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章节测试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a56d6b14e852458fb57ef.png)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括号中填写的相应代码。
)1.《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 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黑格尔D.鲍姆加登2.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D )A.美的规律B.艺术现象C.审美心理D.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4.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C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尼采6.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D)A.美即自然B.美即感性C.美即有用D.美即完满7.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8.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A)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9.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在古希腊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代表是(D )。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贺拉斯D.毕达歌拉斯学派10.在西方美学历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说”的美学家是(C )。
A.德莫克里特B.贺拉斯C.柏拉图D.托马斯·阿奎那11.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
A.黑格尔B.康德C.歌德D.席勒12.在西方美学历史上,(A )于1871年开创了实验美学,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
美学原理考试要点
![美学原理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3e7a1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9.png)
美学原理什么是美学: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因此他建议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这么新的科学叫做“伊斯特惕克”,即美学;1750年,他则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要算王国维;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等文章中,力图用西方古典美学思想作为研究红楼梦的指导,以及阐明“古雅”作为美学范畴的位置等;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从客观事实上,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根源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原理;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客观事实上,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在画论一书中,劝艺术家要善于窥视自然,他认为美并不是什么深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一现实生活中;荷迦兹着有美的分析,他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孔子‘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孟子:全面继承孔子的思想、发展了孔子的’仁”变“修身“为”养气“突出”人性“的作用在美的观点上提出”充实之谓美“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谵谵起白鸟悠悠下第三节结合现实研究美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理论中研究自然美的特点郭熙林泉高致第一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在自然创造中如何产生美但是在生产中的产品斌不是一切都是美的;美的产生: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这中间人类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作用第二章社会美美的存在形式都是根源于实践,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首先表现在作为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其次表现在劳动产品上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重在内容:“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内在美“都是强调美的内容第三章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在美育上的意义1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2自然美可以培养人们优美的情操,寄托自己的理想3使人在怡静中消除疲劳,得到休息第四章形式美形式美和事物的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物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而形式美是指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形式美主要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高级形式●什么事形式美法则再美的创造中有什么意义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法则答: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意义:1、研究和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 ,达到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应用方法:运用形式美法则应注意:1、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为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2、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创造中既要遵循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错误,生搬硬套某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不同,灵活运用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艺术美;第五章艺术美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黑格尔对艺术美的看法, 否认艺术美来源于生活;抽象的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反对机械模仿自然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理解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第六章意境与传神传神——神形兼备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是指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第七章优美与崇高优美的特点: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的平衡状态形式上的特征表现: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优美表现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山明水秀莺歌燕舞夕阳西下崇高的特点: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一张不可阻遏的强大气势表现:粗狂激荡刚健雄伟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名词: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着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成立;因此,我们把鲍姆嘉登尊崇为“美学之父”;2 、移情说:是西主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3 、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4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和谐感、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5 、实验美学:1871年,费希纳开始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实验、观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该派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同时主要通过实验,测量颜色、形状、声音等对于感觉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心理上所发生的作用;6 、直觉:直觉和感受一样,是一种单纯的感觉活动;它不涉及到事物的关系和概念,而只专注于事物本身所形成的印象;它是通过灵感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能力;一方面是物质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却是心灵的情趣表现;7 、审美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按照情感的逻辑来进行活动的;8 、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9 