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1.文本的含义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
(1)“言、意、象”
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
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
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
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
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
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
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学言语层
(1)含义
文学言语层,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
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文学言语要
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
2.文学形象层
(1)含义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2)特征
①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必须与真实性结合起来,就是说,要“合情合理”。
a.“合理”,是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b.“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意向。
③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④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
(1)含义
文学意蕴层,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2)内容
①历史内容层。
有的形象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历史内容。
有的文学作品的形象,虽然本身不含历史内容,但却暗示了一定的历史内容。
②哲学意味层。
文学的哲学意味早已被亚里士多德发现。
③审美意蕴层。
并非只有历史内容、哲学意味俱全的作品才算上乘之作。
有些文学作品
的意蕴比较单纯,甚至仅有审美意蕴这个层次,也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文学典型
(一)典型论的发展
典型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 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2. 18世纪以后,开始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
3.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1.文学典型的定义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典型的美学特征
(1)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①特征的含义
“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②特征的属性
a.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
b.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③特征化的含义
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称为“特征化”。
④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的两个层次
a.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b.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
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
(2)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①生命的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
②灵魂的深度
“灵魂的深度”,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是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
它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a.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b.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
c.要看性格和炅魂是否合乎理想。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典型环境
(1)含义
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②时代的脉搏和动向。
(2)说明
①典型环境要充分体现现实关系,但这并不是说典型环境只能有一种模式、一种风貌,作家完全可以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和场景来加工成独特的典型环境。
②每个时代的现实关系,都是通过个别的、具体的社会环境来体现,因此,典型环境便是特定的“这个”,是富有特征的个别性和概括性的有机统一,任何公式化或概念化的描写,都不算是典型环境。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环境,是指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①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②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
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
三、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1.“境”的含义
意境包括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即“境”。
“境”包括两个部分,即“象”和“象外之象”,又称实境和虚境。
2.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它包括三种类型:
(1)景中藏情式。
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
(2)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
(3)情景并茂式。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
2.虚实相生
(1)实境
“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2)虚境
“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①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
与感悟,即“不尽
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②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
(3)实境和虚境的关系
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3.韵味无穷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三)意境的分类
1.刘熙载的分类
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中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方法: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
(1)“花鸟缠绵”是指一种明丽鲜艳的美;
(2)“云雷奋发”是指一种热烈崇高的美;
(3)“弦泉幽咽”是一种悲凉凄清的美;
(4)“雪月空明”是一种和平静穆的美。
2.王国维的分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种分类方法: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
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1)“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2)“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3.其他分类
在署名为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中,提出一种三分法:即“以境胜”者,“以意胜”者
和“意与境浑”者。
这实际上是“情景交融”的三种方式。
四、文学意象
(一)意象的四个种类
1.心理意象,即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它是指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3.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
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
4.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简称意象或文学意象。
(二)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1.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2.“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
从它“示义取名”的目的看,已是严格意义上的观念意象。
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
理想的高级意象。
(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往
1.文学意象的状态
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也可以说是“象征意象”。
它在文学作品中实际上也可分两种存在状态:
(1)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
(2)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
2.审美意象的特征
(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由于意象本质上是“表意之象”,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
这就使它与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意境区别开来,形成了人类审美理想表现形态的又一类型。
(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①象征的含义
a.狭义:象征往往是审美意象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b.广义:认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象征的,此观点缺乏理论针对性。
②象征的构成
象征一般由两种因素构成:“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但“呈现于感性观照”的只能有一个因素,即“意义的表现”。
(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荒诞表现在两个层面:①指形象上的荒诞性;②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由于意象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
(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①求解性
由于在创造象征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的过程。
②多义性
好的象征意象,又往往使人始终也难得出最为确切的结论,好像有无数“解”。
造成多义性的原因有:
a.作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
b.作家选择的象征物,对于作家来说虽是他为思想创造的“对应物”,但是读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思路,而只能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去“猜想”。
这样,不同的读者便会“猜”出不同的意义来。
(四)审美意象的分类
审美意象从表意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1.寓言式意象
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其显著特征是有故事情节,哪怕是最稀薄淡化了的故事情节。
此类意象常见于叙事性作品,以叙事诗、小说和戏剧的形式,通过有情节的整体形象系统来实现某种观念的表达。
2.符号式意象
(1)含意
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这类意象,以它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其作用从本质上看,不过是一种表意的符号,所以称为符号式意象。
(2)类别
①抽象型
抽象型是指找不出适当的自然物体概念来描述它的形态,而只有借助于某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去表达。
②具象型
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和拼接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