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二课自然环境作业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2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设计
③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节约资源对于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重要性,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通过案例、数据等实证材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保护环境对于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重要性,保护自然环境,使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案例、数据等实证材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形成的,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显现的。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史料,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
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行动意识。
⑥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通过教材中的史料、数据等实证材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5.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7.地球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了解地球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包括化石燃料的开采、水资源的利用、土地的开发等。
七年级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二课众多河湖风光迥异实用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课自然环境
众多河湖风光迥异
【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了解世界著名的河流与湖泊的分布。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了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别。
3.
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河流、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参考答案】
课前学习:1.大地的动脉、大地的明珠 2.众多、稀少、水流不断、水源不足、沙漠、戈壁、季节性河流 4.苏比利尔湖、里海、贝加尔湖 3.生活、生产用水、
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5.地形、气候 6.北极、北极熊;南极、
冰雪高原、企鹅 7.内蒙古;撒哈拉沙漠;乞力马扎罗山;亚马孙
课堂探究:1.
2.略。
3.略。
4.亚洲的河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
点,导致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分布。
5.交通:提供便利的运输通道;能源: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资源:提供
了丰富的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
的冲击平原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用地资源;休闲娱乐:风景秀丽而成为旅
游和疗养胜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
6.略课堂检测:1.A 2.A 3.D
文末学习倡导书:学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即使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准确的学习方法,如果只是一曝十寒,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也无法达到学习的顶峰。
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
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象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第二课《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课《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世界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自然环境是了解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小到一个城镇,大到整个地球,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自然环境特征主要通过地形、气候、景观等因素来反映。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的地形和气候是怎样的作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呈现,但对比较抽象的气象知识,教材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降低了难度。
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体现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象万千”和“风光迥异”三部分,前两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最后部分是前两部分的总结和延伸。
本课时主要学习前两部分。
■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及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利用地图,认识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区域气候的千差万别。
(3)通过阅读相关的数据、地图等资料,理解世界各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从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难点:高原与平原的区别、根据材料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整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声、像、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给学生多样化的刺激,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地图主载,发展主旨”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五种不同地形的图片等资料,如《世界地形图》、《亚洲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有关“自然环境”的话题。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2课自然环境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境保护专家、农民、企业家等,模拟解决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实验,如观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善生活质量。
-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3. 知识点拓展
- 气候变迁:让学生了解地球气候的历史变迁,以及气候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冰河时期和温暖时期的交替。
4.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难点:
1. 理解气候、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解决办法: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随机提问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方式和合作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 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作业设计人教版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1.填表。
(2)2.在地球仪上( )A. 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等长B.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 从赤道(0°纬线)起向南、北各递增至180°D. 以0°、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洲是( )A. 亚洲B. 大洋洲C. 南极洲D. 美洲4.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 0°纬线B. 90°纬线C. 30°纬线D. 60°纬线5.下列各点中,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20°W、60°NB. 经度0°、26°NC. 180°E、17°ND. 19°W、15°S6.在地球仪上,纬度30°、经度180°的地方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如果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8.①地位于②地的( )A. 正南方向B. 正北方向C. 东北方向D. 西南方向9.根据下图,判断阴影部分处于( )A. 东半球B. 西半球C. 跨东西半球D. 北半球一艘油轮由A地出发,经过B和C,到D地。
请你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回答第10~11题。
10.油轮由B地到D地的航行过程中,其方向变化是( )A. 先向东再向北B. 先向东北再向西C. 先向东北再向东D. 先向东再向东北11.油轮在A、B、C、D四个地点的位置,正确的是( )A. A(10°N、120°E)B. B(30°N、140°E)C. C(30°N、160°W)D. D(50°S、150°E)12.请仔细观察地球仪,回答下列各题。
七年级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2自然环境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试题新人教版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1节地形多样1.地表特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2.地形的分类及特点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其主要特点如下:续表;四川盆地;3.地形的特点描述(1)每个地区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
可以说,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地形完全相同的地方。
(2)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
4.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势: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平均海拔高,在世界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地形种类:亚洲地形种类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见如下示意图)1.地形与地形区的区别。