、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直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10、悲剧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11、“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是由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在人类本性中提出来的,无伤大节的拙劣才可以令人发笑;当权威失去权威,让我们感到鄙夷时,他才使人感到可笑;霍布斯说:“笑的情感不过是发见旁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喜剧性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现别人的欠缺,对别人缺点的鄙夷,一是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所以有一种荣耀感;这种说法有一下的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12、“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康德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归于消失;13、生命的机械化:是柏格森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生命的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阻碍生命的前进;而喜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14、游戏说: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赛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显然是片面的;15、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它提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然而,“集体无意识”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同时,这种理论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16、有意识味的形式说: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有意味的形式”;17、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普遍情感或情感要领它能展示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18、意向: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人审美的表象系统;它也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的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19、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20、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21、灵感:所谓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37.丑: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论述题:1 、论为什么美符合生活的常识,确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答:生活的辩证法要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⑴生活中有美有丑,有悲也有喜,美和人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就在自己的在生活中塑造美的形象,美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确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成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说美学是生活;⑵“美是生活”的讲法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有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如果不是美的,违反了他第一句的讲法;如果是美的,又违反了他第二句的讲法;这样,在同一个定义中,他就自己发生了矛盾;⑶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而我们之所以喜欢或不喜欢,又不外是生理上健康、愉快等一类原因;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因此,他从客观的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到把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的生理学观点相混杂的境地;2 、深入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P99 -102答: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例:人和物,物就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⑵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他的的本质力量首先是他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他的自然禀赋和能力,是他的情欲和需要;其次,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在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如,思维力量、意志力量和情感力量;因此,人除了有自然的本质力量外,更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力量;⑶美是人的本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⑷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这时,就产生了美;3 、如何理解美是自由的形象答: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⑵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黄山的“猴子观海”;4 、论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答:⑴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他们不仅不完全沉湎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对象进行关照和欣赏;感觉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原因;⑵人的感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由理性协调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成为产生出美感的感觉;⑶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把错综复杂而又混乱的世界,整合、创造成富有诗意的画面;因此,人的感觉才不同于动物的感觉,而能够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⑷与此相联系的,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⑸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训练和锻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性和多亲友性的感觉,并且使得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5 、论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牲征答:⑴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生理是物质性的,心理是精神性的,二者的矛盾是很明显的;但是,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美感欣赏就是通过生理上的感觉器官来与客观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并对客观现实做出审美的评价;⑵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美感欣赏是一种个人的活动,最富于个性色彩;但人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人的个性归根到底,也是来自于他的社会性;美感欣赏因人而异,看似只有个性的千差万别,而没有共同的社会标准,其实不然;人的内心结构本身,就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这美感欣赏既是同中有异,富有个性色彩;又是异中有同,具有共同的社会标准;⑶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在审美活动中,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感受觉器官来与外物建立审美关系;感觉器官本身是具体的,它在审美活动中所接触的对象也是具体可感的;这就使得审美活动具有具象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是心灵在感受美的时候,通过直觉,把情感灌注在审美的过程中,从而沉浸和陶醉在具体对象之中;因此,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从外在感官到内在心灵,都表现出具象性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审美欣赏只是完全具象的,与任何抽象无关;具象性与抽象性,本来是人类心理结构中一对既矛盾而又统一的范畴;具象与抽象两者是相反相成的;在审美欣赏的心理活动中,抽象性不仅与具象性统一在一起,而且融贯在具象性之中,就象是钱钟书所说的“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从而加强了具体审美感受的意蕴和美感;⑷自学性与非自觉矛盾的统一;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学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常以不自觉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认为美感欣赏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我们内心结构中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⑸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审美一方面超出了个人狭隘的功利打算和利害感,不具备任何实际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性;但另一方面,也正因如此,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使人超出庸俗的个人主义的范围,从而达到把人提高到符合社会前进利益的广义的功利目的;因此,审美活动有着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矛盾统一的特征;6 