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最新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最新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乱和文化特点
6.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繁荣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
1. 农业和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发展
2. 中国古代的城市和商业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发明
4. 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等级制度
5. 农民起义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世界的发展和交流
1.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影响
2. 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
3.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4.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近代化的启示
四、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1. 清朝的政治衰败和对外侵略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 中国的兴起和红军长征
5.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6.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五、世界的现代化与全球化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2.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3. 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
六、历史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1. 如何从历史中获得启示和教训
2. 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的提纲,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八下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自该时期开始,中国各地出现了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开始农耕、养殖,制作陶器和编织纺织品。
这些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众多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如商代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冶铁术,秦汉时期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都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几次较为重要的变革。
封建制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封建王朝为核心,统治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统治者之间的换代通常通过战争或政变来实现。
另外,中国也曾出现过多次的王朝更迭,如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
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世界历史与中国的交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其经济和文化发展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注意。
许多人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线路来到中国,带来了不同的商品和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例如,欧洲的航海家从15世纪开始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传入欧洲。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
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众多,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此外,中国古代的农业和冶金技术也非常发达。
如水稻的种植、棉花的纺织和铁制品的制作等,在农业和工业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
五、近代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改革。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如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随着共产党的兴起,中国的革命运动逐渐壮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时代开始。
历史八下期末复习题答案
历史八下期末复习题答案1. 请列举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描述唐朝盛世的三个主要特征。
答案:唐朝盛世的三个主要特征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开放。
3. 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答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减少,阻碍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4. 列举至少两个明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
答案:明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包括《本草纲目》的编纂和《天工开物》的出版。
5. 描述元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答案:元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
6.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的主要政绩。
答案:康熙皇帝的主要政绩包括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及实行“更名田”政策。
7. 描述明朝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主要内容是禁止民间海上贸易,只允许官方进行朝贡贸易。
这一政策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限制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减少了海盗的威胁。
8. 列举清朝雍正皇帝的两项重要改革。
答案:清朝雍正皇帝的两项重要改革包括实行“摊丁入亩”和“养廉银”制度。
9. 简述清朝乾隆皇帝对文化的贡献。
答案:清朝乾隆皇帝对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编纂《四库全书》和推广汉学,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10. 描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答案: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和贸易。
其影响包括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同时也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2.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三大改造的完成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射孔…”,请猜这位英雄人物是谁?()A 黄继光 B.雷锋 C.邱少云 D.王崇伦4.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西藏解放的历史意义包括()①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②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③挫败了藏独反动阴谋④西藏跨入了社会主义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A.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D.实行农业合作化7.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整理)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
会议的内容: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决定国名、首都、代国歌、国旗,采用公元纪年法;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为副主席。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不断、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3、巩固人民政权:(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大陆的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2)整顿经济秩序:措施有调运物资、平抑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作用是使社会秩序稳定,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实行土地所有制,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规定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
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是工业化的起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成就表现为: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投入生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制造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南昌飞机厂制造第一架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北天堑变通途)。
作用(结果):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改善了工业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实向前进。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建国以来党的伟大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12月,大会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的重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进行改革和开放.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是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试点,1982年底在农村普遍实施,这种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
3.对外开放,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我国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区,1988年批准海南省成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1990年又做出了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4.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5.1986年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我国实施八六三计划。
6.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是从1986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的,1977年底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7.1981年我国设立茅盾文学奖,1991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始实施。
8.中国奥运史上实现零的突破在洛杉矶举行的23界奥运会上,共获得金牌15枚,名列金牌榜第四,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金牌28枚,名列金牌榜第三。
1956年,轻量级挺举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新中国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9.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它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10.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零点,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
1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交往的原则是相互尊重,互补互利,交往的任务是积极推动两岸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历史课程是中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帮助学生理解过去的事件、发展趋势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对于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期末考试,合理的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
