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https://img.taocdn.com/s3/m/f1bfdf0bcc1755270722084b.png)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2013.12.11|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50549024a7302768f993907.png)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摘要: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物的竖向承载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种结构体系。
由于剪力墙数量很多,导致结构的基本周期短,地震作用大,而且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浪费。
文章主要对抗震设计特征周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震影响系数;设计特征周期;剪力墙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践, 采取了一种墙肢截面高度较小的短肢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可按“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其公式分别为:(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式中,Geq、Cj、Xji、Gi均为结构自身静力或动力特性,与建设场地无关;而α1和αj则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除受结构自身特性影响外,还受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阻尼比的影响。
1影响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5.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对应“抗规”表 5.1.4-1选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σmax);(2)“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对应表2(“抗规”表5.1.4-2)选取设计特征周期(Tg),个别地区有特殊规定时除外,如广东,虽为Ⅳ类场地、第一组设计地震分组,但其设计特征周期取值Tg=019s,大于国家规范的0165s;表1特征周期值s(3)“结构自振周期(T)”根据结构实际等效质量及刚度分布确定;(4)“建筑结构阻尼比(ξ)”除有专门规定外,通常取值0.05。
由上述四个参数(σmax、Tg、T、ξ),结合图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规”图5.1.5)即可确定“特定场地”、“特定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并根据公式(1)、公式(2)求取结构所受地震作用值Fek或Fji。
剪力墙配筋的解惑
![剪力墙配筋的解惑](https://img.taocdn.com/s3/m/c789d991ec3a87c24028c49c.png)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https://img.taocdn.com/s3/m/d74b952d87c24028915fc3e3.png)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https://img.taocdn.com/s3/m/25fe650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e.png)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1.工程实例: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一):构件信息图一横向墙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 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二):边缘构件信息:上部中部下部图二(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抗震等级:3楼层属性:加强层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1850*300*1%=5550(cm2)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1850-400-400)*300*0.25%=787.5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350-40)*300*0.25%=232.5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楼层属性:加强层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1)纵筋原始数据: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构造配筋率(%): 1.00构造配筋(mm2):2700.00计算配筋(mm2):3487.15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2)纵筋当前结果: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构造配筋(mm2):3900.00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主筋配筋率(%): 1.18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计算过程:由转角的边缘构件和洞口的边缘构件合并而成,洞口的边缘构件由钢筋直径和根数要求决定,所以有:合并前:1、角部边缘构件左边墙肢面积:S1=200*400=80000,构造配筋率P=0.6%,AS1=800*0.6=480,根数控制面积:678.6(6D12)2、洞口边缘构件墙肢面积:S2=200*500=100000,其他部位1,2级剪力墙短墙肢全截面构造控制配筋率:P=1.0%,AS2=1000*1.0=1000,根数控制面积AS2=678.6(6D12)合并后面积:S=200*400+200*300=140000二者面积直接叠加为:200*400+200*500=18000AS=(1000+678.6)*140000/(100000+80000)=1305.6对应的配筋率为:1305.6/140000=0.94%第三类:对于不是短肢墙的约束边缘构件横向墙长900mm,竖向墙长4200横向边缘构件长800,竖向300,抗震等级2级墙厚:200mm构件信息:1.对于横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阴影区面积:400*200=80000横向分布筋:(400-200)*200*0.25%/2=100计算结果50所以横向部分的计算配筋:1331+100=1431构造配筋:1206(6D16)2.