、论优美的特征:答: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⑴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优美与崇高相反,它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而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⑵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优美的对象在其内容上是政常发展规律和人们的正常社会实践的肯定,不呈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暂时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轻柔、渐次、淡雅、精致、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优美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⑶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柔和、精致、轻盈、绚美、柔媚、安静、秀雅、圆润、舒缓、清新、渐次等品格;例如:柔柔的春风,绵绵的春雨,萋萋的芳草等自然风光的优美;7 、如何理解悲剧性的效果答:⑴悲剧由痛感到快感;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这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关照,可以彻悟人生;⑵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这一大背景上去理解,这样,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⑶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主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8 、论述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答:⑴虚拟性;意象可以“任意”地编造和虚构,有时可以违背现实的常情常理;意象的这种非现实性就是虚拟性;比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实存的,而经过了主体创造性的加工-即虚构、虚拟,目的是为了表现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⑵感性;。
美学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聊城大学
![美学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聊城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d059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2.png)
美学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聊城大学聊城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提出并命名的。
答案:鲍姆嘉通2.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
答案:感性认识的完善3.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答案:艺术哲学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侧重研究花、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
答案:对5.学习美学需要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答案:注意结合艺术实践;将美学原理与美学史相结合;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注意美学与人生的联系第一章测试1.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
答案:美的理式2.在“美的本质”问题上,黑格尔的观点与柏拉图的观点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答案: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3.以下对于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答案:柏拉图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的本质”的问题;柏拉图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美不是恰当、不是有用等;柏拉图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是美的”4.以下对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理念和感性显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理念占统治地位,感性显现是理念的自我显现5.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答案:博克;康德;亚里士多德第二章测试1.孔子对于《韶》乐和《武》乐的评价,体现了()的审美准则。
答案:尽善尽美2.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就是研究“美是什么”。
答案:错3.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审美观照要“取之象外”,关注“象外之象”。
答案:对4.以下属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含义的有()。
答案: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景象、生成不同意蕴;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美一方面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差异性5.以下哪些命题,是庄子提出来的()。
答案:逍遥游;心斋第三章测试1.旧唯物主义者用精神来说明世界的本源,把自由创造看做是心灵的创造。
答案:错2.马克思认为,客观事物首先是人们实践的对象,然后才能成为认识的对象。
《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章节测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81cc4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c.png)
《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章节测试题与答案《大学美育(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版)》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大学美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路径是:答案: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2、下列不属于我校《大学美育》课程校本特色专题的是:答案:自然美与社会美第2章单元测试1、下列哪部作品是萨缪尔·亨廷顿的著作?答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下面哲学家不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是答案:笛卡尔3、“劳动生产了美”出自马克思的哪本著作?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4、下面论述不符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是:答案:“美是生活”说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5、在孔子的政治思想里,主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答案:“兼爱”6、下列内容,哪一项不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答案:我即世界,世界即我7、冯友兰先生认为什么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答案:人生境界第3章单元测试1、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的根本前提是()答案:D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出自以下哪篇文章?答案:袁宏道《满井游记》。
3、“仁者乐山”一语出自以下哪部经典?答案:《论语》;4、柏林特提出了“肯定美学”,强调“自然全美”理念。
答案:错5、《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人之所过;以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是要强调人不要遵循万物自然之道。
答案:错第4章单元测试1、社会美的核心是()。
答案:人的美2、下列选项属于社会美类型的是()答案:人物美、环境美、生活美3、下列事例能体现出人格美是()答案:在高速行驶时,最美司机吴斌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刺入腹部。
危急关头,他没有拨打120,而是强忍剧痛将车停稳,疏散乘客,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最美乡村教师李元芳左腿肌肉严重萎缩,脊柱侧弯严重变形。
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常年跪在板凳上坚持给学生讲课。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王锋先后三次勇闯火海,救出六人,并及时呼叫楼上十多名住户脱险,导致全身烧伤面积达98%,几乎成了炭人。
西南大学20秋[1145]《美学与人生》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答案
![西南大学20秋[1145]《美学与人生》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a2ae603186bceb18e8bb18.png)
一、
单项选择题
1.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
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类的审美需要
2.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3.
在美学史上,( )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
马克思
黑格尔。
美学与人生每章弹出的问题暨讨论题
![美学与人生每章弹出的问题暨讨论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30df5cddccda38376baf55.png)
《美学与人生》每单元弹出的问题第一章第一单元:最早把“美”字解释为“羊大,味甘也”的作品是《》。
