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简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与研究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客流简析

周 淮 王如路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摘 要 上海地铁1号线投入运营已超过10年,2号线、3号线投入使用近5年。10多年来,上海轨道交通

逐步建立起一套安全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根据历年客流数据结合实际运营生产情况,对客流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影响客流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客流研究的结果既可以为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又可为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部门及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料。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客流量 分析 

预测图1 轨道交通1,2,3号线走向示意图

1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概况

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1995年4月10日开通,运营时间已经超过10年。10年间,上海轨道交通整体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营线路从开通之初的1条发展到目前4条,累计输送乘客23亿人次,到2005年年底运营线路将达到5条线,运营里程也将从开通之初的16.365km 达到112km ,日均客流量也从开通之初的24万人次,提高到现在的160多万人次。除5号线(5号线有11座车站约17km ,日均客流2万多人次)外,目前3条运营线路长达77.4km 计57座车站,线路布置示意图见图1。1号线北延伸于2004年年12月28日开通,在车辆严重匮乏、发车间隔12min 的情况下,北延伸日均客流仍保持15万人次以上。“五一”期间,3条线(1、2、3号)的最大日客流超过203.3万人次。自进入2005年以来,3条线路的客流量继续稳定增长,与2004年相比,日净增客流30多万人次。客流稳定高速增长使3条线的运营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早晚高峰时间段列车超载严重,据现场测算,每节车辆乘客超过450人,列车满载率超过130%,1号线北延伸部分区间的满载率甚至达到161%以上,车厢内已经变得十分拥挤,一列六节编组的列车在1号线早高峰时间段的载客可达2500人以上。这种拥挤状况近期尚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只有在列车数量充足,实施大编组、小间隔的客运组织后,高峰时间段的拥挤状况有望得到较大改善和缓解。由于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环保等特点,随着人们对地铁这一新型交通工具认识的不断加深、运营设施的完善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出行者会选择地铁这一安全畅达交通工具,它现已成为市民出行

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大容量轨道交通的重要性和优势正初步显现。10多年来逐日客流分布情况见图2。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安排,在2007年将建成230km 的轨道交通线路,2010年将

建成410km 的线路,预计日客流将达到600万人次以上,轨道交通客运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将达到35%以上。届时,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规模并驾齐驱,超过巴黎、莫斯科、东京、波士顿、马

图2 1995年~2005逐年日客流分布情况德里等城市,客流量也将仅次于莫斯科地铁。

在轨道交通基本路网形成后,线路间将形成换乘和部分设施空间的共享,以实现线路之间的方便换乘和资源共享。但当个别线路因故处于非正常运营状态后,换乘站和不同线路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并有可能将一条线路上的故障放大到其他线路上。为确保建成后的大规模轨道交通网安全高效运转,应及早进行这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客流分布特点的分析,不断完善客运安全管理体系。轨道交通的发展引导着城市布局,改变着市民出行的习惯,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针对客流量以及对客流影响的因素分析研究,不仅对客流预测和组织,加强客流管理,提升客运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更深入地进行投资回报分析,为交通规划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料,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客流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2 客流分布特点及分析

根据对过去10多年来地铁客流的统计分析,上海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有许多明显的规律和特点,主要规律和特点有7个方面,下面逐一介绍。2.1 地铁运营以来客流变化趋势

总体来讲,10年来上海地铁呈稳步快速增长趋势,但因票价调整因素,客流曾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出现明显走低现象。根据地铁客流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将10年来的客流发展情况大致分成三个大阶段,见图3

。图3 十年来逐年日均客流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1995年的地铁1号线开通~1999年2月,持续约4年时间。在此期间,客流量总体上呈稳步小幅度上升的态势,处于缓慢上升通道,日均客流从20万人次缓慢增加到40万人次左右。

第二阶段:1999年3月~2000年底,持续约22个月的时间。总体上,客流呈下降趋势。1999年的客流比前两年都低,日客流从年初未调价前两个月的36.4万人次,很快地下降到调价后的28.86万人次,与之前相比,客流下降了7.7万人次。第三阶段:2000年12月~现今,这一阶段已经持续了5年的时间。在此阶段的客流绝对增长量和增长速率远大于第一阶段。随着2、3号线开通,轨道交通局部网络优势初步形成,客流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日均客流从2000年上半年的27.49万人稳步增加到现在的160多万人次。今年客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5%,在线路进行增能后,预计客流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若无调价或其他重大情况的改扮,据此推算,今年的客流量预期将达到5.8亿人次。2.2 新老线路客流分布特征刚投入使用和运营多年的线路,其客流分布特征截然不同。当一条新线路投入使用的当年,正式投入使用前后的客流会有较大差异,全年的客流一般呈双峰分布。开通前,客流量围绕一个较低的期望值上下波动;正式开通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吸引客流,客流逐步呈稳步上升态势,开通年的客流波动较大,可达20%~30%。当线路投入运营几年后,客流一般呈稳定增长的特点,年内的客流量一般近似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客流不均衡系数一般小于15%。1995年4月1号线开通,2000年6月2号线开通后,2号线的全年客流和1、2号线全年总客流明显呈双峰分布,见图4a 和4b ,而其他年份的客流多近似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2.3 客流波动周期

客流波动周期与现行工作制度紧密相关,在全年客流分布中存在着一个近似7d 的客流波动周期,2005年第3、4月份3条线路的客流变化情况见图5。图中较低客流为星期日,较高客流为星期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