对于竖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36)M=3364.N=-1077.As=47.是按照L形端部计算的,两个边缘构件总面积:200*400+200*900=260000阴影区面积:200*800=160000构造配筋:160000*1%=1600计算配筋:1331+100(横向分布筋)+100(竖向分布筋)+47(构件信息)=1578分布筋是按照(400-保护层厚度)*墙厚*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得来所以构造配筋为两个构造面积相加:(1600+1206)*2600/(1600+800)=3040其中2600为阴影区面积,1600800为计算阴影区配筋的时候用的面积,这就是求和调整的过程计算配筋为两个计算配筋结果直接相加:1431+1578=3004第四类:PKPM论坛用户问题这个电梯间左下角应该是边缘构件,计算配筋面积应该是312+959=1271,为什么软件给出的结果是1559呢?我这个边缘构件两边都是长墙,没有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信息:竖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312+(400-200)*0.3%=456 横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959+(400-200)*0.3%=1103两部分计算配筋相加456+1103=1559(计算值直接取和)两部分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0.6%=(540*240+300*240)*0.6%=1209.66(12)=678.24三者取大值。
双肢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中一点问题
![双肢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中一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2c3d87d4d8d15abe234e33.png)
双肢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中一点问题王 阶(广东省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40) 【摘 要】 双肢剪力墙应分别满足两个墙肢方向的配筋,当其中一肢较短或变成翼墙时,仍应满足该肢方向的受力要求。
【关键词】 剪力墙; 双肢剪力墙; 翼墙配筋【中图分类号】 T U973+11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8-11-05[作者简介]王阶(1963~),高级工程师。
1 双肢剪力墙的结构分析过程普通的建筑结构,应计算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荷载作用,对于双肢剪力墙亦是如此,其结构分析过程如下(本文仅讨论竖向筋)。
(1)考虑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力作用,如图1(a )示;(2)根据结构内力分析结果得出剪力墙各边缘构件(AZ1~3)的配筋As1~A s 3,如图1(b)示;(3)当其中墙肢Q2的长度不大于其宽度的3倍时,按柱的要求配筋,如图1(c)示。
图1 双肢剪力墙结构分析过程2 问题讨论现在特别讨论一下上述第3点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当采用结构软件如PKP M 进行结构分析计算时,根据S AT W E 软件说明书的要求,当墙长不大于3倍的墙厚时,按柱配筋,计算结果给出的为按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当墙长大于3倍的墙厚时其配筋亦应满足相应方向弯矩的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15条也是这样要求。
目前有些错误作法是将相关配筋均匀配置在暗柱区内,如图()示。
这样自然不能满足其相应弯矩M 的要求。
3 工程实例现在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图2(a )为一剪力墙的S AT W E 配筋计算结果(请参见软件说明书)。
图2 双肢剪力墙配筋分析根据图2(a)的配筋结果计算简图,我们可以得出其配筋图2(b)。
在图2(b)的配筋图中,短肢一侧侧边配筋为3<22,略大于计算值A s w =11要求,同时,A Z3内竖筋总面积2×3<22+8<12=3184>A s 3=3035,也能满足要求,故该边缘构件是合格的。
pkpm剪力墙端柱计算问题_secret
![pkpm剪力墙端柱计算问题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82dade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2.png)
pkpm剪⼒墙端柱计算问题_secret端柱计算商榷SATWE ⽤户⼿册边缘构件说明有:“…第五种(L 形 + 柱):取为端柱计算配筋量与两个直段墙肢的底部计算配筋量的三者之和…”。
端柱计算配筋量为何?⽆有交代。
配筋简图端柱同其它独⽴柱,给出柱b 边、h 边配筋量。
通常认为柱配筋量为(b 边配筋 + h 边配)×2 – ⾓筋。
经查,发现柱配筋计算有问题:端柱如有配筋值,是处于⼩偏拉受⼒状态(拉⼒很⼤,弯矩很⼩)。
混凝⼟不能承受拉⼒,拉⼒均由钢筋承受。
如按单向偏拉计算Asx 、Asy,拉⼒计算重复。
应按双向偏拉⼀次计算。
总配筋量⼩很多。
某⼯程端柱(SATWE )电算值如下:1#1#4# 2.625H10.3263219H 2.5G0.0-0.00.0(0.24)查配筋⽂件:----------------------------------------------------------------------------N-C= 1 ( 1)B*H(mm)= 600* 700Cover= 25(mm) Cx= 0.75 Cy= 0.75 Lc= 4.15(m) Nfc= 2 Rcc= 45.0 Fy= 360. Fyv= 360.RLIVEC= 1.00 混凝⼟柱边框柱⾓柱矩形截⾯ ( 29)Nu= -2215. Uc= 0.25 Rs= 2.44(%) Rsv= 0.00(%) Asc= 254.0( 36)N= 1430. Mx= -44. My= 96. Asxt= 2326. Asxt0= 2326.( 36)N= 1463. Mx= -26. My= 126. Asyt= 2895. Asyt0= 2895.Asxb0= 2535.( 28)N= 565. Vx= 131. Vy= 22. Ts= 15. Asvx= 0. Asvx0= 0.( 28)N= 565. Vx= 131. Vy= 22. Ts= 15. Asvy= 0. Asvy0= 0.抗剪承载⼒: CB_XF= 425.4 CB_YF= 461.6----------------------------------------------------------------------------如按双向⼩偏拉计算,N = 1463.、Mx = 77.、My = -160. 总配筋为4812.04㎜2(为地震组合)。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https://img.taocdn.com/s3/m/790512741711cc7931b71625.png)