A 尚书B 诗经C说文解字D淮南子答案:C第一章第二单元:美的诞生是()A 从来如此的B 从实用性逐渐向非实用性发展C无规律可循D从西方开始的答案:B第一章第三单元:“美学之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鲍姆嘉通D康德答案:C第一章讨论题:请你另外找出一些历史上或者现实生活中,由实用性逐渐转化为审美的事例。
第一章5道题:一、判断题: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二、选择题:1、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甲骨B金C小篆D隶书答案:A2、()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毛苌B荀子C董仲舒D许慎答案:D填空题:1、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答案:克罗齐2、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答案:笠原仲二第二章第一单元:下列说法不属于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的是()A美在比例 B 美在对称 C 美在色彩 D 美在快感答案:D第二章第二单元:下列人物属于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的是()A 伊壁鸠鲁B 毕达哥拉斯C 泰勒斯D 巴门尼德答案:A第二章第三单元: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人是()。
A 阿奎那B奥古斯丁C 普洛丁D黑格尔答案:D第二章第四单元:提出“美在关系”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伏尔泰C狄德罗D赫尔巴特答案:C第二章第五单元:康德美学的代表性著作是《》。
A 纯粹理性批判B 实践理性批判C判断力批判D美学批判答案:C第二章第六单元:提出“美是生活”的人是()。
A别林斯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杜伯罗流波夫D赫尔岑答案:B第二章讨论题:在西方各种关于美的探讨方式中,你最赞成哪一种?为什么?第二章的5道题:一、判断题: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美学答案
![美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76023ed630b1c58eeb50e.png)
作业1.第1题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途径()。
A.从精神意识中探索美的本质B.从政治领域探索美的本质C.从客观事物中探索美的本质D.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本质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题美的最高形态是()。
A.人的美B.自然美C.社会美D.艺术美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3题下列选项不是美的特征的一项是()。
A.美的主观情感性B.美的客观社会性C.美的感染愉悦性D.美的具体形象性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4题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 )。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C.美在于移情D.美取决于距离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是一种三度空间艺术、静态表现艺术,具有内部和外部空间性。
A.雕塑艺术B.建筑艺术C.绘画艺术D.文学艺术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6题漫画《武大郎开店》是()。
A.崇高B.悲剧C.喜剧D.壮美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21题标志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出版于()。
A.1844年B.公元前3世纪C.1750年D.19世纪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22题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A.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C.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23题中国美学界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吕荧B.蔡仪C.李泽厚D.朱光潜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0.第24题西方“美是和谐”的观念是()提出来的。
第二章美是什么
![第二章美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fa900f865ce05087732131a.png)
第二章美是什么第三章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美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理论问题。
它通常被表达为“美的本质”。
第一节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不同探讨(一)“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首先将“美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明确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向诡辩派学者希庇阿斯提出了这个问题:“美是什么?”1、柏拉图:“美是理念”说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 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美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严格说,他才是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把美学造成思想体系的人。
⏹从柏拉图之问开始,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
美的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的终极之问,构成了不同美学体系得以产生和完成的基础,决定着西方美学不同体系的不同整体性面貌。
正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和重新追问,构成了两千余年经典的西方美学史。
⏹在柏拉图看来,之所以说“美是难的”,是因为“美本身”存在着诸多的悖论。
在《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通过对关于“美”的流行观念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这些悖论:首先,既然“美”不就是“美的事物”,那么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其次,美是某种物质的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吗?其三,美是“善”(恰当、有用或有益)吗?其四,美是否等同于由视觉与听觉引起的快感?⏹面对这个悖论,柏拉图采用了一种机巧的“假定”的方式:“假定有像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等等的这类东西存在。
”用美的普遍的、恒定的、诉诸理性的一面去否定特殊的、暂时的诉诸感性的一面,提出了“美是理念”的重要命题。
2、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1)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在于自然的与人工的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以形成事物的“整一性”。
(2) “整一”不是杂多,不是单一,而是既包含了统一性,又包容了多样性,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有机统一。
《美学原理》课后思考题
![《美学原理》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c129b1f111f18583d05afb.png)
美学原理思考题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2、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3、应当怎样学习美学?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5、为什么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6、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怎样?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其中有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2、西方美学家对美的看法和他们的哲学观点有什么联系?3、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等著作是如何探讨美的?4、亚里士多德《诗学》等著作是如何论述美的?5、博克、狄德罗的主要美学观点是什么?6、康德《判断力批判》中是如何探讨美的?7、莱辛的《拉奥孔》和丹纳的《艺术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黑格尔的主要哲学、美学观点是什么?9、车尔尼在美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及缺陷是什么?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哪些重要美学思想?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2、中国美学史上结合艺术探讨美,给我们什么启示?