地形(地形类型)是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地形区(地形单元)是指具体的地形名称,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点(亚洲地形特点见“教材解读”)。
(1)欧洲地形的特点: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2)非洲地形的特点: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南极洲地形的特点:多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超过了2 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4)南美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东部地域辽阔,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北美洲地形的特点: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地形分为三个纵列带,西部为高大山系,中部为广阔平原,东部为低缓山地。
(6)大洋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着平原,东部为山地。
3.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大部分所处地形区为东南丘陵,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节气象万千一、气候1.含义: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3.气候特点: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世界各地气候不一样,冷、热、干、湿情况千差万别。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教学设计(4份打包)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教学设计(4份打包)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至4班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4.教学时数:2课时(每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我国主要地理特征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阐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课堂讲解:讲解我国主要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4.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我国主要地理特征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5.练习法: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自然风光图片:用于导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教材: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
3.练习题:课后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课时:讲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我国主要地理特征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第4课时风光迥异)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各地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第4课时风光迥异)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第4课时风光迥异)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的第4课时“风光迥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特色,通过分析各地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别美丽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自然环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思考深度和表达清晰度,评价学生对各地自然景观特点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各地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人教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人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人教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二个综合探究主题,教材分两部分安排本课内容。
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提出了三道观察题目,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分析经纬线及经纬度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简单分析其地理环境特征。
虽然本课是第二单元最后安排的一节活动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把本课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去安排。
因为本课很多知识在第二单元前面三课已经涉及,与其零零碎碎的解释,不如先系统学习本课知识,然后加以巩固。
这样的安排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图,对地图的知识了解还很少,而本课需要学生把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
所以,对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本课具有知识新,难度大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初步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简单分析其地理环境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中共同观察、相互交流,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四、重难点设计确定重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预测难点:学生头脑中立体地图的建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情境一】:9月5日18时,七年级学生小明在家打开电视无意中听到:今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今天14时加强为台风,14时中心位于北纬22.9度,东经132.3度……北纬22.9度,东经132.3度——什么意思啊?小明困惑了。
他开始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情境导入新课,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直接切入本课的重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2.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2)请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一个保护自然环境的建议。
(4)请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自然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 作业反馈:
(1)对学生总结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描述和归纳方面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简短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自然环境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自然环境案例分析(20分钟)
3. 重点句:
- “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我们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考虑。”
-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是我们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必须重视的。”
4. 例题四:
题目:请阐述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自然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答案: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自然环境保护பைடு நூலகம்的重要性表现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上第二课自然环境内容
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作业本七上第二课自然环境内容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要素和自然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了地理、气候、植被、动物、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首先,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势、水系、土地利用等方面。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地势高低、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方式。
例如,山区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而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使得平原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其次,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和资源配置。
例如,交通便利的地区易于贸易和文化交流,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为人类生产提供条件。
最后,地理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震、洪水等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对经济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气候环境是指地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
气候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方面。
首先,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生长不同,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效益。
例如,热带气候适宜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寒带气候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
其次,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也有所区别。
