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犯罪心理形成 ppt课件
犯罪心理学课件结构与成因二
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 配作用的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稳定的总和,是 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2019/5/25
2
2.结构观内涵: 第一,它表明犯罪心理的存在状态. 第二,它能较好地反映犯罪心理的动
态变化. 第三,结构状态会呈现出多种表现方
主动的机会性犯罪:此种病人精神内部失去协调而 呈现出分裂症状。然而其感情、意志等活动还相当 活跃,其人格也未发生根本变化,与周围人也保持 相当的接触。易被妄想、幻想所趋势,或因突发的 冲动而犯动机不明的重大犯罪。如杀人、纵火等, 而犯罪后的态度异常冷静,此类犯罪往往是机会性 或一次性的。此类杀人犯往往在行为后3~4个月内 呈现明显的分裂症状。
式.
2019/5/25
3
补充:
日本犯罪学家安倍淳吉对犯罪作了具有层次结 构性的表述,提出“基本自我”、“中心自 我”、“边缘自我”、“犯罪自我”和“犯罪 行为深度”概念,强调了不同心理性格烙印在 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驱动及人格化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等提出的人格 特质论观点,认为人格心理结构是个人所具有 的“神经特性”和“反应倾向”.研究犯罪者 和正常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④未分化型:最普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类型。主要表
现妄想、幻觉、思考错乱、古怪行为。
⑤残余型:此类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为以前发病过一次,
仍残留一些症状,并不明显。仍有情感流露的减少 与联想松弛等症状,且有社会退隐、怪癖行为出现。
2019/5/25
24
精神分裂症导致犯罪主要是杀人、纵火、伤害等等; 也有卖淫、盗窃、强奸类型犯罪。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弥散状态和氛围) 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压抑的欲望和潜能 )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网络犯罪心理学
分析网络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中的犯罪
动机和决策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结合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犯罪心理的复杂机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干预犯罪行为,提高犯罪 预防的效果。
个性化矫治与康复
判断证人证言可信度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当代研究
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涉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犯罪人的言行举止、 情绪反应等,了解其心理特征
和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犯罪人的个人信息和背景资 料,分析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 究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因与犯罪
研究基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探 讨遗传因素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
发展阶段
犯罪心理的历程课件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特点 二、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三、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 四、犯罪人作案出逃心理及对策
第36页,共42页。
一部分犯罪人在犯罪后,为了销 赃和挥霍钱财,或为了逃避打击, 或为了其他目的,往往选择出逃。 由于各人的特点不同, 经验不同, 因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 行为也有所不同。
第一小节 犯罪心理的 发展变化
第2页,共42页。
一、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情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上划分:被动型和主动型
•从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划分:因社会化缺陷而 犯罪的类型和因反社会态度而犯罪的类型
•以主体是否形成犯罪动力定型划分:偶发型和习 惯型
•以犯罪活动在主体生活中的地位划分:业余型 和职业型
第11页,共42页。
犯罪心理强化的阶段
•定型化阶段
–犯罪意识定型化、犯罪方向定型化、犯罪行为 定型化
•个性化阶段
–牢固的反社会意识、畸变的需要结构、典型 的犯罪性格,以及犯罪行为的习惯性、连续性、 类似性、狡诈性、残忍性
•职业化阶段
–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背包党
黄牛党
第12页,共42页。
四、犯罪心理的弱化
•犯罪心理形成后,经过实施犯罪活动,渡过 隐蔽作案或流窜作案的犯罪生涯,一般情况
下,其犯罪心理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如 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控制,这种过程就会继 续得到发展。
第8页,共42页。
犯罪心理得到强化的原因
•犯罪体验的愉悦感所带来的正强化影响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榜样的示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 习理论) •惩罚的负效应:受处罚后,变本加厉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战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课件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 动机分为物质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 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犯罪动机、犯罪认知、犯罪情感和犯罪意 志等方面。
犯罪心理的分类
按照犯罪类型分类
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暴力型犯罪心理、财产型犯罪心理 、性犯罪心理等。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按照犯罪主体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年人犯罪心理 和老年人犯罪心理等。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主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