在这方面还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3、研究中国美学史上关于美的论述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有什么意义?4、孔孟的主要美学观点是什么?5、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1、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3、建国后,我国美学界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代表人物分别是谁?4、什么是美?5、美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第五章真善美和丑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丑的本质是什么?3、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4、现实中的丑和艺术中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六章美的产生1、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2、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中间环节是什么?3、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和发展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第七章社会美1、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2、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对社会美起什么作用?3、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4、社会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八章自然美1、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2、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3、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4、自然美具有哪些特征?第九章形式美1、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相对独立性?2、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有什么意义?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法则?3、形式美和美的事物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4、色彩为何具有表情性?举例说明。
第二章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二章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cf69a2aed630b1c59eeb520.png)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导论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一个基本的困惑:“美这个东西你不问本来好像是清楚,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页15)《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的《大希庇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的结论也仅仅是:美的难的。
这种对美的本质问题的困惑,在许多哲学家那里都存在,歌德甚至认为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东西。
第一节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三张桌子的问题。
康德:《判断力批判》。
教材观点:“批判”的原文的字义是考察、分析、清理。
简单说来:就是划界。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第一个目的,是外在的目的;第二个目的,是内在的目的。
“美就是那种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而又纯然为一切人所喜爱。
”(页19页)黑格尔:《美学》(四卷,朱光潜译)。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里的“理念”,在黑格尔那里,就是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不过这里的“理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并非像柏拉图的理念那样,自有永有。
“显现”的意思,是放光辉。
“美就是理念借感性形式放出的光辉。
”(页23)克罗齐:直觉说。
“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自然无所谓美,自然的美是直觉创造出来的,同样自然本身也是直觉创造出来的。
”第二节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诗学》(艾柯:《玫瑰之名》)。
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页24)“中世纪的一些美学家认为美来自神,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美来自人,肯定尘世的美。
”(页25)达·芬奇,《画论》,强调表现人的精神特征,重视比例和谐。
英国的荷迦兹,《美的分析》。
“美正是现在所探讨的主题。
我所指的原则就是: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蛇形线最美。
美学原理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美学原理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829b4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a.png)
美学原理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大全美学原理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大全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A、1850年B、1750年C、1900年D、1050年答案:B2、【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A、宗白华B、朱光潜C、丰子恺D、蔡元培答案:A3、【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A、《西方美学史》B、《诗论》C、《文艺对话录》D、美学原理》答案:C4、【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A、梁启超B、王国维C、康有为D、蔡元培答案:ABD5、【推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争辩美学的哲学家。
答案:6、【推断题】"美学大争辩"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答案:1.2美学争论的对象及学科性质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争论的对象是()A、美B、艺术C、美感D、审美活动答案:D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A、学术精神B、文化大综合C、历史主义D、理性主义答案:B3、【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A、人文学科B、理论学科C、交叉学科D、成熟的学科答案:ABC4、【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A、美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有着亲热的联系B、美学和人生有着特别亲热的联系C、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亲热的联系D、美学和现实生活有着亲热的联系答案:BC5、【推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
()答案:X6、【推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答案: 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A、冯友兰B、张岱年C、王朝闻D、王夫之答案: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B、学习美学可增加自身的魅力C、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理论修养D、学习美学可实现人生目标答案:AC3、【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A、立足于中国文化B、熬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力气C、艺术欣赏的直接阅历D、留意美学和人生的联系答案:ABCD4、【推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准备的。
《美学》带答案的思考题及样题
![《美学》带答案的思考题及样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a647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5.png)
《美学》带答案的思考题及样题《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部分:美学的基本概念: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论的理性认识)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第二章__美的本质
![第二章__美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882c6a6a48d7c1c708a14550.png)
美的概念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绝对精神 最高真实 理式 唯一真实
在现实中
发展变化
与现实割裂
永恒不变
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和辩证法的基础上。 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抽象的思想要借助感性形象来体现。 B: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理念:绝对精神,最高的真实——内容 • 感性显现:外形,其结果是一件艺术品——形式
八仙过海
全真教
①“道”是宇宙万物的 本体和生命; ②道是“无”和 “有”、“虚”与 “实”的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 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 曰道” 。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逍遥游
①无所用其用而只以自身为用的精神的自由 超脱; ②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 ③游的目的是要达到“妙”的境界:去人复 天,与天相和,与道合一。
具体操作上:“心斋”、“坐忘”
A:消解生理欲望; B:消解心与物相接时的智识活动; C:消除物我二元对立; D:消解技术对心的制约。
柏拉图学园遗址
回提纲
(2)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 —— 《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 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 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 观点。
回提纲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S 美 是 什 么 ?
P.K.