第一要点: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在这个主题下,同学们需要了解与秦、汉、隋、唐、宋等历史时期相关的内容,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外交关系、文化艺术等方面。
重点掌握每个时期的主要政治事件、社会制度与变革,特别关注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如秦始皇的统一、唐朝的疆域扩张以及宋朝的科技进步等。
第二要点: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与影响在这个主题下,要求同学们熟悉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崩溃、中世纪的黑死病以及近现代的工业革命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并理解它们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第三要点:地理与历史的相互影响在这个主题下,要求同学们深入了解地理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古代文明的定居、农业和贸易等活动;古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和文化联系的重要性;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
这个主题的重点是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解文化地理背景的能力。
第四要点:历史名人与其贡献在这个主题下,同学们需要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屈原、李白以及世界历史上的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牛顿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主要贡献和影响,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五要点:历史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复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需要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史料的收集与分析、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等。
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同学们需要学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之,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包括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与发展、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与影响、地理与历史的相互影响、历史名人与其贡献,以及历史研究方法与批判性思维。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知识64条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重点知识64条
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三座大山,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0.土地改革:彻底摧毁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
51.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54.三大改造:标志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客观规律,我国国民经济发生困难。
56.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的挫折,民主和法制受到践踏。
5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的征程。
58.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9.内蒙古自治区是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60.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洗雪百年国耻,向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61.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62.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发表《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63.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64.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红,发射成功。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一国两制”。 (2)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 基本方针是什么? 两岸交流的加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 民族区域自治 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 A. 他们分离至少有38年了
• B.儿子肯定不是现役军人或 公职人员 • C.儿子是乘飞机直接从台湾 抵达大陆的 • D.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
• 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 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当年“分 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农村 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开始实行了家庭联 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1978年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 产承包责任制。 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率达12.7%。 材料二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 17.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 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 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 ( )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缅甸
八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B. 统一了度量衡C. 统一了货币D. 统一了文字答案:A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为了()A. 选拔人才B. 巩固皇权C. 增加税收D. 扩大疆域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C. 寻找新大陆D. 传播文化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为了()A. 减轻农民负担B. 增加国家税收C. 改革土地制度D. 促进商业发展答案:A5.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6.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是()A. 军事工业B. 文化教育C. 交通建设D. 农业发展答案:A7. 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是为了()A. 进行政治改革B. 进行经济改革C. 进行文化改革D. 进行军事改革答案:A8.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C. 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答案:A9.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国内文化运动答案:A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主要指挥官是()A. 张自忠B. 李宗仁C. 张学良D. 蒋介石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半两钱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设立,使得________得以进入官场。
答案:平民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使得农民的负担________。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知识点整理一、简介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包括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等。
本文档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二、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性质- 背景:东晋灭亡后,中国由于政治割席断绝、战乱不断,分裂成多个政权。
- 性质:南北对立、政权更迭频繁。
2. 南朝和北朝的主要政权- 南朝:刘宋、南齐、梁、陈。
-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3.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南朝文化:以文人和士人为主,强调文学、艺术、儒学等。
- 北朝文化:以武人和官僚为主,注重军事、政治、法律等。
三、隋唐时期1. 隋朝的建立和特点-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的政权,建立了隋朝。
- 隋朝注重军事力量和统一大业,但因为苛政和不断的战争而短命。
2. 唐朝的兴起和盛世- 武则天和唐太宗等君主的建立和巩固。
- 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发展,如科举制度、开放的对外交往、盛唐文化等。
3.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宦官专权和冗长的政治斗争。
- 宋朝军队的覆灭,中亚民族的侵入,以及内部反叛等因素导致唐朝的灭亡。
四、宋辽金元时期1. 北宋和南宋- 北宋:汉族统治的中原政权,首都在开封。
- 南宋:宋朝由北迁至南方,首都在临安(现在的杭州)。
2. 辽和西夏的对立与南侵- 辽朝和西夏对北宋进行南侵,给北宋造成了巨大压力。
3. 金朝的崛起和南侵- 金朝取代西夏崛起,与北宋发生战争,最终灭亡北宋建立南宋政权。
五、明清时期1. 明朝的建立和繁荣-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303年的统治时间。
- 社会稳定和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明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等方面蓬勃发展。
2. 明朝的衰落和满洲入侵- 内忧外患:宦官、地方势力以及外族入侵等危机。
- 1644年,明朝被满洲入侵的清朝推翻。
3. 清朝的统治和变革- 清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 清朝统治强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抗争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1. 介绍
这份文档是为了帮助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学生进行期末复而准备的。
下面将提供一些复资料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恢复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 重点内容
在复历史课程时,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需要学生特别关注:
2.1. 南北朝时期
- 南北朝时期的起源和特点
- 南朝和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2.2. 唐朝的繁盛时期
- 唐朝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
-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
- 唐朝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2.3. 五代十国时期
- 五代十国的起源和特点
- 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2.4. 宋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和统治者
-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 宋朝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3. 复资料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历史知识,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复资料:
- 课本中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
- 历史课堂上的笔记和讲义
- 历史教科书中的复题和练题
- 互联网上的相关历史资料和视频讲解
4. 复建议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历史复,以下是一些建议:
- 制定复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 结合课本和复资料,重点关注重要知识点
- 利用复题和练题检验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 与同学一起讨论和分享复心得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复,相信大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祝大家复顺利!