科学方法的引入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犯罪心理。
跨学科研究
当代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 限,与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交叉融合,为深入理解犯罪心理提供了更广阔的 视野。
PART 02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REPORTING
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还关注犯罪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对犯罪人进行干预和矫治,以预防再 次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矫治与治疗
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了解 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为预防和干预 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帮助犯罪 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不良行为 模式,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毒品犯罪
总结词
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生产、贩卖、吸食等行为的犯罪。
详细描述
二章1节(1)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4
人体神经系统关系图:
脑干 脑 中枢 神经系统 小脑
延脑 脑桥 中脑 网状系统 视丘 下视丘
前脑
脊髓
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 脑神经 经
边缘系统 大脑皮质
周围 神经系统
5
神经元略图
6
2. 心理现象是人脑的功能
7
8
• 当你开车抵达路口,见到红灯亮时,你会 立即刹车。从眼睛看到红灯亮起开始,到 用脚踩下刹车,其间经历不到一秒钟。而 在这极短的时间内,你却完成了一个心理 过程,或心理活动。
11
第一节:概述
• 上述从看见红灯到大脑运作,乃至刹车制 动的整个过程来看,期间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大作用: - 属生理作用的部分,是神经系统与各感觉 器官所产生的生理功能; - 属心理作用的部分,是由感觉器官与中枢 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心理功能。
12
3. 心理现象受激素和遗传因素影响
激素影响 •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由多 种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构成,受 自主神经系统的下视丘管制。 • 内分泌腺也称无管腺,不经由任何管 道,将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直接渗 透到血液之中。 •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 素(Hormone)。
16
• 在现实中,我们见过熊猫,头脑中就有了熊猫的 映象,见过飞机、大炮,头脑中就有了飞机、大 炮的映象,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 活动和创造想象,同样源于客观现实。如人们创 造飞机、轮船离不开自然界中飞鸟和游鱼的启示, 气象预报是以大量的气象知识经验和天气变化规 律为基础的。神话中虚构的荒诞形象,不管怎样 离奇古怪,原始材料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人正 常的心理活动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离不开社会实 践活动的,大量的实例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PPT课件
第30页/共32页
谢谢
第31页/共3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犯罪人的 认识特征
认识方法的偏激性
第9页/共32页
“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10页/共32页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1.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犯罪人情绪情感特征。 3.掌握犯罪人意志特征 。
第11页/共32页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一、人的情绪与情感
特殊能力 能力
一般能力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即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速度、 强度、稳定性、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第25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第26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 不平衡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兴奋型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23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1.了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概念。 2.掌握犯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的特点。
第24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一、能力、气质、性格概述
能力:是直接影响完成任务(活动)的速度(顺利性)和质量(效率) 的个人心理特征。
第12页/共32页
情绪、情感
心境
应激
激情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态度体验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2024年8月27日
13
11
三、预防犯罪口诀
❖ 6、打架斗殴致伤残,一判就是七八年。 ❖ 孙某,17岁,旷课,不知道学习为什么,打
工修车,学驾照不想学,父母农民,要求不 严,买刀好玩,失手扎到身后同伙心脏致死, 8年刑。
2024年8月27日
12
结束语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胡锦涛访美期间送给芝 加哥佩顿中学学生们三句话:“第一句话,知识是 开启未来的钥匙。第二句话,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 桥梁。第三句话,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 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 年大计。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 的任务,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努力,齐抓共管,我们才能还孩 子们一方净土,还祖国未来一个美好的希望!