1.工程实例: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一):构件信息图一横向墙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二):边缘构件信息:上部中部下部图二(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抗震等级:3楼层属性:加强层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1850*300*1%=5550(cm2)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1850-400-400)*300*0.25%=787.5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350-40)*300*0.25%=232.5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楼层属性:加强层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1)纵筋原始数据: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构造配筋率(%): 1.00构造配筋(mm2):2700.00计算配筋(mm2):3487.15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2)纵筋当前结果: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构造配筋(mm2):3900.00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主筋配筋率(%): 1.18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计算过程:由转角的边缘构件和洞口的边缘构件合并而成,洞口的边缘构件由钢筋直径和根数要求决定,所以有:合并前:1、角部边缘构件左边墙肢面积:S1=200*400=80000,构造配筋率P=0.6%,AS1=800*0.6=480,根数控制面积:678.6(6D12)2、洞口边缘构件墙肢面积:S2=200*500=100000,其他部位1,2级剪力墙短墙肢全截面构造控制配筋率:P=1.0%,AS2=1000*1.0=1000,根数控制面积AS2=678.6(6D12)合并后面积:S=200*400+200*300=140000二者面积直接叠加为:200*400+200*500=18000AS=(1000+678.6)*140000/(100000+80000)=1305.6对应的配筋率为:1305.6/140000=0.94%第三类:对于不是短肢墙的约束边缘构件横向墙长900mm,竖向墙长4200横向边缘构件长800,竖向300,抗震等级2级墙厚:200mm构件信息:1.对于横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阴影区面积:400*200=80000横向分布筋:(400-200)*200*0.25%/2=100计算结果50所以横向部分的计算配筋:1331+100=1431构造配筋:1206(6D16)2.对于竖向边缘构件,RLIVE=0.60混凝土墙加强区抗震2级(36)M=3364.N=-1077.As=47.是按照L形端部计算的,两个边缘构件总面积:200*400+200*900=260000阴影区面积:200*800=160000构造配筋:160000*1%=1600计算配筋:1331+100(横向分布筋)+100(竖向分布筋)+47(构件信息)=1578分布筋是按照(400-保护层厚度)*墙厚*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得来所以构造配筋为两个构造面积相加:(1600+1206)*2600/(1600+800)=3040其中2600为阴影区面积,1600800为计算阴影区配筋的时候用的面积,这就是求和调整的过程计算配筋为两个计算配筋结果直接相加:1431+1578=3004第四类:PKPM论坛用户问题这个电梯间左下角应该是边缘构件,计算配筋面积应该是312+959=1271,为什么软件给出的结果是1559呢?我这个边缘构件两边都是长墙,没有短肢剪力墙边缘构件信息:竖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312+(400-200)*0.3%=456横向部分:计算配筋+分布筋=959+(400-200)*0.3%=1103两部分计算配筋相加456+1103=1559(计算值直接取和)两部分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0.6%=(540*240+300*240)*0.6%=1209.66(12)=678.24三者取大值。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2768767561252d380eb6ea9.png)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
由此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体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
根据墙体1《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构件1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正确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正确配筋](https://img.taocdn.com/s3/m/61dfb42d2e3f5727a4e9624e.png)
剪力墙如何根据S A T W E 计算结果正确配筋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水平钢筋: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mm,计算结果是,那就用*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再除以2就是200mm2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配筋率=2*(200*200)=%,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或者%)。
如果填了%,实际配了%,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x200x1000=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As=2440,1440可能不正常,As=939,452正常)第十五项:一般可采用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二项的配筋文件(但要复核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里的边缘构件计算面积),将构造配筋部分删除,剩下很少的计算配筋,对应墙体编号配筋即可。
SATWE剪力墙配筋结果查看总结
![SATWE剪力墙配筋结果查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00ef5159eef8c75fbfb3b4.png)
剪力墙配筋SATWE查看总结在参考了网上各位前辈网友的方法后,总结了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查看方法。