Hippia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119b189c77da26924c5b010.png)
1
六、从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等来研 究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
2
马克思美学的主要内容: 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2、美的规律的理论。 3、异化劳动和人的审美活动之间 的关系。 4、艺术本质的理论 。
3
马克思美学的特色: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 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紧密结合起来; 3、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辩 证法的方法论; 4、始终坚持历史发展的辨 证观点。
4
从现代批判来研究美 尼采:具有生命强力意志的人就是美 。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 而那些衰弱的人是丑的。
蓬皮杜纪念馆
尼采
5
海德格尔: 存在真理的自行置入作品就是美。
海德格尔
康德耽误了一件本质 性的大事:耽误了此 在的存在论,而这耽 误又是由于康德继承 了笛卡尔的存在论立 场才一并造成的。
7
法兰克福学派: “新感性”对于人的解放就是美。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8
思考题: 1、怎样评价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的学说? 2、马克思社会实践的美学观有 何独特之处? 3、如何认识西方现代社会批判 美学?
9
6
从鞋具内部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 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 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那寒风料 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 田垄上的步履坚韧和滞缓。鞋皮上 沾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 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想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 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 悦,隐含着分娩阵痛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颤栗。
第2章、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第2章、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1ff3c30866fb84ae45c8db7.png)
贡献有:
1.努力追问美本身,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 么是美”. 2.讨论了各种美的定义.启发思考,批判错误观点.如 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等等.
错误有:
1.客观唯心主义错误.美的理式来自于对客观的美 的认识.
2.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美的理式存在于客观 的美的事物中.
(二)康德:德国大哲学家、美学家. 1724至1804,出生于德国的哥尼斯堡小城.一生单 身.生活多彩但极有规律. 早上5点钟起床,喝茶、 写作、讲学、散步都有固定的时间,如钟表一样 准时.墓前至今鲜花不断,哥尼斯堡小城的习俗,青 年男女结婚,一定要到康德墓前献花. 179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是其美学代表作.
2、贡献与不足。
比如家境平凡,长相普通,并不聪明伶俐的女孩,善良 上进.引发了文学创作者的自由想象.她遇到了高大 英俊的富家公子.富家公子因为讨厌出于金钱、家 庭地位考虑的爱情,而对朴素真诚的女孩产生了好 感.最终女孩麻雀变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 再比如出身贫寒,地位低微的笨小子,善良努力.引发 了文学创作者的自由想象.他因为偶然的原因,获得 了武林秘籍或者武林至宝,成为一流高手,制止了武 林浩劫,赢得美女芳心,从此笑傲江湖.
2.贡献与不足:
(1)审美与功利(实用功利与道德功利)、概念无关. 审美活动独立了,但审美与真、善的联系削弱了— —审美其实是有功利意义的,它以客观功利为前提, 它能完善人格.
(2)审美的依据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这肯 定了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3)审美鉴赏判断是普遍的,能够要求别人的赞同,但 这只是主观的普遍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B.理论贡献与不足:
理式论:柏拉图论爱情
(1)爱情就是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人原本生活于理式世界,是男女两性 同体的,后因犯罪被下降到尘世,因世人保留有对上界理式世界的记 忆,所以人会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事物包括美的事物都是摹仿理式而 产生的,美的事物摹仿美的理式.——床有三种:床的理式,木匠做的床, 画家画的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美学
分析美学
4.
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
康德
5.
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 )。
黑格尔
康德
歌德
席勒
6.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主张游戏说的是( )
席勒
卡西尔
斯宾塞
康德
2.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 )。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3.
维特根斯坦通常被认为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
格式塔美学
马克思
黑格尔
休谟
康德
16.
“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高尔泰
蔡仪
李泽厚
康德
17.
以下属于从事物之间关系探讨美的是( )
休谟
奥古斯丁
康德
狄德罗
18.
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
适宜
柔美
婉约
雄浑
19.
以下不属于从美的主观感受来定义美的是( )
快感说
无意识宣泄说
移情说
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20.
“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康德
克罗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窗体底端
毕达哥拉斯学派
伊壁鸠鲁派
英国经验派
精神分析学派
10.
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1.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说明了( )
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7.
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
8.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席勒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
9.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主观的
美是客观的
12.
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
毕达哥拉斯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柏拉图
13.
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 )。
费希特
车尔尼雪夫斯基
黑格尔
狄德罗
14.
提出审美的“第六感官”这一概念的人是( )。
夏夫兹博里
柏克
培根
洛克
15.
认为“劳动创造美”“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总和”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