❖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 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 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 年的思想。
2024年8月27日
8
三、预防犯罪口诀
❖ 1、待业青年到处漂,这种朋友不可交; ❖ 李某,17岁, 小学, 酒店配菜, 天天一起
学,在自己家伙同他人轮奸打工女,判刑6年半。 ❖ 2、暴力性犯罪,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马
加爵,巴西杀30人少女。 ❖ 3、文化素质低,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2024年8月27日
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 5、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 梁某,17岁, 初中, 盗窃,6年,福建打工做鞋底,
❖ 4、家长示范效应。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行 为放荡,违法犯罪,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2024年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课件一、引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者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犯罪现象、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和提高司法实践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个体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等。
个体心理因素包括心理障碍、心理创伤、认知偏差等。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压力等。
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者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他们往往具有冲动性和缺乏自控能力。
他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缺乏理智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犯罪者往往具有较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可能缺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关心,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规则。
犯罪者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创伤,导致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存在偏差。
四、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预防犯罪的方法包括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培训等。
干预犯罪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
通过对犯罪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五、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评估可以帮助司法人员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为案件审理和判决提供参考。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犯罪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行为,促进其重返社会。
犯罪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司法人员制定合理的刑罚和矫正措施,提高司法实践的效果。
六、犯罪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犯罪心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入研究犯罪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探索犯罪行为的遗传和环境影响、发展有效的犯罪预防和干预策略等。
同时,犯罪心理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以形成更全面、综合的研究体系。
犯罪心理学ppt课件
6
1.马加爵杀室友案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 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 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 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 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 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 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 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 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
7
但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去分析
什么原因导致他犯罪? 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 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 扭曲的人生观,还有 “自我中心”的性格缺 陷。同时,他的犯罪心 理、犯罪方式与手段, 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 相关。