SATWE完成“结构内力、配筋计算”后,点击进入SATWE“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
现以一幢10层框剪结构为例,说明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三种方法,其中,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第一种方法:点击“图形文件输出”第2项“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见图”,如图1所示。
图1图2点开后,以一段L形剪力墙为例,如图2所示,现称该墙为L1墙。
此种方法SATWE将每段剪力墙看做单独的直线墙柱,直线墙段的上方(左方)纯数字表示直线段单侧端部暗柱的计算配筋量,比如,12和11,分别表示左侧竖向直线墙段单侧的暗柱计算配筋量,单位cm2,而直线墙段下方的以H开头的数字则表示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内的水平分布筋配筋值。
比如,此处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200mm,则此处的表示该墙身间距200mm内水平分布筋的面积为cm2,即为130mm2。
图3图3是此段墙的轴压比,可知,其轴压比>,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约束边缘构件。
所以,其阴影部分配筋面积为:12*2+11=35 cm2=3500 mm2此处12*2的意思是:竖向的墙段总长为900mm(从轴线交点算起),此处900mm全长设为约束边缘构件,而12 cm2只是暗柱一段的配筋量,所以此竖向墙段的配筋总量为12*2,加上下面横向墙段的坐侧暗柱配筋量11 cm2,共计35 cm2。
本约束边缘构件水平墙段lc=*4500=675mm,ls=300mm,竖向墙段lt=800(全长)规范要求,二级抗震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部分配筋率不小于%,且不小于6A16,下面验算:配筋率验算:配筋率验算: =3500/(200*(1000+300))=%>%,且:6A16面积为1206mm2,所以,选配3500mm2合理。
注意:此种方法文本输出文件为WPJ*.OUT,详见PKPM SATWE 版用户手册P119,P126。
剪力墙配筋结果查看总结
![剪力墙配筋结果查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7d136ab4daa58da0114aa6.png)
剪力墙配筋SATWE查看总结在参考了网上各位前辈网友的方法后,总结了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查看方法。
SATWE完成“结构内力、配筋计算”后,点击进入SATWE“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
现以一幢10层框剪结构为例,说明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三种方法,其中,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第一种方法:点击“图形文件输出”第2项“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见图”,如图1所示。
图1图2点开后,以一段L形剪力墙为例,如图2所示,现称该墙为L1墙。
此种方法SATWE将每段剪力墙看做单独的直线墙柱,直线墙段的上方(左方)纯数字表示直线段单侧端部暗柱的计算配筋量,比如,12和11,分别表示左侧竖向直线墙段单侧的暗柱计算配筋量,单位cm2,而直线墙段下方的以H 开头的数字则表示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内的水平分布筋配筋值。
比如,此处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200mm,则此处的表示该墙身间距200mm内水平分布筋的面积为cm2,即为130mm2。
图3图3是此段墙的轴压比,可知,其轴压比>,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约束边缘构件。
所以,其阴影部分配筋面积为:12*2+11=35 cm2=3500 mm2此处12*2的意思是:竖向的墙段总长为900mm(从轴线交点算起),此处900mm全长设为约束边缘构件,而12 cm2只是暗柱一段的配筋量,所以此竖向墙段的配筋总量为12*2,加上下面横向墙段的坐侧暗柱配筋量11 cm2,共计35 cm2。
本约束边缘构件水平墙段lc=*4500=675mm,ls=300mm,竖向墙段lt=800(全长)规范要求,二级抗震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部分配筋率不小于%,且不小于6A16,下面验算:配筋率验算:配筋率验算:=3500/(200*(1000+300))=%>%,且:6A16面积为1206mm2,所以,选配3500mm2合理。
注意:此种方法文本输出文件为WPJ*.OUT,详见PKPM SATWE 版用户手册P119,P126。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https://img.taocdn.com/s3/m/9a14d123be1e650e52ea997f.png)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pkpm结构设计参数经典
![pkpm结构设计参数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4a5a90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4.png)
PKPM结构设计参数本文介绍PKPM计算软件TAT, SATWE和PMSAP的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这同时也是新旧规范(抗震规范、高层规程、荷载规范、混凝土规范〉的条文变化。
1,.风荷载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 3 z u s u Z肌共I21 : 3 z=l+ & v 4)z/ u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 E、脉动增大系数"» 影响系数u都存在减小的情况。
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
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新高规3. 2. 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小,比C类小20%到50%4)、脉动增大系数:A、B、C类对应的脉动增大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脉动增大系数比89规范小,约小5%到10%。
与结构的材料和形式有关。
5)、脉动影晌系数:在89高规中,脉动影响系数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对应A、B、C类的脉动影响系数分别为,0. 48、0. 53和0. 63o在新规范中,脉动影响系数不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宽比和总高度有关,其数值都小于89高规。
