 。
等t0构造图
设计井
地震勘探中界面的深度有法线深度, 视铅垂深度,铅垂深度。通常我们从地 震剖面得到的深度是视深度或视铅垂深 度,只有当地下目的层界面水平或测线 沿地层倾向时,才能得到地层的真深度 (经过时深转换),其它情况下其真深 度的值均要大于视深度和视铅垂深度, 这一点在绘制深度构造图时应引起足够 的重视。
惠民南坡西段T1构造图
5. 构造图的规格和要求
• 图名、比例尺、图例、说明、制图单位、时间等 要求齐全; • 图的四角经纬度、井位、主要地物要注明; • 测线号,测线端点、交点,转折点的桩号要全, 新老测线应区别开,测线上的数据点应按要求注 记齐全,换算层的数据用括号括起来; • 断点位置及升降盘方向,断点落差,尖灭,超覆 点的位置应标注齐全; • 等值线要求每隔五根加粗一条,做到醒目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