16
• 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 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 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 为什么?
他以为自己聋了
17
•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 落著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抓著 半个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这个人是由于和朋友做热气球履行 经过沙漠,由于燃料不够要求必须 减重,扔了行李箱之类的还不够, 还要减重,于是就拿火柴抽签有整 根的和半根的,谁抽到半根的就跳 下去,主人公十分不幸中标了;
18
• 有个女孩的父母都出差了,她晚上一个人 睡觉,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爱犬。半夜,她 突然听到天花板传来滴水声。为了不害怕, 她把手伸到床边,让爱犬舔了舔自己的手, 这才又安心的睡了。第二天清晨,女孩看 到了爱犬的尸体吊在天花板上,据分析是 在半夜被杀的,可那时爱犬不是还在吗? 请问怎么回事?
.凶手冒充狗舔了她的手
15
犯罪心理学PPT课件
01
02
03
04
初始阶段
产生犯罪动机和意图,寻找机 会实施犯罪行为,具有试探性
和隐蔽性。
发展阶段
制定犯罪计划,准备工具,选 择目标,具有预谋性和计划性。
实施阶段
实施犯罪行为,采取暴力、欺 诈等手段达到犯罪目的,具有
果断性和冒险性。
终结阶段
完成犯罪行为后处理现场,逃 避法律追究,具有狡猾性和逃
避性。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XXX抢劫案。通过分析抢劫犯的心理特征、作案动机和过程, 揭示暴力型犯罪心理的内在驱动因素和行为模式。
案例二
XXX诈骗案。通过分析诈骗犯的心理特点、作案手段和过程, 探讨财产型犯罪心理的成因和防范策略。
案例三
XXX强奸案。通过分析强奸犯的心理状态、作案动机和过程, 揭示性犯罪心理的扭曲观念和行为特征。
案例四
XXX贩毒案。通过分析贩毒分子的心理依赖、作案方式和过 程,探讨毒品型犯罪心理的深层原因和治理对策。
04
犯罪心理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面试法
通过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交流, 了解其心理状态、动机和背景。
心理测验法
运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如明 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等,评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质 和问题。
05
犯罪心理干预与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及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
学校教育
加强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 制能力。
社会环境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犯罪诱因,加强社区建设和治安管理。
矫正方法和技术探讨
心理治疗
01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帮助罪犯改变不良思维
第二章 犯罪心理形成 ppt课件
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中的安全感(安全欲求) 新的社会经验及冒险行为(对新经验的欲求) 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和自由的欲求) 占有财产的欲求
四、学习理论的犯罪原因论
(一)犯罪模仿论 塔尔德
(二) 不同接触论 萨瑟兰(Edwin Hardin
Sutherland,1883~1950)
第二章 犯罪心理形成与犯 罪行为发生的原因
(一)体型说
全称:体格类型犯罪学派 以人的生理结构作为人的犯罪心理发生的基础,
又被称为新龙勃罗梭主义学派或犯罪人类学派
德国精神病学家 克雷奇默尔 Kretschmer A 瘦长型(虚弱型) A、B属于 早老性痴呆型 B 斗士型(健壮型) C 矮胖型(肥胖型) C属于性格急躁型
三、精神分析学的犯罪原因论
(一)古典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无意识 前意识 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自我有意识的部分也有无意识的部分 超我:自我典范和良心
无意识罪恶感
“一个人虽然已经把恶念压抑到潜意识之内, 自以为不再有这些恶念而深感欣慰,但是,他 虽然看不出这个罪恶的基础,却仍不免有罪恶 之感。”
主要观点
1.犯罪行为是习得的 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过程习得的 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团体内
习得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观察学习
家庭 副文化群的影响 符号示范
他认为早老性痴呆型犯罪的倾向最大,感性需 要旺盛,意志不坚定,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 物欲影响而犯罪。(盗窃、诈骗、暴力犯罪)
性格急躁型大多是偶发犯,暴力犯罪为多,欺 诈其次,易悔恨犯罪,有改过自新的决心。
胡顿(Hooton),认为犯罪人具有生物学上的 缺陷,且大多来自遗传。
谢尔顿(Sheldon),少年犯中,中胚叶型多 余内胚叶型,外胚叶型很少。
第二三节 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的形成
犯罪决意
由意志决定 转向意志执 行
犯 罪 心 理 的 形 成 过 程
欲求强烈、有意愿 采取非法手段满足 外界诱 因刺激
人格存在缺陷 抑制力缺乏
萌发犯罪意向
刺激和情 境的诱发 正向自我 调控失败
形成犯罪动机
抢银行
确定犯罪目的
犯罪
产生犯罪决意
终止犯罪
犯罪动机、目的、行为关系示意图
角色扮演 对犯罪群体的认同和归属、对自己在犯罪
群体中角色地位的认同、参与群体犯罪活动、 犯罪心理强化几个过程
自我强化 在上述过程中获得自我肯定、
自我奖赏和群体奖赏
犯罪心理的外化
• 指主体已具有犯罪心理的内因,
在刺激和情境的诱发下,产生
犯罪动机,确定犯罪目的,进
入犯罪决意阶段。
入室盗窃
几种外化的特点
4、犯罪心理的形成以不良的社会 实践活动为基础。