如C类、高度为50m、高宽比为3的建筑,u =0. 46,比89高规小28%,若为D类,则小37%o6)、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 o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 08-1. 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 06-0. 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 05-0. 06)No其中N为结构层数。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剖析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7faa0903d8ce2f01662304.png)
一、设计中常见的错误1结构设计总说明1.1漏掉建筑的安全等级,或未将建筑物安全等级和建筑桩基的安全等级分开确定。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如: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的安全等级直接影响到承载力表达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γ0的取值,所以必须在设计中予以明确。
按照GB50068-2001第1.0.8条规定,破坏后果很严重的重要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破坏后果严重的一般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后果不严重的次要建筑安全等级为三级。
当采用桩基时,不同的规范有各自安全等级的定义,上部结构应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及其他相关规范规定来确定,从而决定结构设计重要性系数γ0的取值。
桩基安全等级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来确定,从而决定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γ0的取值。
建筑物安全等级不一定与建筑桩基安全等级相同。
1.2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未给出。
有些设计只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出的深度进行设计而未给出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勘探点相对标高与设计所取相对标高不一致,所以很容易造成持力层与所提报告不符,使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1.3在砌体结构设计中,未交代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在新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按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材料分项系数γf取1.6统计的,所以在设计时应按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考虑,当不能达到B级时,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降低,否则不安全。
如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则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γa=0.89。
1.4建筑场地类别写成建筑场地土类别。
场地类别是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数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只有建筑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定义,而无建筑场地土类别一说。
有些图纸上把场地类别写成场地土类别,其概念不清。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偏移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偏移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1b0b2333687e21af45a9bc.png)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OVcotl..4 42N01o8.29 ·109·
文章编号:10096825(2018)29010902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偏移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
李燕军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2 施工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我们制定下述施工措施来改善竖向分布 钢筋的偏移:
1)上下层防线采用同一基准点,上层放线完毕后与下层完成 构件进行轴线校准,如偏差过大,应分析原因,并在接下来施工的 数层内逐步调整,不应该一步调整完毕。
2)垫块必须采用刚度和强度较大的水泥垫块,不应采用塑料 卡子等来控制保护层厚度,在板底第一排 ~第二排钢筋处,垫块 应加密。
高层住宅中的房建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季明鑫
依据 7.2.11条,在偏心受拉情况下,受剪承载力也与竖向分 布钢筋无关。
依据 7.2.17条,条文说明,为了防止墙体在受弯裂缝出现后 立即达到极限受弯承载力,配置竖向分布钢筋必须满足最小配筋 百分率的要求。
刚度:依据结构力学知识,我们知道抗弯刚度 EI、抗剪刚度 GA,只与材料性质和截面特性有关,故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会对刚 度产生影响。
3.1 对竖向分布钢筋的作用进行分析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概念设计,剪力墙作为剪力 墙结构的主要抗侧构件,剪力墙按刚度分配平行墙肢方向的全部 水平地震作用力,垂直墙肢方向不承担水平作用力。为避免出现 较弱层和薄弱层,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必须有保证。
依据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 7.2.10 条偏心受压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为:
工程实践证明梯子筋加 3道的效果最好,且梯子筋能循环使 用,是防止钢筋偏移最有力的措施。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f51fb3c910ef12d2bf9e793.png)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1.1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这两类边缘构件,程序都可以通过自动搜索确定。