---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和辅助复习使用,具体考试内容
以老师的要求为准。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本文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以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提纲内容主要以人教版为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第四章近代世界的生产变革与工业革命•第五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1.1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产生罗马帝国的兴衰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和时期、尼禄时期和帝国扩张时期。
而基督教的产生则依托于罗马帝国自身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迎合了人们内心的需求。
1.2 玄奘西游记玄奘西游记是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国出发,穿越珍珠鸟国、毘尼奥国、龙泉寺、那烂陀寺、罗浮山等几十个孤岛国家,到达印度迦毗罗卫国求取佛经的故事。
1.3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始于先知穆罕默德,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则与穆罕默德密切相关。
伊斯兰教融合了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体系,成为一个具有宽广影响力的整体。
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2.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秦朝的统一得益于苟裕的立志之人,乘势而上地征服了其他六国。
秦始皇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法规,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政治力量在长期的斗争中崛起,这其中包括北方的匈奴、鲜卑、氐和南方的百越、南蛮等。
2.3 唐朝的繁荣与走向衰亡唐朝的繁荣得益于唐太宗的卓越管理能力和睿智决策,使之达到了顶峰。
但自安禄山之乱爆发以来,唐朝国力逐渐衰退,经济状况出现了恶化,加之士族之间日益激烈的斗争,使得唐朝逐渐走向衰亡。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3.1 元朝的兴衰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元朝的兴盛得益于蒙古族的统治,其文化和社会制度融合了多方面的因素。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范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以下内容为主:1.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的爆发,这场由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引发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随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的尝试,清朝官员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来挽救衰落的帝国。
戊戌变法的改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政治改革,虽然最终失败,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埋下了种子。
直至辛亥革命的爆发,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复习时,同学们需要掌握这些事件的背景、过程、主要人物和影响,理解它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2.世界近代史: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这场革命性的技术革新,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随后,美国南北战争的激烈对抗,这场为废除奴隶制和维护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战争,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
法国大革命的波澜壮阔,从巴士底狱的攻陷到拿破仑的崛起,法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艰难历程,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俄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转型,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迅速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复习时,同学们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它们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这些历史事件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3.当代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这场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战争,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也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
冷战时期的紧张局势,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核武器的威胁,以及间谍战和太空竞赛,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从雅尔塔会议到柏林墙的倒塌,世界经历了从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过程。
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文化、科技的全球一体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
初二历史下册全部必背知识点,搞定它搞定期末考试!