第三节
犯罪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一、犯罪动机概述
• 犯罪动机: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 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动力;起推动、 维持作用。 • 犯罪目的:犯罪人企图通过犯罪 行为所想要达到的结果;起目标 导向作用。
犯罪动机的类型
• 直接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起直 接作用的动机;特点:犯罪目的 明确、侵害对象直接、具体。 • 间接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起间 接作用的动机;特点:犯罪目的 明确、侵害对象缺乏直接、具体 性。
四、防御机制
• 人在无意识中,用于消除由心理冲突或 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持和恢复心理平 衡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 它在缓和失败带来的痛苦,减少认知的 不协调,平复心理上的创伤时,为度过 心理危机,安抚自我而欺骗自己,歪曲 现实,为维持心理平衡而自动地、无意 识地起作用的一种心理机能。 • 这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有 些防御机制有可能导致犯罪。
2024年度-《犯罪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失业、工作不稳定、职业压力等工 作经历问题可能导致个体产生挫败 感和焦虑情绪,进而产生犯罪动机 。
10
生理与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水平、 大脑结构异常等)可能与犯罪行
为相关。
心理因素
如认知偏差、情绪调节困难、人 格障碍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个体
更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精神疾病
部分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等)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幻 觉、妄想等症状,从而引发犯罪
28
犯罪心理学研究前
07
沿与展望
29
国际研究动态与趋势
01
国际合作加强
国际犯罪心理学协会等组织推动全球合作,共同应对犯罪问题。
02
大数据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犯罪现象、犯罪人特征等,为犯罪预防提供科学依
据。
03
关注网络犯罪心理
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多,网络犯罪心理成为研究热点。
30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前景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
实施心理干预和矫 治
对具有犯罪倾向或已经犯罪的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治, 降低再犯率。
26
教育内容与方式创新
普及法律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 的法律意识。
强调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犯罪心理学》全套教 学课件
1
目录
• 犯罪心理学概述 • 犯罪心理形成因素 • 犯罪心理类型分析 • 犯罪心理评估与诊断 • 犯罪心理干预与治疗 • 犯罪心理预防与教育 • 犯罪心理学研究前沿与展望
2
犯罪心理学概述
01
3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其含义不能通过实验来考察,也不能以数字、强度、频率
来测量。与此相反,定量研究强调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测量
和分析,而不是过程。另外,定性研究者强调现实的社会
建构性,强调研究的价值承载性质;而最让定量研究着引
以为豪的是:他们的工作可以在一种价值无涉的框架内完
成。
2023/12/31
第二章
21
三、多层次研究并重
2023/12/31
第二章
24
Andrew & Bonta:“风险—需求—反应模型”
➢ 强调了识别出以下因素的重要性: ① 将个体置于犯罪活动风险中的因素(风险因素) ② 可以通过干预而改变的风险因素(需求因素) ③ 其他可能影响个体对于干预的反应的个体特征或情境
特征(反应因素)
2023/12/31
➢ 只要是犯罪必定具有客观的结果 ➢ 无论客观结果还是法律结果它总是由具体的行为导致的 ➢ 在实施行为前,任何作案人都有一个认知加工的判断过程,
特别是决定去作的选择 ➢ 行为决策的背后必须有支配行为的动机、目的、情绪等心
理因素的作用 ➢ 在同样的刺激下,犯罪永远不是多数人的选择
2023/12/31
第二章
他人而完全不自知时,这则经验已变成一则警示传奇,提醒
我必须注意对他人的态度。事实上,有些人认为我太过小心
翼翼了,就像有时候我想要开除表现不好的员工,却总担心
这对他们来说太残酷了。”
2023/12/31
第二章
9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路径
从个体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回溯 的视角归纳出下列脉络:
实证主义(实证哲学):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 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和英国 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孔德(te,
犯罪心理学课件1-8
3、犯罪类型的结构状况
犯罪类型结构,是指整个犯罪现象中各种犯罪类型之间的比例 关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普遍而言,各国刑事犯罪中,财产犯罪占的比重最大。暴力犯罪 所占比重的大小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出现了一些高科技犯罪和智能型 犯罪。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一、犯罪心理结构概念 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 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 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 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 根据。 1、它表明犯罪心理的存在状态 2、它与心理科学的用词惯例相吻合 3、它符合系统论的观点 4、它能较好地反映犯罪心理的动态变化 (平衡结构与耗散结构理论)