边缘构件的一些特征尺寸、主筋面积、箍筋面积或者配箍率,用户都可以在边缘构件简图中看到。
新规范程序对于剪力墙配筋结果的表示提供两张图,一张是配筋简图中对于各个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结果,另一张是边缘构件配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直线剪力墙段的暗柱主筋给出的是计算值,如果计算值小于零则取零,并不考虑构造要求;而边缘构件简图中的配筋结果则同时考虑了钢筋计算值和构造值,也即二者当中取大。
简言之,剪力墙的配筋结果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图仅供校核之用。
2 程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剪力墙配筋存在的问题由于一般采取直线段配筋模式,所以产生以下问题:对超长直线段墙,采用平截面假定配筋,截面刚度估计偏大,配筋偏小。
尤其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问题。
而把长墙分段配筋也是没有依据的。
对有面外墙相连的直线段墙,没有考虑面外墙的翼缘作用,如果考虑翼缘作用,则配筋将减少。
对弧墙的配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当有边框柱与墙相连时,没有考虑边框柱与墙的共同工作,使得边框柱和与之相连的剪力墙配筋都偏大。
>>边缘构件配筋存在的问题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是两个墙肢配筋的叠加,这样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将偏大。
带边框柱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柱配筋与墙配筋的叠加,则这样的边缘构件配筋也偏大。
弧墙的边缘构件配筋,有时生成得不对,要注意察看、复核。
超长墙产生的边缘构件,由于受到配筋合理性的影响,也需要复核。
对于多肢斜交墙肢的端部,是多个墙肢配筋的叠加,造成这个边缘构件配筋很大,须注意。
3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的确定:加强区按要求取1/8~1/10的结构总高度,并不小于2层。
剪力墙配筋结果异常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剪力墙配筋结果异常的分析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2cce5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a.png)
剪力墙配筋结果异常的分析及解决方案朱正洋【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9(045)014【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带端柱剪力墙; 短翼缘剪力墙; 配筋设计【作者】朱正洋【作者单位】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730 引言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其截面形式一般有矩形、T形、L形以及两端带翼缘(或端柱)的复杂截面等;其截面厚度最小160 mm,最大可达到1.5 m;其截面高厚比一般大于4(小于4的按柱设计),截面长度不宜大于8 m,墙段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
结构软件一般对剪力墙采用细分的壳单元模拟计算,墙肢与墙肢之间、墙与其他杆件之间变形协调,其内力、位移、地震计算等都可得到理想的结果。
在墙截面配筋设计环节,传统的配筋采用“分段式配筋方式”,该方法不尽合理,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配筋不够,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又造成配筋过大的不经济的计算结果[1]。
YJK软件在总结该配筋方式的不足之后,于是做了改进,增加了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计算方法,即墙柱配筋设计时考虑端柱和翼缘。
然而在剪力墙截面配筋设计时,还经常存在如图1所示的带端柱和短翼缘的截面形式。
这些截面在配筋时经常超筋或者配筋面积过大,导致设计时难以实现。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其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图1 带端柱和短翼缘的剪力墙截面1 基本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1.1 一侧带端柱的剪力墙截面如图1a)形式的剪力墙,在墙肢出现偏拉受力时出现配筋过大的情况。
该组合剪力墙截面的实际受力情况是一个偏压构件,带端柱一侧是受压区,其截面极限应力状态如图2所示。
而软件按墙、柱分别计算,柱是一个偏压构件,墙是一个偏拉构件,如图3所示。
按偏拉构件计算的剪力墙配筋明显大于偏压构件的剪力墙配筋。
该截面形式的剪力墙为单轴对称的截面形式,而且端柱的截面面积明显大于剪力墙一侧的暗柱面积,应该按考虑端柱的非对称配筋的截面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9e3b5b2f121dd36a32d82d0.png)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第6.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cor=(bw-2c-2φ)×(h-c-2φ)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
(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
由此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体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
根据墙体1《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构件1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原因分析1、墙体1的配筋计算墙体1的截面尺寸为300×600,600<4×300=1200,其钢筋合力作用点取40(此为程序内部规定,主要是解决墙肢过短导致边缘为程序内部规定主要是解决墙肢过短导致边缘构件长度重合甚至不够的问题),程序计算的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1350。
•竖向分布筋的考虑•根据《混凝土规范》6.2.19的规定,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普通钢筋的矩形、T形或I形截面钢均匀配置纵向普通钢筋的矩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宜符合下列规定:•通过对公式(6219-1~6219-46.2.191 6.2.194)的分析可以看出,程序在计算边缘构件配筋面积时,是考虑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因此在墙体1的配筋面积统计时忽略边缘构件配筋面积是不合适的(可以理解为程序是按照带分布筋的柱子计算配筋面积)。