例如,生活在寒带气候中的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严寒,例如穿着厚重的衣物和建造保温措施完善的房屋,而生活在热带气候中的人们则更注重保持清凉。
此外,气候环境还对旅游和能源开发等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总和。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崩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例如,森林的采伐和水体的污染使得大量物种灭绝,引发环境危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课 气象万千实用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二课自然环境气象万千【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两大要素。
2.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各种气候的特点。
4.说说各大洲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总结各大洲气候的总体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南极洲气候类型比较,北美洲气候以为主;非洲大陆赤道南北的气候类型呈分布。
5.阅读教材图2-20 ,完成相应问题。
【课堂检测】1.读图2-19 ,思考:西欧、北欧人喜欢夏季到地中海沿岸旅游,说明气候影响。
2.读图2-22说说某某省的位置和气候类型以及主要农作物,说明气候影响。
1.2题能看出不同区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和有差别。
4.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A.多地震B.气候严寒C.气候湿热D.热带干旱草原5.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6.李明想利用暑假同父母一起出国旅游,到气候干爽阳光明媚且有沙滩的地方观光。
请问下列哪项安排最符合他们的要求()A.法国的地中海风情八日游B.日本主题乐园七日游C.英国探索假期八日游D.印尼欢乐之行八日游7.关于下图所示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约20℃B.年降水总量约100mmC.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D.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参考答案】课前学习:、稳定性、降水量柱状图、气温、降水 3.错综复杂、类型多样 4.生产、生活,生产、生活5.旅游胜地、炎热干燥,温和多雨、地中海式气候6.某某省、热带、高、椰子、热带季风7.北极圈、寒冷、寒带、房屋8.植物、动物课堂探究:1.(1)人们在描述当地气候特点时使用的词语:湿润、寒冷、干燥、温暖、凉爽、炎热(2)这些词语说明了气候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的特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2自然环境同步练习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1节地形多样一、选择题1.下列对五种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广阔平坦的是高原B.平原和高原相对高度都较小,但海拔高度差异大C.地面起伏连绵的是山地D.山地和丘陵相对高度差异小,但海拔高度差异大2.下列对下图四地描述错误的是()A.①地是南美洲,其西部有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东部是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B.②地是海拔第一高的大洲南极洲,该大洲属于冰原气候,终年寒冷干燥C.③地是亚洲,其面积最大,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D.④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该大洲有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3.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的地图称()A.交通图B.地形图C.政区图D.旅游图4.右图中,两岛的地势差异性表现为()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间高四周低C.甲岛中间高四周低,乙岛中间低四周高D.甲岛中间低四周高,乙岛西高东低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北美洲读右图,回答6—7题。
6.由图可知,亚洲主要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这是因为亚洲地势()A.西部高,东部低B.南部高,北部低C.中间高,四周低D.四周高,中间低7.位于亚洲、为众多河流发源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A.青藏高原B.帕米尔高原C.德干高原D.伊朗高原8.下列四幅地形景观图中,表示东南丘陵的是()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B.亚马孙平原 C.东欧平原D.非洲高原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右图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2)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语言”中的________。
如果将右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________。
(3)判断图中a、b两处哪一条可能是小溪,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自然环境 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自然环境 教案
教学内容
《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问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提供拓展资源,反馈作业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反思总结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生物资源:森林、草原、农田作物、渔业资源
板书设计要点:
-使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句子,突出重点知识点。
-通过图示、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采用彩色粉笔或markers,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设计简洁的框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适时更新板书内容,根据课堂进度和学生反应灵活调整。
-学生们在知识方面收获颇丰,能够熟练地识别不同的地形、气候和水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学生们在技能方面也有所进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生们在情感态度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了更强的意识。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作业,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虽然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和问题,但学生在提交预习成果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具体的预习指导,例如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更深入的问题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课堂学习。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虽然我详细讲解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知识,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自然环境的基本功能
- 自然环境的动态性和稳定性
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水资源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自然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 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课《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理解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对地理问题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脉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地形多样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在录像中,你看到有哪些地形类型呢?生答:平原、山脉、高原等。
除了这几种地形类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小结:主要有五种地形类型,即:山地〔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
它们与气候、河流、植被等共同组成了美丽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类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教师将带着大家走入大自然,去认识多样的地形、复杂的气候,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首先我们大家来探究地形。
[分组探究合作学习]出示世界地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种地形,共同探究,在图中〔或课本图、图册〕寻找各大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
并派代表上台,在图中指认。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①在世界地形图中,各种地形类型分别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示?②平原的分布有没有规律?③山脉的排列有什么特点?④盆地与四周的地形相比,在海拔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出示五种地形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得地形类型的感性认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各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展示图片,加深印象,明确特征:①山地、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乌拉尔山、安第斯山、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并播放录像片段。
②平原1、平原2、东北平原、江南水乡平原、欧洲平原。
③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帕米尔高原。
④丘陵、山东丘陵。
⑤四川盆地、刚果盆地。
⑥地形类型示意图。
总结:陆地是人类的栖息之地,千差万别的地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成为人口密集之地。
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但必须科学地保护自然,才能到达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课 地形多样实用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二课自然环境地形多样【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五种地形类型及特点,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2.能够分析概括亚洲地形的特征,学会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信息。