两者之间联系:
a、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没 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b、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而定。 c、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错综复杂。一种情况,犯罪心 理与犯罪行为具有一致性,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有什么 样的犯罪行为;另一种情况,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不一致, 包括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结果不一致(如间接故意犯罪, 误杀)和本人无犯罪动机但在别人的胁迫下实施犯罪行为。
二、当代中国犯罪现象
(一)1949—1955: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刑事案件50万起/年。发案率9.3 起/万人 (二)1956—196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治安状况良好,发案率低,3起/万人,18~42万起/年。 (三)1966—1976:文化大革命 犯罪数量增多,青少年犯罪增多,无法统计。 (四)1977—1989:改革开放初期 经济体制新旧交替,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多,诱发犯罪消极因素 增多,犯罪大幅度上升。89~197万起/年。 (五)1990年至今 1、犯罪数量居高不下,重大案件比重明显增大 2、犯罪人员初犯年龄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3、严重暴力犯罪和财物犯罪突出 4、群体性犯罪增多,犯罪组织活动公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西方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
一、生物学的犯罪原因论
主张:“生理是犯罪心理的基础”,一个人
犯罪是由于体型、体质和遗传素质等生物学因 素决定的。 这一学派是以龙勃罗梭的人类学理论为先导。 “天生犯罪人” 社会因素的作用有也属于偶然
20世纪后,形成了犯罪生物学派(biological school in criminology)
主要观点
1.犯罪行为是习得的 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过程习得的 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团体内
习得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观察学习
家庭 副文化群的影响 符号示范
他认为早老性痴呆型犯罪的倾向最大,感性需 要旺盛,意志不坚定,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 物欲影响而犯罪。(盗窃、诈骗、暴力犯罪)
性格急躁型大多是偶发犯,暴力犯罪为多,欺 诈其次,易悔恨犯罪,有改过自新的决心。
胡顿(Hooton),认为犯罪人具有生物学上的 缺陷,且大多来自遗传。
谢尔顿(Sheldon),少年犯中,中胚叶型多 余内胚叶型,外胚叶型很少。
二、精于人格显著偏离常态,因而使自
己感到烦恼,也引起社会麻烦。 主要特征;在感情、意志、欲求等方面表现异
于常人而显著偏畸。
(二)低能说
美国学者 Goddard提出 1912年他用智力测验对新泽西州的少年院的少
年进行测量,发现其中28~89%是低能者。
2.染色体异常说
XYY和XXY 1960s,有人发现暴力行为与XYY性染色体有
关。
一般认为,XYY型人,特点是身体高大,攻击 性强,易冲动,不能自制,初犯时间早。这种 人的犯罪比例是一般人的6倍。
XXY型的人,智力低劣,易受暗示,顺从被动, 犯罪的比例约为一般人的4倍。
(三)内分泌失调说 (四)物质代谢异常说
“无意识罪恶感的增长会使人们成为罪犯…… 所以罪恶感不是犯罪的结构,而是它的动机。”
无意识罪恶感
幼年期做过违禁之事:偷盗、欺骗、纵火 这类罪犯可称为——罪恶感所致的犯罪分子
(二)新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情绪障碍犯罪说
少年正常的欲求、欲望和冲突的现实受到妨碍 时,就会产生长期的、深刻的情绪不正常问题, 这就是情绪障碍。
现代生物学派的原因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体型说
全称:体格类型犯罪学派 以人的生理结构作为人的犯罪心理发生的基础,
又被称为新龙勃罗梭主义学派或犯罪人类学派
德国精神病学家 克雷奇默尔 Kretschmer A 瘦长型(虚弱型) A、B属于 早老性痴呆型 B 斗士型(健壮型) C 矮胖型(肥胖型) C属于性格急躁型
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中的安全感(安全欲求) 新的社会经验及冒险行为(对新经验的欲求) 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和自由的欲求) 占有财产的欲求
四、学习理论的犯罪原因论
(一)犯罪模仿论 塔尔德
(二) 不同接触论 萨瑟兰(Edwin Hardin
Sutherland,1883~1950)
三、精神分析学的犯罪原因论
(一)古典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无意识 前意识 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自我有意识的部分也有无意识的部分 超我:自我典范和良心
无意识罪恶感
“一个人虽然已经把恶念压抑到潜意识之内, 自以为不再有这些恶念而深感欣慰,但是,他 虽然看不出这个罪恶的基础,却仍不免有罪恶 之感。”
(二)遗传说
遗传说认为,一个人犯罪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故又称作犯罪遗传决定论学派。
1.双生子说(twin theory) 德国精神病学家朗格(lange)于1929年首先
进行了双生子研究。 他获得30对双生子资料,其中13对是同卵,
17对是异卵。 前者犯罪一致率76.92%,后者仅为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