此段墙体总长为600,按一半计算分布筋长度为300,则此段墙体边缘构件总配筋面积为:1350+(300-40)×300 ×0.0025=1545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 10%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600 ×0.01=1800,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900,小于1545,程序取1545。
程序取2、墙体2 的配筋计算墙体筋计算•墙体2的截面尺寸为300×1850,长宽比1850/300 6.17>4,由于是按单肢计算配筋,因1850/300=617>4此钢筋合力作用点程序取400/2=200,计算的暗柱配筋面积为0,所以为构造配筋,配筋面积=400 ×300 ×0.01=1200。
•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的规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 10%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185000 ×0.01=5550。
1850400400300•竖向分布筋配筋面积为(1850-400-400)×300 ×0.01=787.5•5550-787.5=4762.5•边缘构件2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4762.5/2=2381.25,与程序计算结果相符。
3、边缘构件1总配筋面积的计算边缘构件总筋的算•墙体2下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2381.25+1545=3925,•边缘构件构件1总配筋面积为3925+1545=5470mm2。
•与程序计算结果相符。
与程序计算结果相符程序输出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过程工程实例二•某剪力墙结构,第三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构造措施为二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c 和6Φ16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此段L 形墙体的墙肢1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大于8,程序判断为非短肢剪力墙。
•墙肢2墙肢1右图所示为SATWE 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肢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肢2为1。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肢1计算配筋结果墙肢2计算配筋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的配筋面积为3040mm2•查此边缘构件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此边缘构件的计按说书的解释边缘构件的算配筋面积为:1331×2+47=2709mm2,构造配筋面积为260000×0.01=2600mm2,6Φ16的配筋积为的筋面积为1205.76mm2,二者取大值则为2600mm2,最终取2709mm2。
最终•而程序计算结果为3040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原因分析1、墙肢分布钢筋的考虑200 200200 200•其中,填充区代表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红点表其中填充区代表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红点表示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合力作用点。
•上图表明,阴影区配筋面积与竖向分布筋面积之上图表明阴影区配筋面积与竖向分布筋面积之间一边各有200mm的重合区,在统计,阴影区配筋面积时应考虑此重合区的影响筋面积时应考虑此重合区的影响。
2、墙肢1的配筋计算墙体1的截面尺寸为200×900,900>4×200=800,其钢筋合力作用点取200,程序计算的剪力墙暗柱配筋面积为1331。
•此段墙肢1一端边缘构件总计算配筋面积为:1331+200×200 ×0.0025=1431•墙肢1右端阴影区1面积为200*400=80000mm2•墙肢1右端阴影区1边缘构件总构造配筋面积为:80000×0.01=800mm26×3.14×82=1205.76mm2314=120576mm •二者取大,则墙肢1右端端边缘构件总构造配筋面积为1205.76mm23、墙肢2的配筋计算墙体2的截面尺寸为200×4200,4200>4×200=800,其钢筋合力作用点取200,2程序计算的剪力墙暗柱配筋面积为47mm•墙肢2一端边缘构件总计算配筋面积为:47+200×200 ×0.0025=147mm247200200000251474、L形阴影区2的配筋面积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L形阴影区2的面积:200×500+200×300=160000mm2300160000•阴影区2的计算配筋面积=墙肢1左端边缘构件面积+墙肢2下端边缘构件面积,即墙构件1431+147=1578mm2•阴影区2的构造配筋面积160000×0.01=1600mm2001=1600mm6×3.14×82=1205.76mm2者大则影总构造配筋积为•二者取大,则阴影区2总构造配筋面积为1600mm25、L形边缘构件总配筋面积的计算•L形边缘构件总面积由于墙肢1两边缘构件之间的距离很近,只有100mm,程序进行了归并,将阴影区1、2和分布筋间距统归并在起,则L形边缘构件总和分布筋间距统一归并在一起,则面积=260000mm2。
•L形边缘构件计算配筋总面积1578+1431=3009mm2•L形边缘构件构造配筋总面积由于阴影区1和阴影区2的总面积是160000+800=240000mm2要而实际的L形边缘构件总面积是260000mm2,因此程序需要对构造配筋面积进行换算,具体的换算方法是(1600+1205.76)×260000/240000=3039.57mm2计算配筋和构造配筋二者取大则最终配筋结果为303957•计算配筋和构造配筋二者取大,则最终配筋结果为3039.57mm2•程序显示的计算结果为3040.48mm2,基本相符。
•小结结1、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设计人员之所以计算的计算配筋面积为1331×2+47=2709mm2,主要是忽略了分布筋的影响,考虑此因素的影响,就能得到程序的计算结果,三个暗柱的分布筋重合面积一共是600mm,则2709+200×3×200×0.0025=3009mm22、在考虑构造配筋面积时,不能简单地那边缘构件在考虑构造配筋面积时不能简单地那边缘构件的面积进行计算,而应该考虑面积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