【学习重点】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类型及特征【学习难点】亚洲地形的总体特征南非高原——非洲青藏高原——亚洲(最高高原)(3)平原:亚马逊平原——南美东欧平原——欧洲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北半球最冷的平原)(4)盆地:刚果盆地——非洲2.观察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上的亚洲和P32中图2-17“亚洲的地形”图,分析亚洲地形的特点,完成课文相关问题。
【课堂检测】1.下列对丘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海拔较高,四周被群山环绕,坡度陡峭B.海拔较低,地面平坦C.海拔较高,地面不平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D.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坡度又比较和缓2.在各种地形中,高耸陡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的是指()A.高原B.山地C.平原D.丘陵3.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是()A.喜马拉雅山B.青藏高原C.昆仑山D.安第斯山脉4.观察《世界地形图》,世界某某拔最低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美洲5.读右图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知识清单】1.陆地地形有哪五种基本类型?这些地形分别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课前学习:1.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2.山脉、平原3.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4.南美洲,巴西5.课堂探究2.(1)最高点: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相对高度:。
亚洲地表起伏的特点:地表起伏很大。
(2)亚洲地形类型:地形多样,五种基本地形都有。
亚洲地形种类的特点: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3)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都位于亚洲中部,深棕色的颜色表明海拔在3000米以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华北平原位于亚洲南部,以上这些地形区主要是浅黄、浅绿色,说明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二课自然环境作业设计人教版
第二课自然环境1.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地形中,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且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A.巴西高原 B.青藏高原C.乞力马扎罗山 D.埃塞俄比亚高原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别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B.亚马孙平原、伊朗高原C.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巴西高原4.下列气候类型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5.观察下面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这四种气候类型的名称按顺序依次应为(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6.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寒带气候7.“这里有近半年的时间太阳悬挂在半空中,没有树,也没有草,偶尔可以看见北极熊的身影。
”这句话描述的是( )A.终年严寒的北极地区B.广袤干旱的撒哈拉沙漠C.美丽的非洲热带草原D.森林茂密的亚马孙平原8.“在这个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地面,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这句话描述的是( ) A.撒哈拉沙漠 B.北极C.亚马孙平原 D.青藏高原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和最深的湖泊分别是( )A.贝加尔湖、里海 B.里海、贝加尔湖C.里海、苏必利尔湖 D.咸海、贝加尔湖10.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山地地形的是( )11.将下列地形类型与相关的图示及地形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 A.高原 a.宽广低平② B.丘陵 b.海拔高,顶部地表起伏不大③ C.山地 c.群山环抱,四周高,中间低④ D.平原 d.起伏和缓⑤ E.盆地 e.高耸陡峭12.读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自然环境
1.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地形中,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且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
C.乞力马扎罗山D.埃塞俄比亚高原
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别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B.亚马孙平原、伊朗高原
C.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巴西高原
4.下列气候类型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5.观察下面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这四种气候类型的名称按顺序依次应为(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6.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寒带气候
7.“这里有近半年的时间太阳悬挂在半空中,没有树,也没有草,偶尔可以看见北极熊的身影。
”这句话描述的是( )
A.终年严寒的北极地区
B.广袤干旱的撒哈拉沙漠
C.美丽的非洲热带草原
D.森林茂密的亚马孙平原
8.“在这个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地面,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这句话描述的是( ) A.撒哈拉沙漠B.北极
C.亚马孙平原D.青藏高原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和最深的湖泊分别是( )
A.贝加尔湖、里海B.里海、贝加尔湖
C.里海、苏必利尔湖D.咸海、贝加尔湖
10.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山地地形的是( )
11.将下列地形类型与相关的图示及地形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 A.高原 a.宽广低平
② B.丘陵 b.海拔高,顶部地表起伏不大
③ C.山地 c.群山环抱,四周高,中间低
④ D.平原 d.起伏和缓
⑤ E.盆地 e.高耸陡峭
1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点的海拔为多少米?乙点的海拔为多少米?
(2)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1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进行亚欧大陆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1)小芳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①②③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________,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________趋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A、B、C、D四幅气候类型图,与①处相吻合的是________图。
(3)小明需要了解浙江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你认为乙图中的________图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一问题。
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浙江的气候特点。
(4)乙图中A、B、C、D四幅气候类型图,与④处相吻合的是________。
结合甲、乙两图分析该地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的原因。
14.将下列河湖与它们所在的大洲、特征连线。
A非洲a贝加尔湖①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B亚洲b多瑙河②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C北美洲c尼罗河③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D南美洲d苏必利尔湖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E欧洲e亚马孙河⑤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15.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中序号①②代表的河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河流①②自______向________流入________洋,河流⑤⑥⑦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入________洋,河流④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入________洋,从图中亚洲主要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①③⑥⑦⑧⑨各代表什么气候类型?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考答案
1.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2.B 3.C 4.B 5.B 6.B 7.A 8.C 9.B 10.A 11.①—A—
b ②—D—a ③—B—d ④—E—
c ⑤—C—e
12.(1)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1 000米。
13.(1)增大递减海陆位置差异(2)A (3)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C 原因: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而欧洲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终年以多云或阴雨天气为主,对于生活在欧洲西部和北部的人来说,晴朗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正是他们所渴望的。
14.A—c—①B—a—③C—d—④D—e—⑤E—b—②
15.(1)黄河长江西东太平南北北冰北南印度中部高,四周低(2)①热带沙漠气候,③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⑥热带雨林气候,⑦亚热带季风气候,⑧温带大陆性气候,⑨高原山地气候。
亚洲东临太平洋,地域辽阔,跨寒、温、热三带,使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