初二历史下册全部必背知识点,搞定它搞定期末考试!一、城市与乡村1.农业的革命•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和实现方法的变化。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农艺的进步。
•人类定居生活的变化和城市繁荣的成因。
2.城市与国家的兴起•古代社会城市的来源和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到国家的进程。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的措施和手段。
3.城市与国家的发展•纺织业、造纸术、指南车和火药的发明及其影响。
•科举制度和政治中心迁移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和经济中心的转移。
4.城市与文化的繁荣•古代城市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历程。
•陶器、青铜器、仪器和观象台等的产生。
•音乐、歌舞和戏曲的盛行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1.中国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基本矛盾。
•周朝的建立和国家治理形式。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制度。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
2.世界的古代文明•印度河谷文明和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及其对世界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吐谷浑、萨克森等游牧民族的崛起和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
3.中国的隆盛与衰落•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五代十国和北宋南宋的变幻和政治经济成就。
•元朝统治的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
•明清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变化。
三、现代史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情势与战争爆发的原因。
•盟军战胜纳粹德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
•全球经济体系的变化和二战后的影响。
2.新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和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五四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对外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战胜国民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发展。
3.中国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改革。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国家发展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历程。
四、其他重要观念1.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概念和历史的意义。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
•历史学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农业与城市发展-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的建造2.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城邦的兴起-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的发现- 城市布局与排水系统4. 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的农业与青铜文化- 夏、商、周的王朝更迭####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东西方商品与文化的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2. 罗马帝国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3. 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交融-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文化传播 -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第三单元:中世纪的欧洲与亚洲1.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骑士精神与城堡的建造2.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扩张- 穆罕默德的传教与伊斯兰教的形成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文化成就3. 中世纪的中国- 隋唐盛世的政治与经济-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4.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影响- 成吉思汗的征服活动- 蒙古帝国对欧亚大陆的影响#### 第四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1. 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2. 宗教改革与欧洲的分裂-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天主教与新教的对立3.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与发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环球航行4. 中国的明清变革- 明朝的海禁政策与郑和下西洋-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闭关锁国####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世界格局的变化1.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工厂制度的兴起2.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3.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与内燃机的发明- 通讯与交通的革新4.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起因与过程- 战后的世界格局与和平条约通过以上复习资料,学生可以系统地回顾八年级下册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汇总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这项考试。
一、古代近代史1. 中外文明交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美洲、马可·波罗游记等。
2. 东亚文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东亚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
3. 西亚文明: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土耳其帝国等西亚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
4. 世界上的伟大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文明的历史和造诣。
二、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和文化。
2. 秦朝、汉朝、三国时期、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3. 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诗、词、曲、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和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三、现代与当代史1. 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种历史事件。
2. 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3.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历史功绩。
四、世界现代史1. 二战前和战争期间的欧洲和亚洲局势,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帝国主义等的崛起。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的背景和战争进程及其结果。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局势和国际组织的建立,比如联合国、北约、华沙条约组织。
总之,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古代近代史等方面的知识,相信通过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大家一定能够顺利通过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
八年级历史下期末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期末知识点
下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历史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与政治制度
1. 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霸主国
2.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3. 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行政制度
4. 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与政治制度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
6.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地方行政制度
7.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地方行政制度
8. 元朝的统治制度与政治形势
二、世界古代文明
1.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2. 古希腊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3. 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4.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5. 古代中东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三、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1. 中国古代的钱币、铁器、造纸和印刷术
2.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建筑
3. 中国古代的文学与诗词
4.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人文精神
1.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2. 中国古代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3.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4. 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与人文精神
五、现代中国的历史与发展
1.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政治制度
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以上重点知识点是八年级历史下期末考试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复习,合理规划时间,努力备考,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1日(2)性质: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3)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新中国的成立(1)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话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人民政府代表团(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有三个: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1、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很多,主要人物及事迹有: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1)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的参战时间: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2)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3)抗美援朝战争签定的协议《朝鲜停战协定》(4)胜利的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这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5)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时间:1950年6月到1952年冬(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带来的变化: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5)意义:土地改革削来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又到期末考试啦,同学们你们复习得怎么样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2、新中国的成立成立标志——开国大典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5月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1、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始: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结束:1953、7,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意义:A、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土地改革运动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间:1953——1957年重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3、三大改造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大跃进”运动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影响:积极: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毛泽东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
原因: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冤案:刘少奇含冤去世,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
“四五”运动:1976、4、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百万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运动。
“四五”运动为“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四人帮”: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影响或后果:A、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浊发展水平的差距。
教训: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的决定》2、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拨乱反正。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4、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四川实行“包产到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特点: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深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1、经济特区的建立建立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提出:1979年4月,邓小平建立的过程: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意义: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建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1992年起,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3、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居委会和村委会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宪法》;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提出:邓小平2、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A、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C、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中共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6、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必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本利益。
2、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建立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1、“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
提出的依据: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妇,尊重历史和现实。
内容: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提出,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依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管理:成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董建华和何厚铧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第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二: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第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问题起着积极作用。